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凯亚玛小镇

Jeff Liang

<h3>图并文 Jeff Liang </h3><h3>2019年2月9日</h3><h3><br></h3><h3>我们一行七人,吃过午饭后从卧龙港小游出来,匆匆坐上了南行的火车,约摸40分钟, 我们便到达了离悉尼约120公里远的迷你小镇--凯亚马。</h3><h3>凯亚马,英文是Kiama,源于土著语Kiarama ,意即:大海发出响声的地方。小镇风景如画,它是建立在火山熔岩上的。商业比较发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h3><h3>这里最早是土著人的栖息地,是一大片原始森林,到处是参天大树和各种植物,是土著居民的食物来源。随着19世纪40年代欧洲移民者的到来,这里的森林逐步消失,为道路和房屋所替代,天然食物也为肉食所替代。</h3><h3>凯亚马作为旅游名胜之地,有三个地方引人注目。一是灯塔,二是渔港和鱼市场,三是喷水洞,也叫喷水穴。</h3><h3>由于头一天抵达凯亚马时正值下午最热时,我们在旅馆稍作歇息后,才出来游览。</h3> <h3>凯亚马火车站</h3> <h3>小海湾即景</h3> <h3>凯亚马渔港</h3> <h3>聚集在鱼码头的海鸥</h3> <h3>慕名而来的食客</h3> <h3>争抢食物的海鸥</h3> <h3>渔港旁著名的鱼和土豆条餐厅</h3> <h3>游艇回港湾</h3> <h3>凯亚马灯塔,修建于1887年,当时是为过往船只提供航标。</h3> <h3>在纪念军团日一百周年时,灯塔被修缮一新。</h3> <h3>绿草茵茵,翠柏葱葱。</h3> <h3>凯亚马的信息中心</h3> <h3>红脖鹦鹉旁若无人的在草地上觅食。</h3> <h3>一派恬静的南国风光。</h3> <h3>为早期的凯亚马开拓者立的青铜浮雕。</h3> <h3>在当地街边的意大利西餐厅饕餮大餐前合影。</h3> <h3>夜幕降临前,天边飘浮着被落日染成红色的数朵云彩。</h3> <h3>当地政府为两次世界大战捐躯的军人树立的纪念拱门。</h3> <h3>夜晚的街道仍然灯火辉煌。</h3> <h3>第二天早上即2月10日,风和日丽,海风习习,海面又恢复了其桀骜不驯的性格。从小海湾望出去,就是一望无际的塔斯曼海和浩瀚无边的南太平洋。经常海浪滔天,发出震耳的响声。</h3> <h3>惊涛拍岸</h3> <h3>冲击礁石</h3> <h3>最著名的要数这个喷水洞。第一天下午,我们到达时,风平浪静,喷水洞没有任何异动。我们只能无功而返。</h3><h3>第二天早上再去时,没有再令游客失望。喷水洞恢复了往日的狂躁,一次次地将水柱喷得老高。</h3> <h3>喷水洞是2.6亿年前由火山爆发后形成的玄武石熔岩。凯亚马的喷水洞有两座,一个是大喷水洞,就在灯塔旁边。另一个是小喷水洞,离此地南去两公里。</h3> <h3>喷水洞最高可将海水由洞底向上喷20-30米之高!</h3> <h3>其实,从之前的响声,你就可以判断出这一次的喷水会不会创新高。</h3> <h3>海水在空中碎成无数水珠。</h3> <h3>最后形成雾状,慢慢散落。</h3> <h3>喷水洞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如图所示,海水先是将熔岩石柔软部分掏空,使之形成一个狭长的石洞膛,而石洞的最底端也形成了一个内后舱,之间有一个竖直的井洞。大浪涌入石洞后,向后舱冲击,随之又与返回的巨浪相撞击,两股相反方向的巨浪相撞形成巨大的向上的力量,将海水抛向空中,于是形成了喷水洞的奇观。溶洞喷出的水柱与巨鲸喷出的水柱颇为相似。</h3> <h3>在内海天然泳池上方合影</h3> <h3>陈列的巨锚是于1848年置于码头的海床的。如今已锈迹斑斑。仿佛在向游人述说其所经历历史故事。</h3> <h3>位于半岛前端的豪宅用于出租,价格当然不菲。</h3> <h3>殖民以前的凯亚马是一个自然森林和素食天堂。经过了各种开发,变成了“失乐园”。天然粮仓从此不复存在。</h3> <h3>临海还有豪宅出售。</h3> <h3>从楼花销售变成现房销售。看来此地房产也并非那么热。</h3> <h3>从未见过的三轮摩托车。</h3> <h3>即将结束南海岸小旅之前,兰金推荐了走海岸断崖桥。于是我们说走就走,坐上火车,向</h3><h3>Scarborogh进发。</h3><h3><br></h3><h3>结束。 </h3><h3>END</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