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初三的“伊拉沽腊"是我们村春节的又一次高潮……</h3><div> 伊拉是村头东边的一座小山,山脚下就是我们村子,伊拉山是我们村的神山,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人们只要有空都会去转山煨桑祈福,而春节初三那天伊拉山是热闹又虔诚的时刻了!</div><div><br></div><div> </div> <h3> 今年春节初三也如旧,清晨天刚亮,各家各户的男人们一改往日的赖床习惯,纷纷钻出暖暖的被窝,开始挂起早在三四天就准备好的经幡,先麻利地爬到屋顶摘下旧的经幡挂上新的,然后到土台上烧起很旺的桑火,随着浓烈的桑烟一声“欧!哈吉咯!!"特别响亮,仿佛新的一年里所有憧憬都在这一声祈祷里……妇们也开始为转山的男人们准备着,锅里的油条炸得金黄而脆响,铁盘火烤小麦粑粑喷香诱人,浓浓的酥油茶早已打好了放在暖暖的火炉上,口袋里收了许多吃的,有头天煮熟了五花腊肉,粑粑,各种水果,饮料,还有自酿的青稞酒……一切准备就绪了,男人们围坐在火炉边享用起早点,不一会儿就听到邻家小男孩们相互邀约的声音,就背起口袋,扛着经幡陆续出发了。全村的男人倾巢出动,六七十岁老人或是才刚七八个月的男孩,都搀扶的搀扶背的背,结伴而行,“伊拉沽腊"就开始了。<br></h3><div><br></div><div><br></div><div> </div><div><br></div> <h3> 转山的路缓缓地延伸在绿树松间,全村的男人们聚集一会儿,看看大都到齐了就开始出发了,一路上,老人们默念经文,孩子们也比平时规矩多了,或帮长辈背行李口袋,或扛着拴着经幡的竹竿轻松前行,见有行动不便的阿尼(爷爷)就搀扶一把,或停下来陪阿尼休息一会儿,队伍在山间小道慢慢而上,不觉就到了山顶,人们开始忙碌了起来,把旧的经幡都拆卸下来,在烧香台旁边的大坑里清理烧掉,然后老人把松枝放在烧香台里撒上各家的桑赞(香料,用干净的五谷杂粮做成)煨桑开始,浓烈的香烟袅袅升腾,一声声“欧……哈吉咯!!"震彻山谷,几个中年男子大声诵念着“桑亦"(煨桑时诵读的经文),祈祷新的一年里众生平安幸福,身手敏捷的男孩们把家家户户的经幡串联起来,爬到大树上把经幡牢牢地挂在枝头,经幡在风中有阵阵飘荡,“哗啦啦"风把人们心头所有祝愿送往天际……在浓浓的桑烟中拜山仪式结束了,人群又陆续来到山顶的一个平坝进行今天的第二场活动____跳“吉洽麦步"。</h3> <h3> 来到平坝,人群在树旁围坐成圈,几个年轻人拿着大一点的口袋把各家好吃食物收集在一起,把它混和一下又平分给各家,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品尝到各家带来的美味,这样的时刻酒也不可或缺的,相互倒酒,劝酒,在一阵阵醇香的酒味里几位中年男子站起来开始跳起“吉洽麦步"。这种颂歌在欢快的节奏拉里近了人们与伊拉神山的距离,歌声里人们向神山祈福,而最有意义的是人们在边舞边歌中向神山诉说各家各户新的一年里那些难念的经,如请求伊拉神山能再新的一年里给东家的扎西一个勤劳的媳妇,能让西家的七里卓玛如愿抱上胖小孩,祈祷培楚家的阿尼早日康复……</h3><div><br></div> <h3> 当唱到各家户名时,男主人就拿出一些钱以表敬意,村中的长者收好这些捐献的钱,当五十多户人家的长长短短都唱完跳完时,人群又重新坐下来,商讨怎么用这些筹集得的钱做些善事,如给村里买点集体活动时用的炊具,或安排每年年末村里的法事活动,就这样,时间已经下午一点左右了,也到了下山的时刻了。</h3> <h3> 清理一下“舞台",收拾好东西,折下几枝绿油油的栎树叶作为“雍硕"(老人们硕这栎树叶上溢满了“吉洽麦步所有的祝福",是吉祥物!)人们又兴冲冲的下山了。当走到一个大弯处,小村呈现在眼前时,人群又停了下来,那是给村里的主妇们一个准备的时间。等候多时的妇女们看见转弯处的男人们,就赶紧回家梳妆打扮,吩咐家里的小女孩们快去迎爸爸,就纷纷出门奔向村西的操场迎接去转山归来的男人们,有提着酒壶的,有端着酥油茶的,有盛着酸奶的,更有打扮了一番站在操场里准备跳舞迎候的……不一会儿,男人们三三两两的到来了,小孩们赶紧给爸爸卸下背着的口袋,以及手里拿着的“雍硕"放回家,女人们倒茶的倒菜,劝酒的劝酒,唱的唱,跳的跳,操场顿时沸腾起来,才一会儿功夫,那些平日里特别爱听这些老歌的爷爷奶奶们也围坐在操场的四周,并不时地指点一下,就这样人群沉浸在歌声里,一跳就是几个小时,当太阳西下时,人群才慢慢散去,一天的时光也就在快乐中悄然滑过……</h3> <h3> 初三转山煨桑是我们尼西老家每个村落都有的春俗,而如我们村这般丰富有趣的,却是少有了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