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核心素养的学习一直是我心底的期盼,当我捧起《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的时候,我多了几分认真,此书使我在武昌成丰回来28个多小时的列车上不再无聊,而平添了一些充实。</h3><h3> 本书的内容介绍:本书结合21世纪的时代背景,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概括了教师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并将此凝练为三大类型、八大素养,分别是:师德与理念素养,包括师德素养与、教育理念素养;知识与能力素养,包括知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素养;综合素养,包括人文素养、信息素养、研究素养、自主发展素养。</h3> <h3> 通过度娘我再次梳理了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下面一一介绍:</h3><h3>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准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h3><h3> 六大核心素养:1.人文底蕴。2.科学精神。3.学会学习。4.健康生活。5.责任担当。6.实践创新。</h3><h3> 十八个基本要点:1.人文情怀。2.审美情趣。3.理性思维。4.批判质疑。5.勇于探究。6.乐学善学。7.勤于反思。8.信息意识。9.珍爱生命。10.健全人格。11.自我管理。12.社会责任。13.国家认同。14.国际理解。15.劳动意识。16.问题解决。17.技术运用。18.人文积淀。</h3><h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途径:</h3><h3> 1·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h3><h3> 2·是通过教育实践落实核心素养。</h3><h3> 3·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h3> <h3>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无法离开教室师的核心素养而独立完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与根本应该是核心素养,离开教师核心素养谈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不现实的,所以研究教师的核心素养迫在眉睫。而《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这本书对教师核心素养进行了讨论,梳理出了三大类型八个素养,这也是我一直想学习的内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第一篇 师德与理念素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第一章 师德素养</h3><h3> “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的操守、品行。现在经常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来诠释教师的师德,然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教师来说,师德不仅要传承,更要发展;其内涵也不仅仅限于规范和约束,更扩展为保护和引领。师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建构其他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师德,简单来说就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及教师职业所遵守的规范和准则。</h3><h3> 《论语》有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荀子《劝学篇》中云:“故学知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说,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能依“礼”而发,就能够到达道德的境界。这与孔子的"不学礼,勿以立"是一脉相承的。</h3><h3> 一、家国情怀</h3><h3> 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高度认同的一种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家国情怀是教师师德素养的重要基础,它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体现出教师对祖国的感情,是每位教师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h3><h3> 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史就是一群饱含教育情怀的教师,为国为民的奋斗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他从国外留学回国后当上了教授,后来又放弃了优厚的教授生活,谢绝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的前身)和金陵大学校长的盛情邀请,脱去西装,穿上布衣草鞋,告别城市繁荣舒适的生活,开始了乡村教育运动。北京景山学校著名特级教师马淑珍老师是这样说的:"我虽然天天战斗在三尺讲台前,每节课教儿童几个汉字,但这几个汉字却连着祖国。"</h3><h3> 一滴水要想永恒,就必须汇入大海。一名教师只有自觉地把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汇入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洪流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爱国,是教师精神的支柱、动力的源泉。</h3><h3> 二、职业认同</h3><h3> 教师职业认同,即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职业认同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基础。聚焦专业成长,调试工作心态,努力创造职业幸福,进而升华自己的职业情感和信仰。</h3><h3> 三、关爱学生</h3><h3> 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所持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构建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得以切实开展的基础,更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热爱学生,是教师所具备的道德品质。</h3><h3> 经典教育故事: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h3><h3>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泥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了他,同时令这个学生放学后去自己的办公室。放学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二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泥巴打人是不对的。"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h3><h3> 陶行知出其不意的奖励,圆满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们为他的不留痕迹的教育智慧叹服。</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二章 教育理念素颜</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一、教育观</font></h3> <h3> 二、教学观</h3><h3> 活、情、实、明、广、文、习、趣、法、创十字概括了有效教学之果。</h3><h3>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编者和作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文本,认真研究学生,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教学时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利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做到开合有方,收放自如。</h3><h3> 课堂教学要上出温度上出热度,激发兴趣,点燃热情,教师要学会煽情,通过导语设计,过渡语设计,结束语设计,不断地把情感推向高潮,推动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又能从文本中跳出来,不断的地拓展、迁移。</h3><h3> 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语言准确,富有激情;板书工整,富友美感;教态自然,开合有方;教法灵活,收放自如。课堂教学要朴实,厚实,不作秀,不粉饰,不掺假,防止浅尝辄止,做表面文章。</h3><h3> 教室要做教学的明白人,能理解教育现象背后的东西。教学要有广度,教师要做好课前资料的收集,课后资料的拓展延伸,课中的点燃激发,从而不断地把课堂教学向生活迁移,努力构建开放的、具有活力的教学体系。</h3><h3> 课堂文化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教师要以优秀的课堂文化为基础,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塑造自己的课堂教学品牌。</h3><h3> 教育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终身受用,坏习惯贻害终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导入要引趣,情境铺垫要溶趣,抓住闪光点要及时导趣,要用游戏、课件激趣。整个课堂诙谐幽默,情趣融融,学生就会学得既扎实又轻松愉快。</h3><h3> 教室理念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设计要创新,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点燃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教授创新方法,形成创新能力。要知道,教育最珍贵的就是独特和灵性。教师要有睿智的头脑,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法,博大的爱心,为学生描绘一个五彩的世界。</h3> <h3> 三、学生观</h3><h3>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这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支配者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h3><h3>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个性的人。我们应该找出学生的最佳发展期和最近发展区,有研究学生找到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找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完成的知识,从而找到教学的起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交,让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h3><h3> 霍木林斯基说过:"其实在每一个孩子心灵最隐蔽处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我们要不断地变换角度,调整方向,移动焦距,和学生的心灵产生共振。把学生看成孩子,把学生看成大人;把教师看成大人,把教师当成孩子。教师只有有一颗不眠的童心,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乐此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