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农历己亥年,年初二早上7点,老老少少一行15人,5辆车又踏上了齐鲁大地寻年味之旅。适逢大雾高速封路,当机立断改道省道。出了市区第一时间在路边鸣炮启行,虽简短,仪式感却不能少。</h3> <h3>一路向齐鲁大地进发,下午平安抵达第一站青州古城</h3> <h3>青州古城,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为古“九州”之一。因地处东海与泰山之间,位于中国的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据说距今已有7000余年的发展史,5000余年的文明史,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图为阜财门,也叫南门,是青州南阳城的南大门。</h3> <h3>大红灯笼映射出浓浓年味</h3> <h3>海岱都会坊是修复南阳城南门阜财门之后所立的第一座牌坊。古代青州地处海岱之间(海为渤海,岱即泰山),历代为都会之地和军事重镇,曾长期作为山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贸发达,商贾辐辏,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为彰显古代青州的历史地位,特在此设立了这座“海岱都会”坊,该坊为青州古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h3> <h3>主街上人头攒动,挺热闹的</h3> <h3>打卡青州古城</h3> <h3>到山东怎能不尝尝鲁菜,古城里面就有一家</h3> <h3>煎饼是每次山东之行的标配</h3> <h3>晚饭后漫步古街,赏景消食两不误</h3> <h3>人流也越来越多</h3> <h3>古街两边的砖画很有特色</h3> <h3>柱国坊是为旌表大学士刘珝而立,刘珝,字叔温,号古直,青州人,为明正统十三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有“柱国”文勋封号。柱国坊南面抱柱的上联为“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下联为“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北面抱柱上联为“忠廉立殿堂,史称贤相,功与云山并峙”,下联为“仁孝满乡里,世誉楷模,德同阳水共流”,对联内容是对刘珝一生恰到好处的概括!</h3><h3> </h3> <h3>古城夜景</h3> <h3>南阳河夜景</h3> <h3>第二天一早,前往云门山游览。云门山位于青州市城南2.5公里处,海拔421米,属于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夏秋季节,云门山南侧的“云窟”开闸放云,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h3> <h3>北方的气温有点低,水塘里的水都已成冰</h3> <h3>上山的路上</h3> <h3>望寿阁,位于北极山腰,由正阁、东西厢房和垂花门组成。置身阁中,仰望南山,恰好望见“寿”字,故名望寿阁。</h3> <h3>站在望寿阁,远眺对面山顶一个大大的“寿”字,半隐半现。</h3> <h3>石刻洞穴众多</h3> <h3>云门山游览,有一套谣谚可作导游:“一拜寿,二拜佛,三拜清官,四品书。”</h3><h3>云门山上有明衡王朱厚矫庆寿时刻下的一个大“寿”字,高7.5米,宽3.7米,只“寿”字下部的一个“寸”字,就有2.3米高,人攀其上,足蹬“寸”钩,头顶不着那上边的一横,俗称“人无寸高”。当年衡王要的是“寿比南山”的豪侈,人们拜这大“寿”字,取的是“长寿”、“高寿”的吉利,众多游客都把能到云门山参拜大寿字作为自己最大的心愿。</h3> <h3>云门石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在洞里冷风嗖嗖,夏日纳凉绝佳之地</h3> <h3>东阆亭,位于山顶天街</h3> <h3>气温低,满树的雾凇树挂</h3> <h3>山不在高,足以眺望整个青州古城</h3> <h3>一秒前阳光明媚,一秒后雪花飘飘,一不小心白了头</h3> <h3>下山路上,也是一会儿阳光一会儿飘雪,大山东的天气如此任性</h3> <h3>下山后直奔本次青州古城重头戏:青州博物馆。青州博物馆位于青州市范公亭公园(范公亭路)西端,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全国惟一的一家县级综合性博物馆。</h3> <h3>北厅门口伫立的一对铁鹤--“衡王鹤”,重约3吨,高达4.2米,鹤双足立于龟背之上,代表着健康、长寿。两件铁鹤均在胸部铸铭文,由铭文可知,两鹤分别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和万历十五年(1587年)由衡王的下属和妃嫔出资铸造,高度高于北京颐和园门前的那对铁鹤,被誉为“中国一绝”。</h3> <h3>馆藏文物中有许多罕见珍品,有原始时代古拙粗放,形式多样的陶器,商周时代纹饰繁缛的铜器,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汉代以来华美精致的玉器、瓷器,各种流派的名家书画等。更有三大镇馆之宝,在后面介绍。</h3> <h3>男长衣立俑和陶制马俑</h3> <h3><h3>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群之一。青州佛像大多数是北齐北魏时期或者汉唐宋元明时期,那时的青州几乎是山东地区甚至北方地区的佛教中心,称之为“佛都”也不为过。佛像体态优美,面目全无凶恶,甚至多了女人的一份轻柔,眉目之间,不是狰狞,而是妩媚。</h3></h3> <h3>镇馆之宝之一: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这是中国唯一的殿试卷真迹,价值连城,它填补了中国宫廷档案空白,是研究中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系国家一级文物。</h3> <h3>镇馆之宝之二:东汉大型出廓“宜子孙”玉璧,用上等的新疆和田玉制成,玉质温润,雕工精细,为典型的出廓璧,下为圆形,内区饰蒲纹及158个乳丁,外区饰蟠螭纹,出廓上方透雕双龙,出没于祥云之中,中央有篆书“宜子孙”三字,是“子子孙孙,宜家宜室”的吉祥用语。这块宜子孙玉璧以体形大,雕刻精湛而著称,是目前我国国内唯一一件刻有汉字的汉代大型馆藏玉璧,为国家一级文物。</h3> <h3>镇馆之宝之三:龙兴寺佛教造像,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来自一千五百年前的嫣然一笑,很多人认为她的笑容美过蒙娜丽莎。对佛像我也不懂,就是单纯觉得青州的石佛造像与众不同,无论是面部结构以及身上的袈裟都是那么的美丽华贵,最令人动容的是冲着你绽放出莲花般的微笑,似乎在说:我佛慈悲。</h3> <h3>青州古城自古名人荟萃,寇准、范仲淹、欧阳修、赵明诚,都曾任过青州知州。青州虽小,肝胆俱全,且精气神十足,“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这是大文豪苏辙对古青州全面而中肯的概括</h3> <h3>下午离开青州古城,驱车前往天上王城景区。天上王城景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相传因“纪侯去国居此”而得名,景区主体分布在纪王崮上,海拔577.2米,是沂蒙七十二崮中唯一有人居住过的崮,因此被誉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属于国家AAAA级景区。</h3> <h3>行走在庙会密集的红灯笼下</h3> <h3>考虑到本次出行有老年人,上午又登了云门山,所以选择缆车上山</h3> <h3>下了缆车,天梯一段就必须自己登上去了</h3> <h3>侧面</h3> <h3>仰视</h3> <h3>俯视</h3> <h3>登上山顶极目远眺沂蒙梯田,可惜正值严冬,想象一下到了初秋时节,秀美的梯田层层叠叠,与连绵起伏的青山、传统的沂蒙村居相映成趣,秋意盎然,从空中俯瞰定会犹如一幅画卷,美不胜收。</h3> <h3>天池</h3> <h3>池水成冰,天池变冰池</h3> <h3>玻璃栈道瞭望台</h3> <h3>玻璃不够通透,因而不够刺激</h3> <h3>站在瞭望台上来一张山顶全景</h3> <h3>第三天从沂水出发,来到位于沂南的竹泉村,满目的冰瀑印入眼帘,和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好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h3> <h3>晶莹剔透的冰瀑,有红灯笼的点缀,加上翠竹的辉映,和谐喜庆</h3> <h3>猪年大吉</h3> <h3>丰收的景象</h3> <h3>潺潺的泉水沿着村落缓缓流淌,记载着竹泉村的前世今生</h3> <h3>转动的水车得益于水的灵动</h3> <h3>因为天寒,水车的轱辘上结了冰</h3> <h3>原始的村落,古朴的院门</h3> <h3>一串串辣椒密集地挂在院墙上,极具农家风味</h3> <h3>这是专门碾辣椒的磨盘,试一下,还行,不费什么力气</h3> <h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几乎家家门口都有竹</h3> <h3>民俗表演,娶媳妇</h3> <h3>媒婆和吉祥花生</h3> <h3>独轮车,相当于花轿</h3> <h3>新郎倌推着独轮车,接媳妇啦</h3> <h3>据说这个表演者上过央视春晚呢,合个影😄</h3> <h3>村中有一清泉,名竹泉,泉边多竹,得名竹泉村。</h3> <h3>尝一口清冽的泉水</h3> <h3>竹泉村的竹林、泉水、古村落的自然形态和各种民俗项目的展示保护是当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2014年由农业部、住建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授予沂南竹泉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荣誉称号。</h3> <h3>出了竹泉村,一公里以外的红石寨顺道拢一下</h3> <h3>三天的行程结束,中午开始回程。途经淮安时,天上开始飘雪,一路越下越大,到了高邮已是鹅毛大雪,5辆车平均30码时速一路龟行,晚十点左右全部安全到家,己亥年旅游圆满结束。</h3> <h3>本次出行全家福,以此篇纪念自己春节自驾旅游十周年,期待下一个十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