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

任长明

<h3>  2019,春节前。</h3><h3> 这个假期,璇儿一心想陪我们出去走走。最心仪的是哈尔滨,堆雪人、打雪仗、看冰雕、参观圣<span style="caret-color: rgb(44, 62, 80); color: rgb(44, 62, 80); font-family: Avenir,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399999618530273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索菲亚教堂,用脚丈量中央大街的长度……想象中,那里太冷,并不适合我们在这个季节出行;再说,都要准备过年了。</h3><h3> ——那,去南方啊!</h3><h3> ——那,过了年可以去呀!</h3><h3> ……</h3><h3> ——好吧!</h3> 初二。路上 <h3>  整个城市还沉浸在节日的睡梦中,我们已走在去往苏州的路上。</h3><h3> 母亲早起,新包了饺子,还嘱咐说,吃得饱饱的。爱女和妻子沉浸在旅游的憧憬中。我安慰父母,家里吃的、喝的,满满的,别舍不得;现在通信这么方便,每天都可以打电话,视频聊天,放心。</h3> <h3>  天刚蒙蒙亮,车站里已热火朝天。</h3><h3> 我系好安全带。稍显料峭的寒意中,我又看见父母温暖的笑容。</h3> <h3>  这真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h3><h3> 女儿是为了陪我们,我是为了陪她们。</h3> <h3>  晚6点,灯火通明的姑苏区政府大楼。</h3> <h3>  入住民宿。胖胖、妹妹、老虎、嘟嘟代表主人欢迎我们。</h3> <h3>  ——还挺有文艺气息!</h3> <h3>  夜访苏州平江路。</h3> <h3>  一条古色古香的商业街。小手工作坊、小商店、小吃店,沿河而建。两岸丝竹悠扬,妙喉婉转。真正的南方气韵,吴侬软语、一唱三叹。</h3> <h3>  各样小吃都吃一遍!</h3> <h3>  我家有女初长成。</h3> <h3>  还是面——好,虽然不是手擀面。</h3> <h3>  吃了和府捞面,继续游玩。</h3> 初三。苏州拙政园 <h3>  阴,小雨。</h3> <h3>  第一次亲身体验春节旅游的热度。</h3><h3> 老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可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过年。</h3> <h3>  拙政园,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中国四大园林之首。</h3> <h3>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亭榭精美,花木繁茂。</h3> <h3>  精致的漏窗,长长的回廊,充满诗情画意的“与谁同坐轩”,让我沉浸在江南水乡的无限魅力中。</h3> <h3>  园多空地,缀为花圃、竹丛、果园、桃林。</h3> <h3>  明朝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拓建为园,取名拙政园。</h3> <h3>  园内仅像芙蓉榭、天泉亭、听雨轩、留香阁、波形廊这样有名有姓的景观就有30多个。到处都是山水,到处都是花木,到处都是楹联,到处都是美景。</h3> <h3>  一树早开的桃花,在石径边傲然绽放。</h3> 初三。苏州虎丘 <h3>  苏州城西北郊5公里处,相传春秋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虎丘塔,又名云岩寺塔,建成于961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基的原因,虎丘塔向东北偏北方向倾斜,塔顶偏离中心2.34米,最大倾角3度59分,因此虎丘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h3> <h3>  夜宿苏州观前街一民宿。有没有家的感觉?</h3> 初四。周庄 <h3>  早上,雪满苏州。马路上的雪融化了,靠近马路牙子的一边因此积满了雪水,雪水上留着一道道社区公交车驶过的车辙。近处的树和远处的建筑物上都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异国他乡遇见落雪,我们的激动完全不亚于任何一个苏州人。</h3> <h3>  苏州,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妖娆。</h3><h3></h3> <h3>  &nbsp;鲁迅说过,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h3><h3> 雪后的周庄,该就是这另一种美吧!</h3> <h3>  踏上周庄的土地,正午已过,因此几乎看不到一点雪痕。但屋檐上滴落的水线和湿漉漉的石桥、湿滑的石阶,告诉我,昨晚,雪曾造访了这座千年古镇。</h3> <h3>  &nbsp;乘舟在窄窄的河道中穿行,让我这个外乡人受宠若惊。身着士林蓝布大襟短袄的中年妇女轻握一支弯曲的木橹,一摇一摆中,淡黄色的船体在碧水中缓缓滑行,灰色的拱形石桥在头顶上一一掠过,临河两岸的粉墙黛瓦依次向后倒退。石板路上的游客或驻足观望,或悠然而行,都为这个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增添着无限的色彩。</h3> <h3>  古镇四面环水,依水成街,以街为市。建于不同历史时期、形态各异的古石桥将纵横交错的水道联结起来,使枕河而居的人们穿梭往来,如履平地,构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画卷。</h3> <h3>  双桥——世德桥、永安桥,是保存至今的14座古石桥的代表。它们位于古镇中心位置,两桥相连,桥面一横一纵、桥洞一圆一方,样子极像古代的钥匙,所以又称钥匙桥。旅美画家陈逸飞曾以《故乡的回忆》为题作油画,更使得古镇名扬四海。</h3> <h3>  松茂堂,周庄首富沈万三故居的主厅。</h3><h3> 沈万三做海外贸易,故“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相传,明朱元璋准备在南京建都。富豪沈万三答应负责修筑聚宝门至水西门一段,还有廓房、街道、桥梁、水关和署邸等工程。虽“检校”常常制造事端,捞取油水,但沈万三依然比皇家修筑的城墙提前三天竣工。随后,他又向朱元璋提出,愿以自己的百万两黄金,代替皇帝犒赏三军。却也因此惹得龙颜大怒。于是,沈万三被籍没家产,发配充军。</h3> <h3>  游走在周庄博物馆,就像漫行在江南水乡灿烂的文明长廊,衣食起居、婚丧嫁娶,政治与经济、历史与现实一一呈现,令每一个游客都不得不驻足停留。</h3> <h3>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h3> 初五。绍兴 <h3>  早7点。周庄正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偶尔有震耳的爆竹声炸响在小镇上空。我们告别房主,踏上了去往下一个目的地——绍兴的路。</h3><h3><br></h3><h3></h3> <h3>  我们在绍兴的“家”——荒原书店。经营书店的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者,面容和善,谈吐优雅,步履铿锵,精神矍铄。打理民宿是他的副业。</h3> <h3>  和我一样爱读书的女儿每到一个城市,书店也是她必到之地。选择住在开书店的老板开的民宿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h3> <h3>  匆匆吃了点饭,我们直奔鲁迅先生故居。&nbsp;</h3><h3> 沿着咸欢河,一路向西。长着青苔的石阶、绿草簇拥的河埠和河上的石桥、河里的乌篷船、河两岸的民居构成了老绍兴的一幅美丽画卷。</h3><h3> 恒济当。少年时代的先生家道中落,曾经常来此典当衣服、首饰。</h3> <h3>  我在4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者首饰去,在侮辱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买药。</h3> <h3>  如今物是人非。木质的门坎依然透露着历史的沧桑。先生从家里飞奔而出,经过土谷祠、长庆寺,经过塔子桥,在咸欢河沿上匆匆而过,跨进恒济当铺。我看到账房鄙夷的眼神,我更看到了先生少年时代坚毅的目光。</h3> <h3>  先生少年时的起居室,他出发的地方。他在窗前的书桌上完成了第一篇小说《怀旧》,发出了第一声呐喊。</h3> <h3>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h3> <h3>  走进先生儿时生活过的“百草园”,追寻先生走过的足迹,感受他曾经的自由和快乐。虽然天空中飘着细雨,但是我们的心依然跟着豁然开朗起来。</h3> <h3>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h3> <h3>  桑葚树上并未见紫红的桑葚。</h3> <h3>  皂荚树。皂荚树也已不是先生儿时生长的那棵。油蛉、蟋蟀们也难觅踪影。</h3> <h3>  菜畦依旧碧绿,石井栏在小雨的滋润下更加光滑。我站在墙角,仔细寻找先生的气息,感受他的心跳。园子里游人如织,人声鼎沸。我望着来来往往穿梭的人群,感慨不已,先生从未离开!先生在每一个人的心中!</h3> <h3>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h3><h3><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1, 51, 51);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r></span></h3> <h3>  三味书屋。先生12岁那年在这里读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他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这里读书,一直到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h3> <h3>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h3> <h3>  在新文化运动中,先生一直站在时代的前列,写下了许多战斗檄文,猛烈抨击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并同帝国主义、新旧军阀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h3> <h3>  爱憎分明是先生最鲜明的人格力量。</h3> <h3>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观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h3> <h3>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h3> <h3>  我敬畏地注视着先生,先生注视着大厅里每一个前来纪念他的人。</h3> <h3>  昏黄的路灯下,湿湿的青石板路泛着淡淡的光晕,细雨蒙蒙,流水潺潺。我仿佛看见大师穿着牙黄羽纱的长衫在河沿上走过,瘦削的左手手指夹着一支烟,头上直竖着的寸把长的头发和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在暮色中更加黝黑,也更加有精神。</h3> 初六上午 。 沈园 <h3>  沈园,南宋一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h3> <h3>  沈园闻名于世,不仅是它园中的美景,而是南宋陆游与其表妹唐婉的爱情故事。</h3> <h3>  陆游和唐婉俩人青梅竹马,婚后情深意切、相敬如宾。但好景不长,陆母以“陆游婚后情深倦学,误了仕途功名;唐婉婚后不能生育,误了宗祀香火”为由,生生拆散了这对恩爱夫妻。随后,俩人都各自组建家庭,唐婉嫁给越中名士赵士诚。</h3><div class="para" data-pid="p-48"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margin-top: 0.16rem; font-size: 0.18rem; line-height: 0.3rem; caret-color: rgb(51, 51, 51);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div class="content-albums" name="albums" style="margin-top: 0.25rem; margin-bottom: 0.12rem; text-align: center;"></div></div> <h3>  十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游园与<span style="font-size: 17px;">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不期而遇。虽时过境迁,但刻骨铭心的爱情岂能被时间遗忘。</span>正当陆游打算离开的时候,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差人给他送去了酒菜。陆游触景伤情,怅然在墙上奋笔题下一词——《钗头凤》。唐婉见之,感慨万千,一病不起,终因愁怨难解,郁郁而终!病中,唐婉提笔和词一阕《钗头凤 世情薄》。</h3><h3></h3> <h3>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h3><h3>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h3><h3> (陆游)</h3> <h3>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h3><h3>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h3><h3> (唐婉)</h3> <h3>  晚年的陆游每年春必往沈园凭吊唐婉,每往必寄情于诗词,后来就干脆住在沈园附近。</h3><h3>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h3><h3>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h3><h3> (75岁作)</h3><h3>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池桥春水生。</h3><h3>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h3><h3> (81岁作)</h3><h3> 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来只自伤。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h3><h3> (82岁作)</h3><h3>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h3><h3> (84岁、去世前一年作)</h3> <h3>  陆游享年85岁,存诗9300多首、词140多首。他的诗词兼具李白的奔放和杜甫的悲凉,尤以爱国情怀影响后人。他为官半生,仕途坎坷,但所到之处,必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更为后人称颂。</h3><h3> 敬仰陆游!他虽婚姻不幸、仕途不顺,但他并未一蹶不振,相反,他忧国忧民、至死不渝。他是那个时代的英雄!</h3> 初六晚上。宁波 <h3>  微雨。宁波老外滩。</h3> 初七。舟山桃花岛 <h3>  一早醒来,雨停了!一推门,一股清新润湿的空气扑面而来。虽然还没见到太阳,但心已先晴朗了许多。</h3> <h3>  桃花岛。一个多么诗意的名字,一个引人生发无限遐想的地方。一看到它,你是否想起了金庸笔下的桃花岛,想起了那个古灵精怪的黄姑娘?</h3> <h3>  于我,想到的则是桃树满山,勃勃生机;桃花满枝,灼灼动人。有风吹过,落红飞舞,桃花拂面。</h3><h3> 苏州人氏唐伯虎《桃花庵歌》跃然眼前。</h3><h3>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h3><h3> 桃花仙人种桃花,又摘桃花换酒钱。</h3><h3>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h3><h3>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h3><h3> 就像晋人陶渊明一样,唐寅的世界里也有一个桃花源,或者换句话说,诗意的桃花根本就是世代文人的精神寄托。</h3> <h3>  上岛后才知道,桃花岛上无桃花。</h3><h3> 志书记载,先秦隐士安期生曾在此采药修道、开炉炼丹,尝以醉墨洒于山石上,遂呈桃花纹,奇形异状,宛若天然。故石称桃花石,山称桃花山,岛称桃花岛。</h3><h3> 桃花岛上虽无桃花,但岛上礁奇石怪,碧海金沙,山势起伏,幽涧溪洞,山花烂漫,林木葱翠,风光旖旎,美不胜收。</h3> <h3>  每个男人心中都曾有过自己的武侠梦。在梦里,武功盖世,仗义天涯。我们都曾笃信,我们在哪里,正义就在哪里。</h3> <h3>  幼时的眼里只有武。做梦就做飞檐走壁的梦,水上漂、云中燕、草上飞,踏雪无痕,百步穿杨。“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哪有不平哪里有我。</h3> <h3>  岁月变迁,沧海桑田。长大后才发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高手,摘叶为刀,捡枝作剑,无招胜有招,无所不至,无坚不摧。</h3> <h3>  说到底,侠义的精神并不是高深的武功,也不是风雨的江湖。我们想要的只是求真、向善、上进的君子品行和面对困难、从容生活的智慧和力量。</h3> 初八。东极岛 <h3>  东极岛。大陆东端,身处大海,四周被黄海包围,有4个岛屿和128个岩礁。</h3><h3> 韩寒在这里拍摄《后会无期》,而声名大振。</h3> <h3>  入住民宿美栈 星辰。</h3> <h3>  老街——浓厚、纯朴的渔家风情。</h3> <h3>  渔民画是东极岛独特的渔民艺术的一朵奇葩, 它以蔚蓝的大海为背景,以渔民的生产、生活为题材,既没有传统民间艺术的平实,也没有学院艺术的规范,而有着大海的自由随性,个性鲜明。</h3> <h3>  璇儿选择东极岛,因为这里是全国最早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之一。在清晨感受全中国第一缕曙光的到来,想想就觉得惬意无限。</h3><h3> 但天公并不作美,岛上一直阴云密布。天气预报说,第二天仍然是阴转小雨。</h3><h3> 爱女心有不甘,我们做了两手准备,我又在夜里起来多次,观察天气情况。直到早上,天上仍然阴云笼罩,地上也一直湿漉漉的。爱女还是心有不甘。生活就像维纳斯女神,美丽,而遗憾。</h3> <h3>  有多少酒瓶,就有多少个故事,就会有多少种人生。有的甜蜜,有的苦涩,有的绵柔,有的辛辣。其实,我们爱上的不是酒,而是端起酒杯,将心事一点点融入酒中,一饮而尽。你随意。故事随风。人生随分。</h3> 初九。杭州 <h3>  杭州临安御街。</h3> 初十。归途 <h3>  杭州火车站。</h3> <h3>  家。</h3><h3> 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报了一声平安。</h3><h3> ——餐桌上有下午刚包的饺子。晚上早点休息。</h3> <h3>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妈的生活很温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