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有那么一抹色彩</h3><h3> 文/劲草</h3><h3> 在我的记忆中,乡村的腊月,总有那样一抹夺目惊艳的中国红!在年末,它席卷着整个村子,家家户户,门内门外,红色无处不在一一红的春联,红的福字,红的喜钱。</h3><h3> 岁末,村户人家,各处大门定是要漂漂亮亮地贴上红艳的春联的。不仅如此,门两边的门框还要再来一对窄条幅,就连大门上面的横木,称作门楣,也是要贴上一个更小的横联。这些红纸条幅,或宽或窄,或长或短,无不例外都写着些应景的吉利话。即便是家里的自行车,也要备一张窄窄的红条贴在车把上方妥。总之,年末的乡村,眼睛是避不开红色的。</h3><h3> 除了春联,贴得最多的就是裁得方方正正的红色的“福”字了。乡村人家少不了瓦缸坛子之类的东西,那是铁定要贴上的。讲究的人家,大门贴了两张宽宽的字幅犹自不够,还会在春联内侧再整齐地贴上两个左右对称的“福”字,这样一贴,似乎除了门槛是空着的,其他地方都被鲜红亮艳的春联占据了。我印象中,“福”字贴得最特别的还是堂屋对面人家的后墙上,这个“福”字大有讲究,须倒着贴,谐音便是“到福”,或曰“福到”,怎么个念法都有“福气已到”之意。贴在前屋人家墙上,福气却是自家的,推门便见,这是乡下农人的淳朴愿望吧!</h3><h3> 这个“福”字特别的地方还在于它的上面会罩着一张喜钱,镂空的喜钱隐隐约约露出下面的“福”字,待风轻轻一吹,那“福”字便完完全全呈现出来了。我从这两者的搭配中隐约受到最初的美学熏陶。艺术是根植于生活的,农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自己对美的体会和追求。</h3><h3> 除了“福”字上面的喜钱,其他各处也少不了张贴,贴得红红的春联上方门楣,素净明亮的窗户木格上,怎么能少得了薄薄的镂空的喜钱点缀呢?</h3><h3> 红的春联,红的福字,红的喜钱,在腊月的乡村齐齐登场。于是,各家各户陡然鲜亮起来,一村整个鲜亮一片。喜庆的红色中,大家脸上也多了笑容,见面总挑吉利话说一一腊月黄金,说啥是啥!大家似乎都在心照不宣地努力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再粗糙的男人,此刻也变得温和起来;再邋遢的女人,此刻也必定拾掇好自己。喜庆的红色中,竟然连人也生动起来了!</h3><h3> 总有那样一抹色彩,在记忆的深处沉淀!旧时乡村,那夺目的中国红,它装饰着人们的生活,惊艳的岂止是人们的眼睛,它更折射着农人们对来年生活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h3><h3>(谨以此文怀念儿时乡村的年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