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族谱、宗谱等,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作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可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参考资料,它还是形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家。</h3><h3> 关于中国家谱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几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周代,一说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一说起源于宋代,更有一说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家谱甚至以前的口头家谱和结绳家谱。我认为,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比较可信,尊重家祖是尊重祖先的表现。</h3><h3> 夏姓,是一个纯汉族、源流单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154位。椐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夏氏人口约468万,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39%,排名55位,夏氏主要由姒姓夏氏和妫姓夏氏组成。其中以大禹后裔姒姓夏氏为主。夏姓还有一支:源于妫性,春秋时期,陈宣公杵臼的小儿子子西,字叫子夏,后来,子夏的孙子就以祖父的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他的后代也就姓夏了。</h3><h3> 从古至今,夏姓也出了不少历史人物。夏昶:明代著名画家。他不仅善绘画,而且善书能诗;其诗词清丽,书工正楷,其画擅长写竹石,当时推为第一,有传仲昭一个竹,江南十锭金。宋代以后,是夏姓在文学领域里最为光辉的时期。夏原吉:明朝大臣,为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户部尚书,主持财政27年,支应无误,在详定赋役,清仓场,广屯种,修水利等方面均有政绩。夏恭:东汉光武帝时备受人敬仰的学者。依据史籍记载夏恭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易学教授,曾经教授生徒达100余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夏无且:在荆轲谋刺秦王之时的侍医,由于以药囊捉荆轲,而名登《史记》的刺客传。还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夏丏尊。夏丏尊(1886—1946),文学家、语文学家、出版家和翻译家。浙江绍兴上虞人。 夏丏尊自幼从塾师读经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中秀才。次年到上海中西书院(东华大学的前身)读书,后改入绍兴府学堂学习。民国二年(1913年),夏丏尊自告奋勇地兼任了该校被人瞧不起的舍监一职。他提倡人格教育和爱的教育,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被学生称为“妈妈的爱”。在语文教学上,提倡白话文,是中国最早提倡语文教学革新的人。我深深的感受到“夏”这个背后蕴藏的深刻内涵以及与众多夏姓名人同姓的深深自豪感油然而生。</h3><h3> “姓”,人所生也。占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户,因生以为姓,从女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说文》也就是说姓为族号,而氏则是族的分支。姓多来源于部落居住的水系、丘原、山岭名,而氏多来源于官职、封邑、谥号等。最开始姓氏存在的意义是为了防止近亲结婚,以及家族认同,同时彰显一定的社会地位,维持阶级等级。</h3><h3> 爷爷从黑皮包里拿出红色布包,又从红色布包拿出夏氏家乘,还有四本易经老书。这四本老书椐说已过百年,这是祖上留下来的,以前祖上出过一个远近闻名的风水大师。夏氏家乘中记载:高密一世是在明朝初期自浙江会稽迁山东初隶青郡继复分徒高密。最初在高密东郊娘娘庙安居。在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夏氏十七氏世孙友清带领家人来到今初家后泊子村置办田地,以收租为经济来源。夏氏家乘中四、五世都高中进士,六世行曾任承德郎工部主事,朝议大夫部营缮司郎,这些都是我们夏氏的荣耀。到了爷爷这一辈都是很平常的农民,爷爷奶奶在后泊子村为人正直,免费为村里老人孩子理发。记得爷爷说起年轻一件事,爷爷除了种地之外还做点小卖买补贴家用。有一次爷爷在集上卖对子,有个人买了对子之后,把过年置办所有的东西都落在爷爷滩上,但爷爷不为所动,等那人回来找把所有东西还给人家。那人千恩万谢,说爷爷是大好人。爷爷常跟我们说,虽然我们日子过的很平常,但别人的东西不能要,不义之才也不能要。爸爸是工厂的普通员工,但爸爸工作认真,连续四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今年评为劳动模范。爸爸说,无论干什么事都要认真干,小事干好才能干大事。爷爷不为财所动,爸爸认真工作的态度,这都是我们夏氏家族的家风。家风好似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小苗茁壮成长;家风好似一面明镜,能从你的言行举止中反射出你的个人修养。从某种程度上讲,优良的家风造就崇高的品质。</h3><h3> 从我们夏世家乖中,我看到无一女儿写入当中。传宗接代都是依靠男性来形成支系,后代也随男方的姓氏,所以家族家谱的谱系都是以男性为依据,这就是“封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我觉得如果用家族树来形容就可理解为儿子就像是树枝,可继续发展;而女儿就像是树叶,可添光加彩。爷爷和爸爸都说了以后我们家女儿也可以写进家谱,任何家族都应该追求:与时俱进,枝繁叶茂。 家谱档案是增加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与联系全球炎黄子孙的桥梁。树有根,水有源,追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家谱档案承传的文化内涵,对民族的心理素质、社会价值观念、做事行为模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炎黄子孙已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华人超过6000万人,尽管他们身处异国它乡,他们国籍和政治认同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相同的血缘共有着一个家,黄皮肤的旗帜上写着中华”,以姓氏溯源的谱系为民族与文化认同提供了一定的根据,它连接的不仅是一个家,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h3> <h3>作者:夏佳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