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新洲旧居的大楼前。今天我们旧地重游回来看看这曾经居住和生活过的地方。1986年6月-1989年6月我们孩子的幼年时期在这里度过,光阴似箭,一晃30年就过去了,这里已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但留在这里的记忆却是永存的。</h3> <h3>渔轮厂医务室</h3> <h3>这条小路通向加工厂,记忆中曾去工厂的饭堂打过菜回家。</h3> <h3>旧居的门牌</h3> <h3>新洲旧居大楼入楼梯口处,建筑物没变。</h3> <h3>这里面是李概昌爷爷和嬷嬷住过的加工厂福利房。里面有两房一厅,南北对流。</h3> <h3>大门、铁门还很完好,门帘依旧还挂在那里。</h3> <h3>这是五楼上六楼的楼梯道,现在被顶层六楼住户装上了铁门。小时候孩子们可以玩耍的一个地方。</h3> <h3>南向的阳台晒衣服被子阳光充足,小孩子也可以在阳台上望到对面宿舍楼。</h3> <h3>渔轮厂的厂区宿舍和篮球场,在宿舍区这是一块难得的开阔地。</h3> <h3>渔轮厂的厂区路。</h3> <h3>李概昌爷爷工作过的冰厂</h3> <h3>李概昌爷爷工作过的地方,也许不久随着经济开发的发展将不复存在。</h3> <h3>这里有儿时的记忆</h3> <h3>虽然在新洲住过三年,但我还是第一次到这里的厂区里来。</h3> <h3>厂房依旧,大树的年轮可以说明这里是有历史的地方。</h3> <h3>以前的渔轮厂码头区域没有这些元素,这是被黄埔滩开发后建的地标。</h3> <h3>已经荒废了的渔轮厂厂房,但可以想像出它往日热火朝天的景象。</h3> <h3>寻找记忆中的碎片</h3> <h3>昔日的辉煌已不再,但却是一代人历史的见证。</h3> <h3>广州渔轮修造厂的牌子也改名为黄埔滩了,过去的一切已成历史。</h3> <h3>旧地重游留个纪念</h3> <h3>这是经济开发过程中一块有争议的地块,所以旧厂房才得以保留至今,否则记忆中的碎片早已不复存在。</h3> <h3>昔日的水产制品厂大门</h3> <h3>新洲码头,从这里坐渡轮可以去深井或黄埔军校。到深井的渡船逢半点和整点开出。</h3> <h3>新洲街 -- 以前周日回家度假时,唯一可以去溜达的地方。</h3> <h3>新洲街 -- 儿时上学曾留下很多脚印👣的地方</h3> <h3>新洲码头,可以在这里坐渡轮过对面海的深井。</h3> <h3>新洲码头变化不大,没有什么修缮和整改,和市区的轮渡码头比真是城乡差别大。</h3> <h3>去深井的渡轮上,乘坐渡轮的人也不少,但座位很少。</h3> <h3>在新洲码头上拍摄到的渔轮厂码头区域</h3> <h3>新洲街上依然保留下来的水棚屋,虽然不多,但也是城市边缘的一道风景。</h3> <h3>渡船上看到的渔轮厂码头区域,李概昌爷爷工作过的冰厂依稀可见。</h3> <h3>渡船上看到的渔轮厂码头区域,李概昌爷爷工作过的冰厂依稀可见。</h3> <h3>在渡船上远观到的黄埔船厂</h3> <h3>渡船上看到的黄埔船厂的船只,有些船身上会拉有写着“不准拍摄”字样的红色横幅,那些应该是军用船只,所以只好用眼睛去扫描。</h3> <h3>深井码头显得很破旧,比新洲码头还要破旧,感觉到了穷乡僻壤一样。</h3> <h3>深井码头附近还有一些小木艇,一线江边的房屋和江边的护栏都有较新的修缮,所谓的深井公园其实只是江边不到一千米长的一段休闲步道。停留了一会便坐渡轮返回新洲。深井回新洲的渡轮一小时两班,逢15或45分开船。羊城通可用,票价与市区过江轮渡一样。在深井有公交去黄埔军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