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舅家的表弟携家回乡过年,昨日在亲戚群发了几段家乡正在捣年糕的视频。</h3><h3><br /></h3><h3>家乡有捣年糕过年的习俗。记得儿时,每当岁末,整地方的人都停工捣年糕去,各家各户都集中在某排房子前,磨粉的磨粉,炊蒸的炊蒸,捣打的捣打,印模的印模,人声鼎沸,过年的气氛就在飘着稻米香味的年糕中,在屋前村尾弥漫开来。</h3><h3><br /></h3><h3>家乡有句俗语,年糕年糕年年高。为此,每年年关都会捣鼓几天,而且一户人家捣年糕的多少也看出一个家庭的殷实程度,富余人家会做上几十蒸,送儿送女,吃到来年清明边,一般人家只做三、两蒸的,印个几十双,劳歇时蒸熟醮醮红糖也特有享受,最穷的人家,也不会觉得黯然失色,也一定会捣上那么些,好让自家的孩子在热气腾腾中把年糕搭成"积木",体会到了年糕与穿新衣服吃年夜饭一样的快乐。</h3><h3><br /></h3><h3>捣年糕,是个体力活,有个繁琐的程序。首先要将糯米与晚米按一定比例掺和起来才行,专门糯米太粘软,捣不成年糕,全部晚米也不行,捣成放个几天,会硬得像石头,菜刀也切不下,而且煮熟后口感特别松散。那掺入比例的多少,要看糯米品种的糯性,和自己一家的口味偏好而定。有一年,父亲专门用第一次种获的农垦米来捣,洁白细腻,久煮不糊,不腻不散,放在来年春耕仍然甘甜爽口。掺好的米事要用水浸一夜,然后晾一晾,让米粒吸水份饱,如果用手指一捏会碎成粉以后,就可以去磨粉了。</h3><h3><br /></h3><h3>磨粉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一个推磨一个添米。还记得磨粉的大石磨是由上下两爿大而扁的圆形石块一仰一俯组成的,上面那爿磨石中间有个添米口,米就是从这加进去的,它的腰间凿个卯眼,木质榫头桩进这石卯眼中,然后用一根丁字弓形的磨担与木桩相连,推拉磨担,磨盘咯咯吱吱转动,下爿石磨米粉雪花一样飘飘扬扬,洒落在磨盘下的浴盂里。记得小时候,父母把我当帮手,让我推磨,推磨需要利用磨盘转动的惯性,我初次不熟练,磨担推出去拉不回来,拉回来了又推不出去,几把米下来,累得腰酸背疼,后来母亲推磨换我添米,添米可是技术活了,要在磨的推和拉的空隙,乘机把米加入,否则手臂会被磨担推拉时打中的危险。</h3><h3><br /></h3><h3>磨好米粉后就要把它上笼炊蒸了。炊蒸首先要有一个很会烧火的人,因为要蒸熟蒸笼中的几十斤米粉要有很猛又很均匀的火力,以保证笼中米粉的口感,所以也要一个很有经验的烧火人。记得那时母亲是烧火行家,捣年糕几天,母亲都被大伙请去烧火几天,母亲把柴爿笼糠撩入灶台,拉起风箱,瞬间火苗呼呼,热水沸腾,米香氤氲,蓝色的火焰映衬着母亲通红通红的脸。</h3><h3><br /></h3><h3>炊蒸更重要的需要一个"炊蒸"的人,他要根据锅中蒸气窜上来的程度络绎加上糕粉,熟一层加一层,直至将一笼粉蒸熟,所以拌粉时渗水的多少,蒸粉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年糕的好坏,存放时间的长短,水掺多了会夹生粘牙,火蒸久了会阻隔下一层米粉的成熟,故而"炊蒸"这方面要有很足的经验。在我们那里,一户人家的年糕做得是否顺利,还暗示着来年的运道,要是做成夹生年糕,会让人感到恐慌,所以都指望自己家的年糕做得顺当。</h3><h3><br /></h3><h3>当蒸笼上面雾气弥漫时,米粉已被蒸熟了。这时炊蒸人灵敏地挈起蒸笼耳朵,两手一抖,端起锅上的蒸笼,生怕被烫到,疾步跑到石臼处,把蒸笼对着石臼向下一摔,呯的一声,熟透的米糕倒入石臼里,只见洁白如玉,热气翻滚,米香扑鼻⋯⋯</h3><h3><br /></h3><h3>这时捣糕人一拥而上,举着木杵,在米糕上七手八脚地一顿猛戳,米糕转眼被捅成蜂窝形的团状,接下来就是最震撼人心的捣打了。一个壮汉举起几十斤重的石杵子,狠命地砸向糕团,随着"澎""澎"的捣糕声,米糕被石杵捣成一个帽子,而壮汉也累得不行了,替换上另一个壮汉继续捣"帽子"。</h3><h3><br /></h3><h3>捣年糕还讲究分工合作。而最辛苦也最危险的要算在捣臼中翻糕的,这翻糕的每当"杵子"落下后,就要在"石臼"中翻动一下滚烫的糕团,还要用手沾一下水,抚摸一下杵头,让米糕不致于粘住。这样的动作必须在"杵子"一起一落的间隙中完成,不能坐也不能蹲,还要偏着个脑壳远离那"石杵子",要是没有一定的腰劲和机灵,那个几十斤的石家伙砸下来可不是玩的了。经过几轮的捣"帽子",臼内的米糕会越捣越粘,越捣越韧,到了后来,米糕上泛起白色的光泽时,表示年糕已经捣好,可以出臼了。</h3><h3><br /></h3><h3>记得捣年糕要数康月叔,他身高马大的,每次都能捣得天动地摇的,一般人只有十多下就气喘不已,而他连捣几十下仍然气壮山河,所以他的生意特别好,几乎每份人家都会请他去"捣几下"的。最令人叫绝的是邻居银飞哥,他会在举起杵子时后退三步,然后猛扑三步,下砸时发出"嗨嗨"的吼声,当年热放《少林寺》,他就像李连杰一样,能震得地一动一动的。那力气小的当然捣不出象样的声音来,杵子在糕团上只会发出"啪""啪"的哑巴响,被戏称为"猫打喷嚏",如果还是个毛头小伙子,一定会被人趣笑说"你还不能讨老婆!"</h3><h3><br /></h3><h3>最后一道工序,先把米糕扯成一团一团,再用手搓一搓,然后用木质模具压一下,米糕顿时被压得方方正正,糕面上浮雕隐现,一条条年糕就这样诞生了。喜欢的话还可以在年糕里放些桂花、花生、芝麻。更让孩子喜欢的是,一些大人还会用年糕团做成金元宝、鲤鱼、桃子⋯⋯栩栩如生,维妙维肖。</h3><h3><br /></h3><h3>新捣的年糕抹上红红的胭脂,摆几双供奉在"灶司菩萨"的跟前,善良的人们都祈祷菩萨保佑来年风调雨顺,有更多的粮食捣更多的年糕。</h3><h3><br /></h3><h3>瑞雪飘飘,捣糕声声,鸡在打鸣,猪在嚎叫⋯⋯那时的年就这样走进了家乡的千家万户。</h3><h3><br /></h3><h3>陈银宝于农历2018年12月29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