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分享习总所讲的“家常话”

松鹤延年

<h3><font color="#39b54a"><b>  “忙碌了一年,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合家欢聚!享受的是天伦之乐、生活之美。”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朴素话语,牵动着无数人最温馨的情愫。</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人亲友坐在一起享受亲情与欢聚的美好时分。阖家团圆、共享天伦,走亲访友、共祝美好,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也涵养着亲人们的家国情怀。谈团圆、谈家国、聊奋斗……这个春节,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分享习近平的“家常话”。 &nbsp; &nbsp; &nbsp; &nbsp;</b></font></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39b54a"><b> 1.“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b></font></span></h3><h3><font color="#39b54a"><b>团圆,在习近平心中的分量很重。在他看来,无论如何人们都</b></font><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line-height: 1.8;">不能忘却人间真情,“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span style="line-height: 1.8;">“除了工作需要以外,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span></b></h3><h3><font color="#39b54a"><b> 重视亲情的背后,是习近平对家庭、家教、家风的注重。“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他曾如此强调树立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对各级领导干部,他更是要求“要带头抓好家风”,“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2.“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家和万事兴”,习近平很清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对家家户户的生活,习总一直放在心上。每逢新春佳节,他都会走到群众中间。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北京前门东区朱茂锦家。一家人正在包饺子,总书记加入其中,边包饺子边聊家常,询问他们日子过得怎么样、水电气暖条件有没有改善、年货备齐没有。他还特意走进快递服务点和小吃店,看望仍在工作的“快递小哥”等劳动者,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情况。</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 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习近平时刻不忘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几乎每到一地调研,都会走进百姓家里。冒着绵绵细雨,他走进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回族贫困户马科家中,详细了解脱贫举措落实情况;沿着山路乘车1个小时,来到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同大家一起盘算着致富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这是习近平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他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 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总会畅叙过往,“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前进路上奋力奔跑”“很辛苦、也很充实,有付出、更有收获”;人们也常常有新的憧憬,新的一年,我们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 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奋斗是艰辛的”“奋斗是长期的”“奋斗是曲折的”。他赞扬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 己亥猪年已经到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猪是六畜之首,猪年意味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天道酬勤。正如习近平所说:“勤劳勇敢的中国老百姓,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我们的祖国,前程一定会越来越远大!”</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圆”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曲线。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中,它象征和谐、寓意圆满,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是中国式美学与哲学精髓的经典统一。</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习近平历来重视家庭建设,他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 习近平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磅礴力量。</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察民情,问冷暖。每个节日,习总书记最关心、最牵挂、最惦念的都是人民群众的家庭生活。从这些细微的举动中,我们看到的是人民领袖亲民、爱民、为民的赤诚情怀。</b></font></h3> <h3><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line-height: 1.8;">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我们的生命之所,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归于斯;家是我们的生活之所,我们食于斯、饮于斯、歇于斯;家是我们的精神之所,我们喜于斯、怒于斯、哀于斯。家庭以爱为根,生活以和为贵。家作为最小的社会组织,是社会的基石,家和睦则社会定。家庭和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让孩子更能承担责任、体贴他人,在面临其他人际关系时更自信,在社会上能更理性地应对冲突和困境。据有关资料显示,7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因为家庭不和造成的。和睦的家庭有其共同点:关系融洽,积极进取,拥有正能量。如果所有家庭都能和睦,那么社会矛盾必然大大减少。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家庭和睦不仅仅是夫妻恩爱、家人友爱、子女健康、成员守法等要素,也是社会安定的要素。习近平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b><br></h3> <h3><font color="#39b54a"><b>  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习总历来重视家庭文明建设,通过家训、家规等教导后辈,潜移默化地传达社会规范。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从先秦至今,兴家之训、和家之规,代代相传,成为引领中国社会向善向上的巨大力量。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李世民的《诫皇属》、包拯的《包拯家训》、欧阳修的《诲学说》、袁采的《袁氏示范》、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李毓秀的《弟子规》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流传下来的家训,含有大量为人相处的道理,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文明建设仍有重要借鉴意义。</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 习近平指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是塑造我们品格的熔炉,我们的习惯在此养成,我们的性格在此定型,我们的品德在此奠基。家是培养社会道德规范的终身学校。其中,家风好坏,决定家庭成员的道德好坏,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又决定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从小处看,好家风能提升家庭幸福感;从大处看,好家风能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好家风是幸福家庭最殷实的家底、最珍贵的传家之宝。幸福的家庭都有着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则是社会祥和的基础。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党风好。习近平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之中对家庭的重要作用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他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就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而言,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还是“生活在家庭之中”。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里,家庭既是一个人人生起点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梦想启航的地方”。有鉴于此,习近平特别强调“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问题。只有每一个家庭都既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担,又承载起帮助孩子“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的重任,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够在“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以及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等方面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的重要性,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 家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清。无数个家庭孕育培养良好的家风,全社会的风气才能不断向善向好。如今,“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已逐渐成为广泛共识,我们应当<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进一步加大家教家风社会宣传力度,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进一步发挥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作用,将家教家风作为日常宣传重点,纳入各级党委讲师团宣讲内容中,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依托新媒体学习平台,采取微视频、微动漫、H5、VR技术等多种方式,实现网上网下共享、线上线下互动,常态化地开展家教家风社会宣传。</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进一步动员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开设家教家风专题专栏,刊发公益广告,集中宣传家庭典型,讲好家庭故事,引领正确导向,生动阐释新时代好家风的深刻内涵。</span></b></font><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39b54a"><b>应进一步围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收集挖掘传统家训名篇、教子案例等,编写和传播一批优秀的家教家风读物,帮助和引导公众了解家教家风文化中蕴含的美德元素,接受优秀家教家风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为在全社会倡扬新时代家庭观,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作出新的贡献。</b></font></span></h3> <br><h3><font color="#39b54a"><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也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美德。《弟子规》开篇总叙“首孝悌,次谨信”,提倡做人首先懂得孝,尔后讲求诚信;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做官的第一道门槛不是考试,而是看这个人孝不孝顺,叫做“举为孝廉”。“牵妈妈的手”,于牵手中传递出亲情和孝心,在春节这一特殊时段,触动无数人的心弦。</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孝”反映一个人的德行,折射一个家庭教养和家风。“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犹然在耳。</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世上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我已经长大,您还未老。趁时光未老,父母还在,工作之余,常牵妈妈的手,用至诚之心陪伴她,让自己不留遗憾。</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今天,学习习近平这些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问题的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是唯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整个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也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千千万万个家庭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家庭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家人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家业兴旺、家人幸福所展现出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一日三餐,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用心地去感受,去体味,去和这个世界,和人发生最美好的链接。学习北欧人的生活态度,将幸福作为我们的人生目标。北欧人的家庭观念很强,即便是男人也不会以“加班应酬”为由,牺牲与妻子、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这样的家庭生活成为他们幸福的源泉。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家人一起度过不开电视机的“家庭时间”。他们一起做饭,做游戏,讲故事,聚会,很少有人在外留恋。即使非外出不可,也以不影响家庭时间为准。人生短暂,好好生活在每一寸当下。北欧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生活品质”。其不是必须用钱才可以买来的!</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然而,生活品质不是用昂贵的东西堆砌出来的物质,而是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实践,而演变出的一种生活态度。</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年』,就这样,隆重而来,悄然而去。亲人团圆欢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瞬间已到了大年初四!一年又一年,丰满了记忆,苍老了容颜,迎来了春光,送走了冬寒。一年又一年,期盼中载满衷心祝福,愿望中皆为企望平安。一年又一年,我们感恩生活也珍惜遇见!</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 2019崭新的春景悄悄绽现,新的一年中,我们要铭记习总的教导,感念领袖的挂牵;祝愿每位家人健康、快乐、平安!祝愿每个家庭和睦、安祥、美满……</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在这个万家团圆、其乐融融、放飞心情的年度大节里,人们表达情感的最浓烈方式是各式各样的团圆、欢聚和祝福,无论是朋友圈中、面对面时还是电话听筒里,声声祝福激荡耳畔,浓浓亲情直抵心底。</b></font><b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39b54a">每一份祝福都将兑现为现实的模样,我们充满底气和豪气!寄语幸福“万事顺意”“诸事顺遂”</font></b><b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39b54a">这些词汇无疑都是美好的表达,既是对个人的祝愿,也是对年景的期盼。一年又一年,一程又一程,习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小事”放在心上,他强调,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一件件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小事入手,为百姓谋福祉。</font></b></h3><h3><font color="#39b54a"><b> 今天,这份浓烈的祝福,这份坚定的自信,又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带上沉甸甸的美好愿望,以不懈奋斗者的姿态,以永做追梦人的果敢,大踏步走向明媚的春光,走向壮阔的未来!</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