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游老弄堂

阿刘

<h3>  年三十下午,难得的空闲,难得的阳光明媚。马路上车稀人少空荡荡的,突发奇想骑游老弄堂,一则舒展筋骨二则看看曾经生活了二十年,如今已离开十六年的老弄堂。</h3><h3> 其实老弄堂离现在的住处并不远,只是忙忙碌碌少了闲情逸致,一丢就是十多年。自行车沿虹桥路一个拐弯就是淮海西路,穿过华山路不远处就是熟悉的标志性建筑物。</h3> <h3>  冬天,行道树光秃秃的马路上少了遮挡,武康大楼扑面而来,让人躲闪不及。宽阔的六叉路口,车不多人不少,大都是拍照的。以前上班时这里是必经之路。</h3> <h3>  武康路幽静窄小弯曲,不长的一条路上几乎都是保护建筑。几家咖啡店掺插其间,整条街飘逸着一阵阵咖啡的芬芳,与两旁的西洋建筑很搭调。可能掺入了经济元素,及名居的开放,这条路比以前热闹许多。</h3> <h3>  不知什么时候上影演员剧团也搬到这里了。在这里曾看到过一身白西装的孙道临,因为他家就住在这里大楼里。</h3> <h3>  这是巴金的住所,以前没有铭牌也时有知情的中外游人在此拍照留影。</h3> <h3>  湖南路1号是贺子珍住所,这是众所周知的</h3> <h3>  颜福庆,中国医学教育学家在此住了几十年。</h3> <h3>  这里是武康路的尽头,斑驳的路面给安静优雅的武康路打了个大折扣。</h3> <h3>  一个转身,这就是安福路,同样的小马路比武康路更短。记得35年前刚搬来时,这一段人烟稀少,下班路过时几乎看不到人更没有车,一人经过有点吓丝丝,细竹编的戗篱笆是上海人艺,如今成了人艺小剧场。</h3> <h3>  与武康路一样这里开了好几家酒吧和咖啡馆,路上老外随处可见,时尚的跑车高档的公寓一改以往的寂静。</h3> <h3>  穿过乌鲁木齐路是安福路的另一半,以往的这一半是充满市井人气,这里有麦琪里春华里以及其他的别墅公寓。自从旧里改造后差不多拆掉了一大半的弄堂。昔日的闹猛如今荡然无存,这围墙内就是曾经生活了二十年的旧址,十多年了不知为何还晾着?</h3> <h3>  这条弄堂连接着旧址的弄堂,去五原路的必经之路,由于没了后一半,现今也萧条了不少。</h3> <h3>  这条空无一人的弄堂,记载着二十年的生活场景,围墙里面的弄堂相对狭小,这里是我们聊天晒太阳,乘凉,甚至吃饭的场所,也是小孩玩耍的天堂。</h3> <h3>  以前没有电话,门口这间小屋就是传呼电话兼门卫室。</h3> <h3>  曾经的弄堂门,如今空着连门牌号也一并拆掉了,好些搬走的领居更是依依不舍,宁愿成袋袋户口至今也没把户口迁走。</h3> <h3>  走进熟悉又陌生的弄堂有种近乡情更怯的感觉,期待着有无熟人可见?一妇人走出门在晾衣服,眼熟又叫不出名,对方亦是如此,相视而笑。本来嘛老弄堂大都称呼几号里的某某, 客堂间某某某,前楼某某的,鲜少知道姓什名谁。正踟躇间一转头看见一老太:文文阿太,老太笑眯眯的:我认识你,我认识你,一番闲话自不必说,那晾衣服的是老太的女儿。十多年了老太还是没啥大变化,除了听力有点差,看报思考,吃饭睡觉都没问题,女儿说母亲今年整100岁!我们惊呼100岁了?哪看得出哦!赶紧合个影新年里沾沾福气。</h3> <h3>  告别了老弄堂,天气有点阴沉,望着寂寥的马路有点落寞,曾经的繁华落尽。还有搬迁的邻居幻想着再搬回来,可是即使搬回来还能昨日重现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