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何以愈发成为烫手的山芋

赤道蚂蚁

<h3>2019猪年央视春晚落下了帷幕。由本届春晚引发的各种议论,亦越演越烈。关乎褒贬的、赞弹的、顶拍的声音,再次让央视主办方倍感尴尬。</h3><h3><br></h3><h3>央视出品的春晚历经36年摸爬滚打,到如今依然还是“烫手的山芋。我们的春晚到底是怎么了?</h3><h3><br></h3><h3>央视春晚年年都要办,年年都要顶着压力,年年都要舍尽全力、变着法子应对愈发挑剔的观众。而观众也几乎是一边看一边评论。作为过年必不可少的年夜大餐,央视春晚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人过年的一个重要元素。</h3> <h3>从刚刚结束的本届猪年春晚来看,央视依旧没有在观众那里“淘到好儿”。眼下,还在持续着的点评,热烈而又尖锐的势头,相当明显。失望的大于满意的,吐糟的大于点赞的,各路声音已经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h3><h3><br></h3><h3>那么,观众在抱怨、拍砖的同时,究竟让谁更情何以堪呢?</h3><h3><br></h3><h3>像往届央视春晚一样,本届春晚也是在顶着压力中进行的,对于总导演刘真来说,他自然对众口难调、褒贬不一这两个词汇理解得更为透彻,作为首次执导央视春晚的总导演,刘真必将身陷拍砖、吐糟的漩涡。“春晚后”,他再次成为焦点人物,也自然无可非议。</h3><h3><br></h3><h3>实质上,央视每年都是紧紧围绕“开门办春晚、节俭办春晚、文明办春晚”这一基本理念来操刀。怎样烹制出一道令人满意年夜饭大餐,一直都是摆在导演面前的一张张答卷,在众多海选中,如何将歌曲、舞蹈、相声、小品、武术、杂技、戏曲等多种艺术精英领上台,也必然是一道道相当棘手的选择题。</h3> <h3>从本届猪年春晚来看,刘真和他的制作团队并没有辜负观众们的期待。纵观整台晚会,无论是节目还是演员,都在坚持“三不用”这一原则:低俗媚俗的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不用。</h3><h3><br></h3><h3>从“春晚后”观众的种种评价和质疑可以看出,刘真交上的这张答卷,显然是获得了卷面分的满分。与此同时,本届猪年春晚中客观、务实、向上等使命担当的正能量,在有目共睹的同时,更令人钦佩、尊重。</h3><h3><br></h3><h3>央视出品的春晚接连走过了36年,观众朋友们在历经36年央视春晚熏陶后,已经养成了相当“成熟”的收看习惯。不管评价好坏、给分高低,这道春节精神大餐,每年都是不可或缺的。</h3><h3><br></h3><h3>春晚的的确确越来越难办了,不管是央视出品,还是地方台制作的春晚,越来越被观众们视为了鸡肋。尤其是在互联网勃兴、自媒体盛行的当下,观众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要想办好春晚自然不是一件容易事。那么,作为普通的老百姓观众,为什么对春晚越来越挑剔呢?</h3><h3><br></h3><h3>我想,观众挑剔程度分明是在传递着一种声音,这就是要求春晚能够“平视”的愿望。从大众老百姓的视角来看,真正走进民心的春晚,其实并不是仅仅把草根一族喜闻乐见的元素拿过来展示,而是要真正从老百姓的生活中提炼出原汁原味的生活实感。用事实说话,让百姓共鸣,只有这样,我们的春晚才会更接地气,才更能发挥为传统新年助兴的春晚神功。</h3><h3><br></h3><h3>值得肯定的是,2019猪年央视春晚的基调还是健康的、有价值的。总导演刘真使得这届春晚在充满喜庆气氛的同时,也将政治性引导和艺术感染力得到了应有的提升,对于这种雅俗共赏和时尚表现的手法,我们是要向他点赞的。</h3><h3><br></h3><h3>然而,从目前观众的反应来看,本届春晚的硬伤并不比往年小,以语言类节目为“问题代表”的一些小品,无论怎么说,确实都存在着太多的遗憾。</h3><h3><br></h3><h3>尽管表扬与批评的声音依然还在继续着,2019猪年央视春晚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无论是对歌舞类节目的吐糟,还是对语言类节目的拍砖,猪年春晚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一届最成功的春晚。</h3><h3><br></h3><h3>刘谦表演的魔术还没结束,最新一轮的评价已纷至沓来。不能说我们的观众审美意识在增强,挑剔的程度在提升,只能说观众们的品咂的能力与水平的确越来越棒了。几个乏力的小品使出浑身解数为笑料,并没有抖出应该抖出的包袱,相反却惹怒了荧屏前相当一大波观众。作为央视猪年春晚刻意安排的几个“反腐式小品”,其实完全可以再大刀阔斧一些,这样藏着掖着的感觉真的不太好。事实上,任何一种鹦鹉学舌式的另类娱乐带给观众朋友的,都是极其别扭的感受,除却其他的节目暂不说之,此次央视出品的小品,着实不得人心。</h3> <h3>且不说本届春晚语言类节目是如何排演的,单说个别小品的台词,着实没有多大意思。不知道当初排练的时候,难道包括后勤在内的工作人员,就没有听出来一些不妥吗?</h3><h3><br></h3><h3>在豆瓣上溜达一圈,网友真真假假的吐槽,着实令人惊讶。我要说的是,本届春晚上关于抄袭、假唱、口误、歧视等不和谐音符的产生,是绝对不可原谅的。若春晚真的是在以这样的方式贴近民间,那么以后的春晚,还是停办为好。任何形式的敷衍和糊弄,都是对观众的极度不尊重,我们的普通观众真的伤不起了。</h3><h3><br></h3><h3>平心而论,不管是让谁操刀央视春晚,这都将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让人愈发尴尬的收视率,和令人无以回应的犀利评价一样,都是“春晚后”无法避开的矛盾之最。那么,今后这台由央视出品的春晚,究竟该从哪里寻到生机?又将走向哪里呢?</h3> <h3>需要强调的是,欲打造出一道像样的春晚大餐,有一点是最要积极把握的,那就是定位好新时代精神,拿出点诚心来,回归本我和崇尚草根,强调互动与尊重个性,这些一定都是普通老百姓最希望看到的。</h3><h3><br></h3><h3>真正的春晚,就是要放下架子,走向民间,用家常的微笑感动我们的新年,以平实的语言对话我们的春节。只有放下矜持,敞开怀抱,才能真正让我们的春晚走向民间,才能走进每一个普通观众的心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