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失的一平浪煤矿

剑胆琴心

<h3>  我是矿工的儿子,我的家在普洱市景东县花山镇文召村文召村民小组,母亲在家务农,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坐落于云南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境内,这里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雨热同期。对,这就是始建于1938年的一平浪煤矿,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名字,一个被煤炭行业赋予平安、崛起的名字。</h3><h3> 一平浪煤矿这几个字,在我小的时候没多大感触,只觉得在那里有我慈祥的父亲。可是工作以后,对一平浪煤矿却有了更深的情怀,她不仅仅是父亲工作的地方,更是值得我骄傲让我感动的地方。迄今为止,我的每一次喜怒哀乐都离不开她,我所有记忆中的故事都离不开她这个大背景。</h3><h3>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煤炭工人,小时候给我的印象就是头戴安全帽,颈围白毛巾,身背小矿灯,脚穿大胶鞋,露出那一口雪白的牙,憨厚的一笑……但就是这样的形象,却让我觉得我的父亲很高大很有男子气质。</h3><h3> 记得母亲跟我说:父亲识字不多,但他的一生是勤奋好学的。可就在我4岁那年,父亲突发疾病去世了,他走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让人缓不过神,留下备受打击的母亲,我们家的天塌了,我心目中的大英雄没有了。从此母亲、哥哥和我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直到1980年,在母亲的争取下,年仅17岁的哥哥到一平浪煤矿抵父亲的缺,一家人的生活有所改观。</h3><h3> 时光飞逝,时光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就结束了。哥哥于2008年退休了,依然住在矿上,今年,我也拼打多年,工作基本安定下来,快过年了!我决定携妻子和儿子到一平浪煤矿看望哥哥一家。说起哥哥,从母亲去世后,兄弟俩也多年没见面了,哥哥依然像长辈一样,对我们关心备至,说矿上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变化可大了,企业倒闭了,往日人很多,整个矿山热闹,很干净的场面一去不复存在,我暗然伤神。晚上却无聊得很,虽有高楼大厦,却没有霓虹灯的闪烁、更没有琳琅满目的百货商店,只有此起彼伏的敬酒歌:“喜欢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俗话说:“生活因酒多了几分丰富,人生因酒多了几分色彩。”</h3><h3> 日子就这样充实而有意义的过着,我的工作也逐步走上了正轨。</h3> <h3>矿党委党校</h3> <h3></h3><h3> 一平浪煤矿煤矿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境内的一平浪镇(一平浪镇原属广通县),*地理座标东经102度,北纬25.6度,东距省城昆明126公里,西距自治州首府楚雄市70公里。矿部设在一平浪镇南10公里的干海资。</h3><h3> 一平浪彝语原称“矣皮蒗”。“矣”就是水,“皮”为岔口,“蒗”为箐,意即岔箐汇流之地。清光绪(公元1875~1908年)年间,本地原是仅有10户彝族住户,50名居民的小山村,偏处一隅,交通闭塞;随着昆(明)~畹(町)公路于1938年建成通车, *矣皮蒗成为交通要道,市面逐渐繁荣;民国27年(公元1938年),一平浪制盐场工程处“移卤就煤”工程全面完工投产,工厂的职工及外来人口增加,矣皮蒗遂发展成为广通县的工矿城镇,彝语地名沿谐音演变为一平浪,而沿用至今。煤矿以所在地命名,称一平浪煤矿。</h3><h3> 一平浪煤矿属国家中型企业,是云南省滇西地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地处云南省滇中腹地的禄丰县一平浪镇于海资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01°54′52.7″,北纬25°06′16 .6″,距一平浪煤镇公路里程为13公里;距罗川镇20公里。干海资处于罗川镇与一平浪镇之间。从干海资到一平浪镇经320国道至昆明135公里,至楚雄73公里;从干海资到罗川,经安一楚高速公路,至昆明115公里,至楚雄70公里;另外,从干海资经15公里的路程即可达到成昆铁路的一平浪火车站。</h3><h3> 一平浪煤矿所产煤炭为FM26肥煤,是难得的冶金焦配煤,素有“工业味精”之称。</h3> <h3>  从1938年(民国27年)3月首建羊桥箐矿井至2011年,一平浪煤矿已有73年的开采历史。从1938年到1987年,一平浪煤矿共生产原煤l781.5万吨,其中1959年至1987年,共生产原煤1628.9万吨。按国家1959年提供给一平浪煤矿的2135.6万吨地质储量计算,至1987年,一平浪煤矿的地质储量仅剩506.7万吨,资源枯竭现实严峻。</h3><h3> 为保持企业长期生存的活力,克服资源枯竭的困扰,一平浪煤矿于1989年开始着手福德山矿井建井及抗八井+1350以下水平延伸工程的前期工作。1993年,从抗十(+1 350)水平向抗十一水平(+l250)延伸工程开始,至1999年抗十一水平第一块工作而投产,该水平的延伸,从资金到设计、施工,全部由一平浪煤矿自己解决,1994年3月,国家能源公司将福德山项目按年产15万吨矿井列入1994年第二批基建项目计划投资,1997年7月1日福德山矿井建成投产。为进一步扩大资源储量,一平浪煤矿分别于2000年延伸十二水平(+1150)、2001年延伸十三水平(+1090)探煤,十二水平于2001年第一块工作面投产,十三水平于2004年第一块工作面投产。</h3><h3> 但由于一平浪煤矿煤田愈往下走向愈短,十二、十一三两个水平延伸后增加的储量有限(到2005年,十二、十三两个水平即全面结束)。一平浪煤矿于2003年下半年着手准备表外煤层K3、K4的探煤回采准备。2005年6月,一平浪煤矿全面进入K3、K4极薄煤层开采至今。</h3> <h3>  从1988年至2007年,一平浪煤矿又生产出原煤1250.66万吨。 1988年至2007年的二十年,是一平浪煤矿近七十年发展史上最具有特色的阶段:经历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并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始终处于煤炭资源枯竭的困扰之中。但是,二十年来,一平浪煤矿凭着前五十年艰苦奋斗历程中锻造出的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和迎难而上、努力拼搏的优电传统,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要求,突出以“一通三防”为重点的安全管理,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投入,着力节能降耗,在有效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营管理、效率、效益的提高。安全方面,实行了矿井生产的安全监察、工程质量检查、瓦斯检查“三位一体”的归口管理,建立了安全风险有奖有罚制度,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办公会,领导干部24小时值班和队干部跟班制度,管理人员深入井下现场办公制度,班组长职能转变制度等四项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一平浪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关于矿井使用风扇供风的炮采工作面通风和瓦斯管理规定》等等,同时强化升下现场管理,加强职工安全技能培训,狠反“三违”,建立了一平浪煤矿瓦斯监测室,提高瓦斯自动监测监控能力。</h3><h3> 生产经营方面,把“双增双节”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战略措施,深化企业改革,努力完善承包责任制,对各承包单位实行二级模拟法人管理;扎实抓好生产调度、质量标准化,全面质量管理等企业的基础工作,狠抓采掘接替工作,大力学习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实行“三条线”管理,减人提效,转岗分流,以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h3><h3> 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务实措施,使一平浪煤矿度过了煤价长期低迷,特别是国家宏观调控形成的煤炭市场疲软困境,在资源枯竭的压力下不断取得较好经营业绩。</h3><h3> 二十年来,一平浪煤矿在多种经营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建设了炉碴砖厂、冶炼厂、风筒锚杆厂等一批多种经营项目,合资昆美酒楼、云南核技术应用中心建设等。通过市场检验,部分项目立住了脚。</h3> <h3></h3><h3>  2006年,一平浪煤矿根据资源极度枯竭的严峻现实,提出了“以外为主,以内为辅,多元化发展”的企业新战略,对一平浪煤矿今后的发展路子作了规划,把风筒锚杆、幸福服装厂、炉碴砖厂等作为“以内为辅”在支撑项目加以改造、扩大,以保证煤炭生产主业向外转移后的矿区 长期繁荣。</h3><h3>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先生产后生活,企业在职工生活改善方面无自主权,从生产到生活的一切资金使用都需报请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造成了企业在职工家属生活诸方面的欠账较多。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矿区生活环境与解放前乃至解放初期相比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总体上仍是职工家属生活质量的提高滞后于生产的发展。</h3><h3> 1983年以后,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开始有了一定自主权并逐步扩大,开始了职工住房改善工作,但真正大规模的职工住宅小区建设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事。</h3><h3> 进入九十年代,一平浪煤矿一方面深受资源枯竭困扰,另一方面是煤炭市场价格长期低迷,煤矿生产经营压力巨大,多重困扰压力下,一平浪煤矿绝地求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想方设法,依靠自身力量图存求发展,最终创造了较好的经营业绩。</h3><h3> 较好的经营业绩加上自主权不断扩大,一平浪煤矿的矿区建设发展迅猛。1990年至2007年,新建职工住宅楼1825套,共136924m2,形成了生活小区,绿化面积94204m2,矿区主要道路均浇灌为水泥路面,职工人均居住面积已达l0.6m2。着力改善职工生活环境的同时,一平浪煤矿还在文化教育卫生方面加大投入,17年共投入129余万元改造矿子弟学校(一平浪煤矿子弟学校于2004年12月l0日正式移交禄丰县管理);从1988年至2007年投入600余万元用于矿区职工文化教育,建成矿区有线电视网络,更新《矿山新闻》采编设备,强化并提高白办《矿山新闻》电视节日,对宣传企业改革发展成就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投入1131.4万元对医院从房屋到设备的改善更新。2005年建成综合住院大楼一幢,其内部住院病房设施基本上达到了县级住院病房同级标准,除其他医疗设备的不断添置更新外, 2007年,在东源集团公司的支持下,又新购x光检查系统一套,使广大职工家属享受到了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h3><h3> 幼儿教育是职工子女教育的重要方面,为切实改善幼儿教育环境,1988年至2007年的二十年,矿先后投入l25万余元改造幼儿园房舍及各种生活教育设施,有效的提高了幼儿园幼儿教育的硬件质量。</h3><h3> 1988年至2007年,一平浪煤矿经历并适应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迁,矿区交通方便。2007年出租客运车辆已达117辆,农贸市场繁荣,干海资农贸市场一天的交易量是一平浪镇的三倍;为进一步缓解矿区供水紧张局面,提高矿区职工家属的饮用水质量,1994年新建了三岔河水库,2007年新建了纯净水处理厂。</h3><h3> 2007年4月,一平浪煤矿罗平探矿施工队正式开赴罗平格勒煤矿建井;9月,11月、12月先后组建三批队伍260人赴镇雄朱家湾煤矿组织生产,一平浪煤矿“以外为主”战略正式迈出新步伐。</h3> <h3>通往生活区的公路</h3> <h3>矿区工会活动场所</h3> <h3>矿广场</h3> <h3>广场一角</h3> <h3>春节游园活动</h3> <h3>春节游园活动场景</h3> <h3>矿区一角小生意</h3> <h3>矿区棚户区改造区</h3> <h3>职工住宿舍楼</h3> <h3>矿区职工住宿区</h3> <h3>远观矿区职工住宿楼</h3> <h3>住宿区的健身活动场所一角</h3> <h3>矿山救护队</h3> <h3>赶集日</h3> <h3>集贸市场</h3> <h3>矿山远景</h3> <h3>职工食堂</h3> <h3>一平浪煤矿抗八井就餐卡</h3> <h3>一平浪煤矿徽章</h3> <h3>毛主席像章</h3> <h3>毛主席像章</h3> <h3>上班路上的矿工</h3> <h3>抗八井的矿工</h3> <h3>矿工</h3> <h3>矿工纪念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