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南印之行

kong 行者无疆

<h3>1:印度,也是一生必去的地方,1月的冬季由昆明进入印度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是进出境比较方便,二是这个时候正好是南印度春末初夏时节,此行专程行走南印,时机正合适。</h3><h3> 先到春城昆明停留几日,无论对昆明多么熟悉或陌生,都有吸引人停留下来的理由和地方,风轻云淡的日子,吃吃气锅鸡、过桥米线,走走官渡古镇,还有滇池的红嘴鸥在等你作伴玩耍呢,记住一定要带上些面包类的食物,这样就会更受欢迎。</h3><h3> 由此飞行两个多小时,1500公里后落地印度加尔各答,很是方便,且不疲劳,很小的时差也可以忽略不计。</h3> <h3>2:由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飞行两个多小时的,落地印度中部城市加尔各答,虽然飞行时间不长,但只有晚上11点的航班,两个半小时的时差,到达加你各达时,也是当地午夜时分了,待取完行李走出机场时,当地翻译已经在那里等候了,好在预先订好的酒店不远,离机场也就半个小时的车程,节省下来的时间,便能入住后抓紧休息。</h3><h3> 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倒头便睡,没有异地之感的我,转天清晨醒来的很早,简单洗漱完来到餐厅,小伙伴儿们也都在了,吃过早饭后,就在印度翻译的带领下走上街头,初步感受一下这个城市的氛围,从一个侧面先了解一下,印度是怎样的一个国度。</h3><h3> 加尔各答位于印度中部,属西孟加拉邦,这是我们进入南印度的第一个城市,也是作为中转,从这里去往其他地方很是便利。</h3><h3>跟随着翻译兼向导,大街小巷的走走,通过接触和感受更多的平民生活、市井文化,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和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h3> <h3>3:在加尔各答,正巧赶上了连当地翻译都很难准确的说出,都有那些党派组织举行的活动,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不关车门且没有车窗玻璃的公交车,人们随时可以叫喊着司机停车,待车速慢下来尚未停稳时,便纵身跳下,加入到游行队伍中,高喊着听不懂的口号,摩托车几十辆或上百辆的结队而行,在车头或车尾上挂着彩旗,呼喊着招摇过市,嘟嘟车更是无序的穿梭在各种车辆和行人之间……总之,交通是彻底瘫痪了,面对此时的情景,我们确实有些蒙的不知东西南北了。</h3><h3> 整个印度由南北印度两部分构成,七个不同宗教门派,十余个党派组织,并存于整个印度不同地区。也可以说每一个国民无论心属哪一门宗教,都有自己的信仰,无论哪一个党派,都有其规模人数不同的支持者。恰巧我们的翻译是长期居住在北印度德里的人,要让他讲出究竟是什么党派,或者是哪门宗教 ,组织开展的什么活动 ,确实有些难为他了。</h3><h3> 此时我们一边拍摄着难得的场景,一边叫司机绕道而行,穿越各条能走车的街巷,突出重围,因为我们要在下午四点钟,乘机飞往南部的泰米那德邦·金奈。</h3> <h3>4:由加尔各答继续飞往靠近南印度洋的泰米尔纳德邦首府,也是印度第四大城市·金奈,名符其实的南印度地区。</h3><h3> 由于纬度的原因,越向南走气温也会随之升高,显然城市也更现代化了许多,印度本身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较大, 当然贫富差距的现象也是十分突出的,这与其历史行成,政治体制等多种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宗教氛围和生活状态便更是如此。这里以印度教和基督教两大宗教为主,基本上也是按不同阶层和宗教信仰构成的传统居民区。</h3><h3> 有这么两句话,“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地方”,还有,“与对的人去对的地方”对于旅行是再重要和正确不过了。选择每年一月份进入南印度是明智的,比如金奈来说,地处接近赤道且沿海岸,常年大部分气候炎热潮湿,最高气温42度,每年一月份即是其所谓最“寒冷”的时候,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刚刚好。</h3><h3> 走在街道上,温度适宜且能感觉到海风是柔软的,浓郁的宗教氛围,自然的生活状态,从人们淡定的眼神和温和的脸上流露出来,放松再放松,坐在街边一隅,看着来回过往的行人,宗教信仰不同,然而生活节奏,生存状态基本相同,在同一片天地间……。</h3> <h3>5:时间和路途的关系,需要继续沿海岸线向西南飞往1000多公里,两个多小时后到达泰米尔那德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印度教七大圣城之一的马杜赖。作为印度教圣地,米那克希神庙简直可以说就是这座城市的象征。</h3><h3> 不知是富有,还是党派宗教组织繁多的原因,总之,又赶上了这里的庆典活动,虽然不知道他们为何群情激昂的欢呼呐喊,却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当他们面对镜头时,就更加的兴奋,做各种动作和手势,表现欲十足。后来得知是几个党派组织,在竞选我们也搞不懂的什么职位。庆典活动一直持续到夜晚,象游行,又象是过什么节日似的。反正个个都兴高彩烈,很开心的样子。我们也乐得感受这种欢快,用镜头和快门捕捉惊彩的场景和难得的画面</h3><h3> 与此同时,在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中,还有另一个群体为生活而奔波,或头顶烈日的劳作,或在街头向过往行人和游客兜售一些小商品或吃食什么的,有的索性就直接乞讨……。</h3><h3> 以对各类宗教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心,走在米纳克希神庙东南西北,正方的环型街道上,仰望着高耸的印度塔门,静观着神庙下街道两旁,做各种小生意且忙碌的人们,前来敬拜的虔诚信徒,闲散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总之,来来往往的人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汇聚至此,就应该说是缘分了。</h3><h3> 生活在不同层面形形色色的人群,才构成真实的完整社会。需求不同从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h3><h3> 由于专注而进入了遐想,试想着我在这样的环境里,是这里的其中一份子,该会是怎样的,或许就现在,就此时此刻,也有人与我有同样的思维吧,不得而知。</h3> <h3>6:从马杜赖驱车继续前行,道路两旁的乡村一派生机勃勃,安静而祥和,田间耕作的农人,妇嬬欢快的笑声,吸引着我们停下车,步行进入一处村庄,刚开始向村里走去时,还是格外小心谨慎,一来走进陌生的地方,习惯性的放慢脚步,二来不了解当地风俗文化,唯恐此举有何不妥之处。</h3><h3> 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虽然听不懂,但确认是欢声笑语就在耳边响起,村民生活区就在眼前,村中街区里妇女和儿童居多,男人们此时应该都在自家农田里忙碌着吧,对我们这些突然外来的造访者,并不惊讶,只是面带笑容的看着我们,当我举起相机示意要给她们拍照时,应该是明白了我的意思,并不拒绝,似乎还有些老练的整理一下衣服,很配合也很友好。此时我们从开始小心谨慎的状态中放松下来,随时举起相机在她们不经意间拍摄到欢乐的笑容,真实的生活场景,然后通过显示屏放给她们看刚刚拍照的景象,也算以示答谢吧,看到她们非常高兴开心的样子,我们也很开心。</h3><h3><br></h3> <h3>7:继续驱车三个小时,到达了 我们这次行程非常期待的重要一站,亚州次大陆的最南端,科摩林角。地处北纬8度,此地也是印度教圣地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印度人将其称为之为“地之终点”和“天之尽头”。东面为孟加拉湾,海水呈现出蔚蓝的的颜色,西边是浅绿色的阿拉伯海,南面则是深蓝色的浩瀚无边的印度洋,是印度唯一可以观看海上日出与日落的地方。每当清晨,慕名前来的各地游客,特别是当地居民,早早的便聚集在海岸边,观赏孟加拉湾的美丽日出,庄重的迎接太阳神,照耀他们新的一天生活的开始。而旁晚时分,微风伴着海浪扑面而来,岸边千年的礁石海滩击起浪花朵朵,阿拉伯海绚丽的日落,映红了整个海面,也映红了海浪和静候在这里人们的脸。</h3><h3> 每年四月间三大海域的海水涨势凶猛,在此汇合,形成三色奇观,日落之际同时也伴随明月升起,落日映照着明月,景象叹为观止。</h3><h3> 站在此处,回首北望,仿佛看到几千年古老的印度文明,在此与大自然交汇融合,向南远眺,浩瀚无边的印度洋,以宽阔的胸怀包容着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海水,浩浩荡荡向天际尽头奔流而去!</h3> <h3>8:从“天之尽头”的科摩林角向北,也只能向北去往喀拉拉邦的港口城市阿勒皮,就不那么筒单了,道路窄,路况差,而且公共车、拉货车、嘟嘟车及行人共同享用这条没有标线的混合道路。清晨早早的出发,足足用了7个小时才走完300公里,到达了预先设定的目的地。印度确实没有几条象样的高速公路,也正因为如此,车速极慢,走走停停的随时可以看到令人心动和开心的画面。</h3><h3> 阿勒皮也是印度最古老的小镇,拥有独特的水域和生态系统,当季风到来时,阿拉伯海的海水越过海岸线,流入凡巴纳德湖里,实际上就是海水倒灌,行成的湖海相连这种独特的水域系统,遍布整个喀拉垃邦,行成全长1500多公里丰富的水上交通网,有“印度威尼斯”之称。</h3><h3> 我们预先租用了一只船屋,晚上要住在船上,感受当地人称为“回水”而行成的世外桃花式的村庄。上到船上后感觉还好,虽不象埃及泥罗河游船那样豪华设施齐备,但基本生活及卫生条件都还不错,船头前有一个将近20平米的客厅,有沙发和餐桌,兼顾了客厅和餐厅的功能。也挺适合在此喝茶用餐,拍摄两岸的景色和沿途村民日常生活场景。</h3><h3> 这里的夜晚静悄悄,面对满天繁星,如镜的湖面,想起了在缅甸茵莱湖的日子,似乎有其相似的地方,也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印度虽是文明古国之一,也曾是法属殖民地,遗留下许多西方文明与本土宗教文化并存共容,综合体现在各个方面。</h3> <h3>9:再继续北上便进入到喀拉拉邦的科钦,也就是印度的西南岸,此时面前所看到的,已经是阿拉伯海域了。</h3><h3> 行进途中接近城里时,从远处传来节奏感十足的鼓声和不知名的号角声,强劲有力,空灵且悠扬,寻声而去,这响动由远及近直到振耳。立即停车走上前去探其究竟,烈日当空下,那挥舞着手中鼓锤儿的壮汉,高高扬起的号角,从这里发出的声音响彻在蔚蓝的天空,这声音里面有激情,有祈祷,有心声,有虔诚……,这分明就是发自灵魂和肉体撞击出的旋律,揭示和演绎着信仰与执着,苍天在上,热土大地,万物生灵在其间!可以说凡是亲临现场或偶然经过的人们,面对这种场景,都会随着宣天的锣鼓与号角,震颤你的肉体与心灵!</h3> <h3>10:科钦作为喀拉拉邦最大的贸易中心,也是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葡萄牙、荷兰、英国人都曾相继来到过这里,留下了诸多遗迹。这里还有一种独特的捕鱼方式,是从中国传入的。傍晚时三五成群的人流陆续来到码头,悠闲的抽烟、喝茶、闲聊,等待着捕鱼的船只带回一天的收获,还有一种有趣的叫卖方式,用的是连我们随行的印度翻译,也听不懂的地方方言,有些近乎拍卖的方式,当最终成交了时,卖方和买方都其乐融融。</h3> <h3>11:孟买,也是比次行程中的重点之一和直得期待的,由科钦飞往孟买,一出机场就能明显的感觉到,大都市的繁华气息和独特氛围。</h3><h3> 如何准确的描述这个拥有两千多万人口,也是重要的贸易中心,西部港口的海滨城市,还真有些难度。</h3><h3> 城市中心,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海滨大道热闹非凡,印度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此游玩,秦姫陵洒店需提前预约,否则无房可住。结婚城也可以说豪华到极致,无以复加,高端商城里世界知名品牌应有尽有……,然而与此相距20分钟车程的距离,便是具有千人的半机械半人工的洗衣厂,服务于这座城市,能够支付的起这项生活费用的群体,还有亚洲最大的达拉维贫民窟,70万人蜷缩在两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与之类似的,人数规模不等的这种地方遍布在这座城市的许多地方。</h3><h3> 印度翻译又找来一个当地向导,才使我们能够跟随着进入迷宫般的达拉维贫民窟。未到这里之前,展开所有对贫穷和恶劣环境的想象,仍然与身临其境,亲眼目睹的一切相距甚远,用振惊和触目惊心来描述这里的场景,一点都不过</h3><h3> 在这里人们日常生活的所有垃圾,应有尽有的或集中或散落在这里,工业废弃物堆积如山,污水横流自不必说了,人们从中捡拾着能够再生加工可利用的一切物品,包括一个塑料袋,一个废纸箱……,各个都象淘金者,捡拾着今天的收获以换取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品,运气好的说,或许还会多得到一些,以备不时之需……,</h3><h3> 在这里七转八拐的走了近三个小时,就个人感受而言,超过了平生所有探险。实话讲,也是最难忘的经历。</h3><h3>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孟买的话,那就是先进而豪华与贫困而辛劳并存于这座城市。</h3> <h3>12:从孟买折返飞往果阿,意示着行程已接近尾声,来这里有两个目的,一是十来天的连续飞行,拍摄,车马劳顿,需要休整放松一下了,二是从这里可以横跨南印到加尔各答然后转机入境回国比较方便。</h3><h3> 果阿是印联邦最小的一个邦,濒临阿拉伯海,曾被葡萄牙殖民延续了450年左右,因此该地区人口大多信奉天主教。长时期的殖民使这里遗留下许多欧式建筑和教堂。</h3><h3> 最值得一提的是就是这里的海滩,及各种休闲度假的酒店,酒吧街等,每到夜幕降临时,整个街区都会变得热闹起来,饱晒了一天日光浴的人们,开始享受夜晚清柔的海风带来的惬意。还没完全退去阳光味道的沙滩,暖暖的,旁边便是来自世界各地包括本土品牌的各种啤酒,凉凉的。好吧,我们就在这里放松一切,然后发呆,再然后需要开个总结会。表杨一下自己和同伴儿,在此行程中的辛劳与付出,收获和欢乐……,</h3><h3> 口感甜润、芬芳馥郁、琥珀色的朗姆酒,很配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氛围、这样的带有点表彰嘉奖和自我吹嘘成分的总结会……总之,我们包括印度翻译在内的一行七人,除两人不沾酒精饮品外,其中两个撂倒断片,另外三人各自表现不一,有躺下按读秒的速度进入梦乡的,有话语连篇停不下来的,还有一个就是不胜酒力的我,象个刚蒸熟的海虾,颜色通红,勉强能独立但绝非直线行走。</h3><h3> 至此“总结会”圆满结束,应该说很对得起这两瓶好看的琥珀色液体,也让我们知道了由甘蔗汁酿造的朗姆酒,可以使我们全体人员,以各自擅长的睡姿,一直到转天上午的自然醒。</h3> <h3>13:我们顺利地按计划完成了此次行程,已经临近新春佳节没几天了,此时有点想家了,这还是平生第一次,也许是旅途疲劳,也许是一路走来看到的,感受的所有引起的,也许是离传统的阖家团聚的日子太近了,而自己还在外漂离着,我也搞不清楚,总之,想家的感觉有种不可名状的幸福感。</h3><h3> 从果阿一一飞往加尔各答一一飞往昆明一一飞往北京,连续转机飞行,当落地北京机场的一瞬间,看似完美的旅程已经顺利结束,却留下了许许多多难忘的经历和感受。世界这么大,需要到处去看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