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桥 故事

仰望幸福

<h3>  据记载,仙桥是婺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唐末五代,吴越钱鏐后裔迁移到此,沿着赤松溪,建立村落,聚族而居,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仙桥,因为拥有黄初平、黄初起两大道仙在此修葺的“二仙桥”而得名。而这里,也是我的外婆家。</h3> <h3>  漫步在仙桥老街,呼吸着市井味道,感受着来自老金华弥留的纯正腔调。一些过去的老旧时光,只有在这样的老街才能找回对过去的留念。</h3> <h3>  到了老街,决不能落下金华馒头。老金华人都会说仙桥馒头、状元糕好吃。甚至连最普通最市井的豆浆油条烧饼,仙桥老街上的那一家如今也成了网红名店。仙桥馒头松软、香甜,略微带点酸味,馒头夹扣肉,是餐桌上的上好点心,吃起来松软不黏牙,极易消化。</h3> <h3>  至今,老街上还存在着许多老手艺。如理发、编扫帚、补鞋、修伞、馒头等很多老店,这里的人们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但是现在这些老手艺,很多只存在老人手中。</h3> <h3>  经过千年历史的沉淀,这里的人生生不息,不仅仙桥的老街还保留着原始的模样。二仙桥更是存有保存完好明清时代古建筑50多幢,精美的雕梁牛腿上,雕刻着赤松赫赫有名的佛手。香火萦绕经久不衰的“二仙祠”、历经风雨依然挺立的“义质堂”……粉墙黛瓦之中,这些饱经风霜的存在,还在向世人展现着曾经的辉煌。</h3> <h3>  要说最让人感到慰藉的,当属义质堂的依然挺立,保存完好。 <br> 这座清代建筑体量庞大,长宽达20多米,占地达三四千平方米,二层民居,里面现在还住着四五户人家。义质堂的砖雕门面就是最大的惊喜,三个大门上面的砖雕连成一片,成了一幅高高在上的大作品———八仙、人物、花鸟等图案清晰可见,历经风雨,精致大气,让人叹为观止。很多砖雕现在并未露出真容,因为当年村民为了保护它们,将整面墙都涂上了泥巴,幸运地逃过了历史的劫难,那些泥巴至今未做清理。<br></h3> <h3>  而在二仙桥旁的二仙祠为清代建筑,一进三间,进门中间即为二仙寝陵。该祠坐南朝北,据说是为了面对赤松山和卧羊山,那是二仙修道羽化之地。整个建筑体量不大,且较低矮,凸显其古朴、简洁。1996年,村民募资建起了第二进及厢房,也是一开三间,将二仙神像塑在后进的中间,两边墙上画有介绍黄大仙牧羊遇道、叱石成羊的故事及部分历代诗人感念二仙的诗句。</h3> <h3>  如今,外婆已经不在了,但仙桥却依然继续着它的故事……</h3> <h3>制作人:何晓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