<h3>刚来到北京,还是觉得很兴奋的,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看雪一直是我们的愿望。来到北京,虽然没有下雪,但是已经强烈的感觉到那种冬天的“严寒”。酒店有暖气,但是没有空调,所以回到酒店之后整个人都被熏得脸红通通的。而且北京特别干燥,衣服洗完晾在厕所,一个晚上就干了,6不6。最受不了的是这里的热水在漱口刷牙的时候你会发现,好混浊……</h3> <h3>北京西站就是火车站啦,这是我见过的比广州南站更齐全的站口。很大,很多特产和各种知名饭店。我就不明白了,那么多吃的为啥还有人要买泡面呢?</h3> <h3>天安门广场真的非常漂亮,不,应该说是壮观。和人民大会堂呈一个中轴线,守卫还十分严谨。进去还要查包,查身份证。我想大声的说一声:“北京,我来了!”</h3> <h3>看外观真的一点也不像电视台,还是我们的央视CCTV。这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北京的街景里也是一座奇观。</h3> <h3>所有的公园的池塘都结冰,你一定会问我,有没有那么冷,其实,我真的觉得还好,就是很干燥,脸上擦的BB油出去一会儿就全部都干掉了。不过嘛,公园萧瑟的样子真的很美,和教科书说的没什么两样。</h3> <h3>门神好像是北京古建筑的一大特色。在故宫或者某些知饭店自己街道的门都有不同的门神,有的是特色神童,有的是关公张飞什么的,画得栩栩如生。</h3> <h3>站在城楼上往下看,我竟然想起我的老家,虽然是个小渔村,但是还是保留很多古代的设计。比如房顶和横梁,又比如这密集的房子。</h3> <h3>惊叹故宫之壮观,到底是哪个设计师有如此巧妙的想法。</h3> <h3>古老的地板,坑坑洼洼,真的一不小心,容易踩进坑里。</h3> <h3>看地图是不是很想也进来参观?我想说其实并没有那么好看,因为很多馆都不开放。真的东西都封起来,不给你摸不给你碰。假的东西就可以给你随便把玩,有的亭子看起来很旧,其实也是翻新过的。而且,里面很多小商店,卖一些所谓的纪念品,这无疑让我很失望。</h3> <h3>皇宫真大呀,新来的宫女真的不会迷路吗?</h3> <h3>即使火烧后,还是那么美丽壮观,照这样看来,延禧宫并没有电视剧那么美好。</h3> <h3>漂亮吧,这里是好多嫔妃都住过的地方哦。不过一看就是重新刷过得,不然哪有那么新?</h3> <h3>宫墙的设计也十分特别,古代的宫女经过这里,会不会也有人留下来驻足休憩?</h3> <h3>故宫人真的超级多,想在坤宁宫门口拍个照片都等了好几轮。不过可能因为人多吧,感觉也没有很冷。</h3> <h3>这里是北京大学,进去还要预约。每天早上都是北京最冷的时候(在我看来),大概都是负8度这样,要不是出来旅游,还真不想起床。</h3> <h3>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都在地铁4号线上,但是感觉清华大学去的人更多,明信片卖的也多是清华大学。</h3> <h3>南锣鼓巷我超级喜欢,很像桂林阳朔的街,也很像厦门的曾厝垵。但是里面的工艺品真的好贵,看中了几个都残忍离开。</h3> <h3>王府井小吃街很多人,但是道路还是比较宽敞的,比南锣鼓巷好。王府井分几个街,有卖吃的、卖工艺品、特产和大型广场。</h3> <h3>天坛有三个景点,这个是回音壁。来往的游客都忍不住试了一下,但是并没有听到他们想要的回音。</h3> <h3>圆丘是天坛的一个景点,可能我拍照原因,看起来好像旧社会,哈哈哈。</h3> <h3>远看,其实真的很像蒙古包。不过那么多年的历史还可以保留下来确实可以证明建筑的宏伟,以及设计师的能耐。</h3> <h3>以前,只能在家看着爸爸在天坛拍的照片羡慕着,今天,我也来了。</h3> <h3>就是因为里面有皇帝祭祀的座椅什么的,所以即使不给进去也拥挤到不行。为了拍这一张,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h3> <h3>后海没有平时热闹,海都结冰了。上面有一些杂草和石子儿,大概是有的人为了确认是不是结冰吧。</h3> <h3>为了去中南海打卡,我们走了将近4公里,最后脚还扭到了。不知道能不能去拍照,所以也不敢问路人,只能依靠手机的导航。每当看到有国旗的地方就以为到了,但是和百度的中南海一对比,发现差太远了……而且守卫好森严,不仅有武警还有便衣。“皇帝”,还真多人保护呀。</h3> <h3>终于到中南海了,还没怎么拍照就被赶走。“往前走往前走,不要逗留”印证了那句话,“找地点几个钟,拍照几秒钟……”</h3> <h3>圆明园,是我一直心心念念的地方。想不到地铁站就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墙壁上全是记载圆明园的历史。我也忍不住打卡了一下。</h3> <h3>不过,感觉圆明园并没有故宫那么多人。我在想,其实故宫离圆明园真的还挺远的15公里的样子。皇帝出来一次不得十天半个月?</h3> <h3>呀,下雪了吗?</h3><h3>不,并没有。</h3><h3>不过,我去的那天,确实挺冷。</h3> <h3>偷偷的摸了一下,大理石真的好重,想问,八国联军是怎么把它弄烂的?而且,为什么和我在教科书上看到的西洋景观不一样?</h3> <h3>我知道,圆明园的宝贝儿至今也没人知道有多少,但是,我还是很想看看……</h3><h3>何鸿燊博士两次把圆明园大水法的十二生肖头像从法国买回国,在这一刻我真的很崇拜他。我在想,人们在澳门葡京的那些“消费”其实也是应该的,不是吗?</h3> <h3>地坛和天坛听起来很像但是距离还是挺远的,地坛如果没有庙会应该会是一个很适合老人闲逛的公园吧。</h3> <h3>天坛的庙会很有过年的感觉,还没入园就看到一大片红。真的是“祖国江山一片红”,我也赶趟儿融入到这一片红火中去。</h3> <h3>这是地坛的第二个门,无论哪个门都是那么的红火。</h3> <h3>庙会时间只持续到初五,我们赶上最后一天,好多东西都打折出售。</h3> <h3>即使最后一天,也阻挡不了人们来逛庙会的心情。</h3> <h3>卤肉饭和台湾的有所不同,台湾的卤肉饭是甜口的,这里的是咸口的。很香很下饭,不用太多汁都可以配一大碗白米饭。听说有的地方可以续肉,但是我去的这里不行。</h3> <h3>仙豆糕外型有点像我们潮州的“宝岛饼”,不同之处在于,外皮口感有点脆,然后里面的馅料呢就比较绵密。主要是甜甜的,可惜没有吃到拉丝口味的小失望咯。</h3> <h3>冰粉的话,我个人觉得还是重庆的比较好吃。这里的冰粉放了葡萄干和山楂,葡萄干稍微有点多了,冰粉糖浆放的也比较多,所以口感偏甜。</h3> <h3>涮羊肉的话刚吃觉得挺膻的,要不是有芝麻酱配着吃,我一定不会喜欢。个人感觉火锅中的肥牛还没有我们广东的好吃,可能都是机器压的原因吧,比较厚。然后这里的鱼丸好大一碟,超级多,20多块左右,大概有四五十颗吧,虽然比较小颗,但是太多了,吃不完。</h3> <h3>卤煮也一直是心心念念的美食,但是吃起来并没有那么好吃。都是一些肺呀,肠呀,豆腐和年糕。刚开始吃,撒点香菜,像广东的牛杂,汤头味道也很像。吃多了觉得肺还是有点膻味。</h3> <h3>藕粉是在一个北京茶汤的摊位上发现的,以前我只吃过冲剂那种。第一次吃,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虽然看起来不大好看,但是甜甜稠稠的,吃起来挺暖的。这次的藕粉,让我有了更加不一样的感觉。上面撒上白糖,芝麻和冬瓜丁,尤其是吃到芝麻跟藕粉的结合,那个香啊。</h3> <h3>在北京,我学会了一句吆喝:“小吊热梨汤嘞么嘞……”挺好喝的。就是很烫嘴,在室外这种负八度的天气,一拿到就恨不得喝一口,就这样被烫了不知道多少次……</h3> <h3>爆肚儿和小吊热梨汤通常都是在一起卖的,由于爆肚儿里有芝麻酱,所以每次闻到都忍不住想买。这么小一份居然要30元,现在想想真的有点小贵。也不知道是牛百叶还是羊百叶,加了点腐乳有点膻膻的……</h3> <h3>庆丰包子店是一个满大街都有的店,推荐冬笋酱肉馅,好吃,笋脆脆的,肉切成正方体,虽然肉很瘦但是不柴,越吃越香……</h3> <h3>鲍师傅还是挺不错的,一个肉松小贝那么小居然卖6块钱,但是好吃得不得了。肉松脆,里面的色拉酱清新,特别推荐海苔小贝和柠檬小贝,保证不后悔。</h3> <h3>北京的烤鸭卷总体还是不错的,对于我这种不爱吃鸭子的人都说好吃的话,那就是真的好吃。刚做好的最好吃,鸭肉甘甜鸭皮香脆。最重要的是有地道的甜面酱,还有新鲜蔬菜。第一个很好吃,吃第二个就好腻了。</h3> <h3>炸物是很正常不过的美食了,特别推荐这个蟹肉壳,一口咬下去,壳都差点吞下去。蟹肉扎实,好吃。另外,还是第一次看到腊肠用作小吃,特别。</h3> <h3>卤水豆干不是我喜欢的味道,有点韧,不够香,可能不入味儿吧,最重要的它是冷的。</h3> <h3>酸汤软骨面,里面配菜更多,有酸菜,酸萝卜,香菜……猪软骨好大块,面也很多。汤酸酸辣辣的,有点像金汤肥牛或者酸汤肥牛的汤底。</h3> <h3>糯米糕看着就好想吃,看起来冒着烟,吃起来一点儿也不热。大概是在室外的原因吧,裹上白砂糖,糯糯的,特别可口。糯米里还有点红枣和葡萄干,酸酸的解腻。</h3> <h3>儿时的记忆,以前在步步高开了一家。妈妈周末偶尔会带我去吃,虽然吃的是啥我已经忘了,但是这个名字还是一直在我的记忆中。曾经看到永和大王总是以为是这个店,后来发现确实不同。永和豆浆的豆浆豆味道很浓,没有渣渣,还不会太甜。</h3> <h3>世界那么美,我要好好努力,才可以去看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