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山西位于黄河中游,太行山之西。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美称。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h3> <h3>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部。因由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座山峰环抱而成,所以称之为五台山。五峰遥对,相互映衬,浑然一体。<br></h3> <h3>五台山大小寺庙星罗棋布,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物宝贵。它与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合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它集道、佛、喇嘛教与一体,名列四山魁首。</h3> <h3>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迪牟尼佛出家,帮助佛化导苔艺众生,因智慧第一,被推为众菩萨之首。</h3> <h3>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是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h3> <h3>五台山的寺庙分布很广,最集中的地方在台怀镇。这里的寺庙,无论从规模还是样式,都称得上是佛国的精华所在。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侯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林。</h3> <h3>这里的寺庙分为青庙、黄庙两大类,青庙住的是和尚,黄庙住的是喇嘛,信仰相同,分支有别。庙宇有的顺山走势,有的平地拔起,有的建在山巅,近视大德威坐法相庄严,远眺庙宇巍峨肃穆庄严。</h3> <h3>走在台怀镇的街上,随处可见青庙黄庙的和尚庵尼,或三五成群或单独而行,紧邻的村庄里,遍住着从全国各地来的拜佛求经的僧尼。</h3> <h3>塔院寺的大白塔雄伟壮观,藻瓶形状,方圆搭配,粗细相间,高耸入云。它通高56.3米,上束252个风铃,微风吹来清音入耳,塔身巍峨令人仰慕,人们通常把大白塔看成是五台山的标志。</h3> <h3>显通寺是五台所有寺庙中最大的寺院,左右连院,七座大殿前后排列,占地百亩,殿堂四百余间。它不但是一座历史文物宝库,更是一座艺术宝库。金代诗人元好问曾赞称"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h3> <h3>这里随处可听朗朗经声,不时飘来阵阵梵音,旺盛的香火青烟飘渺缭绕,做功课的出家人念经打坐,信众居士烧香礼佛,更多的是游人摩肩擦踵,虔诚的观摩佛国建筑,驻足倾听佛家佛事。</h3> <h3>释迦塔位于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h3> <h3>阎锡山故居位于定襄县河边村,始建于1913年前后,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东花园、西花园以及子明慈幼院等大小30多座院落,近千间房屋,总占地面积3.3万余平方米。</h3> <h3>阎锡山故居这组气势恢宏堂皇、格局变幻诡奇的近代建筑群,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政治仕途升降沉浮的历史遗迹。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h3> <h3>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h3> <h3>华严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h3> <h3>九龙壁位于大同市平城区东街路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王府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王府座北朝南,呈长方形,中轴线上前有九龙照壁。</h3> <h3>九龙壁东西长45.5米,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龙壁,堪称中国九龙壁之首。九条飞龙气势磅礴,飞腾之势跃然壁上龙的间隙由山石、水草图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h3> <h3>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论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h3><h3><br></h3> <h3>山西恒山,素有“寨北第一名山”美称,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五千米处,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相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见其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h3> <h3>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在恒山留下了大量的仙踪遗迹和神话传说。</h3> <h3>恒山分为东、西南峰,最高峰东峰天峰岭,海拔2190米,其中西峰名为翠屏山,两峰对峙,以金龙峡分开,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为古杨家将征战之处。</h3> <h3>恒山风景以地险,山雄、寺奇、泉绝称著。天峰、翠屏两山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间散布着楼台殿宇。</h3> <h3>在悬崖峭壁上面,还留有很多名人题咏,岳顶松涛,夕阳返照,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等景观更令人神往。</h3> <h3>古有恒山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多处,另有琴棋台,出云洞,紫芝峪等自然景区。</h3> <h3>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h3> <h3>悬空寺始建于北魏王朝后期,古代工匠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唐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h3> <h3>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h3> <h3>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它发展了中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h3> <h3>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h3> <h3>悬空寺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h3> <h3>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在陡崖上凿洞插悬梁为基,楼阁间以栈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绝壁,下临深谷,寺不大,但巧夺天工,也颇为壮观。</h3> <h3>雁门关位于代县以北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h3> <h3>雁门关两山对峙,形状如门,峰峦环绕,路狭谷深,地势险要,传说南北往返的大雁必从其间飞过而得名。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必怨杨柳,东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指的就是今日的雁门关。</h3> <h3>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最著名的军事要塞和通商要道,它影响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由于雁门关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代素有“得雁门关者得天下”之话。</h3> <h3>镇边祠位于关城天险门外东侧,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初为明正德六年为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而建,称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h3> <h3>经过几千年的时代变迁,雁门关已失去了昔日战争的烽火和商贸的繁华。但是,那残存的长城遗址、高大的的天险门、地利门和那一道道深深的车辙,仿佛在向人们讲述那一段段遥远的历史故事……</h3> <h3>老牛湾位于晋蒙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她往南是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一个鸡鸣三市的地方。</h3> <h3>老牛湾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整个老牛湾旅游区由三湾一谷组成,分别是包子塔湾,老牛湾、四座塔湾和杨家川小峡谷。</h3> <h3>曾经名噪一时被称为“黄河大商港”的碛口,位于山西省临县城南50公里处,依吕梁山,襟黄河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所谓“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说的就是当年的碛口。<br></h3> <h3>明末到民国初年,碛口是一个大批发市场,商铺林立,客商云集,南北货物都汇集于此。现碛口再不是繁华的商贾码头,但古时祁县乔家、榆次常家,以及孔祥熙家族的商铺和仓库还保存完整。</h3> <h3>古镇里老街,散落着明清古建老号,有专做陆路转运的“锦荣店”、粮油货栈“荣光店”、粮食酒坊“裕后泉”、福顺德骆驼店、京广杂货店“广生源”,以及十义镖局、厘金局等等。走在老街巷里,就像走过了一段久违的历史。</h3> <h3>碛口南面的卧虎山上,高踞着黑龙庙,这是全镇最高的建筑物。自明代开始,碛口人就“众筹”建起了黑龙庙,内祀龙王、河伯、风伯、关圣帝。每到旱季,村中长老便率众祭祀祈天求雨,保佑往来船只平安。</h3> <h3>黑龙庙的山门镌刻着清人留下的对联“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据说在清代雍正年增修的乐楼,每逢古会隆节,好戏开台,黄河两岸荡气回音,响彻数里,成为秦晋两地八乡扶老携幼前来观看的盛会。</h3> <h3>镇上的碛口客栈,曾名“新华商行”,由贺龙领导下的八路军一二〇师开办,由碛口商界名士王子丰任业务经理,生意也是红红火火。</h3> <h3>西湾古宅院建在山坡上,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而且院院相通,颇为考究,其建筑形制和风格保存得尚为完整,成为非常有特色的居民建筑群,西湾由此入列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h3> <h3>西湾村的民居建筑虽说是窑洞,但是却充满了机关和玄妙之处,以“金木水火土”命名的五条街巷彼此相连,村内各个院落相通,只要进入一家院落,就能游遍全村。</h3> <h3>李家山村位于碛口古镇南五华里处,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著名画家吴冠中早年到李家山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br></h3><h3><br></h3> <h3>李家山村民居的形态在八种以上,这些无论豪华的清代建筑群,还是穴居生活的土窑洞,无不附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正如专家们说,这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它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h3> <h3>看到李家山村的全貌时,颇为惊艳。长达几百米斜约40度的山坡上,层层窑洞排列,错落有致,依山就势,高下叠置,从沟到顶,多达九层,其造型不同,风格殊异。街道高高低低,用条石砌棱,用块石铺面。水路布局合理,沟心卷洞,送出村外。<br></h3> <h3>碛口在抗战和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年代,还曾经作为八路军、解放军的军供基地,存在过军工厂、被服厂,李家山上,还曾经是八路军战地医院所在地。1948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渡过黄河前往西柏坡,便夜宿碛口。</h3> <h3>现在李家山村的名号,早已享誉国内外,因为其特殊的建筑风格,成为不少美术和摄影爱好者扎堆的地方,窑洞、村民以及远处的山脉都是他笔下最生动的素材。</h3> <h3>芦芽山风景区位于山西省宁武县东寨镇,是一处集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景观于一体的“北方原始高原型山水形态旅游景区”。</h3> <h3>景区内有芦芽山、马仑草原、情人谷、汾河源头、万年冰洞、石门悬棺、悬崖栈道、天池湖泊、悬空村等多处旅游胜地,风光奇美,景色如画,令人流连忘返,醉游其中。</h3> <h3>这里峰峦重叠,沟壑纵横,崖沟跌宕,溪水淙淙。山峰尖峭,怪石嶙峋,林木茂密。每有云雾萦绕,雄峰兀突,如同青翠的芦芽“破土而出,生机勃勃,鲜嫩欲滴,引人入胜。</h3> <h3>美丽的马仑草原,空气清新,远离城市的喧嚣,一望无垠的草原上,星星点点的牛羊悠闲的吃着牧草。有美丽神奇的试剑石、飞来石、鸳鸯石、石猴望月、巨人等奇石。</h3> <h3>悬崖栈道年代可上溯到唐朝贞元年间。游人沿绝壁中间行进,过铁索吊桥过大石门天堑,再沿栈道前行,通过摇摆柱,进了悬空寺仙人洞,然后经过陈列悬棺的岩洞,过龙王庙,最后从栈道式悬棺群旁边下到谷底。</h3> <h3>一条栈道将悬棺、悬空寺、龙王庙、大石门天堑连串起来,一会儿踏木栈,一会儿钻石洞,一会儿过吊桥,既有欣赏悬桥时的惊奇肃穆,又有朝拜寺庙时的虔诚凝重,还有观赏林海时的心旷神怡,更有颤过吊桥时的胆战心惊。</h3> <h3>晋西北管涔山深处,浓密葱茏的林海之中,有三个古老神奇的悬空村:王化沟村、五花山村、曹家梁村,均属宁武县涔山乡,三村相距很近分别建在悬崖绝壁间,远望好似空中楼阁,天上人家。</h3> <h3>村里房屋都建在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上,街道是立木支撑、圆木铺架的“栈道”。在这个古老的村子里,处处可见石砌的小径、古朴的民居,村民们悠然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h3> <h3>万年冰洞在山西忻州市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的春景洼村境内。经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现场考察认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h3> <h3>万年冰洞,洞深100多米。夏天洞外温度高达近40℃,洞内却始终恒定在-4℃以下,晶莹剔透的冰笋、冰柱、冰锥、冰葡萄随处可见,然而其形成原因至今仍是个谜。</h3> <h3>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h3> <h3>云冈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熟的佛传浮雕;还有我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萧、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h3> <h3>纵观群佛,巨石横亘,石雕满目,蔚为大观。他们的形态,神采动人,有的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面向游人。</h3> <h3>掀开云冈石窟这部古老的"石书",便似打开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在以佛、菩萨、弟子、飞天为主要内容的画面中,亦点缀着一些佛经故事画,烘托着主题,扮靓了洞窟,使云冈石窟这颗耀眼明珠,绽放出特有的艺术光彩。</h3> <h3>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四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h3> <h3>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h3> <h3>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晋祠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h3> <h3>乔家大院位于祁县城东北12公里的乔家堡村,距太原47公里。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是清代晋中地区著名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h3> <h3>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h3> <h3>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h3> <h3>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h3> <h3>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h3> <h3>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介休市绵山镇南槐志村,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br></h3> <h3>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h3> <h3>龙头寺,因岩下黄土坡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区内有毓德堂、关帝庙、真武庙、南天门等名胜古迹。有屈原《九章》、宋廷魁《绵山赋》、唐太宗御制诗碑等,这些石刻是领略绵山厚重历史文化的主要景观。</h3> <h3>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杰阁,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整个建筑群面积为三万多平方米,总高110米,游客称赞“可以与布达拉宫相媲美”,可谓天下道家第一宫观。</h3> <h3>朱家凹是上清灵宝天尊的道场,左右偏殿为十方灵宝殿和诸仙殿。西面山岗上有玉皇阁,嘉靖二十一年朱世宗在此建醮,祈求大明江山千秋永固。岩下是卧龙宾馆,明代天子朝山时都在此驻跸。</h3> <h3>云峰寺,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主要景点有毗卢殿、玉皇阁、空王殿、五龙殿、迪公洞、鸾公洞、志超洞、五龙松、铁索岭、《大唐汾洲抱腹寺碑》等四十余处。</h3> <h3>我们入住的云峰墅苑位于绵山风景旅游区中部云峰寺,酒店依胜境抱腹岩绝壁而立,是屈指可数的悬崖宾馆。宾客至此既可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又可凭窗眺望抱腹岩之奇伟、铁索岭之险峻、挂祥铃之绝观。</h3> <h3>栖贤谷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线天的峡谷。两边怪石嶙峋,谷底溪流淙淙,空谷传声,须攀十余架天梯才能通过。相传当年介子推母子就是经这里到达归隐地的。</h3> <h3>天桥是因修筑在悬崖绝壁上的栈道而得名,有千余年的历史。上离峰顶80余米,高入云表;下距沟底300余米,悬于危岩上。每逢雨过云涌,人在桥上过,云在脚下飞,使人有平步青云,飘飘欲仙之感。</h3> <h3>天桥景区内主要建筑是洞神宫、祖师殿、七真殿、水母殿、悬空长廊等和回头看柏龙、兔桥、须弥石等名胜景观。有孔明和张良等人的修行洞。此外还有中国古代最险绝的军事堡垒——石勒寨,地势险峻,易守难攻。</h3> <h3>一斗泉是一处天然生成的石泉,因仅仅能盛一斗水而得名。传说很久以前绵山缺水,元始天尊云游至此,用拂尘醮东海之水,往绵山洒了几点,绵山便出现了很多泉水,最后一点滴在此处,形成一斗泉。</h3> <h3>正果寺内有十三尊包骨真身像,虽历经千年而骨架完好。此外还有通天云衢、五龙松、弥陀殿、圣母殿、观音殿、三大士殿、送子娘娘殿、五龙殿等。灵应塔巍峨壮观,是中国高山寺院中最高的佛塔。更兼这里地势险峻,松柏参天,成为绵山极具特色的游览胜地。</h3> <h3>绵山秀色首推水涛仙沟,十里仙谷中,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数十处,宛若镶嵌在茂林和芦苇丛中的一串串碧玉,使人如置身于扑朔迷离、神奇莫测的南国水乡之中。</h3> <h3>介公岭是介子推的归隐处,这里四面环山,前沟后川,左泉右谷,松柏苍翠,山花烂漫。雨霁,在此观云海,云雾苍茫,如万马奔腾,海市蜃楼。上看天堂仙境,平看白纱遮山,下看寺庙金碧辉煌。</h3> <h3>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和“汾河生态区”四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h3> <h3>临汾华门,是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旅游区中心。华门由基座、主门及门楼三部分构成,主体工程包括大台阶、裙房、主门、阁楼四部分。</h3> <h3>华门正面三门矗立,象征尧、舜、禹三帝。主门高达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门,主门以刚刚开启的形式,象征尧帝开启中华文明之门。华门雄居世界第一,在建筑规模和高度上堪称“天下第一门”。</h3> <h3>华门内部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并以“源远流长、门开国盛、尧天舜日、东方巨龙、连环九鼎、天下巨联、登高望远、华门飞愿、名门博览、华门之夜”等十大景观而著称。</h3> <h3>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家,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h3> <h3>皇城相府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h3> <h3>山西临汾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号称“黄河奇观”。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h3> <h3>滚滚黄水,九曲回荡,一路奔涌,在晋陕峡谷骤然收束,水面由浩瀚的400米,转眼间缩为50米,落差30米的夹岸深沟,疾流直下,涛走云飞,势如巨湖,倒悬倾注,一泻千里。</h3> <h3>我来到黄河壶口瀑布前,仔细端详起那壮丽的风采。一幅巨大的水幕呈现在我们面前,水流拍打着岸石,发出巨响,飞溅出的水花又瞬间变成袅袅的白烟,即而挥散,周而复始。</h3> <h3>凝望着滔滔的黄河水,凝望着滔滔的黄河水泛起的簇簇浅黄的浪花,我忘情地沿着河岸走着,走着,我觉得自己仿佛成了黄河里的一朵浪花,拉着黄河的手,永不停息地奔流,永不停息地向前。</h3> <h3>我站起身,忘情地前行,仿佛每走一步,都是我与黄河距离的缩短,都是我与黄河意识的贴近。冥冥中,我听出了黄河对人们的诉说;我听出了黄河对历史的评述;我听出了黄河对现实的夸赞;我更听出了黄河对“奋斗”的诠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