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如果说天葬是西藏普遍的丧葬方式,那么更高级的丧葬方式,莫过于塔葬。</h3> <h3>塔葬,埋葬收藏逝者的肉身、骨灰和舍利。</h3> <h3>灵塔,是藏民心中圣洁之地。它是佛塔与塔葬双重性质的建筑。</h3> <h3>灵塔四周堆满玛尼石。</h3> <h3>悬挂牦牛的头骨。</h3> <h3>玛尼石大的有几米大,小的只有十几公分,上面均镌刻着佛像或经文,最常见的是藏文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哞》。(音:嗡玛尼呗美牟)。</h3> <h3>玛尼石是西藏古代巨石文化的遗存。现在都市的人们赏玩奇石,却少有崇敬之心。 但雪域高原的藏胞就不同了,远古先人对石头的图腾崇拜,已植入到他们的灵魂深处。</h3> <h3>这里,不是冰冷的坟场,一座座灵塔埋葬着藏民敬仰的高僧。</h3> <h3>也被藏民视为亡人灵魂的聚集地,成为藏民转经朝拜的神袛。</h3> <h3>从比如县到边坝县,一路风景如画。</h3> <h3>蜿蜒在深山峡谷的303省道。。</h3> <h3>雪山冰川与峡谷中金色的森林相辉映。</h3> <h3>五彩缤纷的世界……</h3> <h3>215公里长的美丽画廊,让人忘记道路的崎岖与艰险。</h3> <h3>在边坝县,这座不起眼的楼房,让我们八闽弟子眼晴一热。</h3> <h3>向北继续翻越海拔5000米的雪山。</h3> <h3>进入丁青县境内。</h3> <h3>在藏东土地上,丁青县绝对是低调得不能再低的小县。</h3> <h3>但却有三件大事,闻名整个西藏。一是冬虫夏草,全西藏最好。二是至今默许一妻多夫制(注意:是一妻多夫,不是一夫多妻)。</h3> <h3>再就是西藏最原始的本土宗教——苯教,在西藏史上残酷的宗教斗争失利后,残余势力隐觅于此地,得以残喘生息。</h3> <h3>在此建起康藏地区最神秘的宗教寺院——苯教孜珠寺。</h3> <h3>孜珠寺坐落在丁青县城以东37公里的孜珠山上,海拔4800多米。是全藏区最大的苯教寺院,也是保留古老苯教仪式仪轨最完整的寺院。</h3> <h3>孜珠寺有古老的历史。去孜珠寺山高路险,只有简易道路。路在悬壁间,几乎直上直下,弯道急促而狭窄,匆匆向上盘旋。</h3> <h3>到达山顶后,豁然开朗,雪山绵延,孜珠寺高高在上,俯视众山小。</h3> <h3>连片的石峰拔地而起,红白相间的寺院、禅舍镶嵌在石壁上。壮观奇特,震撼人心,让您深刻体会,“风光在险峰”。</h3> <h3>孜珠寺大殿后面和两侧是六座山峰,石峰间有一座自然形成的“天门”,通向天界。</h3> <h3>修身隐炼的禅舍建在“天门”悬崖绝壁上,成为独有的一道景观。</h3> <h3>这是孜珠山最神秘之地。</h3> <h3>其实是峰顶悬崖石洞,洞口延伸的建筑。相传当年苯教莲花生大师在此山洞修行,并在石壁上留下了手印和脚印。</h3> <h3>这是个贯通岩峰前后的山洞。</h3> <h3>过去必须借助绳索和独木梯,从背后岩洞口攀爬进入。在海拔近5000米上,要攀爬十几层高楼的高度,一般人只有望洞兴叹。</h3> <h3>前两年,孜珠寺在崖壁修建了固定的钢梯。即令是这样,游人畏于“恐高”和“高反”,攀者寥寥。</h3> <h3>由于过于陡峭险峻,还是令人晕眩。</h3> <h3>虽然就在头顶上,高原缺氧,每登高一步都是如此困难……</h3> <h3>当我咬牙吃力地攀到天门顶部洞口,恐高症让我战战兢兢。遗憾的是洞门锁闭,无缘见到先圣莲花生大师的遗痕。</h3> <h3>从“天门”顶上,拍摄几张鸟瞰孜珠寺,由于“恐高”也就不讲究什么构图美感了。</h3> <h3>近十年,政府对康藏地区濒危的原始宗教,予以挽救与研究,拨款修建,令这座颓废湮灭,仅存残痕断壁的苯教寺院重获新生。</h3> <p class="ql-block">雍仲苯教,源于西藏古象雄文化,是中国西藏的土著文化,雪域高原的藏族先祖文明智慧的结晶。</p> <h3>在印度佛教入侵之前,在被篡改的西藏史之前,青藏高原早就存在着一个辉煌的文明,这就是古象雄文明。</h3> <h3>如今,对苯教《象雄大藏经》的研究已经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课题。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h3> <p class="ql-block">在5000海拔高处,政府为寺院配置先进的光伏电源,解决照明与通讯。</p><p class="ql-block"> 一座玲珑辉煌的亭台,孤独耸立,那是藏区神秘天葬仪式的祭祀台。</p> <h3>每相隔12年(鸡年)一次的神舞法会,是孜珠寺最为隆重的佛门盛事。十几万不辞跋涉之苦的朝圣者,集聚在海拔4800米的雪域圣寺前,平缓的山坡,弘宣善法,祈福忏罪,蔚为壮观。</h3> <h3>苯教的教派标志。</h3> <p class="ql-block">苯教,这个西藏最原始的本土宗教 。印度佛教入侵西藏后,受到残酷打击,惨败没落,被巫为“黑教”。但是在斗争的过程中,入侵的佛教也吸收了众多土著苯教内容。形成了现在的藏传佛教。</p> <h3>转经筒在藏区随处可见,但在世界其它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并不存在这一仪式。</h3> <h3>这是入侵西藏的佛教,吸收了苯教的宗教仪式。不同的是,苯教转经的方向是逆时针,而西藏佛教则顺时针方向,两者不同。</h3> <h3>同样藏区随处可见的经幡、风马旗,在其它佛教国度难以见到,这也是藏传佛教承借苯教仪轨,形成独特的景观。</h3> <h3>五色经幡</h3> <p class="ql-block">一些史学界人士,说西藏的宗教源于印度的佛教,这是莫大的误区,<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雍仲</span>苯教及古象雄文明,远在佛教入侵之前就遍及高原各地。</p> <h3>精美的建筑装饰。</h3> <h3>穿行在迷宫一样的寺院中,如同行走在阴阳界的边缘。</h3> <h3>这里透露着众多古象雄文明的遗存,与藏传佛教截然不同。</h3> <h3>这里的僧人,还未受到经济浪潮的冲击,淳朴真诚,与我的同伴合影,在镜头前,透着天真与友好。</h3> <h3>雪域高原上,远古的宗教,让人困惑、迷茫,是什么支配着信徒的崇拜和恐惧……</h3> <h3>宗教对世人总是半遮半掩,让您费心领会与臣服。</h3> <h3> 这座苯教孜珠寺,却努力叙述着西藏本土文化真实的历史!</h3> <h3>壮美神秘的藏地。</h3> <h3>丁青孜珠寺,是浩瀚的中国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全文完)</h3> <h3>附照片:焦点与陈建敏(中国摄协会员)在路途中拍摄。(中国摄协会员余平拍摄)</h3> <h3>焦家仪(焦点),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公安摄影家协会名誉理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