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春节

方宏

<h3> ㈠<br></h3><h3>在生活充盈丰富的今天,总让人回想起那些物质贫乏的年代。如今的365天,你可以常常找个由头,约上几个好友下下馆子;无聊了,翻翻购物app ,常在心血来潮“拍”了某件衣服。如此过活,林林总总……但相比那些“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时代,就像是恍若隔世了!</h3><h3>回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老家,依然是“穷过日子,富过年”。通常把吃顿“白面、大米”都要当成“奢侈”日。</h3><h3>那会儿尤其晌午,总有邻里端着饭碗来串门,总要问问:你家吃甚哩?</h3><h3>这时,爷爷慈祥的脸上总是泛起几丝,又像是得意的神情,回答说:“吃白面。”</h3><h3>或说——“吃大米哩!”</h3><h3>“噢,光景好哩”……</h3> <p> ㈡</p><p>就我来说,真正的长大成人,大概要算“而立”,结婚以后了罢?但对于“缺失的年味”,也大概就是随着祖母的离世以后了。</p><p>回忆起小时候,一盼放假、二盼过年。</p><p>圈宥了整一个学期的顽皮们,纷纷被放回农家院子,回到慈爱无比的祖父母身边;更像是小鸟逃出了牢笼,徜徉在蓝天、飞回了山林!</p><p>过年了。大人们或提前,或当天从工作地赶回来,早早地将院子里里外外清洁一新。厨房里已然是叮叮咚咚的切菜声,和着烟火、喷香的味道弥漫出院墙,飘进我们这些“小馋猫”的鼻孔。这个时候,肯定有几个“扒锅台”的——舔舔嘴唇,不时吞咽一下口水,眼巴巴地盼着“大师傅”开恩,赏给满嘴的美味……</p><p>开席了。娃娃们被大人唤回,舀一盆子热水。待最后一个洗时,早已不见盆底是什么颜色了!</p><p>地下和炕头各支摆一张桌子。孩子们听从吩咐,将各处能用的板凳统统拖了出来。穿着新衣,团团围挤了两大桌子……</p><p>这样温暖的画面伴随了我整个童年、少年时代。这样的一个场景,也常常显现在我温馨的梦境里——在梦里,祖父母依然那样的神采奕奕。或微笑,或佯装嗔怒,笑骂着这一群调皮的娃娃……</p><p> (草稿于:除夕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