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年:夫妻感情的照妖镜

聚贤書斋

</h3></br><h3> </h3></br><h3><strong>中国式过年:夫妻感情的照妖镜</strong></h3></br><h3> 文| 婉兮</h3></br><h3>出处| 婉兮清扬(ID:zmwx322)</h3></br><h3> </h3></br><h3> <br><h3>因为回谁家过年而离婚的夫妻,新闻里有一对。</h3><br><h3>说的是一个湖南小伙和一个山东姑娘,两人在长沙相遇相知,相处了一年之后,他们决定结婚。</h3><br><h3>没领证,但给了彩礼办了酒席,女方的意思,是要男方“保证努力赚钱、买房、买车后再领结婚证。”</h3><br><h3>于是,这对有实无名的夫妻便在长沙过开了小日子。</h3><br><h3>转眼到了2017年底,他们却不能在“回谁家过年”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最终,两人不欢而散开始分居。</h3><br><h3>年后两个月,男方从老家回长沙,才发现婚房(属女方房产)内已人去楼空,老婆也回了山东,随后失联。</h3><br><h3>事情拖了一年多,感情被耗损了十之八九;于是近期,男方将女方起诉至法院,要求归还彩礼等财物。</h3><br><h3>我们暂且不讨论彩礼问题,也不评论谁是谁非,只说说二人关系的转折点:回谁家过年。</h3><br><h3>我敢说,至少有八成以上的中国人认为:过年必须回婆家。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成婚,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婆家的人。</h3><br><h3>古时候,人们用冠以夫姓的方式,来确认这样的身份归属。<strong>如今某某氏的称呼废除不用,某某氏的故事却一直在继续。</strong></h3><br><h3>但现在都已经9102年了啊。</h3><br><h3><strong>婚姻是一次人生选择、一份合作项目、一种情感融合、一个关乎余生的重大决定。</strong>但抱歉,我不认为它可以把女人从娘家连根拔起,像植物一样,彻底移种到婆家的土地上。</h3>一部手机,一根网线,足不出户,网赚致富,轻松躺赚,合作共赢早日实现财富梦,奔小康,大咖带队寻找有梦想的合作伙伴,心动就行动,开启财富之门从添加好友开始!财富微信: 17715538879<h3></h3> </h3></br><h3> </h3></br><h3>有个朋友曾经这么说:“<strong>我是和他结婚,不是嫁进他们家。</strong>”</h3></br><h3>此话甚得我心。</h3></br><h3>结婚是两个成年人的平等结合,家是新婚夫妻共有的再生家庭。男女双方,都必须从自己的原生家庭脱离出来。</h3></br><h3>所以,并不存在儿媳必须在婆家过年的说法,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要么轮流着来、要么老人都到小夫妻的家庭来过年、要么各回各家各找各妈。</h3></br><h3>嫁出去的姑娘,依然是娘家父母的心肝宝贝啊。除夕之夜万家团聚,凭什么生养了女儿的,就只能独守着一室空寂?</h3></br><h3>据说,春节也是夫妻矛盾高发季。</h3></br><h3><strong>回谁家过年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被放大了的婆媳冲突、观念不合、地域差异,以及那些说起来矫情、不说却憋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strong></h3></br><h3>去年春节时,江西便有位名叫小静的妻子,在大年初一那天沦落得无家可归。</h3></br><h3>她和丈夫是相亲结合的,感情基础本就薄弱。除夕那天,丈夫打牌一夜未归,大年初一十一点还未起床。</h3></br><h3>眼看着亲戚朋友上门来,小静便说了丈夫几句。不料却被他一把推倒在沙发上,大拇指指甲被折断,鲜血直流。</h3></br><h3>她夺门而逃,渴望向娘家寻求庇护。不料妈妈怕坏了一家人的运气,毫不客气地把女儿拒之门外。</h3></br><h3><strong>什么叫“回不去的娘家融不进的婆家”,这就是活生生的写照。</strong></h3></br><h3> </h3></br><h3> </h3></br><h3>“我怕回婆家过年,是因为太孤独。”</h3></br><h3>朋友小思结婚三年,已经在婆家度过了三个除夕。所以春节的脚步一近,她就开始发怵。</h3></br><h3>小思的丈夫一回老家,便如同脱缰野马般不受控制,几乎一整天都耗在牌桌上。偶尔回房,也是问老婆拿钱:“又输了,再给我一百!”</h3></br><h3>她露出不悦之色,希望丈夫能回来陪陪自己,可对方拒绝:“一年就玩那么几天,你不会去跟我妈我婶她们聊天?”</h3></br><h3>她提出要跟着他一起去玩,丈夫不耐烦起来:“你这样子,别人又要说我怕老婆!”留不住的,撒娇撒泼都没用!</h3></br><h3>“大过年的”,短短四字就能堵住她所有的怒火和怨气。</h3></br><h3>男人明明知道,小思听不懂公婆的方言,对他家的七大姑八大姨插不上话,更不爱东家长西家短地扯老婆舌。</h3></br><h3>她坐在一群妯娌姐妹间,常常觉得自己像个忽然闯入的外人。不是矫情,也不是自诩清高,只是她天性内向,需要由他牵着手带着路,一步步地去融入他的家庭。</h3></br><h3><strong>此时的忽视,往往会让伤害加倍,甚至把妻子对婆家的热情浇灭。因为她舍下父母而来,得到的却是一盏孤灯和一屋子寂寞。</strong></h3></br><h3>别说什么该主动上前积极融入,毕竟那是个漫长的关系培养过程。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h3></br><h3>而催化与转变的关键点,正是把她和这个陌生家庭连接起来的男人啊。</h3></br><h3> </h3></br><h3>刷小视频时,忽然刷到一个远嫁姑娘的满腹委屈。</h3></br><h3>她在北方长大,习惯了各式各样的面食;婆家却是南方人,对米饭炒菜情有独钟。姑娘吃不惯,胃口差了许多,人也无精打采。婆婆不高兴,说话便不太中听:“你怎么还不习惯?做面食多麻烦!”</h3></br><h3>我猜,不是她不肯亲自下厨,而是这种无法以丈夫为转移的饮食习惯引发婆婆不满。俗话不都说了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为什么就不能改一改?</h3></br><h3>事实上,饮食不惯、风俗不同也是妻子们不乐意回婆家的重要原因之一。</h3></br><h3>刘若英演过一部电视剧,名叫《新结婚时代》。</h3></br><h3>其中有一集,讲的是她和丈夫回老家过年。那是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男尊女卑依旧大行其道。</h3></br><h3>男人们喝酒聊天,女人们做饭刷碗还不能上桌。她忙得晕头转向发了高烧,夫家还是把一堆脏碗理直气壮地推过来,因为那是儿媳的责任和义务。</h3></br><h3>丈夫默认了这种安排,为了显示一家之主的权威地位,甚至故意高声喝令,理所应当地把老婆当作丫鬟来使唤。</h3></br><h3>“刘若英”心灰意冷,强忍着不适刷完碗后便独自回城,夫妻关系降到冰点。</h3></br><h3> </h3></br><h3> <br><h3>我想对丈夫们说,以上种种,其实都有另一种解决方式:</h3><br><h3>打牌也好走亲戚也罢,你应该带着妻子,时刻陪伴左右,介绍亲戚、在聊天中穿针引线,她的生疏感渐渐消除,归属感就慢慢生出来了;</h3><br><h3>她吃不惯你的老家食物,那就提前做好开小灶的准备,在不麻烦老人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口腹之欲。吃开心了,年才能过得更喜庆欢乐;</h3><br><h3>至于那些陈规陋俗,还是能免则免吧。你辛辛苦苦娶回来的媳妇,想必也不忍心被作贱至此?</h3><br><h3>在那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里,你就是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啊。</h3><br><h3>如果连你都不能设身处地为她着想,那她这个春节,就真的过成“春劫”了。</h3><br><h3><strong>一对夫妻感情好不好、过得幸不幸福,其实都能从他们怎样过年中,窥见些蛛丝马迹。</strong></h3><br><h3>中国式过年,其实也是夫妻关系的照妖镜。但愿我们的镜子里,都是朗朗乾坤昭昭明月。</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