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社会遗忘

和平信使

<h1 align="center"><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老人被社会遗忘</b></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图 / 肖 鹰</h3><h3><br></h3><h3> </h3><h3> 身处滚滚红尘间,高楼大厦森林行,步履匆匆来回奔,低头盯机笑意盈。可见手机盛行多疯狂,就连熟人打招呼,疑似面前是路障;朋友小聚、家庭团聚,再也无法重现往日的喧嚣热闹之风采——谈笑风生。不由感叹:现代科技的发达,虽给人间带来了快捷便利,但也捎来一股冰冷的寒意,这股寒意不知不觉在人世间悄悄地蔓延,深入人心。世人皆知不多言。人情冷漠,慈悲关怀,亲情友爱也如山溪一样断断续续,传统文化也在逐渐湮灭。打住,我不愿再往深处去想,难道如今的人类已步入机器人世界的阶段——冷漠无情盛行,亲情关爱缺失,阡陌山川变化,关尔卿卿何事;聆听指令行事,完了发发信息,随时更换设备,方是吾等最爱。 </h3> <h3>  看时下年轻人的忙碌身影,再回望城乡孤寂的老人,我深感震颤,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如今老人已被社会遗忘,排除生活之外。他们对现代社会来说兴趣不大,对网络文化亦如此。无论是城中的棚户区、城乡结合部,或是在偏远的山村,你会发现往日的喧嚣热闹早已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清冷、孤寂,偶有一两声鸡鸣犬吠,告知这里还有人。君不见,如今乡村房屋虽矗立阡陌之中,保持原貌,环绕一圈,映入眼帘却是:</h3> <h3></h3><h3 align="center">铁锁柴扉门环锈迹留,</h3><h3 align="center">窗户蛛网灰尘积年厚,</h3><h3 align="center">田地荒芜蔓草肆虐狂,</h3><h3 align="center">翠峰碧溪竹木小径幽。</h3><h3 align="center">恋乡老人孤寂来留守,</h3><h3 align="center">池塘老媪浣衣棒槌舞,</h3><h3 align="center">菜圃瓜蔬青翠露珠挂,</h3><h3 align="center">庭前桂树飘香鸡犬悠。</h3><h3 align="center"><br></h3> <h3>  他们默默地伴着大自然悄然地生存。</h3> <h3> 在我的记忆中,乡村是“青山绿水空气新,溪水环村景色幽。”每当我与老人交谈时,他们总是望着远处,思绪飘向遥远的过往,无论是遭遇过可怕的东西,坎坷的事情,人情的变故,村子的兴衰……侃侃而谈,从中得到些许安慰,快乐,不时发出感叹,露出惬意地微笑。<br></h3> <h3>  这一切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好似天方夜谭,颇感无聊。对这些老人来说,回味过往的经历也是一种传承,一种快乐。他们对社会的发展是支持的,不过对时下流行的高科技玩意(手机)还是有一点想法的,感到有点茫然,不太适应。反过来,年轻人太过依赖智能手机,觉得自己口袋里装的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无所不能,仿佛天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随心所欲。对老人的教诲与唠叨,总是不耐烦地回复:这是高科技,你不懂!</h3> <h3>  老人不懂?真的吗?或许部分是对的。特别是购物,用手机支付比较简便快捷,但对老人来说,可能就有点麻烦。一是年纪大了记性差,密码记不住;二是怕误操作转错了账……在这点上,科技的发展却没有考虑到老人的状况,是有被社会遗忘的可能。</h3> <h3>  老人真正被社会遗忘的是什么?这可能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各国都存在的问题,也是家庭伦理问题。如,我国有众多老人,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失独家庭,他们的孩子定居在国外,或生活在外地,远离父母。一旦老人卧病在床,无人看护,那将是一个非常糟糕境况,我目睹过多起此类状况,新闻传媒也经常披露此类信息。</h3> <h3>  老人真正被社会遗忘,是一本书。人们常说“老人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一个老人就是一部历史的零散记录,如果我们将这些零散的记录汇总起来,你就会看到整个历史的足迹。这就像考古学家一样,欲知历史发展的全貌就必须要研究库房的典籍、博物馆的藏物,以及刚出土的文物。</h3> <h3>  大家对自己的父辈、祖辈的历史知道多少。想必,在我们的记忆中,父辈的历史只能从父母的口中得到一些皮毛的信息,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记忆会随之枯竭,烟消云散,不知所终。虽然在我们出生之前,父辈的情况我们没有体验过,但却不能断然的否定。我们生活在高科技年代,但我们一定要保留过去的历史记忆,以便传承。保留逝去的记忆,有两个好处。好的给予赞美,坏的加以警示,要让孩子知道父辈、祖辈的童年、青年是如何生活的。这些历史记忆你告诉他们,他们就会永远的记住,他们的孙子有时会向他们询问:“爷爷,告诉我们,当你还是个孩子时……”</h3> <h3>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很喜欢这些故事,认识周围的老人。今天这些人虽孤寂的生活,听天由命,但在我身上逃过一劫的岁月并没有蒙蔽我对他们的记忆。可如今的孩子,对我们这一辈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经历他们知道多少?对他们祖辈的生活又知道多少?</h3> <h3>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亡人心智,必先亡其历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