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桥矿

克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9年2月6日清晨,我走出房门,放眼四周,只见大雾包裹着山峰和原野,路上的能见度也很低。我和夫人还有孙子随长女开的车来到了原来工作过的地方一一桥头河煤矿机关。长女去了医院值班,我携夫人和孙子则在矿部机关周围游览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然离开这里巳有21年了,但过去的模样在我的脑海里依然清晣可见。这里涛声依旧,变化不大。单层的平房只有小部分的有人居住,剩下的则人去楼空,破烂不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家在1986年居住过的房子还有人居住,耕种过的菜地也有人在耕种,机关最高处的老招待所客房部已移为平地。过去的矿中学,办公楼,招待所分别由小学,社区和医院所取代,并巳装修一新,旧貌换新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拔地而起的一栋栋农家小院,包围着矿部老房,使人感觉这里的农村气象万千,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合村的李支书巳六十有几,退休后携妻儿在深圳做生意发了财,在老家建了一栋拥有几百平米的二层小院。小院富丽堂皇,非常漂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支书夫妇和他的儿子很热情,领我们到他家作客。还没坐稳,主人又是倒茶,又是呈上瓜子、水果,使我们心感不安,但又觉舒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时电话铃声响起,我们只好告别了主人,朝长女停车的方向走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七律· 故地重游偶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株木已多年,徒步亲临看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昨日轰隆机产地,如今冷落草升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平房百孔无人住,道路千疮少客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浪淘沙桥矿逝,社区来日谱新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注:机产指生产矿山小型机械,如小绞车等,还生产烤火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我家1986年居住过的房子。原来矿招待所的食堂,仓库,工作人员住房都在这栋平房内。自招待所搬到下面去后,因矿上住房紧张,这里空着的房子就变成了家属房。机电科陈德平的家也被安排在这里。我家和德平家是好邻居,碰到有事都能互相照顾。我家凭夫人的手艺,在这里开了缝纫店,来作衣服的人也多,夫人还带了徒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房子下面的菜土是我开垦出来的,在土里我种过辣椒、香菜、芹菜、西红柿、苦瓜、南瓜、四季豆、白菜、萝卜之类的莱。那个时候,因为有菜土,每年菜不要买,还有剩余。剩余的用来制作干菜、腌菜或送人。目前的主人还沿用这片菜地,他们种出来的菜现在叫”绿色食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田垅中有口水井,一年四季井里的水总是满满的,不但清沏见底,而且水质很好。机关有些职工不吃自来水,每天不畏艰难到这里来担水。我家和其它家庭一样,只有当矿里水泵出现故障不能打水时,就到这里来担水。一般这种情况在天气炎热的七、八、九月出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些平房是原矿里双职工的住房,现在小孩子大了,在城里成家了。他们却不愿进城和小孩子们住,依然在这里打发时光,欢度晚年。他们说:这里的空气好,还有菜土,自己种点菜,既锻炼了身体又收获了成果,何乐而不为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方的那栋二层楼房,大都为矿、科级干部居住。先后在这里居住的矿级领导有晋华庭、凤永泰、李宋文、刘海涛、肖舒兆等。这样的住房条件在当时来说还算可以,但和现在相比,有好远就差好远了。</span></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高端的那栋楼房好似鹤立鸡群,显得异常娇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生产服务的科室如调度室、生产、通风、财务、劳资、计划、矿长办等都设在这栋楼房内。而为政工服务的如组织、宣传、党办、纪委、审计、团委等科室设在后面的那栋三层楼房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篮球坪里的篮球架换成了现代的篮球架,显得洋气,只是坪里的地板还是原样子,没有丝毫改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比较热闹!隔三差五的晚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电影或者观看篮球赛。那个时候放映的电影有《地道战》,《地雷战》、《洪湖赤卫队》,《渡江侦察记》等。举办的篮球赛有矿属各单位的篮球赛。(例四方山、邓子山、桥二井、机厂、机关、医院、学校等单位球队)。为活跃职工文化生活,矿里也邀请桥头河矿机厂、涟源四中、解放军广后二十四工区等单位的篮球队来比赛。球队也出外与洪源机械厂、田湖铁矿、广后二十四工区、桥头河矿机厂等单位进行比赛。涟卲局召开篮球运动会,矿里也是积极组队参加。记得在矿里面临破产的时候,由我带队还参加了涟卲矿务局在斗立山煤矿举行的运动会。那个时候,队里篮球打的好的队员有李克文、胡美华、李克勤、陈光训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过去的木工房变成了现在的小不点幼儿园。矿里生产时期的这个木工房属福利科管理,它主要承担机关,机厂、学校、医院建设时期的木器制作、木料加工等任务。任务比较繁重,加工木料的机器每天响个不停。现在这嘈杂的声音巳经销声隐迹,取而代之的是小不点幼儿园的稚嫩童声。这些小不点均来自周围的农村社区,师资来自师范类毕业的学生。小不点在幼儿园学习是为读小学一年级打基础。回想起我们这代人一启盲就是读小学,不但没有进幼儿园打基础的条件,而且从读小学那天起就是自己背着书包上学,上完课后自己回家。现在的小学生情况不同了,读小学都是由爸妈或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接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机厂的𠂆房因年久失修,现已破烂不堪。生产时期这里热闹非凡,除工人们每天来上班围绕机床转圈圈外,还有人员出差来这里订货。订的产品除小绞车、小矿车、电机等矿山机械外,尤以北京烤火炉最多。当时烤火炉生意红火,供不应求。后因烧电烧气时代的到来,这种烧蜂窝煤的烤火炉就被淘汰了。烤火炉退出历史舞台后,机厂由国营变成股份制经营,因经营不善而破产。群众反映,机厂破产,亏了国家,富了私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招待所自矿里破产后改建成了现代化的矿区医院,医院隶属涟源市卫生局领导。医院设施齐全,医疗力量雄厚,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从而使党倡导的小病不出乡的措施在这里得到落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生产时期的饮食店归矿劳动服务公司门下,每天来上班的工作人员为大集体工。她们经营的是馒头、包子、面条,也炒菜买酒,来店里吃喝的有工人,还有农民,所以生意挺好。现在则大门紧闭,无人问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