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人的心田就像一片园圃,情感就是园圃的园丁。寒暑春秋,我们播种情爱,栽培苦涩;四季交替,我们耕种希望,种植理想。万卉纷披,五彩纷呈,或许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现实中往往辛勤垦植,也只会收获荒废不治,无奈又无望。</b></h1><h1><b> 然而园圃中也一定有寻常得近乎空地,却永远不失生机的,一旦触发就繁花似锦,足以灿烂一生的那么弥足珍贵的几块,属于最纯洁的、最值得珍爱的,在心田的最深处永远珍藏!</b></h1><h1><b> 我们几个就是属于那种不常联系,却从未忘记的类型。高中毕业后,彼此几乎就失去了联系。回老家偶尔打听到,她去了广东东莞,据说在那边有自己的企业,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前几年上天又赐给了她一个小天使;后来又听说,她们全家都移居澳门,大女儿差不多大学毕业了,小女儿也渐渐长成大姑娘了。后来托我表妹找到她娘家,要得她的手机号,表妹告诉我:“这个号码笃定是准确的,从她娘家人手中求得的。”曾经在一个深秋的晚上,下班忙定所有的家务后,我很郑重地坐下来拨通了那个号码,电话的那头传来了她的声音,那一刻,我的泪水差点从脸上滑落,我说:“你到哪里去了,怎么这么多年不见你的踪影?”当时电话里有小幼孩的打闹声,断断续续地她跟我诉说着这么多年她的辗转变迁,家庭的一些琐屑。相隔万里,电话信号不太好,加上幼孩的打闹声,我也只能听个大概;但从她欢快的话语中,我听得出她的生活是幸福多彩的。说来也奇怪,从那以后对她的牵挂竟少了几分,偶尔想起来,也是由衷地替她高兴。每逢有人提起广东、提起东莞,我心里会忽然想起“我有一好友在那边幸福地生活着”,心田深处总会开起一朵美丽的花,美滋滋的!</b></h1> <h1><b> 还有她,我们从海中毕业的那一年,她参加银行系统的招工考试,居然幸运地金榜题名,成了一名正式的银行职员。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银行系统吃香的程度可能不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所能想象得到的!能参加招工考试的,也不是一般人!必须有国家户口,且有一定门路的人家。所以,她高中一毕业就直接进银行,当时让我们好生羡慕呀!现代人说到“羡慕”,可能马上就联想到还有“嫉妒”和“恨”,我可以对天发誓,当时的我脑子里除了“羡慕”,其他两个词的影子都没出现过!要说有一丝杂念,那就只有“替她高兴”!我跟她同桌共处两年,共同的境遇让我们相识相知——我俩是全班从农村学校考进县中的四个女生之中的两个,跟城里的孩子相比,我们是那么的无知无能无望,课堂上我倆经常被城里孩子们的精彩表现搞得面面相觑,课后生怕被别人取笑,有疑惑也不敢问老师或者同学,两个人坑次坑次地躲在座位上扒拉半天,有时候实在扒拉不出来也只好由着他去了,就这样在山大的压力下,在无比的自卑自怜中,在不温不火的学习成绩面前,我们共同度过了两年不算轻松的时光。再后来,以我的逃离理科班,开始了我们的分离。</b></h1><h1><b> 文科班的学习,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轻松,加上少了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朋友,到了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第一年的高考我以两分之差而落榜。拿到成绩后,我曾经失望无助到不知所措,无颜面对劳苦的双亲,不敢回到家徒四壁的窝,一夜之间两鬓竟熬出了几丝白发。昏天黑地的,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往后的路在哪里?躲到城北一朋友的家里,昏睡了两天,两天以后内心有个声音告诉我“不能就这样放弃学业,你要继续学习,要考大学!”于是,就有了我后来的高四的学习经历。</b></h1> <h1><b> 关于高四,现在回想起来,不堪回首——复读班,感觉人超多(七八十个人,塞满一大教室),男男女女,杂七杂八,鱼龙混杂;租借的一教室,管理很松散,上课教师也不固定。反正回想起来感觉上了一年假学,所学知识想不起来,老师的面孔想不周全,同学的姓名能想起来的不多于三五个。一堂堂的有着高贵而纯正血统的县中毕业生,竟然跌进了一大染缸,恨死自己了——恨己不争!总之那段高四读书的经历,感觉是我人生的污点,潜意识里早已经将那段求学经历拉黑!可是,事物往往多是有两面性的,又正是由于那段特殊的经历,在我的心田种下了一份感动。我们的复读班,正好在她银行的隔壁。离家远学校不安排住宿的情况下,大多学生选择在学校周边租房住,我感觉家里根本就拿不出租金让我租房,困难当头是银行的她收容了我们——我和后来到东莞的她,就这样我和东莞的她朝夕相伴了一年。银行给她安排的临时宿舍,临河的两间小瓦房,简陋甚至有些破旧,两张钢丝床,一张办公桌,两张折叠椅,一个煤油炉。就是这样的房子、这些简单的生活设施,在那样特殊的日子里让立志考大学的我倆,躲过了凄风苦雨,躲过了无聊寂寞。我俩挑灯苦读,生火烧饭;寒冷的冬夜,我们相互取暖;遇到坎坷、不顺,我们彼此慰藉;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俩相互鼓励……有了她俩的相伴,小窗月影,如豆孤灯都成了我记忆中永恒的风景!那一年,我记得她基本没住她的宿舍,应该是为了让我们住得更舒心,书读得更安心,再晚她都坚持回相距银行十多公里的家。……</b></h1> <h1><b> 去年除夕的晚上,接到银行的她的电话,说东莞的她带着她全家回来了,约我们一家初三相聚。我兴奋得接电话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欣然应允!今天我们终于聚在了一起,她家三口,我家三口,她家四口,在她娘家新盖的乡间别墅。满桌的佳肴很有滋味,浓浓的情谊令人陶醉!</b></h1><h1><b>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三十年前的三个女孩子,如今聚在一起的是三个幸福的家庭;天南地北的三个男人,因为各自的爱人,成了好哥儿们;澳门内地的四个孩子,由于各自的老妈,成了兄弟姐妹。我们的小圈子建起来,相约澳门、东莞、海安、扬州都是彼此的家,有空常联系,有缘常相聚!假如,今后因为各自忙碌,暂时少了联系,我们坚信彼此心田上那片园圃里,一定有一块纯净的地儿,把彼此好好地珍藏着,随时随地会开出花儿来的!</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