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富林游记

peifen

<h3>2018年10月28日,兄弟姐妹6人到广富林游览。广富林位于松江城西北6公里,辰山塘东岸的上海市松江大学城的西北部。民间素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之说,松江是上海历史的源头。</h3><h3>宏弟开车,我们从东面的龙源路湖底小型汽车停车库的入口进去,买票后从停车库的西面直接进入广富林。</h3> <h3>进入广富林首先看到一块巨大的浮雕照壁。其右边金字雕刻“广富林概貌,左边金字雕刻“广富林文化遗址",中间是有史以来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浮雕。</h3> <h3>广富林文化遗址</h3> <h3>广富林遗址系上海市级文化遗址保护地。1959年在此发现史前文化遗物。1961年起组织多次考古发掘,探明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先后发掘一批古墓葬、灰坑、水井等遗迹,出土玉器、石器、陶瓷器等遗物数千件。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历春秋战国至明清,五千多年来绵延不绝。</h3><h3>广富林多年的考古发掘,确认了距今四千年左右新的史前文化类型。2006年祓考古界命名为广富林文化,主体是龙山文化时期鲁南、豫东、皖北移民带来的黄河流域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的交融。上承良渚文化,下续马桥文化,填补了长江三角洲史前文化谱系的空白。</h3><h3>2008年松江区人民政府启动广富林文化遗址保护性开发建设。</h3> <h3>广富林概貌</h3> <h3>广富林原名皇甫林,始见于元杨维祯《干山志》、明正德顾青《松江府志》,称广富林曾棣青浦,再归松江。广富林前迤平畴、后带九峰,乃西北奥壤东西,为古航道沈泾塘顾会浦及官塘。古道长街与市河并行,河设桥柵、街设路柵,为入郡之孔道,邮传往来之要冲。居民蕃庶蔚为一方之望,史称云间北首第一镇。</h3><h3>公元1554年倭寇曾掠此地。1705、1707年康熙皇帝两次南巡都途经此地。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进兵上海,在此与清兵尘战。广富林几度易手,战况惨烈。</h3><h3>明清两朝诗书科第,前后不绝。浙江海道副使曹时中及兄曹秦皆进士及第。吴门画派姑祖沈周的蒙师陆德蕴、女诗人陆娟、湖广巡抚杨豫孙、明诗殿军陈子龙等乃其中之佼佼者。</h3> <h3>中间的浮雕。</h3> <h3>我们在照壁前留影。</h3> <h3>我们先看一下平面图。</h3> <h3>广富林平面图</h3> <h3>我们向南行进。</h3> <h3>路过“皇甫春晓″</h3> <h3>园内是很多具有明清风格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屋脊,廊柱和木窗上的雕刻,古朴雅致、清净幽远。</h3> <h3>路东侧是“富林戏台"等建筑。</h3> <h3>此处建筑采用了仿木梁的外立面结构,四周由湖水包围,四万多平方米的主体结构都隐藏在水下,以此隐喻远古文化的深藏不露和深厚底蕴。远处望去,整个建筑如同漂浮在水上的木质屋顶,极具远古特色,是广富林内最大的亮点。</h3><h3>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2千平方米,发电量200余KW-h。双坡、抬梁和穿斗形式与周围的建筑风格形成呼应。</h3><h3>漂浮在水面上的房屋,仿佛代表了广富林这片大地是从海中升起的,也暗示了广富林文化的水落石出。</h3> <h3>建筑物上的门牌</h3> <h3>姐妹仨在此照相。</h3> <h3>进入三厅广场</h3> <h3>下午有个婚礼在此举行,现在正在试排。</h3> <h3>继续向南走,前面是圆形的″谷倉″型建筑。</h3> <h3>回头照一下三厅广场。</h3> <h3>兄弟、姐妹途中留影。</h3> <h3>我们先向西拐,去三元宫。</h3> <h3>三元宫是道观,是广富林最早出现的祭拜场所,供奉的神圣是尧、舜、禹,古称天官、地官和水官,是道教创立时最早的信仰之一。为的是保佑广富林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乡民一般称为“三官堂”。历代孩童在父母的管教下爱称尧、舜、禹为三公公。</h3><h3>现在的三元宫仿造宋代,有华丽的飞檐斗角,是三进式院落。</h3> <h3>走进三元宫大门,迎面就是“灵官殿″。</h3> <h3>殿中供奉着一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施,三目怒视,左持风火轮,右举钢鞭,形象极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惧的神仙,这就是道教的护法神将王灵官,又称火车灵官王元帅。王灵官面对山门,额上火眼金睛,能辨识真伪,察看善恶。</h3><h3>王灵官是道门的第一护法大神,负责镇守道教宫观、山门和保佑道俗安宁。民间流体有"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的俗语,以表达对这位道教护法神灵的崇拜敬。</h3> <h3>元辰殿在三元宫第一进院落,绕过灵官殿便是。院落中有4个小亭子,是护法神与天王。</h3> <h3>元辰殿是正殿,供奉斗姆元君及六十甲子神。斗姆元君是北斗七星之母,是统领北斗本命星君的尊神,能医治天地之间的乖戾之气,保持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强健活力。</h3><h3>六十甲子神古称岁神,又称太岁。六十甲子神各有岁神,每岁轮值,为值年太岁,掌理人间祸福。</h3> <h3>钟楼,通常设于殿的东面(左侧),大钟又称撞钟,用于召集道众,朝夕报时。</h3> <h3>鼓楼,通常设于殿的西面(右侧),大鼓只在“开大静″、“止大静″中才用上。</h3> <h3>清晨称“开静″,即打开一夜之沉静。晚上称“止静",即停止一天之活动复归于宁静。</h3><h3>鼓通常与钟一起敲响,清晨先钟后鼓,晚上先鼓后钟,故又称之“晨钟暮鼓″。</h3> <h3>长生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题建筑,供奉太上老君。</h3> <h3>西侧是财神殿。</h3> <h3>范蠡为道教中的文财神,又被称为智慧财神、聚财灵君。善于经营,善于理财,又能广散钱财。曾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以其进退得宜,不执着于名利的态度,及出神入化的经营手法而被世人奉为文财神。</h3> <h3>东侧是慈航殿,供奉观音菩萨。前身为慈航道人,民间称为观世音。</h3> <h3>三官宝殿在第三进院落,供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和水官(解厄)。前面已经有介绍。</h3> <h3>一条幽灵静的长廊连接着第二进和第三进院落,从长廊左边的小门进去,就看到知也禅寺里高耸的三重塔的背面了。</h3> <h3>绕到正面照一张。此塔也称为富林塔,塔高30.5米,仿汉唐风格,是广富林最高的一个建筑。</h3> <h3>富林塔的下面是一座约3000平方米的夏禹古陶珍藏馆,据介绍收藏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晚唐五代时期的两百多件藏品。因为要上下100级台阶,只能放弃参观。</h3> <h3>知也禅寺外景</h3> <h3>知也禅寺由来已久,相传一位外来的和尚从洛阳云游至此,被眼前松江九峰环翠的美景深深吸引,发愿在此建寺、弘扬佛法、普渡芸芸众生。于是他四处化缘,十年后终得巨资,在四面环水的高亢广富林之地建起一座宏伟的寺庙。此和尚懂得医理,会医术,常常给寺庙周围的百姓义务看病。由于他听不懂当地居民的话语,常常听了病家的诉说,就随着点头答道:“知也,知也"。于是黎民百姓称他为“知也和尚",这座寺庙也被称为“知也禅寺"。</h3><h3>知也禅寺的复建是为了纪念知也和尚施医救人之善举。寺内设有山门殿、钟楼、鼓楼、祖师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等殿堂。禅寺布局合理,古朴幽雅,建筑精巧,是松江也是上海极具特色的又一佛教圣地和修学佛法的重要道场。</h3> <h3>知也禅寺内景</h3> <h3>铜质的灯很精致。</h3> <h3>兄弟仨游览得快,已经在禅寺外面等候了。</h3> <h3>君妹留影。</h3> <h3>过桥</h3> <h3>前往水下博物馆--广富林文化展示馆。</h3> <h3>展示馆外景</h3> <h3>指示牌</h3> <h3>环形走廊</h3> <h3>走廊顶部</h3> <h3>走向展示馆的路上,头顶和两旁的墙上都是盘根错节的“树根″。我们怀着对先人的敬仰,穿越时光长廊,追寻上海历史,寻找上海之根。</h3> <h3>入囗处醒目的“上海之根、海派之源″序言。</h3> <h3>考古证明约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九峰(今上海广富林汤村庙、姚家圈等处)一带生活。</h3><h3>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松江广富林遗址发掘,发现了距今约4000年的一支全新的考古学文化--广富林文化。对这个具有上海最早移民特色的文化的探索,将世人的目光聚焦在广富林这片土地上。</h3><h3>深厚的土地,养育了祖祖辈辈的人,也层层叠叠地埋藏了他们留在岁月中的印记。今天,尘封已久的遗迹随着考古发掘而重见天日,打开了通向几千年前的时光之门。</h3><h3>广富林文化展示馆以“时空之旅″为主线,展示了松江从古至今的一个演变和发展的过程。</h3> <h3>进入发掘现场模拟展示厅。</h3> <h3>松泽文化时期的二次葬墓。</h3> <h3>祭祀遗迹</h3> <h3>陶器碎片</h3> <h3>远古印记</h3> <h3>海边遗迹</h3> <h3>陶器</h3> <h3>良渚文化是距今5400-4300年前分布在太湖流域的一支古文化,因发现于浙江杭州良渚镇而得名。</h3><h3>良渚文化时期,农业进入了犁耕稻作时代,手工艺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大型玉制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墓葬的贵族和平民之分显示了社会的等级分化;划刻在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的前奏,因此良渚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h3> <h3>良渚文化的墓葬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头南脚北。一般都配有木质葬具,并随葬有较丰厚的陪葬品,反映出当时较高程度的生活水平和较大规模的生活群体。</h3> <h3><h3>1958年松江当地村民在开掘河道吋,偶然揭开了广富林遗址的神秘面纱。此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掘和研究,直到2006年,“广富林文化"这一名词才被专家定义为“一种距今4000年的新见的考古文化"。它不仅包含了来自南方的良渚文化的痕迹,也有来自北方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的印记。因此,这一文化带有上海最早的“移民文化”色彩,证明了该时期内由山东、河南、安徽和浙闽贛一带移民在此定居的历史。<br></h3></h3> <h3>广富林文化的墓葬均为士坑竖穴,基本没有棺木和随葬品,墓葬朝向缺乏规律。葬式以仰身为主,也有曲肢葬,体现了一种随意性。这与良渚文化的棺木精致、随葬品众多、规划严谨、葬俗统一形成了鲜明对比。</h3> <h3>出土的陶器</h3> <h3>广富林建筑遗迹,有地面建筑和干栏式建筑两种类型。地面建筑与同期淮河流域常见的建筑类型相似。干栏式建筑是南方潮湿地区常见的居住形式。两类建筑并存的现象,可以作为广富林文化融合的旁证之一。</h3> <h3>广富林先民搭建干栏式建筑。</h3> <h3>广富林先民生活场景展示。</h3> <h3>时光荏苒,古老的广富林历经沧桑,从4000多年前的一个原始村落,逐步走向一座富甲天下的繁华古城。</h3><h3>秦至南朝梁时期,此地曾设置过海盐县、前京县、胥浦县,但均因选址不当、环境多变而或迁、或废。唐天宝十年(751年),这里首次出现了稳定的县城--华亭县。因此,从稳定的政区建制角度而言,上海建城的历史可追溯到1200多年前。</h3><h3>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升县为府,次年改称“松江府″。清代,松江府下设华亭、上海、青浦、奉贤、南汇、金山和娄县七县,从此在地图上出现了″上海"这个名称。</h3> <h3>古城千秋</h3> <h3>请看繁华府城熠熠生辉的生活场景视频。</h3> <h3>我们从展示馆坐电梯出来,已经是中午了。</h3> <h3>上海自古就是一座移民城市,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上海的发展兴盛,靠的就是五方杂处,近悦远来。所以,当代上海城市精神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h3><h3>广富林院区很大,还有陈子龙纪念馆、西区的集贤园、骨针广场、民俗文化展示区和北区的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留待以后再来游览了。</h3> <h3>路过木雕珍藏馆。里面是胡建华先生收集保藏的明清旧民居上的木雕构件。有2--3百件之多。请欣赏视频。</h3> <h3>我们在路边遥望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h3> <h3>广富林遗址石碑</h3> <h3>我们第一次了解老上海的历史,令人难忘。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让人留恋。</h3> <h3>出了牌楼,去停车库。</h3> <h3>再见,广富林!我们还会来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