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过大年

🌟瑛瑶🌟

<h3>2019年的故宫,注定是不平凡、也不再庄严肃穆的皇家殿宇了。单院长的亲民路线,让紫禁城吸粉无数。</h3><h3>有史以来,普通老百姓第一次可以走进皇宫过大年了。</h3> <h3>官方声势浩大的造势宣传,致使故宫每天8万张票的炙手可热。吾提前一周多果断出手网订成功后,便怀揣激动的小心情殷殷期盼着~</h3><h3>故宫实在太大了,要看的地方很多,单靠一两次蜻蜓点水般游览,根本无法真正领略到它的精美以及震撼!</h3><h3>大年三十前的三次“进宫”,我也才只看了这个到处充满年味儿的故宫(目前开放区)的一半。三次进宫都是从西华门顺着城墙和筒子河,经西南角楼下绕道溜达到午门进去的(下次试试从东华门绕过去)。</h3><h3>筒子河对岸的一水儿灰瓦平房,与高大森严的紫禁城相对而立,对比如此悬殊,却又是相看百年两不厌啊。</h3> <h3>北京有这么个传说——明朝的燕王朱棣在南京做了永乐皇帝以后,因为北京是他做王爷时候的老地方,就想迁都北京,于是就派了亲信大臣到北京盖皇宫。朱棣告诉这个大臣:要在皇宫外墙——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并且说:“你就做这个管工大臣吧,如果修盖的不好是要杀头的!”管工大臣领了皇帝的谕旨后,心里非常发愁,不知如何盖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br></h3><h3>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厂的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个月,叫他们一定要按期盖成这四座怪样子的角楼,并且说:“如果盖不成,皇帝自然要杀我的头,可是在没杀我的头之前,我就先把你们的头砍了,所以当心你们的脑袋。”工头和木匠们对这样的工程都没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块琢磨法子。</h3><h3>三个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转眼就剩一个月了,工头和木匠们还没想出一点头绪、一点办法来,他们做了许多样型,都不合适。这时候,正赶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气,热得人都喘不上气来,加上心里烦闷,工头和木匠们真是坐也不合适,躺也不合适。有这么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闲遛去了。</h3><h3>走着走着,听见老远传来一片蝈蝈的吵叫声,接着、又听见一声吆喝:“买蝈蝈,听叫去,睡不着,解闷儿去!”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头儿挑着许多大大小小秫秸编的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其中有一个细秫秸棍插的蝈蝈笼子,精巧得跟画里的一座楼阁一样,里头装着几只蝈蝈,木匠师傅想:反正是烦心的事,该死的活不了,买个好看的笼子,看着也有趣儿,于是就买下了。</h3><h3>这个木匠提着蝈蝈笼子,回到了工地。大伙儿一看就吵嚷起来了:“人们都心里怪烦的,你怎么买一笼子蝈蝈来,成心吵人是怎么着?”木匠笑着说:“大家睡不着解个闷儿吧,你们瞧。”他原想说你们瞧这个笼子多么好看呀!可是他还没说出嘴来,就觉得这笼子有点特别。他急忙摆着手说:“你们先别吵吵嚷嚷的,让我数数再说。“他把蝈蝈笼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细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大伙被他这一数,也吸引得留了神,静静地直着眼睛看着,一点声音也没有。木匠数完了蝈蝈笼子,蹦起来一拍大腿说:“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么?”大伙一听都高兴了,这个接过笼子数数,那个也接过笼子数数,都说:“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楼阁啊,”</h3><h3>大伙儿受这个笼子的启发,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楼的样子,烫出纸浆做出样型,最后修成了到今天还存在的角搂。</h3> <h3>话说回来,去午门的路,其实走起来也不是很远,绕过角楼就能看到前面的西雁翅楼了。</h3> <h3>雁翅楼有两座,一东一西,只有站在午门城楼上,才可直观尽收眼底。</h3><h3>左为东雁翅楼,右为西雁翅楼,正前方远处应该就是端门的背影,端门再往南就是天安门城楼了。</h3><h3>国旗护卫队平时每日就在东雁翅楼前训练,每天早晚也是从那里出发,走到天安门广场上去升降国旗的,动作娴熟,整齐划一。那里每天都围聚着很多游客,观赏着士兵们的日常训练。</h3> <h3>同样的雁翅楼,只因天气的阴晴不定,便带给人不同的辩识心情。</h3> <h3>走上城墙,也只能俯瞰紫禁城的一隅。</h3> <h3>雁翅楼展厅外如此安静?假象!🤔</h3><h3>展厅内已然人头攒动,展品前堆满了拥挤接踵的参观客。😱😱🙀</h3> <h3>西雁翅楼陈展“祈福迎祥”,</h3><h3>东雁翅楼陈展“游艺行乐”,</h3><h3>午门正殿展出一些敦亲睦族、勤政亲贤等展品。</h3><h3>人忒多,正殿和东楼已无从下手拍照,只在西楼讨人嫌地抓拍了几张。</h3> <h3> 《观灯乐行》唐代:李商隐</h3><h3>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h3><h3>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h3> <h3>太和门前的广场上,在金水桥外的城墙下,最火的是由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代皇帝书写的福字。太多人集中在前扫福。</h3> <h3>从进午门开始,所有的宫门,都已贴上了春联和不同大小的门神。👏👏</h3><h3>宫里的年味儿扑面而来,随处可见。</h3> <h3></h3><h3>保和殿北门后单陛上的巨形浮雕,飞龙舞于波涛之上、云雾之间,这是紫禁城里最大的一块石雕。</h3><h3>把整块的大石板运来已是不易,再在上面雕龙刻画,还要一次成形,朱棣当时是汇聚了多少的财力和能工巧匠啊!也只有皇家才能有这魄力和定力。相比颐和园乐寿堂院内的“败家石”青芝岫,因搬运和呵护,已让明朝太仆米万钟耗尽了所有家产。可想而知眼前这巨大浮雕的弥足珍贵。</h3> <h3>殿前神兽,承载着帝王们的寄托与震慑!</h3> <h3>专属于皇家的岁朝图、宫灯在午门上已看过了。</h3><h3>乾清宫前。天灯和万寿灯才是今年故宫主推复原的重头项目。</h3><h3>立天灯、万寿灯是清代早中期过年最盛大的活动之一。从立到撤,前前后后要使用八千多人次。</h3> <h3>从太和门广场东门出去,很容易就能找到位于文华殿后面的有名的“文渊阁”了。</h3><h3>文渊阁之名始于明代,其阁亦始建于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始创宫殿于南京,即于奉天门之东建文渊阁,尽贮古今载籍”。著名的《永乐大典》,即在南京宫中文渊阁开馆编纂。正统十四年(1449),南京明故宫发生火灾,文渊阁及其所余书籍皆付之一炬。</h3><h3>在《上新了,故宫》中就已知晓,现在这个绿色琉璃瓦建筑的文渊阁里,就藏着外界众说纷纭的“故宫房间有9999间半”里的那个“半间”。</h3><h3>古代传统的建造工艺中,房屋一般都是按照“四柱一间”设计的。文渊阁最西边的房间在外面看起来,与其他大殿中的房间明显不同,显然要小的多。其虽有两柱,但之间距离并非一丈,而是五尺,如此小的距离,很难称之为房间,这便就有了故宫“半间房”的称呼。</h3><h3>紫禁城里有几处皇家藏书馆閣,它是其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书楼,乾隆皇帝亲赐名文渊阁,用于专贮第一部精抄本《四库全书》。</h3><h3>《四库全书》编成后,最初用了六年的时间抄录正本四部,除一部藏文渊阁外,另三部分别藏于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四阁又称「北四阁」。后又抄三部藏于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称「南三阁」。 现在这七部全书命运多舛,或丢失,或损毁,或沦为废纸烧火,或为各图书馆收藏。文渊阁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些小遗憾)。</h3><h3>文渊阁承载着如此大的信息量,让我更着迷此处。</h3><h3><br></h3> <h3>文渊阁前这两个水池,可是专为保护文渊阁而建的。只是这个隆冬季节,小锦鲤们也是在薄冰层中,艰难前行着……</h3> <h3>小主儿头一次进宫,看什么都是新鲜的~</h3> <h3>宫里也是有几个戏台子的,大小不一。👆</h3><h3>👇畅音阁便是这其中最大的(没有之一),与京西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为仿畅音阁规制建造)、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大戏楼并称清代三大戏楼。全称为宁寿宫畅音阁大戏楼,位于养性殿东侧,宁寿宫后区东路南端。</h3><h3>畅音阁专为重大节庆演戏时所用,在此演出的戏曲大多是歌舞升平的吉祥神仙戏。阁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h3> <h3>畅音阁东西北三面都用两层圈楼围绕,宫女和大臣可以在两侧楼的廊下看戏。</h3> <h3>朱红宫墙上,斜阳洒上了脊兽的影子。</h3> <h3>中国三大九龙壁指的是北京故宫九龙壁、北京北海九龙壁和大同九龙壁。<br></h3><h3>故宫皇极殿前的九龙壁,是其中最精美的一座,堪称我国古代城市雕塑的典范。</h3> <h3>角楼!</h3><h3>因这种屋顶上有九条主要屋脊,所以称做九脊殿。</h3> <h3>武英殿这里陈列着已修复完的清宫家具。</h3> <h3>宫里的石狮子与卢沟桥的狮子有一拼,虽然数量有限,其中也不乏憨萌之态的。</h3> <h3>冰窖外。</h3><h3>明代灭亡,满清旗人进入北京后,清廷规定,只有皇帝本人与八家立过战功的铁帽子王才有资格拥有与使用冰窖,其它任何人都是不允拥有与使用冰窖的。</h3><h3>现在这里,已被“吃”成网红了~</h3> <h3>慈宁宫花园里,一座建在桥上的临溪亭 ,是明清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嫔们游憩、礼佛之处。</h3> <h3>这座桥上的临溪亭,里面现在是空荡荡的,唯有头顶上的团龙,分外耀眼。</h3> <h3>今年在慈宁宫花园边上的甬道上办起的首届故宫庙会,是继天灯、万寿灯之后的又一故宫首秀。许多南北老字号都有摆摊,品质上应该差不了~</h3> <h3>👆庙会上的东西是都很不错,但要跟👇皇家御用的文房及生活用品对比,伤害还是太深!😂😂</h3> <h3>金丝楠木的大柜子。</h3><h3>挑帘进殿,就能闻到特有的金丝楠木散发的幽香,且香味不会因外放而散失,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发明显,老料金丝楠木香味比较明显此外,遇雨天气,金丝楠木香味也会非常明显。</h3> <h3>金丝楠木纹理细密瑰丽,精美异常,质地温润柔和,新切面黄褐色带绿色,光泽强,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光照下发出丝丝金光,但又清幽无邪,娴静低调。</h3> <h3>设为雕塑馆的慈宁宫区域,展出了从秦代到清朝的400余件雕塑文物。东汉永和五年石羊、北齐石佛像及菩萨像、唐开元二年陶俑、北宋木雕彩绘贴金观音像、清代银鎏金六世班禅像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h3> <h3>北京故宫太和殿门外广场上,那座高高在上、万人仰望的日晷,深受人们的青睐。与它比较起来,午门外的那座日晷,就平易近人多了。故宫的日晷不止这两座。在北边的乾清宫、坤宁宫,东北的皇极殿、养性殿、颐和轩,西边的养心殿、慈宁宫等建筑物前,都有它们独特的身影。它们唯一共同的特点,就是用一根结实的支柱代替了如大象的四条腿,</h3> <h3>单说这9座日晷,它们错落有致,坤宁宫、乾清宫、太和殿的日晷,从北到南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平行于北京中轴线。如果把午门外西边的日晷和东边的嘉量互相对换一下位置(像其他宫殿一样,放在左前方),就成了“四晷一线”。同样,东边的皇极殿、养性殿、颐和轩日晷,也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平行于北京中轴线。</h3> <h3>日晷有两层含义:</h3><h3>(1)“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br></h3><h3>(2)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h3> <h3>《周髀算经》卷上:“故冬至日晷丈三尺五寸,夏至日晷尺六寸。冬至日晷长,夏至日晷短。”</h3> <h3>寿康门前。</h3><h3>寿康宫为清代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所,太妃、太嫔随居于此,皇帝每隔两三日即至此行问安礼。乾隆朝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嘉庆朝颖贵太妃(颖贵妃)、道光朝的孝和睿太后(孝和睿皇后)、咸丰朝康慈皇太后(孝静成皇后)都曾在此颐养天年,慈禧太后晚年也曾在此小住。</h3> <h3>寿康宫,是后宫等级最高的宫殿。单看宫门上的门钉数量,每扇门上共九排铜钉,每排各九个铜钉,显示九五至尊身份。</h3> <h3>经常看到外地游客挤在殿前照宝座和匾额。👆</h3><h3>如果他们稍抬头看看,👇就能看到宫殿正上方藻井上,有个悬挂着的圆珠子,这在其他宫殿是没有的。这珠子可大有来头,它叫轩辕镜,高高在上,代表着明镜高照,而藻井的设计代表水,是为了防火的,古人的设计心思不可谓不巧妙啊。</h3> <h3>宫灯,早已挂在各宫殿房檐下。</h3> <h3>年画随处可见</h3> <h3>保和殿后的巨形浮雕,眼看着太阳☀️从东边屋脊转到了西边屋脊,可脚下只丈量了故宫一小部分殿宇,累啊…🚶……🚶……🚶……</h3> <h3>乾清宫正殿内大匾</h3><h3>匾额后的遗诏还在么?</h3> <h3>位于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坐于交泰殿下的两排琉璃瓦顶矮房。</h3> <h3>故宫里字数最多的匾额。</h3> <h3>御花园里的养性斋</h3><h3>清嘉庆、道光两帝时常来此斋。逊帝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曾在此居住。</h3> <h3>故宫里的文创,件件都精美逼真。</h3> <h3>御花园石子路图案</h3> <h3>御花园内宫殿里的藻井。</h3> <h3>如果没有尾巴和长牙,猛一看还真像是个人跪着呢~</h3> <h3>出宫后,角楼已近日落。</h3> <h3>故宫的四个城角,每一个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h3> <h3>日落时分的北海冰面</h3><h3>曾经夏日里乘舟赏荷</h3><h3>而今隆冬季节,</h3><h3>展现现实版的皇家冰嬉图</h3> <h3>再次原路进宫。</h3><h3>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h3><h3>(等待春色🤔)</h3> <h3>千里江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