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青海西部丝路环游(四)敦煌莫高窟 (参观不能拍照,事后回忆借助网络历经半年后才完成)

  袁嘉平

<h3>早餐后,我们驱车前往集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世界著名佛教艺术宝库一莫高窟参观。 </h3><h3>记得提前上网预约门票哦!莫高窟对参观人数有严格的限制,每天只售6000张门票。</h3> <h3>禇英美女导游为我们在数字展示中心建筑前拍照留念。数字中心坐落在省道边上,非常大气。</h3> <h3>敦煌莫高窟景区自2015年6月起实行数字展示中心数字洞窟展示和莫高窟实体洞窟参观体验模式。我们走进数字展示中心。 </h3> <h3>在数字展示中心展厅内与礼仪小姐合影。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是保护利用敦煌莫高窟的重要设施。主要通过数字展示技术向观众呈现敦煌莫高窟绚丽多彩的石窟艺术经典和气势恢宏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丰富游客的参观方式,提高参观质量。</h3> <h3>旅友小崔也上台合影。</h3> <h3>褚英导游让我也上去。顺便叫小崔在旁展开导游旗做广告。</h3> <h3>友邻美龄姐也不落下。</h3> <h3>我们走进数字影院先观看主题电影巜千年莫高》时长20分钟,第一场是纪录片形式帮你了解敦煌莫高窟的由来形成的历史背景。之后又转移到球幕影院看《梦幻佛宫》影片时长20分钟。全球首部以石窟艺术为表现题材的超高清8K数字球幕电影。360度全屏幕的动画,展现的是梦一般的宝窟。电影将莫高窟精美绝伦的壁画和塑像艺术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出来,给我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h3> <h3>球幕电影对莫高窟最具艺术价值的7个经典洞窟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眼前我头顶左右都是荧幕。当月亮在左👋边升起,镜头带着我从佛的脚底往上升,仰起头是万里星空,那种身临其镜的感觉实在太神奇了!</h3> <h3>电影带我走进一个洞窟,看看左边和右边,继续往前,头顶的壁画感觉触手可及。再拉近了一点,能够看清眼前佛像身上每一処细节。 </h3><h3> 使用球幕技术,鱼眼镜头,在这里用来欣赏美轮美奂的佛国世界,禁不住赞叹景区用工之妙啊!</h3> <h3>看完影片,我意犹未尽中从数字展示中心出来,乘坐大巴,开往荒漠深处的莫高窟。大约行驶了15分钟左右,到达敦煌莫高窟山崖,准备进入洞窟参观。</h3><h3>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远望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沿古丝绸之路会看见一座盛名赫赫的呜沙山,在山的东麓远远望见南北长约1600米长的崖壁上布满了洞窟。这些洞窟就是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h3> <h3>入窟参观前,为了仔细观察地貌详情,我录下视频保存。这个震惊世界的莫高窟几千年前是谁开凿的?千年莫高到底留给我们什么财富?带着这些求知欲望我走进了莫高窟⋯</h3> <h3>莫高窟外有一排直挺的白杨林防风沙。 </h3><h3> 官方介绍: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公元366年,僧人乐尊路经鸣沙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留下来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随后历经北魏、隋、唐、北宋、西夏不断扩大修建,元代以后莫高窟渐渐衰败而被废弃。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h3><h3> 莫高窟有753个洞窟,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h3> <h3>入口处有一个写着"莫高窟"三个金字的古亭木结构檐景观。我赶紧上去拍照留念。 </h3><h3> </h3> <h3>旅友崔英紧跟着。</h3> <h3>友邻兆昌、美龄夫妇俩还替褚英导游打个广告。</h3> <h3>夫人也照一张。</h3> <h3>整个莫高窟基本都是沿山壁开凿的原始洞窟。看一段完整的视频吧!</h3> <h3>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的一天,敦煌鸣沙山东麓响起了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就是在眼前这山壁上开崖建窟的第一声锤声。发出这声回响千年锤音的人,正是被誉为莫高窟创始人的乐尊僧人和法良禅师。</h3><h3> 此后,佛门弟子、达官贵人、商贾百姓、善男信女都来这里捐资开窟。 后来莫高窟开窟造像兴盛起来,在这片山麓断崖上凿壁开窟的声音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十个朝代。从4世纪到14世纪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拜者绵延不绝。无数后来者在鸣沙山东麓长1680米、高15至30米的南北两区断崖上,鳞次栉比地开凿了各种洞窟700多个。建成了今天的莫高窟。</h3> <h3>我们排队入景区,讲解员过来分组,给游客配发无线讲解器。一个讲解员带领二十至二十五人看8一12个洞窟。(旺季8个谈季12个)</h3><h3> 我跟着讲解员走在前,心急火燎快步前往洞窟。崔英和美龄落在后面了。 </h3><h3> </h3> <h3>每个洞窟由这样的门把关。讲解员拿着钥匙,开门,带我们进窟。窟内无灯,不让拍照。因为用矿物质颜料绘制的壁画,极有可能会因为接触光线,过多的人停留带来的二氧化碳而产生氧化,进而脱落变色。</h3><h3> 讲解员拿着冷光电筒,照着壁画一处,向我们描述其来历。一个窟介绍完毕,等大家出门,讲解员再把门锁上。</h3> <h3>莫高窟第130窟外景。</h3> <h3>走进130窟内,看到一尊塑像为倚坐弥勒佛像。高26米,是仅次于第96窟"北大像"的第二大佛像。洞窟呈上小下大的方锥形,大佛通顶,整个洞窟高28.2米。大佛雄伟的身形倚崖而坐,双腿下垂,两脚着地,左手扶膝轻柔自然。右手施无畏印,头部微俯,眼睛微合下视。略带笑意,神情庄重慈祥。</h3> <h3>130窟弥勒佛像头部。</h3><h3> 古代匠师在塑造这尊大佛时,有意放大了头部的体量,佛像通高26米,仅佛头就高达7米,超过人体正常比例。解决了礼佛者仰视大佛所造成的头小体大的视差,使观者在仰视时能淸晰地看到佛面表情。颇具匠心的艺术処理,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艺术匠师的聪明才智。</h3> <h3>130窟正面佛像。</h3> <h3>参观一个洞窟完毕,讲解员又带领大家前往新的洞窟继续参观讲解。</h3> <h3>走进148窟,内躺着卧佛。有16米长,高度有2至3米。卧佛表现的是佛祖释迦牟尼涅盘出殡的场景,即(涅盘经变)。队长从前往后,分别是六引魂天人,手持托盘的四菩萨、八位抬台菩萨、持长柄和香炉的七身菩萨、抬佛棺的六大力士,最后为四众哭泣送殡。这幅壁画虽然描绘的是佛陀出殡的场景,大部分内容是依据现实生活中的丧葬礼仪与真情实景而绘。</h3><h3> 走进洞窟,听着讲解:此窟是在盛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开凿。 </h3><h3> 卧佛面型丰满,双眼微闭,左手自然放于左腿之上,衣纹柔软随身体起伏而变化,一副安然入睡之态。佛像后有佛弟子,天人,各国王子,佛姨母菩萨等举哀。两壁绘有莫高窟规模最大的《𣵀槃经变》,窟顶为盛唐时所绘千佛,虽经一千二百多年,仍色彩鲜艳。</h3> <h3>莫高窟16窟外景。</h3><h3> 第16窟为现存的大型洞窟之一。此窟主为晚唐高僧洪辩法师,洪辨法师姓吴,故旧称“吴和尚窟”。根据洞窟甬道南壁碑文所记:第16窟外的三层楼为道士王圆箓于1906年主持修建。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第17窟)即发现了此窟甬道北壁。</h3> <h3>第16窟主室设马蹄型佛坛。后有通顶背屏,坛上塑像均为清代重塑。四壁壁画为重层,表层为北宋(或西夏)所绘绿底千佛,底层可见晚唐壁画。该画色彩如新,线条清晰。</h3> <h3>主室东壁一千佛。</h3><h3> 洞窟四壁绘有千佛,千佛壁画在敦煌壁画中所占比例很大。因此莫高窟在民间称为“千佛洞”。佛经中说信佛、念佛、礼拜佛、书写佛名、画佛像都有无量的功德。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有关佛名的佛经抄本就有七百多卷。千佛图像不仅是佛教徒修禅观想的对象,同时对出资开凿洞窟的供养人来说,也是他们所做的功德表现。在大乘佛教信仰中,鼓励通过抄写、诵读、称颂礼教佛名号来解脱诸苦,积累功德。古代佛教徒在这个洞窟内,一边诵读千佛名号,一边围绕中心佛坛右旋,绕塔观像。</h3> <h3>莫高窟第16窟甬道和藏经洞。</h3><h3> 讲解员带我们走进16号窟:介绍窟内北面墙还有一个17号窟-藏经洞。藏经洞的发现,莫高窟才轰动世界。</h3><h3> 1900年的6月22日,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16号洞窟积沙时,无意中在甬道北侧发现了藏经洞,并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古代写本刻本、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共约5万件(一张纸也算入一件文物)。藏经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只有40平方米,图右边一个小门进去就是藏经洞。(见照片)</h3><h3> 后来 王道士把它编号为17窟,是为数不多的窟中窟。</h3> <h3>17窟:正面原砌墙封门:里面就是闻名于世的藏经洞。建于晚唐。十一世纪初叶,由于战乱等原因,僧人将大量佛经、佛画、法器及其它宗教、社会文书等5万多件秘藏于此,砌墙封门、表面饰以壁画,随着时间久远,封门之事渐渐被人遗忘⋯</h3><h3> 直到清末,一天偶尔被道士王圆箓发现。</h3> <h3>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少为人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经洞被发现后,随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处获得了大量的珍贵典籍和壁画,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h3><h3> 后来经英、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强盗掠夺,藏经洞绝大部份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残留存于国内,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空前浩劫!</h3> <h3>这里其中掠夺最多是英国的斯坦因。 1907年5月,斯坦因用四锭银子从王道士手里骗劫了24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第二次1914年又来了,仍用一点银元骗走了5大箱600多卷经卷和绢画。</h3><h3> 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两骗了10大车6000件写本和画卷。&nbsp;</h3><h3> 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郎用极低的价钱骗走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h3><h3> </h3> <h3><br></h3><h3> 更为恶劣的美国人华尔纳竟然残忍的将大量雕像和壁画切割下来偷运回国。(这是第323窟壁画残痕)</h3><h3>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对巳经近搬空的藏经洞进行挖掘,又获得了10000多件文物碎片。显赫的中华文明洞窟已经被刨洗干净了。原属于中华文明的宝贝陆续出现在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h3> <h3>我走出洞外,望着眼前这排岩壁石窟,心里却悲叹不已。深沉细思:1900年藏经洞的发现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但却带来了灾难和劫夺!憎恨王圆箓道士为什么不能守住清贫守住经卷?如果无力看守为何不将洞重新砌墙以待时日?憎恨清政府官吏沉醉于大烟迷雾哪管保护这些中华文明无价之宝!更憎恨后来的军阀視争夺地盘是压倒一切的重任,让他们来保护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简直是对牛弹琴! 然而这一切巳成历史,想把劫失的文物重新夺回来已经不可能了,甚至连赎回来都不可能!</h3><h3> 我们不得不惭愧地对先祖乐尊遗憾说:莫高窟重要的文明国宝被弄丢了⋯现在外国强盗的博物馆里躺着。</h3> <h3>新中国成立后,敦煌莫高窟回到了人民手中,国家专为莫高窟成立了敦煌研究院,拨款专门对文物保护和修复工程。1987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莫高窟又成功申遗,把它列入世界范围内进行保护!总算可以宽慰一下乐尊祖先⋯</h3> <h3>继续参观下个洞窟。夫人已经在呼唤,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到现场。</h3> <h3>编号第96号洞窟外景:此窟外的红色木构檐高达45米,依靠山崖而建,气势恢宏。从远处观看是一座雄伟壮观的九层楼阁,俗称九层楼。位于莫高窟石窟群的中心地带。这座窟檐在唐朝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了现在的9层造型。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已经成为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h3> <h3>走进96号九层楼窟内:这个洞窟的营造和建成,是莫高窟历史上伟大创举,也是唐代前期国家强盛、社会稳定繁荣的象征。窟内坐着一尊莫高窟第一大佛,俗称"北大像"。此佛为弥勒佛像:高35.6米,气势雄伟、撼人心魄。大佛的制作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古人先在崖壁上凿出佛像的大体轮廓,然后依次外敷数层混合麻、棉的粗泥和细泥,接着在细泥层上精塑细抹,最后着色上彩(莫高窟大多佛像是木骨泥塑)。</h3> <h3>近看塑像:这尊大佛是椅坐姿势:两腿是自然下垂,目光下视,给人高大威严的感觉。大佛的右手上扬施无畏印,意思是拔除众生的痛苦,左手平伸作与愿印,意思是满足众生的愿望。</h3> <h3>夫人和美龄姐参观结束,随涌挤的游客走散了在寻找我们呢!</h3> <h3>小崔选择在九层楼前的花莆前,留下这张美丽且富有意义的照片。</h3> <h3>在莫高窟地标建筑的九层楼前我们请人拍了集体照留念。</h3> <h3>走出洞窟后,我赶紧录视频让朋友们可以关注。</h3> <h3>一路走,一路看,仿佛走遍了千年的历程。</h3> <h3>美龄姐想要与这条千年的长廊融为一体。</h3> <h3>我抓住时机在九层楼门外录下视频与大家分享。</h3> <h3>沿途继续参观洞窟。兆昌哥与崔英被人流挤在了后面。</h3> <h3>莫高窟第249窟:开凿于西魏。本窟覆斗顶殿堂窟,西壁开一龛,东壁毁了,南北壁绘千佛,窟顶绘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和佛教题材。窟顶西披正中画立于大海中的巨人,就是佛教里的阿修罗。他立于大海中,头顶须弥山,山顶城堡巍巍以及风、雨、雷电诸神形象。</h3><h3><br></h3> <h3>走进第259窟:人字披殿堂窟。此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77一499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窟的塑像和壁画都是北魏时期的原作,是了解佛教美术史的重要实物遗存。现窟顶是前部的人字披,后部为平棋顶。两壁突出半塔中镌一龛,内塑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南北两侧及半塔转角处,各塑菩萨一身。塔西存留浮雕供养菩萨。</h3> <h3>259窟西壁龛内一释迦、多宝二佛并坐。</h3> <h3>259窟北壁东侧的是禅定佛像,是莫高窟塑像中的代表作品之一。禅定佛头生肉髻,身穿通肩袈裟,两眉细长,双眼略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似乎体味着参禅悟道后的满足和愉悦。此尊塑像表现出民族审美情趣与传统技法纯熟的运用。也是敦煌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h3> <h3>我去过法国巴黎,参观过法国的艺术宫殿卢浮宫。莫高窟就是中国的卢浮宫。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只有800多年的历史。远比卢浮宫历史悠久。1600多年,岁月漫漫,莫高窟静静地伫立在大西北的戈壁深处,诠释着岁月的沧桑巨变……</h3> <h3>莫高窟元朝时期外景:它从元朝起开始衰落了。</h3> <h3>现在的莫高窟外景与元朝时期外景对比一下。</h3> <h3>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考查队在莫高窟第427窟前考查留影。</h3> <h3>现在的427窟外景(对比)</h3> <h3>讲解员带我们走进427窟参观:它是一个由前后室组成的洞窟,主室前部为人字披,后部平顶中心柱窟。本窟参观重点是主室的巨型三组佛菩萨塑像、四色金彩千佛图像、以及前室的天王、力士像和带有宋代题记的木构窟檐。</h3> <h3>中心柱东面这三铺塑像为一佛二菩萨。中间弥勒佛立像,佛的两侧站在莲台上的是胁待菩萨,比佛略低。</h3> <h3>佛像背后,以及该洞窟四壁四隅,遍布以绿、白、青、褐四色描绘的千佛。虽然有相当程度的变色发黑氧化,但从东坡保存的几排千佛来看,原本都妆有金彩。</h3> <h3>甬道—持花供养菩萨及缠技西番莲纹壁画。</h3> <h3>莫高窟第328窟(初唐)</h3><h3> 此窟形平面为正方形,窟顶是覆斗型,中心绘交杵花藻井图案。西壁敞口龛内绘塑结合,表现佛、弟子、菩萨。龛顶绘弥勒说法图。在莫高窟现存的两千多身彩塑中,各个时代保留的雕塑原作有一百四十余身,其余大都是经过后代重绘或重塑。此窟西壁佛龛内群像,均为唐代原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此窟的参观重点。</h3> <h3>西壁佛龛中,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身披田相袈裟,右手平举作施无畏印,左手抚膝。佛像造型丰润,神情威严而端庄,两眼俯视,有一种亲切感。随着佛陀手臂的动态而改变的衣纹褶皱十分细致。结跏双腿和被包裹的双脚,使袈裟的横向褶纹疏密有致极富韵律。</h3> <h3>佛教艺术发展到唐代,已经走向世俗化、人文化。壁画出现了大量富有时代精神的艺术形象。</h3> <h3>130窟顶为北宋时期的浮塑团龙华盖藻井,用以衬托佛像的庄严神圣。</h3> <h3>莫高窟第329窟:窟顶飞天莲花纹藻井。</h3><h3> 此窟初唐时开凿:窟形平面为方正,窟顶是覆斗型顶,四面斜披内收至中心,形成一个方形倒斗,故称覆斗顶。</h3> <h3>顺着拥挤的人流半推半就游览,一路仿佛穿越时空遂道,徜徉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h3> <h3>敦煌壁画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七大类:</h3><h3> (一)佛像画:描写佛教的各种神像。</h3> <h3>(二)故事画:以佛经为依据的独立连环画。有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因缘故事等。</h3> <h3>(三)传统神话题材画:主要有中国古代传统神话中的东王公、西王母、女娲等。</h3> <h3>(四)经变画:根据一部经,绘成一幅画的巨型经变。</h3> <h3>(五)佛教史迹画:是描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佛教圣地和灵应事迹。既有真人真事,也有想像虚构。</h3> <h3>(六)供养人画像:早期多为小身,到了唐代画像逐渐増大,出现等身巨像。</h3><h3> 130窟甬道南壁的太原王氏母女及仆从供养像:共十二人,前三人为主人,后九人为奴婢。前三人均有榜题,第一女像最大,沥粉堆金的榜题为“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一心供养”:第二女像较小,墨书榜题为“女十一娘供养”:第三女像更小,墨书榜题“女十三娘供养”</h3><h3> 根据榜题可以得知后两身像供养人都是都督夫人的女儿。这幅供养人画像人物造型富有唐代气象,无论是主人还是奴婢,都具有"曲眉半颊、半肌腻体"的杨贵妃型的特点。每个人的面容神采又各不相同:主人们雍容华贵,手捧香炉或鲜花,合掌致礼,流露出恭敬虔诚的心情,奴婢则有的捧琴,有的端水瓶,有的纨扇触面悠然自得,有的回头顾盼,窃窃私语,与主人的心情颇不相同。这幅画的线描流动如生,形态各异,塑造了形象生动,生机蓬勃的唐代美人。</h3> <h3>(七)装饰图案:主要是平棋和藻井等建筑装饰。壁画内容除以上七类外,还有山水画、建筑画、器物画、花鸟画、动物画等。</h3> <h3>飞天是敦煌艺术的经典,洞窟里我们看见了飞天壁画。它不象西方的天使身上长着像鸟一样的翅膀,又不像中国羽人浑身长满羽毛,它仅两条丝绸的瓢带在天空任意飘荡翱翔,它是古代艺术家高度的想象力结晶。飞天融合了中外艺术风格,完成了中国化、女性化、世俗化、歌舞化历程。画中的飞天阿娜多姿,天衣飘飓,彩带翱翔,风情万种,应歌载舞,绚丽的色彩流露出摆脱束缚的喜悦,飘飞的衣袂吟唱着风的快乐,飞天的梦想,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神往与追求的梦想。</h3><h3>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735个洞窟中,有一半洞窟壁画几乎都画有不同的飞天。</h3> <h3>254窟:佛教故事画。佛教故事《舍生饲虎》开凿于北魏,莫高窟早期洞窟之一。画面内容:释迦牟尼的前生是古印度一个王子,和哥哥们去打猎的路上,看到饿得奄奄一息的老虎,王子决定跳崖摔伤,用自己的身体喂养老🐯。国王后来为王子造了一座白塔,将他的骨骸收入塔内。以纪念他的慈悲功德。</h3><h3> 故事有其意义,画师的创作也丰富细腻。不足两平米的壁上,有20个人物、8只老🐯,5只山🐑,两只🦌、1只🐒子、还有重重山峦及一座庄严的白塔。五个场景,多而不杂,构图精密独特,被认定是壁画中瑰宝。</h3> <h3>  莫高窟257窟;传统神话题材画。敦煌九色鹿王本生图壁画。画面故事内容:鹿王在江边救起溺水人、溺水人叩谢。王后梦见鹿王,要求国王捕捉鹿王、国王悬赏捕鹿,溺水人告密,国王带人捕捉到鹿。鹿王向国王诉说救溺水人经过,国王放走鹿王,王后心碎而死;告密者得到报应,身上长癞,口中恶臭。画面以人物为主衬以山石树木。土红地色配以青绿山水,点缀花草。</h3> <h3>333窟:佛教史迹画。汉武大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佛教传到了敦煌。敦煌壁画是通过艺术形式宣传佛教的重要途径,然而莫高窟只发现有一幅壁画记录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事件。就是这幅现存在333窟中的壁画,1983年被临摹的学生不经意把墨汁滴在画面上,非常遗憾的破坏了这幅画。由于这样的失误,造成了第二任院长革职!</h3> <h3>第390窟:供养人画。为隋代时期修建。该窟供养人很多。</h3> <h3>莫高窟第94窟(晚唐): 位于北大像即96窟之北,修建于晚唐。窟型为覆斗顶殿堂式,窟中央设中心佛坛,后背屏直通窟顶。壁表层画为宋重绘,底层露出晚唐壁画,中心佛坛宋塑趺坐佛一尊,其余五尊塑像为清代重修。</h3> <h3>第12窟:作战图(晚唐)佛教史迹画。</h3><h3> 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在结构布局、人物造型、线描勾勒、赋彩设色等方面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传承演变,中西艺术交流融汇的历史面貌。</h3> <h3>23窟:雨中耕作(盛唐)本生故事画。</h3> <h3>35窟:佛像画。天王菩萨(五代)</h3> <h3>45窟:本生故事画。胡商遇盗(盛唐)</h3> <h3>61窟:山⛰️水画。五台山(五代)</h3> <h3>61窟:山⛰️水画。五台山(五代)</h3> <h3>85窟:本生故事画。屠房(晚唐)</h3> <h3>112窟:传统神话故事画。反弹枇杷(中唐)</h3><h3> 反弾枇杷又是飞天壁画中的精髄,其最优美的舞姿代表了敦煌艺术的最高绘画水准。她使富丽的裙裾中冠和半裸的腴润美体揉合得相得益彰,将高超的弹技和优美的舞姿完美得炉火纯青。李白诗曰:“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漂浮升天行”。这是一种多么自由、欢乐、美化的竟界。</h3> <h3>146窟:佛教故事画。外道妖女(五代)</h3> <h3>158窟:佛教史迹画。各国王子举哀(中唐)</h3> <h3>172窟:山⛰️水画。青山绿水(盛唐)</h3> <h3>194窟:木骨泥塑身佛像(盛唐)</h3> <h3>217窟:佛教史迹画。西方净土一角(盛唐)</h3> <h3>285窟:神话故事画。飞天壁画(西魏)</h3> <h3>288窟:洞窟内景。(西魏)</h3> <h3>320窟北壁:佛教经变画。阿弥陀经(盛唐公元705年-781年)</h3> <h3>321窟:神话题材画。凭栏仙女与飞天(初唐)</h3> <h3>这是409窟供养人壁画,绘于西夏时期。供养人为功德主、施主、他们出资发愿请工匠和画师建造洞窟。画师会在壁内画上供养人的画像。 </h3><h3> 这幅供养人壁画巜回鹘王礼佛》图中供养人衣饰为北方少数民族装扮,头戴高尖桃形云镂冠,身穿园领窄袖团龙袍,腰束革带,垂着短剑,小刀,火石,荷包等。加上出行阵仗威严,可推测其为回鹘可汗。</h3> <h3>洞窟另一侧墙壁绘画了回鹘可汗的王后和妃子两个人面貌着装一模一样。画师将王后的发髻画高了些,以此区别身份。</h3> <h3>洞窟参观结束了(共参观了8个洞窟,其余的洞窟是通过网络友人和敦煌艺术陈列馆平台提供整理,让亲们先睹为快)</h3> <h3>走出洞窟,眺望远处荒漠的崖壁,我仿佛依稀听到那些清晰的开凿声。虽然觉得时空悠长,但历史仍然如此鲜活充满魔力。我想一千多年前僧人乐尊在开凿此处第一个洞窟时,万万没想到这里会成为佛教艺术最为丰富的石窟群。而千百年来,那么多造诣极高的画师、工匠虔诚耐心创作的作品,会被世界视为瑰宝,并成立学院来研究。曾千里迢迢到敦煌礼佛的僧人和信众,更多想不到现在大量来这里的人们,却带着好奇心,早已不再虔诚地来拜佛祈愿、悟道修行了。</h3> <h3>参观到此结束了,我把洞窟南北走向1680米的秀丽风景最后拍摄下来给朋友分享吧!</h3> <h3>走出莫高窟大门,我觉的这是一次非凡的丝路之旅。脑海里仍久久浮现流光溢彩的壁画和栩栩如生的雕像,展现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艺术成果。丝毫不亚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所取得的成就。如果还有机会,我还要去感受莫高窟那千年厚重的历史,聆听丝路岩壁凿窟的回响⋯</h3><h3><br></h3><h3>(下一景点青海茶卡盐湖天空之镜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