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春节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节日,大年初二回娘家,自然是这个节日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不知道这个习俗源于何时何因,只知道从小到大,这是个最让人高兴快乐的日子。</h3> <h3> 小时候,每年大年初二,我们都要跟着妈妈回娘家。虽然我家离姥姥家只有大约十几里的路程,可当时没马路没公交车,每次都是步行,要走一个多小时。那时年幼的我觉得去姥姥家一趟好远啊,有时走得腿酸脚疼。可由于爸爸老家只有几家远房亲戚,大姨家又远在晋南永济,姥姥舅舅家是我们过年唯一最重要的去处,所以再苦再累我们都欣然前往。</h3><h3> 印象最深的是每次途中的情景。每年初二一大早,爸爸推着那辆破旧的二八自行车,后座上捆放着馒头糕点等走亲戚的礼品,前梁上坐着享有“特殊待遇”的小妹,有时车把上还挂着网兜,我们四姐妹和妈妈跟在后面,一家七口就浩浩荡荡出发了。</h3><h3> 出门不久,穿过临泽村丰安村的田间小路,然后沿着火车道一直向前走。眼前的火车道像一条长龙弯弯直直望不到边,我们蹦蹦跳跳说说笑笑,一会儿在土路上走走跑跑停停,一会儿又爬到高高的火车道上,踩着青石子上的枕木,一步一个,边数边走。有时走着走着,一脚没迈好,踩在石子上,就滑倒跪下了,惹来一阵大笑:“拜年了,拜年了,哈哈哈……”爽朗欢快的声音回荡在田野。</h3><h3> “呜呜——呜呜——呜——”有时,正在铁轨上玩得起劲的我们,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在父母的吆喝下,赶紧跑下来,靠在路边边上,或躲到路边沟沟里,等着火车经过。“咣当咣当”随着有节奏的声响由远而近传来,或是一辆黑乎乎的拉煤车,或是一辆绿皮的载人车,一节节车厢呼啸着从我们身边经过,一会儿功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看到坐在车窗边的人们一晃而过,自己常羡慕不已,“什么时候我也能坐坐火车呀?”那时的我们,连汽车都很少坐,坐火车简直是个奢望。现在,汽车火车动车高铁轮船飞机,哪一样没坐过?可是却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兴奋憧憬渴望的心境了,再也找不到当年过年时那些温馨浓郁的年味了。</h3><h3> 每当我们走得有些累了,那高兴兴奋的劲头越来越小时,妈妈总是说快到了快到了,然后就带领我们数着沿途的几个村庄,过了一家庄了,过了下元庆了,过了上元庆了,终于看到村口“东元庆”那大大的红字了,我们又情不自禁高兴地奔跑起来,远远地就看到了站在院门口等着我们的姥姥的身影,每年大年初二她都会早早地在门口迎接我们的。</h3><h3> 照例,每年初二中午吃完饺子,我们都要在不大的村子里转一圈,到街边村里唯一的供销社里逛一逛;再扒在用木条扎成的猪圈门边看看舅舅家养的几头大肥猪;在舅舅家和另外几家共住的四合院里捉迷藏、踢瓦片踢毽子;从屋外青石楼梯上爬到房顶晒棚里找找有什么好吃的……直玩到姥姥喊我们吃饭了才罢休。那时候过年走亲戚是一定要吃完两顿饭的,为了赶在天黑前回去,晚饭通常在下午三四点就开始了。有时天色晚了,舅舅就赶上毛驴车送我们回去。舅舅坐在平板车前,两条腿耷拉在车前边,手里甩着长长的鞭子赶着驴车,我们几个挤在板车里,腿上盖着姥姥给我们准备的取暖的褥子,不时哈哈冻得红肿的手,叽叽喳喳美滋滋地坐在板车上回家了。</h3><h3> 现在,交通便利了,公路通到了村口,我们都有了私家车,可姥姥和舅舅却早已离我们而去,童年那些难忘的大年初二只能留在美好的记忆中了。</h3> <h3> 长大成家后,二十多年来,每年大年初二,雷打不动地携夫带女回娘家。</h3><h3> 起初,我们的孩子们都还小,五姊妹家加父母一大家子十七口人挤在父母狭小的房间里,每到中午,男士们和大姐在走廊摆一桌,我们和孩子们在大屋凑一桌,桌上摆满了母亲年前精心制作的丰富多彩荤素搭配的美味佳肴,我们则一边聊天一边品尝,孩子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屋外的人天南海北地聊天喝酒抬杠,五个女婿“五根杠”,将起来简直要把房顶掀翻,一顿午饭往往吃俩仨小时也结束不了,那种热闹的场面年年重复上演,乐此不疲。</h3><h3> </h3><h3> </h3> <h3> 渐渐的,三个姐姐的孩子们都结婚生子了,我们的队伍壮大了很多,妈妈家再也挤不下了,每年初二回娘家,大家先在妈妈家集合,再一起去饭店聚会,由于老妈晕车,我们只能在家门口,“绿色田园”(后又改名湖滨味道)、“小城故事”、“曙光饭店”(老院子)、“锦乐小厨”……附近大大小小的饭店,大年初二都曾留下我们一家人的欢声笑语。</h3> <h3> 2017年大年初二回娘家,是我们聚得最全的一次。那年冬天,女儿结婚了,老妈亲眼看着五个女儿五个外孙外孙女都成家了,她的任务彻底完成了,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十分高兴,早早地就张罗着订饭店。大年初二中午,我们照例在去得最多的“小城故事”团聚。看着轮番敬酒拜年的儿孙重孙们,看着一家老小近三十口人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老妈心里满满当当的幸福。“小城故事多”,四世同堂,阖家团圆,欢喜热闹过大年,多么快乐,多么温馨啊!</h3> <h3>(2017年正月初二,全家大聚会)</h3> <h3> 去年大年初二,父母老了,不想再去外面过年,二十多年来我们第一次大年初二没有回娘家大聚会。由于当时小外孙出生才近二十天,我们一家人忙得滴溜转,我们大年初二早早回娘家转了一圈就回来了,整个正月都在忙碌中度过。</h3> <h3> 今年大年初二,我们依旧没有回娘家团聚。中午,女儿一家三口回来了。小外孙第一次来姥姥家过年,有模有样地坐在宝宝椅上“吃饭”,好可爱。我们四个大人分享了笨手笨脚的我精心准备但仍不够丰盛的午餐。下午,我们一家人回娘家,小外孙病才好,本想看看父母就走了,可到了家,中午做饭的姐姐已经回了。看到当时只有爸妈俩人冷冷清清静悄悄躺在沙发上,看到老妈那憔悴苍老的面容,看到老妈那渴求恳切的眼神,“你们不在这吃饭吗?”老妈一句怯生生的话,彻底击碎了我内疚的心,我没有理由不留下来,知情达理善解人意的老公和孩子们都理解我,于是我们赶紧熬米汤,馏馒头,炒烩菜,切香肠……我们和父母吃了一顿简单清淡但却很舒心的晚饭。 </h3><h3> 傍晚,老妈一直叨叨腿疼得厉害了,不能走路了,不久大姐和姐夫给她送来了助力推车,我们寒暄了一会,就离开了父母家。</h3><h3> </h3> <h3>(小橙子领上太爷太姥发的红包了)</h3> <h3> 集团公司马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造型新颖的彩灯,路中央还搭了一条长长的灯棚,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派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氛围,第一次见识这种红火景象的小外孙好奇的小眼睛👀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目不转睛盯着灯看,那专注的神情好可爱。我们抱着孩子在灯下留影,红红的灯笼暖暖的亲情,真好!<br></h3> <h3> 晚上回来躺在床上翻看手机中的照片,欣喜之余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妈妈的眼神一直在我眼前浮现。想当年自己做个小手术,出院时,母亲非要把我接回去亲自照顾我好几天,今晚她腿疼行动不便,我却没有留下来照顾陪伴她一晚上。我们每个人都只顾了自己的小家,却忽略了孤独寂寞的老妈更需要陪伴。尤其是在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日子,女儿的缺席让时刻牵挂着家中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孩子们的老妈心里有多失落呀!</h3><h3> 其实,老妈有许多善意的谎言。虽然她嘴上说让我们多照顾自己的小家,不要老惦记他们,但毕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她从内心深处还是希望我们常回家看看,渴望我们像关心照顾我们的子孙那样重视重视她;虽然她嘴上说过年不要破费了,人老了不想去外面吃饭了,各在各家吧,其实她还是怀想当年大年初二时一大家子欢聚一堂热热闹闹的年味的。</h3><h3> 确实,拥有一个四世同堂,整整三十口人的大家庭真的不容易。过年过节全家欢聚一堂,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亲情,多好!母亲从内心里是不想让我们延续了几十年的亲情悄然而逝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满足老妈的心愿,又怎能忍心让老妈遗憾失望呢?</h3> <h3>(2019大年初二晚上,一直为我们操劳的妈妈明显老了)</h3> <h3> 姐妹们,明年大年初二,咱们再相约一起回娘家,好吗?</h3> <h3>(部分图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