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一下老北京消逝的古建筑

<h3>中华门,建于明永乐年间,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拆除,1976年在其遗址上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h3><h3>前门大街五牌楼,1955年拆除,2008年复建。</h3> <h3>环城护城河,原总长度为41.19公里,目前已不到原来的一半。</h3> <h3>外城西北角楼,修建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外城西南、东北角楼在1930年拆除,东南两座角楼分别在1955年和1957年拆除。</h3> <h3>上图东四牌楼,明代于十字路口四面各建一座四柱三楼式木牌楼。</h3><h3>下图西四牌楼,与东四牌楼相对称,1954年拓宽马路时将这四座牌楼拆除。</h3> <h3>北海三座门和文津街三座门,此两门均于1956年拆除。在北海大桥东边和西边。</h3> <h3>西直门,内城九门之一,明清两代自玉泉山向皇宫送水的水车必经此门,1969年建地铁拆除。</h3> <h3>回回营清真寺,今新华门对面。乾隆为维族宠妃香妃而建,民国初,袁世凯以辟开新路为名拆毁清真寺。</h3> <h3>从东便门城墙上远眺崇文门,以前这靠近东便门外的通惠河,明清时期在此设有税关,所有进城运货物的车辆在崇文门纳税。1966年崇文门城楼被拆除。</h3> <h3>东便门外大通桥,明清时期,这儿是通惠河终点,也是漕运的重要码头。南方的粮食漕船经运河到通州,沿通惠河西行到达这里,再中转到朝阳门。1966年大通桥被拆毁。</h3> <h3>安定门,此门为出兵征战而归收兵之门,1966年建地铁拆除。</h3> <h3>朝阳门北侧的城墙与护城河,先后于1965年至1969年修地铁拆除。</h3> <h3>朝阳门,京城运粮之门,门内有粮库。现地名禄米仓、高运仓、新太仓等。1958年朝阳门拆除。</h3> <h3>北海大桥牌楼,位于北海公园团城西侧。1954年因道路扩建拆除。</h3> <h3>广安门,外城唯一向西开的门,通往南方陆地交通要道,1956年拆除。</h3> <h3>永定门,外城最重要的城门,北京城的中轴线以永定门为南起点,北至钟鼓楼,长7.8公里。1957拆除,2004年重建。</h3> <h3>北京贡院,明清两代会试的考场。民国科举废除,贡院建筑物拆除拍卖。如今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多座大楼。</h3> <h3>地安门,皇城北门。1954年便利城市交通拆除。</h3> <h3>从鼓楼远眺东直门,包括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1927年箭楼被拆毁,1965年城楼彻底拆除。</h3> <h3>内城西南角楼,角楼是城市防御设施之一。现仅存东南角楼,其它三座角楼因各种原因早已拆除。</h3> <h3>大高玄殿前的牌楼,位于景山西街南口,建于明嘉靖年间(1542年)。1956年因道路扩建被拆除,2004年复建南牌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