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

海鸥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点旺火</font></b></h1><h3> 新年点旺火,图个红火热闹。在我们山西乡间,我们把旺火叫做火炉。我们这里出煤,所以点旺火的材料是炭。过去每到过年时,家家都会点旺火,即便一个院里有几户人家,也都是各点各的。过年的旺火,人们用的是俗称的八尺炭,这种炭乌黑发亮,易燃,热值高,经久耐烧。要说的是,我们那里的旺火,一般经由这么几个阶段。一是垒火炉,除夕的下午做这件事。旺火的最下面是一层砖,留有进风口,然后用炭块一层层往上垒,也是正面大,往上逐步变小,其形体成圆锥形,有如苏州的虎丘塔。二是点火炉,时间也是新旧年交接之时,放了开门炮,就是点火炉了,因为火炉是用炭垒成,所以得先把火炉内腔里的木柴点着。再下来是扇火炉,这很费时间,要耐心些,因为一直要到木柴把炭块引燃才成,否则柴尽而炭没燃,就前功尽弃了。</h3><h3> 随着社会的进步,为了避免黑碳造成的城市污染,近几年改为蜂窝煤,一小箱50元,下面这个火炉需要两箱这样的蜂窝煤,也就是100元。为了孩子能过个愉快的春节,大人们花钱买个开心,一院子的孩子围着火炉跑着,跳着,放着花花炮;大人们则一起谈天说地,看着花炮,时不时的帮着小孩子放着大一点的花炮。</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放烟火</font></b></h1> <h3>  这个可是孩子的最爱。院子里三岁的娃娃都敢玩<br></h3> <h3>  院子里的大人小孩围着火炉放着烟花🎆</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9b54a">看春晚</font></b></h1><h3> 1.春晚,即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为央视春晚或春晚),起初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 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 在其第一套节目直播的综艺晚会。1983年,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和文化领域呈现的活跃氛围以及国人思想解放、振奋激扬的心理态势,中央电视台制造推出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一经推出,令全国人民耳目一新,受到普遍的欢迎和称赞。</h3><h3> 2.春晚的意义:</h3><h3> 从1983年第一届央视春晚举行之后,春晚慢慢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2014年,马年春晚首次被定位为国家项目,与奥运会开幕式同级。2019年的春晚我觉得还是挺特别的。下面是大型杂技表演。</h3> <h3>  2019年的春晚节目——水中舞蹈</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  团圆饭</font></b></h1><h3> 家里人一起开开心心、团团圆圆吃个年夜饭</h3> <h3> 年前是我外公的生日</h3> <h3>  年后是我舅舅的生日,全家一起聚一聚</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b04fbb">盘子会</font></b></h1><h3> 柳林的“盘子会”是当地与元宵节活动紧密联系的特色文化,“盘子会”是随着元宵节的发展而发展的。每年正月十五,彩盘布满大街小巷,各种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诸如张灯、赏灯、从正月十三到十六举办<font color="#ed2308">秧</font><font color="#ed2308">歌</font><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ed2308">龙</font><font color="#ed2308">灯</font><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ed2308">狮</font><font color="#ed2308">舞</font><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ed2308">旱</font><font color="#ed2308">船</font><font color="#010101">(遗憾的是近几年没有看到了)</font>、弹唱等各种文艺活动,男女老少都心情放松,在灯火辉煌的世界里,走街串巷,尽情的享受节日的气氛。“盘子会”有三个特点,其一,盘子活动反映群众对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向往。其二,盘子活动反映人们强烈的生命意识。其三,盘子活动既有佛教的色彩,又有道教的成分。盘子会,经过长期时间的发展演变,成了柳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font color="#39b54a"></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转九曲</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转九曲又称转灯,是在黄河流域流传着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是正月里人人参与的一项活动,是从陕北流传过来的古老的习俗。到正月十五下午,人们敲锣打鼓,喜开九曲门,浑厚的锣鼓,敲击着千百年来人们的希望,敲出了黄土地的气势,人们用高粱秆栽成一个四方形的图阵,最早是"四曲"后来发展成九曲的,上面再放上用泥做的油灯。“九曲”像个城廓又似一个迷宫,其回廓没有重复路径。有人把九曲称为“九曲黄河阵”。夜幕降临,360盏油灯同时点亮(现在已演变成彩灯),锣鼓唢呐齐奏,秧歌队打头进入九曲连环阵。俗话说:“转九曲,消灾驱病,人活九十九”。因此,转九曲男女老少,人人不误。<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