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的一则《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违法违规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通告》,揭开了长生生物全资子公司长春长生疫苗记录造假的盖子。犹如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随后长春长生随意变更工艺参数和设备的行为被陆续公布,长生生物当年借壳上市的内幕与2017年山东疫苗事件中的不合格产品也被揭开。在舆论推动下,对长生生物的关注无论是官方还是大众都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民愤怒和悲痛的情绪下,疫苗案迅速发酵,短短数月,一座“大厦”以可见速度崩塌。</h3><h3>“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完善我国疫苗管理体制,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力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全稳定大局。”7月24日中央对于长生疫苗案件做出重要指示。长生生物,已无可能再蒙混过关。</h3><h3>市场昔日的“宠儿”</h3><h3>2018年上半年疫苗所在的生物制品板块PE(估值水平)高达50倍,远高于医药行业整体估值。长生生物更是获得了市场的“青眼”,自2月14日开始,长生生物股价急速蹿升,从11.99元飞涨至直到5月11日盘中29.99元的历史峰值后,这波势头才结束,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涨幅高达150%,上涨速度明显高于同行企业。</h3><h3>不仅如此,长生生物也一直是多家公募基金和机构的“宠儿”。根据长生生物2017年年报显示,包括招商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等多家知名公募在内,2017年共有17家公司旗下的25只基金持有长生生物。2018年6月至7月初,有约20家机构作为买入方密集出现在该股的大宗交易中,甚至在“疫苗案”爆发前的7月9日还有机构在买入,涉及数量超过1500万股,资金约3亿元。而机构的密集买入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长生生物股价的走高。</h3><h3>2018年7月13日,是疫苗案被曝出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这一天,长生生物开盘股价便迅速拉升,盘中最高达到25.30元,最终收盘于24.55元,涨幅达到12.61%。持有长生生物股票的机构和股民,谁也不曾预料到,这竟是暴风雨前最后的“狂欢”。</h3><h3>2018年7月15日下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称在对长春长生飞检中发现,长春长生在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GMP行为。</h3><h3>事发早有端倪</h3><h3>这已经是长生生物一年内二度被曝疫苗问题。2017年11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接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报告,检出长春长生生产1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事件在当时并未引起很高的关注度,不管是从全民关注度还是资本市场的反应对于这两次的反应却不尽相同。舆论并未对此产生热议。</h3><h3>此后,长生生物亦发布了一份“不痛不痒”的说明公告,并表示百白破联合疫苗在公司销售收入总额中占比较小,因此上述事项对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h3><h3>此次疫苗案事发前已有预兆。根据长生生物的公告,股东之一的曲水卓瑞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在4月19日至7月9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先后9次减持公司股份1723万股,套现近3.43亿元。持股比例从6.77%减到不足5%,其中4.06%的股权已经被质押。巧合的是,平安证券北京知春路营业部同样在4月19日至7月9日期间数次累计减持了1723万股。股东与机构同时抛售并且完美避开“爆雷”时间。7月5日至7月8日,国家药监局会同吉林省局根据举报提供的线索开始对长春长生公司进行飞行检查。</h3><h3>时间回到2015年7月份,已经宣布停牌并转入重大资产重组的黄海机械披露了收购报告书,拟置入高俊芳家族控制的长春长生,转变成为一家民营疫苗生产企业。经过一年的重组,2016年3月,黄海机械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公司证券简称同时也更名为“长生生物”。而此次黑天鹅事件并非长生生物自借壳上市以来的首个“污点”。除了疫苗质量问题,高销售、高推广而低研发的投入模式也一直为人所诟病。</h3><h3>财报显示,去年长生生物毛利率高达86.44%,但从近两年来的研发投入来看,长生生物的表现并不尽人意。2016年和2017年,长生生物研发投入分别为0.43亿元和1.22亿元,分别占公司当年营收的4.26%和7.87%。与同在A股上市的康泰生物和沃森生物相比显得“吝啬”许多,2016年和2017年,康泰生物的研发投入分别占当年营收的11%和10%;同一时期,沃森生物的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53%和50%。即使在全部的13家上市疫苗企业中,长生生物的研发投入水平也在较后的位置。</h3><h3>从公司年报来看,长生生物并不缺钱。2017年长生生物年销售费用为5.83亿元,销售人员仅25人,人均销售费用2331.85万元。推广服务费更是高达4.42亿元。</h3><h3>其实,“重销售轻研发”是我国医药行业多年沉疴,销售费用数据激增的背后则是疫苗流通体制的变化。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后,国内疫苗管控日趋严格,疫苗生产厂与经销商间的买卖关系被切断,国家对疫苗企业实行“一票制”:过滤掉层层经销环节,要求从企业到县级疾控中心,只能开一张增值税发票,生产厂的销售对象从经销商直接变成了各县区级疾控中心。自同年国家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后,疫苗经销商的销售资质被取消,但实际上经销商并未真正消失,而是成为了具备资质的经营推广商,长生生物在年报中曾这样说明:“子公司长春长生在收到疾控中心回款,并取得负责该疾控中心推广的经营公司开具的推广服务发票后,由其他应付款转入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实际应付的推广服务费。”</h3><h3>长生生物这个疫苗“宠儿”的突然覆灭,是过去几年国内所发生的关注度最高的公共卫生事件。疫苗行业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但同时也是需要严格质控的行业。在开出91亿元罚单后不到一个月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火速出台。从疫苗研制和上市许可等方面作出规定,特别是对疫苗监管的特殊要求也作出了具体规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表示:“长春长生疫苗案引发了一系列的‘事故’,可以预计,药企擅自更改生产工艺、编造生产操作记录等违法行为,在2019年将会成为监管部门重点整治和打击的对象,但如何解决这长期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将考验监管部门的能力。”</h3> <h3><b><i><u><font color="#ed2308">徽两优348-是一个中穗但能高肥大穗的品种!是一个株高适中抗倒性强的品种!是一个粒数粒重强强组合的品种!是一个收割起来非常高产的品种!</font></u></i></b></h3> <h3><b><i><u><font color="#ed2308">豫龙1号--苗齐苗壮,高产有保障,根系发达,耐旱耐涝,籽粒饱满,高产稳产!</font></u></i></b></h3> <h3><b><i><u><font color="#ed2308">粤标5号-播期弹性大,分蘖力强,抗倒性好,耐高低温能力强,抗病性强,好种易管熟相好米质优!</font></u></i></b></h3> <h3><b><i><u><font color="#ed2308">春风化雨,禾苗逢露!</font></u></i></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