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每次回家最大的感触就是变化太大,从小玩到大的自家门口也差点找不到了。当年放学必玩的地方热闹非凡,我家俨然成了市中心。</h3><h3>城市的扩建,古镇的打造,让旅游业火了。回家也成了旅游,特别是自己从小长大的古镇,再次游览,感慨万千。一座小镇,有了山水便有了灵气,有了历史文化,便有了古韵。今天,我骄傲,为自己的家乡骄傲!</h3> <h3>糖画是古镇必不可少的民间艺术,每次都要转一转,好吃又好玩。</h3><h3>听大爷说,这门技术有灵性的人三个月就可以出师。</h3> <h3>这是我从小玩到大的香蕉坝坝,当年那可是晾衣服和扔垃圾的地方。三根竹子做成个三脚架,还要拿砖头压上怕风吹倒了。两个三脚架,中间架根长竹竿,家家都有这样的晾衣架,到了晚上还要帮妈妈收回家,几乎是每天必做的功课。现在想想,那样的生活真的鲜活,弥足珍贵。</h3> <h3>我想在我出生之前这条釜溪河一定繁荣昌盛,有个码头在镇上会带来多少来往的商人。每到赶场天,天不亮两岸就有不少人等着船家过河,还记得赶场是农历的二五八。如果是年前的最后一个场,那是人挨人,小孩能上下街串几个来回。还记得姥姥门前有一个安牙齿的,络腮胡,三十来岁,每到赶场天,生意好的不得了,那时候的人好像都不爱进医院。</h3> <h3>记忆中是有这道门,重新刷了漆,文物。</h3> <h3>仙市人都晓得的黄桶树,多少年了,苍老有劲,总会被挂上红布条。</h3> <h3>我家隔壁的铁匠铺,以前都是手工打铁,听说现在改成机器打铁了,现在是我同学继承了家业。以前家里最多的就是烟灰,总也擦不完。我是听着打铁声起床长大的,耳朵边总有打铁的声音。火红的铁从炉子里拿出来赶紧打,一般都是两个人轮番着打,所以声音一声挨着一声。打的差不多就放进水里,滋啦一声,又被放回火炉继续烧。风箱一拉,火红的煤炭映着火红的铁,这可是体力活儿。</h3> <h3>以前买东西都用这样的杆秤,妈妈认识,教过我,还是不会认几斤几两几钱,称旺点尾巴就翘起来,秤头哐当一声栽下去,买家笑了。</h3> <h3>蜂窝煤炉子,原来我们家也有,只是一次只能放一个蜂窝煤。晚上就把火门堵上,坐上一壶水,早上再把火门打开做饭,随时都有热水用,方便。只是支气管不好的人,闻着蜂窝煤的味,喘气有点困难。</h3> <h3>在平时,两边的老茶馆一早就坐满了人,喝个早茶,再回去吃早饭。原来都是喝老的盖碗沱茶,现在也有自己带茶水,只是占个座摆龙门阵而已。</h3> <h3>两边的老房子以前都是国家的公租房,有些墙壁是簚条糊上泥巴,再刷上白灰做成的。阁楼空间很矮,一般都是睡觉的,感觉随时有可能掉下去。</h3> <h3>这可不是养殖的小龙虾,是釜溪河里的小虾虾和河餐餐(小鱼儿🐟😀️),混上海椒面儿和花椒粉,味道巴适!</h3> <h3>这个盐运第一城被当地开发商打造的有声有色,周末从城里下来喝茶的人不少。</h3> <h3>自贡不愧为灯城,一个小镇的灯饰也不差。政府控制了,但晚上也有放烟花的。尤其是街边摊卖的甩炮,好玩得很,起初儿子不会也不敢,后来胆子大了,随手就甩。我小时候也怎么没玩过,现在沾儿子的光,让我有机会返老还童。</h3> <h3>听说这座房子已经卖给当地开发商,已是人去楼空,下次回去不知还能否看到。我们家在后面,被挡住了。从小到大都和她们家亲,那时候的左邻右壁都熟的不得了。不知道继续开发会是个什么样子,再回仙市,已是客人。</h3><h3>斜坐在门口的坝子上,想眯会儿就睡着了,睁眼看看儿子还玩儿得不亦乐乎。门前络绎不绝的人,偶尔也有熟悉的面孔,只是没有打招呼,我想他是不认得我了。虽说不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但毕竟不是当初那个满坝子跑的黄毛丫头了。</h3> <h3>当年这里是公测,虽然也有人打扫,经常做梦掉进茅坑里,印象中脏乱差,无处下脚。如今繁华得无法想象。</h3> <h3>上小学时走了几年的路,印象中只有那白色的墙壁没有多大改变。青石板路还在,房子还在,只是位置变了一些。</h3> <h3>看这木板门有多少年了,好像已无人居住,如果有人,应该都是熟面孔。</h3> <h3>我们家妈妈每年也都做酸菜,以前也是这样迁根细绳子凉青菜。从以前的几分钱一斤到现在的一块钱一斤,过完节估计会便宜一点。</h3> <h3>小孩子对古镇没感觉,更没有像我们这一代人那么多感慨,因为他们没经历过时代的变迁。但是玩的开心,跑的放松,哪儿都可以边跳边爬。嘴里还不停地念叨,妈妈好香啊,我告诉他那是泥土合着青草香,还有一点大粪味儿😀️</h3> <h3>天气好,街上人很多,小朋友都应该像我们以前那样放养,在城里太拘束了。</h3> <h3>初一的太阳刚升起来,我们已到了上坟的地方。听说那天的空气质量很差,因为习俗一天两天还丢不了。听着鞭炮声,没有当年的雷炮了,要不真是震耳欲聋。一个不小心,还会被炸飞的泥土击中,妈妈会说,那是老人在亲你。</h3> <h3>以前上坟是要穿筒靴,走田坎路的,如今路都修好了。早晨的农村依然很美!</h3> <h3>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走路去上坟,回来脚上都是泥巴,妈妈都要给擦鞋子。今年也不列外,很幸福!</h3> <h3>爷孙俩在做深呼吸,闻着泥土香。堰塘里的鸭子被儿子逗的嘎嘎叫,比动画片里好看多了。</h3> <h3>自贡到处是公园,已经从以前的工业城市变成旅游城市了。政府打造的几处湿地公园,植物园,面积大,绿植多,有山有水,很不错!</h3><h3>自贡灯会早在80年代就被邓小平同志赞不绝口,闻名于世界。</h3><h3>自贡恐龙博物馆更是原生态的,带着孩子去科普,比看什么书籍都实际。</h3><h3>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目前仍是中国唯一的盐业史博物馆。成功地再现了汉代的井盐生产、鼎盛时期清代的天然气开采、制盐。</h3> <h3>南湖公园很大,有草坪、跑道、沙堆,人工湖,里面坡坡坎坎的,悠然自得!</h3> <h3>这个楼盘算是江景房,起价已是一万多,在自贡这样一个三线城市不低了。</h3> <h3>还没有完工,灯组也没有全开放,已是让人惊叹了!</h3> <h3>沿着釜溪母亲河,从自贡到仙市古镇,一路夜景迷人!彩虹桥两岸的投影灯到水面是“自贡欢迎您”。</h3> <h3>我妈说比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好看多了!的确,颜色、造型的变幻和投影到釜溪河的倒影都是极其的丰富。</h3> <h3>色彩变幻,确实漂亮!</h3> <h3>都说是人间仙境,可以去走走,人挨人!水雾罩着脚下的灯光,弥漫的不那么开,就像天上彩色的云雾。</h3> <h3>下面是河,四周都是各种彩灯,比灯会还好看,名副其实的灯城!</h3> <h3>彩虹桥还未完工。</h3> <h3>西山公园,现在更名为植物园,坐落于山上,周末爬山锻炼的好去处,也是我家的后花园😁,天然氧吧,走路也就二十来分钟,还在扩建中……</h3><h3><br></h3> <h3>西山公园的草坪,前几年还是绿草地,如今是干草坪了,坐着晒晒太阳,都好。</h3> <h3>草坪上随处可见的竹子,孩子们围着竹子疯跑,满地打滚。</h3> <h3>植物园里的腊梅,海棠,桃花,梨花,美不胜收!</h3> <h3>公园山上那么一大片海棠花,红艳艳的,美不胜收!</h3> <h3>假期里三五成群的喝茶,聊天也是必不可少的,虽是咖啡馆,也能看山看水,看灯会。</h3> <h3>这个咖啡馆坐落于彩虹桥附近,紧挨着曙光中学,听说不能在里面赌博,看看书挺不错!</h3> <h3>回家可以走这样一段铁路,目睹了一趟回乡的列车,车厢里坐满的也许都是赶着回家过年的人。我也快启程回成都了,恋恋不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