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镇原十三花

王帅

<p class="ql-block">图片摄影:王帅</p><p class="ql-block">文字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注:图片仅为十三花的碟果部分(孟坝塬),本县各乡镇略有差异。</p> <h3>闻道镇原风味佳,九碗还有十三花。汉朝宫廷传御宴,皆因原州人之华。黄花菜香开黄花,明清贡品镇原芽。若教彭祖持公论,陇东厨师镇原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张维的这一首《品镇原老席九碗十三花》,他是专门赞美庆阳美食镇原老席。</h3> <h3>镇原老席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蕴含着厚的文化和礼仪。如今,镇原老席也成为了我们招待外来贵客的一到风景线,也成为我们家乡独特的文化。<br></h3> <h3>镇原老席是以十三道大菜为主,佐以八个小菜,光馒头来来回回要端四趟,端菜十七趟。先单上菜,每上一道大菜,接着上一道小菜,各上八次,俗称“风搅雪”。同样,镇原老席坐席的过程也很有讲究,桌椅为八仙桌,一席八人,长辈要坐最中间,最高的位置,也是最显眼的地方,等菜上齐了,尊者先动筷,其他人再跟着动筷子,倒酒时,不是一溜圈斟下来,而是先左后右、再左再右,还有就是给长者先敬酒。</h3> <h3>通用碟果有十二个,即肉菜碟子四个(排骨、旋肉、鸡蛋、瘦肉或肝子);水菜碟子四个(鹿角、带丝、十香菜、苤蓝丝等);干果碟子四个(白炉、红炉、瓜子、花生)。唯十三花席中,另加一虎头酥或白沙糖碟子、共十三个。摆法是左骨,右旋;左鸡,右肝;左十香,右苤蓝;左鹿角,右带丝;口瓜子,掌花生;左前角和右后角炉食;中间为白沙糖或虎头酥全盘。现就十三花、八挎五、十全席的操作与端法略述如下:  十三花:大菜十三个为主,小菜八个为佐,馒头四回,端菜十七趟。先单上菜,每上一道大菜,接着上一道小菜,各上八次,俗称“风搅雪”。最后总上五道大菜。即:  ①红肉(碟装大菜),有三种做法:一为两撇(酥肉、条子肉);二为三溜子(白鸡蛋、烧肉、酥肉各一溜);三为四合头(蛋黄、蛋白、烧肉、酥肉合放)。 ②肋脊肉(碗装小菜),切成丝或片炒之。 ③鸡肉(碗装大菜),有清炖、黄焖、囫囵等种。 ④蹄花(碗装小菜),或腰花、耳脆。 ⑤丸子(碗装大菜),有膘丸,糯米丸、酥丸、鸡丸、洋芋丸等。 ⑥肚丝(碗装小菜),酸辣加蒜。 ⑦三仙蜂蜜肉(碗装大菜),蜂蜜调肉回笼几次。 ⑧夹三肉(碗装小菜),鸡饼裹酥肉,油锅炸熟。 ⑨骨头肉(碗装大菜),将白骨肉块放入蛋清加面糊糊中,挂袍油炸。 ⑩蜜汁骨肉(碗装小菜),蜜饯挂袍肉。 ⑾肘子(碟装大菜)。带馍。 ⑿冰糖肘子(碗装小菜),大肉块加白沙糖等佐料,上笼后撒冰糖。 ⒀甜盘子(碟装大菜),糯米饭上加桂花、蜂糖、百合等,上笼蒸之。带馍。 ⒁鸡杂(碗装小菜)。 ⒂笋煎肉(碟装小菜)。带馍。 ⒃肋脊或鸡马肉(碗装小菜)。  ⒄五围子(总端五菜,有东坡、粉饼、炒粉、苜蓿汤、白米饭)。带馍。    </h3> <h3>八挎五:八个行菜,五个坐菜,共十三道菜。即:①红肉(碟)。 ②肋脊肉(碗)。 ③鸡肉(碗)。 ④肚丝(碗)。 ⑤丸子(碗)。 ⑥肘子或蹄子(碟)。带食馍。 ⑦耳脆(碗)。带馍。 ⑧甜米饭(碟)。带馍。  ⑨五围子(与十三花五道菜同)。带馍。十全席:十个大菜为主,佐以数道小菜,即:  ①红肉(碟)。  ②肋脊肉(碗)。  ③鸡肉(碗)。 ④腰花(碗)。 ⑤丸子(碗)。 ⑥肚丝(碗)。 ⑦耳脆(碗)。 ⑧蹄子(碟)。带馍。 ⑨糖煎山药(碗)。 ⑩笋煎火腿肉,或鱼肉,或三仙蜂蜜肉(碟)。带馍。 ⑾甜米饭(碗)。 ⑿凉拌肉(碟),带馍。 ⒀五围子(五道大菜同十三花),带馍。</h3> <h3>  宴席斟酒,除按规矩三次外,多少不限。安席后斟酒开始,上大菜斟酒一次,上小菜斟酒一次,上凉菜斟酒一次。  本县黄酒,以三岔、殷家城、方山、马渠等后山地区最好,质纯味美。殷实人家黄白二酒齐上。加十三花,为憨厚宴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