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阿尔丁广场灯会

紫竹

<h3>灯会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一般指元宵节时,由政府举办的大型的灯饰展览活动,并常常附带有一些民俗活动,极具传统性和地方特色。正月十五元宵节,汉族民间有观赏花灯的习俗。灯会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东汉顺帝时沛国丰人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五斗米道”而举行的“燃灯祭斗”仪式,算是迄今了解到的最古老的原始灯会。</h3><h3>中文名</h3><h3>灯会</h3><h3>举办时间</h3><h3>通常为元宵节</h3><h3>起始时间</h3><h3>汉朝</h3><h3>举办方</h3><h3>政府</h3> <h3>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迎来的就是汉族传统节日——元宵节。在元宵节上,按照民间习俗,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h3> <h3>元宵灯会,传说是从汉朝留下来的。西汉时,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玉帝命火德星君在正月十五火烧京城。文帝非常恐慌,便召来群臣计议,大臣东方朔献计说,可以向火德星君求告说情,免此一难。正月十五日,火德星君果然驾临京城。文帝率群臣和京城百姓拜伏恭迎,哀告火德星君看在万千黎民的份上,不要火烧京城。火德星君不忍生灵涂炭,无奈圣命在身,不敢违犯天条。正左右为难之际,东方朔又献一计。当夜,京城长安内外,从皇宫到百姓庭院,都依东方朔之计张灯燃炬,一片通明,与白昼无异。火光直透云霄,火德星君见那景象果如天火降临一般,料得足以瞒过玉帝,便回天庭复命了。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京城便燃灯张炬,以示纪念,且用糯米粉团成丸子,状似珍珠,俗称“元宵”,表面上是敬火德星君,实际上是想用糯米糕粘住他的牙齿让他少说话。凉州的元宵灯会,辉煌奇巧,蔚为壮观。每年元宵节前,各行各业人士便纷纷忙碌起来,那些彩纸颜料,铁丝竹篾,纱线布帛,经过剪、剔、绘、染、扎、缠、绷,在一双双巧手的运作下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各式花灯,有各种动物、花卉、瓜果、神话人物等。到了元宵这天四街八巷的临街人家、店铺、机关单位,都在门前张挂彩灯,装点得凉州城宛如灯的海洋,天刚擦黑,便万灯竞放光华。此夜,凉州人都要出门游灯,街上人头攒动,灯光闪烁,热闹非凡。如果遇到龙灯,则观灯者必从龙下钻过,说这样一来就沾了“龙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