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贵州,多彩云南。

少奶奶

<h3>2019年2月4日大年三十,乘着第一缕春风,我们开始出游了。</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驱车9小时,于下午4点,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一站万峰湖。</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万峰湖位于黔、滇、桂三省交界处,万峰湖是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天生桥高坝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因湖被万峰环绕而成名。湖内烟波浩渺,全岛、半岛无数,两岸连绵起伏的岛屿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span></h3> <h3>  马岭河峡谷位于兴义市东5公里处,峡谷长约15公里,两岸峭崖对峙,具有雄、奇、险、秀的特点,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h3> <h3>  20年前,这里的游客沉降缆车(电梯)曾经发生过一个真实的故事。</h3><h3> 1999年10月3日广西南宁市一对年轻夫妇潘天麒、贺艳文,带着活泼可爱的儿子潘子灏,兴致勃勃来到马岭河峡谷游玩,11点30分左右,他们一家乘坐景区这部缆车准备上山,当时只能乘坐10人的电缆车,竟然挤进了36个人,当严重超载的小缆车缓缓的升向100多米高的顶点时,不堪负重的缆车突然下滑,以极快的速度坠下谷底,重重的摔在山下的平台上,发出刺耳的轰鸣声,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发生了。</h3><h3> 这场重大伤亡事故,当场死亡14人,伤22人,事发时,在缆车即将坠地的生死一瞬间,那对年轻夫妇用他们的双臂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潘子灏高高的举起,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小潘子灏因此幸免于难。当营救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缆车已摔的破烂不堪,小孩的爸爸妈妈也是血肉模糊,但是他们的孩子却无大碍。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有多深,在这一事件中得以充分体现。</h3><h3> 在一次演出中,著名歌手韩红听说了这件事以后,非常感动,她当即决定领养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后来,潘子灏改名为“韩厚厚”,正式成为韩红的养子。2000年“315”晚会上,韩红演唱了自己创作的歌曲《天亮了》,韩红深情的演唱打动了诸多观众的心,而在这首歌的背后,是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h3> <h3>  万峰林景区是由两万多座奇峰翠峦组成,列为最美中国五大峰林,万峰林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造就了万峰林的山峰密集奇特,气势宏大壮阔。三百多年前,徐霞客曾到过万峰林,赞叹:“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h3> <h3>将军印</h3> <h3>将军峰</h3> <h3>  万峰林下的“八卦田”,有着类似“八卦”形状的大地图案,它并非人为造就,而是天然雕琢,八卦田的核心部分,是一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地漏,呈不规则的圆形状,从平地向地下盘旋而下。油菜花盛开时,八卦的核心部分犹如大地上的一只“黄金眼”。</h3> <h3>大顺峰——取六六大顺之意</h3> <h3>  何应钦于1890年出生在兴义泥凼镇的一座典型的中式四合院内,至今泥凼镇上还完整的保留着何应钦家的老宅。</h3> <h3>据说何家的祖上是靠马帮运输发家的,现在的何应钦故居内,还保留着养马的马厩。</h3> <h3>  何应钦抗战时期任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1945年9月9日代表中国战区接受日本投降。</h3> <h3>  碧色寨站始建于1909年,是滇越铁路滇段的一个大站,位于蒙自县城北面10公里处,历经了百年的时光,碧色寨依然留存了一批风情独特的法式建筑。</h3> <h3>  站房墙上这座钟(现为仿制品),由法国生产制造,它的特点是有三个钟面,两面朝外,面向来往旅客,供旅客看时间,一面在站房内,供车站工作人员掌握时间。该钟的三个钟面由同一组机芯带动共同运转,上一次发条可走一个多月。</h3> <h3>  碧色寨车站不仅是滇越铁路的米轨车站,它还是个碧石铁路寸轨的车站。米轨、寸轨在此交汇。</h3><h3> 滇越铁路是由法国政府于1903年开工建造,1910年建成全线通车。滇越铁路轨距为1米,全长855公里,是我国第一条国际铁路。</h3><h3> 个碧石铁路是我国首条民营铁路。1910年滇越铁路的开通,极大刺激了云南的民族工业,个旧产出的大锡,出口量大增,形成了落后的交通运输、与快速发展大锡生产之间的矛盾。当地矿商联名多次上书请求修建个碧石铁路。1915年由官商联合开始分段建造,于1936年全线通车。</h3><h3> 个碧石铁路是中国唯一一条轨距仅为600毫米的铁路,它全长177公里。当时建造寸轨铁路是出于多方面考虑,其一是寸轨已完全满足运输的需要,并且造价成本低,其二是如果修成米轨铁路担心法国人会借机吞并路权。</h3> <h3>  碧色寨车站在滇越铁路通车后三十多年时间里,一直扮演着滇越铁路沿线第一大站的角色。每天有四十余对列车在此经停,大量的中外商贾在此汇集。</h3><h3><br></h3><h3>中国商人开的公司</h3> <h3>  碧色寨站这座历经沧桑的百年车站,因其迷人的景色,受到摄友们的追捧。2017年冯小刚执导的影片《芳华》上映后,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来到这里追忆他们的“芳华”。</h3> <h3>米轨</h3> <h3>寸轨</h3> <h3>寸轨机车调头转盘</h3> <h3>  朱家花园位于建水县翰林街,是清末光绪年间富商朱成章两兄弟及子侄两代人,前后历时三十年,不断增修和扩建,才建成的家宅和宗祠,是云南首屈一指的私家园林。</h3> <h3>  踏进朱家大院后,迎面就是一个圆形拱门,上面书写“循规蹈矩”,这是告诫子孙,无论在外身居何等要职,回到家里就是普通家人,一切都必须遵循长幼有序,循规蹈矩。</h3> <h3>  而门的背后则是“谨言慎行”,意思是出了这个家门,凡事必须小心谨慎,切勿因一念之差而祸及家族。</h3> <h3>后花园</h3> <h3>水上戏台</h3> <h3>建水文庙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的第三大孔庙。</h3> <h3>  建水古城临安路的朝阳楼,建筑雄伟,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比北京天安门修建的时间还要早,据说天安门就是参照它的风格而建。</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建水古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自古多井,穿行在古老的街巷里,便可寻找到它们的身影。建水的古井</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单眼、双眼、三眼、四眼,有圆、方、椭、</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菱形</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形状独特,井水清冽甘甜,</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井口的石栏被条条绳索磨出深深的沟痕,记录了它们数百年的岁月,建水真可谓是古井的博物馆。</span><br></h3> <h3>朱家花园院内的单眼井</h3> <h3>燃灯寺井</h3> <h3>新桥街双胞井</h3> <h3>翰林街巷内的双眼井,因水位较低,需用搅车助力提水,故名搅车井。</h3> <h3>书院街巷内的三眼井,名为竹叶井。</h3> <h3>翰林街的三眼井,建于乾隆年间,名为廉井。</h3> <h3>建于元代的四眼井,名为建水新井。</h3> <h3>  大板井位于建水县西门,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民间有大板井“水味之美,贯甲全滇”之说。如今,家家户户都已接有自来水了,但是,每天还是有不少人担着水桶到此打水,回去煮饭,说是井水煮的饭香甜可口。</h3> <h3>  曾记板井豆腐坊,从清朝光绪年间便开始制作豆腐至今已传六代。由于家就位于古井大板井旁,就近取用甘醇的大板井水,做出来的豆腐细腻、嫰滑,吃起来口感极佳,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及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而著称,从而铸就了板井豆腐坊的品牌。曾记板井豆腐坊2011年参与拍摄《舌尖上的中国》,2013年参与拍摄《走遍中国,建水美食水上出》,2015年参与拍摄《味道》,随后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连续播放,使板井豆腐坊名气走向全国。</h3><h3> 现在很多到建水古城观光的游客,专门寻着曾记板井豆腐坊而来,先观看古井,再走进曾记豆腐坊看看烧豆腐的制作,随后品尝纯正的豆浆、豆花,又香又脆的豆腐干。</h3> <h3>曾记板井豆腐坊内,店员们正在制作传统的手工包豆腐,这一枚枚一寸见方的小豆腐,是建水人引以为傲的知名小吃。</h3> <h3>  建水小火车由建水县和昆明铁路局共同开发的米轨旅游观光专列。2015年开通,从临安古城到团山站,全长十多公里,有临安站、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和团山村站四个站点。</h3> <h3>  建水小火车平日里,一天两班,春节期间加开了一班,即使一天三班车,车票还是很紧张,别说购买当天车票了,就连第二天的车票都销售一空。从临安站到团山村站,也就十几公里,一百块钱的火车票,还<span style="line-height: 1.8;">是比较贵的,还是一位游客说的精辟:“这里卖的不是车票,是情怀”。</span></h3> <h3>  游客凭票上车时,车上给每位游客送上一瓶矿泉水和一块沙琪玛,已备旅途之需。</h3><h3> 小火车木质的车厢,全木质座椅,加上优雅的壁灯,飘逸的白纱窗帘,头顶的老式电风扇,都让人生出一股浓浓的旧日情怀。</h3><h3> </h3> <h3>  列车两端分别设有敞篷观光车厢,在慢悠悠的行程中便于游客观赏沿线的田园风光。</h3> 小火车停靠的第一站双龙桥站,离车站不远处有座清代古建筑——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是座三阁十七孔的石拱桥,它建造奇特,远看犹如一艘楼船,是我国现存的优秀古桥之一,已列入中国建桥史册。<h3><br></h3> <h3>  乡会桥车站,是个碧石铁路上的一个三等站,车站为黄色法式建筑,有西式的门窗和装饰,又有中式木结构和大坡屋顶。色彩的融合、墙壁的斑驳,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h3> <h3>团山村站是小火车的终点站,小火车在此站要停靠一个半小时,供游客参观。</h3> <h3>  从团山村车站步行20分钟便来到了团山村,团山村是典型的滇南汉族移民村,这里还有建于清末年间、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20余座。</h3> <h3>  罗平县牛街“螺丝田”是由串珠岩溶漏斗地质地貌构成的自然景观,漏斗密集,形态各异。这里的梯田是圆形的,远远看去真像是螺丝上的旋纹。地块上金光灿烂的油菜花,从中部的圆形小盆地放射性的展开。形成了色彩鲜明、线条优美、奇妙无比的美景。这里是罗平最著名的油菜花拍摄点之一。</h3> <h3>  金鸡峰丛有无数锥状的小山丛,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坝子里,站在山顶的观景台上,从不同的角度放眼望去,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锥状山头点缀着无边无际的绿色和黄色海洋。呈现在眼前是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景观。</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那色峰海位于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的大补懂村,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世</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界山峰之都</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誉。因为封闭的地理位置,这里一度不被外界所知,,也正因如此,这里还保留着绿色的生态环境。</span></h3> <h3>  进入大补懂村后,登上观景台,便可以俯视到绵延数十公里、形态各异、雄奇险秀的山峰。更为特别的是,几乎天天可以看到漂浮在山峰间的云海,在阳光的映衬下,犹如人间仙境。</h3> <h3>  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位于晴隆县城南,全长4公里,海拔1799米,山脚到山顶直线距离350米,垂直高度250米,道路盘绕24道拐,被誉为“中国抗战生命线”。</h3><h3> 随着战争的结束,这条曾经赫赫有名的抗战公路,却一度被忽视,没有人知道它具体在哪里,甚至有人以为在云南,所幸当年美军随军记者途经晴隆时,多次“刻意”拍摄了不同时期的“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的照片,并在国内外多家媒体宣传报道。直至2002年,才在滇西抗战史研究专家戈叔亚多年执着的寻访下,终于在晴隆县,找到了与60年前照片中一模一样的“二十四道拐”公路。</h3> <h3>观景台拍摄的照片</h3> <h3>当年美军记者拍摄的照片</h3> <h3>  在观景台远远地观看了“二十四道拐”后,我们又驱车来到“二十四道拐”山脚下,用了1个小时的时间,从第一道拐,徒步走到第二十四道拐。</h3> <h3>春节假期即将结束,我们带着丰厚的收获,踏上了回家的路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