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什么玉米会有红轴和白轴之分? </h3><h3> 玉米的红白轴只是玉米的相对性状,从基因控制角度来说也不过是显隐性的关系。说起来很难说两者哪个更好,但是发现大家对于这个争议还挺大。个人从生物遗传的角度理解,红白轴的并不决定生产上的表现。无论你说哪一个好,实际上我们从杂交回交的方式都可以实现该性状的转移,因此来说真的不存在哪一个更好的说法。</h3><h3>生产上的争议恐怕还是来自于以郑单958为代表的国产白轴和美国先锋种业的先玉335之间红轴玉米之间的较量吧。这两个品种可以说代表了国内及国外品种在各自领域的最高水准。大家将郑单958的白轴也就视为了一类白轴玉米的代表,而先玉335也视为了红轴的代表。也就让大众以为,红轴植株大,叶片上冲,抗病,抗倒能力强。而白轴叶宽,密植,抗倒差,抗病强。</h3><h3> 从基因上来说,白轴玉米和红轴玉米只是显隐性的关系,就是他们的区别。从基因上说,只是红轴与白轴的区别。红轴与白轴的杂交,长出来的可能是红轴,可能是白轴,其他的区别不大。</h3><h3> 有的人说红轴玉米好,有的人说白轴玉米好。但是都没有好的证据。从品种的属性来看,红轴和白轴只有玉米的一性状不同,也就是颜色和隐性性状不同,对于玉米产量应该没有多大影响。</h3><h3> </h3> <h3><br></h3><h3>一、红轴玉米和白轴玉米哪个好?</h3><h3> </h3><h3> 近年来,玉米种植户们对于红轴玉米与白轴玉米哪个好,哪个产量高?这样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本来,玉米的白轴、红轴是玉米基因所决定的,好像与玉米的产量没有多大关系。但是从这几年实践中总结确实又有一点区别,尽管不是绝对的,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h3><h3> 那么,我们就来细细探究一下到底是白轴好还是红轴好?</h3><h3> 先来说红轴玉米:</h3><h3> 红轴玉米:植株比较大,(例如北青340夏播株高290厘米),叶片上冲、紧凑、雄穗分支(8到13)个,比白轴少,当然,正常情况下,雄穗去掉一半都够用,就怕碰到高温杀雄,雄穗量少要吃亏,就可能引起花粒!有点的抗病性、抗倒性也较好,耐密植的也培育成功了!果穗一般较细,粒较深,成筒形。籽粒脱水较快,穗轴在脱粒过程中不容易破碎。黄淮海北部区域种植较多,耐高温方面相对较弱,会在玉米授粉时,出现问题,导致授粉不正常,影响结果,产量也就没保证,不过它在抗倒方面会强一点,因为它的植株根系较为庞大。</h3><h3> 白轴玉米:从近几年来的白轴玉米种类来看,它的叶片对比力宽,并且比较密集,穗分枝较多(10到17个),密度再大点,历经高温后,雄穗花粉绝对量大,抵御高温的能力应该比红轴品种好点!与红轴对比,它的抗倒性较差,但是抗病性较好。</h3><h3> 一般适合在黄淮海区域种植,该区域一般以夏玉米为主,也就是收了小麦之后种植,在玉米生长期间,正值高温天气,而白轴玉米在耐高温方面,相比红轴要强,如果是红轴玉米,遇到了长时间的高温天气,缺粒、秃尖的情况就会增多,白轴玉米则相对较好</h3><h3> 玉米的穗轴通常有白色、红色、紫红色等。红轴和白轴是一对性状,红轴是显性,如果红轴玉米和白轴玉米杂交,可能第一代是红轴,第二代就会有红、白轴分离现象,这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严格地说,玉米的红轴、白轴与产量、抗性没有直接关系。</h3><h3><br></h3><h3><br></h3> <h3> 结合宿州实际怎么选择</h3><h3> 我们既然知道了红白轴玉米的特点,结合一下当地的位置和土壤耕作层深浅给大家点小建议吧!</h3><h3> 宿州各县南部差异一般在80公里左右,光热资源、雨水季风也会有一点差异,越往南,雨水偏多,温度稍微高点,栽培密度偏大,玉米更易发病,南部耕作层普遍偏浅,更适合白轴耐密品种或者红轴能耐密的品种!</h3><h3> 埇桥、灵璧、濉溪、泗县南部乡镇选择白轴或者耐密红轴品种。</h3><h3> 埇桥、灵璧、濉溪、泗县北部选择红轴偏大棒品种。</h3><h3> 肖、砀总体偏北,病害发生相对较轻,遇上高温概率小点,选择红轴品种栽培更省工省力,实际上,肖县玉米种植也基本没有白轴了!</h3><h3> 南北之间(以303省道为界),红、白轴品种确实就没有办法分开指导了!差异确实不大!</h3><h3> 从埇桥区红白轴玉米分布看,也确实符合这个规律!同一个大棒红轴品种,在褚兰很优秀到大营、怀远就花粒的现象确实发生很多次了!</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