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手记 :影像随心(随笔)

時光印象

<h1><b> 影像随心</b></h1><p> ————施雨纪实摄影随笔</p><p><br></p><p><b>  有朋友曾经问过我,你是怎么理解纪实摄影的,因为曾经的经历或许是爱好……直到后来才慢慢清晰,其实它已是摄影人的一种生活,一种对生活的观注、思考和表达方式,纪录或者艺术的表达。</b></p> <h3><b>  拍摄并非是按一下快门那么简单的事。</b><b>无论你是爱好还是职业,无论你摄影的初衷是什么,如果你是认真的,当你真正踏入並了解摄影,你会发现摄影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美丽,需要时间、金钱的支持;需要付出体力、异于常人的勤奋和毅力;需要培养学习和创作能力,不断的自悟(那些源自技术和人格修养)…… 不是单有热情应付得来,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並有能力践行。</b><br></h3> <h3><b>  相比之于器材和技巧,摄影人的价值取向、审美品味、思维方式或者才是真正进入的门坎。因为它考问的是人的素养,</b><b>是摄影人思想、情感和审美,是个性的张扬。即是个人对</b><b>自然、对生活的评价,对美的理解和表达,是对事物的关注和诠释,无论是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或者是抽象、印象的方式。</b></h3><h3><b> </b></h3><h3><b> </b></h3> <h3><b>  好的摄影至少应有的元素,包括内涵、艺术性以及独特性。纪实作品的美是那种有温度、能走入人心里的,能唤起人的记忆、共鸣、思考的;它既是客观的存在,更是摄影人独特的发现和关注。若眼里只有单反和PS,没有生活和审美,那永远也成不了一个好的纪实摄影师。</b></h3> <h3><b>  作品是摄影人的一张名片,它不仅反映摄影技术高低,生活状况,同时也反映出摄影人学识、修养、情感和品味。</b></h3><h3><b> 你可以不是"专业",不是"行家",但你的作品一定不能平庸。如果我们无力感动别人,那么我们首先要能感动自己。</b></h3> <h3><b>  爱好和职业所不同在于随性,不陷于陈规,不惰于套路,不盲从,尊重内心的关注,尊崇内心的审美表达。</b></h3><h3><b> 拍摄本质上就是记录和审美艺术,是一种个性的表达,不同作品的差异来自摄影人的思想深度、关注度和审美表达能力。风格是多样性的。多年的纪实摄影后,人文元素几乎浸淫在以后风光及其它题材中,在我的镜头里并不是把风光艺术和人文划分得太过清楚。我称它为人文景观,合不合"规"並不重要,</b><b>这就是我的拍摄</b><b>。或许正象摄影师詹姆斯所说,〃一幅摄影作品更多应该是给普通人看的,而不是给摄影比赛的评委大爷们看的,那祥就失去了摄影的真谛了。〃</b></h3><h3><b> 有时我们不断地去寻求他人的认可,却不经意间迷失掉了本心,成为一个被他人的好恶牵着的躯壳,而不是自己。</b></h3><h3><b> 当我们足够强大,才能赢得尊重。真正有资格</b><b>做一个任性、有性格、有态度的摄影人。</b></h3> <h3><b>  浮燥和功利——</b><b>现在社会的一种病态。在摄影群体中,亦无处不在,</b><b>特别是一些标榜〃专业〃〃权威〃的协会和〃大神〃们。更有一些无良谋体更是</b><b>在利益和政治占位的趋动下</b><b>践踏着底线和良知。功利作为一种价值形态,</b><b>功利之过在于派生急功近利、虚假。名利的追逐阻止了正确的认识和理性,变得狭隘、自欺欺人而不自知。和任何行业一样,凡事只要和功利沾上,再筒单的事都会变得复杂化,派生出各种套路,而浮燥直接把摄影完全形式代、雷同化、庸俗化。</b></h3> <h3><b>  摄影使我们学会自我欣赏和评价。</b><b> 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建立自己的系统和风格。它是建立在自我评价上的自我欣赏,是知识的沉淀和自信。</b></h3> <h3><b>  认真和勤奋是对摄影的基本尊重。一幅作品,特别是一幅好的作品,一定凝聚着拍摄者的思想情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付出多少,收获多少,尽管它並不成正比(这和机会、天赋、个人条件乃至运气相关),但没有付出一定没有收获。</b></h3> <h3><b>  学会敬畏和尊重是一个摄影师的基本素养。 </b></h3><h3><b> 摄影不只是拍、拍、拍,不只是照片。在拍摄中我们得到了更多,它绝不限止于拍摄技术,也不限止于精美的作品。更多的是一段段经历,是一次次见识和感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对拍摄对象的敬畏和尊重。做一个受人尊重的摄影师,不只是在摄影上我们有多牛B,而是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的敬畏和尊重所乗持的善意、原则和责任感。</b></h3> <h3><b>  喜欢人文类影像,那种稍纵即逝,至少能感动自己的瞬间,错过了,可能一辈子不会再遇上的那些篡刻着时光的印象。</b></h3> <h3><b>  喜欢一个人的视角。在繁华的都市、偏远的小镇,匆匆的人群中、闲适的街边公园。仰或是等待日出日落的那个瞬间对生命的感悟。</b></h3><h3><b> </b></h3> <h3><b>  学着从不同视角观看世界,丰满着认知,懂得了敬畏。渐渐将激情化为一种安静。</b></h3><h3><b> 当摄影成为一种品质的生活,便是一种快乐。</b></h3> <h3><b>  孤独已然成为一种繁华,用每一个镜头拥抱世界,用每一张照片发出自已的声音……</b><br></h3> <h3><b>  有一种摄影叫影像随心。现代科技和优良器材为我们创作高品质影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而摄影人基本技能的变通运用和创意、审美表达能力的提升才能创造奇迹。</b></h3><h3><b> 〃摄影始终还是一门新兴艺术,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新的摄影器材、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拍摄技法出来,需要我们去探索〃(詹姆斯)。</b></h3><h3><b>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对新技术、新思想始终抱有好奇和渴望,并使我们的影像带来更高的品质,艺无止界!</b></h3> <h3><b>  有一种摄影叫影像随心,我相信,顺从自己的内心,去发现,去捕捉那些发自内心的关注,它可能是足以憾动人心的,也可能是生活中细小的精彩,仰或是全新的影像技艺,它不是刻意的炫技,也绝不是跟风和摸仿。用不懈的努力和进取创作属于我们自已的优质作品,在思想情感和个性表达上注入自已的镜头语言,无需在意别人的评头品足,这或许是触动我去按动快门的唯一理由。</b><br></h3> <h3><b>  有一种摄影叫影像随心,它不是猎奇,更不是搏眼球。诗和远方就在脚下,你生活的地方即是他人眼中的“诗和远方”。</b><b>心中若无诗意,哪儿都没有“远方”。</b></h3><h3><b> 有位叫大浪淘沙的人这样说:</b><b>‘’到哪里寻找摄影选题,</b><b>对于很多摄影师来说,能够找到一个自己的长期深度选题,为自己指派任务,时常是困难的。一个错误的认知是,你需要旅行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有意义的报道。但实际上,伟大的故事就在身边,摄影师要有眼光看到它们。‘’</b></h3><h3><b> 喜欢关注本土摄影师,熟悉的如刘安、巴布、张超云、陈颖、王亚西、黄勇等老师的风光和人文摄影,如果你有耐心去学习这些本土文化元素。</b></h3> <h3><b>  有一种摄影叫影像随心,在真实与艺术之间,尊重客观真实和艺术真实,跳脱出自己已有的认知,去寻找那份生活的真实,这是摄影人的态度和能力,也是摄影人的底线。纪实摄影的客观真实和艺术真实应该是把握一个"度",否则就是过"界"。这个"界"即是纪实和艺术创作的区分。</b><b>纵观真正纪实大师级的作品,照片朴实无华,却有故事,有深度。</b><b>太过注重形式、质感和美感,削弱甚至隐藏了真正的内在精神表达。摒弃对技巧的刻意追求,不为搏眼球,尊崇内心的关注,用更多心思去寻求诚实的表达,作品才更加具有穿透力。</b></h3><h3><br></h3> <h3></h3><h3><b> 你的眼界有多宽,你的视觉才能有多长。</b><b>我相信,定格什么样的瞬间,这才是摄影最大的魅力。</b></h3><h3><b></b><b> 给自己一点时间,让我们变得充实强大;给自已一点空间,存放我们的灵魂;给世界留下自已的声音,从此不辜付生命的往来……</b></h3> <h3><b>   总有那么一段情,让人刻骨铭心</b></h3><h3><b> 总有那么一个瞬间</b></h3><h3><b> 惊艳了时光,温暖了遇见</b></h3> <p><b> 图片拍摄/文字:施雨</b></p><p><b> 文章创作时间:2019年2月8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