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山峰山脉第一辑

阳光明媚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珠穆朗卓峰7804米</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h3><h3> 珠穆朗卓峰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境内,海拔7804米。珠穆朗卓是位于珠穆朗玛东南方向的一座山峰,其西南方是世界第5高峰的马卡鲁峰,西北方向跟珠穆朗玛峰之间还有世界第4高峰洛子峰。周围是多座世界8000米级高峰,实在是生不逢地。</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南迦巴瓦峰7782米</font></b></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南迦巴瓦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的交会处,是中国西藏林芝市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位于喜马拉雅山的东端(喜马拉雅山脉西起克什米尔的海拔8125米南迦一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2400公里)。<br></h3><h3> 它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同时,紧邻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绕着他转了一个马蹄形的弯,随后通向印度洋方向延伸出去。南迦巴瓦峰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木卓巴尔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还有一为“天山掉下来的石头”。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h3><h3>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独立山峰行列的第31位。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木卓巴尔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传说十人九不遇,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还有一为“天山掉下来的石头”。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h3><h3> 南迦巴瓦在藏语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由这些充满阳刚的名字里,我们大概也能揣摩出南迦巴瓦峰的刚烈与不可征服。 关于南迦巴瓦另外还有一个广为外界所知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上天派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镇守东南。</h3><h3> 山系交会:南迦巴瓦峰地处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交会处(东方的岗日嘎布山脉属于横断山脉),海拔7782米,它和对岸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夹持着雅鲁藏布江,形成了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质运动时期,地壳地巨大断裂和强烈抬升,使得这个地区的地形和地貌复杂,自然生态奇特。</h3><h3> 位置:雅鲁藏布江沿喜马拉雅北坡山谷一直向东,历程1000多公里,流至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尾翼,在林芝、米林、墨脱、波密四县交界处直转南下,形成一个马蹄形大峡湾。在这个峡内侧,东经95.0°,北纬29.6°处就是世界第28高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在峡湾外侧,即东经95.0°,北纬29.8°处,与南迦巴瓦峰相距20公里,而隔江对峙的,就是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h3><h3> 因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而隆起的喜马拉雅山脉,沿东西延伸,中部向南略如“弓”形凸出,在其东西两端形成“地结”,且分别耸立着8125米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和南迦巴瓦峰。</h3><h3> 地质:喜马拉雅山脉西起克什米尔的海拔8125米南迦一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2400公里。喜马拉雅山自西向东绵延了2400多公里至此,这一地段北有南东向的念青唐古拉山阻挡,东有南北向的横断山挤压,产生了北侧的拉萨、波密弧形断裂褶皱带和东侧的华南横断山断裂折皱带。极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形成了本地区异常险峻的地形。雅鲁藏布江大峡湾,沿着一系列断裂带发育,随着青藏高原分阶段的隆起,河流相应下切,使山峰至河谷高差达5000~6000米,成为世界罕见的高峰深谷。而且河流从峡湾入口处的海拔2800多米至出口处的海拔900余米,落差近达2000米,河面平均坡降达10%,因此河水湍急,奔腾咆哮。大峡湾地区南侧直接面对印度洋,暖湿的西南季风可沿雅鲁藏布江北上,使本地又受到海洋性气候影响。高峰峡谷、充沛的降水和温暖的气温,为自然地理的垂直分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谷底的雅鲁藏布江畔是大片浓荫遮日的热带雨林,循着山坡往上,是各种阔叶树相互参差。雪线以上则是一片冰清玉洁。</h3><h3> 南迦巴瓦峰是复式褶皱中一个向北倾斜的短轴向斜构造,山体以片麻岩为主,它主要有三条山脊,西北山脊,东北山脊和南山脊。东北山脊蜿蜒约30公里,直抵雅鲁藏布江岸,脊线上有6个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头凹凸起伏;南山脊两公里处的乃彭峰,海拔7043米,它们之间的山口称之为“南坳”。因其主峰高耸入云,常年云遮雾绕,充满着神奇的传说。当地人们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此山,聚会、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成为众神们燃着的桑烟。自古,这座陡峭的山峰就吸引着人类无比的推崇和敬畏。从乃彭峰分别向东南、西南伸出两条人字形山脊;西北山脊线突出着6936米、7146米两座雪峰。南迦巴瓦峰的三大坡壁大都被冰雪切割成风化剥蚀的陡岩峭壁,以西坡为最。坡壁上基岩裸露,残留着道道雪崩留下的沟溜槽,峡谷之中又布满了巨大的冰川,主脊线上向南侧、西北侧增生着数条支脊,多为陡壁悬崖。</h3><h3> 冰川类型:山谷中发育着数十条冰川。其顶部比较平展,常年被冰雪覆盖。本地区冰川大都属于海洋型冰川,运动较快,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加之地势陡峭,因而冰、雪崩十分频繁。</h3><h3> 气温与降水:本区雨季较长,一般从5月延续至 9月,尤其是7、8、9三个月,几乎天天降水,同时云量也很大,峰体终日云雾缭绕。从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天气以晴为主,每年的2~4月和10~11月,是旱季和雨季的交替期,也是选择登山的好时机.但这日的高空风较强,风速有日长在40米/秒,气温为-20~-30℃温变比较大。</h3><h3> 特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迦巴瓦峰地区是一个地跨热带和寒带,不可多得的“自然博物馆”。 然而,对于登山家们来说,南迦巴瓦峰又是那样的暴虐。南迦巴瓦峰,语意为“雪电如火燃烧”。它是复式褶皱中一个向北倾斜的短轴向斜构造,山体以片麻岩为主,它主要有三条山脊:西北山脊,东北山脊和南山脊。东北山脊蜿蜒约30公里,直抵雅鲁藏布江岸,脊线上有6个6000米以上的山头凹凸起伏;南山脊两公里处有一卫峰——乃彭峰,海拔7043米,它们之间的山口称之为“南助”。从乃彭峰分别向东南、西南伸出两条人字形山脊;西北山肯线突出着6936、7l46米两座雪峰。被誉为了“最美的山峰”</h3><h3> 植被覆盖——天然博物馆:雅鲁藏布江下纵向谷地是构成了印度洋暖湿气流北进高原的天然水汽通道。夏季源源而来的暖湿气团沿通道涌上高原。在南迦巴瓦——冈日嘎布拉山脉的滞阻下,气团将大量的雨水抛掷于山脉南坡,使这里成为整个喜马拉雅山脉水热组合条件最优越的地区。</h3><h3> 南迦巴瓦峰南坡地区是西藏墨脱县所在地。墨脱境内的巴昔卡,一直到7782米皑皑白雪的峰顶水平距离不足200公里,可海拔高差竟达7000余米,这理想的地貌条件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南迦巴瓦峰成了我国具有最完整山地垂直植被带谱的唯一山地。在这独特的热带山地生态系统中,发育、繁衍着复杂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和动、植物区系。为此被许多生物学家誉为“植被类型的天然博物馆”“山地生物资源的基因库”。</h3><h3> 南坡植被分布:在南迦巴瓦峰南坡,1100米以下的低海拔河谷,气候温暖多雨,属低山热带雨林带。500米以下,生长着由龙脑香、娑罗双等组成的常绿雨林;500米以上,则发育着由千果榄仁、小果紫薇、阿丁枫等组成的半常绿雨林。在阴暗潮湿的热带雨林中,藤蔓缠绕摇曳、附生植物密布于枝干;其内生长着省藤、桄榔、鱼尾蔡、倪藤等许多热带植物,颇似云南西双版纳风光。</h3><h3> 1100~2400米之间,是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刺栲、薄片稠、墨脱青冈等壳斗科植物为主组成的常绿阔叶林中还生长着香樟、楠木、木荷、含笑、木莲等许多珍贵树木。</h3><h3> 在2400~2800米之间,是由云南铁杉组成的山坡暖温带针叶林带,云南铁杉高逾80米,直径长达2~3米,其木质坚硬、材质良好。一到初春,林下高大的乔状杜鹃,花团锦簇,缀满枝头。</h3> <h3>  2800~4000米为寒带暗针叶林带,苍山冷杉、墨脱冷杉是建群树种;林下各种乔状杜鹃盘折曲卧,地表密布着厚厚的苔藓,别有情趣。在4000米以上即进入寒带灌丛草甸带。这里宛如一座百花盛开的山顶花园,各色杜鹃争奇斗艳,这一簇簇颜色各异的花好像将山坡泼上了黄、绿、红、粉等各种色彩。在繁茂的杜鹃丛间,点缀着报春、点地梅、绿绒蒿、委陵菜、驴蹄草、毛莨、银莲花等各色精巧的花朵。4700米以上,便是永久冰雪带了。那里冰雪皑皑,偶有几丛嶙峋怪石裸露其间。</h3><h3> 北坡植被分布:在南迦巴瓦峰北坡,地面海拔高,降水少,除近临水汽通道的通麦、易贡外,所有山地,均被另一类较干旱条件下发育的山地垂直带谱所取代,生物区系较简单。</h3><h3> 植物区系的构成:从植物区系上看,南迦巴瓦峰地区是中国——喜马拉雅、印度——马来,中国——日本等几个种植物区系成分混杂交汇之处,区系组成相当复杂。在本区高等植物区系中,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占有主导地位,这是一个在高原隆升中由东亚植物区系发生演变形成的年轻植物区系。具有许多新分化的当地特有种。在南坡热带地区,古热带的印度海拔2200米的杜鹃花——马来成分占有优势,这里良好的地形、气候条件,使其在第四纪冰期中免受其难,区系中保留有许多的古代植物如木本蕨类——树蕨、双扇蕨以及穗花杉、水青树、罗汉松等。</h3><h3> 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峡谷水汽通道,还造成了本区植物许多奇特的地理分布现象。在喜马拉雅北坡的易贡、通麦等通道附近地区,致使许多南坡的植物如姜花、通麦栎、西藏柏木、水青树、铁杉等沿通道分布到这里,而在南坡一些地区,则出现了仅在北坡生长的高山松、高山栎等植物。</h3><h3> 综上所述,南迦巴瓦峰地区完整的植被垂直带的组成及其植物区系种类的丰富性和其奇特的地理分布现象等,在国内外也是罕见的,这使得该地区在植物学研究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它早已吸引着中外的科学工作者。科学院登山科考队对该地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为此,它的现代植被与植物区系的形成及其演化规律之谜即将被揭开出来。</h3><h3> 科学考察——考察原因:位于西藏东南的南迦巴瓦峰(简称南峰),海拔7782米,耸立陡峻的山峰,攀登难度之大,为世界登山界所瞩目。围绕南峰的是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弯峡谷(简称大峡弯)。高山峡谷,平均相对落差在5000米以上,构成世界上地形转折变化最剧烈的地方之一。巨大的相对落差,构成齐全的垂直自然带,自然资源独特而丰富,历来引起科学界的兴趣和关注。</h3><h3> 考察队伍:从1982年起,国家登山队和西藏自治区登山队共同对南峰开展攀登征服的活动;中国科学院则组织了综合性的科学考察队伍,同时对南峰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两年中,他们组织了全国有关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的十余个单位,计有地学和生物学等20余个专业,先后对南峰地区进行了三次综合科学考察,获得了丰富的资料和一大批珍贵的标本,并拍摄了科教影片和电视录象片。</h3><h3> 考察结果:两年来野外考察所获初步结果表明:南峰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是一处形成喜马拉雅地质历史,探讨板块构造运动力学机制的极好地方。南峰地处东西向、北东向、北北西向和北西西向等多组构造系统的复合部位,构造应力特别集中,多次的区域变质形成南峰地区一系烈中深变质程度的变质岩系;以北北东方向的强烈挤压为主,导致南峰作强烈的断块上升,形成屹立在藏东南群山之上的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同时形成围绕南峰的紧密而复杂的弧弯。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是适应构造发育的先成河,并随着南峰的强烈上升而作强烈的下切,形成深峻的大峡谷。集中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南峰的形成和耸峙,构成地形上的巨大屏障,导致喜马拉雅山南北坡自然景观的巨大差异,并形成齐全而丰富的垂直自然带,蕴藏着特别丰富的森林资源,并为开展从热带到寒带的多种经营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此同时,山麓深峻的大峡弯又构成西南季风的天然通道,湿热的气流能沿峡谷向北、东、西各方向伸入,形成藏东南林芝、易贡、波密一带特殊的自然景观,构成“西藏江南”的特色。导致生物区系的演化迁移和古老物种的残留等一系列变化,是研究动植物区系的形成、演变及其迁移规律的理想场所。</h3><h3> 南峰地区地震频繁,地热活动多处显示,以南峰为首是个强烈上升的中心,其上升速率和幅度为青藏高原其他地方所不及。1950年这里发生特大地震,使大峡弯的雅鲁藏布江上两处落差达10余米的河床大瀑布消失,江道堵塞、山河为之改观,现代构造运动的强烈表现为人们所目睹。在这强烈上升的山体上,以强烈雪崩补给为主发育一些特殊类型的冰川,在南峰本坡侧隆弄沟首次发现我国季风型海洋性冰川中的一种跃动冰川类型,它是由1950年大地震所触发,使山谷冰川分崩成段在山谷中跃动,末段直跃入海拔3000米左右的雅鲁藏布江中,堵塞江道,酿成灾害。该冰川处于明显的消退之中。强烈上升的南峰还是泥石流发育的中心,这里的泥石发育有冰川型、崩塌型和暴雨型三种,它们的活动普遍以低频度和高能量为特点,以一次性快速活动过程为主,亦为当地的一种自然灾害。</h3><h3> 两年的考察共采集到各种动植物标本近五万种(号)。其中有的在世界上是首次发现,有的在国内是首次发现,还有更多的是在西藏高原首次发现。特别在昆虫、大型真菌和锈菌方面,采获的珍贵标本最多,有希望的新种大量存在。初步估计,昆虫的新种、新记录要在100种以上;有一种寄生在蔷薇科植物上的锈菌,经初步鉴定已有一个是世界上的新种、四个为国内新记录;在仅对300号136种大型真菌的鉴定中,已发现我国新记录22种、西藏新记录82种。兽类中的一种鼠兔、鸟类中猎获的犀鸟、两栖爬动物中搏获的眼境王蛇、锦蛇等均为西藏高原首次发现的新记录。植物考察中,一批新种、新植物又有新的发现,采到了杜鹃花科、木兰科、樟科、水青树科、壳斗科、藤黄科、五加科等大量早春开花的珍贵标本。采到了像木棉树、木菠罗、露兜树、千果榄仁小果紫薇、南海粗榧、罗汉松、树蕨、双扇蕨、桄榔等多种典型的热带植物。一大批珍贵标本的采集,对研究生物资源,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h3><h3> 通过生物学的考察,还发现南峰地区还有许多生物的特殊地理分布现象。一些热带的生物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往北延伸很远,一直伸入到亚热带、温带的范围,喜马拉雅山南坡的生物出现在北坡的波密、易贡一带,而一些北坡的植物又成片断续出现在南坡的邦辛、甲拉萨一带。它们所反映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水汽通道又起着生物南来北往、东行西走迁移变化的积极作用。而像罗汉松、树蕨、迎春木、水青树等古老植物、锈菌中的拟夏孢锈菌等,它们都被称作为“活化石”生物,却在南峰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河谷都被发现,反映了大峡谷主体气候的积极作用,使这里又成为第四纪多次冰期中生物的良好“避难所”,并对一些生物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认识。</h3><h3> 登攀历史:由于南峰所在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地质的构造复杂板块构造运动强烈,造成南峰地区山壁耸立、地震、雪崩不断,攀登难度极大,反而使南迦巴瓦很长时间以来成为未被人类登上的最高的一座“处女峰”,直到1992年10月30日方由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顶成功。</h3><h3> 早在1960年11月,刚成立不久的西藏登山队就派出了十几个人的队伍前往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侦察南迦巴瓦峰。 参加这一壮举的有张风臣、刘连满、彭淑力、成天亮、索朗多吉、白玛、赤列等同志。</h3><h3> 1992年,中日联合登山队于9月11日进山开始攀登南迦巴瓦峰活动。他们于10月11日到达6900米的五号营地,由于山上连降大雪,于10月21日撤回到4850米的二号营地。10月24日,联合登山队再次向上攀登,由于天气突变,攀登者只好就地宿营。</h3><h3> 1992年10月30日早晨8点30分,中日联合登山队成功登顶南迦巴瓦峰。</h3><h3> 传说:南迦巴瓦峰充满了神奇的传说,因为其主峰高耸入云,当地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其上聚会和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是神们燃起的桑烟,据说山顶上还有神宫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峡谷地区的人们对这座陡峭险峻的山峰都有着无比的推崇和敬畏。和这惊心动魄的传说相同,严谨的科学家们向我们展示的南峰地区地质构造成因和变化及其在地学上的重要地位也丝毫不逊于“惊心动魄”这几个字:南迦巴瓦峰地处多重地质构造的叠合部位。</h3><h3> 关于南迦巴瓦另外还有一个广为外界所知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上天派南迦巴瓦和拉加白垒镇守东南。弟弟加拉白垒勤奋好学武功高强,个子也是越长越高,哥哥南迦巴瓦十分嫉妒。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将弟弟杀害,将他的头颅丢了米林县境内,化成了德拉山。上天为惩罚南迦巴瓦的罪过,于是罚他永远驻守雅鲁藏布江边,永远陪伴着被他杀害的弟弟。这个神话故事很生动地向我们解释了这两座山的特点:我们看到的加拉白垒峰顶永远都是圆圆的形状,那是因为它是一座无头山:南迦巴瓦则大概自知罪孽深重,所以常年云遮雾罩不让外人一窥。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的“选美中国”活动中,南迦巴瓦峰位居第一。</h3><h3> 实用信息——开放时间:自然景观,全天开放;建议游玩时间: 1天;最佳旅游时节:10月-次年4月最佳。这一时节降雨不多,空气干爽,能见度高,能够远观南迦巴瓦的最美风采。</h3><h3> 交通信息:1、从拉萨出发,沿康藏公路东行至八一镇,全程404公里。而沿尼洋河南卜,经稚鲁减布汇冈嘎大桥到米林县城,行程75公里。从米林县城沿雅鲁藏布江东行91公里至海拔3100米的派区。从派区沿简易公路北上18公里,经大渡卡乡至格嘎。然后步行到接地当嘎海拔3512米的南迦巴瓦登山大本营。2、派乡(离林芝地区首府八一镇80公里):每天早上约八点在八一镇的桥头有中巴车前往,票价50元。</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纳木那尼峰7694米</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与海拔6638米的神山冈仁波齐峰遥遥相对。纳木那尼峰方圆约200平方公里,主要有6条山脊。山脊线上有数十座6000米以上的山头,高低错落。</h3><h3> 纳木那尼峰,藏民称之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西面的山脊呈扇状由北向南排列,东面唯一的山脊被侵蚀成刃脊,十分陡峭,形成了高差近2000米的峭壁。相比而言,西面的坡度则较为和缓,峡谷间倾泻着五条巨大的冰川,冰面上布满了冰裂缝和冰陡崖。</h3><h3> 纳木那尼峰的登山的时间,一般选择在5月至6月下旬,这段时间,好天气多,而且可能持续6~8天。雨季从7月初开始,7、8月份降水最多。</h3><h3> 攀登历史:早在一个世纪以前,这一地区就为各国探险家所注意。纳木那尼峰自1905年英国人汤姆、乔治、朗斯第一次试登 后,日本、奥地利等许多国家的登山家们都进行过多次尝试,但均未成功。1985年5月26日、28日,中日联合登山队的金伎喜、松林公藏等13名队员,才首次沿纳木那尼峰的西北坡扎龙玛龙巴冰川登顶成功。</h3><h3> 登山路线:进山路线有两条:一是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南下,沿新藏公路, 经叶城狮泉河至普兰,全程3044公里。另一条从西藏首府拉萨西行,经日喀则,萨嘎到普兰,全程l433公里。</h3><h3> 美食购物——酥油茶:酥油茶是很适合高寒地区的一种饮品。酥油茶里的茶汁很浓,有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作用。西藏人喝酥油茶比较多,吃完肉、吃完糌粑就喝酥油茶,酥油茶还有去腻顺肠之功效。</h3><h3> 久玛:即"血肠"。将刚宰杀的牛、羊的血加入糌粑和盐、野葱等佐料,搅拌均匀后再灌入洗干净的牛、羊肠子里,放进锅里用水煮熟即可食用。</h3><h3> 索康必喜:达赖、班禅的饮食。放少量酥油在面粉中,将碎肉包在面里,然后放到酥油中炸熟即可食用。</h3><h3> 传说:相传,喜马拉雅山系和冈底斯山系是两个很有名望的家族,纳木那尼是喜马拉雅山系中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一天黄昏,纳木那尼在草原上赶着放牧的羊群回家,听到远处传来一 阵悠扬的歌声,渐渐听出这是唱给她的情歌,她不知不觉地朝着歌声的方向走去,走到跟前一看,他就是冈仁波齐(神山)。于是,她和他度过了一个美好甜蜜的夜晚。第二年,冈仁波齐带着重礼到了喜马拉雅家族求婚,迎娶纳木那尼为妻,结为幸福的姻缘。这样过了不久,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开始了。参加赛马的有冈底斯山系、喜马拉雅山系、昆仑山系、唐古拉山系数百名骑手。冈仁波齐以精湛的骑术夺得了桂冠,观众们一齐欢呼他的名字。就在他接受姑娘们献来的鲜花时,突然被一个姑娘那双美丽动人的眼睛迷住了,从此,他再也忘不了那双眼睛!为她朝思暮想,一天黄昏,冈仁波齐坐在湖边因思念而伤感的时候,这个女子出现了,原来这个美丽妖娆的女子叫玛旁雍,她是特提斯海龙王的女儿,她因为厌倦海里的生活,喜欢冈仁波齐魁梧英俊,对他施展了所有的魅力,后来他们常常在湖边幽会。纳木那尼始终对丈夫体贴入微,爱之深切、忠贞不二,刚开始她不在意丈夫的每晚外出,可是这段时间,她发现冈仁波齐郁郁寡欢,脸色很难看。</h3><h3> 直到有一天晚上,她去寻找一只丢失的羊来到湖边,发现冈仁波齐正和一位陌生的女子相拥相抱。刚开始她怎么也不相信眼前的事实,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心如刀割。纳木那尼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来感动他,可是冈仁波齐已无法控制住自己,纳木那尼无法挽回丈夫的心,但对他的爱恋丝毫也没有减少。纳木那尼在极其痛苦中产生了这样的信念:出走,回到娘家去,回到喜马拉雅山系的大家族中去。可是要通过巴嘎尔大草原必须在夜间,如果到了黎明还没有走出大草原,黎明神会施用点穴法,收去她的灵魂,使她变成一座山,还原成本样。就在她在巴嘎尔大草原上一步一回头,泪如泉涌,恋恋不舍时,天色渐亮。纳木那尼只觉四肢僵硬不能动弹,胸脯开始被冰雪包围,全身都变成了石头,都凝固了,她又还原成了白雪覆盖的山峰,孤零零地屹立在天地之间,人们为纪念她,就把此山取名为纳木那尼峰。</h3><h3> 冈仁波齐清早发现妻子不在身边,寻找纳木那尼时也被定化成了山形。与纳木那尼峰隔着巴嘎尔大草原遥遥相望,像是在召唤自己的妻子,又像是在诉说自己的悔恨。玛旁雍也没有逃脱厄运,变成了一个湖泊,即玛旁雍错。她就在纳木那尼峰和冈仁波齐大雪山之间,她很想把冈仁波齐峰的目光吸引过来,但醒悟过来的冈仁波齐,不再理她,只是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地目视着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出走、离他而去的纳木那尼峰。</h3><h3> (旅游小贴士)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开放;最佳旅游时节:7~9月,要注意高原反应。自驾:1、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南下,沿新藏公路,经叶城狮泉河至普兰,全程3044公里。2、从西藏首府拉萨西行,经日喀则,萨嘎到普兰,全程1433公里。</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公格尔山7649米</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 公格尔峰海拔7649米,是世界著名高峰之一。公格尔峰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为昆仑山的高峰之一。山顶常年积雪,山间悬挂着条条银光闪闪的冰川,极为壮观。山峰呈金字塔形,几乎全由岩石和冰雪构成。公格尔在柯尔克孜语中意为“褐色的山”,据说,征服公格尔之难不亚于珠穆朗玛。直到1981年,英国登山队从南坡首次登上峰顶。其北峰尤为险要,迄今尚无一人从北坡到达过峰顶。</font></h3> <h3>  公格尔峰,位于东经75.3度,北纬38.6度;公格尔九别峰,海拔7530米,位于东经75.1度,北纬38.6度;两峰同在西昆仑山脉西端的山脊线上,直线距离仅15公里。 它们的山体相连,是一对联抉而立的姊妹峰,坐落在新疆阿克陶县境内。它们与其南面的慕士塔格山同居西昆仑山脉,并称为东帕米尔高原的三座著名高峰。<br></h3><h3> 公格尔峰是西昆仑山脉上的第一高峰。山峰呈金字塔形,峰体陡峭,平均坡度约45度,山峰主要以4条主山脊为骨架:北山脊、西山脊、南山脊、东山脊。山坡浮雪深厚,有高差达300米左右的雪崩区。</h3><h3> 公格尔峰与九别峰并肩而立,犹如一对亲密的姐妹。两峰同在西昆仑山脉西端的山脊线上,直线距离仅15公里。它们的山体相连,是一对联抉而立的姊妹峰,坐落在新疆阿克陶县境内。它们与其南面的慕士塔格山同居西昆仑山脉,并称为东帕米尔高原的三座著名高峰。</h3><h3> 公格尔九别峰,海拔7530米,位于东经75.3度,北纬38.6度,是西昆仑山脉上的第二高峰,由于山上终年积雪,犹如牧民头上所戴的帽子,所以当地牧民就称它为“公格尔九别”,语意为“白色的帽子”;因它高度略逊于公格尔山,也有人称它为“小公格尔”,但它的山势地形却丝毫不逊于公格尔山。北坡是陡峻的峭壁,南坡是复杂的冰雪地。它也由4条主山脊形成主干:西北山脊、东山脊、西南山脊、北山脊。 公格尔山地区山势险峻,一般在7000米以上,现代雪线约为5900米,因而冰川规模与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延伸几十公里的克拉牙依拉克冰川从公格尔和公格尔九别群峰腰间倾泻而下,冰雪厚度甚至可达百米,冰峰雪坡弯申错落,明暗裂缝丛生其上;更有悬垂冰川,它吊卧在山体上部,似乎随日寸都有崩塌的可能。由于多种原因,该地区雪崩频繁,小规模雪崩随时可见 ,大规模雪崩也常常发生.1983年5月末,该地区发生一次5.5级地震,从而引发了落差达 lO00-2000米的罕见雪崩,其时地动山摇,雷霆万钧。</h3><h3> 自然气候:两峰所处的东帕米尔高原地处内陆,又有众多山系阻隔着印度洋、太平洋气流的进入,因而气候十分干燥寒冷,降水主要来自高空西风带气流和极地冷湿气流的相互作用。在海拔7500米的山顶,其年平均气温可低至-25℃以下,最低年份可达-30℃以下,极端低温可达-60℃以下,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也在-20℃左右,最大风力可达12级,通常风力是7级左右。天气频繁变化是这一地区的一大特点,即使在盛夏时节,山上也可能风雪交加,气温可下降到-30℃以下。通常登山活动一般安排在6—8月为宜。</h3><h3> 地质灾害:公格尔峰地区山势险峻,一般在7000米以上,现代雪线约5900米,因而冰川规模与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延伸几十公里的克拉牙拉克冰川从公格尔和公格尔九别群峰腰间倾泻而下,冰雪厚度甚可达百米,冰峰雪坡弯曲错落,明暗裂缝丛生其上。更有悬垂冰川,它吊卧在山体上部,似乎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由于多种原因,该地区雪崩频繁,小规模雪崩随时可见,大规模雪崩也常常发生。 1983年5月末,该地区发生一次5.5级地震,从而引发了落差达1000--2000米的罕见雪崩,其时地动山摇,雷霆万钧。至于这一地区的登山活动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1924年,美国人新克兰茵曾对公格尔九别峰进行过考察,1956年中国与前苏联联合登山队首次登顶成功。1981年7月12曰,英国登山队鲍德顿、鲍德曼、路丝、塔斯克4人首次登临公格尔山的极顶。进山路线:从乌鲁木齐乘飞机抵达南疆重镇喀什,换乘汽车沿中巴公路向西南方行进,行至盖孜,再沿简易公路东行50公里到达公格尔峰东北山麓的候孜草原,大本营常设在库鲁岗冰川的末端,海拔3600米处。若去南坡,则沿中巴公路前行至卡拉库里湖畔,并渡过康西瓦河。徒步跋涉到山麓。2015年5月份公格尔九别峰发生冰川移动,移动距离超过20公里,覆盖1.5万亩草地。</h3><h3> 攀登历史:1924年,美国人新克兰菌曾对公格尔九别峰进行过考察;1956年中国与前苏联联合登山队首次登顶成功;1981年7月12日.英国登山队鲍宁顿,鲍德曼、路丝、塔斯克4人首次登临公格尔山的极顶。</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贡嘎山7556米</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h3><h3> 在四川省甘孜州,有这样一座神山,山体高峻陡峭,雪崩和冰崩极为频繁,它是众多登山者的愿望,尽管珠峰是众人心中的NO 1,其攀登难度系数也非常高,但在登山界,却不是最难攀登的山峰。贡嘎山被登山界称为“比珠峰还难以攀登”的雪山。在珠峰未被测量高度之前,甚至曾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高峰, 这座神山就是贡嘎山。</h3><h3> 贡嘎山(Minya Konka)位于四川省康定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周围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45座,主峰更耸立于群峰之巅,海拔7,556米。高出其东侧大渡河6,000米,被喻为"蜀山之王"。</h3><h3> 贡嘎山主峰由花岗闪长岩组成,受海洋季风影响,雪线海拔4,600~4,700米,冰川发育规模较大。东坡最大的海螺沟冰川长14.2公里,末端下达2,850米,已落入森林带内,在长期冰川作用下,山峰发育为锥状大角峰,周围绕着60°~70°的峭壁,攀登困难。1932年,美国探险队攀登成功。中国大陆登山队于1957年6月到达峰顶。</h3><h3> 地理位置:贡嘎山景区 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康定、石棉三市县境内,以贡嘎山为中心,贡嘎主峰周围林立着145座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峰,形成了群峰簇拥、雪山相接的雄伟景象。贡嘎山景区内有10多个高原湖泊,著名的有木格错、五须海、仁宗海(也叫人中海)、巴旺海(也称巴王海)等,有的在冰川脚下,有的在森林环抱之中,湖水清澈透明,保持着原始、秀丽的自然风貌。景区内垂直带谱十分明显,植被完整,生态环境原始,植物区系复杂,已查明的植物有4880种。属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动物有20多种。景区内温泉点有数十处,水温介于40至80℃之间,有的达到90℃以上, 著名的有康定二道桥温泉和海螺沟温泉游泳池。景区内还有跑马山,有贡嘎寺、塔公寺等藏传佛教寺庙,有藏族、彝族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贡嘎山周围著名山峰有:中山峰海拔6886米,爱德嘉峰6618米,热德卖峰6549米,笔架山5880米,蛇海子山5878米,白海子山5924米,田海子山6070米。贡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h3><h3> 地质地貌:贡嘎山地区地质构造活动频繁,产生了许多褶皱和断裂。随着山体的抬升,河流东西两坡形成高差近5000米的峡谷。贡嘎山主峰有四条主山脊:西北山脊、 东北山脊、西南山脊、东南山脊。由于该地区岩层以花岗岩为主,加上长期冰蚀作用,狭窄的山脊犹如倾斜的刀刃,坡壁陡峭,岩石裸露,坡度多大于70度。贡嘎山地区又是横断山系中高峰集中区,在其附近聚集了20余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山区约有冰川45条,面积达290平方公里,主要以山谷冰川为主,悬冰川和冰斗冰川也有分布,长度达10公里以上的冰川有5条,最长的海螺沟冰川,是中国著名的冰川公园,拥有一切冰川奇观。其中的大冰瀑布高宽均达 1000米以上,尤为壮观。由于气候的影响,贡嘎山冰川活动剧烈,冰川的最下端最低处向下延伸到海拔2800米处。在雪线以下,山谷和山坡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森林中植物种类繁多,有珍稀植物40余种。同时,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在这里生活着400余种高山动物和森林动物。山中活动性断裂带上还分布有多处温泉,并建有各种旅游服务设施。</h3><h3> 贡嘎山峰的高峻,远非内地一般名山可比。登临其上后,放眼望去,万里银白的雪域匍匐在山下,辽阔的视野和由山体的高度而产生的登山成就感绝对值得一攀。由于其海拔非一般山峰可比,因此要求登山者作足充分准备,以免因劳累和寒冷导致半途而废。登山者多从西北山脊路线登顶,这也是前人总结下来的经验。</h3><h3> 贡嘎山山体为浅绿色花岗闪长石。常年冰雪覆盖的主峰峰顶近似平台,面积约70平方米。由于横断山脉及贡嘎山系山体的南北走向,南来的潮湿气流可沿山谷长驱北上,主峰一带气候湿润而多变,这是造成贡嘎山攀登难度大的原因之一。同时贡嘎山一带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早发育地区之一,在长期冰川作用下,贡嘎山发育为金字塔状大角峰,冰雪崩极其频繁,其周围绕以峭壁,狭窄的山脊犹如倾斜的刀刃,坡壁陡峭,岩石裸露,坡度多大于70度,而且其高度落差极大,方圆20公里就有6,000多米的海拔差距,故其难度体现在天气的多变和路线的陡峭。贡嘎山还是世界上相对高差最大的山,达6200米(从山脚到山顶最高的山)。</h3><h3> 湖泊状况:冰山湖泊星罗棋布,10多个高原湖泊分布于景区内。著名的有木格错、五须海、人中海、 巴旺海等,或在冰川脚下,或为森林环抱,水色清澈透明,保持着原始、秀丽的自然风貌,仿若"瑶池仙境"。</h3><h3> 海螺沟冰川舌现长6公里,宽0.4-0.7公里,推算最厚100-130米,冰川大约形成于1600年以前。在冰川的运动中形成晶莹如翡翠、水晶,观赏价值极高的冰川弧拱、卷曲、单斜、向斜构造成的冰川层纹单条裂缝长达100余米,深5-10米,宽0.5-2米的冰川断裂带,蔚为壮观。在冰川的消融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冰面湖、冰桌、冰洞与冰桥、冰面河,令游人赞不绝口。另外,源于主峰东南侧海拔5600米以上的大雪山脉分水岭,冰川的最低点海拔3000-3700米,可以供登山爱好者攀登。</h3><h3> 冰川有"三怪"。</h3><h3> 一怪:不冷,冰川之上气候暖和,夏秋季节,你可身着薄衫,脚踏冰川徜徉在这光怪陆离的神奇冰川世界,完全不用担心"冰上不胜寒"。</h3><h3> 二怪:冰崩。大冰瀑布常年"活动不息",发生着规模不等的冰崩。一次崩塌量可达数百万立方米,此时冰雪飞舞,隆隆响声震彻峡谷,一两公里之外也可听到,场面蔚为壮观。</h3><h3> 三怪:构造千奇百怪。冰川表面有数不胜数,绚丽多姿的美妙奇景。冰桌冰椅、冰面湖、冰窟窿、冰蘑菇、冰川城门洞等等,太多的奇景让人目不暇接,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奇。</h3><h3> 气候状况:贡嘎山地区的气候深受海拔高度的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据多年观测资料分析,东坡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67℃/100米,年降水梯度值为67.5毫米/100米,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7℃,降水量增加67.5毫米。海拔3000米以上的降水梯度可能有所波动,但雪线带的年降水量可能达3000毫米,仍呈现增大的趋势。山地气候的这一特点,使海螺沟从沟口起,出现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极地带气候的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特征,如;在位于其东侧山麓的磨西镇的年平均气温是13℃,位于海螺沟内海拔3400米的四号营地的年平均气温仅1℃,而在海拔4900米的雪线附近,其年平均气温则低至-9℃,每年6-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山下年降水量800-900毫米,山上最大可达3000毫米以上,多集中在7、8、9三月。夏季云量大,日温差也大,在海拔4900米的雪线附近,夏季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气温最高可达10℃,而一到晚上气温则常可下降至-10℃。旱季里天气晴朗,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还 势要温和,一年里气温最高的是7月份。登山活动多选择在旱季和雨季交替期。</h3><h3> 植被状况: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多层次的立体植物带和特有的自然景观。 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低海拔、无人烟的坡麓地带森林密布,郁郁葱葱,生态环境原始,森林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植被完整,几乎拥有从亚热带到高山寒带能生存的所有植物物种,珍稀植物种类繁多,拥有植物488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物种达400余种,东部河谷地区还遗留了不少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的动植物。而栖息在这里的野生动物达400余种,堪称世界野生动、植物的大观园。贡嘎山的海螺沟1900~3600m的原始森林区,其中1900~2200m是阔叶林带,2200~2800m为针阔混交林带,2800~3600m为针叶林带,3600m以上为暗针叶林与高山灌丛分布区。3000m的林地主要有云杉、冷杉、杜鹃、桦树等等。海螺沟内分布有2500余种植物,包括康定木兰、红豆杉、麦吊杉、大叶柳、桃儿七、水青树等珍稀树种。贡嘎山植物区系在整体上具有温带性质,但在干旱河谷地带,热带和温带区系成分的比例相当。热带成分的构成和分布反映古热带和古地中海区系的残遗性影响;东亚(含亚型)和东亚-北美成分对贡嘎山中部森林植物区系的影响最大,这些成分以温带古老性质为主;北温带成分是贡嘎山植物区系的主体之一,对青藏高原隆升以来贡嘎山植物区系进化类群和特有成分的发展有主要贡献,代表区系的年轻组分;中国特有种类型多样,占不同垂直植被带物种数量的40%-65%,其比例随海拔上升而增大。各类型比例的垂直变化突出反映了贡嘎山及横断山脉中海拔地段的植物区系与华中地区的联系,以及高海拔地段与青藏高原及东喜马拉雅的区系之间的联系。</h3><h3> 交通住宿:成都沿川藏公路经康定-新都桥-六巴-上木居,再骑马一天;上木居-茨眉村-贡嘎山南侧的贡嘎寺登山大本营。</h3><h3> 成都沿川藏公路经泸定二郎山、磨西村,可到海螺沟,贡嘎山东南和东北侧。</h3><h3> 成都沿成昆铁路经乌斯河(汉源)-石棉-沿大渡河经田湾到贡嘎山东南和东北侧。</h3><h3> 成都沿川藏公路到康定,经原"洗毛厂"(康定毛纺厂)专用旅游公路到海螺沟磨西村。</h3><h3> 成都沿成昆铁路-西昌--冕宁-九龙-六巴-再骑马一天;上木居-茨眉村-贡嘎山南侧的贡嘎寺登山大本营。</h3> <h3>  住宿:可住在磨西镇,该镇是前往海螺沟和贡嘎山的住宿集中地,建有不少宾馆和温泉疗养中心以满足游客需要。贡噶山-海螺沟景区内有三大主要宿营地:一号宿营地,位于达干烟沟口,距磨西约11公里;二号营地,位于热水沟瀑布附近,距一号营地6公里,周围景点较多,可就近游览森林,温泉;三号营地位于冰川观景台约2公里。</h3><h3>  著名景区:贡嘎山景区以贡嘎山为中心,由海螺沟、木格错、五须海、贡嘎南坡等景区组成,面积l万平方公里,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贡嘎山地区为少数民族地区,区内有贡嘎寺、塔公寺等藏传佛教寺庙,游客更可领略到藏族、彝族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h3><h3> 贡嘎寺:贡嘎寺分老贡嘎寺和新贡嘎寺,位于四川贡嘎山主峰下的这一座,被称作老贡嘎寺。新贡嘎寺距离这里约有一天半的骑马路程。如今,老贡嘎寺已成为徒步穿越贡嘎雪山的背包客的必经之路,提供简陋的几间屋子给背包客们借宿。</h3><h3> 老贡嘎寺位于贡嘎山主峰足下,始建于公元十三世纪中叶,由第二世噶玛巴•噶玛巴希的亲传弟子扎白拔(第一世贡噶活佛)所建,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为历代贡噶活佛之修行闭关圣地。老贡嘎寺占地面积不大,约两亩多地。寺庙内就像一座四合院。正殿即祖师殿,殿内供奉着噶举三祖师玛尔巴大师、米拉日巴,塔波拉杰和第九世雪山法狮子贡噶呼图克图法像。正殿左边是护法堂,供奉着噶举教派三大护法即玛哈嘎那、班丹拉姆(吉祥天母)、多吉勒巴护法堂为值日。僧人平日念经场所。正殿后面是经堂,经堂是寺庙的主殿。经堂上方供奉着藏密创始人莲花生大士八化身像和堪珠益喜磋嘉及纳佳门达娜二位空行佛母。经堂是寺庙每年夏季法会扎巴们集中诵经的场所。寺庙的左面是一座简陋的观音殿,殿中央供奉着一尊高约 5 米左右的彩衣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周围由两层转经筒围绕,朝圣的人们都要来这里磕头转经。贡嘎寺背后山上有一股泉水通向贡嘎寺院内,相传是第二世噶玛巴用神通引出来的,当地人都把它奉为圣水,凡是来此地朝山的人们都要用瓶子灌上一瓶给家人带回去,说是可以驱邪治病。一九三九年,有贡师弟子汉地瑜伽行者陈健民上师曾在这里闭关修行两年有余。继之后,一九四二年又有满族王室后裔申书文女士(贡师弟子即台湾贡噶老人)又来寺内修行三年。而历年来此登山的各国登山队都以老贡嘎寺为大本营,因此而使老贡嘎寺的盛名传誉海内外。</h3><h3> 海拔3741米的老贡嘎寺和7556米的主峰,他们之间遥相呼应的协调性仿佛凝聚了天人合一的神喻。贡嘎寺,如同神的祭品,它平静却不卑微地供奉着众山之王,它渺小的体积在庞大的众山前无法被忽略,这种奇景让人不知为人类的精妙计算还是自然的造物奇迹。</h3><h3> 新贡嘎寺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由第二世贡噶活佛玛舍登巴所倡建。因当地古称康什扎,所以该寺最初被称作康什扎寺(意为三界闻名寺)。寺庙建筑在六巴乡(现改称贡嘎山乡)后面一座山的半山腰,后经历代贡噶活佛扩建,寺庙占地约四亩多。因为比老贡嘎寺晚建约一百多年,所以人们都习惯称六巴乡康松扎寺为新贡嘎寺,第二世以后的贡噶活佛大多驻锡在新贡嘎寺。</h3><h3> 贡嘎寺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教派(白教)的三大圣地之一(西藏楚布寺、德格八寺、木雅贡嘎寺)。在二十世纪初至五十年代,这里曾出现一位名震康藏的大班智达(藏区对精通藏学五明大学者的称谓)、大学者,他就是第九世贡噶活佛噶玛协珠•却杰生根。</h3><h3> 六巴乡新贡嘎寺距离雪山下老贡嘎寺约有一天半的骑马路程,途中要经过下木居、上木居、再翻越一座海拔4650公尺的子梅山,经子梅村才能到达雪山下老贡嘎寺。新老贡嘎寺虽分两处,但同属一个寺庙。寺庙的僧侣扎巴门一般都聚集在新贡嘎寺,老贡嘎寺由于高寒偏远,平时只有一两个扎巴在那里念经和打扫寺庙。在老贡嘎寺念经的扎巴是每月一换,轮流值班。这是以前贡噶活佛立下的规矩,一直沿用至今。</h3><h3> 贡嘎寺每年要举行两次法会,即冬季法会和夏季法会。夏季法会是在每年农历六月,寺内全体僧人集中在雪山下的老贡嘎寺举行金刚亥母大法会;冬季法会是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在六巴乡新贡嘎寺举行玛哈嘎那大法会,每次法会约需要历时 15 ~ 20 天左右。贡嘎寺的法会是该寺庙一年一度的重大佛事活动,因此而非常隆重。通常,法会都是由贡噶活佛活佛主持。活佛不在时,堪布、大喇嘛也可主持。(寺主:贡嘎仁波切,现任主持:太桥旦曾堪布)</h3><h3> 田湾河:田湾河发源于贡嘎山南坡,景区沿河延伸,10多余座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山势逶迤,重峦叠嶂,山峰尖峭,白雪皑皑,"日照金山"分外壮观,是贡嘎山著名的一大奇观。莲花山宛如七瓣莲花,可观日出、云海,5条巨大冰川可开发。冰川脚下的人中海尾和巴王海犹如镶嵌在山谷中的蓝宝石,湖光山色,蓝天白云倒映其中更加妩媚动人。</h3><h3> 田湾河是贡嘎山最大的河流,山水湍流,气势宏大,几十处瀑布飞流直下,蔚为壮观。这里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多处温泉如大热水、小热水、神药水等温泉水温在30-70℃含有丰富的保健微量元素。石棉县旅游公司初步开发已吸引了不少游客,至今尚保持其原始沐浴风格。</h3><h3> 藏语意思:藏语中的"Minya"既是地域概念,又是族群名称。作为地域概念,Minya"特指生活在贡嘎山区尤其是西坡的康巴族群,又称为"木雅人",它也表示"木雅人"生活的地区。在地理行政划分上,这一地域大致是指康定以西、雅江以东、道孚以南、九龙以北、丹巴西南这一片地区。"Konka"则意为"最高的雪山"。</h3><h3> 贡嘎山风景区(Minya Konka)坐落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在横断山系的大雪山中段, 位于大渡河与雅砻江之间。"贡嘎山",藏语"贡"是冰雪之意,"嘎"为白色,意为"白色冰山",也意为"最高的雪山",山体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其主峰海拔7556米,地处北纬29度35分44秒,东经101度52分44秒,在四川省康定、泸定、石棉、九龙四县之间。</h3><h3> 贡嘎山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高山探险和登山圣地,但贡嘎山也是最难以征服的大尺度极高山峰,其登顶难度远远大于珠穆朗玛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仅有24人成功登顶,却有37人在攀登中和登顶后遇难,这包括14名外国人。登山死亡率远远超过珠峰的14%和K2峰的30%,仅次于梅里雪山和雅拉雪山。贡嘎山以冰川闻名,山麓有现代冰川159条,面积达39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洋性冰川最早发育地区之一。其中著名的有海螺沟一号冰川、贡巴冰川、巴旺冰川、燕子沟冰川和靡子沟冰川,冰层厚度达150-300米,十分壮观。由于冰川的侵蚀,陡峭的山峰变为金字塔形,高耸入云,直刺青天。</h3><h3> 旅游季节:贡嘎山登山旅游最佳季节一般多在每年5~6月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期,因这段时间既有较高的温度但又无太大的雨量,适合旅游。旱季里天气晴朗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还要温和,一年里气温最高是4,5月份。登山活动多选择在旱季和雨季交替期。</h3><h3> 注意事项:到贡嘎山登山旅游的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仔细研究、认真选择登山季节和登山路线,作好充分的物资准备。登山一般多在每年5へ6月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期,因其既有较高的温度又无太大的雨量。并最好在保障措施严密周到的条件下,沿前人精心选择的西北山脊路线登顶。贡嘎山峰的高峻挺拔,秀出群山,远非一般内地名山可比。登临其上,那种一览无余,众山皆小的境界极为壮美。但因登顶难度极大,一般不适于业余人员尝试。到达上木居后一定要住1晚。一是要找好马匹;二是要适应适应高山缺氧环境,特别是内地的驴友。在上木居找马,一定要找强壮的公马,并且让上木居的藏民送到上子梅村,事前须讲好不管回程。可以向藏民学习早中晚问候的话,或者见人就说"扎西德勒"。</h3><h3> 攀登历史:贡嘎山在二战以前的地理学上地位相当瞩目。美国人Joseph F•Rock于1930年错误地测得贡嘎海拔为9,500米,从而宣布其为世界第一高峰,不少国外的探险家因此慕名而来。1931年,瑞士著名地理学家Eduard Imhof第一次比较准确地测出贡嘎山的高度为7,590米,他手绘的贡嘎测量图和贡嘎素描也把贡嘎山的信息带给了欧美各地。</h3><h3> 贡嘎山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对于登山者而言,贡嘎山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它也因此得到了"山中之王"的美誉。贡嘎山作为一座高海拔技术山峰,难度远甚于珠峰。1980年,它与珠峰等其它七座高峰被中国政府同时对外开放接待外国登山队,这也就吸引了大批世界一流的登山家前来攀登,尤其以日本登山者为众,因为贡嘎山被日本人视为自己的"父亲山"(富士山被视为 "母亲山")。但由于其巨大的攀登难度,贡嘎山的登顶死亡率极高。</h3><h3> 早在1878年,奥地利人劳策最先进入山区考察。</h3><h3> 二十世纪30年代初,瑞士人洛克•海姆也曾进山考察。</h3><h3> 1932年,美国人Terris Moore与Richard Burdsall首次登顶贡嘎山。</h3><h3> 1957年6月1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中国登山队前身)六名队员攀登贡嘎山成功,但有四名队员遇难。</h3><h3> 1982年,日本队松田宏也在距贡嘎山顶峰50米处遭遇雪崩,但在坚持19天后成功得救而奇迹生还。</h3><h3> 1982年,美国队D. Coffield与D. Kelley登顶该峰。</h3><h3> 1983年,瑞士队三人登顶,但一人在下撤中因雪崩遇难。</h3><h3> 1984年,德国人Heinz Zembsch,Gerhard Schmatz,Hans Engl成功登顶。</h3><h3> 1998年,韩国队沿危险的东北山脊第一次登顶贡嘎山,但有一人牺牲,之前几次登顶均是通过西北山脊完成。</h3><h3> 1999年,日本人登顶成功,这是人们第一次沿东坡过北山脊翻越西北山脊攀登贡嘎山成功,同时也是第一次春季攀登贡嘎山成功。</h3><h3> 2002年,法国Antoine和Laurent沿西坡西北脊传统线路登顶。</h3><h3> 注意事项:1、认真选择登山季节和登山路线,作好充分的物资准备;2、贡嘎最佳登山季是每年5-6月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期,此时温度好雨量小;3、贡嘎登顶难度极大,一般不适于业余人员尝试;</h3><h3> 科研地位:贡嘎山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山区高峰林立,冰坚雪深,险阻重重,是中国海洋性山地冰川十分发育的高山之一,在登山运动和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座极受登山爱好者青睐的名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慕士塔格峰7546米</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 慕士塔格峰,亦称喀什噶尔山(Kashgar Range),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海拔7509米(登山界普遍公认7546米)。地处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东帕米尔高原东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38°00′~38°40′,东经74°40′~75°40′。周边有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及公格尔九别峰,三山耸立,如同擎天玉柱,屹立在美丽的帕米尔高原上,成为帕米尔高原的标志和代表。</font></h3><h3><br></h3> <h3>  山峰介绍: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海拔达到了惊人的7500多米,在普通人眼里看起来高不 可攀。实际上俗称馒头峰,就是坡面比较平缓,像馒头一样,可以直接走上去的,攀登难度较低,所以才成为7000米级入门山峰。如果你想给自己的攀登经历镀 镀金,一定要选这座山。因为很多攀登珠峰和8000米级山峰的大佬,就是从这座山起步的。这是一座适应海拔高度和挑战8000米级山峰拉练的绝佳理想山峰。慕士塔格峰的传统登山路线为西山脊和南山脊路线,尤以西山脊路线最为成熟,坡度相对平缓,为登山爱好者初涉7000米级山峰的最 佳首选。该峰同样著名的是:在欧洲的高山滑雪者心中“慕士塔格峰”又为世界上最高的能够滑雪的山体。1956年 中国和前苏联联和登山队31名队员经奋斗拚搏,最后全部登顶成功。<br></h3><h3> 主要景点: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及公格尔九别峰,三山耸立,如同擎天玉柱,屹立在帕米尔高原上,是帕米尔高原上最迷人的景观。</h3><h3> 地理位置:慕士塔格峰位于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海拔7509米,其雄伟高大的身躯巍然屹立于帕米尔高原之上。倒挂的冰川,犹如胸前飘动的银须,雄踞群山之首,故有“冰山之父”的美称。而更多的人则是以朝圣者的虔诚来这儿领略慕士塔格峰与卡拉库勒湖相映成趣的湖光山色,或搜集深深蕴藏在慕士塔格山下,卡勒库勒湖底深沉的文化底蕴。 </h3><h3> 公格尔峰:与慕士塔格峰遥遥相望的是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海拔分别为7649米,7530米,是昆仑山最高峰和次高峰,山顶常年积雪,山间悬挂着条条冰川,犹如飞流直下的银瀑,又似随风飘逸的素练。</h3><h3> 公格尔九别峰:与公格尔并肩而立的是她的姊妹公格尔九别峰。征服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是许多国内外登山健儿的既定目标,然而,不知有多少人折戟沉沙,有多少人望峰兴叹。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女子登山健儿才一鼓作气登上了公格尔九别峰,在人类登山史上写下了壮丽的一页。</h3><h3> 交通信息:314国道就从慕士塔格山脚下绕行而过,从喀什到红其拉甫的车会经过慕士塔格峰。公路距离登山大本营还有200公里左右的距离,需要包车前往。</h3><h3> 攀登线路:4400米登山大本营BC→途径碎石坡→5200米ABC(是作为畜力运输转为人力运输的卸载地带,常被驮夫使用,攀登队员也可在此稍做休息)→5560米高C1营地(途径冰瀑区)→6300米高C2营地→6900米高C3营地→继续大雪坡行进→顶峰。</h3><h3> 地质地貌:山峰西边坡势平缓,北边和东边却十分险峻。该峰山体浑圆,状似馒头,常年积雪,雪线约海拔5200米,冰山地貌发育十余条冰川,其中最大的栖力冰川和克麻土勒冰川将山体横切为两半,冰川末端到达海拔4300米。山顶冰层厚100-200米,有“冰川之父”之称。在维语中,:“慕士”为冰的意思,“塔格”为山峰之意,而“阿塔”为父亲之意,“慕士塔格阿塔”就是“冰山之父”。该峰主要有四条山脊: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东北山脊,西坡坡势平缓,但多裂缝,北坡和东坡均十分险峻。</h3><h3> 山峰的形态:慕士塔格峰是一座浑圆形的断块山,其主峰海拔7509米,地势高亢,气候寒冷。终年以固体降水为主,因此非常利于冰川的发育。围绕其主峰两侧发育了许多规模较大的山地冰川,呈放射状分布格局,数百平方公里冰体自7000米以上的山顶一直覆盖到5100、5500米的高度,成为特殊的峡谷式溢出山谷冰川。该区有现代冰川128条,冰川总面积377.21平方公里,其中冰川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有8条,最大的冰川为位于主峰东侧的科克萨依冰川,面积可达86.5平方公里,为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冰川作用区之一。 </h3><h3> 气候状况:该地气候与公格尔峰相似。 由于有众多山系阻隔着印度洋、太平洋气流的 进入,气候十分干燥,降水主要来自高空西风带气流和极地冷湿气流的相互作用。在海拔7500米左右地区,平均气温在-20度,最低可达-40度,最大风力9-11级,通常风力在7级左右,天气频繁变化是这一地区的一大特点,即使在夏日,山上也可能风雪交加,气温可下降到-20度。</h3><h3> 历史传说——传说一:在很久很久以前,慕士塔格峰和乔戈里峰是相连在一起的。慕士塔格峰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山神冰川公主,这位冰川公主肌肤胜雪,美貌绝伦,她爱上了住在对面乔戈里峰上的英俊山神雪山王子。这两位神仙眷侣朝来暮去的交往,每一天都恩爱缠绵,但他们没有想到违反了玉皇大帝和众神制定的天规戒律。</h3><h3> 思想古板的玉皇大帝开始并不知道,但是离两位山神不远的“邻居”西王母察觉了秘密。西昆仑山上的西王母好几次想找冰川公主“唠嗑”,却见她经常不在慕士塔格峰上,公主的“地下恋情”终于被西王母发现,她对两个年轻山神偷偷相恋不能接受,觉得这有违天界的法度,很快向玉皇大帝打了小报告。玉皇大帝为了维护天界的尊严就派黄金力士用神斧劈开了这两座相连的山峰,让冰山公主和雪山王子一在山南一在山北,拆散了这一对真挚相爱的恋人。</h3><h3> 分开以后,冰川公主整天在山顶上思念雪山王子,眼泪几乎每天都挂在脸上。而雪山王子年轻气盛,他一怒之下跑到南天门想去找玉皇大帝理论。天兵天将把他拦在外面说:“玉帝说了,你和冰川公主私下在人间恋爱,违反天条,需要各自在山上闭门思过。”雪山王子争辩不过,只说他和冰川公主是真心相爱。哪知道西王母听到雪山王子私闯南天门的消息,便驾了朵祥云过来,对雪山王子说:“你们本是山神,却故意违犯天条,玉帝罚你们算是轻的了,王子还是面对现实吧。”</h3><h3> 雪山王子知道在天宫闹事只能是自讨没趣,回到乔戈里峰郁闷了好几天。每天远远望见慕士塔格峰上冰川公主流下的眼泪逐渐化成了冰川,雪山王子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当天傍晚,天上一辆金色的马车飞过,雪山王子瞧见那是太阳神带着太阳快要落到山后。太阳神在飞天马车上见到失魂落魄的雪山王子,于是停到了山顶上。雪山王子突然转忧为喜:“太阳神神通广大,而且一向爱助人为乐,他一定有办法。”</h3><h3> “雪山王子,怎么愁眉苦脸的啊?”太阳神一身金光闪闪的衣装,下了飞天马车问道。雪山王子便把他和冰川公主的事说了一遍,然后请求帮忙。太阳神一听,也同情两个年轻山神,想了想说:“玉帝的命令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王子对冰川公主如果是真心的话,我还是可以帮上一些忙。我每天都从东边到西边跑一趟,傍晚经过你这里时,你可以搭我的便车,晚上到冰川公主那里相会。但是能够坚持多久不被发现,就要看你俩的运气了。”</h3><h3> 雪山王子从此每天晚上和冰川公主见面,但没到一年就被天宫知道了。玉皇大帝十分恼怒,便把雪山王子封在乔戈里峰山顶化成了雪峰。冰川公主伤心欲绝,泪流成河,后来变成了慕士塔格峰上的道道冰川。如今每当天晴时,望着两座遥遥相对白雪山峰,依稀还能感觉到冰川公主和雪山王子的身姿。 </h3><h3> 慕士塔格峰巍峨庄严,纯洁高雅,美好的传说又被塔吉克族的青年男女看作是纯洁爱情的象征。</h3> <h3>  传说二:帕米尔高原上有座大山,山尖直插云中。一年四季,冰雪围裹着山顶,远远望去,就像一位头带银冠的维吾尔族少女站立在那儿,向着遥远的乌孜别克里山眺望着、期待着——这,就是慕士塔格峰。从山脚的喀拉库里湖边看去,该峰就象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当地人称之为“慕士塔格阿塔”, “慕士”是冰的意思,“塔格”在突厥语里是山的意思,“阿塔”意为“父亲”。柯尔克孜人称它为“冰山之父”。</h3><h3>  很早以前,疏勒周围方圆几百里的地方绿草丛生、牛羊遍地,疏勒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草原上,勤劳勇敢的各族牧民悠闲地生活在这里。姑娘们唱着歌儿在草原上放牧着牛羊,小伙子们骑着骏马飞驰在草原上追逐、游猎,孩子们和老人们则在毡房前、炕头上欢笑嬉闹,吃着手抓羊肉、喝着香喷喷的奶茶……</h3><h3> 有一天,疏勒的一个村落边来了一支驼队,热情好客的牧民们见来了客人,纷纷过来帮他们卸东西,牵骆驼,支帐篷。不一会牧民们就帮他们安置好了。这时,那个驼队头领忽然从腰间拔出刀子威胁牧民们接受他的统治。从此,这个巴依潍治了这里的一切。牧民们必须无偿给他贡献最好的衣服、最好的肉食。巴依整天同一帮人吃、喝、玩、乐,吃饱喝好了就带一帮打手出门找事,横行霸道。姑娘头上顶着的酸奶罐被他们打碎了,老汉的莫合烟摊被他们掀翻了……村落往日的欢声笑语没有了,取代它的是巴依和他们的打骂声,牧民们的哭喊声、泪水和恶梦。</h3><h3> 村落中有个勇敢的小伙子,名叫慕士塔格。他和美丽的姑娘塔曼古丽相爱着。塔曼古丽有着雪莲一样的容貌。夕阳下、草原上,他俩总是形影不离。在慕士塔格的琴声和歌声下,塔曼古丽美丽的舞姿不知送走了多少个西沉的红日,迎来了多少个冰雪般洁白的圆月。</h3><h3> 一天下午,他俩正在山坡上弹琴唱歌,忽然,慕士塔格的弟弟急匆匆骑着马而来,他带来一个不幸的消息:刚才,巴依带着一伙人闯进家里找事,把父亲打得不省人事……等慕士塔格赶回家,父亲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父亲望着儿子,吃力地说:“巴依—巴依——我的羊……”话没说完,父亲便闭上了眼睛,慕士塔格含泪安葬了父亲。在坟前:他的双眼;中满了复仇的怒火,他发誓要为父亲报仇,替牧民们除害。</h3><h3> 凶残的巴依对塔曼古丽早已垂涎三尺,无奈塔曼古丽对他总是冷若冰霜。这天,巴依又带一帮人闯进塔曼古丽的家,他蛮横地要塔曼古丽的父亲答应将女儿嫁给他,说这是胡达的旨意。可怜的父亲忧心地望着女儿,他怎么忍心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呢?可是,又不能违背胡达的旨意呀,父女俩抱在一起,失声痛哭。巴依限三天内必须将塔曼古丽交来,不然将按胡达的旨意处死全家。</h3><h3> 三天期限眼看就要到了,倔犟的塔曼古丽终于想出了主意:同慕士塔格一起出逃。血气方刚的慕士塔格听到此事,气得将牙咬得“咯、咯”直晌,他骑上马向巴依家中去。</h3><h3> 巴依这时正得意地拎着一只小羊,准备宰杀了做烤全羊,冷不丁见慕士塔格怒气腾腾地骑马而来,不禁浑身打了个冷颤。慕士塔格一眼就认出,那只小羊正是前几天巴依从父亲那里抢走的。他没有停马,乘巴依愣神的工夫一下从他手中夺过小羊。巴依这才回过神来,他见到嘴的肉竟被人抢走了,气得“嗷嗷”,直叫,一翻身,骑上自己的坐骑去抢那只羊。牧民们听到巴依家的动静,都围过来看个究竟。一场牧民从未见过的马上夺羊战开始了。一方是蛮横凶残的父仇人巴依,一方是勇敢机敏而愤怒的慕士塔格。巴依凭自己人高马大,用手抓住羊生拉硬夺,想一下就把羊夺回来。慕士塔格怒视着杀父仇人,恨不得食其肉、抽其筋。他双腿紧紧夹住马,好像与马长在了一起,双手紧紧钳住羊不放,两马交错、转盘,四手纵横、扯拽,争夺得难分难解。慕士塔格凭借巧劲是越战越勇,巴依徒使蛮劲渐渐不支,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慕士塔格看准时乘巴依拼死往后拽时忽然把羊往他那边一送,巴依险些翻下马去,心里一惊,赶紧撒开手抓住马鞍。乘他,惊魂未定,慕土塔格又猛一发力,把羊往自己怀里扯过来,又险些把巴依拽下马来,他见势头不对赶紧松开羊,抱住了马脖子才没有掉下去。慕士塔格终于夺回了父亲心爱的小羊。围观的牧民们一个个面带喜色,吐出了胸中积压了很久的一口闷气。</h3><h3> 夜里,慕士塔格悄悄地摸近巴依的帐篷,杀死了站在帐外的两个看守,进帐一看,巴依正躺在炕上呼呼大睡。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慕土塔格会今夜就动手。只见刀光一闪,巴依的头和身子分了家。慕土塔格临走时放了一把火,将巴依和帐篷化为灰烬。</h3><h3> 慕士塔格回到家后,弟弟和塔曼古丽正为他着急呢。因为地方宫府如狼似虎,他们肯定会来抓人呀!慕士塔格必须马上离开家园。当时有大批民工在修筑通往西边的丝绸之路。慕士塔格决定逃往西边昆进民工中修路,等躲过这阵风后再说。</h3><h3> 痴情的塔曼古丽舍不得心上的人儿离开自己,她要跟慕土塔格一起走。慕士塔格怎么忍心她跟自己一块儿受苦呢?他苦劝塔曼古丽留下来,等着他,他一定会回来。</h3><h3> 自从慕士塔格离开了家园,塔曼古丽像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牧民们再也听不到她那欢乐的歌声和笑语,再也看不见她那动人、美丽的舞姿了。她变得沉默寡言,只知道默默地干活、默默地流泪。每当太阳西沉,她就默默地走到村落西边,面对乌孜别克山口痴痴地望啊、望啊,泪水打湿了衣襟,打湿了脚前的小草……</h3><h3>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批的民工被派往西边修路,时常,也有一批批返回民工路经这里。每到这时,塔曼古丽总是赶紧向这些人打听慕土塔格的消息,却总是一次次地失望。</h3><h3> 一天傍晚,塔曼古丽正在村落西边向西边山口眺望,忽见几个返回的民工正朝这边走来,她赶忙迎上去,向他们打听消息。没想到,打听到的竟是噩耗。原来,这几个民工以前和慕士塔格在一起修路。民工回忆说:那天,他们几个正在修路,慕土塔格低着头搬石头,突然坡上滚下很多石头,因为躲闪不及,慕土塔格当场被砸死了。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一下击碎了塔曼古丽的心。她发疯般的向着西边的山口呼喊着、奔跑着:“慕士塔格——慕士塔格——”</h3><h3> 那悲凉凄惨的哭喊声在山谷中传得好远、好远,可回应她的只有呜呜的风声。从此,塔曼古丽常常整夜站在村落的西边,痴痴地向西边的山口望啊、望啊。她的嗓子哭哑了,泪水也流干了。终于,有一天早晨,牧民们发现村落的西边耸立着一座高高的山峰,很像一位头带银冠的少女在向西边的山口眺望。牧民们全明白了,这是塔曼古丽变的呀!为了永远纪念勇敢的慕士塔格和他的恋人塔曼古丽,牧民们便给这座山峰取名“慕士塔格峰”。</h3><h3> 传说三:相传很早以前,东帕米尔高原上并没有慕士塔格、公格尔、公格尔九别峰和喀拉库里湖,而是平坦的大牧场。牧场上住着一对儿柯尔克孜族夫妇,贤淑的妻子为老牧人生下一对儿美丽的小女儿之后就离开了人世。老牧人含辛茹苦,精心照料着心爱的女儿.这一对儿小姐妹聪明伶俐,但却瘦弱多病,老牧人为此日日不安。</h3><h3> 一天夜里,老牧人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神人告诉他,东方日出处有一座日月仙山,山上有一块日月宝镜,只要取得这块宝镜,让女儿照一照,就会百病俱除,身体健康。</h3><h3> 为了能治好两个女儿的病,第二天,老牧人就告别了女儿,向日出方向走去.老牧人走后,两个女儿每天都牧放着羊群,望着东方的小路,盼望着父亲归来.不知过了多久,两个女儿头发变白了,眼泪哭干了,变成了两座大山.这就是姐妹峰,那山顶的皑皑白雪,是她们的白发,那山腰的条条冰川,是她们的道道泪水,那一座座小雪峰,是她们牧放的绵羊。</h3><h3> 老牧人历尽艰险,终于取回了日月宝镜,当他看到心爱的一双女儿变成了雪山时,捧在手里的宝镜一下子掉在地上,摔成两半,变成了两泓相连的湖水,这就是喀拉库里湖.老人静静的站在女儿面前,也变成了一座雪山,这就是被称做"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h3><h3> 登山情况:慕峰攀登从4400米登山大本营BC-途径碎石坡-5200米ABC(是作为畜力运输转为人力运输的卸载地带,常被驮夫使用,攀登队员也可在此稍做休息)-5560米高C1营地(途径冰瀑区)-6300米高C2营地-6900米高C3营地-继续大雪坡行进-顶峰。该峰攀登周期长,好窗口时间不多,天气不好的情况下,顶峰的线路很难找到,慕士塔格峰山体庞大,雪线漫长。一定要跟随专业领队,否则危险性比较大。攀登 时不要急于求成,找到适合自己的行走节奏,跟紧队伍,很快就会适应。注意补充高能量的食物,注意保暖防止冻伤,收起自己的好奇心,领队要求不能去的地方一 定不要去,因为有很多大的冰缝都隐藏在白雪之下。攀登线路从海拔3700米的204中转站到海拔4400米的大本营,徒步5个小时, 此后便是多达三次的高山营地之间的适应性行军。从大本营到海拔5400米的C1营地最长走7个小时,最短4个小时;到海拔6200米C2营地用时8个小 时,从海拔6900米的C3营地到顶峰足足要走9个半小时,只有短暂的15分钟休息,然后便是历时5个小时的漫漫下撤之路。绝对需要加强体能训练,攀登慕 峰就是用身体与海拔做较量,传统线路上裂缝少,是高山滑雪的理想山峰之一。慕峰攀登技术难度不大,但是心理因素很重要。</h3><h3> 攀登历史:1670年,英国的托罗切尔对该峰作过考查;</h3><h3> 成都驴子加盟站(现桑雪登山)2013年6-7慕士塔格峰,冰塔林攀冰。1947年,英国人西普顿和犹尔曼第一次尝试登山宣告失败;</h3><h3> 1956年,中国和前苏联联合登山队31名队员经奋斗拚搏,最后全部登顶成功;</h3><h3> 1959年,中国登山队33名队员登顶成功,创造女子登山高度世界纪录。</h3><h3> 2013年中山登山者成功登顶7546米慕士塔格峰。</h3><h3> 2015年7月,川藏高山向导协作队,24名商业队员,22名登顶成功。</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库拉岗日峰7538米</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库拉岗日屹立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主脊线上,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境内,东经90.6°,北纬28.2°,海拔7538米, 山的北麓是宽敞的洛扎雄曲,为东向的谷地。谷地以北,辽阔的藏南高原上静卧着羊卓雍错和普莫雍错,它们倒映着冰墙雪壁的伟岸英姿。</h3><h3> 山峰概况:西藏自治区洛扎县境内与它相依而立的有6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它的东面,是海拔74l8米的库拉岗日卫峰和海拔738l米的库拉岗日III峰;它的东北面,是海拔722l米的卡热疆I峰和海拔72l6米的卡热疆II峰,海拔70l8米的卡热疆III峰。远远望去,众峰并肩,宛若一道顶天立地的冰雪屏障。山脊的南北两侧是壁立干仍的基岩陡崖。峡谷中横卧着四条冰川,北侧的两条均长达l 0公里。 冰川上有奇丽壮观的冰塔林,还有冰崖1冰墙1冰陡坡,频繁的冰、雪崩时常连续发生,轰鸣不息,令人惊心动魄。</h3><h3> 山峰气候:每年4月中旬,当北坡万物还沉睡在隆冬香梦之中时,溯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流已使南侧。河谷呈现出花红树绿,彩蝶纷飞的另一天地。 这里气候恶劣,气温低、日差大、常刮7、8级大风。登山活动一般选在 每年4-5月或9一l 0月。</h3><h3> 旅游路线:从拉萨乘车南下,经浪卡子至蒙达登山大本营,全程280公里。大本营在库拉岗日的北麓,海拔4490米的冰渍扇上。</h3><h3> 攀登历史:1986年4月21日 日本神户大学西藏学术登山队的大谷映芳、屈谷干春等6名勇士,从西坡跨西北山脊登上这座神秘的处女峰。</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公格尔九别峰7530米</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h3><h3> 公格尔九别峰,属于西昆仑山脉,海拔7530米,坐落在西昆仑山脉西端的山脊上,与公格尔峰直线距离仅15公里,它们的山体相连,是一对联袂而立的姊妹峰,坐落在新疆阿克陶县境内。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布伦口乡苏巴什村,是西昆仑山脉上的第二高峰,由于山上终年积雪,犹如牧民头上所戴的帽子,所以当地牧民就称它为“公格尔九别”,语意为“白色的帽子”;因它高度略逊于公格尔山,也有人称它为“小公格尔”,但它的山势地形却丝毫不逊于公格尔山。北坡是陡峻的峭壁,南坡是复杂的冰雪地。它也由4条主山脊形成主干:西北山脊、东山脊、西南山脊、北山脊。2015年5月公格尔九别峰发生冰川跃动和冰崩,造成当地1.5万亩草场消失,70户牧民房屋受损。</h3><h3> 地理概况:公格尔九别峰,海拔7530米,位于东经75.1度,北纬38.6度;公格尔山,海拔7649米,位于东经75.3度,北纬38.6度;两峰同在西昆仑山脉西端的山脊线上,直线距离仅15公里。它们的山体相连,是一对联抉而立的姊妹峰,坐落在新疆阿克陶县境内。它们与其南面的慕士塔格山同居西昆仑山脉,并称为东帕米尔高原的三座著名高峰。</h3><h3> 公格尔九别峰是西昆仑山脉上的第二高峰,由于山上终年积雪,犹如牧民头上所戴的帽子, 所以当地牧民就称它为“公格尔九别”,语意为“白色的帽子”;因它高度略逊于公格尔山,也有人称它为“小公格尔”,但它的山势地形却丝毫不逊于公格尔山。北坡是陡峻的峭壁,南坡是复杂的冰雪地。</h3><h3> 公格尔山地区山势险峻,一般在7000米以上,现代雪线约为5900米,因而冰川规模与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延伸几十公里的克拉牙依拉克冰川从公格尔和公格尔九别峰腰间倾泻而下,冰雪厚度甚至可达百米,冰川上冰峰雪坡蜿蜒错落,明暗裂缝丛生;更有悬垂冰川,它吊卧在山体上部,似乎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由于多种原因,该地区雪崩频繁,小规模雪崩随时可见 ,大规模雪崩也常常发生。1983年5月末,该地区发生一次5.5级地震,从而引发了落差达1000-2000米的罕见雪崩。其时地动山摇,雷霆万钧。</h3><h3> 2015年5月,公格尔九别峰发生冰川跃动和冰崩,周边1.5万亩草场、上百头牲畜消失,61户牧民房屋受损。造成冰川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后冰的温度升高,流动性增强,冰川本身发生了一定变化,加上公格尔九别峰所处的区域降水量增多,冰川顶端变厚、压力增加,但冰川底部海拔相对较低、温度高,导致底部发生跃动、顶部冰崩。 </h3><h3> 气候条件:公格尔九别峰所处的东帕米尔高原地处内陆,又有众多山系阻隔着印度洋、太平洋气流的进入,因而气候十分干燥,降水主要来自高空西风带气流和极地冷湿气流的相互作用。在海拔7500米左右地平均气温在-20℃,最低可达-30℃,最大风力9-11级,通常风力是7级左右。天气频繁变化是这一地区的一大特点,即使在夏日,山上也可能风雪交加,气温可下降到-20℃。 通常登山活动一般安排在6—8月为宜。</h3><h3> 登山活动:至于这一地区的登山活动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24年,美国人新克兰茵曾对公格尔九别峰进行过考察,1956年中国与前苏联联合登山队首次登顶成功。1981年7月12曰,英国登山队鲍德顿、鲍德曼、路丝、塔斯克4人首次登临公格尔山的极顶。</h3><h3> 从乌鲁木齐乘飞机或火车抵达南疆重镇喀什,换乘汽车沿中巴公路向西南方行进,行至盖孜,再沿简易公路东行50公里到达公格尔峰东北山麓的候孜草原,大本营常设在库鲁岗冰川的末端,海拔3600米处。若去南坡,则沿中巴公路前行至卡拉库里湖畔,并渡过康西瓦河,徒步跋涉到山麓。</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特拉木坎力峰7462米</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br></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特拉木坎力峰(Teram Kangri I)是喀喇昆仑山脉支脉锡亚琴慕士塔格山脉的最高峰,坐落在中国和印巴争议区的边境线上,东北侧属于中国,西南侧目前由印度实际控制。海拔7462米(24482英尺),是世界第56,中国第22,巴基斯坦第23高峰。特拉木坎力冰川曾被CNG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五,名声大噪。</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托木尔峰7443.8米</font></b></h3> <h3></h3><h3>  托木尔峰位于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境内的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国境线附近,属天山山脉中天山区,是山系横亘新疆2500多公里的天山山脉的最高峰,海拔7443.8米,也是吉尔吉斯斯坦的最高峰。"托木尔",维吾尔语意为"铁"。其主峰及周围共10万公顷山地于1980年被列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高山冰川及下部森林,生物群落及生态环境。</h3><h3> 托木尔峰为天山第一峰,被列为国家综合自然保护区。巍巍托木尔峰终年白雪皑皑、云缠雾绕、景象壮丽,托木尔在维语里是"铁山"的意思,在1943年才被发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测量,1977年中国才登顶。虽然它是天山第一高峰,但地位远不能与汗•腾格里峰相比。所以才有了西天山双主峰之说。托木尔峰峰顶是一东西走向呈鱼脊状的狭长山梁,长约800米,而宽仅约1米,最宽处约3米,山梁的东西两端高度几乎相等,中间略低。</h3><h3>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比博格达峰更加雄伟,直插云霄的托木尔峰,又有一番独特的雪山风光。这座天山最高峰,位于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西南20 公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在它周围6000 米以上的高峰达十余座,除汗腾格里峰外,还有形似花朵的雪莲峰,洁白的大理岩上覆着白雪的阿克塔什峰(白玉峰),形似卧虎的却勒博斯峰(虎峰),为纪念197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科学大会的胜利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登山科考队命名的科学峰等等。这些巍峨耸立的群峰,披着银盔白甲般的冰雪,在湛蓝的天穹下银光闪烁。</h3><h3> 气候特征:托木尔峰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受北冰洋跟大西洋气流的影响,降水量比新疆其他地方偏多,年降水量一般为400至600毫米,高山最多可达800毫米以上,该地区的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夏季,当山麓平原地区赤日炎炎,一派盛夏气象之时,海拔2000米~3000米的山腰却正是鲜花盛开,一派春天的景象,非常的凉爽,而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方却还是一派玉龙飞起,周天寒彻的冰雪世界,山顶更是终年低温积雪不化,按照该地区的气温直减率计算,在海拔7443.8米的托木尔峰山顶,其年平均气温为-28℃,极端低温可达-60℃以下,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极端高温在-10℃左右。</h3><h3> 历史:托木尔峰是我国一座著名的高峰。远在汉朝,这里就设置了行政管理机构。张骞出使西域时曾通过托木尔峰脚下的木扎尔特山口(夏特古道)横穿天山。唐朝时是沟通天山南北的重要贸易通道,玄奘西去取经也曾由阿克苏向北穿过木扎尔特山口。在他所著的《大唐西域记》里描述了天山山脉。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曾写下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和"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等脍炙人口的诗句。然而,1958年,托木尔峰被前苏联的统治者们硬是以(胜利峰)之名划入前苏联领土,并且在他们的地图上也随之出现了"胜利峰"的名称。前苏联是没有权力为托木尔峰强加任何名称的。正如同英国人一定要给珠峰强加一个测量师乔治•埃佛勒斯的名字一样,乔治•埃佛勒斯本人对把自己的名字赠与最高峰的荣誉尚有所异议,他认为依照地缘政治这座山峰应该保留它的本土名称。在尼泊尔,人们称珠峰为萨迦玛塔(意指"天后"),而中国西藏人民则称珠穆朗玛(意指"第三女神")。</h3><h3>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完全破裂后,苏联自1965年末起,从汗腾格里峰北侧的一号界碑(我方74团场、波马边防站;苏方纳林格勒城,地图标称纳伦科尔)至阿尔泰的最北端长达1200公里的边境线上陈兵百万,中苏关系顿时紧张起来。为了在托木尔峰的主权归属问题上以正视听,及进一步弄清该峰周围地区的矿藏和动植物资源,1977年2月17日,由国家体委、总参谋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测绘总局共同签发了《关于1977年至1979年登山活动的请示》报告,拟于1977年夏季对托木尔峰进行"侦察攀登"。之所以定为"侦察攀登",主要是考虑到1976年国家体委登山队侦察组只到达了海拔4000米高度,对海拔4000米以上路段的地形尚不了解。估计该峰的主要困难路段是海拔4500米到6500米之间。这是一个冰瀑区域,纵横明暗裂缝密布。所以1977年的任务定为侦察攀登.即在条件具备时争取登达顶峰,在顶峰设立觇标,测量高程,拍摄一部彩色新闻纪录片。如若受阻,拟于1978年继续完成这一任务。1977年7月31日,新华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布了中国登山队登上托木尔峰的消息,而且公布了精确测定的高程为7435.29米。1977年10~12月,法国《山与登山》杂志、日本《岩与雪》杂志、英国《登山年鉴》和德国《阿尔卑斯》杂志都先后刊登了我们登顶的消息,并加注托木尔峰即"胜利峰"的字样。看来世界各国都注意到了这个敏感的问题。1979年7月10日,中国登山队登顶托木尔峰两周年后,日本《读卖新闻》转发了一条报道:"据塔斯社报道,以安东诺夫为首的五名苏联乌孜别克高山滑雪运动员,于7月3日登上全苏第二高峰--海拔7134米的列宁峰后滑雪下山,创造了一项集体滑雪下山的好成绩。"苏联已经表态了,很清楚,"全苏第二高峰"已经由海拔7134米的列宁峰代替了原先常说的胜利峰。根据最新测量结果,托木尔峰的海拔为7443.8米。</h3><h3> 植物资源:虽然天山山系中众多的雪峰终年为冰雪覆盖,但是在3000 米雪线以下,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托木尔峰的山麓和河谷地区,满山遍野的云杉和塔松,四季常青。托木尔峰南北坡的茂密森林,是新疆的主要木材产区之一。各种药用植物达80 多种,在草原和森林草原带有贝母、紫草、天仙子、黄精、荆芥、益母草、大黄等;云杉林中,到处可见野蔷薇、党参等;亚高山草甸带,一片片金莲花迎风开放,花枝招展;雪线附近的乱石堆中,凌寒怒放的雪莲散发着清香,远远望去,一株株雪莲宛若一只只白色的玉兔,为这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带来了勃勃生机。</h3><h3> 动物资源:高矗的"玉笋"、巨大的冰蘑菇、水晶般的冰溶洞、飞流直下数十米高的瀑布,成群的天山马鹿、雪鸡、雪鸽、雪雀、鹫、旱獭、牦牛、野驴、棕熊、豺狗、石貂等,最珍贵的要属雪豹和黑鹤,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雪线之下,共有野生植物600种以上,占全疆1/5左右,仅药用植物就有100余种,另有26种真菌和31种地衣在我国首次发现,1000平方公里的雪岭云杉林,是地区宝贵的森林资源之一。托木尔峰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冰川区。</h3><h3> 天山中还有许多珍禽异兽,海拔3000 米以下的峰峦、山地的密林深处和草原之中,是各种飞禽走兽栖息、繁衍的天然场所。旱獭和水獭是珍贵的皮毛兽,遍布天山,这里的獭皮是新疆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天山的盘羊、雪豹、猞猁、天山鹿、天山羚羊等也是受保护动物。天山的苍鹰,素以体长凶猛著称。一只苍鹰双翅展开,足有两米多长,像一架小飞机。它时而悠闭地扶摇直上,时而又逍遥地在空中盘旋,一旦发现野兔、黄羊或其它柔弱动物,便像一把利剑横空劈下,来势可谓迅雷不及掩耳。这些柔弱动物,很快便成为苍鹰一顿可口的佳肴美味。在天山的动物中最警觉的要数野骆驼了。它胆小疑心大,稍有风吹草动,便远遁而去。它四肢细长而有力,足掌厚约5 厘米,如同按上了橡皮垫,奔跑起来轻捷无声,迅如疾风。它的特大胃袋,一次可装水70 公斤,饮足后能保持数月不再饮水。因此它成为沙漠中的最好运载工具,历来享有"沙漠之舟"之称。天山的黄羊、大头羊、狍子、茶腾大尾羊和雪线附近的雪鸡,是天山人狩猎的主要对象,尤其是黄羊和大头羊,分布量很大。人们捕获后,有时就架起篝火,就地烧烤,再配上美酒,便成了一顿别有风味的野餐,令人垂涎。</h3><h3> 山峰景色:托木尔峰地区最为壮观的景色当推汗腾格里冰川。在托木尔峰地区800多条冰川中,汗腾格里冰川最长,长达60.8 公里,是世界八大山谷冰川之一。该冰川冰面上覆盖着大小不等的石块,人可以行其上。冰川之上有无数水深莫测的冰面湖、数百米深的冰裂缝,还有浅蓝色的冰融洞、冰钟乳、水晶墙、冰塔、冰椎、冰蘑菇、冰桌和冰下河等冰川奇境。这里的天气多变,有时晴空万里,突然辟雷一声震天响,抬头望去,不远处的雪尘滚滚飞扬,飞泻而下,掀起数十米至数百米高的雪浪。腾起的雪雾,像蘑菇云那样上升、扩散,景色十分壮观。但是这种时有发生的雪山奇景--雪崩,却是冰川考察者和登山运动员最危险的敌人。托木尔峰这种惊险环境中的奇异风光,只有不畏艰险的勇士身临其境,领略和欣赏到,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除壮观的冰川奇景外,托木尔峰地区还有许多远近闻名的温泉。位于北木扎尔特河谷东侧的阿拉善温泉,便是其中之一。夏季,这里河水潺潺,泉水叮咚,周围那茂密的天山云杉和白桦林带下,黄色的败酱草花,竞相开放。这里已成为新疆著名的疗养区。</h3><h3> 探险记录:1956年,前苏联队从北坡沿东北壁登上托木尔峰峰顶。</h3><h3> 1977年7月, 中国登山科学考察队刘大义等27人,又从南坡沿东南山脊登顶成功。</h3><h3> 1986年,日本女子登山队两天中三次遇到雪崩;狂暴肆虐的雪崩是攀登托木尔峰的最大难关。随后十几年来日本几支登山队试图攀登该峰,但由于雪崩和恶劣的气候,都未能登顶,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h3><h3> 2002年和2006年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进入托木尔峰地区考察,到达了托木尔峰脚下。</h3><h3> 旅游攻略——进山路线:进山路线从乌鲁木齐乘车行驶1000公里抵达阿克苏市,在经温宿北上,行使70公里抵达塔克拉克牧场,进入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的平台子旅游区,然后徒步沿琼兰河谷北上,可达托木尔峰南坡。1977年登山大本营设在琼台兰冰川末端,海拔3200米处。</h3><h3> 行程安排:D1.乘夜班车从乌鲁木齐出发,第二天一早抵达阿克苏市(火车卧铺250元/人,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抵达阿克苏,每天有多班飞机,机票500元--1500元/人不等)。D2.租双排座货车,行3小时经台兰电站,塔克拉克牧场和保护区管理站进入平台子旅游区。D3.租用马匹驮运物资,沿着台兰河谷徒步15公里到达苏布塔什。D3.沿台兰河谷向北行进13公里抵达琼台兰冰川末端的登山大本营地。D4.沿西琼台兰冰川行进10公里抵达海拔3900米的登山大本营。D5-D10.考察琼台兰冰川、托木尔峰以及科其克尔峰。D11- D13.返回平台子旅游区。D14.乘车返回阿克苏市。D15.乘车抵达乌鲁木齐市。</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特拉木坎力Ⅲ峰7382米</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特拉木坎力Ⅲ峰(Teram Kangri Ⅲ)位于喀喇昆仑山脉支脉锡亚琴慕士塔格山脉的特拉木坎力峰群,坐落在中国和印巴争议区的边境线上,东北侧属于中国,西南侧目前由印度实际控制。海拔7382米(24219英尺),是世界第73,中国第28,巴基斯坦第31高峰。1979年日本弘前大学登山队首次登顶特拉木坎力Ⅲ峰。</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卓木拉日雪山7326米</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h3><h3> 卓木拉日雪山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帕里镇境内,是亚东县民间传说的与珠峰并列的七仙女之一,山势险峻,海拔7326米。藏语意为“神女峰”,她有着傲人的身姿,雪峰直耸入云,因为周边地势较为平坦,显得格外突兀陡峭,虽名不见经传,但却是最美的雪山之一。距县城50公里,距日喀则市250公里,拉亚(拉萨-亚东)公路穿过山脚下。该山是喜马拉雅山第七座山峰,是早古生代地层和喜玛拉雅山花岗岩所组成的断块山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山口,是日喀则地区独具特色的观光和探险旅游景区。</h3><h3> 山脉简介:卓木拉日雪山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是探险旅游和科学考察旅游的好去处。首次登顶是由一支5人英国队伍经由南线于1937年5月21日完成。最近一次的登顶由一支7人组成的多国队伍经由西北线于2006年10月18日完成,他们因此获得了当年的金冰镐奖。 </h3><h3> 地理区位:卓木拉日雪山位于帕里镇,距县城50公里。山高约7400米,是早古生代地层和喜玛拉雅山花岗岩所组成的断块山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山口。由于卓木拉日雪山山脉横通于亚东县境内的中部,从而导致亚东县北高南低的地势,还自然将县划分为两个迥然不同的地貌单元。其海拔7314米,位于东经89.2度,北纬27.8度;顶峰突兀,壁峭坡陡。山峰西侧在中国境内,东侧在不丹王国境内,至今还未曾有人登顶。卓木拉日雪山山脉横通于亚东县境的中部,从而导致亚东县北高南低的地势,将亚东分为两种迥然不同的地貌单元。</h3><h3> 自然风光:山顶终年积雪,白雪皑皑,随时可见神女漂亮的脸蛋和美丽的头发。雪山脚下是多庆湖。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卓木拉日雪山和多庆湖被誉为神山圣湖,当地人们路经神山时,都会献上洁白的哈达和青稞酒,以祈求保佑。当远眺时,湖与山浑然一体,妩媚动人的神女峰和明镜如洗的多庆湖镶嵌在如茵的帕里草原上,雪山、湖水、蓝天、红日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卷。</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岗彭庆峰7299米</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岗彭庆峰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境内,岗彭庆峰是喜马拉雅之佩枯岗日山脉西北最高的山峰,是吉隆县的地理座标,岗彭庆峰是吉隆县人们的保护神,海拔7299米。运气好的话可以拍摄到岗彭庆雪山脚下的草原上经常出没的藏野驴。</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岗彭庆峰下是一片平坦的坡地,牧羊青青,一大群羊都在埋头吃羊,它不是孤立的美丽,它与300平方公里的佩枯湖,湖岸广袤的大草原结合成了一幅大风景画。</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加拉白垒峰7294米</font></b></h3><h3><br></h3><h3> 加拉白垒峰 海拔7294米,位于中国西藏的林芝——墨脱一带、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外侧的南迦巴瓦峰地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外侧,与南迦巴瓦峰隔江对峙,两峰仅距20公里。加拉白垒峰的走向为东西弧形排列,主脊线上向南侧、西北侧增生着数条支脊,多为陡壁悬崖。山谷中 发育着数十条冰川。其顶部比较平展,常年被冰雪覆盖。该地区冰川大都属于海洋型冰川,运动较快,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加之地势陡峭,因而冰、雪崩十分频繁。这里雨季较长,尤其是7、8、9三个月,几乎天天降水,同时云量也很大,峰体终日云雾缭绕。</h3><h3> 地理位置:雅鲁藏布江自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冰峰雪山发源,沿喜马拉雅北坡山谷一直向东,历程一千多公里,流至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尾翼,在林芝、米林、墨脱、波密四县交界处直转南下,形成一个马蹄形大峡湾。在这个峡内侧,东经95.0°,北纬29.6°处就是世界第十五高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在峡湾外侧,即东经95.0°,北纬29.8°处,与南迦巴瓦峰相距20公里,而隔江对峙的,就是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h3><h3> 山峰概况:加拉白垒峰的走向为东西弧形排列,主脊线上向南侧、西北侧增生着数条支脊,多为陡壁悬崖。山谷中发育着数十条冰川。其顶部比较平坦,常年被冰雪覆盖。该地区冰川大都属于海洋型冰川,运动较快,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加之地势陡峭,因而冰、雪崩自然现象十分频繁。这里雨季较长,同时云量也很大,峰体终日云雾缭绕。</h3><h3> 自然环境:因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而隆起的喜马拉雅山脉,沿东西延伸,中部向南略如“弓”形凸出,在其东西两端形成“地结”,且分别耸立着8l25米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和南迦巴瓦峰。喜马拉雅山自西向东绵延了2400多公里至此,这一地段北有南东向的念青唐古拉山阻挡,东有南北向的横断山挤压,产生了北侧的拉萨、波密弧形断裂稻皱带和东侧的华南横断山断裂折皱带。极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形成了本地区异常险峻的地形。雅鲁藏布江大峡湾,沿着一系列断裂带发育,随着青藏高原分阶段的隆起,河流相应下切,使山峰至河谷高差达5000~6000米,成为世界罕见的高峰深谷。而且河流从峡湾入口处的海拔2800多米至出口处的海拔900余米,落差近达2000米,河面平均坡降达10%,因此河水湍急,奔腾咆哮。大峡湾地区南侧直接面对印度洋,暖湿的西南季风可沿雅鲁藏布江北上,使本地又受到海洋性气候影响。高峰峡谷、充沛的降水和温暖的气温,为自然地理的垂直分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谷底的雅鲁藏布江畔是大片浓荫遮日的热带雨林,循着山坡往上,是各种阔叶树相互参差。雪线以上则是一片冰清玉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迦巴瓦峰地区是一个地跨热带和寒带,不可多得的“自然博物馆”。 然而,对于登山家来说,南迦巴瓦峰又是那样的暴虐。南迦巴瓦峰,语意为“雪电如火燃烧”。它是复式褶皱中一个向北倾斜的短轴向斜构造,山体以片麻岩为主,它主要有三条山脊:西北山脊,东北山脊和南山脊。东北山脊蜿蜒约30公里,直抵雅鲁藏布江岸,脊线上有6个6000米以上的山头凹凸起伏;南山脊两公里处有一卫峰——乃彭峰,海拔7043米,它们之间的山口称之为“南助”。从乃彭峰分别向东南、西南伸出两条人字形山脊;西北山肯线突出着6936、7l46米两座雪峰。南迦巴瓦峰的三大坡壁大都被冰雪切割成风化剥蚀的陡岩峭壁,以西坡为最。坡壁上基岩裸露,残留着道道雪崩留下的沟溜槽,峡谷之中又布满了巨大的冰川。气候特征:本地区冰川大都属于海洋型冰川,运动较快,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加之地势陡峭,因而冰崩、雪崩十分频繁。本地区雨季较长,一般从5月延续至9月,尤其是7、8、9三个月,几乎天天降水,同时云量也很大,峰体终日云雾缭绕。从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天气以晴为主,每年的2-4月和10-11月,是旱季和雨季的交替期,也是选择登山的好时机。但这时的高空风较强,风速有时达40米/秒,气温为-20℃---30℃,日温变化较大。</h3><h3> 神话传说:关于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有一个广为外界所知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上天派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镇守东南。弟弟加拉白垒勤奋好学武功高强,个子也是越长越高,哥哥南迦巴瓦十分嫉妒。于是一个风黑月高之时将弟弟杀害,将他的头颅丢到米林县境内,化成了德拉山。上天为惩罚南迦巴瓦的罪过,于是罚它永远驻守在雅鲁藏布江边,永远陪伴着被它杀害的弟弟加拉白垒。这个神话传说,很生动的向我们解释了加拉白垒峰的特点: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加拉白垒峰峰顶永远都是圆圆的形状,那是因为它是一座无头山,南迦巴瓦则大概自知罪孽深重,所以常年云遮雾罩不让外人探窥。</h3><h3> 登山历史:1986年,日本登山队成功登上加拉白垒峰;1992年,中日联合的登山队也登上了南迦巴瓦顶峰。</h3><h3> 进山路线:从拉萨出发,沿康藏公路东行至八一镇,全程404公里。而后沿尼洋河南下,经雅鲁藏布江冈嘎大桥到米林县城,行程75公里。从米林县城沿雅鲁藏布江东地91公里至海拔3100米的派区。从派区沿简易公路北上18公里,经大渡卡乡至格嘎。然后步行到按地当嘎海拔3512米的南迦巴瓦登山大本营。攀登加拉白垒峰则从格嘎北上,沿雅鲁藏布江直下可至加拉,从加拉过江后北上至加拉白垒峰南麓大本营。或从八一镇沿康藏公路行车19公里到达林芝县城,从林芝北上57公里可到达加拉白垒峰西麓海拔2200米的鲁朗乡。</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宁金抗沙峰7206米</font></b></h3> <h3>  宁金抗沙峰海拔7206米,位于西藏自治区江孜县、仁布县、浪卡子县三县交界处。宁金抗沙峰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在喜马拉雅山以北,雅鲁藏布江之南,有一条延伸360多公里的山脉,藏族人民把它叫做拉轨岗日山 。</h3><h3>  拉轨岗日山的东面是海拔4200米,面积6400平方公里的高原湖泊---羊卓雍错,藏语意为“天鹅池”。湖槽狭长曲折,形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天鹅,藏族人民尊之为“圣湖”。相传,有位仙女因思凡下界而犯天规,上天把她变成天鹅贬在这里,诸峰的神女们都与她恋恋不舍,常来此洗澡与她相伴。而今,洗澡的神女们没有了,只留下了这个美好的传说,以及湖中丰富的裸鲤鱼和夏季成群的水鸭。“圣湖”南面有座千年古刹桑丁寺,属喇嘛噶举派(自教),是西藏唯一女活佛多吉帕姆的主持院。</h3><h3> 宁金抗沙峰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他悠然凌驾于“圣湖”、“宗寺”之上,因此藏族人民把它叫做“宁金抗沙”,意思即是“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其海拔7191米,位于东经90.1度,北纬28.9度,地处江孜县和浪卡子县的交界处。周围耸立着10余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h3><h3> 宁金抗沙峰山体雄伟,危岩嵯峨。顶部尖锥突兀,坡岭沟壑间的终年积雪发育了条条冰川,时常有冰雪崩塌。每年只有4月一5月或9月一10月的春秋季节,才是举行登山活动好时机。1986年4月28日,中国西藏登山队的桑珠、边巴、加布等12人从该峰南坡沿西南山脊路线首次登上顶峰。</h3><h3> 因宁金抗沙峰悠然凌驾于“圣湖”羊卓雍措和“宗寺”桑顶寺之上,因此藏族人民把它叫做“宁金抗沙”,意思是“夜叉神住在高贵的雪山上”,传说是藏传佛教四大山神—西方山神诺吉康娃桑布居住之地。宁金抗沙峰周围耸立着10余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宁金抗沙峰山体雄伟,危岩嵯峨。顶部尖锥突兀,形如鹰嘴,坡岭沟壑间的终年积雪发育了条条冰川,附近有冰川约116多条,冰川面积达118.82平方公里,时常有冰雪崩塌。卡惹拉冰川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条冰川,面积达9.4平方公里。卡惹拉是浪卡子和江孜县之间公路上最高的垭口,海拔5042米,是年楚河支流势龙曲源头。</h3><h3> 路线:从乌鲁木齐乘汽车或飞机至阿克苏,再北上温宿后继续北行到塔沿拉克,然后徒步沿琼兰河蔷北上,可达托木尔峰南坡。登山大本营可设在职台兰冰川末端,海拔3700米处。另一条路线是从温宿东行至破城子,然后徒步溯河北上40公里,至吐盖别里齐。从此处也可攀登汗腾格里峰和雪莲峰。</h3><h3> 气候:宁金抗沙峰与珠穆朗玛峰大体相似,冬半年干燥而风大,为干季和风季。夏半年为雨季,呈大陆性高原气候特征。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强烈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暴雨引起了频繁的冰崩、雪崩,造成山上云雾弥漫,冰雪肆虐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至翌年的2月中旬,因受强烈的西北寒流控制,气温可达-60℃,平均气温在-40℃至-50℃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只有在4月底至5月末,或9到10月这段时间,是风季与雨季相互过渡的时节,也就常有3—4次持续2—5天的好天气,这时便是进行登山活动的绝好时机,包括马卡鲁峰在内的喜马拉雅地区最好的攀登季节是春季,好天气周期持续较长,一般两周左右。</h3><h3> 攀登历史:1954年,法国登山队有1人登上了海拔7640米的马卡鲁2峰(1980年又有1人登上此峰)。</h3><h3> 1970年9日本登山队有2人登上了海拔8010米的东南卫峰。</h3><h3> 1955年5月,法国登山队摩西捷列、基坦克等9人,首次沿尼泊尔境内的巴康冰川越过西北山脊鞍部,在中国境内的西北坡登上了顶峰。</h3><h3> 进山路线:从拉萨乘车沿中尼公路经浪卡子至卡若拉山口,行程187公里。大本营设在海拔5000米的卡若拉冰川末端,主峰的南麓。</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玉龙塔格峰7162米</font></b></h3><h3><br></h3><h3> 玉龙塔格峰是西昆仑山区最高峰,海拔7162米,峰区有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冰川群,总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冰川长度超过10公里的有25条之多,其中玉龙冰川长30.5公里。面积131平方公里,冰川末端高5120米。中峰冰川区,多塔冰川区,冰塔林特别发育。古里雅平顶冰川面积达37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平顶冰川,冰川周围冰碛平台广布,冰缘地貌十分发育。 西昆仑山脉北坡冰川融水汇入玉龙喀什河和克里雅河,流入塔里木盆地。南坡冰川融水汇入郭扎腊,阿克赛钦湖和甜水海湖。郭扎腊湖面积24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81.9米。</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念青唐古拉峰7111米</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h3><h3> 念青唐古拉峰是一座银装素裹的雄峰,而在藏族民间传说中,则是一尊有着天鹅般姿态的神马,各种宝石镶嵌在华贵的马鞍上边。具有金刚焰般的大神,肤色白暂、面带微笑、三只眼闪闪发光,雪白的长绸缠着他的顶髻。右手高举装饰着五股金刚杵的藤鞭,左手拿着水晶念珠,身披白、红、蓝三色缎面披风,以各种宝贝作装饰,显得年轻英俊而且威严。</h3><h3> 地理概况:念青唐古拉山脉是中国青藏高原主要山脉之一,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念青唐古拉山脉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将西藏划分成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区域。相传"纳木措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 子"。念青唐古拉山脉伸入纳木错湖心的扎西半岛上有扎西寺,虔诚的喇嘛教徒们不辞辛劳来这里进香,向念青唐古拉神山和纳木错圣湖顶礼膜拜。</h3><h3> 念青唐古拉峰,是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念青唐古拉峰位于东经90.6℃,北纬30.4℃,海拔7111米,在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境内。念青唐古拉山脉屹立在西藏高原中部,自西向东约600公里,它西接岗库卡耻,东南延伸与横断山脉的伯舒拉岭相接,中部略为向北凸出,它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两条大水系的分水岭,同时将西藏自治区分为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地域。主峰西北山麓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纳木措,意为"天湖",海拔4716米,为世界上最高的大湖。主峰南麓是景色秀丽的羊八井谷地,这条谷地处在念青唐古拉山与冈底斯山中间的一条巨大地质断裂带上。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这里除分布有常见的温泉、喷泉外,还有喷气孔、热水河、热水湖、热水沼泽等,是世界上少见的地热"博物馆"。这里现建有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旅游温室和温泉浴馆,这里的浴水滑润而富有弹性,是消除疲劳和治疗疾病的理想之所。</h3><h3> 念青唐古拉峰的附近有海拔7162、7111、7117、7046米4座东西排列、紧密相接的山峰。在其周围还聚集着30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山形尖峭,巍峨峥嵘。其东南侧为羊八井-当雄深大断裂,相对高差2000米以上,使山体越发显得挺拔。山体高而狭窄,只有30千米宽,缺乏发育大型冰川的宽绰高山面积,只分布着小型冰斗型冰川。</h3><h3> 地质成因:在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念青唐古拉山地区受东西向的怒江断裂带和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的控制挤压断裂稻皱,断续而强烈地上升,形成了海拔平均6000米以上的高大山系。它绵延数百公里的山脊线位于当雄-羊八 井以西,一般山峰均在5000-6000米以上,山形尖峭,巍峨峥嵘。</h3><h3> 这四座山峰及其周边地区曾受到强烈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了如今较为陡峭的山岭,尤其西北坡更是陡峭异常。山势笔直,险要壮观。主峰顶部形似鹰嘴,多断岩峭壁。白天云雾缭绕,常年为冰雪覆盖。它有三条主要山脊:西山脊、东山脊和南山脊。受地形影响该地区冰川发育受到很大的限制。北坡附近,主要以横向的山谷冰川和悬冰川为主,悬冰川冰舌末端往往高达5700米。南北两侧的峡谷中横卧着两条冰川,直泻而下,多冰陡墙和明暗裂缝,险恶万分而又奇特壮观。这地区的粒雪线也比其他地区为高,达5800米以上。</h3><h3> 气候条件:由于念青唐古拉峰地处大陆腹地,山脉的屏障作用阻挡了西北的寒流和印度洋的暖流,基本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在300--400MM之间。每年五月中旬至九月中旬是该地区雨季,这段时间集中了年降水量的80%-90%,雨季天气现象也很复杂,变化无常,一天中往往出现阵雨、冰雹、雷暴、闪电等种种天气现象,而这些正是登山活动的敌人。</h3><h3> 由于地形陡峭,该地区冰崩、雪崩十分普遍,尤其陡峭的西北坡,当冰雪层的深度、厚度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发生大规模的冰雪崩。另外在发育完好的现代冰川的侧碛和尾碛地区,经常发生大规模滚石春季也经常出现雪灾,登山活动一般选在5-9月较佳。</h3><h3> 佛教神山:"念青唐古拉",藏语意为"灵应草原神",由此可见藏民对它的崇敬和希望,因此,念青唐古拉峰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山,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h3><h3> 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念青唐古拉峰和纳木措不仅是神山圣湖,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总有信徒、香客前来朝拜。</h3><h3> 在离拉萨约170公里、距羊八井东北20多公里青藏公路西侧的当雄草原上,公路边有念青唐古拉山主峰群观景台,周围布满了接地连天的五彩经幡,这些表现对神灵敬畏的风马旗气势壮观。观景台附近还矗立着一座"青藏公路建成通车五十周年纪念碑",雕塑象征着千万筑路人用自己的双手高高托起的雪域高原梦想之路。</h3><h3> 攀登历史:念青唐古拉山脉地区是中国登山运动的摇篮之一。早在1959年冬,中国登山队就曾在东峰附近进行冰雪攀登训练。1986年中国对外开放了这一山峰,日本东北大学于该年3月-5月从南坡沿西南支脊线转西北脊攀登了海拔7163米的主峰,并有三人登顶。</h3><h3> 1990年,一支奥地利登山队登上了海拔7117米的中央峰。</h3><h3> 1992年,北京大学登山队拉加才仁、李锐、吴海军成功地登上了海拔7117米的中央峰。 北京大学登山队还发现:中央峰东南方有一个高度6056米处的小山峰,两峰之间有一平缓的鞍部,在雪线以上约6000米处,平坦开阔,可以建立C1。C2位置大概在6800米左右的一个平台上。登顶路线是从C2先斜插上东侧山脊,再沿山脊向上。</h3><h3> 登山路线:从拉萨乘车北上,经羊八并至爬努错,全程110公里。大本营可设在海拔4800米的巴努错河的出口处。</h3><h3> 拉萨以北100公里处的念青唐古拉大雪峰,海拔7117米。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念青唐古拉山的纳木措不仅是神山圣湖,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总有信徒、香客前来朝拜。</h3><h3> 念青唐古拉山是一座银装素裹的雄峰,而在藏族民间传说中,则是一尊有着天鹅般姿态的神马,各种宝石镶嵌在华贵的马鞍上边。具有金刚焰般的大神,肤色白暂、面带微笑、三只眼闪闪发光,雪白的长绸缠着他的顶髻。右手高举装饰着五股金刚杵的藤鞭,左手拿着水晶念珠,身披白、红、蓝三色缎面披风,以各种宝贝作装饰,显得年轻英俊而且威严。</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冷布岗日7095米</font></b></h3><h3><br></h3><h3> 冷布岗日(又名罗波岗日)位于阿里南线,萨嘎与仲巴交界之处,冈底斯山脉中部,海拔7095m。它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也是冈底斯山脉真正的最高峰,比次高峰冈仁波齐6721米的海拔高出很多。但它似乎并不是人们目光的中心。人们聚焦的点,一直是冈仁波齐,至于冷布岗日,只能用一个冷字来形容。关于冷布岗日的介绍和资料很匮乏。冷布岗日却甘愿让自己安静的站在背后,看着冈仁波齐成为全宇宙的核心,并默默的支持。很多人都认为神山冈仁波齐(6656m)是岗底斯山脉的主峰,但这都是人们以及一些记者驴友们的误解和盲从。</h3><h3> 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其实位于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和萨嘎县交界处,山峰名字叫------冷布岗日(7095m)。这是一座美丽的山峰,从北边布多乡(5500m)看,非常壮观,形状如珠穆朗玛峰;从南边(仲巴县城后面草原)看,状如金字塔。</h3><h3> 冷布岗日冰川群:冷布岗日位于冈底斯山脉中段,海拔高度7095米,周围一系列山峰组成一条近南北向的山岭。这里共有冰川101条,面积114.94平方公里,其中冰斗山谷冰川和山谷冰川39条,面积共75.17平方公里。悬冰川和冰斗冰川共62条,面积仅39.78平方公里。</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罗波峰7095米</b></h3><h3><br></h3><h3> 罗波峰,是冈底斯山脉的最高峰,亦称“仑博峰”、“罗波岗日”、“冷波岗日峰”,意为“大臣雪山”(岗日即雪山,又如岗日嘎布山、普若岗日)。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境内,位于达吉岭乡。海拔7095米,相对高差在2500左右,终年积雪,为西藏已开放的44座山峰之一。山麓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牧有牦牛、绵羊、山羊等牲畜。</h3><h3> 地质特征:该峰底部为燕山期花岗岩,其上为厚达2000米的始新世砾岩和砂岩层;峰体呈锥状。在东经84°左右,山脉转为东西走向,山体渐宽,至东段宽达100公里。山脉中段因北西、北东两组构造断裂活动形成许多纵向块断山地和陷落湖盆或谷地,山形零乱、脉络不清。</h3><h3> 地貌:罗波峰开始隆起约当白垩纪中期,至早始新世后又经强烈上升。有人认为罗波峰是印度地块与亚洲地块中晚始新世相撞、挤压、断裂与褶皱上升的结果,两地块的缝合线在罗波峰南麓、印度河—雅鲁藏布江谷地一带。</h3><h3> 气候资源:罗波峰南侧即通称的藏南地区,气候温凉稍干燥,海拔4000米以下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为灌丛草原,较高地区为亚高山草原。这一地区草场辽阔,耕地集中,为西藏自治区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的地域。其北侧为羌塘高原内流区,气候严寒干燥,以高山草原为主。绝大部分土地只宜入牧绵羊和牦牛或为无人居住的荒寂原野。</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罗波岗日峰7095米</font></b></h3><h3><br></h3><h3> 罗波岗日峰海拔高度7095米,地处北纬29.8度,东经84.6度,位于西藏自治区仲巴县达吉岭乡境内,距拉萨约1000公里,进山交通较为方便,车辆可通行到大本营。 </h3><h3> 罗波岗日在藏语中意为“大臣雪山”,终年积雪,是冈底斯山脉的最高峰。山顶有28条冰川,面积只有88.8平方公里,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南坡冰川多于北坡。山麓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牧有牦牛、绵羊、山羊等牲畜。为西藏已开放的44座山峰之一。</h3><h3> 气候条件:该地区不受季风影响,全年可以攀登。在秋季,天气通常相当稳定,但比春季寒冷。受季风影响8月下旬到9月初可能进山道路泥泞。 </h3><h3> 进山线路:从拉萨乘车到萨迦,然后经Pasakuke村进入山谷2小时后到达大本营。</h3><h3> 攀登线路:东北山脊。</h3><h3> 攀登历史:1996年10月23日,中韩联合登山队成功登顶。</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康格多山7060米</font></b></h3> <h3>  康格多山:即康格尔多山,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境内、喜马拉雅山脉中段转折东北方向的南麓。康格多山终年积雪,由南北两条主山脊和陡峭的东西坡合拱而成,这一地区高峰林立,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两座,高峰海拔7060米,6000米以上的高峰不下30座,在其东北约30公里处,耸立着6990米的推岗日峰,其西约21公里处是一座海拔6895米的雪峰。</h3><h3>  注意:地图上7060高峰标注"康格多山"和"康格多峰"两种情况都有,后一种标注是把康格多山作为很长的山脉,那只是一个高峰。</h3><h3>康格多山脉:包括其高峰及其周围延伸地带。</h3><h3> 有的人把波拉山混淆于康格多山;其实,康格多山在西方很远才是浪波乡驻地,浪波乡西方较远才是勒布沟,翻越海拔4550的波拉山口而南下。</h3><h3> 概念:地图上7060高峰标注"康格多山"和"康格多峰"两种情况都有,后一种标注是把康格多山作为很长的山脉,那只是一个高峰。</h3><h3> 简介:喜马拉雅山东段的高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南部错那县以东,海拔7,060公尺,有现代冰川发育。康格多山海拔7060米,位于东经92.4度,北纬27.8度;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转折东北方向的南麓,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境内。 康格多山终年积雪,由南1北两条主山脊和陡峭的东西坡合拱而成,这一地区高峰林立,登山线路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两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 不下30座,在其东北约30公里处,耸立着6990米的推岗日峰,其西约 21公里处是一座海拔6895米的雪峰。康格多主峰两旁还有南、北两个山头,海拔高度分别为70402米和6900米,与之相应的是南北两条山脊。南北山头又各向东西两侧伸出支脊,坡面陡峭险峻。群山峡谷中分布着大大小小无数条冰川。东坡姜朗冰川长lO多公里,冰川上冰陡崖悬立,有的高达l0余米,冰面裂隙纵横、冰崩雪崩频繁发生。</h3><h3> 康格多山海拔7060米,位于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境内,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转折东北方向的南麓。康格多山终年积雪,这一地区高峰林立,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两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不下30座。康格多主峰两旁还有南、北两个山头,与之相应的是南北两条山脊。南北山头又各向东西两侧伸出支脊,坡面陡峭险峻。群山峡谷中分布着大大小小无数条冰川。东坡姜朗冰川长lO多公里,冰川上冰陡崖悬立,有的高达l0余米,冰面裂隙纵横、冰崩雪崩频繁。康格多山区属亚热带高原气候,雨季时山顶被云雾笼罩。春秋时节,峰峦上白雪皑皑,山麓的坡台沟,奇花点点,牧草肥美。常常可见野驴、黄羊、草狐、漳子等数10种野生动物。</h3><h3> 气候:康格多山区属亚热带高原气候,地势北高南低,印度洋暖流逆谷而上,区域性气候明显。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6-9月为雨季,其间细雨绵绵,山顶被云雾笼罩,难见大山面目。故登山活动一般选在每年的 4月-5月或l O月-11月。其时,峰峦上白雪皑皑9山麓的坡台沟。堑则林 海苍苍、奇花点点,牧草肥美。常常可见野驴、黄羊、草狐、漳子等数10种 野生动物 。</h3><h3> 攀登历史:1913年,英国、印度等国的探险家曾进入该区活动。</h3><h3> 1939年,英国的一支登山队正式登山,有1人死亡,攀登失败。</h3><h3> 1988年3月24日、26日, 日本登山队宫崎贵文、高野惹辅、岩田齐、冈天武扬四人,分两批沿北峰西北坡转西北山肯,跨越北峰后沿北山脊首次登顶成功。</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穷母岗日峰7048米</font></b></h3> <h3>  穷母岗日峰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尼木县境内海拔7048米,藏语意为”有学问的仙女”,是念青唐古拉山脉西南端最高峰,山体雄伟,气势恢宏。</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7000米山峰备注</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h3><h3> 除了公格尔-慕士塔格区域外,接近7000米的许多山峰分布在阿克塞钦高原和阿尔格塔格山脉附近。这些山峰在地理分布上多处于新疆与西藏、青海的分界线上。其中位于西藏境内的昆仑山区地理概念上也被称为羌塘,由于种种原因,这片广阔区域的绝大多数山峰没有被攀登过,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山峰名称和高程,1985年才对外国攀登队伍开放。阿克塞钦I峰(榴石山)7167米,1986年日本京都大学队首登;喀什塔什山最高峰琼木孜塔格海拔6962米,200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高山俱乐部首登;1987年,日本福岗登山俱乐部侦察了6650米的赛力克古兰木孜塔格(Selik Gulam Muztag),2000年由日本早稻田大学高山俱乐部首登。</h3><h3> 喀什塔什山最高峰琼木孜塔格峰海拔6962米,200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高山俱乐部首登。著名的克里雅山口道从今新疆于田县沿克里雅河南行,通过慕士山和琼木孜塔格山之间的克里雅山口进入后藏。至今,在普鲁村北还保留着阿拉叫依古驿站,在新疆和西藏的交界的克里亚山口保留着唐代的罕坦木帕夏古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汗腾格里峰6995m</font></b></h3><h3><br></h3><h3> 汗腾格里峰(Khan Tengri)位于东经80.2°,北纬42.2°,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国界线上。它是天山山脉的第二高峰,在天山山脉中科克沙勒岭与哈尔克山的结合部位,海拔6995米。东邻托木尔峰,西邻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伊塞克湖盆地,北邻伊犁河谷地,南邻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绿州。汗腾格里峰一带地势高峻,山岭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6000米以上的高峰多达40座,山地大面积突出于雪线之上。</h3><h3> 山峰简介:汗腾格里峰(Han-t'eng-ko-li Peak,亦作Hantengri Feng或Khan Tengri),天山的高峰。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边界线上。海拔6,995公尺(22,949呎),为天山主峰之一。周围有巨大的山谷冰川,其中南依诺勒切克冰川长59公里,上游在中国境内,下游在哈萨克境内,是天山第一大冰川。铁米尔苏冰川(36公里)、土格别里齐冰川(34公里)和卡拉格玉勒冰川(36公里)全部在中国境内。冰川末端下降到2,500∼2,800公尺的森林带。汗腾格里峰与哈雷克套山之间的南北向冰槽谷自古为南疆与伊犁间的通道。其间有木札特冰川阻塞,旅行者须攀越这条冰川,经过积雪深厚的达坂。其艰难险阻之情,唐玄奘早有记述。汗腾格里峰,在最高峰托木尔峰以北20公里处。汗腾格里峰坐落在南天山的主脊线上,主要有5条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北山脊、东北山脊和东南山脊。西山脊和东北山脊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国境线,其南侧在中国境内。 汗腾格里峰峰体高峻而雄伟,终年积雪,冰雪崩频繁。特别是南壁,宽阔而多断层峭壁和沟壑,冰雪坡象一堵玉壁高耸于苍穹之下,使人望而绝步。汗腾格里峰的地质情况也较复杂,属褶皱断裂复背斜的核部,由此而造成了此峰山势壁立,陡峰险峻,沟堑纵横的地形。因而,直至登山活动已较发达的今天,其南坡中国一侧至今都还没有登山家们拜访的足迹。</h3><h3> 山名含义:汗腾格里峰,在西天山。蒙古语,"汗"为"王","腾格里"为"天",即"(顶)天的汗王峰"。</h3><h3> 地理位置:天山山脉中科克沙勒岭与哈尔克山的结合部位,是托木尔-汗腾格里山汇地区的高峰之一,海拔6995米。位于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国界线上。东与天山山脉最高峰──托木尔峰(7435.3米)相邻,西邻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伊塞克湖盆地,北邻伊犁河谷地,南邻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绿州。</h3><h3> 地势地貌:汗腾格里峰区出露为奥陶纪砂岩、砾岩、大理岩化灰岩及千枚岩化泥岩、炭质页岩等,属加里东褶皱带,在其南北两侧为华力西褶皱带,依次向外为中、新生代褶皱,最后现代山体升起于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的喜马拉雅运动之后。汗腾格里峰一带地势高峻,山岭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6000米以上的高峰多达40座,山地大面积突出于雪线上,形成中国境内天山和整个天山山脉的最高部分。山体高大,面迎西风气流,降水较丰富,在海拔3200米处年降水量500毫米,5000米以上地区年降水量达900毫米左右;海拔3200米以上地区年均温为负值,为大规模冰川发育提供了极其优越的条件,故在托木尔-汗腾格里山汇地区,形成天山山脉现代冰川作用的最大中心。</h3><h3> 山谷冰川:中国境内天山山脉有现代冰川6896条,总面积为9548平方公里,其中53%集中于此,以山汇为中心呈不对称放射状分布。在托木尔峰与汗腾格里峰之间,发育了最大冰川──南依诺尔切克冰川,长61公里,下游伸入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此外还有台兰峰东侧的土盖别里齐冰川,长37.8公里,西琼台兰冰川长25公里(雪线4200~4300米,冰川作用下限3084米)等。这些冰川以长大的树枝状山谷冰川最为发育,拥有多级支流和狭长的冰舌,冰面表碛密布,热喀斯特发育,形态上有其独特之处,因此有"土耳其斯坦型"冰川之称,中国则称为"托木尔型"冰川。众多冰川和大面积的积雪消融,是其南北坡阿克苏河、木扎尔特河和特克斯河等的主要补给来源,并孕育着南北片片绿洲。</h3><h3> 景色简介:站在山腰间,向下俯视,眼帘忽然闪现一幅生动的画卷:辽阔的牧场缀着星星点点的毡房,马群在草原上奔腾;错落有致的农舍间,鹅群在村头追逐;潺潺缓缓的河流绕过郁郁葱葱的林海,流向远方的雪山深处。回望眼前的兀山险峰,沟壑万丈,回环绕转,鬼斧神工,峭壁上山花烂漫,蝶飞蜂舞,绿苔茵茵,鸟鸣婉啭,草被清翠,绵缎蜿蜒,让人赏心悦目;参天林木遮盖,穹庐蔽荫,山风呼啸,松涛咆哮,蒸腾的气流徐徐升腾,袅袅娜娜,宛若一条白练直挂云天。被阳光反射着的冰川雪峰,透射出七彩斑斓,幻化成大小均匀的光环,蚀在半空中不消不散。一只鹰隼显得格外俊逸,在大气蒸腾的云层里盘旋,久久而不肯离去。人们怀着虔诚的向往,忘记一路疲惫,赶到昭苏县夏特乡,再骑上当地牧民早已为我们备好的马匹,沿着崎岖的山路,颠簸前行。骑马大约走了一个时辰,人们被脚下的悬崖峭壁所阻挡,不得不下马徒步攀行,翻过一座峭壁,眼前就是仰慕已久的直插云霄的汗腾格里山峰。仰望跌宕起伏的莽莽群山,千仞攒空,层峦叠嶂,阳光把整个西天山照射得巍峨壮观,使头顶的雪山斜射格外晶莹剔透。</h3><h3> 山中春雨倾盆而下:艰难地攀行二十多分钟,直达汗腾格里山的中峰。脚下皑皑白雪晶莹浑然,阳光反射到雪壁上,夺目刺眼。此时此刻,知觉告诉着自己,山顶的空气明显稀薄,气温急剧下降,云层在疯狂地翻动,一场倾盆大雨就要立刻泼向巍峨的汗腾格里山峰。这时中间有人要求立即下山,也有人要坚持等到这场大雨过后继续向上攀登。大约不到五分钟,整个西天山笼罩在黑压压的云层里,瓢泼大雨倾盆而下,人们只好找到一个凸起的崖壁下躲雨。时下已是仲春,昭苏当地有一句农言,"春雨绵绵,连阴半月",但人们来时听当地的老乡说春季的昭苏高原春雨比起往年少之又少,整个春天几乎是干旱。时间随着眼前的倾盆大雨而过,人们只能躲在崖壁下盼着雨停下来。似乎老天故意捉弄我们,一点也没有停下来的征兆。两个多小时过去了,雨渐渐地停了下来,天空中飘着星星点点的毛毛细雨。</h3><h3> 山若水洗一尘不染:雨过天晴,阳光分外妖娆,大地更加娇美,整个西天山宛若水洗一样,尘埃不染。这时已是下午6点一刻,时间已不允许我们继续攀登顶峰,到了夜晚也不可能住在山上,再说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允许人们滞留,经过大家一番商议,还是决定下山。常言道,登山容易下山难。这话使人们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并不夸张。等到人们下了山,回到乡政府所在地,已是深夜12点多。乡上用当地哈萨克族最热情的礼仪招待了人们。尽管人们最终没能登上汗腾格里山峰,但当地民俗的纯朴和老乡的善良好客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h3><h3> 主要景点:汗腾格里寺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门。1987年前,在原来南关清真寺的基础上加以扩建,改用今名"汗腾格里"(王中之王的意思)。该建筑为双层楼式,下层为商场,上层是清真寺,楼外部两侧皆设半环形登楼台阶,集伊斯兰传统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于一身,风采别具。</h3><h3> 1902年进行过重建,1987年前,在原来南关清真寺的基础上又加以扩建,改用今名"汗腾格里"(王中之王的意思),是市内较大的维吾尔族清真寺之一。</h3><h3> 重建后的大寺,位于南门临街,坐西向东,外观壮丽,造型美观,四座高大尖塔,簇拥着中间的大圆屋顶,两侧另有两个小圆顶陪衬,具有浓郁而典雅的伊斯兰建筑风格。</h3><h3> 大寺整体为塔楼型,由4层组成,地下两层,地上两层;底层为寺院商场,二层即地面层,是寺院生活用房,第三层为礼拜大殿,四层则是经学班教学楼。全寺格调明快,浓郁的伊斯兰艺术风格与现代化建筑融为一体,拱顶塔楼,月牙塔尖,庄严、肃穆、宏伟、壮丽,引人注目。</h3><h3> 攀登历史:1937年,前苏联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h3><h3> 2004年8月10日在吉尔吉斯斯坦汗腾格里峰遭遇雪崩的登山者中有4人在8日获救。迄今,已有11人遇难,数十人仍下落不明。获救的4名登山者分别来自乌克兰和捷克。根据吉尔吉斯斯坦紧急情况应对部门掌握的情况,另有40名俄罗斯登山者也曾来到该峰,但至今仍未与他们取得联系。位于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境的汗腾格里峰海拔7000米,5日开始发生雪崩,持续到周末才结束,至少有11人已被确认在这次灾难中丧生。</h3><h3> 深秋的昭苏高原,天高云淡,风景如画。这天,天气十分晴朗,我与朋友相邀,走进神秘的昭苏夏特沟,去攀登号称"天山之父"的汗腾格里峰。我们从县城向西驱车70余公里,赶到夏塔乡,再骑上当地牧民早已为我们备好的马,沿着崎岖的山路,颠簸前行。大约走了一个时辰,路变得非常难走,我们不得不下马徒步前行。翻过一座十分险峻的山,直插云霄的汗腾格里峰出现在我们眼前。</h3><h3> 大家顾不上休息,小心翼翼地朝山顶爬去。头顶上的太阳火辣辣地烘烤着我们,幸亏有山风吹过,送来些许凉爽。</h3><h3> 站在山腰向下俯视,眼前闪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辽阔的牧场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毡房,马群在草原上奔腾;湍急的河水绕过郁郁葱葱的密林,流向远方;峭壁上的山花清香四溢;阳光下的冰川晶莹剔透。我们又艰难地攀登了20多分钟,大家都累得喘着粗气,浑身被汗水浸透了。山顶的空气明显变得稀薄,气温急剧下降。云层在山顶疯狂地翻滚,肆虐的秋风吹得人眼睛流泪,一场大雨即将来临。这时,有人建议立即下山,也有人说等大雨过后继续向山顶攀登。不到5分钟,整个西天山都被笼罩在黑压压的云层里,瓢泼大雨倾泻而下。我们只好到一个崖壁下躲雨。老天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一刻也没有停下来的征兆。我们坐在崖壁里的石头上,感到浑身发冷,冻得人直哆嗦。两个多小时过去了,雨渐渐地停了下来。雨过天晴,整个西天山宛若水洗过一样,一尘不染。时间已晚,大家决定下山。</h3><h3>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并不夸张。等我们回到夏塔乡政府时已是深夜。</h3><h3> 这次登山,虽然未能登顶,但却让我们享受了登山的过程,磨炼了我们的意志。</h3><h3> 中新网乌鲁木齐10月23日电(王军 孙浩)在新疆特克斯河畔的湿地保护区旁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七十六团麦地里,一群灰鹤翩翩起舞、觅食喜戏,灰鹤、天山雪域与金黄的麦地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图。</h3><h3> 金秋时节,昭苏高原的原生态美景吸引成千上万的灰鹤、野鸭及天鹅在此聚集南迁。在雪域之巅的汗腾格里峰下,东至昭苏解放桥,西至七十六团苏木拜河,沿特克斯河一带的灌木林聚集,天籁之音不绝于耳。</h3><h3> 每年秋天,这里天高云淡、羊肥水美,红柳、蔷薇、沙棘等次生林呈现一片金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了上千只灰鹤、野鸭和天鹅在此栖息,被游客们称为"鸟类天堂";独特的高原绿洲生态景观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外地游人驻足观看。</h3><h3> 上世纪80年代,人们生态意识淡薄,将野沙棘、红柳等砍伐作柴烧,次生林、植被遭受破坏,飞禽走兽日趋稀少;针对这一不良现状,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不断加大对天然植被的保护力度,将特克斯河、苏木拜河沿岸数万亩河谷次生林作为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起来,禁止不法分子对次生林砍伐、放牧、狩猎等,经过7年封育,沿岸数万亩河谷次生林得到恢复。</h3><h3> 据了解,每年秋收时节,成千上万只野鸭、灰鹤等汇集在特克斯河畔、苏木拜界河的湿地保护区。它们互相嬉戏亲昵地叫着,在草丛和田间地头觅食玩耍,往返于麦田次生林之间,以水草、野草种子、谷物、昆虫以及水生动物为食,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实数罕见,场面蔚为壮观,在当地堪称一绝,引来外地游客竞相观看。</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木孜塔格峰6973米</font></b></h3><h3><br></h3><h3> 木孜塔格峰海拔6973米,位于东经87.3度,北纬36.4度,坐落在新疆南部若羌县境内阿尔金自然保护区的西南角与西藏的交界处,是东昆仑山脉上的最高峰。</h3><h3> 位置:“木孜塔格”为维吾尔语,意为“冰山”。此峰变为“乌拉格峰”,意即“伟大”。在其方圆200公里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坐落着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54座,主峰木孜塔格峰首尾相边。恰似擎天的玉柱。</h3><h3> 攀登:木孜塔格峰(Ulugh Muztagh)翘首兀立,岩壁横截,常年为冰雪覆盖。西北坡坡度缓而长、暗冰裂缝多;南山坡则有45度的坡面,顺玲珑河道而上,穿越三道冰川和粒雪盆亦可登顶。东南坡和东北坡有两条路线,均要通过5823高地才可直达顶峰。虽坡度在60度左右,但只要避开悬崖峭壁,在岩石裸露的山坡上攀登,当天即可登顶返回。</h3><h3> 气候:这个峰区的现代冰川极为发育,冰川类型也较齐全。有大小冰川93条,总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最大的冰麟川长达成8公里,冰厚300米左右。巨大的冰川固体水库为河流提供了充沛的水源,新疆最大的车尔臣河就发源于木孜塔格峰的西北冰坡。冰川的活动性很强,冰、雪崩频繁,经常发出可怕的爆裂声。这一地区的气候最为变幻莫测。由于受季风和西风带的影响,风力有时竟达12级左右,气温在最冷时可达-30度以下。登山的最了季节宜选择在6—8三个月,以7月份为佳,其时好天气的周期较长。</h3><h3> 由于这一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方圆数百公里的范围内交通又十分闭塞,所以人迹罕见,一直处于原始神秘的状态,也正因为如此,这里的冰峰、雪原、草地、湖泊,不仅形成了独特自然风光,也形成了完整典型的原始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在这里仍生活着数十种珍贵动物,</h3><h3> 成就:经国务院批准,这一地区于1983年建立了我国最大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这里从来都是探险家、登山家和中外学者的向往之地。早在19世纪末叶,俄国人就曾到此作过探测,以后也有人在这一地区进行活动。1984年,中国科学考察队先后两次进入该地区考察。1985年,中国和美国组成联合登山队,中方5名队员(胡峰岭、马木堤、邬前星、张保华、阿尔达)沿西坡首次登上峰顶。</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琼木孜塔格峰6962米</font></b></h3><h3><br></h3><h3> 琼木孜塔格峰,海拔6962米,地处北纬35.7°,东经82.3°。海拔5500米以上的山脉分布着冰雪带。中昆仑山最高峰,琼木孜塔格峰,因为人迹罕至,知名度与它雄奇挺拔,昂首天外的姿态形成巨大反差。</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朗加堡峰6939米</font></b></h3><h3><br></h3><h3> 山峰简介:朗加堡峰是南迦巴瓦峰的联脊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米林县,海拔6939米,地处北纬30.0度,东经95.0度。</h3><h3> 气候状况:本区雨季较长,一般从5月延续至 9月,尤其是7、8、9三个月,几乎天天降水,同时云量也很大,峰体终日云雾缭绕。从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天气以晴为主。</h3><h3> 进山线路:从拉萨出发,沿康藏公路东行至八一镇,全程404公里。攀登历史:未见;攀登线路:不详。</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布喀达坂峰 6860米</font></b></h3><h3> </h3> <h3></h3><h3><font color="#010101">  布喀达坂峰,又称新青峰,海拔6860米,位于昆仑山中段阿尔格山东端与博卡雷克塔山西头交接处,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县境内,为新疆、青海的界山,地处东经90.9度,北纬36.0度。是昆仑山脉的最高峰。布喀达坂峰,维吾尔族语意为“野牛岭”,四周分布着28座海拔逾五千公尺之姊妹峰,布喀达坂峰高耸于群峰之上,与东面的一座6851米高峰遥相对峙,雪原绵延,气势磅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布喀达坂峰山势险峻,冰川连绵,附近则地形宽缓,分布有众多湖泊。峰区有巨大的冰帽冰川,平均雪线高度5550米,冰川面积243.6平方公里有53条冰川,其中最大的布喀冰川,长24.2公里。平卧于东南坡,形成尾宽3000米的宽尾冰川,冰舌末端4910米,在冰舌前缘平坦谷地有近2000米的范围内,有残留的冰塔状孔冰和冰碛残留,形态千奇百怪,就像一座魔鬼城堡。有人认为布喀冰川曾经“飞跃过”是一跃动的冰川。在布喀达坂峰的南坡,海拔5000米左右又有一片热气泉喷出,远看高原前面是湛蓝的太阳湖水,后面是高耸入云的冰峰和悬挂半空中的银龙,真是一道难见的风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物种:布喀达坂峰无数珍稀濒危之野生动物栖息其间,奇特之自然景观令人目不暇给,往登途中尚有高原地区独特之温泉浴可供享受,为登山健行寻幽访胜之理想目标。山区地处温带草原边缘,牧草繁茂,遍地是英蓖草、白利果等丛生矮禾草和矮灌木,常有野牛、藏原羚、黄羊、白唇鹿、藏羚羊、野驴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高原牧场上骆驼昂首阔步,牛、羊、马群比比皆是。这里的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铜、铁、煤等矿物资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气候条件:山峰深居大陆内部,属大陆性暖温带高原气候,空气干燥凉爽,全年最低气温低达-30℃,刮风期间风力常为十一、二级。登山季节一般定在六月至九月,这段时间风和雨少,常常是蓝天白云。</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进山路线:从格尔木市乘车向西行程200公里先到乌图美仁乡,再换乘畜力往南经布伦台约200公里就到达冰川末端的布喀达坂峰山脚。另一条线路是自青藏公路之楚玛尔河沿(2、984K)与五道梁兵站(3、007K)间有小道西入可可西里地区卓乃湖(又称霍通湖)之南;或自格尔木市亦有小道转折进入,绕经卓乃湖北、西两岸后西行经可可西里湖北岸及乱石沟,至新青峰西南麓之太阳湖南侧。故由五道梁西入至卓乃湖畔转入湖北岸小道西行为入山途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攀登历史:布喀达坂峰于1992年由日本喜马拉雅登山队首登成功。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难以攀登。原因有二:一是该山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了解和知道的人较少,因而前往攀登的人不多。二是布喀山势险峻,冰川连绵,温度低,风势大,全年最低气温达零下30℃,刮风期间风力常为十一二级。登山只适宜在6月至9月间。而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昆仑山口西的8.1级地震,这次地震在地表形成地震破裂带。破裂带位于昆仑山南麓,西端终止于布喀达坂峰以西,东端距青藏公路以东70公里。里氏8.1级的大地震不但在当地造成300余公里的地裂,而且使海拔6860米的布喀达坂北侧的冰峰崩落,造成不可逾越的天堑,从今往后都很难再登上此峰。</font></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卓木玉莫峰6829米</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 卓木玉莫峰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境内,海拔6829米。</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打拉日雪山6785米</font></b></h3> <h3></h3><h3><font color="#010101">  打拉日雪山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西南下藏村境内,最高海拔6785米,最低点位于措美县乃西乡当巴村与洛扎县交界处,乃西乡素有“麦雄”的别称,其意为藏药材丰富,乃西乡水资源丰富,是地域性的小气候,这里生物种类繁多,有近400多种动植物,有雪莲花、贝母、冬虫夏草、杜鹃花等。打拉日雪山深处有个神湖叫“古如拉错”意为莲花生湖,如果你能虔诚膜拜湖里就能看见各种景象。</font></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梅里雪山6740米</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 梅里雪山,是位于西藏察隅县东部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云岭乡西部的一座南北走向的庞大的雪山群,全长有150公里。它在藏区称卡瓦格博雪山,“梅里”一词为德钦藏语mainri汉译,意思是药山,因盛产各种名贵药材而得名。同时它也是雍仲苯教圣地,和西藏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尼玛卿山、青海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font></h3> <h3></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最高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度为6740米,是云南省最高的山峰,位于德钦县西南方10千米处,距中甸县城184千米。长约30公里,其中呈金字塔状的最高峰为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突出于周围群山山顶面近千米的极高山,是云南省的最高峰。梅里雪山断裂活动强烈地势高耸,有13座海拔6000米以上高峰在卡瓦格博峰周边环绕,是青藏高原东南缘最高山。<br></h3><h3><font color="#010101"> 位置境域:根据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 出版的《云南省地图册》,狭义的梅里雪山在地理位置上仅指横断山脉中怒山山脉中北段的太子雪山区段(坐标为东经98°30′~98°46′、北纬28°10′~28°32′) 以北的梅里雪山段(坐标为东经 98°30′~98°40′、北纬28°33′~28°41′),以卡瓦格博峰为首的十三峰均属于太子雪山范围。但是在多种版本的文图中,多将二者合称为梅里雪山,为广义,并将卡瓦格博峰作为代表梅里雪山的地标。梅里雪山属青藏高原东南缘、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的滇藏边界的怒山山脉,北与西藏境内的他念他恩山相连, 南接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的碧罗雪山;境内最高海拔为6740m的云南省第一峰-卡瓦格博峰,最低海拔为澜沧江江边查里通与燕门乡交界处900m,相对高差达5840m。</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地质地貌:在地质构造上,梅里雪山处于古地槽三江印支褶皱系弧形转弯受急剧挤压而变窄的部位;在地形地貌上,北段山体宽厚,地形起伏相对不剧烈,没有终年积雪的山峰和发育完全的冰川,但高山流石滩地貌极为发达,而南段山地狭窄,地形剧烈起伏,形成极为发育的高山和冰川地貌。呈北北西一南南东向伸展,耸立于怒江与澜沧江大峡谷之间 。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气候:属高原性寒温带山地气候,全年温度较低,干湿季节分明,立体气候较为突出,具有太阳辐射强烈、干湿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的特点。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由于太子雪山的地势北高南低,河谷向南敞开,气流可以溯谷而上,受季风的影响大,干湿季节分明,且山体高峻,又形成迥然不同的5个垂直气候带,即极高山冻原气候带,海拔5000~6740米,高山苔原气候带,海拔4400~5000米,寒温带亚高山气候带,海拔3100~4400米,温带、暖温带山地气候带,海拔2600~3100米,亚热带干旱河谷气候带,海拔2038~2600米。4000米雪线以上的白雪群峰峭拔,云蒸霞蔚;山谷中冰川延伸数公里,蔚为壮观。较大的冰川有纽恰、斯恰、明永恰。而雪线以下,冰川两侧的山坡上覆盖着茂密的高山灌木和针叶林,郁郁葱葱,与白雪相映出鲜明的色彩。</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梅里雪山,不仅地形复杂,气候变化更为复杂,每年夏季,山脚河谷气温可达11-29℃, 高山则为零下10℃至20℃。年降水量平均为600毫米,大都集中在6-8月,此期间气候极不稳定,是登山的气候禁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雪山主峰:太子雪山主峰卡瓦格博,藏语“白色雪山”之意,俗称“雪山之神”。传说原是九头十八臂的凶恶煞神,后被莲花生大师教化,受居士戒,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领乃制敌宝珠雄师大王格萨尔麾下一员神将,从此统领边地,福荫雪域。卡瓦格博神像常常被供奉在神坛之上,他身骑白马,手持长剑,威风凛凛,俨然一位保护神。</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卡瓦格博和其周围诸峰,虽称“十三峰”,但语意是取“十三”这个藏语里的吉祥数,其实不是准确的十三个雪峰,而是较多山峰的统称。诸峰中较有名的有面茨姆峰、吉娃仁安峰、布迥松阶吾学峰、玛兵扎拉旺堆峰、粗归腊卡峰、说拉赞归面布峰。其中线条优美的面茨姆峰,意为大海神女,位于卡瓦格博峰南侧。传说中,此峰为卡瓦格博峰之妻。卡瓦格博随格萨尔王远征恶罗海国,恶罗海国想蒙蔽他们,将面茨姆假意许配给卡瓦格博,不料卡瓦格博与面茨姆互相倾心,永不分离。又有人传说面茨姆为玉龙雪山之女,虽为卡瓦格博之妻,却心念家乡,面向家乡。雪峰总有云雾缭绕,人们称其为面茨姆含羞而罩的面纱。意为“五佛之冠”的吉娃仁安峰,是并列排立的五个扁平而尖削的山峰,位于面茨姆峰北侧,海拔5770.5米。而传说为卡瓦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儿子的布迥松阶吾学峰,则位于五佛冠峰与卡瓦格博峰之间。卡瓦格博东北方向的守护神就指玛兵扎拉旺堆峰,又称“无敌降魔战神”(将军峰)。粗归腊卡意为圆湖上方的山峰,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四大冰川:梅里雪山共有明永,斯农,纽巴和浓松四条大冰川,属世界稀有的低纬、低温(零下5℃)、低海拔(2700米)的现代冰川,其中最长最大的冰川,是明永冰川。 明永冰川从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往下呈弧形一直铺展到2600m的原始森林地带,绵延11.7千米,平均宽度500米,面积为13平方千米,年融水量2.32亿立方米,是我国纬度最南冰舌下延最低的现代冰川。每当骄阳当空雪山温度上升,冰川受热融化,成百上千巨大的冰体轰然崩塌下移,响声如雷,地震山摇,令人心惊魄动。然而21世纪初,由于全球变暖和游客过多,明永冰川融化速度加剧,正在以每年50米左右的速度后退。这种状况令当地居民及专家们担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自然资源——植物资源:梅里雪山地处横断山脉的腹地,属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云南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和世界温带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17个关键区域之一。按照云南植被的分类系统可分为9种植被型、13种植被亚型、32个群系,分别占云南植被型的75.10%、植被亚型的38.12%和群系的18.19%; 值得重点保护的类型有针阔混交林、硬叶栎类林、黄杉林、落叶松林、云杉和冷杉林、藏柏林、沙棘林、高山灌丛和高山流石滩疏生植被。 在梅里雪山60个面积6000m2的云冷杉群落 样地中,共记录植物物种223种,隶属于62科133属,其中蕨类植物6科7属13种,裸子植物3科9属12种,双子叶植物49科100属177种,单子叶植物4科17属21种。133属可划分为12种不同的地理成分,其中热带成分占总属数的28.160%,温带成分占总属数的71.140%,反映出梅里雪山作为横断山脉的组成部分,其植物区系具有温带性质的东亚植物区系特征。在温带成分中以北温带的成分最多,占总属数的46.190%;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成分和东亚分布成分次之, 各占11.150%;旧世界温带分布成分则占71.96%;缺乏中亚分布和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成分。除温带成分外,热带成分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共占总属数28.16%。其中,热带分布成分占91.73%;热带亚洲和热 带美洲间断分布成分占21.65%;旧世界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成分各占11.77%; 热带分布成分最少,只占0.188%。在珍稀植物中有国家稀有种十齿花、桃儿七,国家渐危种澜沧黄杉、棕背杜鹃、延龄草、金铁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油麦吊云杉、云南红豆杉。观赏植物可分为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等。观花类有杜鹃花科的大白花杜鹃、金黄杜鹃、山育杜鹃等,菊科的有长柱垂头菊、矮垂头菊、西藏蒲公英、云南橐吾、粘毛蒿等,报春花科的有多脉报春、穗花报春、无粉球花报春等,龙胆科的有阿墩子龙胆、粗齿秦艽、流苏龙胆等;观果类有鼠李科的云南钩勾儿茶、凹叶雀梅藤,蔷薇科的西南栒子等;观叶类代表种有茜草科的茜草、猪殃殃及五加科的常春藤等。 该地区芳香植物资源丰富,共有17科33属39种,其中木本植物26种,代表种有常绿乔木松科的华山松、柏科的侧柏、落叶小乔木樟科的高山木姜子、落叶乔木漆树科的漆树、落叶灌木云香科的野花椒 、常绿灌木木犀科的女贞等,占芳香植物总数的66.17%;草本植物12种,缠绕藤本植物1种,木犀科的素方花,仅占芳香植物总数的21.5%。药用植物主要有心叶大黄、拟耧斗菜、狭叶委陵菜、二色锦鸡儿、红景天、胡黄连、雪茶,木古树分布于燕门乡茶里通村和茨中村,共6株。</font></h3> <h3>  动物资源:独特的低纬度冰川雪山、错综复杂的高原地形、四季不分明而干湿明显的高原季风气候,使梅里雪山成为野生动物的生活的天堂。哺乳类的滇金丝猴、小熊猫、岩羊、林麝等;鸟类的白尾稍红雉、藏马鸡、高山兀鹫 等。</h3><h3>  宗教传说:在松赞干布时期,相传卡瓦格博曾是当地一座无恶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师莲花生大师历经八大劫难,驱除各般苦痛,最终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从此受居士戒,改邪归正,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格萨尔麾下一员剽悍的神将,也成为了千佛之子岭尕制敌宝珠雄狮大王格萨尔的守护神,称为胜乐宝轮圣山极乐世界的象征,多、康、岭(青海、甘肃、西藏及川滇藏区)众生绕匝朝拜的胜地。</h3><h3> 卡瓦格博雄居八大神山之首,统领另七大神山,225中神山以及各小山神,维护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藏族认为,每一座高山的山神统领一方自然,而卡瓦格博则统领整个自然界之所有。在卡瓦格博山下,你不能谈论一切细微之处的美丽,因为对任何出自自然的微瑕之美的言语称赞都仅仅赞美了卡瓦格博山神统领的整个自然界的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这些都是对卡瓦格博山神的不敬,也是对广博而和谐的自然的不敬。当驴子们在卡瓦格博山间旅行时,藏族同胞的这一禁忌最好还是要予以尊敬的。在藏文经卷中,太子雪山的13座将近6000米或以上的高峰,均被奉为“修行于太子宫殿的神仙”,特别是主峰卡格博,被尊奉为“藏传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h3><h3> 藏区流传的指南经引人入佛境:“卡瓦格博外形如八座佛光赫弈的佛塔,内似千佛簇拥集会诵经……。具佛缘的千佛聚于顶上,成千上万个勇猛空行盘旋于四方。这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吉祥圣地,有缘人拜祭时,会出现无限奇迹。带罪身朝拜,则殊难酬己愿……。”在指南经中,对外转路线沿途所有景物,皆依佛教的内容作指引和解说,因此,所有景物都成了佛的印迹灵物。据佛教之说法,佛性的有缘之人都可在转经时得如意妙果,护佑今生来世。转经路上可见诸多玛尼堆群,刻写堆集了朝拜者的朝佛心愿。</h3><h3> 在拉萨甚至有这样的传说:登上布达拉宫便可在东南方向的五彩云层之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可见其巅之高,其辉之远。</h3><h3> 在藏语言习惯中,卡瓦格博是太子雪山主峰、山神及整座太子雪山概念的三位一体的称呼,自古以来受藏民崇拜。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们保护神的居住地。当地人认为:人类一旦登上峰顶,神便会离开他们而去。缺少了神的佑护,灾难将会降临。</h3><h3> 宗教文化:梅里雪山在藏民心中是一座圣山,藏语中称为“绒赞卡瓦格博”。主峰说拉曾归面峰,其左(北)边的山峰有布穷松吉吾学、再北为扎堆吾学,被称为无敌降魔战神;其右(南)依次为帕巴乃丁吉著、巴乌八蒙、吉娃仁安(五佛冠峰),再往南就是身姿优美的女神峰缅茨姆,缅茨姆是卡瓦格博峰之妃,大海女神,药王的侄女,又有传说为丽江玉龙雪山之女。藏区称卡瓦格博峰为“绒赞卡瓦格博”,绒:指河谷地带;赞:属于很厉害的神;卡瓦格博:白色的大雪山;整个意思为:圣神的白雪山峰。</h3><h3> 梅里雪山地区是一个多宗教,多教派的藏区,以藏传佛教为主体,并存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多宗教共存共荣。藏传佛教有萨迦、宁玛、噶举和格鲁四大派,其中以格鲁和宁玛派影响最大。该地区的藏传佛教中,最有影响的历史事件是:噶玛•拔希,二世大宝法王,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创始人,1268年朝圣卡瓦格博,确定了梅里雪山大小转山线路。</h3><h3> 噶玛•让穹多吉,三世大宝法王,1326年朝圣卡瓦格博。藏传佛教十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1989年10月,曾在卡瓦格博峰前举行隆重法事,今已刻石立碑留下胜迹,供游人瞻仰。藏传佛教十一世班禅大师确吉杰布,2006年5月24日,在飞来寺面对卡瓦格博举行了庄重的朝拜仪式。该地区现共有14座寺庙,民主改革前有24位活佛,现有活佛8位。以下是梅里地区的寺庙分布:</h3><h3> 东竹林寺:始建于1667年,现位于德钦县奔子栏乡,214国道旁,在册僧人636人,有五层大殿一座,辩经院一所,法相学院一所,104所僧房,属格鲁派黄教噶丹德钦林寺:位于德钦升平镇,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由五世达赖赐名,属格鲁派黄教。</h3><h3> 噶丹羊八景林寺,又名红坡寺,位于德钦云岭乡红坡村,始建于公元1514年,属格鲁派黄教,有清咸丰皇帝赐匾“化行南帮”一块。</h3><h3> 塔巴林寺:云南唯一的藏传佛教尼姑寺,位于德钦奔子栏乡书松镇,始建于公元1772年,现有尼姑115名。</h3><h3> 永主顶寺:位于德钦燕门乡赤尼自然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有僧人80人,属宁玛派红教。</h3><h3> 崩贡寺:位于德钦燕门乡石底村,始建于1637年,现有僧人50人,属宁玛派红教。</h3><h3> 拖拉竹寺:位于德钦燕门乡拖拉村,现有僧人30人,属宁玛派红教。</h3><h3> 玉仙寺:位于德钦县奔子栏乡牙隆村,始建于公元1618年,现有僧人33人,属达隆噶举派。</h3><h3> 禹功扎西曲批林寺:位于德钦尼通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属噶玛噶举派。</h3><h3> 朝觐圣地:卡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每年的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牵羊扶拐口念佛经绕山焚香朝拜(转经)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藏族人在不同的属相年都要朝拜以座特定的神山,羊年特地要转山朝拜的就是梅里雪山。梅里雪山属羊,若逢藏历羊年,“转经者更是增至百十倍。”2003年时值“羊年”,更是藏历年中60年一轮回的“水羊年”,“梅里雪山转山朝拜”自然是这一年中整个藏族地区最重要的事情。据羊咱乡调查机构统计,2003年前来梅里雪山朝圣者的人数达到了十万余人。藏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羊年转一圈梅里雪山等于在平时转13圈,水羊年的一圈则抵得上平时的60圈。很多人都转2到3圈,一圈为自己,其它几圈为家人或朋友,也有人花钱请当地藏民代替不能来的亲人转山。(2003年就是藏历水羊年)据传,这项活动开始于藏传佛教主要派系,噶举派,噶玛噶举系,第二代转世活佛噶玛•拔希(1204-1283)于1268年自元大都回到康区传经布教8年间曾经走过的道路。从那时开始藏传佛教信徒围绕卡瓦格博神山的转经活动,至少已持续了700多年了。这条几百年来至少有数百万人次走过的转经路现今仍处于原始状态。</h3><h3> 登山活动:卡瓦格博的高耸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然而,从二十世纪初至今的历次大规模登山活动无不是以失败告终。人类登上地球上海拔8000米高度的历史已经有五十多年了,在半个世纪中,尽管登山家们一座连一座地征服了世界上十多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在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中付出了一条又一条的性命,然而,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至今仍是人类未能征服的“处女峰”。1902年至今,人类十多次攀登卡瓦格博峰,都以失败而告终。许多专业的登山者全副武装的高昂着头而来,下山时无不低垂着头默默离去,而最后的登山者们,却再也没有下来。</h3><h3> 1991年,中日联合学术登山队的17名队员对主峰发起了冲击,他们从三号营地出发冲顶,上升至海拔6400米时天气突然变得恶劣只好下撤准备第二天继续冲顶。然而当晚当队员与大本营进行过最后一次语音联系后,在海拔5000多米处遭遇大规模雪崩,所有队员全部遇难,长眠在了卡瓦格博。卡瓦格博成了人类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难的发生地。部分遗体于数年后被放牧的藏民在主峰另一侧的大冰板发现。人类对雪山之神征服的尝试又一次以彻底的失败告终。从此也更让人领会到藏族同胞对人与自然关系更为真诚和深刻的理解:人只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方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若一心与自然为敌,只意欲征服自然,则必将以灭亡告终。通常在梅里雪山下各个旅馆和寺庙中,常能见到藏族同胞呼吁禁止攀登雪山的倡议书,其行文简洁,话语犀利,其中却实有深意。</h3><h3> 登山记录:1902年,英国登山队,首登梅里主峰卡瓦格博失败。</h3><h3> 1987年8-9月,日本上越山岳会,因连续遭遇雪崩放弃攀登。攀登路线:明永冰川路线;攀登高度:5100m。</h3><h3> 1988年,美国克伦奇登山队,攀登路线:明永冰川路线,攀登高度:4350m</h3><h3> 1989年9月-1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侦察队,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500米</h3><h3> 1990年11月-91年1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第二次攀登),1991年1月1日-3日梅里雪山连降大雪,中方队员6人, 日方队员11人在5100米营地待机。1月3日晚22时30分C3营地与大本营最后一次通话。1月4日早晨失去联络,中日17名队员失踪。</h3><h3> 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6470米(1990年12月28日)1991年1月6日-20日,梅里雪山搜索队,中国登山协会4人1月9日到达大本营,西藏登山协会6人1月16日到达大本营,日本救援队1月20日到达大本营因积雪过深,雪崩频繁,1月21日终止搜索撤营,攀登高度:5300米 C2营地。</h3><h3> 1991年4月15-6月6日,中日梅里雪山联合搜索队(日方12人,中方5人),因连续降雪,雪崩频繁,被迫终止搜索。</h3><h3> 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4500米</h3><h3> 1996年10月-12月,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第三次攀登),12月2日,日本方面预报4-6日梅里雪山有大降雪中央气象台和云南气象台也证实了此预报为避免再度发生91年的惨剧,队伍被迫下撤,12月8日撤营。</h3><h3> 攀登路线: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300米</h3><h3> 2010年12月-2011年1月,云南登山独行家高家虎,独自攀登梅里雪山,由于上山速度太快,不能适应高度,自己有吐黄水、肺部有气泡声、身体乏力、头痛等症状,此后就再也没有联系。</h3><h3> 攀登路线:西藏察隅县擦瓦龙方向,攀登高度:5400米</h3><h3> 迄今为止,过去15年总共有10次攀登梅里雪山。其中:中日联合攀登有4次,日本单独攀登1次,美国队攀登过4次,中国单独攀登1次。</h3> <h3>  探险活动——对梅里雪山的研究与探险,起源于19世纪,甚至更早,主要有:</h3><h3>  泽切尼仁觉,匈牙利人,1879年著书,书中详尽描述了梅里雪山的地理地貌;</h3><h3> 金顿•瓦尔德(F Kingdom Ward),英国植物学家,1911年和1914年两次对明永冰川做了详细的地质和植物学调查后,1916年在英国地理杂志发表,1925年出版,记述了梅里雪山以及冰川状况,他写到:“穿单衣坐在冰川上,冰川是冷的,岸边却开满了鲜花”;</h3><h3> 奥圣多夫斯基,前苏联圣彼得堡地理学教授,1920年率骆驼队,在梅里雪山探寻香巴拉王国的入口;</h3><h3> 亚力山德拉•大卫•尼尔(Alexandra David Neel)女士,法国藏学家,1923年,化装成为一名女朝圣者,历经8个月,徒步穿越西藏腹地,写成《一个巴黎女人拉萨历险记》;</h3><h3> 尼古拉•雷里西,1924-1927,来此探险,在他的随笔集中记载了他在接近香巴拉王国的神奇体验;</h3><h3> 约瑟夫•洛克,美籍植物学家,1922-1935在美国《国家地理》发表记录梅里雪山的文章;</h3><h3> 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美籍英国作家,1933年出版《消失的地平线》,后经好莱坞搬上银幕,使香格里拉和梅里雪山世界闻名。(此书中未写关于梅里雪山的任何东西,主要写的是喀喇昆仑山山脉里的故事,虽然这座山脉不属于大香格里拉。)。</h3><h3> 冰山保护:针对公众关注的云南梅里雪山冰川退化问题,此间科学家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虽然可以有一些办法减缓退化速度,但不可能完全遏制。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的(海螺沟是四川的)冰川是地球上低纬度地区海拔最低的冰川,也是云南的旅游胜地。二十一世纪初,梅里雪山出现冰川面积减小、雪线上升现象,其中最大的明永冰川退缩明显。冰川退化已经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问题,包括极地冰川消融,都很难从根本上遏制这种趋势。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兴修水库、增加水塘地表水体和植被覆盖来提高雪山周边的空气湿度,同时限制过度的人类活动来减少破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积雪、冰川的消融速度。</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卡瓦格博峰6740米</font></b></h3> <h3></h3><h3>  卡瓦格博峰,太子雪山主峰,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处于世界闻名“三江并流”地区,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的第一高峰,是全世界公认为最美丽的雪山,被誉为“雪山之神”。</h3><h3> 卡瓦格博峰,Kawakarpo,从云南省德钦县城沿滇藏公路北上,行至10公里处的飞来寺,只见澜沧江对岸数百里冰峰接踵绵亘,势如刀劈斧削,气势非凡。这就是声名遐迩的以卡瓦格博峰为中心的太子雪山。太子雪山有13峰,卡瓦格博峰是最高的一座,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一峰。卡瓦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主峰卡瓦格博在藏族民间更充满宗教意味,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h3><h3> 名称含义:藏文经典中称其为“绒赞卡瓦格博”,汉语意为“河谷地带险峻雄伟的白雪山峰”。在藏族语意里,所谓卡瓦格博,不单指最高的山峰,而是统指耸立的数座雪峰。在藏传佛教里,卡瓦格博赞神传说是噶举派的保护神,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卡瓦格博峰是云南省六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内“三江并流”景观之一。十世班禅曾在峰前举行隆重法事,今已刻石立碑留下胜迹,供游人瞻仰。《德钦县地名志》内写的是“这列南北走向的巨大山系是由梅里雪山和紧紧相连的太子雪山组成”。卡瓦格博并不是梅里雪山的主峰,而是太子雪山的主峰,梅里雪山的主峰是海拔5229米的拉曾归面布峰。《云南省志~地理志》内明确写明了梅里雪山和太子雪山的范围。</h3><h3> 处女峰:卡瓦格博峰如今仍是一座处女峰。早在1902年,英国登山队就曾首次挑战卡瓦格博峰。自1987-1996年,日本、美国及中日联合登山队相继向卡瓦格博峰发起挑战,均败下阵来。 1990年11月至1991年1月, 17名中日联合登山队员试图登顶,结果全部罹难,成为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惨案。17名勇士的遗骸直到1998年7月才被上山采药的当地藏民发现。据推测,是1991年1月3日晚至1月4日突发的雪崩造成的。17人长眠山上!</h3><h3> 高不可攀的原因:卡瓦格博为何如此“高不可攀”?除了坡度陡和相对高差大等因素,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的张青松研究员从地理学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释。</h3><h3> 梅里雪山的冰川主要受印度洋气流影响,属于海洋性冰川,有运动变化快的特点。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像一条通道,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峡谷可以深入到山中。印度洋的气流每年给梅里雪山带来大量降水,所以梅里雪山上的冰川虽然夏天融化得很多,冬天的降雪也足够补充。</h3><h3> 天气变暖以后,冰川海拔较低的部位开始迅速融化,由于失去牢固的支撑,高处的冰常常大片大片地坠下来,而更高处的冰即使没崩塌,也会向下稍许移动一些。冰川不断地运动变化使冰层非常不稳定,容易发生雪崩。</h3><h3> 卡瓦格博峰的冰川就是最典型的海洋性冰川。虽然登山者一般都会选择在冬季攀登,但卡瓦格博“好动”的冰川还给他们造成了无法克服的困难。我们不知道那些殉难者当年到底遭遇到了什么情况,但是海洋性冰川的不稳定特性无疑是卡瓦格博难以登顶的重要原因。</h3><h3> 禁止攀登的高峰:2000年,一个宣言被通过,卡瓦格博作为卡瓦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主峰卡瓦格博在藏族民间更充满宗教意味,在藏文经卷中,梅里雪山的13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均被奉为“修行于太子宫殿的神仙”,特别是主峰卡格博,被尊奉为“藏传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这座因信仰和文化而被尊重的山,将永远不允许被攀登。</h3><h3> 梅里雪山13峰从南到北依次为:</h3><h3> 1、缅茨姆峰(神女峰):亭亭玉立,气质若兰,传说是卡瓦格博山神的妃子,海拔6054米。峰顶海拔高达6054.6米,范围30平方公里,积雪终年不化。缅茨姆藏语意为“大海神女”,相传是卡瓦格博的妻子。据说威猛强悍、倜傥风流的卡瓦格博随千佛之子格萨尔大王出征恶罗海国(今印度一带),恶罗海国王出于缓兵之计,佯将美丽无比,艳若云霞的缅茨姆许配给卡瓦格博,不想两人一见钟情,田地无双的威猛与绝世罕见的娇容化为一体,成了风雨与共的生死伴侣。卡瓦格博因缅茨姆的帮助很快征服了恶罗海国。后来夫妻双双又被格萨尔王派到该河谷地带来统领边地。当地还有一说认为缅茨姆是丽江玉龙雪山之女。缅茨姆峰从不同的侧面看,形状也不相同。从东面观之,峰顶极似一尖削的金字塔。从东南面观之,则像一端坐的贵妇人,峰顶俊秀,气态高贵。也许是女神更偏爱鲜花的缘故吧,大自然将更多的鲜花装扮于神女峰脚下,皑皑雪峰之下就是成片成片的高山杜鹃灌丛,开花之时铺地似锦,更使雪峰分外妖娆。”洛拉争归贡布“(藏语”红脸神峰“)则如一个胆小羞怯的孩子,躲藏在缅茨姆身后。海拔5229米。</h3><h3> 2、吉娃仁安(加瓦仁安):藏语意为“五佛之冠”,西藏境内叫“无头魔鬼峰”。因此山并列地排立着五个扁平而尖削的雪峰,很像菩萨戴的五佛冠帽,故名。位于面茨姆峰北侧并与之相连。海拔5470.5米,范围约10平方公里,终年积雪。</h3><h3> 3、包乌杜吉。4、布迥松阶吾学:海拔6000米,布迥藏语意为“小儿子”,传说其为卡瓦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儿子。此峰位于五佛冠峰与卡瓦格博之间,气势磅礴。其南、北两个坡面上的大冰瀑布尉为壮观。</h3><h3> 5、乌格冬:又译作“巴乌八蒙”、“巴乌帕崇”:也称“英雄女儿峰”或者“将军峰”(沾迪吾修即玛兵扎拉旺堆也叫将军峰,注意区分),浑圆饱满,摄人心魄,海拔6000.1米。</h3><h3> 6、巴乌八蒙的右侧是帕巴尼顶九焯峰(帕巴乃丁德朵峰):藏语意为“十六尊者峰”,海拔5880米。</h3><h3> 7、八堆顶:海拔5157米。</h3><h3> 8、主峰卡瓦格博:一座完美的金字塔雪山,海拔6740米。</h3><h3> 9、说拉赞归面布(藏语意为”柏树山上最凶暴的红脸厉神“),又叫“布穷松吉吾学”:相传他是卡瓦格博在最北边的一名卫士。藏文中“说”是指柏树,“拉”是指:山,赞归:凶暴的神,面布:红。这与山的自然地理特点极为吻合:此山基岩为紫色砂岩,故呈暗紫红色;此山气候复杂多变,夏天时有飞雪,垭口风速甚急;此山的高山灌木丛和冷杉林带生长有大量高山柏灌木和乔木。山峰南侧的说拉垭口,是连接云南德钦和西藏左贡、察隅的交通要道,是有文化蕴意和内涵的“茶马互市”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藏民绕山朝拜太子雪山的“外转”路线所必经的最北垭口。每年的夏、秋季节,过往马帮、朝山者、农牧民络绎不绝。海拔5295米。</h3><h3> 10、沾迪吾修:又译作“扎堆吾学”、“马兵扎堆吾学”、“玛兵扎拉旺堆”(又叫做“将军峰”、“黑头将军”、“无敌降魔战神”),海拔6365米,藏语意为“无敌降魔战神”。相传他是卡瓦格博在东北方向的一名守护神。</h3><h3> 11、奶日顶卡(又译作“乃日丁卡”、“来日贡卡”):海拔6379米,藏语意为“圣山顶”。当地百姓传说他是沾迪吾修脱放在一旁的帽子。</h3><h3> 12、粗归腊卡(无首峰):海拔5993米,藏意为圆湖上方的山峰,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山峰的形状很像踞据的黑熊的爪子。</h3><h3>13、芒框腊卡:海拔6400米。</h3> <h3>  太子十三峰---最高的卡瓦格博峰,为云南第一高峰。海拔为6740米,是藏传佛教的朝圣地,传说为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位居藏龙区八大神山之首,故在当地有“巴何洛登地”的尊号,是康巴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山”。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洛克博士,称卡瓦格博峰是“世界上最美之山”。</h3><h3>  扎拉雀尼,意为“十二战神”,相传是卡挖格博在东方的十二名卫士。指哈巴雪山雪山群。由澜沧江西岸观看,可见从南到北并行排列着12座锯齿状的雪峰,峰峰壮丽,积雪终年不化。</h3><h3> 相关传说:线条优美的缅茨姆峰,意为大海神女,位于卡瓦格博峰南侧。传说中,此峰为卡瓦格博峰之妻。卡瓦格博随格萨王远征恶罗海国,恶罗海国想蒙蔽他们,将面茨姆假意许配给卡瓦格博,不料卡瓦格博与面茨姆互相倾心,永不分离。</h3><h3> 又有人传说面茨姆峰为玉龙雪山之女,虽为卡瓦格博之妻,却心念家乡。雪峰总有云雾缭绕,人们称其为缅茨姆含羞而罩的面纱。</h3><h3>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身穿白色战袍、头戴银盔、骑着一匹雪白色的高头骏马、腰间挎着一支银色宝剑、脚踏白色长靴的喜马拉雅王太子——卡瓦格博,刚刚辞别了他的父王和珠穆朗玛等五位姐姐,巡游到这四莽大雪山附近,从老远的地方就听到了一位姑娘的优美歌声。他循声找到一位身着洁白的纱裙、长有乌黑发亮的长发和一双明亮而动人的眼睛、得如花似玉般美丽的仙女。她站在高高的山顶上,观赏着左边清清的澜沧江水和右边的怒江之源,美丽的景色使她尽情地歌唱。卡瓦格博和喜马拉雅父王派来保护他的三位卫士,他们是:吉瓦林安、包乌杜吉和沾迪吾修。卡瓦格博王太子本来要去昆仑山拜会他的叔父,但走到这里却一下子被缅茨姆的美丽给迷住了。他再也无心去更为遥远的昆仑山了,索性就停留在这里不动了。而美丽的缅茨姆也爱上了王太子,他们一见钟情,谁也不想离开谁。可是偏偏卫士长包乌杜吉却因受喜马拉雅老王的嘱托,一定要王太子卡瓦格博继续前进,而卡瓦格博就是不走。包乌杜吉没有办法,于是他让吉瓦林安和沾迪吾修两位卫士守护者王太子,他自己跑回王宫去请示老王。老王一听非常生气,他让包乌杜吉赶快回去,告诉太子,不许他和缅茨姆要好,催他快去昆仑山。可王太子不听他的话,于是包乌杜吉便与吉瓦林安两位卫士遵照老王的命令站到缅茨姆与卡瓦格博之间,不让两位恋人在一起,更不许他们接近。老王还不放心又增派了宫廷的卫士官说拉曾归面布前来查看。可就在这时,吉瓦林安却偷偷地爱上了缅茨姆,而且常常调戏她。卡瓦格博一怒之下举起宝剑便去砍吉瓦林安,吉瓦林安用右手护头,一下子被砍掉了五个手指头。所以直到今天人们再也看不到吉瓦林安的手指头了,而只能看到一直残留有五个断指的手掌。</h3><h3> 综述:太子雪山上大大小小的无数山峰,几乎都有其化身的山神与之相对应,山峰的名称同时也是山神名。山神的容貌、性格、气质等特点一定程度上是山峰的地貌及气候等地理特征的写照。同时山峰还是山神活动的领地、范围。</h3><h3> “太子十三峰”,峰峰雄奇,山山俊秀。其中最为著名的卡瓦格博、面茨姆、扎拉雀尼、说拉赞归面布等诸峰,东南西北遥相昂首,壮观雄奇,构成了祖国西南角滇藏交界区一幅绵长隽永的画卷。“太子十三峰”有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收入旧时西藏刻印的〈卡瓦格博语〉(经文)中,据说至今山下还有人家保存此书,视为珍宝,用金黄色绸缎包裹供奉于神龛之上。</h3><h3> 评价概述:卡瓦格博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海拔最高的雪峰群,也是云南最高最美的雪山。她所雄踞的中国横断山脉腹地,是国家级“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这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仅约66.3公里。卡瓦格博既是地球历史上版块碰撞托起的一大地质奇观,是“沧海变高山”的地史见证;又是生物南来北往的交汇处,是“生物资源宝库”和“天然高山花园”;它还是中国东部藏区远近闻名的藏传佛教朝觐圣地,每年有数十万滇、藏、川、青、甘等地乃至尼泊尔等国的信徒前往朝山转经。近些年来,卡瓦格博正以她无穷的魅力不断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有识之士前来科学考察、登山探险和旅游观光。卡瓦格博集自然风光和藏族文化为一体,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h3><h3> 太子十三峰:庞大的卡瓦格博雪峰群,有著名的“太子十三峰”之说。站在雪峰对面的滇藏公路眺望,从南到北,可以看到依次排列的有:缅茨姆、吉娃仁安、布迥松阶吾学、卡瓦格博、玛兵扎拉旺堆、奶日顶卡、粗归腊卡等神山诸峰。</h3><h3> 藏语意思:卡瓦格博,藏语意为白雪之峰,海拔高达6740米,范围40平方公里,终年积雪。在藏语语言习惯中,卡瓦格博是主峰、山神及整个太子雪山概念的三位一体的称呼。在藏文经典中常称之为“绒藏卡瓦格博”。“绒”意为河谷地带,“藏”为神灵名,有强大、险峻之意,连起来即为“河谷地带险峻雄伟的白雪山峰”。此山自古以来受到藏民的崇拜,被列为藏区八大神山之一。</h3><h3> 相关传说:卡瓦格博藏神传说是噶举派的保护神。元代噶玛噶举黑帽系第三世活佛让迥多杰(1284----1319)曾来到卡瓦格博山脚下,为雪山进行加被开关,并著了一份圣地指南,由此卡瓦格博正式成为噶玛噶举派的一大修行圣地。而在著名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加岭之部》中记载:卡瓦格博神所管辖的雪山地区是密宗本尊胜乐轮的一片刹土和宁玛巴祖师莲花生的藏经地。卡瓦格博为来到绒(今德钦一带)的格萨尔王收复后尊守佛界的居土界,成为了佛教的保护神,统领着千千万万的地面保护神,是绒地安定、吉祥幸福的保障。山神塑像常被贡于佛祖释迦牟尼像左侧,在转经道上的寺庙里,大多有卡瓦格博神身骑白马的英式塑像供人朝拜和瞻仰。</h3><h3> 藏族经文:卡瓦格博山峰像一尊佩戴银盔玉甲的威武刚强的勇士,昂首蓝天碧幕。在流传于青海一带的藏族木刻经文〈绒藏卡瓦格博赞〉中这样说到:“(卡瓦格博)山体像坚竖的长矛,山尖似白色的多玛,色彩如悬张的白绸。右边的山如雄狮踞据,左边的山似玉龙翻腾,后面的山如鹏鸟展翅,前面的山似黑熊舞爪。绒藏卡瓦格博远望云雾笼罩,近看雪瀑纷飞,至前雪花飘扬`````”</h3><h3> 峰群景色:的确,卡瓦格博山气候变化莫测,远观、近观及春夏秋冬四季各有不同景致。从秋末到春初的季节,神山大多数时日处于朗朗晴空之下。一尘不染的碧空、洁白耀眼的流云,给人以无限的暇思和感慨。此时节奇幻的是神山上的云雾变化。黎明,大地一派空寂,天空无一丝云彩,雪峰在昏暗的背景中依然醒目。当橙色温暖的第一抹阳光照在雪峰顶上时,小鸟的喧腾就打破可这种寂静。再当阳光吻遍了山谷,这时谷地便回升起腾腾细雾,雾气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并越升越高,在雪峰之下的阴暗针叶带形成了一条洁白的云带,藏民特称为“卡瓦格博献哈达”。此时是清晨8-9点左右,来到雪山对岸的飞来寺朝山烧香者最多,人人们都能够领略到此景为最大的福分。因为藏民在与神山的交往中,不断地给神山献哈达等器物。“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人与人交往中的一般规则,在人与神话的自然之间也未尝不是这样。随着太阳的升高,云带也不断上升,大致在中午时分,云朵会恰巧漂浮在卡瓦格博顶之上,此时此景,藏民又称之为“卡瓦格博打伞”。这种情景很难领略到的,因为云带升到高空,受风力吹拂,已断成云块,要恰好与峰顶凑在一起而又恰到处的机会是不多的。当地有人拍摄到这种情景的照片,视为珍宝供奉于自家的神龛上。</h3><h3> 夏秋多雨季节,雪峰时常处于云雾缭绕之中,不时透过雾纱显露峥嵘,显得奇幻、神秘。此时节远道而来的香客们若能一睹卡瓦格博展露风采,心里顿感莫大的欣慰和满足,定要顶礼膜拜。令人称奇的还是十世班禅大师于1987年视察康区途经太子雪山时,在飞来寺煨桑遥庆的场景。当时的卡瓦格博峰顶正被厚厚的浓云裹住,一点也没有可能露面的迹象,然而,随着烧起的香烟袅袅升起,班禅大师手中圣水的缓缓下滴和口中经咒的念念诵颂,峰顶的浓云竟然层层敛去,就在大师手中的圣水快要滴完的一瞬间,卡瓦格博峰顶奇迹般闪现。敏锐的记者摄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这一神话般奇迹也就在藏区传扬开来。</h3><h3> 卡瓦格博峰至今尚未有人成功登顶。卡瓦格博峰由于山体陡峭,终年冰雪覆盖,时有雪崩。浓雾、大雨、狂风,迄今仍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最近一些年来,已经有很多支中外登山探险队试图登上卡瓦格博峰,但至今尚没有成功的纪录。1991年1月,17名中日登山健儿在峰下不幸遇难。现在飞来寺立有纪念碑供游人凭吊英魂。</h3><h3> 交通信息:从香格里拉县城每天有班车发往德钦;也可以包车。从德钦包车到飞来寺车程大约20分钟。</h3><h3> 山难纪录——简述山峰状况: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在横断山脉三江并流的腹地,是云南最高峰。神山下的明永冰川是一座大陆性低纬度冰川,它从海拔6000多米的雪山穿越山腰的茫茫森林一直延伸到2000米的江边。对于登山界来说,海拔7000米以下的山峰不是被列入登山名单的,但只有卡瓦格博是例外。在一百多年的现代登山史上,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几十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都被印上登山者足迹之后,唯有这座6740米的山峰仍然保持着她的圣洁,在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之后,拒绝人类的染指。在十几年前,这座山峰几乎不为外界所知,虽然历史上的最著名的茶马古道就经过这里远去西藏。1950年代,茶马古道衰落之后,滇藏交界处的德钦县仿佛天荒地远,从昆明出发,至少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到达。1987年日本人向中国国家体委提出攀登卡瓦格博的申请的时候,云南省体委的人问北京:卡瓦格博在哪里?当地藏民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着,维护着世世代代所敬仰的神灵的寓所。直到1991年一次重大山难,才打破了神山亘古的宁静。</h3><h3> 1987年8月的夏季,一支陌生的队伍开着越野车驮着大包小包来到了雪山下。村民不知道他们是谁,来干什么的。淳朴的藏族村民请他们喝青棵酒,打酥油茶,火塘边切下大块的猪膘肉款待来自远方的客人。与村民的好奇一样,这支队伍也对这座美丽的雪山和村民古老的生活方式惊叹不已,他们常常离开驻地到村庄里坐客,那里总有热情的村民和好吃的东西等着他们。他们告诉村民们,他们是来攀登梅里雪山的。村民们不知梅里雪山在哪里,更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运动叫做登山。友谊一直持续着,直到藏民知道了他们的来历。</h3> <h3>  这支登山队,由中国和日本联合组成,主体是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是全日本实力最强的一支队伍,有着日本多家大财团的资金做后盾。队员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有8000米以上的登山经验,并配备了最先进的卫星云图接收仪器,队长是日本著名气象专家井上治郎教授,副队长是中国登山家宋志义,他创造过无数次中国登山记录。登山队员包括了多个学科的科学家,从1987年至1990年,登山队用了两年时间对卡瓦格博进行了一系列的地质学、动植物学以及气象学的考察。虫草怎么挖?酥油怎么做?山上长什么植物?藏民怎么生活?都进入他们的考察报告。只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了解神山对于当地人生活的意义。当藏民们终于知道了他们要攀登的梅里雪山就是他们心中的神山“卡瓦格博”,他们受到的震惊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称神山叫阿尼卡瓦格博,意思是卡瓦格博爷爷。既然是爷爷,你怎么能爬到他的头上呢。我们生活中一切都是他的赐予,山上的牧场养肥了牛羊,我们喝的每一滴水都来自山上融化的雪水。对神山不敬,神灵就会离开我们,灾难就会降临。”尼玛是位藏族民间人,他与当地村民成立了一个叫做卡瓦格博文化研究社的民间组织,是当地致力于保护卡瓦格博神山最活跃的人士之一。</h3><h3>  随着登山队活动的进展,村民们终于得知,这群外来者不仅仅是科学考察,而是要爬上山顶,爬到他们祖祖辈辈顶礼膜拜的神灵爷爷的头顶上。善良的村民不知如何表达他们的愤怒和不满。</h3><h3> 史实记载——远在佛教尚未传入藏区的时代,卡瓦格博便是当地的苯教神山。在古老的史诗《格萨尔王传》这样的记载到:雄师大王格萨尔从加地返回岭地的途中来到了卡瓦格博山下,当他在万花似锦的草场上跑马时,被卡瓦格博雪山山神迷惑到山中。格萨尔非常生气,正当他要把卡瓦格博雪山扔到大海那边去的时候,莲花生大师出现了,他告诉大王:“喂,世界制敌宝珠大王啊,这座卡瓦格博神山,是戎地胜乐吉祥宝轮的圣山,是我莲花生的圣地,是多、康、岭众生绕匝朝拜的地方。为了众生的事业,你不要生气。”史诗中唱到的“多、康、岭三地,就是现在的青海、西藏、四川和云南的藏区。得到莲花生大师的启示,卡瓦格博皈依格萨尔。在当地文化里,敬仰神山能够减少罪过增加积德,保佑家人及所有生命平安。</h3><h3> 神山在这里代表了藏族文化中人与生存环境最神圣的一致,对于像我们这样在政治信仰里长大的一代人来说,那震撼是前所未有的。随着当地人反对之声的出现,张俊在村民与登山队之间费力地调解。张俊是当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的中方联系官,在争论扩大以后,他带着一批德钦县地方政府官员到了日本,目的是希望沟通当地人与日方的关系,尽管对于那次日本之行有许多不同的争议。争论的混乱出乎张俊的意料之外,在探险者眼里,无高不可攀的观念,在卡瓦格博神山下遭遇了文化尊严的挑战。在他看来,登山只是一项运动,没想到事情怎么会那么复杂,登山队进山要交进山费,那么多队员在当地的后勤供给要消耗老乡的农副产品,雇用人工骡马也会给当地人带来现金收入。在那么一个偏远闭塞不通公路的地方,要不是登山队进去,他们的药材、水果和蔬菜卖给谁。此外,这对国家的对外开放也有好处。日本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又是送越野车,又是送面包车。这又引来新的争论:老乡说:损害我们的神山,得利的却是外人。中方登山队的遗属后来回忆说,登山队每次进山都要遇到很多困难。实际上,直到今天,对于许多的当事者,他们仍然不明白争论的症结所在。在一片争议中,几经协商,国务院批准了登山计划。</h3><h3> 1990年冬天来临的时候,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中日联合登山队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攀登路线。这一次,他们志在必得,一定要登顶。在神山对面的飞来寺前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出发仪式,队员们带着日本出发时当地寺庙送的护身符,又接受了喇嘛们的祝福。这次出发,就像他们的登山生涯中若干次出发一样,没有谁觉得它有不寻常之处。</h3><h3> 在他们出发12年之后,有一张没有寄出的明信片。明信片经过冰川巨大力量的挤压和侵蚀变得有些残破,那是一位日本队员写给家人的,上面写到:“11月10日,从神户出港,经过天津、北京再次来到云南省。我们的登山队到今天已经在德钦8天了,现在是旱季,持续了10天的晴朗。11月27日,两队合流,12月初就要开始攀登梅里了,我们预定1月初登顶,我高兴地期待着回国以后的会面。”接上来的日子里,等待他们的是没完没了的浓雾和大雪,以及随时发生的雪崩,连卡瓦格博的影子都看不见。按照计划,一、二、四号营地的建立都很顺利,但在选择三号营地时,中日双方的队员之间发生了争议。中方认为,为了安全,营地应该建立在远离山脊的地方,可以避开雪崩区。日方认为,为了登顶节省体力,三号营地应该尽可能接近山脊中部的四号营地,如果后靠,离二号营地太近,就失去了三号营地的意义。双方都有道理,队长井上治郎只好派队员米谷上山做最终裁判。遗憾的是,米谷上山时,山上大雾迷漫,什么也看不见。最后,井上队长决定,三号营地选择在中方意见靠前一点,日方意见靠后一点的中间位置。山难发生以后,三号营地的位置成了争议的一个焦点。实际上,三号营地已经经历过一次雪崩警告。段建新当时是登山队的伙夫,人手紧时也负责通讯。他在二号营地住了一个星期。二号营地与三号营地之间是一个三公里左右的缓坡,非常开阔,天气晴朗时可以看见三号营地的帐篷。那是在中午,伴随着一阵山崩地裂的巨响,那声音就像空气爆炸一样断裂,整个山体抖动起来。他冲出帐篷,看到三号营地上方的大冰川轰隆轰隆往下掉,崩塌下来的雪浪携着巨大的气浪直扑向三号营地。大约十几分钟,等气浪平息以后,3号营地才重现。他看到雪崩线在距三号营地约有几百米到1000米左右的位置停了位。这只是一个中型雪崩。发生在山难发生之前十几天。四号营地建立在海拔5900米的一个大冰壁前,登山队以此为基地,准备第一次尝试登顶。1990年12月28日上午11时30分,突击队5名队接近主峰背后的山脊,到达6200米的高度,这是卡瓦格博从未有过的攀登高度,三号营地的队友得到消息,敲盆敲碗为即将到来的胜利而欢呼。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天气突然转坏,乌云遮没了山顶,风也开始刮起来了。在到达6470米时,中方队长宋志义感觉东南方向好像有云层向他们压过来。这时,峰顶就在眼前,垂直距离只有270米。随着乌云的到来,气温急剧下降。刹那间,5名突击队员被冻得浑身颤抖。紧接着,狂风怒卷,石渣般坚硬的雪粒,狠狠地抽打在人们的脸上。突击队迫不得已拉起了简易帐篷,以避风寒。暴风雪掠过帐篷,发出犹如砂纸打磨的声响。下午4点,风雪肆虐,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井上只能痛苦地命令:取消行动,返回三号营地。但此时,突击队下撤已经很困难了,山顶被黑云笼罩着,漫天风雪中,5名队员彻底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路了。队员们几次试图冲出黑暗,都因无法辨别方向而被迫放弃。最后,井上队长只得让他们将剩余的食品集中起来平均分配,做好在山顶过夜的准备。</h3><h3> 日本队员船原尚武在日记中写道:“天气越来越坏,风也越刮越大,卡瓦格博的脸躲在一大块很厚的云层中。我们坚持不住了,准备往下撤。”到了晚上10点15分,风突然停住了,乌云散去,月光把雪地照得亮堂堂的。11点13分,突击队安全地回到三号营地。这次突击顶峰功败垂成,5名队员大难不死。这次冲顶的成果,是观察了最后的地形,结论是:已经没有克服不了的难点了。为此,登山队摆酒庆祝,6470米,对攀登卡瓦格博峰来说,已经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了。藏民也得知登山队即将登顶的消息。村民们此时已经不再针对登山队了,而是将他们的不满对着卡瓦格博。尼玛还记得,那时老百姓不知该怎么表达他们的愤怒,他们说:“阿尼卡瓦格博,显示出你的神威吧,否则,我们就不再敬你了!”,成千上万的喇嘛以及藏民在飞来寺诅咒登山队,信仰的力量,以及各式各样的传说让这次登山充满了宿命的意义。</h3><h3> 因暴雪推迟日期:鉴于28日冲顶的经验,登山队决定,登顶日期定为1991年1月1日。但是,从29日开始暴雪突至,天地一片迷茫,三号营地被死死封住。登顶日期不得不一再后延。在正常情况下,张俊每隔几天就会从二号营地与大本营之间往返一次。1991年元旦,张俊下山后就被满天大雪困在了大本营。他因此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看到二号营地的活着的人。</h3><h3> 1月3日晚上,山上山下仍然像往常一样通过对讲机聊天。10点30分的通话中,山上的队员还在抱怨:这雪究竟要下到什么时候才算完。新雪已经有1.6米厚,差不多超过人了,张俊提醒他们每隔两个小时把帐篷周围的雪清理一下。</h3><h3> 1月4日一大早,张俊醒来后,感到四周有一种出奇的安静,已经7点半了,居然没有听到山上的对讲机的声音。往常,山上的队员起得很早,五六点就开始吵他们。他打开了对讲机,对方没有声音。半个小时过去,对讲机的那头异样的安静。开始还以为他们睡懒觉,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本营的工作人员开始紧张起来,所有人都拿着一部对讲机不停地呼叫着。三号营地17个人,都是很有经验的登山者,而且17部对讲机不可能同时出问题。9点钟很快就到了,和营地的队员失去联系这么长时间,是出发以来的四十多天里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张俊要求向昆明报告,其他人不同意,他们开了个支部会议,说等到10点以后,再没消息再往上报。</h3><h3> 雪崩:正在这时,大本营附近发生了一次不大的雪崩,这让焦急中等待的队员又平添了一丝恐惧。10点刚到,张俊就向昆明的指挥部做了报告。17位队友在一夜之间在就悄无声息的和大本营失去了联系,这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多年来,张俊最忘不记的就是这件事,最不愿提及的也是这件事。等待救援的那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漫长的几天。当时,中方日方的所有队员全都在山上,包括突击的、登顶的和指挥的,整个一个登山指挥系统全部在山上,大本营基本上是属于后勤人员,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动等待。连日的大雪到了4号这天突然就停了,天空放晴,一丝云彩都没有。接下来的4天里,整个梅里雪山晴空万里。张俊无奈而伤感地说:“如果真有神灵的话,那神灵给了我们4天的时间,但我们没有抓住。等到飞机来了,救援队来了,天一下子就变阴了,连日暴风雪。这又成了一个最符合藏民反对我们登山的理由。”</h3><h3> 搜救:最可行的救援是派直升机,但指挥部开了4天的会,最终告诉他们的结果是成都军区的直升机来不了,因为没有德钦县的地质、气象资料和加油点。天上的等不来,只能争取地面救援。经过7天漫长的等待,中国登山队派出的救援小组终于赶到大本营,实力最强的西藏登山队在仁青平措的带领下,日夜兼程从拉萨赶来。滇藏公路两千多公里路程,平日至少需要6天时间,他们两天就赶到了。遗憾的是,救援队到达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搜索队。几天过去,山上的队员已经不可能存活了。两支队伍加在一起,十名顶级高手聚集一堂,但在铺天盖地的暴雪面前,冲击显得微不足道,他们选择了几条不同的上山路线,都失败了,只有西藏登山队到达一号营地,但无法接近二号营地。二号营地是关键位置,到达二号营地,就能知道三号营地到底发生了什么。</h3> <h3>  1月9日,来了一架侦察机乘云层散开的瞬间,在高空飞了几个来回,拍了照片,三号营地所在位置有30万吨以上的云团样物体堆积,判断是雪崩。京都大学的救援队也到了,可是西藏队上不去,日本队就更上不去了。1月21日指挥部正式宣布17名队员失踪,搜救行动失败。22号救援队宣布撤离。</h3><h3>  卡瓦格博难以攀登有着特殊的原因,横断山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低纬度雪山瞬息万变的气候,使它潜藏着致命的危险。</h3><h3> 就在宣布搜救失败、指挥部下撤的当天,大本营附近发生了一场可怕的雪崩。一片宽300米、长400米的冷杉林,树的直径都在50厘米以上,在雪崩过后,杉树林齐刷刷地倒伏在地,一棵不剩。十几年过去,灾难发生时的恐怖情形依然如故。在那里放牧的老乡说:这是很奇怪的,这片树林并没有在发生雪崩线路上,仅仅是雪崩的气浪就把树林摧毁了。老百姓说,这是神山的又一次警告。然而,山难却使卡瓦格博越显神秘。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登山协会接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登山申请。对于登山者来说,雪山只是一个高度和海拔,攀登一座从未被攀登过的山峰,是很刺激的,尤其是这座山峰发生了登山史上如此著名的事件。出于对死难者的感情,云南省为京都大学登山队保留了五年的首登权。1996年首登权期限的最后一年,京都大学登山队再次进入卡瓦格博。</h3><h3> 这次登山使得争论再次升级。</h3><h3> 在当地人看来,侵犯神山就是侵犯他们的生活,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村民以他们的方式捍卫神山的庄严。山上每个村庄人全部下山,躺在路上的,躺在澜沧江桥上的,告诉登山队如果要攀登卡瓦格博神山先从他们身上踩过去。张俊仍然是这次登山的中方联络官。他无奈地说,与其说我们是登山队,不如说是工作队,整天就忙于调登山队与当地村民的关系,解决每时每刻都在出现的问题。我们太累了,太疲倦了,阻力太大了。他一连说了三个太字。</h3><h3> 然而,最终使得1996年登山失败的,不是村民的阻挠,不是队员技术有问题,依然是冥冥之中支配一切的某种力量。就连自称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张俊也说,我们被老天捉弄了。</h3><h3> 由于有1991年山难的前车之鉴,这次行动格外谨慎,进程也格外缓慢,1996年2月1日,登山队终于到达了1991年所建的四号营地的同样高度。登顶指日可待,但一个令人心忧的消息从万里之遥的东京气象厅传了过来:未来两天内将有一个巨大的暴风雪过程,可能要超过91年的那次降雪。他们寻问了中央气象台和云南气象台,结果是吻合的。在他们的头顶,乌云正在聚集,手中的气象仪也显示暴风雪就要来了。大本营开了紧急会议,马上命令山上的队员迅速撤营,能丢的丢,能弃的弃,只要能活着回来就行。本来从四号营地到大本营,要6天的时间,他们就一天跑下来了。就在队员们刚刚到达大本营的时候,他们同时接到三地的气象预报,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把云层吹走了,未来仍然是晴好的天气过程,队员们想重新开始,但已经不可能了。他们在飞来寺灌木丛中的十七勇士纪念碑前长跪不起,出发时在此发下的誓死登顶的誓言,经不住山峰的一阵风雪而永远地飘走了。1997年2月6日的《迪庆日报》写到,《读卖新闻》记者告诉中方队员:“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将永远放弃梅里雪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太子十三峰</font></b></h3><h3><br></h3><h3> 太子十三峰,是著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怒山山脉中段梅里雪山,逶迤北来,连绵十三峰。梅里雪山北与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连,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3座,称为太子十三峰。植被茂密,物种丰富。云杉林森,旁延高原草甸。夏季草甸,格桑花怒放。 </h3><h3> 主要景点——太子十三峰从南到北依次为:</h3><h3> 缅茨姆峰,亭亭玉立,气质若兰,传说是卡瓦格博山神的妃子,海拔6054米。 </h3><h3> 洛拉争归贡布(红脸神峰)则如一个胆小羞怯的孩子,躲藏在缅茨姆身后。 </h3><h3> 加瓦仁安,形似法冠,也称五方佛峰,五佛冠,海拔5470.5米。</h3><h3> 巴乌八蒙,也称英雄女儿峰,浑圆饱满,摄人心魄,海拔6000.1米。</h3><h3> 巴乌八蒙的右侧是帕巴尼顶九焯峰,藏语意为十六尊者峰。 </h3><h3> 主峰卡瓦格博,一座完美的金字塔雪山,海拔6740米。 </h3><h3> 玛兵扎拉旺堆峰,也称无敌降魔战神,海拔6365米。 </h3><h3> 奶日顶卡峰,海拔6379米。</h3><h3> 粗归腊卡峰,海拔5993米。</h3><h3> 太子十三峰---最高的卡瓦格博峰,为云南第一高峰。海拔为6740米,是藏传佛教的朝圣地,传说为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位居藏龙区八大神山之首,故在当地有“巴何洛登地”的尊号,是康巴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山”。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洛克博士,称卡瓦格博峰是“世界上最美之山”。 </h3><h3> 太子十三峰,秋末冬初,藏川青甘香客,迢迢赶来朝拜,心灵的自然丰碑。绕匝礼拜,少则七天,多则半月,称为“转经”。藏历羊年,转经者更是百十倍,匍匐登山,叹为观止。卡瓦格博峰,迄今是“处女峰”。</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日玛那雪山6730米</font></b></h3><h3><br></h3><h3> 日玛那雪山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定结县萨尔乡境内,海拔6730米。</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冈仁波齐6656米</font></b></h3> <h3></h3><h3>  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冈底斯山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如一条巨龙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它高高扬起的头,如一座大金字塔,耸立在阿里普兰的高原上,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冈仁波齐。冈底斯藏语称"冈仁波齐"或"岗仁波齐",意义是雪山之宝。这个冈底斯圣山是八千万世界之中西方的俄摩隆仁或西方极乐世界之地,曾诞生八千万贤能并传播佛法的圣地,是赡部洲的地理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吐蕃和象雄地方土生土长的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波佛教的故乡。雍仲本波佛教是藏族的原始佛教,它是为了一切众生,离苦遇乐、和平世界,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如意宝。</h3><h3> 冈仁波齐峰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梵语称为吉罗娑山,冈仁波齐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相传雍仲苯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信徒不断。</h3><h3> 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中国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冈仁波齐。据《佛学小辞典》: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雍仲本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苯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苯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冈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h3><h3> 冈仁波齐(Kangrinboqe)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誉为神山之王。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雍仲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冈仁波齐,位于东经81.3°,北纬31°(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北部,巴嘎乡也是转山的起点和终点)。海拔6638米(另说海拔6714米),是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齐峰形似金字塔(藏民称象“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对称。</h3><h3> 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h3><h3> 追溯历史——涵义: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湿婆为印度教主神),雍仲苯教更是发源于此。从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冈底斯山海志》、《往世书》等著述中的记载推测,人们对于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h3><h3> 据雍仲本教经典描述:一条从冈仁波齐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玛旁雍湖。有四条大河由此发源,流向东、南、西、北四方。流向东方的是当却藏布马泉河(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绿宝石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朗驹一般强壮;流向南方的是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银沙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孔雀一般可爱;流向西方的是朗钦藏布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金矿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壮如大象;流向北方的是森格藏布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钻石矿藏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勇似雄狮。每年有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不丹、尼泊尔以及我国各大藏族聚居区的朝圣队伍,使得这里的神圣意味绵延了几千年。</h3><h3> 佛教文献: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它。据《佛学小辞典》: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雍仲本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本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雍仲本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冈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获得解脱的地方。印度人称这座山为Mt.Kailash,也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湿婆,就住在这里。而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上游都在此发源,所以,现在在冈仁波齐见到大批的印度朝圣者就不奇怪了。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登上这座神山,或者说至今还没有人胆敢触犯这座世界的中心。旅行者把目光投向这块圣洁之地不过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不过人数依然不多,这或许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h3><h3> 冈仁波齐周围共有5座寺庙。年日寺为转山第一站,以后依次为止拉浦寺、松楚寺(也称幻变寺)、江扎寺和赛龙寺,其中后两座寺位于内线。这五座寺庙都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并留存有丰富的雕刻、塑像、壁画等文物,但如今都程度不同地毁坏了。</h3><h3> 神话故事:印度教把冈仁波齐神山看做大黑天神的驻锡地,耆那教把冈仁波齐视为一座灵性的圣山。雍仲本教发源于冈底斯山地区,对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亦由来已久。 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为冈底斯山主峰。印度教、印度佛教、耆那教和雍仲本教,他们所持的信仰各不相同,所信奉的神灵也不一样,但他们全都认为冈仁波齐是“世界的中心”,视其为神山,这就使冈仁波齐具有多种宗教迭加的神圣,从而发射出五光十色各种信仰的光晕、光环,成为万神殿,成为东方的奥林匹斯山。</h3><h3> 冈仁波齐峰虽然它的海拔高度仅为6656米,不仅在西藏的众多8000米以上的高山中排不上号,比起邻近的纳木那尼峰(7694米),也是小巫见大巫,但它却是亚洲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神山,因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而成为藏传佛教、印度教、雍仲本教等宗教的朝圣中心。冈仁波齐的山形很容易辨认,主峰四季冰雪覆盖,形似圆冠金字塔,四壁非常对称,如同八瓣莲花环绕,山身如水晶砌成,宛如技艺高绝的玉镶冰雕。 由南望去可见其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徽记。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令人难以一睹真容,但在阳光照耀下又会闪烁出奇异的七彩光芒,分外耀眼夺目。</h3><h3> 也许是“世界中心”的神威无人敢于冒犯,冈仁波齐时至今日还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 高僧修行地 冈仁波齐藏语意为“神灵之山”,梵语意则为“湿婆的天堂”,也就是印度神话中“神的天堂”。历史上曾有不少中外高僧在此修行讲经,因而这里很久以前便成为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和本教四大教派共同信仰的中心,是中、印、尼三国各族数以万计的信徒心驰神往的地方。</h3><h3> 藏传佛教认为它是密宗胜乐之无量宫,其周围的群山河流均为胜乐宫的组成部分,蕴藏着深奥的宗教含义。 同时,冈仁波齐又是众多佛、菩萨和高僧大德所加持和修行的圣地。据传,释迦牟尼佛在转法轮时塑三尊佛像,分别供奉于神界、鲁界和人间。罗刹王贡布崩用神变迎请人间的释尊佛像供奉,但没有供奉此佛的特殊坐床,于是想用神变背回冈仁波齐神山。这时释迦牟尼及五百罗汉立刻飞往冈仁波齐神山,在冈仁波齐南面的“五百罗汉聚盆”或叫“上坛城”的岩石上留下脚印,同时在神山四角各留一脚印,称为“底斯不动四钉”,这样罗刹王无法背走,如今在冈仁波齐背后可看到清晰的绳印及四周释尊的脚印。</h3><h3> 地理环境:冈仁波齐峰(Kangrinboqe)通称雪灵山,在普兰县圣湖玛旁雍错以北,是冈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56米;藏语意为"神灵之山",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这个冈底斯圣山是八千万世界之中西方的俄摩隆仁或西方极乐世界之地,曾诞生八千万贤能并传播佛法的圣地,是赡部洲的地理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吐蕃和象雄地方土生土长的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波佛教的故乡。</h3><h3> 在玛旁雍错之北,峰顶四季冰雪覆盖,山峰四壁对称,呈圆冠金字塔状,峰上空常常白云缭绕,愈发显得神秘莫测。转山一圈距离为51公里,周围有八座寺庙。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该峰四壁分布极为鲜明对称,形似圆冠金字塔(藏民称像"石磨的把手"),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h3><h3> 冈仁波齐峰是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神山神秘之处,山的向阳面,不知缘何,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而神山之背面,长年没雪,即使被白雪覆盖,太阳一出,随即融化,与大自然常规刚好相反。巍峨挺拔的神山既有气势雄峻之处,又有幽静肃穆之所,被众多的奇峰环抱,更有那奇妙的岩石、峡谷、灌木古柏、洁泉清流。冈仁波齐峰经常被白云缭绕,很难目睹其真容,峰顶终年积雪,威凛万峰之上,极具视觉和心灵震撼力。</h3><h3> 冈仁波齐峰屹立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绵延于中、印、尼三国边境,素有"阿里之巅"的誉称。冈仁波齐峰环绕一周51公里,峰形似金字塔(藏民称象"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对称。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h3> <h3>  冈仁波齐峰屹立在普兰县境内,距狮泉河镇200多公里,距普兰县约100多公里,绵延于中、印、尼三国边境,海拔6656米,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孕育了250多条冰川,带来了大量水源,是恒河、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西藏最有名的神山,它山形如橄榄,直插云霄,峰顶如七彩圆冠,周围如同八瓣莲花四面环绕,山身如同水晶砌成。东边的万宝山,传说是释迦牟尼脚踏过的山,西边是度母山,南边是智慧女神峰,北边是护法神大山。每年都有许多来自内地、印度和尼泊尔的信徒前来朝拜转山。冈仁波齐还是西藏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等教的朝圣中心,素有"神山之王"的美称。如在藏历马年来神山,被当为人生之大幸事。</h3><h3>  冈仁波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在玛旁雍错之北,峰顶四季冰雪覆盖,山峰四壁对称,呈圆冠金字塔状,峰顶上空常常白云缭绕,愈发显得神秘莫测。转山一圈距离为53公里,周围有八座寺庙。</h3><h3> 人文历史:冈仁波齐峰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印度人称这座山为Mt.Kailash,也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湿婆,就住在这里。而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上游都在此发源,所以,在冈仁波齐峰可以见到大批的印度朝圣者。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峰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还没有人能够登上这座神山,或者说还没有人胆敢触犯这座世界的中心。</h3><h3> 朝圣路线:每年6月至11月,印度香客都前往西藏西南地区的开拉斯山和蔓萨罗瓦尔湖朝圣印度教湿婆神。曾经,中国只在西藏与印度北安恰尔邦的里普列克山口向印度香客开放朝圣线路。经过中国和印度两国政府的友好磋商,中国于2015年6月22日起对印度香客开放西藏自治区与印度锡金邦边界的乃堆拉口岸,印度香客赴西藏朝圣的新路线将正式启用。中国开放乃堆拉口岸后,印度香客可乘坐汽车途经西藏高速公路抵达山下,随后用较短时间爬上山峰,朝圣之路将缩短到8至10天左右,节省了一多半时间。</h3><h3> 宗教寓意:世界上大多数宗教都有一共同特色--朝圣。带着强烈而巨大的心愿,沿着一条相对固定、充满神迹启示的圣路,向一个公认的圣地进发,这便是朝圣之举。朝圣由来已久。在自然环境险绝卓著的西藏,朝圣尤其显得精诚执着。笃信佛教的藏族人坚信:朝圣能尽涤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无穷的功德,并最终脱出轮回,荣登极乐。因此,总是有数不尽的藏族人,以独有的磕长头方式俯仰于天地之间,向圣地跋涉。没有血肉之躯,便无朝圣之举,没有风尘仆仆,便无朝圣之途,不历经千辛万苦并跨越真正的时空,就不会有心灵的虔诚。朝圣对于一个信徒而言,是可以以一生的时间去认真对待的神圣之举。甚至可以这样说:超出"苦行"意义之上的朝圣之旅是将个体生命之旅推向极致的唯一途径!</h3><h3> 作为神山的冈仁波齐峰,其地位是世界性的。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往世书》、《冈底斯山海志》等著述中均提及此山。从这些记载推测,人们对于冈仁波齐峰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冈仁波齐峰同时被藏传佛教、印度教、西藏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它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湿婆为印度教主神),苯教更是发源于此。每年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我国各大藏区的朝圣队伍们,使得这里的神圣意味不断得以体现并加深。</h3><h3> 冈底斯山脉地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大江大河均发源于此。在信教者的心目中,这些河流与冈仁波齐峰有着神圣的关连。据苯教经典描述:从冈仁波齐而下的一条河,注入玛旁雍错--不可征服的湖泊。四条大河由此发源,流向北、南、东、西四方。流向北的森格藏布--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钻石矿藏丰富,饮此之水的人们勇似雄狮;流向南方的是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银沙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如孔雀一般可爱;流向东方的是当却藏布--马泉河(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绿宝石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如良驹一般强壮;流向西方的是朗钦藏布--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金矿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壮如大象。</h3><h3> 相传,早期佛教尊者米拉日巴与纳若本琼于冈仁波齐峰斗法时的若干遗迹仍有存留。在这些地方转一转并祈祷一番是后世朝圣者不可或缺的功课。</h3><h3> 转山是来自不同地方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转山道分两条:外线是以冈仁波齐为核心的大环山线路,内线是以冈仁波齐南侧的因揭陀山为核心的小环山线路。外线总长53公里,徒步需3天功夫,磕长头则需15-20天。转山人一般都是在转足13圈外线之后再转内线。每逢藏历马年,转山的朝圣者最多。据说佛祖释迦牟尼的生肖(藏族传统生肖观受汉族相应观点影响较多,其生肖属相大小的具体排列也和汉族相一致,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也有作乌鸦的)、狗、猪。(藏历结合阴阳及五行等学说,在具体年代节气等方面和汉地不同,故生肖也略有区别)属马,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山13圈,且最为灵验和积长功德。</h3><h3> 传说: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冈仁波齐。据《佛学小辞典》: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本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雍仲本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本教祖师敦巴辛绕(幸饶弥沃如来佛祖)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岗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获得解脱的地方。</h3><h3> 希特勒曾亲自下令,让以纳粹"冲锋队"成员海因里希•哈勒为首的5名党卫军分子和纳粹分子秘密前往西藏,去寻找一个名为沙姆巴拉的神秘地方,而沙姆巴拉推测就是在冈仁波齐。据传说,那里隐藏着地球轴心,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邪教主义者,希姆莱顽固地坚信,如果把世界轴心转到相反的方向,就可以使时光倒流,让纳粹德国回到不可一世的1939年,还可以改正所犯的一切错误,重新发动战争并取得胜利。</h3><h3> 而根据有关沙姆巴拉的传说,地球轴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根本无法靠近。正因为如此,沙姆巴拉在神话中才被认为是控制全世界的中心。谁接触过它,谁就不仅能成为时间的主人,还将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获得生物保护场。不仅如此,还有传说称,沙姆巴拉的能量可令人长生不死。对此深信不疑的希姆莱甚至计划在找到传说中的世界轴心后,向西藏空投几千名空降兵,以组建一支不可战胜的"不死军团"。</h3><h3> 转山线路:第一天(20千米,约7小时):塔尔钦往西4千米一入口(这里的竖旗广场立了一柱20米高的经幡)一2千米一曲古寺(可住宿)-14千米一止热寺(住宿)。 第二天(18千米,约8小时):止热寺一5千米-天葬场一3千米一卓玛拉山口(海拔5630米)一10千米一尊最普寺(住宿)。第三天(12千米,约3小时):尊最普寺一9千米一出口收费站-3千米-塔尔钦。景区客服提供旅游大巴分别至宗堆和色雄,转山的东西大门。景区还提供救护车服务,救护车可达卓玛拉山口下,50元/公里。</h3><h3> 交通:日喀则每天一班车到阿里,中午12点发车,第二天早晨8点到塔钦(转山起点)。阿里每天也有班车到日喀则经过塔钦。拉萨也有至阿里的班车经过。住宿:现已建立神山圣湖景区,由旅游公司管理,进山门票200元/人。藏民不要买票。</h3><h3> 山下塔尔钦有诸多宾馆、客栈,还有青年旅舍可住宿。塔尔钦供电不正常,各住宿点自发电,每天晚8点至12点。山顶止热寺附近希夏邦马宾馆,每床收费100元,存放行李每天10元,自带帐篷的话,可以和宾馆商量,把帐篷搭在宾馆的院里(外面是不许搭建的),也要交钱,按人算,每人15-20元,但比较机动。大金宾馆:与冈底斯宾馆同价;晚上自设发电机供电。另外可在周围的帐篷菜馆打听住宿,一般每床20元</h3><h3> 南下沿新藏公路,从叶城需3天左右到达狮泉河,再转车前往神山,叶城是新藏公路的实际起点,新藏公路上并无公共交通工具,可在登山宾馆内和零公里处搭乘便车或在路边等候开往西藏的军车,车费400元左右,狮泉河距离神山480公里,顺利的话一天可到,车费50-100元。最后到达普兰,全程3044公里</h3><h3> 另一条从拉萨西行,从拉萨到拉孜可经过羊卓雍错,如果你走旧路,可在峰顶鸟瞰羊湖,由于旧路耗时,所以只能在拉孜或日喀则住一晚,15元/人。</h3><h3> 从日喀则前往塔尔钦的班车每天中午12:00从日喀则汽车总站发车,车票545元/人。</h3><h3> 旅游提示:去冈仁波齐峰一定要办边境通行证,在拉孜和巴噶会有检查站查边境证,从阿里南线到塔尔钦和塔尔钦到普兰都会经过,或许有些时候还会有流动的检查哨。</h3> <h3>  来冈仁波齐峰的休息地方是山下的小村―塔尔钦(Darchen),很多人也称它叫大金寺、塔钦。拉萨-狮泉河、狮泉河-普兰之间往返的班车均可路过村口。有五条路可以到达这里,除去尼泊尔和印度的两条朝圣线路不谈,另有三条是:</h3><h3>  1、阿里北线 拉萨-拉孜-措勤-改则-革吉-狮泉河-塔尔钦,距拉萨2021千米,距拉孜1670千米。这条路是S301沙石路面,即将整修为柏油路面。</h3><h3> 2、阿里南线 拉萨-萨嘎-仲巴-巴噶-塔钦,距拉萨1338千米,距拉孜847千米。南线是去神山最直接的一条路。沿雅鲁藏布江上游峡谷而上,沿途可欣赏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壮丽雪峰,偶尔还能见到藏羚羊。这条路前半是318国道,后半则是通向新疆叶城的219国道,21世纪初已经基本都修上了平整的柏油路,汽车从拉萨出发,20多小时就可以到达塔尔钦。</h3><h3> 3、新藏线 喀什-叶城-麻扎-界山大坂-多玛-日土-狮泉河-门士-塔钦,距喀什1671千米。从冈仁波齐峰北面来主要乘来往狮泉河和普兰之间的班车或货车,距离330千米,三四个小时就可以到达。 车辆如果不进塔钦的话,可以在219国道的岔路口下车,再徒步半个多小时到塔钦住宿。</h3><h3> 住宿提示:冈仁波齐峰南面山脚下的塔钦(海拔4560米)是过往旅行者的落脚点,同时也是转山的起点和终点。这个面积不大的小村庄面朝广阔的巴噶平原,一条小溪从村中流过。小溪东侧有一个看起来很像集市的地方,有很多帐篷,有些帐篷出售方便面、饼干和一些日用百货,也有些帐篷什么也不卖。有诸多餐馆,四川、湖南、东北风味都有。还有不错的超市。如果你打算转山的话可要珍惜,因为这吃的可能是最后一顿好饭,因为接下来的几天你只有靠干粮和泡面度日了。</h3><h3> 从脊顶沿小道向西北方向,可以拍到很美的神山,走1.5小时来到色雄,旁边有一座美丽的红塔,此处有一座显眼的小路继续向前延伸,翻过山梁可以下到拉曲峡谷中的曲古寺附近。这里是神山南壁下的冰川末端,也就是内转经路的起点,只有那些转完13圈外道(也就是主要的转经路线,马年的话1圈即可)的人才有资格走这条路。</h3><h3> 跨过冈底斯宾馆南侧的小河,在冈底斯宾馆的东南侧有一小山(山腰有经幡)。沿山路绕过这座山,再向北,再翻过2座山,如果体力一般的话要2个小时,来到面向冈仁波齐峰南壁的江扎寺。这是神山周围最大的一个寺,据说几千年前苯教祖师Shenrab Miwoche来西藏时就住在这里,冈仁波齐的四大佛祖脚印之一就在寺内。左侧有一出口,想一览神山壮丽的游客,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完整的冈仁波齐峰了(依体力好坏,来回大概需要4-6小时)。</h3><h3> 转山提示:转山前应把没用而笨重的行李存放旅店,否则因负荷过重引至体力透支,在高山上会造成危险的后果,还要携带抗高反的药品,缓解高原反应。山上有手机信号。</h3><h3> 旅游指南:1、交通:从南面而来可以坐拉萨至狮泉河的班车,或者找便车,一程一程的推进;北面-可以坐狮泉河到拉萨、狮泉河到普兰的班车,距离330公里,车程四五个小时。注:车辆如果不塔钦的话,可以在219国道的岔路口下车,再徒步半个多小时到塔钦住宿。</h3><h3> 2、住宿:冈底斯宾馆,收费100元/床,存放行李每天10元,自带帐篷的话,可以和宾馆商量,把帐篷搭在宾馆的院里(外面是不许搭建的)。注:两店对外国游客收费较高,同一床位收50-100元,两间旅店都不设食堂。周围还有汉式菜馆,但价格偏高。大金宾馆背后有一家山东水饺店,味道和价格都还不错。水饺店对面的阿里高原茶馆,甜茶味道还行。转山前喝些甜茶,也是补充能量的好办法。</h3><h3> 3、转山(需时二至三天):转山必须带自己的食物,建议带香肠及朱古力,塔钦的干粮价格较高,最好在狮泉河或拉孜以前购买,饮用水则以净水丸或净水器"提炼";山上可供住宿的寺庙,也都提供热水、方便面和被铺。两间旅店门口每天清晨都有背夫等生意,一天一百元以上。价格一定要谈清楚,先跟挑夫说清楚是按照天数来算,以防有的背夫半路撂挑子。</h3><h3> 沿途基本上都是沿着山谷前行,河水非常干净,考虑到天气变化遇到下雨之类的问题,最好准备净水药片,水很冰凉,因此要次最好只喝一口,防止途中胃部着凉。在塔钦要留意自己的身体,对转山一定要量力而为。要注意防止感冒。带上足够的长用药。</h3><h3> 山路都很明显,但第一天入住的寺庙,由于距离小路200米远,要避免出错,在指示着"芝热寺"字样的牌子附近,过桥沿河西边走。山顶希夏邦马宾馆条件较好。整段山路介于海拔4,600-5,700米之间,第一天上路,会觉得比较辛苦,尤其下午山路逐渐倾斜,令人倍感气促。第二天的难度更大,一开始的山路倾斜度颇大,上山的路,是全段最辛苦的部分,抵达卓玛拉山口的玛尼堆时,待呼吸稍为顺畅后,不妨多拍些照片,因为这里就是整段远足路程的最高点了,神山冈仁波齐峰就在西边不远处。过了玛尼堆开始下山,下山路全是碎石路,比较难走。到河谷后,路已变得很平坦,这时周围的河川风貌,又是另外一番景致。经过前两天的艰辛,第三天只是6公里平路,一般带导游的包车,都会在出口接人,不然,要再走3公里才返回塔钦。</h3><h3> 第一天(20公里约7小时):塔钦(海拔4,560米)往西行→5公里→入口(这里的竖旗澌场竖立了一柱20米高的经幡)→6公里→曲古寺(河对岸山坡的寺庙可供住宿)→7公里→第二驿站(几个简陋的帐篷)→2公里→止热寺(海拔4,800米,住宿)</h3><h3> 第二天(24公里约8小时):芝热寺→3公里→火葬场→2公里→卓玛拉山口玛尼堆(海拔5,700米)→10公里→河边第四驿站→9公里→尊珠寺(住宿)。一般两天即可返回塔钦。走不动的可以招呼景区救护车。</h3><h3> 第三天(9公里约5小时):尊珠寺→6公里→宗堆出口→3公里→塔钦。</h3><h3> 注:山上天气变幻莫测,气温差异颇大,上山前应先了解天气情况。不建议等待天气好转,因为高原天气变化无常。</h3><h3> 4、门票:卖神山圣湖联票,收200元,收费站设在219国道至塔钦村的岔路上景区管理处。</h3><h3> 5、转山时间:没有时间限制。但每年的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成道、涅盘之日,此日的神山入口将举办玛尼旗更换仪式。藏传佛教认为此日转山功德高过平日,因此,这一天也将格外热闹。</h3><h3> 6、其他:在塔钦及转山途中,人员混杂,饮食最好用自己的餐盒。同时,转山时应注意环境卫生,应随身准备垃圾袋。一路有景区管理处设置的蓝色垃圾桶。</h3><h3> 注意事项:1、南下走新藏公路的话,要知道那里冬春两季大雪封山,最好是在每年5-10月前往,由于沿途的气候及食宿条件很差,带好足够的防寒衣物和药品。2、登山的时间:一般选择在5月至6月下旬,这段时间,好天气多,而且可能持续6-8天。雨季从7月初开始,7、8月份降水最多。</h3><h3> 旅游景区:阿里地区的四大河--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就从冈仁波齐四方流下,同时,各教派认为他们的神都与这座山峰有着联系。在佛教中,它是由金、银、琉璃和玻璃四宝构成,由七金山七香海及十二部洲所围成的"须弥山",象征着整个佛教宇宙的中心;在藏族苯教中,它是三百六十位神灵居住之山。幸饶弥沃如来佛祖从天而降时,便落在此山巅,在印度教中,它是"凯拉斯",是"湿婆的天堂"。多种教派共同奉冈仁波齐峰为世界的中心,每年都有很多信徒前来朝拜。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的信徒不远千里,历尽辛苦来到这里,沿途磕头祈祷,绕山拜罢之后,才算功德圆满,了却了宿愿,尤以马年为盛。冈仁波齐峰周围遗留下的胜迹不胜枚举,是众教心中的圣地。由冈仁波齐、纳木那尼、玛旁雍错和拉昂错两山两湖组成的地带,被藏族同胞称为"神山圣湖"。</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雅拉香波雪山6647米</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h3><h3> 雅拉香波雪山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乃东,曲松,隆子三县的交界处,海拔6647米,是雅砻河的源头之一。雅拉香波是西藏最古老的四大神山之一。</h3><h3> 雅拉香波是一位古老的山神,在公元8、9世纪的敦煌古藏文手写卷中多次提到雅拉香波,说“雅拉香波乃最高之神”。</h3><h3> 山峰介绍:雅拉香布雪山属于泽当风景名胜区,前面是哲古湖旅游景区,南方是雍布拉康等等。东区县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11座,最高海拔为6647米的雅拉香波山。终年积雪,雄居于区境南部,与隆子县相连。</h3><h3> 雅拉香布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海拔6647米,其方圆几百里的冰川,是雅砻河的源头。雅拉香布藏语意为“上部守护之神”,在世界形成之九雪山中排列第二,仅次于神山之父沃德贡杰雪山。</h3><h3> 神话传说:据敦煌古藏文记载,“雅拉香布乃吐蕃王国众山神中地位仅次于岗仁波钦神山”,因雅拉香布雪山位于藏人先民繁衍之发祥地之一的雅砻河谷,这里的藏人先民们依靠雅拉香布雪山的雪水修渠引水浇灌农田,使雅砻河谷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所以,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雅砻河流域的人们感激雅拉香布雪山的护佑之恩,将雅拉香布雪山崇奉为整个吐蕃统治区域内地位很高的神山。</h3><h3> 据藏文史料记载,吐蕃第一位赞普止贡王时期,大臣罗昂篡位,役使王妃去牧马。一日,王妃在牧马处睡眠中得梦,雅拉香布神山化作一头白牦牛。当她醒来时只见一头白牦牛在站立面前,忽而飞逝不见。后来王妃怀孕生子,王子长大成人后,带领人马打败了罗昂,恢复了王位。藏人把雅拉香布雪山形容为白牦牛的化身的神山,进而又把雅拉香布雪山演变成为一位身穿白色衣服的神人,左手持一把带有五色彩丝旗的短矛,右手拿一把光芒四射的水晶制作的利剑,骑一头巨大的白色牦牛,嘴里和鼻孔中不断地喷射出雪雹,统率着十亿战神,忠实地守护着雅隆地方的安危。雅拉香布雪山的妻子称之为朗敏托吉普玉,是天界女神的首领,身着淡红色的服装,右手持闪电,左手握冰雹,骑着闪电之云彩飞腾。公元7世纪,印度密宗大师莲花生到吐蕃传播佛教时,将雅拉香布雪山降服后成为佛教的护法神。</h3><h3> 山神:雅拉香波,藏族崇拜的山神。雅拉香波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穷结县。藏文“雅拉香波”意思是“上神香波”,在“世界形成之九山神”中排列第二位,仅次于沃德巩甲山神,故又称“斯巴大神雅拉香波”。雅拉香波是一位古老的山神,在公元8、9世纪的敦煌古藏文手写卷中多次提到雅拉香波,说“雅拉香波乃最高之神”。得名于对雅拉香波雪山的崇拜。该山位于西藏的雅隆河谷。吐蕃部落依靠此山融化的雪水农耕,视其为部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的主宰,乃将其神化为“最高之神”。随着吐蕃部落统治区的扩大,雅拉香波乃成为藏族共祭的山神。雅拉香波雪山所在的雅隆河谷是吐蕃最古老的部落繁衍之地,是农耕区。该部落奉雅拉香波为最大的山神,此后随着雅隆部落与其他部落的交往联系和互相融合,雅隆部落自身也发展壮大起来,在部落间的兼并战争中一直处于优胜的地位,最后终于取得了整个吐蓄的政权,他们崇奉的山神也就成了众部落共同信仰的山神而成为最高神灵。在藏文史籍文献中,往往称雅拉香波山神为王族神灵。在佛教初传藏地之时,出现了莲花生入藏传法时遏阻的说法。山神最早的形象是一头白耗牛,后来由于神话的发展,山神的形体发生了变化,由白耗牛转化成白人,白耗牛则成了山神的化身。雅拉香波山神成为一位身体白如海螺、穿着白色衣服的白人神,双手各持一把带有五彩丝旗的短矛和—把水晶剑。山神的妻子叫朗勉托吉普玉,是天界女神的首领。一身淡红色,右手持闪电;左手握冰雹,骑着闪电飞行。</h3><h3> 群山之首:在藏族的原始自然崇拜时期,山神是有地区性的。就是说,某个地区的人群,只供奉本地区以内的山神,如果越境祭祀会引发部落间的纠纷。在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中就记述了这样一场因越界祭祀山神而引发的战争:霍尔部落为了供奉玛卿邦日雪山,在山上建立“鄂博”(蒙语,山口的玛尼堆)。岭部落得知后,认为玛卿邦日是他们部落崇拜的山神,霍尔部落擅自建立鄂博,是对岭部落的侵犯。于是,便出兵封锁通往雪山的道路。并捣毁了霍尔建立的祭坛,由此而引起了一场部落间的交兵。这个故事说明,青藏高原早期山神唱的是独角戏,各个部落只供奉各自地域内的山神,山神和原始部落一样,互相间往来甚少。以后,随着藏族社会的发展,部落领地不断扩大,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出现了较多的山神,原来各自独立的山神逐渐形成区域性的神灵体系。正像部落需要首领一样,山神体系也需要首领。于是,作为地域主体的山神,就很自然地晋升大山神的官职,那些被陆续扩展进来的落魄潦倒的山神,被归入主体山神的体系之中,接受主体山神的管辖。藏族古老传说中的四大山神,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h3><h3> 佛教传到雪域前,藏区有四大山神,它们是卫藏的雅拉香波,藏北的念青唐古拉,南方的库拉日杰和东方的沃德巩甲,它们都是区域山神体系中的大山神,凡在它们辖区内的大小山峰,都是它们的属僚。再以后,吐蕃诸部为了掠夺财富和奴隶,战事频繁,弱小的部落不断被征服。到了公元6世纪期间,西藏山南雅隆河谷的雅隆悉布耶部落日益强大,逐渐成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在7世纪初,松赞干布执政后建立了吐蕃王朝。雅隆悉布耶部落在连年征战中所向披靡,自然离不开部落山神的雄风;山神在推动人间嬗变的同时,它自身也在扭转乾坤。于是,这个部落的山神――雅拉香波,青云得路,平步登天,被尊为吐蕃四大山神之首。其实,雅拉香波并非一座大山,在青藏高原成千上万的山神中,它能从一个部落神灵到一个地域神系首领,进而登上霸主的宝座,就在于它屹立在雅隆悉卜野部落繁衍生息之地。 从雅拉香波山神袍笏登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山神成为吐蕃山神最高山神的历史,如果没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吐蕃王,雅拉香波山神就不会成为掠美于世的全藏山神的最高统帅。</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慕士山6638 米</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h3><h3> 慕士山位于中国境内昆仑山中段,和田县与策勒县交界处。 海拔6638 米,它的南麓融入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青藏高原,而北麓则连接海拔1300 米左右的塔里木盆地。其南北坡的相对高度相差超过3000米,把昆仑山脉单面山的特性诠释得淋漓尽致。</h3><h3> 慕士山与周围高大的山峰共同组成雄伟的昆仑山山脉。慕士山峰区几乎完全被冰雪所覆盖,冰雪层以下基岩由前寒武纪片岩、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构成。慕士峰地区冰川发育,冰川面积2700多平方公里,冰雪总储量3500亿立方米。强烈的冰蚀作用将山体雕刻成锋利的角峰和刃脊,使峰体形态更加清晰壮观。慕士峰地区雪线5200-5400米,雪线附近年平均温度-12°C左右。高峰北坡依次分部有冰川作用的极高山带、寒冻作用的高山带、干燥半干燥作用高山带、干燥剥蚀的中山带、干燥剥蚀的低山丘陵带山带和冲洪积倾斜平原。早在汉代,平原绿源洲带著名的丝绸之路也称之为"玉石之路",当时就有关于昆仑山区采玉的记载,对该地山川、气候等现象有诸多生动描述;近代对慕士山地区的考察和描述则更为详尽。1984年7月25日我国科学家首次对慕士山地区进行了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支物、植物、土壤等学科的纵使考察,取得了重大成果。</h3><h3> 近年随着对昆仑山地区科学考察的深入进行,登山、科考探险旅游热也不断升温,现每年均有部分国际和国内游客前来进行登山和科考活动,并已初具规模。</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各拉丹冬峰6621米</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h3><h3> 各拉丹东峰在唐古拉山脉中段,藏语意为“高高尖尖之山峰”,海拔6621米,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东经91°,北纬33.5°。各拉丹东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冰川活动频繁,切割破碎,因而地形条件恶劣。气候干燥,海拔5000米以上常年低温,最冷时低达以下。这个地区不仅水资源丰富,还蕴藏着大量的黄铜、黄铁、水晶等珍贵矿物。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高山草原上仍然牧草丰富,是野驴、雪豹、高山雪鸡等20多种野生动物的天然避难所。</h3><h3> 各拉丹东雪山群,南北长达50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冰雪覆盖方圆670平方公里,周围还有20多座6000米以上高峰。众多的冰川融水形成溪流,汇合成大面积的沼泽地带,形成星罗棋布的湖泊,这些湖泊和沼泽就是世界第三大川长江的生命之源。长江发源于各拉丹冬峰西南侧。</h3><h3> 在距今300多年前牧民冬马果切带着家眷,赶着牛羊,跋山涉水,从唐古拉南侧来到锦瓶似的雪山下安了家,由此崛起一个富有、强盛的部落--安多多玛部落。后来,冬巴.果切从安多买玛部落请了一位法力无边的活佛, 为这座壮丽的雪山开光,并将此山命名为“嘎尔. 各拉丹冬”当地方言为“古拉达东”意为“哈达质的矛形佛身。从此各拉丹东便成为藏北群山之首领,安多多玛部落奉它为神山。</h3><h3> 自然环境:各拉丹冬峰周围有20余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形成了唐古拉山脉最大的高峰群,峰群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在这方园1500平方公里的高峰区发育着100多条现代冰川。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 各拉丹冬峰西南最大的山谷冰川-姜古迪如冰川,流程12.8公里,末端海拔5359米,是中国第一大江--长江的发源地。</h3><h3> 各拉丹冬峰东侧是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的岗加巧巴冰川,(意为白雪圣灯)发育着娇艳迷人的冰塔林,它虽不及珠穆朗玛峰绒布冰川冰塔林那么雄伟。但一座座高达二、三十米晶莹剔透的冰塔,在阳光下,洁净如洗,光泽闪熠,巍巍耸峙。形态各异,犹如水晶的世界。是唐古拉山脉一大奇景。</h3><h3> 各拉丹冬东峰南面,有一个巨大的雪窝,人称嘎尔. 梅冬冬(意为嘎尔山的奶窝窝)是著名的水晶矿产地。各拉丹冬周围自然景观奇特,十分壮观。冬季,这里是冰雪的世界,山上山下,银装素裹;夏秋季节,烈日炎炎,冰消雪融,山下天然草原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金黄、雪白,真是千姿百态,艳丽多彩。草原上放牧着成群的牛羊。各拉丹冬峰地区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有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马熊、猞猁、旱獭、黄羊、雪鸡等珍禽异兽。</h3><h3> 旅游:各拉丹冬也是探险旅游、登山、猎奇、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格拉丹冬冰山群属于山岳冰川,高达六七十米的冰塔林,银盔白甲,高耸入云,一座挨一座,有的象撑天玉柱,有的如摩天水晶楼,有的似宝剑寒气凌凌直刺云天,有的锋如奇塔异峰千姿百态,冰塔林中,有高高耸起的冰柱,有玲珑剔透的冰笋,有形如彩虹的冰桥,有神秘莫测的冰洞,还有银雕玉琢的冰斗、冰舌、冰湖、冰沟……神工鬼斧,冰清玉洁,简直是一座奇美无比的艺术长廊。夏秋季节,山上银装素裹,山下野花烂漫。格拉丹冬冰峰附近海拔六公里以上蕴藏的冰山水晶石,被称为"江源瑰宝"。</h3><h3> 气候特点:各拉丹东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200mm,但在5000米以上高处存在着强大的局部环流,使降水量高出山下几百毫米,常常雪、雹、霞铺天覆地,极利于冰川发育.这里年平均气温为-5℃,其中6—8月最高,达20℃,最低在一月,气温-18℃,海拔5000米以上常年低温,最冷时低达-30℃以下。,因而以6月或8月底9月初为最佳。</h3><h3> 关于攀登:各拉丹东峰攀登路线技术难度为中级,需要有良好的体力和高山适应能力。在6000米以上的冰坡需要操作登山装备的技术。攀登路线几乎没有冰雪崩的危险,大部分在山脊上行走,最后一段是来回横切的地方,需要技术操作,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h3><h3> 1985年,日本京都大学学术登山队到达江源,攀登各拉丹冬峰,有6人登顶成功;</h3><h3> 1986年,中美联合长江科学考察漂流队到达姜古迪如冰川,并竖立了"长江源头"石碑。1991年,清华大学登山队攀登该峰,未登顶;</h3><h3> 1986年8月19日日本青藏高原登山研究会、京都大学探险部综合登山队仓智清司等6名队员首次登上各拉丹冬峰。</h3><h3> 1992年,台湾一支队伍,到达姜古迪如冰川;</h3><h3> 1992年,两支分别来自韩国及日本的队伍,未登顶;</h3><h3> 1994年8月1日,1994年8月北京大学登山队、清华大学登山队分别成功登上各拉丹冬峰。清华大学苗来生,成为第一个登顶格拉丹东的中国人;1994年8月,北京大学登山队,11人成功登顶;</h3><h3> 2002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登山队,到达6500米高度;</h3><h3> 2004年7月,清华大学登山队,到达5900米高度。</h3><h3> 2006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登山队6名队员登顶。</h3><h3> 2010年7月,两岸清华大学联合登山队17名队员登顶。</h3><h3> 2015年7月,西藏马卡鲁探险,队员3人,协作4人,共7人登顶,成为第一次登顶成功的商业团队</h3><h3> 2015年8月,厦门大学登山队,13人成功登顶。</h3><h3> 进山路线:从西宁乘汽车经格尔木市,沿青藏公路南行1400公里至雁石坪,从雁石坪沿南河谷西行约90公里到达各拉丹冬峰北侧海拔5200米登山大本营。</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桑丹康桑峰6590米</font></b></h3><h3><br></h3><h3> 在藏北高原众多山峰中,桑丹康桑雪山较为著名,它是西藏二十五座最高的山峰之一,在宗教上被相应尊为二十五位仙境居士之一,山前的古道在民间传颂为“藏汉间的金桥”,是通往内地的必经通道,举世瞩目的青藏公路就是修建在古道之上的。当地居民认为,法力无比的保护神居住在山中,如果能够顺利登顶,则表示得到了圣山的接纳。依附于此山的神叫“夜叉岗布桑布”,是法力无边的佛法保护神,周围的众多峰峦和湖泊都是她的侍从。被称为“宝座上的国王”。</h3><h3> 山峰概况:桑丹康桑(SAMDAINKANGSANG),海拔6590米,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东经91.5度,北纬30.9度,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境内。在藏北高原众多山峰中,桑丹康桑雪山较为著名,它是西藏二十五座最高的山峰之一,在宗教上被相应尊为二十五位仙境居士之一,山前的古道在民间传颂为“藏汉间的金桥”,是通往内地的必经通道,举世瞩目的青藏公路就是修建在古道之上的。当地居民认为,法力无比的保护神居住在山中,如果能够顺利登顶,则表示得到了圣山的接纳。依附于此山的神叫“夜叉岗布桑布”,是法力无边的佛法保护神,周围的众多峰峦和湖泊都是她的侍从。被称为“宝座上的国王”。</h3><h3> 气候:该山虽受那木错小气候影响,但由于地处藏北,天气较那木错南部念青山脉要好,年降水量406毫米,攀登时间相对充足。由大本营沿冰川向上,翻上东南山脊,沿山脊冲顶。由于桑丹康桑峰坐落在藏北广阔的羌塘草原上,地处大陆腹地,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屏障作用阻挡了西北的寒流和印度洋的暖流,基本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同时,该山紧邻有“天湖”之称的纳木错--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那木错所形成的地区性小气候对桑峰的天气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地处藏北,天气较那木错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脉要好,年降水量406毫米,攀登时间相对充足。该峰虽受纳木错湖泊小气候环境影响,但由于地处藏北,天气较纳木错南部念青唐古拉山脉地区要好,适合攀登的时间相对比较充足。2000年北京大学登山队攀登该峰时,7月份里好天气周期持续时间比较长,进入8月份后,降水天数增多,虽无大规模的降水,但天气变化呈整体变坏的大趋势,好天气、坏天气周期性明显。天气变化的日规律性强,一般在下午3点以后会有小规模的降水,约一两个小时后停止。</h3><h3> 地理位置:从南面看,桑丹康桑雪山形似宝座上的国王;从西面看,犹如银狮跃空;从东面看,俨若晶塔;从北面看,形同银色帏帐。随着季节的变换,山峰也呈现不同的色彩:夏日呈乳色,冬季呈银色,春天秋天白而亮。山脚下的跋绒谷中的跋绒寺,是藏传佛教噶举四大派之一的跋绒噶举主寺,每年都有不少信徒前来朝拜进香。青藏公路从此山前面通过,因而人们不难睹其尊容。桑丹康桑雪山,海拔6590米,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东经91.5度,北纬30.9度,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境内。该山虽受那木错小气候影响,但由于地处藏北,天气较那木错南部念青山脉要好,年降水量406毫米,攀登时间相对充足。该峰雪质较松,某些地段雪深可没至小腿,对体力有一定的要求。要注意大雪之后不宜立即上山,应待观察雪面相对坚实后再行攀登,避免遇上流雪。桑丹康桑紧邻青藏公路,距那曲镇100公里,距当雄70公里,距拉萨约180公里。</h3><h3> 山峰难度:1.此山攀登路线明显,坡度较缓,本营在5200米的高度,攀登高度为1500米,相对较短,这对攀登非常有利,但也对高原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h3><h3> 2.翻上东南山脊的雪坡相对较陡,约30度,是此峰攀登的难点之一。 </h3><h3> 3.该峰雪质较松,某些地段雪深可没至小腿,对体力有一定的要求。要注意大雪之后不宜立即上山,应待观察雪面相对坚实后再行攀登,避免遇上流雪。 </h3><h3> 桑丹康桑紧邻青藏公路,距那曲镇100公里,距当雄70公里,距拉萨约180公里,在Nabuzha或Balindo建过渡营地,汽车可直接开到这里。Nabuzha距青藏公路10公里车程,需1-2小时,交通便利,物资运输和对外联络非常方便。由过渡营地集结牦牛,沿 Yugkyung Qu向上到冰川末端(5200米)建大本营,过渡营地到大本营3小时路程。</h3><h3> 山峰特点:桑丹康桑峰东南山脊路线明显,攀登高度为1800米,相对较短,危险性相对较小。主要地形难度在于临时C2以上的大雪坡、刃脊和最后冲顶前的大陡坡,可采取修路通过和结组通过两种方式,前者要熟练的修路技术和很强的负重能力,后者需要熟练的结组技术和丰富的裂缝行军经验。另外,攀登路线中经过多处大的冰川悬崖地形和陡坡,存在很大可能的冰、雪崩隐患,对于攀登者的判断能力是个不小的考验。</h3><h3> 桑丹康桑峰东南山脊路线的冰雪地形的难度中等偏高,不适于初级爱好者进行攀登,但对于有初步雪山攀登经历的爱好者来说,是比较适合进行技术实践和经验积累的路线。7-8月是藏区雨季,不属于登山季节,天气方面的变化虽成规律,但总的来说好天气较少,不易把握。进山路线短,登山活动的组织工作方面没有太大难度。桑丹康桑紧邻青藏公路,距那曲镇100公里,距当雄70公里,距拉萨约180公里,在Nabuzha或Balindo建过渡营地,汽车可直接开到这里。Nabuzha距青藏公路10公里车程,需1-2小时,交通便利,物资运输和对外联络非常方便。由过渡营地集结牦牛,沿YugkyungQu向上到冰川末端(5200米)建大本营,过渡营地到大本营3小时路程。沿青藏线向北100公里是藏北大镇那曲,向南70公里是当雄镇,交通便利,物资充足。</h3><h3> 冰川向上,翻上东南山脊,沿山脊冲顶。1、此山攀登路线明显,坡度较缓,本营在5200米的高度,攀登高度为1800米,相对较短,这对攀登非常有利,但也对高原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翻上东南山脊的雪坡相对较陡,约30度,是此峰攀登的难点之一。3、该峰雪质较松,某些地段雪深可没至小腿,对体力有一定的要求。要注意大雪之后不宜立即上山,应待观察雪面相对坚实后再行攀登,避免遇上流雪。</h3><h3> 进峰路线:桑丹康桑峰紧邻青藏公路,距那曲镇100公里,距拉萨250公里,汽车可直接到达过渡营地。1.拉萨至进山口:均在青藏公路上,基本是国家二级公路干线,路基宽10米,坡度小于7%,最大行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此段路全长235公里。2.进山口至过渡营地:均在羌塘草原上,基本是土路,全长约15公里。关键在于寻找进山口,从拉萨出发,过了109国道3667路碑后,往前200米左右的地方,能看见一个铁路的涵洞,这就是进山口,进山口离谷露镇还有几公里的距离。3.出山。出山和进山一样,不能走错,否则就需要过河。如果有急事要从过渡营地出山,可以雇佣摩托车和拖拉机,过渡营地的牧民有2辆摩托车和1辆拖拉机,摩托车到谷露70元,拖拉机到谷露100元。有急事一定要到谷露去找回拉萨的车,在进山口很难找。</h3><h3> 攀登历史:1987年,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在西藏登山队的协助下,5人登顶;</h3><h3> 2000年7月至8月,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9人登顶;</h3><h3> 2000年8月,北京山美天地登山队,5人登顶;</h3><h3> 2003年7月,清华大学登山队,12人登顶;</h3><h3> 2004年10月,西藏第四届登山大会在此举办,因天气原因无人登顶;2005年7月,北京大学登山队,3人登顶;</h3><h3> 2005年8月,厦门大学登山队,8人登顶;</h3><h3> 2005年8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登山队,未登顶。</h3><h3> 2007年7月至8月,中国人民大学自游人协会登山队,17人登顶。<font color="#ed2308"></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斯诺乌山6410米</font></b></h3><h3><br></h3><h3> 斯诺乌山(Seru'ur Ri),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与印占克什米尔地区接壤,海拔6410米,位于北纬32.7度,东经78.8度。斯诺乌山,曾是古格王国的疆域北界,也是科尤里龙帕河东南和汗里河南面的分水岭。这座山在中国的边境上,终年积雪不化。</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岗扎日6305米</font></b></h3> <h3></h3><h3><font color="#010101">  岗扎日(KangzhagRi),海拔6305米,位于北纬35.5度,东经89.5度。是可可西里山最高峰。耸立在可可西里核心区,终年积雪。岗扎日海拔较高,降雪多年不融化,逐渐积压,由于重力的作用慢慢向山坡下方移动。冰川的下移力量巨大,裹带着冰块和岩石与山体表层的岩石磨擦,就形成了擦痕。</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地质起源:岩石是打开地质年代的钥匙。其中,化石更是地质年代的地图。科考队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建国博士拿着地质锤,敲过了可可西里山岗扎日的许多山头。他介绍说,在西金乌兰湖、移山湖一带发现了具有洋壳性质的蛇绿混杂岩,并发现了大量的放射虫和海绵化石,其时代可确定为早石炭世-早二叠世,这是这一带目前发现的最老地层。这表明,早在3亿年前,可可西里地区就已经是古特提斯海的一部分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物种发展:到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岗扎日已属于相对稳定的滨海和浅海环境。科学家在这时的灰岩层中发现了早三叠世的双壳类、腕足类、有孔虫等化石。到中、晚三叠世发生大规模海侵,发现了晚三叠世的双壳类、腕足类、有孔虫等类化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地貌:“侏罗纪末,燕山运动使中特提斯两侧的陆块碰撞、隆起成陆。”此后的白垩纪(约1.4亿年前),可可西里地区以山间湖盆广布的面貌出现。在盆地中沉积了红色碎屑岩层,其中发现有非海相双壳类动物群化石。始新世(4500万年前)时,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运动发生。在可可西里地区形成了宽缓褶皱、冲断及走滑断层。,可可西里地区地层有些缺失不全,但目前所见地层中的化石门类却十分丰富,从石炭纪到第四纪均有代表性化石存在,如早石炭世和早二叠世的发射虫,晚二叠世的有孔虫,早三叠世的双壳类,中、晚侏罗纪的双壳类、菊石、藻类,早白垩纪和中新世的非海相双壳类、腹足类、植物大化石、孢粉等。始新世的造山运动以后,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地区,随着青藏高原的整体隆起而抬升,往后并有明显加快的趋势。岗扎日遂以现在的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font></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苏拉木塔格峰6295米</font></b></h3> <h3></h3><h3>  苏拉木塔格峰属于阿尔金山脉,褶皱断块山,长750公里。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山脉。苏拉木塔格峰有小型冰川发育。若羌河、米兰河等发源於此,但水量不大。由于较难进入和缺乏资料,至今仍是处女峰。</h3><h3> 山脉:该峰所属山脉东端绵延至青海、甘肃两省界上,为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界山。东北东方向延伸,平均高度3,000~4,000公尺。西段较高,山麓的若羌、米兰等绿洲面积很小。东段山势降低到4,000公尺以下,至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交界处,高度又增加到5,798公尺。气候干旱,植被贫乏,无常年有水河流。阿尔金山东接祁连山,两山之间的当金山口为柴达木盆地与河西走廊之间的交通要道,有公路通过。</h3><h3> 保护区:苏拉木塔格峰地区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它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江苏省。保护区核心区属第三纪末地壳变动形成的封闭型山间盆地,群峰巍峨,峡深谷幽,丛林莽莽,人迹罕至,是各类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1987年,国家在这里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区里生息着野骆驼、野驴、野牛、盘羊、藏原羚、藏羚羊、斑头雁、黑颈鹤、雪豹等珍禽异兽50多种,其中属国家级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多达15万余头。</h3><h3> 山体简介:苏拉木塔格峰,东段山区相对易进入,东距甘青公路约100公里是党金山口,此处是阿尔金山山脉与祁连山山脉的分界处。目前,苏拉木塔格峰东段北坡山麓处于疏勒河下游南岸,南坡在苏干湖附近,南北相对高差分别为3000米和4800米左右,主峰拔地而起直插云天,它处于阿尔金山深断裂线上,这与峰区高耸峻拔有直接联系。</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阿尼玛卿雪山6282米</b></font></h3> <h3></h3><h3>  阿尼玛卿山,又称玛积雪山,藏语意为“祖父大玛神之山”。在青海省东南部,延伸至甘肃省南部边境。为昆仑山脉东段中支。西北—东南走向。黄河绕流东南侧。长约200km,宽60km。海拔4000~5000m。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m,终年积雪,多冰川。富珍贵野生动物和矿藏。阿尼玛卿山位于中国青海省,藏语寓意:强健的祖先。为西藏古老雍仲本教的圣地。藏族人民称阿尼玛卿为"博卡瓦间贡",即开天辟地九大造化神之一,在藏族人民信仰的二十一座神雪山中,排行第四,被称为斯巴侨贝拉格,专掌安多地区的山河浮沉和沧桑之变,是藏族的救护者。传说阿尼玛卿山神是活山神沃德的第四个儿子,沃德为了拯救藏区百姓,使他们解脱灾难,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派老四到安多消灭妖魔,降伏猛兽,惩办坏人,使百姓过上幸福祥和的日子,后来老四与其父沃德巩甲相会时,修建的九层白玉琼楼变成了阿尼玛卿山神。</h3><h3> 总之,藏地上下有三大魂山,即上部魂山冈底斯神山、中部魂山年青唐拉和下部神山玛青雪山。为了代表无虚缘起,三座神山有三名明妃,分别为玛旁雍错、纳木措、青海湖。古人有云:"上部有冈底斯眷属,中部为年青唐拉眷属,下部为玛青雪山眷属"。</h3><h3> 阿尼玛卿是一座神山,阿尼玛卿主峰"玛卿冈日"由三个海拔6000米以上的峰尖组成,最高峰海拔6282米,位于东经99.4度,北纬34.8度。三座雪峰银光烁烁,远远望去,犹如浮在云天之上的水晶雕塑,令人不得不产生敬畏之心和某种宗教幻想,这就是阿尼玛卿的神圣和神奇。</h3><h3> 阿尼玛卿也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和西藏的冈仁波齐、云南的梅里雪山和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呈西东南走向,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在这来了个180度大拐弯后向东南流去,主峰玛卿岗日正在大拐弯中央。共有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突兀在莽莽高原,山上冰雪连绵,终年不化。它既是多麦安多百姓的依山或魂山,也是与黄财神相媲美的财宝神山。</h3><h3> 阿尼玛卿山的山势巍峨磅礴。山体由砂岩、石灰岩及花岗岩构成,由13座山峰组成。平均海拔5900米以上,最高的一座叫"玛沁保木拉"山峰呈锯齿重叠形,由于地势高峻,因而气候多变,冰峰雄峙,冰川面积约126平方公里,有冰川57条,其中位于东北坡的哈龙冰川长7.7公里,面积24平方公里垂直高差达1800米,是黄河流域最长最大的冰川。</h3><h3> 雍仲本教圣地——雍仲本教对其非常重视的原因是:</h3><h3> 第一、无数史料证明,玛青雪山是普贤如来王的意化神山,尤其是文殊师利酿美大师修普贤如来王时显证了玛青雪山;</h3><h3> 第二、在本教的父系护法当中玛青雪山有很高的地位;</h3><h3> 第三、该尊是无数本尊天众的护法者,如玛青雪山为达拉本尊的十八位眷属之第四位眷属,盖阔本尊四大眷属之第四位护法神眷等;</h3><h3>第四、本教信众们首先对其酬请,其次祈祷,年年祭祀、月月供养、日日酬请,这一习俗从古到今,一直流传在藏地。</h3><h3> 总之,藏地上下有三大魂山,即上部魂山冈底斯神山、中部魂山念青唐古拉山和下部神山玛青雪山。为了代表无虚缘起,三座神山有三名明妃,分别为玛旁雍错、纳木措、青海湖。古人有云:"上部有冈底斯眷属,中部为念青唐古拉眷属,下部为玛青雪山眷属"。</h3><h3> 地质地貌:阿尼玛卿亦称玛青雪山,又称积石山。东昆仑山的东支。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呈西东南走向,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在这来了个180度大拐弯后向西北流去,主峰玛卿岗日正在大拐弯中央。 西接布尔汉布达山。山体平均高度海拔5000~6000米,山顶起伏不大,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东经99.4度,北 纬34.8度),终年积雪。藏语"玛卿"是黄河源头最大的山之意。</h3><h3> 阿尼玛卿大藏文书中意为活佛座前的最高侍者,被藏族视为神山,每年都有大批朝圣者前去虔诚朝拜。阿尼玛卿还是黄河源头最大的山。阿尼玛卿山呈西东南走向,主峰长约28公里,宽10公里。玛卿岗日周围有17座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阿尼玛卿曾被称为 "神秘的阿尼玛卿"。1926年曾有一位美国人在攀登到阿尼玛卿4900米时, 他估计此地距顶峰大约还有3600米,后来他还著书说玛卿主峰有8500米,甚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世界的第一高峰在青海。</h3><h3> 位置境域:西北起于东经98°43′与长石头山分界处,东南止于东经101°51′。甘、青两省交界处,长350公里,宽约50~60公里。阿尼玛卿山为华力西期褶皱所成,经喜马拉雅运动再抬升。山势最高部分位于玛沁县西部,北西-南东走向,称玛积雪山,有海拔超过5000米之高峰18座,发育现代冰川30条。最高峰藏名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h3><h3> 气候特点:这里属大陆性气候,天气变化无常,有时一日数变,风雪冰雹交替降临。据实测,每年4月底以前为狂风大雪主宰,6月初以后至8月末以前,一则阴雨连绵,雪雹齐全,时而还伴有龙卷风,日降水量10毫米左右的情形往往持续20天以上。一年中最低气温为1月份,峰顶气温可达一50℃以下。而每年4月底至6月初和9月、10月两月,主峰最低气温为-30℃。全年以西北风和东北风最盛,西风也较多。2、3、4月风最大,又以3月为最。风速在17米/秒以上的大风常常连续15天以上。海拔4700米的地方最大风速可达40米/秒。</h3><h3> 自然资源:阿尼玛卿山冰峰雄峙,地形复杂,资源丰富,气候多变,植被垂直分布差异显著。山体海拔3200~3600米处一般为山地针叶林,3600~4000米处为亚高山灌丛草甸,40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盛产冬虫草、贝母、 大黄、 黄芪、羌活等名贵药材。玛积雪山山麓海拔4600~4700米多沼泽化草甸,4800米以上为高山垫状植物。有白唇鹿、雪豹、雪鸡等珍贵动物。</h3><h3> 人文历史——名字意义:阿尼玛卿雪山不仅自然风光旖旎,而且各种传说更给它笼罩了一层神秘色彩。“阿尼”藏语意为先祖老翁,并含有美丽心房、幸福或博大之意。“玛卿”藏语意为黄河源头最大的山,也有雄伟壮观之意,当地藏族认为阿尼玛卿雪峰是“博卡瓦间贡”的二十一座神圣雪山中一座,是九位开天辟地造化神中排行第四位的斯巴侨贝拉格,是主宰山河大地威力无比,神通广大的山神。</h3><h3> 藏族对神深信不疑,阿尼玛卿峰有如此大的神威,自然成为朝拜之地,每逢藏历的“羊年”或者神门(尼果)、雪门,岗果隔开之年,朝拜的人们携带简单的行装、灶具和食物,绕山朝拜一周,尽了虔诚膜拜之心意,达到消除罪孽,灵魂升天的目的。绕山一周,徒步一般要花七、八天时间,沿途条件很艰苦。 </h3><h3> 神山传说:阿尼玛卿是一座神山,是昆仑山系支脉,和西藏的冈仁波齐、云南的梅里雪山和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阿尼玛卿雪山的神灵转自阿尼玛卿大藏文书中意为活佛座前的最高侍者,“阿尼”是安多藏语的译音,意为先祖老翁,也含有美丽、幸福或博大无畏等意;“玛卿”的意思是黄河源头最大的山,也有雄伟壮观之意。藏族人民称阿尼玛卿为“博卡瓦间贡”,即开天辟地九大造化神之一,在藏族人民信仰的二十一座神雪山中,排行第四,被称为斯巴侨贝拉格,专掌安多地区的山河浮沉和沧桑之变,是藏族的救护者。传说阿尼玛卿山神是活山神沃德的第四个儿子,沃德为了拯救藏区百姓,使他们解脱灾难,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派老四到安多消灭妖魔,降伏猛兽,惩办坏人,使百姓过上幸福祥和的日子,后来老四与其父沃德巩甲相会时,修建的九层白玉琼楼变成了阿尼玛卿山神。</h3><h3> “格萨尔王传”史诗称阿尼玛卿山神是“战神大王”,说他是史诗主人公格萨尔所在的神山。在搜集到的一个异文分部本《英雄诞生》中还说:格萨尔是阿尼玛卿山神与龙女果萨拉姆梦合而生。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为求其保佑,安多藏区百姓至今还对其虔心供奉,顶礼膜拜。在青海藏区,经常可以看到阿尼玛卿山神的画像,山神白盔、白甲、白袍,胯下白马,手执银枪,他武艺超群,降魔济贫,拥有无穷的智慧。阿尼玛卿峰有如此大的神威,自然成为朝拜之地。遇到灾难,他们总要呼唤阿尼玛卿,盼望法力无边的山神伸以援手。佳节时分,人们拿出柏香、炒面、酥油,给山神煨桑敬礼。</h3> <h3>  每逢藏历的“羊年”或者神门(尼果)、雪门(岗果)隔开之年,朝拜的人们携带简单的行装、灶具和食物,顶风冒雪、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绕山朝拜一周,才算尽了虔诚膜拜之心意,达到消除罪孽,灵魂升天的目的,绕山一周,徒步一般要花七、八天时间,沿途条件很艰苦,没有顽强的体力和毅力是难以支持下来的。</h3><h3>  主要景点:阿尼玛卿雪山又称玛积雪山,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雪山乡境内,距自治州州府大武镇80公里,距西宁521公里。阿尼玛卿雪山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这里有成片成片的松、柏、桦、杉、黑刺等林木,林间栖息有白唇鹿、獐、雪豹、黄羊、岩羊、雪鸡等数十种珍稀野生动物,盛产冬虫夏草、雪莲、大黄等名贵药材。</h3><h3> 阿尼玛卿雪山迷人的传说使它具有神圣、神秘、神奇的色彩,是雪域高原上的一座著名神山,被藏族人民奉为开天辟地的九大造化神之一,在藏族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h3><h3> 黄河源国际猎场:黄河源国际猎场,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距县城40公里,是中国国家林业部于1996年批准的国际狩猎场。猎场面积37万公顷。有黑海乡、扎陵湖乡、黑河乡三个猎区,猎场四周高山环抱,宛若屏障,中部平坦开阔,境内湖泊星罗棋布,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植被以高寒草甸、草原和沼泽草甸为主。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野生动物有藏野驴、藏原羚、岩羊、雪鸡等。可供狩猎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充足,是中国较为理想的狩猎场之一。</h3><h3> 星宿海:星宿海位于玛多县西北20公里,距西宁510公里。黄河进入星宿海盆地,河水漫流,在地势稍低处积水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海子和水泊,大的有几百平方米,小的只有几平方米,他们密密麻麻,星罗棋布,宛如天上的繁星降落到这里,故称星宿海,又如孔雀展屏,因此当地藏族把星宿海叫作“玛洋”,意思是“孔雀滩”。水泊、海子周围是如茵的草原,风光秀丽。</h3><h3> 扎陵湖、鄂陵湖:扎陵湖、鄂陵湖位于玛多县西北30公里,是黄河流域两个最大的淡水湖。黄河流经星宿海后,从扎陵湖西南隅流入,自东南隅流出,注入鄂陵湖,两个湖泊像是牵手并肩、亭亭玉立于黄河源头的姐妹,所以,人们称这两个湖为“黄河源头姊妹湖”。扎陵湖,又称“查灵海”,藏语意为“白色的长湖”,因其水色略呈乳白色而得名。鄂陵湖,藏语意为“青色的长湖”。两湖中间有多处鸟岛,栖息有天鹅、斑头雁、赤麻鸭、棕头鸥、褐背地鸭等多种鸟类,是小于青海湖鸟岛的又一个鸟的王国。两湖之间的措哇尕什则山,海拔4610米,山顶建有黄河源牛头铜碑一座,上有胡耀邦同志和十世班禅大师分别用汉、藏文题写的“黄河源头”四个大字,碑式别致。自山顶四望,群山环抱,扎陵湖、鄂陵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山下宽阔的草地上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寺院,名措哇尕什则多卡寺。扎陵湖畔建有藏王松赞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行宫,更为此地增添了一道美丽的旅游景观。</h3><h3> 年保玉则:年保玉则,又名果洛山,距县城40公里。相传为果洛藏族的发祥地,是藏族群众尊崇的一座神山。年保玉则由许多高耸险峻的山峰组成主峰海拔5369米。山东南侧分布有以松柏、冷杉为主的原始森林。峡谷莽林中常有雪豹、棕熊、猞猁等野兽出没。山脚广阔的草原上,有两个十分美丽的湖泊,南面的是“妖女湖”。西北面的叫“仙女湖”,面积10多平方公里,三面群山环抱。仙女湖畔东南屹立着一块巨石,上面有一条深深的石痕直通湖内,传说是年保玉则山神的三女儿幻化成人,与果洛藏族祖先成婚的历史遗迹。年保玉则的天气变幻莫测,即使在盛夏,一天之内也会领略到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h3><h3> 白玉寺:白玉寺,位于白玉乡达日塘,始建于1857年,占地面积达千余亩,系四川省白玉县白玉寺的子寺,是青海、四川、甘肃三省边界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寺院规模宏大,雄伟壮观。主要建筑有经堂7座,佛殿3座,灵塔3座,大型转经房8座及僧舍等,有僧众千余人。白玉寺每年举行佛事活动8次,其规模与场面,以藏历3月1日至3月10日的“白玉十日”为最,有晒大佛、跳欠、演藏戏等活动,届时有青海、川西、甘南藏区群众及游客聚集,场面宏大,庄严、隆重而热烈。 </h3><h3> 三江源: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因保护区内有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源头而得名。位于青海省南部,行政区域包括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区的全境,黄南藏族自治州南部的泽库和河南两县及海西州格尔木市所属的唐古拉山乡。</h3><h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境内,东昆仑山系及其支脉巴颜喀拉山、可可西里山、阿尼玛卿山和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在这些高大山脉的雪线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发育有规模较大的现代冰川,众多的积雪、冰川融化形成的涓涓细流,汇集成了哺育中华民族、孕育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美称。在辽阔的自然保护区内,除上述的名山大川外,高山草甸,广袤的草原,星罗棋布的湖泊,茂密的森林,复杂独特的地貌,使高原特有的生物种类十分丰富。初步统计有高等植物近千种,其中乔灌木80余种,优良牧草70余种,兽类76种,鸟类147种,两栖爬行动物及鱼类48种,昆虫和菌类近万种,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及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保护区原始粗犷、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是中国已知最大的集环保、科研和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是东西方文化融汇的地方,著名的唐蕃古道为三江源文化增添了异彩。唐蕃古道旅游线上的黄河第一桥、星宿海、巴颜喀拉山口、通天河、三江源纪念碑、唐僧晒经台、新寨嘛呢石堆、结古寺、文成公主庙、勒巴沟石刻(隆宝滩保护区)、天葬台、玉树藏族风情、阿尼玛卿雪山,呈现给游客青海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h3><h3> 攀登历史:1949年一美国人测量玛卿海拔高度,为6282米,是世界最高峰。这期间还有一些勘查队来此,然而都无功而返。</h3><h3> 1960年6月,北京地质学院登山队11人沿东北坡首次登上阿尼玛卿2峰。玛卿才逐渐被人认知。</h3><h3> 1981年5月,日本新泻上越登山队8人沿东南山脊登上主峰——玛卿岗日。</h3><h3> 1994年7月-8月,北京青年登山队攀登阿尼玛卿峰,因天气原因,在登顶后下撤中,队长汪晓征不幸遇难。</h3><h3> 1996年7月-8月,清华大学山野协会4人成功登顶。</h3><h3> 1996年8月1日,北京大学登山队5人登上阿尼玛卿峰。</h3><h3> 2004年7月在青海省登山协会带台湾队攀登阿尼玛卿峰未成功。</h3><h3> 2005年10月青海登山协会带深圳登山队攀登未成功。</h3><h3> 2015年8月,北京大学山鹰社骆驼登山队14名在校生全员 登顶主峰玛卿岗日,终结了这座山峰近20年无人登顶的记录。</h3><h3> 2015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自游人协会登山队16人成功登顶主峰玛卿岗日。</h3><h3> 2016年8月,中国农业大学峰云社登山队19人登顶主峰玛卿岗日,创登顶人数之最。</h3><h3> 2017年8月,成都岩羊户外俱乐部首次从南坡转南山脊路线登顶主峰玛卿岗日。</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玛卿岗日6282米</font></b></h3><h3><br></h3><h3> 玛卿岗日:阿尼玛卿山主峰,海拔约6282公尺,雪线以上终年冰封。是我国也是世界较为典型的现代冰川。座落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系昆仑山脉东坡中支。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位于东经99.4度,北纬34.8度。 玛积雪山区西北─东南走向,长约28公里,宽约10公里。在主峰玛卿岗日周围簇立着17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幺妹峰6250米</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幺妹峰,海拔6250米,位于四川阿坝州小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身材比较的苗条,素有“蜀山皇后”和“东方圣山”的称号,经常说的四姑娘山,有时也是特指这座苗条的幺妹峰,是我国十大登山名山之一。</h3><h3> 每一座高山山脉都有着它的神圣和神秘,有些是因为地理,有些是因为宗教、有些是因为登山客故事的广为传播。四姑娘山幺妹峰,永恒的经典,技术攀登的象征,一座造就攀登神话和传奇的山,一座检验攀登者肉体和心灵的界门,在它面前要么选择超脱,要么一无所有。它的岩脉上有过一流攀登者的印记,也有着失利者的泪水,只有真正有勇气和决心的攀登者能够摘得它的荣誉,艰难的山峰只属于能承受艰难的人们。</h3> <h3></h3><h3> 气候状况:春季多降雪,风力强。夏秋季多雨,气温高,路线不稳定,多落石。冬季天气稳定,气温低,风力小。<br></h3><h3> 进山线路:日隆镇起步-----进入长坪沟-----喇嘛庙-----7公里游览栈道------上干海子沿山径-----到达幺妹峰南壁山脚下</h3><h3> 攀登历史:1981年7-8月日本同志社大学登山队首登幺妹峰成功,那次攀登费时16天,总共使用了2000米的路绳。</h3><h3> 1992年6-7月,日本登山队的7人分三批由南壁路线登顶,那次攀登历时23天,共使用600米路绳。</h3><h3> 1994年美国人CharlieFowler沿日本人首次登顶的南壁路线转东南山脊历时三天开辟新路线,成功单人登顶幺妹峰。</h3><h3> 2002年4月,英国人MikeFowler和PaulRamsden从幺妹北坡登顶成功,完成了这条梦幻之路。整个攀登路线中最难部分为总长1500米的冰岩混合层,MikeFowler和PaulRamsde总共用时5天,成功开辟新路线登顶。本次攀登也为他俩赢得了2002年度的金冰镐奖。</h3><h3> 2004年第5次登顶幺妹峰的是美国人曾山、中国民间攀登者马一桦、康华、陈俊池、陈泽纲、也是首批登上幺妹峰的中国人。路线是南壁转东南山脊。</h3><h3> 2008年9月美国攀登者Dylan Johnson,Chad Kellogg首开辟西南山脊“牛仔路线”,成功登顶。</h3><h3> 2009年2月,周鹏和严冬冬首开辟南壁中央直上线路(自由之魂),成功登顶。</h3><h3> 2011年11月,孙斌、李宗利南壁转西南山脊路线(解放之路)成功登顶。</h3><h3> 2011年11月法国人dimitri,mael西北壁路线“你好漂亮”。</h3><h3> 2014年11月28日16时10分,柳志雄 (路人柳)与胡家平(坑子)成功登顶,但不幸下撤遇难,在约5300米处被发现。</h3><h3> 攀登线路:1、南壁转东南山脊;2、南壁转西南山脊;3、南壁中央直上;4、西南山脊;5、北壁;6、东壁; 7、西北壁;8、南壁中央直上。</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font></b></h3> <h3></h3><h3>  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境内,属青藏高原邛崃山脉,距成都220公里。四姑娘山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连,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2°42′30″-102°58′40″,北纬30°54′16″-31°16′21″之间。</h3><h3> 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点为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幺姑娘山(幺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大姑娘山。四姑娘山山势陡峭,现代冰川发育。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峰52座,终年积雪,发育有现代山岳冰川。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是邛崃山脉的最高峰,四川第二高峰,横断山脉第三高峰。 </h3><h3> 四姑娘山风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全国十大登山名山。 </h3><h3> 发展历史:1994年,四姑娘山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5年和1996年,四姑娘山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1996年,四姑娘山景区及外围带夹金山等地共1375.85平方公里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四姑娘山景区被确定为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7月,四姑娘山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2003年,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确定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正县级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 </h3><h3>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境内,属青藏高原邛崃山脉,距成都220公里。四姑娘山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连,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2°42′30″-102°58′40″,北纬30°54′16″-31°16′21″之间。 </h3><h3> 地貌特征:四姑娘山地处在中国地貌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于第二阶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大地构造属于中国大地地槽区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地貌分区属于川西高山高原区,高山峡谷亚区,大渡河中游高山峡谷地带。主要地貌类型有:干暖河谷(半干旱河谷)地貌、高山地貌、极高山地貌。四姑娘山的地表主要为中生代和古生代的砂岩、板岩、大理石、石灰岩与结晶灰岩组成。四姑娘山山势陡峭,现代冰川发育。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峰52座,终年积雪,发育有现代山岳冰川。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是邛崃山脉的最高峰,四川第二高峰,横断山脉第三高峰。 </h3><h3> 气候特征: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由于区内地形高差悬殊,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气候变化明显,从保护区西南角的沃日河谷到主峰顶,形成复杂的气候垂直带谱,呈现出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垂直分布的气候带谱。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为5.9℃,四姑娘山山顶平均气温为17.1℃、无霜期78天。区内干雨季明显,降水季节、地域分配不均匀,年降雨量为931.5毫米。日照充足,日照百分率高达5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65小时。 </h3><h3> 自然资源——动物资源:四姑娘山的兽类约有46种,隶属于7目20科;鱼类7种,隶属2目3科;鸟类74种,隶属3目27科。国家保护动物31种,其中国家一级动物11种:兽类有大熊猫、金丝猴、林麝、白唇鹿、扭角羚、豹、雪豹7种,鸟类有胡兀鹫、斑尾榛鸡、雉鹑、绿尾虹雉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2种,兽类有猕猴、豺、黑熊、棕熊、小熊猫、黄喉貂、石貂、水獭、林麝、马鹿、鬣羚、岩羊等,鸟类有血雉、高山兀鹫、雉鹑、藏马鸡、藏雪鸡、灰林号鸟、红腹角雉等。 </h3><h3> 植物资源:四姑娘山区域属川西高山峡谷针叶林地带,植被依次有沙棘及稀疏灌丛等半干旱河谷植被、山地常绿针叶(暗针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根据统计,高等植物120余科、约500余属,1200余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四川红杉、麦吊云杉、独叶草、桃儿七等4种。 </h3><h3> 主要景点——大姑娘山:大姑娘山,位于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的最南边位置,海拔5355米,4000米以下多为高山草甸,低处有灌木森林,野花遍地,随处可见牧民放养的牦牛与马,山上有大如碗盆的野生菌但不易找到,大姑娘山4000米以上则寸草不生,乱石如削,坚硬无比。夏季山顶有少量积雪,10月至次年4月下雪,山上积雪可过膝。</h3><h3> 二姑娘山:二姑娘山,位于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的南边,与大姑娘山相邻,海拔5454米。地区由四山三沟组成,坐落在阿坝藏族自治州小金县和汶川县交界处,是横断山区邛崃山脉的高峰。二姑娘山每到夏季,满山遍野都是绿树翠草,在山上能看见生活在青藏高原峡谷地带的珍稀动物,还能找到许多产于藏区的珍贵中药材。二姑娘山山尖削险峭,峰顶狭窄,且终年积雪。</h3><h3> 三姑娘山:三姑娘山,位于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的中间位置,海拔5664米,西距成都约200公里。三姑娘山风景区风景秀丽,地貌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以大熊猫最为著名,另外还有藏、羌民族文化。三姑娘山山峰尖削险峭,峰顶窄狭如城堡,且终年积雪。世界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自然保护区就在三姑娘山风景区中。 </h3><h3> 幺妹峰:幺妹峰,位于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的最北边,海拔6250米,仅次于被誉为“蜀山之王”的贡嘎山,人称“蜀山皇后”、“东方圣山”。 </h3><h3> 双桥沟:双桥沟,位于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的西北部,双桥沟全长34.8公里,面积216.6平方公里。沟内两面皆是山,在海拔400米的双桥沟里,既有低山地带常见的成片桦木林、耗杨林、青枫林,也有高带的云杉、冷杉、红杉,还有成片的沙棘、灌木、落叶松。 </h3><h3> 长坪沟:长坪沟,位于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的东北部,长坪沟全长29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四姑娘山的主要景区之一。沟内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有独特的嘉绒藏族民族风情。沟内主要景点有樟木藏寨、格鲁派喇嘛寺、古柏幽道、枯树滩、净心洞、洗身池、擂鼓石、金鸡岭等。 </h3><h3> 海子沟:海子沟,位于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的东部,因有众多的海子而得名“海子沟”。沟长19.2公里,面积达126.48平方公里,景区空旷平坦,有原生草甸。这里是赞拉河的发源地,来自地球第四纪的远古鱼类被一直保存下来,成为人们了解这块土地的活化石。沟内主要旅游景点有锅庄坪、大海子、花海子、夫妻海等。 </h3><h3> 所获荣誉:1982年,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中的幺妹峰被评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十大登山名山之一。1994年,四姑娘山风景名胜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四姑娘山风景名胜被载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2000年,四姑娘山风景名胜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1年,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级AAAA景区。2005年,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被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2006年,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被列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2014年,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得“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称号。 </h3><h3> 特色小吃:老腊肉炒木耳:老腊肉炒木耳是用四姑娘山的风干老腊肉加入新鲜木耳一起小炒,浓郁的腊肉味混合着木耳的清脆。 </h3><h3> 干牦牛肉:干牦牛肉是精选鲜藏区牦牛肉,这种风干肉看起来比较硬,其实食用起来是属于酥松的口感。 </h3><h3> 虫草炖鸭子:虫草炖鸭子是取虫草同一只鸭子入砂锅煨炖,炖至鸭肉熟烂。虫草炖鸭补肺肾之气,春季食用平补阴阳、强身健体。 </h3><h3> 藏式火锅:藏式火锅是由牦牛骨熬的汤,配有该地特有的牦牛肉,藏香猪肉片等,加上野山菌和各种素菜煮在一起,配上各种药材。 </h3><h3> 贝母炖鸡:贝母炖鸡是将四姑娘山的土鸡和丹参、川贝母、冬菇、绍酒、盐、姜、葱一起放入锅内,加上汤400毫升,用武火烧沸,文火煮1小时即成。贝母炖鸡不仅汤鲜味美,还有很好的养生效果,可以活血通阳,止咳祛瘀。适合痰瘀型冠心病患者食用。</h3><h3> 交通信息——内部交通:在双桥沟及长坪沟有旅游观光车。双桥沟需全程乘观光车浏览,线路为从游人接待中心至终点站长河坝;长坪沟观光车则是从游人接待中心至喇嘛寺(约7公里),之后可选择徒步或骑马继续游览。 </h3><h3> 外部交通——飞机:成都双流机场,可乘机场大巴到岷山饭店下车,转乘成都公交82路车到茶店子客运站,再乘大巴才能去到四姑娘山;或从机场直接乘出租车直达茶店子客运站。汽车:成都市没有直达四姑娘山的班车,游客需先到小金县然后坐车前往四姑娘山。 </h3><h3> 门票信息:旺季(4月1日-11月30日):长坪沟70元(观光车20元),双桥沟80元(观光车70元),海子沟60元;淡季(11月1日-3月30日):长坪沟50元(观光车20元),双桥沟50元(观光车70元),海子沟40元;户外活动门票150元,有效期为3天。 </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大姑娘山5355米</font></b></h3><h3><br></h3><h3> 大姑娘山(当地人称大峰),位于四川省小金县四姑娘山风景区,是蜀山之后四姑娘山的姐妹山。</h3><h3> 基本概述:海拔5355米,4000米以下多为高山草甸,低处有灌木森林,野花遍地,随处可见牧民放养的牦牛与马,山上有大如碗盆的野生菌不易找到,味鲜无比,4000米以上则寸草不生,乱石如削,坚硬无比。夏季山顶有少量积雪,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此处雪季,山上积雪可过膝,风景甚美超过夏季,困难也是。山顶观四姑娘山,近在眼前,运气好的话,雪山云海美不胜收。</h3><h3> 地区山峰:此地区有四座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山,相传是四个美丽的藏族少女化身而成,它也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十大登山名山之一。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是四川境内仅次于贡噶雪山的第二高峰,被称为“蜀山女神”。与之相邻的是三姑娘山海拔5664米,接着是二姑娘山海拔5454米,大姑娘山海拔5355米(官方门票上海拔为5055米)。其中三姑娘和四姑娘据称尚为处女峰,无人登顶。大姑娘山由于其难度适中,被认为是四位姑娘当中最温文尔雅与和蔼可亲的,是众多山友首选的初恋对象。</h3><h3> 著名景点:附近有名的风景点有风景区的三条沟,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还有卧龙,夹金山,蜂桶寨,碧峰峡,蒙山风景区,可作环线游,至雅安后可从成雅高速公路回成都。</h3><h3> 旅游登山——营地选择:宿营宿营地可选1号营或牛棚子(当地人称呼,地图上应为老牛园子),一般首选1号营。如1号营登山者较多,宿营地较烂,可宿营牛棚子,牛棚子离1号营尚有1小时多的行程,牛棚子有藏民放牧时小住的简易石板屋,可避风雨,方便生火取暖。</h3><h3> 登山行程:1,从长坪村经海子沟出发,至1号营或牛棚子安营休息。从长坪村至牛棚子约4小时,中途有休息,可饮当地藏民的牦牛奶。2,从牛棚子步行或骑马至1号营再登大峰,或直接从1号营出发登大峰,从1号营出发登大峰一般约需2.6小时,下山快些,约2小时可至1号营,在营地休息补充后回长坪村,从牛棚子至长坪村不到3小时。登山途中应随时注意身体变化,如想呕吐,则应停止登山,原地休息,或吸氧,并视情况撤退下山,生命与安全自始至终是第1位的,这时好的向导是特别重要的。</h3><h3> 最佳旅游时间:川西7-8月为雨季,公路多塌方中断,可于5、6、9、10月前往,此时风景也是最美的。</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二姑娘山5454米</font></b></h3> <h3></h3><h3>  二姑娘山,位于四川阿坝小金县西距成都230公里。地处三姑娘山和大姑娘山之间,海拔5454米。地区由四山三沟组成,坐落在阿坝藏族自治州小金县和汶川县交界处,是横断山区邛崃山脉的高峰。紧连该峰的其它三座山峰名曰大姑娘峰5025米、三姑娘峰海拔5355米、四姑娘峰海拔6250米。三沟为:双桥沟、海子沟、长坪沟。</h3><h3> 基本概述:二姑娘山,位于四川阿坝小金县西距成都230公里。地处三姑娘山和大姑娘山之间,海拔5454米。地区由四山三沟组成,坐落在阿坝藏族自治州小金县和汶川县交界处,是横断山区邛崃山脉的高峰。紧连该峰的其它三座山峰名曰大姑娘峰5025米、三姑娘峰海拔5355米、四姑娘峰海拔6250米。三沟为:双桥沟、海子沟、长坪沟。</h3><h3> 山区简介:二姑娘山有一种火热挚诚的美。每到夏季,满山遍野的绿树翠草将它装点得风姿秀丽,在山上,能看见生活在青藏高原峡谷地带的珍稀动物,还能找到许多产于藏区的珍贵中药材。二姑娘山山尖削险峭,峰顶狭窄如城堡,且终年积雪,更显得他特别的险峻。</h3><h3>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原始的二姑娘山,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动植物生存良好,珍贵树种枝繁叶茂,随着季节的变化,斑斓奇花万紫千红,呈现出种种奇丽风采。在这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里,繁衍着憨厚可爱的大熊猫,顽皮的金丝猴等九十余种稀有珍禽异兽。</h3><h3> 相关景点:卧龙自然保护区:到二姑娘山登山或旅游,要路经世界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自然保护区。这里群山环抱,奇峰连绵,林高草茂,是大熊猫的天然乐园。</h3><h3> 双桥沟:双桥沟至沟尾停车的位置海拔高度为3840米。双桥沟的得名是因为当地老百姓为了便于通行,在沟内搭建了两座木桥,其中一座是由杨柳木搭建而成,俗称杨柳桥;另一座由红杉木搭建而成,俗称便桥。这里是山峰的博览会,是沟壑的陈列馆。沟内的观光车道直通沟尾,让你能够更加方便、快捷、舒适的游览全程。</h3><h3> 双桥沟全长34.8公里,初步探测有17个观景点,54个景点。进入沟内,阴阳谷山势陡峭,曲折幽深,别有洞天。日月宝镜山、五色山、尖子山、猎人峰、鹰嘴岩、人参果坪、撵鱼坝、盆景滩、红杉林冰川等景致如锦簇画廊,令人流连忘返。加之山水相依,草木相间,云遮雾绕,置身其中,宛若仙境。</h3><h3> 长坪沟:四姑娘山有三沟一山,其中双桥沟是四姑娘山景区唯一能以车代步游览的一条沟,相对而言,双桥沟以观光游见长,海子沟以探险游著称,四姑娘山主要是登山活动,长坪沟主要是生态游。长坪沟沟口至沟尾长29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在这条绿色长廊上,分布了21个观景点。长坪沟内的原始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而且植被保存完好。成片的原始森林里,古柏高大挺拔,青松枝密叶茂,杉树、杨柳密密匝匝,遮天蔽日。头上,阳光穿透树冠,洒下万缕金光;脚下,长满青苔的沃土诉说着特有的幽静与原始,俨然是一幅“林深不见人”、“清泉石上流”的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图。森林尽头,豁然开朗,只见一片草甸置于群山环抱之中,其间有一条溪流潺潺流淌,蜿蜒回转,俨然进入另一番天地。长坪沟也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因为她是登三峰、四峰的重要营地,也是攀岩攀冰的理想场所,同时,从长坪沟还可以穿越到理县的毕棚沟。</h3><h3> 海子沟:海子沟全长19.2公里,面积达126.48平方公里,因有星罗棋布的十多处海子而得名。</h3><h3> 四姑娘山据初步探测有12个观景点,46个景点。景区空旷平坦,有原生草甸,阳面山坡的青杠灌木林中有各种菌类,其中有被称为菌类之王的松茸,其香味独特,其它菌类无法能比,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防癌、治癌的功效。阴面山坡的灌木林在秋季打霜以后,呈现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的壮丽景观。来自地球第四纪的远古鱼类被保存至今,成为人们了解这块土地的活化石。海子沟也是登山、攀冰、探险的好去处。</h3><h3> 传说:传说中的二姑娘,是一位漂亮而能干的姑娘。那时,人们的生活都吃得十分简单,他们将地里种的粮食放在火里一烧就吃,将狩来的猎物放在火上一烧或者晒干生吃。因此,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为低下,身体素质也很差,能够活五六十岁就算是长寿人。二姑娘决心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她把吃不完的猎物圈养在家里,等到不能获得新猎物的冬季,才杀来供寨子里的人们和家人食用。她把狩猎获得的动物肉放在柴烟上熏干,等到人们没有东西吃的季节,就拿出来给人们吃。渐渐地,寨子里的人们从二姑娘那里学到了许多对付饥饿的经验与方法。她用动物的肉,可以做很多的菜肴,美味的香气从她的家里飘来,寨子里的人们顿觉食欲大振。她把粮食放在石板上炒熟,然后在石洞里擂成粉状,加入水,捏成陀状食用,这种东西便于携带,味道可口,后来的人们把它叫做“糌粑”。一次,她将从地里收回来的粮食放在火塘边的木桶里,连续几天的风雨连绵,阳光不见,使粮食不能晒干。十多天过去了,天终于放晴,她把木桶里的粮食搬出去晒,可一看,粮食都已经变成了黑色,揭开桶盖,一股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使她感到心驰神往。她把桶搬到阳光下一看,发现木桶里有半桶浓浓的汁液,她试着喝了一口,只觉得一种香甜的味道滑过喉头,浑身燥热,头沉重,昏昏欲睡。当天醒来,浑身力量倍增。于是,她把这种汁液端给她的阿爸喝,阿爸觉得十分好吃,分给寨子里的人品尝,大家都十分赞赏。后来,二姑娘又将剩余的粮食放在锅里煮熟后,放在木桶里如法制作。从此,樟木寨就有了最让人想喝的东西。人们欢呼二姑娘的心灵手巧,都来到她家庆贺。大家围着锅庄,手舞足蹈。说来也巧,从外地来了一位驮脚的汉子,他赶着一匹被驯服的马从山外驮来一些东西。他来到寨子里投宿,正巧碰到樟木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边品尝他们酿的汁液,边手舞足蹈地狂欢。驮脚汉雍仲尔甲取出他从山外驮回的白色的东西,放在他们烹做的菜中,果然,那些菜吃起来十分可口。他喝了寨子里二姑娘做的汁液后,顿时,困乏的身体力气倍添。他对寨子里的人说:“这东西很好,就给它取个名字吧。”于是人们请来了阿巴朗依,请他取个名字。阿巴朗依端起那杯汁液,看着大家高兴的样子,说道:就叫它“羌”吧。从此,人们把这种汁液叫做“羌”,意思是咂酒。看着人们欢喜的样子,二姑娘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于是她放开嗓子尽情地唱道:</h3><h3> 唱着跳着在锅庄边,伙伴们跳舞寨子喜欢。</h3><h3> 我跟着大家跳三转,又跳又唱喜开颜。</h3><h3> 驮脚汉雍仲尔甲取下配套在马头上的铜铃,领着大家起舞。二姑娘就与大家边唱边跳,不知不觉地跳到了天明,于是,二姑娘和雍仲尔甲把大家跳的舞蹈重新复习了一遍。把她唱的歌复述一遍,就这样,连续几个日夜,终于形成了一套特色浓郁而又能表达他们心情的系列舞。因是围绕锅庄而跳的,人们就叫它“锅庄舞”。从此,这一块土地上就有了欢乐与忧郁的歌声,有了轻快与沉稳的舞蹈,这里就后人称为歌舞的海洋。为了打败魔王,二姑娘与姐姐并肩作战,最后变成了一座山峰,压在了魔王的肚腹里。 </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三姑娘山5355米</font></b></h3><h3><br></h3><h3> 三姑娘山,坐落于四川省成都西北的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金县与汶川交界处,属于横断山区邛崃山脉,海拔5355米,西距成都约200公里。紧连该峰的其它三座山峰为四姑娘山、二姑娘山、大姑娘山,海拔分别为6240米、5276米和5025米,总称四姑娘群山。山区山谷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花遍野、溪流清澈;山腰冰川环绕;山顶地势险峻,白雪皑皑。</h3><h3> 山区风景:三姑娘山风景区风景秀丽,地貌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以大熊猫最为著名,另外还有藏、羌民族文化。三姑娘山山峰尖削险峭,峰顶窄狭如城堡,且终年积雪,由于它特别的险峻,有幸登顶者寥若晨星。到三姑娘山登山或旅游,要路经世界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自然保护区。这里群山环抱,奇峰连绵、林高草茂,是大熊猫的天然乐园。</h3><h3> 物种资源:三姑娘山一带森林茂盛,气候宜人,为丰富多彩的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在海拔2500米以上地段有原始森林分布,以高山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为主体。这里出产的红杉、红豆杉、连香树等是四川特有的珍贵树种。在海拔3700米以上地段还有高山草甸分布。每当春夏之交,这里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是良好的夏季牧场。山上还盛产天麻、贝母、虫草等名贵中药材。这里的兽类约有五六十种,鸟类约三百种左右。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白唇鹿、毛冠鹿、雪豹、苏门羚、金猫、扭角羚、林麝,以及红腹角雉、血雉等。</h3><h3> 四姑娘山三峰,海拔5355米,就在四姑娘山二峰旁边。属于初级技术性雪山攀登的体验级,攀登过二峰的队员可尝试攀登三峰。只要体力好无高反,就可以尝试攀登。如从没攀登经验,建议跟随商业团队。 </h3><h3> 山区气候变化无常,昼夜温差较大,四姑娘山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向大陆性高原气候过渡地区,三姑娘山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显著的垂直高差,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由于高原地形,气候冬寒夏凉,常年干燥,雨量稀少,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5月),山地自然垂 直带谱很有代表性。且气温变化剧烈,四季不甚明显,日温差较大,有时达20C以上。是典型的高原气候,早晚凉,中午热,蓝天白云,晚上星光灿烂,空气新 鲜,但由于海拨高,部份人会有程度不同的高山反应。行进大本营沿途景色以雪山,瀑布,原始森林,高山灌木为主,可以看到雄伟的婆缈峰,五色神山,日月宝镜等风景。一般7小时左右可登顶,中午12点前不能登顶,因天气原因,须下撤,择机再试!攀登费用约1500元。</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启孜峰6206米</font></b></h3> <h3></h3><h3><font color="#010101">  启孜峰位于羊八井西北部,在念青唐古拉峰的西南方,穷母冈日峰的东北方,旁边紧邻的还有一座叫鲁孜的山启孜峰峰。启孜峰海拔6206米,终年极雪,从南面看上去整个山体浑圆,但北面却陡峭如刀劈一般。</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启孜峰是西藏奥索卡高山学校的训练基地。美丽雄姿的启孜峰就位于羊八井的西北部,在念青唐古拉峰的西南方,穷母冈日峰的东北部,旁边紧邻的还有一座叫鲁孜的山峰,启孜峰的意为狗形山,终年积雪,从南面看上去整个山体浑圆,但北面却陡峭如刀劈一般。这座山峰曾经是西藏登山队女子训练基地,山体平均坡度在50度左右,到顶的时候更陡,是一座理想的训练基地,也是国内为登山爱好者挑战大自然和登山的最佳乐园。</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地理位置:启孜峰海拔6206米,东经90°5度,北纬30°2度平均坡度为50度左右,位于拉萨市西北97公里的羊八井区内西侧。这里地热资源非常丰富,计有喷气孔,冒气地面,有温泉、热泉,沸泉热水湖等,具有种类多样,水热活动强烈,规模宏大等特点攀登难度适中,险情较小,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当雄县,风景迷人的八井西北部,同时其周围景色各异,雪峰林立,地球上最高的地热田位于启孜峰脚下气候条件较好,到该峰交通方便,从拉萨至大本营只有110公里,是登山爱好者尝试登山探险的理想之地。为了确保本次登山大会顺利有序地进行,我们在该峰建立了三个营地,大本营海拔4700米、前进营地海拔5200米,突击地海拔5800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气候条件:启孜峰终年极雪,从南面看上去整个山体浑圆,但北面却陡峭如刀劈一般,地形特点为南坡缓北坡陡,其两侧矗立着众多5000米以上的山峰,南坡有现代冰川发育,其冰川末端海拔约5200米。山体平均坡度在50度左右,横亘在大本营到启孜峰顶峰之间的,有或明或暗的冰裂缝,深不见底,暗藏杀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孜峰山体由碎石和冰雪组成,海拔5500米以上常年由冰雪覆盖。南坡比较平缓,易于攀登,从海拔5900米到顶峰的这部分路段为冰雪覆盖的狭长山脊,是攀登中最为危险的地段,容易产生滑坠;北坡是坡度50度以上的冰壁和悬崖,不利于攀登。其中,ABC至C1,冰川地形,坡度较缓。春秋季节,积雪较少,以冰坡地形为主,有较明显裂缝,需架绳通过裂缝去。夏季,积雪较厚,完全是雪坡雪原,行进不便;裂缝被覆盖,小心探查按裂缝。C1至顶峰有陡峭的大坡和横切雪檐路段,春秋季,陡冰坡滑坠危险较大;夏季,陡雪坡雪深了滑坠危险相对减少,但存在雪崩危险,需密切把握通过时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启孜峰所在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基本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在300—400mm之间。每年五月中旬至九月中旬是该地区雨季,这段时间集中了年降水量的80%-90%,尤其是七月份,正是该地区的雨季,降水量最大,天气变化无常,一天中往往出现阵雨、冰雹、雷暴、闪电等种种天气现象,好天气周期与坏天气周期通常都很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自然景观:蓝天、白云,阳光、雪山,草地、牛羊,这是启孜峰山区最常看到的美丽景象。从拉萨沿青藏线向西北方向行驶不到两小时,就到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热田――羊八井。从这里即可看到耸立在念青唐古拉山脉上的启孜峰。银色的山体圆润、厚实,在阳光照射下,散发出诱人的光泽。海拔6206米的启孜峰是一座独特的雪山,平均坡度50度左右。大本营建在4700米的一个山间台地上,从大本营向上是一条缓上的山沟,前进营地海拔为5200米。只有在海拔5800米的突击营地以上才有雪。行军路上没有特别陡峭的岩壁和冰坡,是业余登山爱好者尝试登山探险的理想之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人文景观:“启孜峰”,藏语中有“牧狗的山间”之意。正如这令人遐想的山名一样,启孜 峰还是一个观光旅游的好地方。启孜峰的南边是一个宽阔的大草原,四周雪峰林立,有海拔7048米的穷母岗日峰,还有鲁孜峰、比孜峰、热孜峰、达孜峰等。传说西藏的宁金抗沙峰是“王”,而这些以动物命名的山峰则是他的奴仆。就在这众多雪山的怀抱中,大草原上散布着群群牛羊和座座村落,悠扬的牧歌让人切身感受到世界屋脊牧区的纯种风情。偶尔看到一两个小湖泊,水面碧蓝如镜。据说站在启孜峰顶,可以看到北面闻名遐迩的藏北神湖――纳木错。从大本营向下走约10公里,就是羊八井地热温泉。登山归来,还可以在这里泡泡温泉洗去满身的征尘。启孜峰,是业余登山爱好者圆梦的好地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攀登季节:启孜峰的登山季节为五月至九月,七、八月份雨水较多,因而又以六月或八月底九月初为最佳。南坡大本营在七月夜间气温也会达-3度至2度,白天通常在10度以上,晴天且无风时可达20度。降水情况受大环流影响,上山前可听拉萨的天气预报,制定登山计划。还有八月份的时候,雪线的最低海拔高度大约为5500米左右,同时南坡已被风化成馒头状山峰,坡度较缓,不存在雪崩问题,比较适合大部队登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进山路线:进山路线根据攀登队伍人数的多少,通常会有两种情况,人数比较多的队伍一般在嘎洛寺建大本营,而人数相对较少的队伍,则会嘎洛寺所在山后面的一道平坦开阔的古冰川终碛上建大本营,而前者则把这里作为前进营地。在这里介绍的是以嘎洛寺为大本营的进山路线,大致为拉萨→羊八井→嘎洛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从拉萨出发,开车沿青藏公路即可到达羊八井镇,路程约为80km,为柏油路面,路况很好,全程约耗时2小时左右。在青藏公路3804里程碑处左转,穿过羊八井镇,沿着嘎洛寺方向进发,到达嘎洛寺脚下的公路,全程约8公里,为老旧的柏油路面,但其柏油几乎已经磨光,可以明显地看到碎石及柏油相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沿山脚公路左侧到嘎洛寺,全程约5公里,为一条比较狭窄的土石路,中巴车尚可通过。一直沿着路走到尽头,即是嘎洛寺,一座著名的藏传佛教尼姑庙。在寺庙正南方的公路边,紧靠着一条河谷,有一处西藏登山协会修建的固定建筑,建筑前面有一块大约一百五十平方米的平地可以搭设帐篷,即是启孜峰的登山大本营,海拔4700米。大本营左侧有一道凸起的山脊,正好挡住来自西面的寒风,右边是一堵不是很陡的山崖。大本营顺着山势而建,先是住宿帐篷,医疗室帐,再是厨房帐和厕所帐等。为了避风,帐篷开口都朝东南方向。</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总体上说,启孜峰进山路线简单,交通便利,补给容易,非常适合初级攀登雪山者。有一条很容易的攀登路线,曾有支日本中老年队成功沿这条简单路线登顶,这条路线的坡度与玉珠峰的很相似,就是沿西南坡上去的。</font></h3> <h3>  地形地貌:由于该峰各种坡度的地形都有,还有混合地形和垂直冰壁所以适合各种水平的人训练,但初学者一定不要到超出自己水平的路线上去。1999年西藏队的十四座队的主力队员仁那和加布,还有国际健将丹增多吉带领二十名奥索卡学校的学生在这里进行训练,他们从南面偏东的位置沿着山体直上,平均坡度在50度左右,到顶的时候更陡。走直上路线必须修路,山顶一段千万别离山脊太近,那是雪檐和陡壁。</h3><h3>  进山从拉萨出发沿青藏公路在羊八井分道向西,经过羊八井温泉,在前往嘎洛寺的岔道向北直抵嘎洛寺,这个有一百多尼姑的寺庙就是攀登启孜的大本营。到嘎洛寺有一段山路非得越野车才上得去。嘎洛寺附近没有什么村落,所以也没有牦牛或马匹,往前进营运输全靠庙里的尼姑背上去。嘎洛寺的尼姑都不懂汉语,一定要找个翻译。</h3><h3> 历史介绍:启孜峰海拔6206米,终年极雪,从南面看上去整个山体浑圆,但北面却陡峭如刀劈一般。这座山峰是西藏奥索卡高山学校的训练基地。冰川舌在接近雪线的地方形成很多90度冰壁很适合攀冰训练。同时,该山有极长的雪破,且坡度适中,适合滑雪。启孜峰屹立于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在念青唐古拉中央峰的西南方,穷母岗日峰的东北方,,位于东经90.5度,北纬30.2度,座落在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境内,距拉萨西北97公里的羊八井区内西侧,启孜峰周边雪峰林立,还有鲁孜峰、比孜峰、热孜峰、达孜峰等12座海拔6000多米的山峰。</h3><h3> 藏语中的“启”为“狗”的意思,“孜”为“头”的意思,所以启孜峰在藏语中有“牧狗的山间”之意,传说宁金抗沙峰是西藏的“王”,而这些以动物命名的山峰则是她的“奴仆”。启孜峰的南边是一个宽阔的大草原,四周雪峰林立,就在这众多雪山的怀抱中,大草原上散布着群群牛羊和座座村落,悠扬的牧歌让人切身感受到西藏高原牧区的风情。偶尔看到一两个小湖泊,水面碧蓝如镜。站在启孜峰顶,可以看到西藏闻名遐迩的号称“天湖”的藏北神湖——纳木错。</h3><h3> 走进山峰:基本上,一夜没睡,每过半小时左右就会看一下手表。漫漫长夜……终于熬到二点,一听到旺加教练的呼唤便一下子跳了起来。在昏暗的头灯照耀下,大家匆匆忙忙地穿衣服,整理装备。由于睡觉前都整理过,基本都还顺利。到厨房草草吃了些早饭,灌上开水,便随着先头部队向山上登去。由于憋足了劲,本来还觉得挺长的到第一个雪坡的路一会儿就走完了。换上昨天留在这里的冰抓、冰镐,挂上上升器,沿着路绳向坡上爬去。上了这个雪坡便是一片茫茫的雪原,都是十几二十度的缓坡。昏暗的头灯只能照亮自己身前的一小块,也不用思考什么,只是简单地沿着前人的脚印向前,走,傻走!</h3><h3> 我喜欢找准方向后不用思考,而只是傻走的感觉。但是,这次傻走的距离也委实太长了一些。黑暗中,记得不少同伴超越了我。而我只能在内心不断地勉励自己“坚持,再坚持一下”。这段黑暗而漫长的攀登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如此深刻而痛苦的烙印,甚至于下山后很多个夜晚,我都是从这段痛苦的黑暗中惊醒。不经意间抬头仰望,一下子被震撼了。那壮丽的星空是如此之近地在我眼前,如此地眩澜而雄伟!一下子明白了康德老先生的感受“这世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们内心深深的震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从精神回到肉体,发现自己还是在茫茫雪原之上,继续埋头疾走。把目标定为喇叭口的下面,努力向前。</h3><h3> 喇叭口是一个长度为三个绳距近150米、坡度为70度的雪坡,应该是攀登线路上最难的一段。终于来到喇叭口下面,拿出水壶灌了2口体动力,深深地吸了口气,便将上升器挂上了路绳。刚开始坡度较缓时,可以采用法式技巧,整个脚掌着地;等到坡度实在太陡,甚至接近垂直时,采用前脚掌着地的德式技巧会更有效率。这个雪坡确实很长。抬头望去,前方队友只见到头灯的光芒,沿着路绳往上,和天上的群星连在了一起。到远处,也分不清到底是头灯还是星星。这条路绳仿佛是通往银河!上了两个绳距,在过完保护点之后,抬头仰望前路,还是看不到路绳的尽头。尽管知道不会很远了,但确实有些已经到极点的感觉。这时,身后传来“慢慢来,保持节奏,用好上升器”。回头一看,竟然是次仁多吉!有了偶像的鼓励,一下子振奋了不少,也不知哪来的动力,奋力攀登。更多采用德式技巧,上升的速度一下子快了不少,没多久已经来到了喇叭口的上面。上到喇叭口,就能清晰地看到峰顶。接下去的线路是一个由缓至陡的上坡,上到刃脊之后就是最后一段通往峰顶的横切。抬腕看表,时间还不到六点。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的梦想已经离我不远,触手可及。</h3><h3> 接下去的攀登感觉轻松了很多。往上攀登一段之后,继续挂上上升器,轻易通过了架在冰裂缝上铝合金梯子。由于再往上有些“交通堵塞”,队伍上升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也使我有充足的时间来欣赏身边的景色。回头望去,东方的天际已经泛红,粉红色的天际线是如此地让人着迷!天已经微亮,能够看到前面的队友已经相当接近那白色颠峰的最高处。恍惚间发现身边飘落花花绿绿的纸片,以为是高反的幻觉,也就没在意。但定睛一看,竟然是龙达!此时从上方传来一阵远远的欢呼声,原来是前方的队友已经登顶了。这对于后面的队友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h3><h3> 进入横切之后,虽然很不习惯这样交错的行走方式,但峰巅在即,每个人都步履坚定。在我距峰顶不到十米的样子,突然间旺加教练一声高呼“大家快戴雪镜”。我习惯性向回看去:金色的太阳跃然地平线上,散发出眩目的光芒。回过头来,峰顶在刹那间被金色所覆盖,每个人都被打上了一个金色的轮廓!一切都显得美好地如此不真实!手忙脚乱地戴上雪镜,随后恍惚中踏上最后几步,发现自己已经位于金色的启孜峰巅!峰顶很小,只能容纳几个人落脚。从峰顶四望,周围的群山也披上了一层金黄,宛若梦境!不,梦中从来没见过如此美景!在海拔6200多米的高处,我陷入了恍惚……</h3><h3> 或许6206不一定是我生命中的最高点,但那一刻的金色无疑已经深深地铬印在我生命的最深处!雪山——我生命中的白色梦想,在那6206的高处,我发现它是金色的!</h3><h3> 攀登历史:2001年夏6人攀登队(均为北京山友),到达5800~5900米的地方。2002年7月厦门大学登山队7人[1]成功登顶。</h3><h3> 2003年9月4人攀登队(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及一个西藏登山队8000米级教练),因天气及藏队教练判断原因,未进行攀登,仅在BC以上的冰川舌处攀冰。</h3><h3> 2004年7月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14人成功登顶。</h3><h3> 2005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登山队10名队员成功登顶。</h3><h3> 2006年7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登山队10名队员成功登顶</h3><h3> 2008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登山队成功登顶。</h3><h3> 2009年8月厦门大学登山队全队17名队员成功登顶。</h3><h3> 2009年9月搜狐登山队18人登顶启孜峰。</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格聂神山6204米</font></b></h3><h3><br></h3><h3> 格聂:汉中地方方言,吵架、打架的意思。格聂神山位于四川康南理塘县热柯乡境内,它的藏语名为呷玛日巴,是我国藏传佛教24座神山中的第13座女神,也是胜乐金刚的八大金刚妙语圣地之一,在藏地,胜乐金刚的圣地只有喜马拉雅山和格聂圣山。格聂神山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其格聂风景区是一大型风景名胜区。景区以海拔6204米的格聂山为中心,周围由山峰、原始森林、草原、湖泊、温泉、寺庙、藏乡风情构成。景区功能齐全,景色迷人。格聂峰是四川第三高峰,康南第一峰,也是藏区有名的神山圣地,藏区各地藏民前来朝圣者甚多。格聂冷谷寺(Rengo)为藏传佛教第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创建,建寺历史悠久,其寺址地形独特,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且寺庙珍藏的文物很多。格聂山又是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向往之地,近年来多批国外登山队来这里登山。</h3><h3> 地理:格聂峰,海拔6204米,位于东经99.8°,北纬29.8°,在沙鲁里山的中段,海子山的南端,四川省西部理塘高 原定曲河之间,是沙鲁里山的主峰。沙鲁里山属横断山脉的一支,是金沙江与雅砻江的分水岭,其西与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平行,其东与大雪山、邛崃山等山脉同向并列。整个格聂景区海拔都在3700米以上,热柯乡海拔3780米,冷谷寺海拔4150米,“铁匠山”垭口海拔4770米。</h3><h3> 风景:格聂神山是中国奇险山峰之四川理塘县沙鲁里山脉格聂山5716峰。在理塘县城西南边眺望,便可看到那群峰绵延逶迤间,高耸入云的格聂神山,雪山金光四射,那便是有康南第一峰之称的格聂神山,海拔6224米,在整个藏区的神山中,她被封为“第十三女神”,是藏区有名的神山圣地。格聂神山具有神、奇、雄、秀的特色,主峰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照映下,金光闪闪。晴天,在两三百公里以外也能观见主峰高耸入云的壮景。山腰以云杉、冷杉、高山栎为主的原始森林装点山色,其间飞泉瀑布倾泻而下,山下有广阔的草原和森林,清澈碧透的湖泊相交映,周围山形秀丽地貌奇特。自然生态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山峦上野羊成群,麝、熊等动物和藏马鸡等珍稀鸡雉时常出没在林间、湖泊周围和路旁,行人常能观赏。格聂景区内温泉众多,可谓“地热温泉之乡”。格聂山冰碛地貌发育较全,终年白雪皑皑,冰川覆盖,其山势险峻陡峭,曾有日本、韩国、德国、英国、瑞士等登山队慕名前来,以攀登此峰为荣,但均未成功。紧靠格聂神山的四座峰,有如四大金刚守护,顺山而上一排排雪山,像佛塔整整齐齐,依次排列,又如众星捧月,奇妙无比。以格聂山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旅游保护区内有雪峰、冰川、湖泊、瀑布、温泉及广阔的草原,原始森林面积占景区的三分之一以上,融原始森林、草原、珍稀动植物于一沟,构成了壮丽奇特的景观,它是迄今发现的从未开采过的县内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原始天然林自然生态系统。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从温带到亚寒带的所有植物带谱,各类植物种类独自成林,交相辉映。如高山松林、冷云杉林、高山栎林、高山松柏林、杨华林、落叶松林、高山灌丛林等植物尽千余种。</h3><h3> 景点:进入格聂圣山保护区,沿路可以见到据说是佛教法器—海螺之石的奇异大石,传说中取法器时留下的空洞痕迹和海螺形状一样,清晰可见。山中还有“药泉水”、“长寿水”,又苦又涩又咸的药水泉,据说能预防和治疗胃病。圣山脚下有至尊嘎玛巴一世活佛曲吉、迪松钦布1164年修建的康区最古老的白教(嘎举教)寺庙—冷谷寺,寺院位于格聂圣山和海拔5807米的肖扎神山峡谷之中,寺内除收藏了大量经文以外,还存放着稀世之宝—母鹿角,从石中取出的法器—海螺,被誉为格聂圣山“心脏”的块形乳白色奇石,上面刻有自然形成的各种似毛管花纹。作为白教发祥地,高僧想德为求功德圆满都要到格聂圣山,冷谷寺朝拜、取经学法。冷谷寺西北角6公里外有格萨尔王遗址及其试剑之石和使用过的餐具,以及在石上留下的手印和脚印,王妃珠牧的帐篷、坐椅,还有传说中的格萨尔王手下大鹏将领的岩石化身,栩栩如生孔雀开屏之山景,在神话传说的融洽中,一切景物都变得神奇而被赋予了仙气。</h3><h3> 风光:格聂区域雪峰林立,最尊崇最美丽的是三座神山,其中格聂主峰海拔6204米,肖扎神山海拔5807米,克麦隆神山海拔5780米。</h3><h3> 站在冷谷寺的任何位置,抬头都可以看见伟岸的格聂主峰,极度澄明的空气使雪峰变得触手可及,近距离的凝视带来令人窒息的美感。格聂神山山体和缓,形状似佛,主峰左右有四峰拱卫,两旁的群峰次第排列,如众星捧月、众神护佛,尉为壮观。终年白雪皑皑的山巅,冰川的纹理仿佛新娘的婚纱,婚纱下摆处是裸露的山岩,刀削一般的硬朗线条与冰川的流动纹理对比鲜明。岩石下面渐渐出现植被,渐渐山林丰满,山林脚下是冰川融水形成的溪流……植被随海拔立体演变,如此生动鲜明。</h3><h3> 在冷谷寺还能看到日照金山的壮景:黎明来临前的雪山清冷玄幻,当东边的天际被朝霞涂抹时,雪山也从睡梦中醒来,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冰雪覆盖的山巅呈现出由浅青到淡紫到明黄到金黄到橘红到太阳升起后的洁白的色彩变化,神山的表情由冰冷到羞涩到热烈到燃烧最后又复归明静,之间的每一分转变都微妙动人,是神山最具魅力的时刻,非目睹不能领会。</h3><h3> 史话:2900年前,相传释迦佛曾赞叹格聂圣山为殊胜的清净修禅之圣地。以格聂山为中心,周围由山峰、原始森林、草原、湖泊、温泉、寺庙、藏乡风情构成了一个景色迷人的自然保护区。景区具有神、奇、雄、秀的特色,格聂山主峰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照映下,金光闪闪。晴天,在两三百公里以外也能观见主峰高耸入云的壮景。山腰以原始森林装点山色,其间飞泉瀑布倾泻而下,山下有广阔的草原和森林,以及清澈碧透的湖泊。麝、熊等动物和藏马鸡等珍稀鸡雉时常出没在林间,极富野趣。</h3><h3> “没有任何词语可以形容这座高大的山峰,在这里任何旅行者都可以体会到藏人的心情,不由自主地称之为圣山……”,1877年,外国旅行者William Gill来到格聂,发出赞叹。</h3><h3> “倘若我有万米白绸缎,我将把岗波贡嘎包裹起来。”上世纪初,五世嘉木样在格聂建达青寺修行,如此表达自己对这座圣洁之山的呵护之情。</h3><h3> 攀登史:格聂神山看似平缓,实则山势陡峭,暗藏雪崩玄机,攀登难度不小,曾有日本喜玛拉雅协会登山队、韩国、英国、瑞士等地的登山者前来攀登,但均未成功,迄今为止格聂仍然是处女峰,这也为圣山平添圣洁和神秘。2006年底,经验丰富的美国登山家、52岁的查尔斯•弗洛(男)和39岁的克里斯汀•博斯科夫(女)前往格聂攀登,在海拔5300米处不幸遭遇雪崩,双双遇难身亡,查尔斯的尸体于2006年12月27日被发现,克里斯汀的尸体则于2007年7月3日才被找到。</h3><h3> 风景区:初冬的理塘县毛垭大草原金黄灿烂,和远山连成一望无际的一片,强烈的高原阳光下已有了些许的寒意,驾车从县城出发,踏上了去“格聂神山”脚下热柯区的简易公路,公路蔓延在广袤的理塘高原群山之中,海拔一直在4000米以上缓升,荒寂的山原似乎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只有无际的草坡和乱石滩在视野中反复出现,这种景象一直延伸到公路的最高点——海拔4770米的“铁匠山”垭口。</h3><h3> 一列雪山在远方横空出世、冰峰直插天际、气势非凡、绵亘数十里,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格聂神山”群峰,以傲视众峰的姿态高耸于理塘高原之上,千百年来震撼着朝圣者的心灵,快到喇嘛垭乡就出现了久违的绿色,山林、河谷都一下变得诗意盎然,小河、藏房、秋林和到河边汲水的迷人藏族姑娘构成了梦幻般的图画,神山护佑下的这片土地始终有着与众不同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顺村后的山沟一路往上,2小时后爬到“拉在”垭口,却不见神山真容,只有无尽的云雾遮罩着神山。下到开阔的山间牧场上,不时可见星罗棋布的旱獭洞穴,牧场边来回奔跑着一种白色的雉鸡,雄鹰展翅在天空尽情翱翔。穿过牧场淌过一条小河便来到沟口,海拔5950米的“喀迈隆”峰以万夫不挡之勇巍然屹立沟口,峰顶似刀砍斧劈,险峻雄浑、直插云宵。沿着树林中的小路上到一个瀑布旁,据说沟内还有几眼可治疾病的温泉,于是便顺沟而上。来到药泉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黄绿色的药泉出口正向外流淌着滚烫的硫磺水。扎西说药泉的奇妙还在于不同的泉眼可以治疗不同的病症,以前还有人知道那一股温泉是治疗什么疾病的,但现在却早已失传了。</h3><h3> “格聂神山”群峰一直在我们视野中浮现,圣洁的雪峰有一种莫名的神奇力量支持着转山人朝圣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来到“格聂”神峰下海拔3820米的“格猜钦多”坝。“格聂”峰静静伫立在坝子尽头,冰清玉洁,神圣不可冒犯。在小河边搭起帐篷,夜深了,再一次凝视月光下的女神,亭亭玉立,犹如维娜斯一般完美,让人产生一种无法抵御的对美的向往,此时终于明白世人为何把她尊为神山,原来她本身天生就拥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神气啊!</h3><h3> 爬到“嘎木内”山谷谷口,回望“格猜钦多”坝中草甸森林密布,溪流蜿蜒如九曲十八弯,景象柔美。顺林中曲折幽深的转山小径前行,一路上都是护佑神山的白塔、经幡和玛尼堆,来到一处被当地人称为“印度神来之水”的涌泉边,藏民至此都要小憩片刻,牵马步行淌过泉水,祁愿平安,有的人还把死者衣物带来挂在泉旁树枝上,以求死者的永生。</h3><h3> 再往里走,远远的就看到了“格聂”、“肖扎”神峰和两峰夹峙下的“冷谷寺”。山谷中是一片宽阔的平坝,一条小河贯穿坝子,洁白的沙滩印衬清澈碧绿的河水,再加上晶莹皎洁的雪峰,树冠如塔的云杉林,景色秀美出尘,其景简直可以和欧美高山风光相比了。我们顺河道一路忘情地捕捉着这迷人的美景,不觉已到“冷谷寺”下,整个寺院依山而建,屋舍数十,层层排列,全为石块构成,古朴中透着神秘,寺后奇形怪状的一列峥嵘锯齿雪峰更给寺庙增添了几丝诡异的气氛。来到寺中,沧桑的大殿早已破败不堪,院门用两根粗木斜撑着,几无人迹,“冷谷寺”据说是白教的发源地,不知为何如今却香火不盛?不过寺内现今还有“格聂石心”、“右旋海螺”等几样宝物,让人不可小看这座深山古寺。海拔6204米的“格聂”峰顶似乎伸手可及,象一盏天灯照耀着寺院,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寺院要选址于此的原因。</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玉珠峰6178米</font></b></h3> <h3></h3><h3>  玉珠峰,海拔6178米,为昆仑山中段主峰,位于青海格尔木南160公里的昆仑山口以东10公里,也是昆仑山东段最高峰,南缓北陡,南坡冰川末端海拔约5100米;无雪崩可能,一路多为雪坡,北坡冰川延伸至4400米。山峰顶部常年被冰雪所覆盖,无岩石表露。冰雪坡较平缓。粒雪盆以下冰川,由于每年气温高,融化快,降水少,消融大于累积,属消退型大陆冰川。为典型 6000米级入门雪山。全程需8天时间,费用5000-8000元左右(商业队)。是登山初学者最理想的训练山峰。如果你有了几座5000米级的山峰经验,可以试试这个6000米级的入门雪山,听起来更加高大上一些。玉珠峰的山形地貌对于初学登山者是非常理想的。其南坡路线清楚明了,对于攀登技术要求较低,但大本营的高度却相对较高,为海拔5040米。玉珠峰的另外一侧的北坡路线却比较复杂,沿着北侧的三条冰川均可登上玉珠峰。途中会遇到冰壁,冰裂缝等地形。因此玉珠峰是登山爱好者初次攀登6000米级雪山的最佳山峰,可以在南坡获得高海拔地区的登山经历而在北坡学到更多的冰雪技术和登山技术。 </h3><h3> 地理位置:玉珠峰又称可可赛极门峰,海拔6178米,是昆仑山东段最高峰,格尔木南160公里的昆仑山口以东10公里。</h3><h3> 该山峰南坡路线,以雪坡为主,BC(大本营)设于海拔5040米, C1设于海拔5600米,玉珠峰基本算是体力型山峰,10月份没有冰冻,相对更好攀登。滑坠制动、雪地行走是必须要掌握的。 </h3><h3> 个人装备建议:背包(大,中,小) 睡袋 充气垫 枕头 炉子 体温壶 头灯 羽绒服 软壳衣裤 冲锋衣 冲锋裤 保暖排汗内衣 登山杖 登山鞋 雪套 护膝 袜子速干换洗内衣裤 相机 5天登山路餐食物;技术装备:高山靴,冰爪,技术冰镐,头盔,安全带,扁带,保护器主锁,快挂,上升器(租用或自带) 风险预估 调整高原反应,登顶时间要掌控好,下午2点左右开始变天,风雪很大,注意保暖,后援工作要做好,体能、装备、必要的攀登技术。</h3><h3> 气候特点:玉珠峰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全年降雨量仅200毫米。然而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受高空对流气流的影响,其降雨量高出山前地带数百毫米。年平均气温零下5度,极端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度。登山季节为5月至10月,5月份天气较冷含氧量较低,7、8、9、10月比较适合攀登。山中天气状况以99年6月为例,大本营夜间气温为-3'C~2'C,白天通常在10'C以上,天晴且无风时可达20'C;降水情况受大环流影响,无明显周期,上山前可参考中期预报,以制定登山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山上的天气小周期现象,通常早晨天气较好中午时云层并伴有小雪,傍晚时转晴,这一现象南坡较北坡更为明显。四月至十月都是玉珠峰的登山季节,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五天一个天气周期,雪质比较硬,但不妨碍行走。</h3><h3> 登山资料:玉珠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适宜的高度,使它成为世界业余登山爱好者的摇篮,高山探险旅游者的天堂,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是昆仑山东部的最高峰,由于高度适中,坡度平缓,被认为是登山初学者最理想的训练山峰。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这里的交通条件更加便利,为玉珠峰的开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玉珠对攀登技术没有太高的要求,入门难度级别低,较合适于初学登山者,是登山爱好者初次攀登雪山较好的训练场。攀登者只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耐力,掌握基本的登山常识,准备好所需装备,就可以尝试攀登玉珠峰。因此,玉珠峰国家登山训练基地是世界业余登山爱好者的摇篮,更是登顶珠峰的跳板。玉珠峰南北两侧的自然条件不尽相同,南侧海拔5050米,平坦宽阔,南坡攀登路线清楚明了,对攀登技术要求较低;玉珠峰北侧为西大滩,系较窄小的山谷地带,海拔4200米,但北坡路线比较复杂,沿着北侧的三条冰川均可登上玉珠峰。途中会遇到冰壁、冰裂缝等地形。攀登者可以在南坡获得高山经验,在北坡学到冰雪技术和登山战术。中国青海玉珠峰国家登山训练基地越来越受到世界登山爱好者的青睐。省体育局、格尔木市政府已投资20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玉珠峰登山基地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登山运动员,已经成为世界登山爱好者迈向高山探险的摇篮。</h3><h3> 攀登路线:1. 南坡路线:路线清楚明了,对于攀登技术要求低,且南坡已被风化成馒头状山峰,坡度较缓,不存在雪崩问题。非常适合初学者。2. 北坡路线:相对复杂,有冰裂缝,冰塔林,冰陡坡,刃脊等,适合大部队的登山训练活动。</h3><h3> 攀登行程:Day1:格尔木集合(海拔2780米)本日为集合日,以适应海拔为主,我们建议队员在下午4至5点抵达格尔木,首日的休息状况对整个攀登周期而言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登顶的成功率。</h3><h3> Day2格尔木—西大滩(海拔4000米)包车,车程约3小时,本日海拔攀升超过1000米,前一天的休息状况将很大程度决定本日的适应情况。</h3><h3> Day3西大滩—大本营(海拔5050米)包车前往,正式入驻玉珠峰大本营,本日休息为主。</h3><h3> Day4大本营适应:高原知识讲解,装备培训。</h3><h3> Day5冰川训练:练习冰川行走和滑坠制动,教授攀冰知识和基础攀冰技巧。</h3><h3> Day6大本营至C1营地海拔5600米。全程徒步,约4小时,前面的休息和适应很大程度决定当天的行进状态。</h3><h3> Day7C1冲顶,后下撤至大本营,乘车返回格尔木,解散。凌晨4点钟冲顶,约4小时,由大本营包车返回格尔木,庆功宴,攀登结束。</h3><h3> 登山费用——注册费:1680元由正规探险公司向登山协会申报,申报通过才可以进行攀登。越野车:从格尔木-大本营单程600元。攀登费用:每人约7000-9000元。</h3><h3> 交通信息:可在西宁乘坐前往格尔木的飞机、火车或汽车,到达格尔木后乘坐汽车可以一直开到海拔5200米的玉珠峰登山大本营。包车当天往返大约1200元。</h3><h3> 登山历史:1990年北京大学登山队--山脊路线(S1): 大本营在主峰西南冰川末端的河滩上,沿西南山脊的碎石坡攀登,在西南山脊与主峰南坡的结合处,便是C1的位置,海拔约5500米。C1以上是平均坡度35度的雪坡。</h3><h3> 1999年6月逻格因登山指南队-- 西南坡转南坡路线(S2):大本营位置同上,沿冰川右侧的碎石坡攀登,至岩冰交接处绑上冰爪继续沿雪坡向上,在最靠近主峰的一条岩石脊的中部有一处小平台,C1便建在这里,海拔约5600米。</h3><h3> 1999年5月贵州青年探险协会--东南坡转南坡路线(S3):大本营在主峰东南的冰川末端,C1以下需要穿越冰川上的裂缝区。</h3><h3> 1999年6月逻格因登山指南队:从格尔木出发,沿青藏公路途经纳赤台和西大滩,过昆仑山口后,在109国道2900km里程碑之前离开青藏公路,沿简易公路行使10公里到达玉珠峰南坡海拔4900米的大本营。吉普、卡车和中巴甚至小面包车都可直接开到大本营。</h3><h3> 北坡路线:1997年北京大学登山队:沿北坡的三条冰川均可登上玉珠峰顶,其中2号(N1)、3号(N2)冰川(从东往西数)路线为已登路线。 北坡路线的特点是在山下看不清登顶路线(5600米以上部分被挡住);其次,登顶前需要翻越其它山头,如2号冰川路线上需翻越5819和5920)。</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雀儿山6168米</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h3><h3> 雀儿山突兀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川西高原甘孜州,横断山脉的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它北衔莫拉山,居沙鲁里山北段(的甘孜—德格),西方是达玛拉山,北侧是自西而东的雅砻江支流玉隆河,南侧是由北环流的金沙江支流夕河和麦宿河。雀儿山主峰海拔6168米,地理坐标为东经99°4',北纬31°47',坐落在雀儿山南段,德格县境内。山区海拔5000米以上雪峰有数十座之多,是康藏交通的要塞。绒峨扎峰是著名景点。冰雪皑皑,巍峨雄伟的雀儿山居沙鲁里山系北段,最高峰海拔6168米,该山山势挺拔,壁立于周围十座5500米的群峰之上。故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h3><h3> 雀儿山是四川省甘孜州著名高山,北衔莫拉山,位于沙鲁里山北段的甘孜、德格之间。西方是达玛拉山。雀儿山藏名“措拉”,意为大鸟羽翼。北西绵延百余公里。原系古夷平面上的残余山,后随青藏高原上升而成为高耸于高原面上的巨大山体,山峰高度逾5500米,其中超过6000米的山峰有3座,故当地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山麓海拔3500~3800米,相对高差约1000~2000米。山体由花岗岩侵入体构成。经流水、冰川等作用后,石峰嶙峋,山脊呈锯齿状。有大小冰川30余条,分布面积达80平方公里,仅次于贡嘎山。现代雪线分布于海拔5100~5200米,是中国雪害严重地区之一。雀儿山多古冰川地貌,山麓则多重力堆积物。东麓的新路海系冰川湖,海拔4148米。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1公里,为四川省境高海拔湖泊之一,风景绝佳,有“西天瑶池”之称。雀儿山川藏公路垭口海拔4889米,是四川最高的公路垭口,川藏公路上著名险关。</h3><h3> 雀儿山主峰有西北、东北两条山脊。在西北山脊上,距主峰3公里处是雀儿山峰,海拔6l19米,与主峰并排耸峙于云海之上,冰雪皑皑,巍峨雄伟。雀儿山主峰山体高大,地形复杂,冰川发育完整,冰裂密布,攀登技术难度大。从谷底至山顶,相对高差在2000米至4000米之间,山峰北坡和东南坡谷中躺卧着两条大型冰川,冰川舌部直伸到海拔4500米的森林边缘。主峰的西北麓是冰川湖新路海(藏语称玉龙拉错),海拔4100米,具有得天独厚的动植物资源,在其前端横卧着两条高达200米、长3公里的侧渍堤和终渍城,高出湖面10一15米,是北坡硬槽沟古冰川作用的遗迹。丘状的高原面上是呈块状分布的云杉和园柏。森林草原中栖息着黑熊、林窟、白唇鹿、惫羚、雪豹、岩羊等20多种动物。新路海所以在199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其认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h3><h3> 1951年,解放军以简陋的工具和血肉之躯,历半年时间,建成了雀儿山公路,从此高峻险要的雀儿山、冰峰林立的雀儿山、拥有川藏公路第一高的雀儿山闻名于世。</h3><h3> 登山历史:1988年9月24日和25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日本神户大学组成的联合登山队的 10 人分两批沿北坡首次登顶雀儿山。</h3><h3> 1997年,一支来自英国的登山队登顶。</h3><h3> 2002年8月,两名韩国人登顶。</h3><h3> 2003年7月,来自四川成都的刃脊探险登山队有六人成功登顶。</h3><h3> 2004年7月,三名登山爱好者及三名协作成功登顶。</h3><h3> 2006年7月,清华大学登山队两批共8名学生,以及复旦登协与交大联合冰颖登山队共3名学生成功登顶。</h3><h3> 2006年9月,向导罗罗带领自助小团队登顶3人</h3><h3> 2009年7月,川藏高山协作队组织的商业登山队中,10余人登顶。</h3><h3> 2009年9月,成都岩羊户外前身三奥雪山马帮组织商业活动队员和协作总计12人</h3><h3> 2010年8月,北航凌峰社登山队5名队员和一名记者、两名协作登顶。2011年7月,川藏高山协作队组织的商业登山队中,30余人登顶。</h3><h3> 2012年7月,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19人登顶。</h3><h3> 2012年7月24日,成都驴子加盟站-高山协作队,协作北大山鹰社修通至雀儿山登顶路线,并登顶。</h3><h3> 2012年8月,成都驴子加盟站商业攀登队伍,成功登顶。</h3><h3> 2012年8月,两名来自江苏的自由登山者成功登顶。</h3><h3> 2013年7月,成都岩羊户外组织的商业活动第一组15人全部队员成功登顶。</h3><h3> 2014年7月,川藏高山向导协作队组织商业活动全队78人,登顶69人。</h3><h3> 2014年10月,川藏高山向导协作队组织商业活动全队63人,登顶56人。</h3><h3> 2014年7-8月,成都岩羊户外雀儿山登山队,分三组冲顶,共32人成功登顶</h3><h3> 2014年7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自游人登山队11名队员于上午9点10分登顶。</h3><h3> 2014年9-10月,南昌峻岭户外9人,在川藏高山协作队的协助下于10月1日8:00登顶,为祖国65周年华诞献礼。</h3><h3> 2015年7月,川藏高山向导协作队组织商业活动全队56人,登顶48人。</h3><h3> 2015年10月,川藏高山向导协作队组织商业活动全队98人,登顶83人。</h3><h3> 2015年8月10-1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凌峰社登山队分两组共12人分别于早上8点30分登顶雀儿山。</h3><h3> 2015年7月30日,北京工业大学峻野登山社凯乐石登山队11名队员于早上8点11分登顶雀儿山主峰。</h3><h3> 2015年7-8月,岩羊户外&amp;凯乐石雀儿山登山队分3个小组登顶</h3><h3> 2015年9月6日,纪念抗战70周年,岩羊户外、中华户外联合登山队登顶。</h3><h3> 2015年国庆,岩羊户外&amp;凯乐石雀儿山登山队分2个小组登顶。</h3><h3> 2017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自游人雀儿山登山队9名队员登顶。</h3><h3> 2018年8月27日,中国泸州老幺高山协作探险队8名队员登顶。</h3><h3> 2018年8月23日,上海流浪的风户外旅行登山队5名队员登顶。</h3><h3> 2018年9月 6日,新疆孤山探险登山队9名队员登顶。</h3><h3> 交通信息:从成都沿川藏公路西地经康定、东俄洛后北上,经道孚、甘孜、玉隆区再下,全程868公里。过新路海便到达雀儿山主峰北麓、新路海南畔,海拔3800米的登山大本营。</h3><h3> 攀登指南:由于交通不便,所以选择去攀登雀儿山的队伍很少,即使这样据保护区管理者说近五年也有二十支左右的队伍前来攀登雀儿山,但大多只攀登到5500米左右。如今去雀儿山乘班车的话一般是第一天成都至康定,第二天康定至甘孜,第三天甘孜至新路海,再转乘马匹至大本营。乘车往返时间需六天,足以让国内假期有限的登山者望而却步。而更让人没有信心的是攀登的路线,人们一直得不到一支新的队伍从传统路线再次登顶的消息,据说路线上有很多的裂缝,还有攀岩和攀冰的地方。跟随人员过结点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失误,否则等待的是万丈深渊和粉身碎骨。</h3><h3> 山中雪景(游记):出甘孜城的时候还是秋天的感觉,城外路边的青杨簌簌地飘下黄叶子,渐渐地,青杨零星于藏居和草坡之间,山峦是路边连绵的视界,冬的气息突然就到了,阴着脸的天豁然大笑,雪没头没脑地罩下来,已经在发祥格萨尔王史诗的故里德格县境内了,过了马尼干戈——西藏、青海、四川三省交汇的一个中转小镇,提供燃料和饮食的食宿点犹如苍莽中的“新龙门客栈。”雪依然不依不饶地洒落,待看到“新路海白鹿唇保护区”的牌子时,大地和山湖已然一幅黑白长卷,牦牛散落如山水画中的皴点,或密或疏,草坡浅渚,天地一色的银白里,过河的牦牛似乎于悠然中添了几分金戈铁马的苍茫之气。</h3><h3> 在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东麓,“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的山势到这里不那么壁立了,海拔也缓和了高耸,四周的山峰全部戴上了雪帽。沿一个缓坡走,挂满雪的云杉、冷杉间沙底红字的玛尼石层叠错落,渐次,玛尼石越来越大,“六字真言”也越写越磅礴,分不清眼前是天空,是雪,还是湖。新路海就背靠着山,面向了草场和针叶林,在雪的缠绵中呈现。新路海当然不是海,它其实是个冰蚀湖,由冰川掘蚀而成,湖水靠冰雪融水和天然降水补给,海拔4040米,藏语名“玉龙拉措”,就是“心倾神湖”的意思,相传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英雄格萨尔的爱妃珠牧来到湖边,被此处湖光山色所吸引,徘徊湖边流连忘返,她那颗眷念美丽河山的心犹沉海底。后人为了纪念她,将湖取名为“玉龙拉措”。“新路海”据说乃当年川藏公路的筑路大军所命名。</h3><h3> 雪突然就停了。湖水也似乎是凝固的,只有草和灌木在脚步下的细语,以及牦牛低头吃草的嚓嚓声,安静,天地的安静。天空的颜色慢慢清朗起来,云天不再一色,云带飘舞着从天上下来,绕在湖边山腰,山此时在雪白里泛出灰绿,是杉树模糊的丛丛,倒影入玉龙拉措的清澈水色,云不为所注意地挪动着,低低地,低低地,似乎要与湖耳鬓厮磨,却又飘过去,与山缠绵。天地间是少有颜色的,只有雪色,雪中莹莹绿意的山湖之色,和倒映在湖中玛尼石上的六字真言,是岁月磨洗过的那种红色。大家看到这样的湖,似乎有些猝不及防。先前的大雪已经撩拨起了一路风尘的心,感觉到了碰撞,为此,翻山越岭艰难呼吸几百公里的疲顿也似乎稍稍找到了释怀的理由。在刹那的停顿后,快门不断响起。有人要与山湖合影,有人想跟玛尼石拍在一起,有人越过边缘的湖石,希望离湖近些,有人举着三脚架去寻找别致的视界。老蔡跪在地上取景,方先生忍着腿伤录像,大家好像都忘记了寒冷、辛苦、高原反应,忘记了来路翻过锣锅梁子山时的那份紧张——因为抢劫案件的曾经发生,眼前是只有新路海的冰清玉洁了。</h3><h3> 住在附近雪峰岩洞里闭关修炼的多加喇嘛陪伴新路海已经20多年了,他现今已50多岁,常年赤脚行走,寒冬不著鞋袜亦毫发无损。据说,若是运气好,还可在新路海边见到他,一个精神矍铄,曾磕长头以躯体丈量川藏公路去拉萨朝圣的人。</h3><h3> 在湖边慢慢地走,用力呼吸凛冽清冷的空气,感觉那股子气穿过鼻腔而下,而肺,而全身,由冷而热,渐渐的,有一种热力涌起来,好像要寻找表达的途径,最好是与新路海零距离,于是张开双臂,尽可能地张开,虽然不能拥抱眼前的宁静,可是非此没有其他更贴肤的方式。总要回去,只是过客,踩着雀儿山的雪,我对自己说莫回头,呼吸了这里的空气已经满足。走进牦牛群听它们切切的吃草声,雪山雪地冰湖无声。</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央莫龙峰6060米</b></font></h3> <h3></h3><h3>  央莫龙峰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境内,海拔6060米,属沙鲁里山系西南段山峰,因其东部的央莫龙草地得名。同一山区还有比较知名的山峰还有党结真拉(5833),党结真拉中(6033)。</h3><h3> 山峰简介:海拔6060米的央莫龙峰位于巴塘县西北党坝乡境内,是一座处女峰,也是一座典型的技术型山峰,所有该峰的路线均包含冰雪岩混合路段,对攀登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其北壁、南壁相当陡峭;西山脊和党结真拉中峰连接,是冰雪刃脊;而央莫龙东面从来没有其他登山者去过。</h3><h3> 进山线路:可以从巴塘县城旁的党坝乡-冲坝村进山,从亚莫措根湖边进入央莫龙草地,到央莫龙东引山脊下的开阔地带,在这里建立大本营。另外一条是从318国道的343工段进入桑曲,沿桑曲而上到达桑陇西。</h3><h3> 攀登历史:2011年11月20日,曾山(Jon otto),苏荣钦(阿苏),Tim bolter和刘勇组成的登山队首登央莫龙峰。</h3><h3> 2009年10月15日,KAILAS―刃脊攀登队曾尝试攀登央莫龙峰,后放弃。 </h3><h3> 1990年,Nippon 大学(不知道是日本哪个大学)央莫龙登山队曾从北壁攀登过央莫龙,但是在5450米处因天气原因放弃攀登,但找不到相关资料。</h3><h3> 2000年之前日本著名山地专家中村保曾对该地区进行过考察,2002年六月日本横断山俱乐部的4人小队伍在该地区进行攀登,最后有两人(Kiyoaki Miyagawa和Junta Murayama)首登了海拔5833的党结真拉,放弃了对海拔6033的党结真拉中和6060的央莫龙的尝试。</h3><h3> 2006年7月刃脊探险公司马一桦从西北坡对党结真拉尝试攀登时考察过该峰,2006年秋季刃脊探险公司向导张俭对党结真拉―央莫龙山区进行考查时,从西南面对央莫龙进行了考察论证。</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稻城三神山</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h3><h3> 稻城三神山,藏语念为"贡嘎日松贡布"(藏语意为"终年积雪不化的三座护法神山圣地"),三座神山方圆千余平方公里,主体部分是三座完全隔开,但相距不远,呈"品"字形排列的雪峰。</h3><h3> 稻城三神山北峰仙乃日6032米,南峰央迈勇5958米,东峰夏诺多吉5958米。三座雪峰洁白,峭拔,似利剑直插云霄。仙乃日像大佛,傲然端莲花座;央迈勇像少女,娴静端庄,冰清玉洁;夏诺多吉像少年,雄健刚毅,神采奕奕。雪峰周围角峰林立,大大小小共三十多座,千姿百态,蔚为壮观。</h3><h3> 山峰前镶嵌着碧蓝如玉的湖泊和草甸。雪线下冰川直插碧绿的原始森林。雪山、峭壁、陡崖、海子、冰川、草场、森林、溪流,给我们营造出一片静谧、安详的世外之境。</h3><h3> 三怙主雪山:这三座雪山佛名三怙主雪山。在世界佛教二十四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属众生供奉朝神积德之圣地"。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师为三座雪峰开光,并以佛教中三怙主:观音(仙乃日)、文殊(央迈勇)和金刚手(夏诺多吉)命名加持,因此称为三怙主雪山。贡嘎日松贡布从此蜚声藏区。</h3><h3> 据《三怙主雪山志》记载"法王噶玛巴曾称赞此地:二十四圣地两大神圣之地,一切之主是三座怙主雪山;三座怙主雪山圣地,地神勇士们护守着,莲花生大师也曾有诗赞曰:嶙嶙怙主雪山如坛城,无数宝物建无量宫。圣洁莲花日月法座,空行母扩法神守。具有信佛缘分的众生敬奉朝拜三怙主雪山,能实现今生来世之事业。转三次三怙主雪山,能消除屠杀八条人马的罪恶。转一次相当于念一亿嘛呢的功德,转15次神山脚下的冲古寺相当于念一亿嘛呢的功德。藏历鸡年朝拜,功德增倍"。因此,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这里被土匪盘踞,他们烧杀抢掠周边地区,然后又不断转山转寺来赎自己犯下的罪恶。</h3><h3> "一生当中至少来一次贡嘎日松贡布转山朝觐是每一个藏人的夙愿"。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三怙主雪山浸润了多少藏人的希冀和梦想,那是他们灵魂的归宿之地。在一个新的世界来临之时,在地球变得越来越拥挤,越来越不洁净之时,那端坐云霄的贡嘎日松贡布,越加显得珍贵,令人向往。</h3><h3> 仙乃日:是"三怙主"雪山的北峰,佛位排在第二位,是亚丁景区三大高峰之首,是四川第五大山峰,海拔6032米,巍峨伟丽,雄剑如削,直插云霄,峰名意为"观世音菩萨",周围是冰蚀峰林地貌,冰川和冰川遗迹及高山湖泊,峰向北偏10度,西对北斗星,佛道两家都把北斗星为吉祥之星。其次整个雪山是个环型冰斗下斜造型,所以我们从两侧观看时,山峰始终面朝着我们。</h3><h3> 仙乃日向斜轴线同过仙乃日雪山主峰,沿北东73度,略呈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延长12KM,核部为下三叠系紫红色,灰绿色板岩灰色砂板岩、灰岩、铁白云岩、两翼的产状分别为33度&amp;lt;55度和165度&amp;lt;44度。"仙乃日"如一尊慈善安详的大佛,端座在莲花台上,在她前面的那座山是金刚亥母,她左边金字塔般的山峰是白渡母,右边飘拽着无数经幡的是绿渡母,绿渡母旁边林立的冰蚀角峰是众多降香母和妙音仙女,传说:她们弹奏着天籁之音,传到了仙乃日背后的地狱谷中,让地狱中的罪人听到仙律,减轻痛基,循循善诱,能幡然悔悟,早日脱离苦海。</h3><h3> 央迈勇:藏语意为:"文殊菩萨",为"三怙主"雪山的南峰,海拔高度为5958米,在佛教中排在"三怙主"雪山之首。文殊菩萨在佛教中是有智慧的化身,雪峰像文殊师利用手中的智慧之俞直指苍穹,冰晶玉洁的央迈勇傲然于天地之间。一九二八年,洛克先生在去南与稻成毗邻的群山重岭中,遥望见了央迈勇,被她圣治,高贵的气质折服,在他的日记中写到"她(央迈勇)是我见到世界上最美的山峰。"</h3><h3> 站在央迈勇神峰下,转身向后瞧去,由群册环绕着宽阔峡谷间,森林、草地、溪流和睦地各守一方,这气势莽莽的自然景观,不就是人间仙境吗!不就是香格里拉所在吗,真是让人感慨万千。</h3><h3> 夏诺多吉:意为"金刚手菩萨",是"三怙主"雪山的东峰,海拔5958米,在"三怙主雪山"佛位第三,夏诺多吉山峰耸立在天地之间,在佛教中除暴安良的神甚,他勇猛的刚烈,神采奕奕,跨下围斑斓的虎皮,腰间绕着罪恶的大蟒,洛克先生把它形容为展开巨翅蓄抛待飞的蝙蝠,将它比喻成西腊神话中的雷神,神山左边绿色,大理石山头为布鲁财神,右下方为马头金刚,马头金刚下方"丹霞地貌峰林为八百罗汉",神山脚下洛绒牛场是当年洛克先生宿营处。</h3><h3> 游览路线:从亚丁村出发,经过冲古寺后到达分岔路口。此时往西,可以通往仙乃日神山脚下的珍珠海(卓玛拉措)。如果从冲古寺继续往南行则通往洛绒牛场。到达洛绒牛场后,可以见到南方的央迈勇神山和东方的夏诺多吉神山。从洛绒牛场继续往上攀登约3.5公里(这段路可以选择骑骡马),可以到达牛奶海。继续往上攀登10分钟,可以到达五色海,海拔约4600米。五色海东部隐藏有一个很浅的湖泊,叫琉璃海。从牛奶海往西南,可以穿越卡斯地狱后回到冲古寺。也可以从牛奶海直接原路返回洛绒牛场。</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仙乃日6032米</font></b></h3> <h3></h3><h3>  四川仙乃日(位于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甘孜州稻城县交界处,是当地藏族心中的三座神山)。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三座神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是守护亚丁藏民的守护神山,北峰仙乃日意为"观世音菩萨"(6032米)、南峰央迈勇"文殊菩萨"(5958米)、东峰夏诺多吉"金刚手菩萨"(5958米),据说若藏民能够朝拜三次神山,便能实现今生之所愿。登山沿途所见景色堪称人间仙境,雪山、冰湖、奇石、高原草场,脚下的每一寸都令人惊叹造物主的神意。</h3><h3> 仙乃日雪山是亚丁景区三大高峰之首,是四川第五大山峰,海拔6032米,巍峨伟丽,雄剑如削,直插云霄,峰名意为"观世音菩萨",佛位排在第二位。周围是冰蚀峰林地貌,冰川和冰川遗迹及高山湖泊,峰向北偏10度,西对北斗星,佛道两家都把北斗星为吉祥之星。其次整个雪山是个环型冰斗下斜造型,所以我们从两侧观看时,山峰始终面朝着我们。</h3><h3> 景区介绍:三座神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是守护亚丁藏民的守护神山,北峰仙乃日意为"观世音菩萨"(6032米)、南峰央迈勇"文殊菩萨"(5958米)、东峰夏诺多吉"金刚手菩萨"(5958米),据说若藏民能够朝拜三次神山,便能实现今生之所愿。登山沿途所见景色堪称人间仙境,雪山、冰湖、奇石、高原草场,脚下的每一寸都令人惊叹造物主的神意。</h3><h3> 仙乃日在她前面的山是金刚玄母,右边金字塔般的雪峰是白度母,她右边的绿度母飘曳着无数经幡,林立的冰角峰是众多妙音仙女,她们弹奏着天籁之音,传到了仙乃日背后的地狱谷中,让地狱中的罪人,听到仙律,减轻痛苦,循循善诱,能幡然悔悟,早日脱离苦海。 浑身浸透高贵气质的"仙乃日",如一尊慈善安详的大佛,端位在莲花台上,在她前面的那座山是金刚亥母,她右边金字塔般的雪峰是白度母,她右边飘拽着无数经幡的是绿度母,绿度母旁边林立的冰角峰是众多降香母和妙音仙女,她们弹奏着天籁之音,传到了仙乃日背后的地狱谷中,让地狱中的罪人,听到仙律,减轻痛苦,循循善诱,能幡然悔悟,早日脱离苦海。</h3><h3> 川南行之仙乃日</h3><h3> 所见:我在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中看见过对亚丁三座神山的描写:"稻城境内的小贡嘎雪山,被称作'雪域神峰',山势挺拔,直插蓝天。其主峰为'仙乃日',即观音菩萨之意,海拔6032米;南峰为'央迈勇',意为文殊菩萨,海拔5958米;东峰为'夏诺多吉',意为金刚菩萨,海拔5978米。据称峰名均为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所封。三座神峰冰雪皑皑,一尘不染,恬静明阔,摄人心魄。"想到我马上就要亲眼见证这一景象,心里的快乐和激动就难以抑制,只盼望骡子走得快些再快些。</h3><h3> 可骡子的脚步却始终缓慢而沉稳,只有当主人用草绳在它臀上抽一下,它才跳跃式地往前蹦达几步,丝毫没有超越前头那匹骡子的志气。并且它的主人也没有放手让我驾驭的胆量,更何况纵骡驰骋了,唯一学到的骑术就是上坡时匍匐在它背上,下坡时则要让身体往后仰,与我设想的相去甚远。原以为骡马们或许没吃饱,所以体力不够,可事实正好相反:它们在上山前都被主人喂得饱饱的,以至于一路上到处可见它们的排泄物,那些徒步上山的人可够受的了。我坐的骡子似乎消化功能特别好,半小时的行程中,后面的小蒋每次发出异样的惊呼,我就知道,它又在排泄了!我也有一次亲眼目睹前面那匹骡的这一过程,虽然有些不雅,却也十分有趣。这一生理过程对它而言简直跟行走一样自然,无须回避,甚至不需要停下来进行,屁股一撅就宣告开始了。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是否就在于羞耻心呢?</h3><h3> 冲古寺比我想象中小得多,里面的大殿还在大兴土木,似乎没有什么可看的东西。正当我们进退两难时,一位老人忽然走过来问我们要不要雪莲。难得来一趟高原,自然是要见识一下神秘的雪莲花!我忙催他拿出来给我们看看。于是老人回屋里捧出一样东西,我定睛一看,不由大吃一惊。这哪是雪莲啊!连花都算不上,根本就是一堆已经干枯了的植物,毫无生气地躺在老人的手掌上,边走还边往下掉枯叶,这跟我脑海中雪莲冰清玉洁的形象大不相干。后来才知道,雪莲干枯后成为一种珍贵药材,虽然褪尽了颜色,可据说对一些病有很好的疗效。尽管美与不美改变不了它的珍贵,但我还是有点遗憾,为没能见到盛开的雪莲。</h3><h3> 从冲古寺方向看,"仙乃日"的雪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看不真切。我们打听到珍珠海是"仙乃日"的最佳观赏点,可是从冲古寺去珍珠海还需半小时的脚程。满身疲惫的我们一边喘气,一边犹豫着要不要去:去吧,怕体力不支;不去呢,就此下山又不甘心。最终我俩还是决定为了传说中美丽的珍珠海挑战一下自己,并且在冲古寺找了两个当地的孩子做向导。</h3><h3> 两个孩子都黑黑瘦瘦的,一个16岁,叫西町尚春;还有一个小两岁,叫白玛银尊。我们都想不到藏人的名字起得这般雅致!听起来很适合名流千古。为了方便,我们一路上都叫他们"尚春"和"银尊",半小时的路程在愉快的相处中很快就过去了。尚春住在稻城,因为他哥哥在冲古寺当喇嘛,就趁暑假接他过来玩一阵,银尊就住在当地。样子酷酷的尚春其实很厚道,让他唱藏歌给我们听,他就老老实实地唱了一首,虽然嗓子有点哑,还是能听出民歌的味道。银尊则很害羞,好不容易才开了口,声音竟清脆如女孩。为了鼓励他们唱歌,我也少不了唱了些保留曲目,在无人的山间唱歌收放自如,走音了也没人笑话,感觉还不错,身体很累但精神振奋。</h3><h3> 所感:就这样走走唱唱地,很快接近了目的地,仙乃日的面容也越来越清晰了!当我们穿过灌木丛抵达珍珠海时,一下子被这里的美所征服:从这儿看仙乃日是如此之近,刚才还云遮雾绕的雪山如今就晶莹剔透地端立在我面前,怎不教人欣喜若狂!而珍珠海正似一颗翡翠落在"仙乃日"的神峰边上,另外三面都被浓密的灌木围绕,与外面的人烟完全隔绝开来,静得出奇。这情景似曾相识,马上让我想起范仲淹的"波上寒烟翠",我在念这首词时脑海 中的印象就是这样的。我们在珍珠海与尚春、银尊合影留念,感谢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仙境,接下来就绕着珍珠海从不同角度细细观赏仙乃日的风姿,不知疲倦。天色渐暗,我们想起了小光约定的返回时间,只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这世外之地。</h3><h3> 可能是因为跟我们都熟了,银尊的调皮在回程时才表现出来,把翻筋斗、翻眼皮等绝技都使出来逗我们玩,而尚春却显得比较沉默。问他以后想干什么,他嗫嚅着说不上来,只说可能会像大人那样去转山。我们好不容易明白转山是表示宗教信仰的一种形式,但这并不能赖以生存。又问他还想不想继续读书,他摇摇头,有些不确定地说可能会去做马夫。过了一会,他突然说他妈妈很早就过世了,然后就闭口不语。我心里一紧,这迷茫的孩子将牵着马走完漫漫人生路吗?对于外面的世界,他也有着同龄人的好奇,能拥有一只手机也许是他最大的梦想了。可是,人生的命运自己到底能决定多少呢?放在尚春身上我无法解答,放在我自己身上,也同样不能。</h3><h3> 仙热日峰6032米,位于横断山脉沙鲁里山南段,位于水洛河与东义河之间,在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稻城县的交界处。传说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海拔6032米,形成了谷地气候。由相邻的三座海拔5900米以上的雪峰组成,由于长期寒冻风化和溶蚀作用,山峰脊部岩石裸露,呈锯齿状、栓状或形成峭壁。</h3><h3> 山峰概况:仙热日峰,海拔6032米,位于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稻城县的交界处。东经l00.3度,北纬28.4度,传说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耸立在横断山脉沙鲁里山南段,本拉山的南端。位于水洛河与东义河之间。由于长期寒冻风化和溶蚀作用,山峰脊部岩石或峭壁裸露,呈锯齿状、栓状或形成峭壁。在岩石之间还分布着许多天然洞穴和石孔。仙热日地区岭谷并列,山地逐渐抬升,河流也逐次下切,形成一级级阶地。在山峰下部,湖沼密布,滋润着广阔的良田和牧场。提供广大良良田牧场充沛的水源。</h3><h3> 气候:该区是湿润气流北上和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由于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共同作用,以及局部环流、地形焚风效应等因素,形成了既干燥又相对暖热的谷地气候。全年降水量为500-700mm,大都集中在6-8月的雨季。11月至翌年3月下旬为冬季,具有风速大,云量小等干季气候待征。登山的最佳季节,一般选在4、5月,或9月中旬到10月。</h3><h3> 路线:从成都沿川藏公路西行,经雅安、康定、理塘,继而南下至稻城县进入日瓦乡,全程706公里。从日瓦乡去仙热日峰北麓的亚丁村,约有20公里。长时间的风化和侵蚀,使顶峰的岩石暴露出来,呈现出犬牙交错状。山峰下湖泊星罗棋布,还有大片肥沃的草原和牧场。</h3><h3> 登山历史:1989年,日本登山队攀登仙热日峰,因恶劣天气宣告失败。1993年,两个美国人攀登央迈勇,几乎登顶,由于太陡峭和危险而下撤。2001年,美国登山队攀登夏诺多季峰失败。现在稻城县政府已经严格控制了登山的权利。</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央迈勇5958米</font></b></h3><h3><br></h3><h3> 央迈勇藏语意为“文殊菩萨”,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甘孜州稻城县的交界处。是“三怙主”雪山的南峰,海拔高度为5958米,在佛教中排在“三怙主”雪山之首。文殊菩萨在佛教中是有智慧的化身,雪峰像文殊师利用手中的智慧之俞直指苍穹,冰晶玉洁的央迈勇傲然于天地之间。神峰下由群册环绕着宽阔峡谷间,森林、草地、溪流和睦地各守一方,一派气势莽莽的自然景观。</h3><h3> 景区简介:一九二八年,洛克先生在云南与稻城毗邻的群山重岭中,遥望见了央迈勇,被她的圣洁,高贵的气质折服,在他的日记中写到“她(央迈勇)是我见到的世界上最美的山峰”。</h3><h3> 站在央迈勇峰下,转身向后瞧去,由群山环绕着的宽阔峡谷间,森林、草地、溪流和睦地各守一方,这气势莽莽的自然景观,不就是人间仙境吗!不就是香格里拉所在吗,真是让人感慨万千。</h3><h3> 贡布方圆1000余平方公里,由三座完全隔开,但相距不远,呈“品”字形排列的雪峰构成其主体部分。三座雪峰洁白,峭拔,似利剑直插云霄。北峰仙乃日海拔6032米,像傲然端坐莲花座的大佛;南峰央迈勇海拔5958米,像娴静端庄,冰清玉洁的少女;东峰夏诺多吉海拔5958米,像雄健刚毅,神采奕奕的少年。</h3><h3> 这三座雪山佛名三怙主雪山。在世界佛教二十四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属众生供奉朝神积德之圣地”。一生当中至少去一次贡嘎日松贡布转山朝觐是每一个藏族人的夙愿。据历史记载,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师为贡嘎日松贡布开光,以佛教中观音、文殊、金刚手菩萨分别为三座雪峰命名加持,贡嘎日松贡布从此蜚声藏区。</h3><h3> 三座神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是守护亚丁藏民的守护神山,北峰仙乃日意为“观世音菩萨”(6032米)、南峰央迈勇“文殊菩萨“(5958米)、东峰夏诺多吉“金刚手菩萨”(5958米),据说若藏民能够朝拜三次神山,便能实现今生之所愿。登山沿途所见景色堪称人间仙境,雪山、冰湖、奇石、高原草场,脚下的每一寸都令人惊叹造物主的神意。</h3><h3> 特色景点——却窘扎岗的神水:(此处为却窘习祇的住地)在此处用神全洗去人们神语意也俗中的沉淀,让心灵从此不在忧伤,让纯洁永远伴着您。</h3><h3> 舍身崖(崖景):舍身崖立在绝壁的悬崖之上,如刀割一般,十分险要,规模,高约百丈有余,宏大,十分壮观,旅客和转山人们到舍身崖对面山坡上,休息时,看一看舍身崖的绝壁地形,或烧香敬拜神灵。牛奶海溢出的水,形成的小溪从悬崖脚下流过。</h3><h3> 俄绒措(牛奶海):古冰川湖,状如水滴,面积0.5公顷,四周雪山环绕,湖水清莹碧蓝,山上成瀑,以其玲珑秀雅水色翠蓝而著名,俄绒措上方有大片的冰川。传说是能治聋哑怪病的圣湖。</h3><h3> 五色海:五色海由于光的折射下,产生五种不同颜色而得名:其真名为“登崇措”。五色海它位于仙乃日与央迈勇之间,海拔4600米,湖面呈圆形。面积0.7公顷,现代冰谷下伸至湖畔,雪山倒影湖面,呈现奇幻的色彩。是藏区著名的圣湖(佛经中赞誉该湖与西藏羊巴雍措齐名),据传能“返演历史,预测未来”。有很多宗教上的传说。</h3><h3> 勒西措(日生湖):位于央迈勇西坡,湖面呈长条形增值峙于两山之间,海拔4600米,面积7公顷的古冰斗湖,是景区内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湖水翠绿,烟波浩淼潋滟,在央迈勇学山的烘托和渲染下,显得清远空录。湖畔绿草茵茵,野花绽放,牛马信步,景色秀美。到枯水季节,能看到湖底,真是美妙之及。很像用藤条编织而成的艺术品,大藏经有云:“如意藤条托起了日松贡布(三座雪山)”。湖的周围有很多宗教传说:其中之一是,此处修密宗瑜珈的观湖之地,据传西藏大召寺第一任堪布,谢巴多吉高僧在此修瑜珈观湖。</h3><h3> 琉璃海:琉璃海是位于五色海东侧的古冰川湖泊,湖水只有薄薄的一层,阳光下泛出琉璃般的幻彩,因而得名。从高处望去,琉璃海仿佛一颗镶嵌在雪山间的宝石。相比于珍珠海、牛奶海和五色海,到达琉璃海的游客相对较少,和勒西措一样隐匿于群山之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追寻央迈勇</h3><h3><br></h3><h3> 早晨的雾气渐渐散去,天似乎有放晴的欲望。</h3><h3> 布多师傅八点种准时来到营地,昨天就约好了今天由他带路,我俩一道去牛场深处转转。乘现在山下的游人还没有上来,为了看到一个真正宁静的洛绒牛场,告别了营地的三位朋友,我们立刻上路了。布多师傅认为今天的路程没必要骑骡子,所以他的骡子依然在草场上自由自在地闲荡着。</h3><h3> 往南走了没多远,便有一条从东边山坡上流下的小溪横断在草场中央,布多师傅说这是从夏诺多吉雪山上流下的雪水。想起在来稻城的路上,民玛此琳师傅曾告诉我,如果要想在转山的过程中如愿看到三座神山,必须遵守他们藏族人的规矩,在转山的几天里千万不要洗脸,另外,他还特别提醒阿璐小姐,说女士们来亚丁,最好不要用雪山上流下来的水,否则身上会起一种很痒的疱疹,化脓流水后会在皮肤上留下可怕的疤痕。昨天早上我们在阿旺大叔家起床后就没有洗脸,他们家确实也没有洗脸的条件,后来一路的雨水竟让我们连续地洗脸。今天早起后,光顾了看牛场和雪山,竟忘了洗脸这回事。而眼前这条清澈的溪流实在惹人喜爱,于是我抛开民玛此琳师傅的叮嘱,不顾一切地蹲到溪流边,掬起水就往脸上扑。。。溪水冰冷刺骨,宛如数九汗天的冰水,刚掬了几捧手就冻得不行。记得昨天我还问过小文,山上没有电,冰箱也不能用,营地是如何给肉类食品保鲜的,他告诉我,只要每天把肉泡在新鲜的溪水里就成,不仅坏不了,还能去除肉的异味。</h3><h3> 果然如阿涛阿璐他们所讲,跨过溪流上的小木桥,前方的草场便成了花的世界,成片的小黄花缀满了绿色的草坪。但这片草场虽好看,却走不得,放眼望去,除了花和草,就是水汪汪的沼泽。于是布多师傅开始带我走牛场边的山路,穿梭在丛林中。丛林中时不时地露出一大片齐整的草坪,而且总会被几只黑牦牛先我们一步给"占领"了。</h3><h3> 终于在前方的森林中找到一片最大的草坪,占据了好几亩的山坡地,显然这里还没有被早起的牦牛占领,而这里显然是观看央迈勇的最佳角度。天上厚厚的云层正迅速地移动着,我估计即使上山寻找到牛奶海、五色海,也不会看到最佳效果,索性就躺在这里慢慢享受这一片美丽的坝子、幽静的松林,静静地等待身旁央迈勇的出现。于是我拿出雨衣,铺在湿漉漉的草坪上,对着央迈勇躺了下来……</h3><h3> 突然想起摄影包的夹层里有一张大幅的稻城旅游宣传图片,是在稻城住宿时免费得到的,那是一张秋天的洛绒牛场照片,角度好象就是从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拍出去的。于是我起身翻出那张宣传画,旁边的布多师傅一看我这里有好看的,立即凑了过来,还没等我仔细看,他就情不自禁地把那张宣传画给抢了过去,边感慨着画面漂亮,边站起来四周环顾着画面中的拍摄角度,看了半天,他果断地对我说:“这应该是在前面那块长满松树的大石头上拍的,我过去看看。”还没等我发表意见,他已经跑出去了。</h3><h3> 虽然我很忌讳追别人的镜头,但布多师傅既然那么热心,我也只好由他去了,于是继续躺下悠闲地品味着难得的自在与惬意……正闭着眼睛渐入空灵之境,突听得身后的树林里有异样的动静,本能的警觉中,我立即起身后视:一个黑乎乎的庞然大物正圆睁双眼警惕地看着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头大牦牛!我故意地瞪大双眼与它怒目相向。。。双方一声不响地对峙了十几秒种,最后还是它先不理我了,不客气地走进我先“抢占”的坝子里,目中无人地享受起了肥美的牧草,这还没完,树林里竟接二连三地又走出四、五头大牦牛,显然,这时我已成了这个坝子里多余的“人物”!</h3><h3> 布多师傅已辛苦地爬到了前方那块巨石上,自个儿在上面比划了半天,然后就冲着我大喊:“不是这里,应该在那边的一块石头上。”说完就又掉头往前方更远的那块巨石奔去,于是我也只好收拾了东西,迎头赶上去。临走前,我“恶狠狠”地冲着那几匹牦牛骂了一句:“惹不起,我躲得起!”</h3><h3> 在布多师傅的精心帮助下,我终于找到了央迈勇雪峰下俯瞰络绒牛场的最佳角度。站在那块巨石上,顿觉心旷神怡,美丽的络绒牛场尽收眼底:草场、溪流、松林、坝子、峻岭、天空一起围合出一个美丽而和谐的自然画卷,面对着如此壮观的大自然杰作,我只能感谢上苍!</h3><h3> 不知不觉中,仙乃日雪峰已经出现在我仰视的目光中,而我也早已站到了他的脚下。数十条飞瀑层层叠叠地从雪峰山腰处飞泻而下,消失在谷底的松林之中,汇成一条磅礴的溪流流经我们的脚下。天空中已经能看到片片蓝天,而在蓝天的映照下,洁白而巍峨的央迈勇主峰更显得神圣而庄严,虽然主峰的积雪已化去很多,尽管峰尖依然隐藏在白云之中,但我内心的崇敬之情依然在升华着。我祈祷着雪峰附近的那一片蓝天能如愿地罩在央迈勇的主峰之上……老天爷却似乎故意跟我作对,蓝天虽然已罩住央迈勇,但附近山头却又飘过一片浮云,实实地挡住了我的视线……</h3><h3> 万般无奈中,我的目光无意中瞥向西侧的峰顶,没想到,这无心的一瞥竟看到了一个天上的胜境:就在我所站的这座无名山黑压压的峰顶上,有一片白云正轻轻地飘动着,而一座美丽雪山的局部,宛如仙山一样漂浮在白云之中。这一切转瞬即逝,短暂得我只来得及拍了两张片子,我甚至都有点怀疑自己是否看到了海市蜃楼的幻境,因为我知道,在络绒牛场里,只能看到央迈勇和夏诺多吉两座神山,不可能再看到别的雪山。还是布多师傅给了答案:“那是仙乃日雪山的侧面,我们脚下的这块地方是唯一可以同时看到三座神山的地方。”</h3><h3> 美丽的仙乃日,你给我的第一印象竟会是如此的奇妙!无言的感动中,内心更是充满幻想地殷切期待着明天早晨的朝觐。</h3><h3> 再回头向夏诺多吉的方向凝望过去,除了厚厚的云层遮盖,以及不时传来的隆隆雪崩声,我们什么也看不到。雪崩的声音不仅夏诺多吉有,确切地讲,从我们一来到络绒牛场深处的这片神圣的地方,四周的轰鸣声就没间断过,开始我以为那是打雷声,还庆幸着今天赶上了光打雷不下雨的“好天气”,是布多师傅及时地纠正的我的错误直觉,他还告诉我,天气越好,阳光越强烈,雪崩的次数就越多。不过,出乎布多师傅意料之外的是,今年央迈勇主峰上的积雪似乎融化得特别多,以前他从没有见过主峰上的岩石裸露得这么厉害。</h3><h3> 因为天空的云层一直很重,我已无意继续爬山探寻那两个神奇的高原小海,只是与布多师傅默默静守在央迈勇雪峰下,心平气和地等待着一切的发生……正午十二点,我们的宁静终于被打破,一个穿着军用作训服的中年男子带着一个小女孩上来了,那个中年人很客气地同我们打了招呼,本来他很想坐下与我们聊聊,无奈那个小女孩马不停蹄地抢在前头跑了,中年人只好硬着头皮追了上去,我注意到:那个中年人的腰间别了一把手枪。</h3><h3> 估计后面上来的游人将会越来越多,而眼前神圣的央迈勇丝毫没有“作秀”的意思,于是我和布多师傅收拾了东西就开始回撤。经过牛场中那片开满黄花的草坪时,阳光终于明媚地洒下来了,温暖地照着牛场,午后的牛场又让我的双眼迷离起来……布多师傅看出了我的意图:“你自己慢慢走、慢慢拍吧,我得去找我的骡子了,我们下午三点在营地碰头,然后一道下山。”</h3><h3> 暂别了布多师傅,我一个人一路感慨着回到了营地帐篷。小文他们三个还没吃午饭,告诉我上午就没见到有几个客人上来,他们正等着我回来一道吃午饭,于是,有了他们锅里的,又有了我碗里的。</h3><h3> 刚吃完午饭,外面竟又下起了小雨,我索性留在厨房里陪他们仨烤起了火。山上就是这样,太阳出来时恨不得脱光衣服,下雨时又冷得恨不能抱着火炉才好!</h3><h3> 登山小贴士:登山本身也是对体能和意志的极大考验,因此建议登山者从宿营地出发时便做好准备,尽量轻装上阵。冲古寺和络绒牛场都有乐意充当登山向导的藏民导游,有了他们的帮助,一路上会省力很多。游客必须跟团登山,单独上山是不允许的。游客可以在山脚下与其他旅行社的成员或者背包客自由组团上山。这是当地旅游局为了确保游客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在登山的过程中,将会看到著名的高原海子:五色海和牛奶海。五色海的位置处于神山的山谷中,是拍照的绝佳位置。</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夏诺多吉5958米</font></b></h3> <h3></h3><h3>  恰郎多吉,又名夏诺多吉,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甘孜州稻城县的交界处。意为“金刚手菩萨”是“三怙主”雪山的东峰,海拔5958米,在“三怙主雪山”佛位第三,夏诺多吉山峰耸立在天地之间,在佛教中除暴安良的神甚,他勇猛的刚烈,神采奕奕,跨下围斑斓的虎皮,腰间绕着罪恶的大蟒,洛克先生把它形容为展开巨翅蓄抛待飞的蝙蝠,将它比喻成西腊神话中的雷神,神山左边绿色,大理石山头为布鲁财神,右下方为马头金刚,马头金刚下方“丹霞地貌风林为八百罗汉”,神山脚下洛绒牛场是当年洛克先生宿营处 。</h3><h3> 地理:夏诺多吉为三怙主雪山的东峰。雪山的主峰为三棱锥状,在三座雪山中造型最接近金字塔,沿雪山两翼锋利的刃脊蜿蜒绵亘,刃脊背向光线的一侧呈暗影,蓝天中所勾勒出的线条尖锐有型。夏天的时候,雪峰三角面陡峭处积雪较少,但在南侧的凹陷处有两条规模巨大的悬谷冰川,冰舌凌空在陡崖,摇摇欲坠。构成夏诺多吉的岩石为层状大理岩,强大的地质营力将岩层直立,这也是夏诺多吉异峰突起、角峰尖锐的原因之一。站在雪山脚下的冰川宽谷,直立的岩石层理一条条伸向峰顶,岩层间的皱褶清晰可辨。雪峰之下为冰川裂解崩落形成的倒石堆,也叫高山流石滩,流石滩是生长雪莲的地方。再往下是高山灌丛和森林,贡嘎银沟位于雪山最底部。</h3><h3> 圣水门:因对面悬崖上自然形成的门形状而得名,是因侵蚀而造就冰川遗迹。相传,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从圣水门中喷出乳色的圣水,后来有人在此处随地大小便,被却窘赤松关了此门,传说此门只通往“香巴拉王国”之门,如修行到一定的高度,可看到门中的景象,另据贡岭寺僧人讲:一九九八年六月原贡嘎朗吉岭地僧人,丁真活佛一行到此转山,随行僧人,丁真活佛腑下看天门,看见门中向丁真活佛致礼,同时在央迈勇神山,丁真活佛教看到了从神山冰川中走出来一行僧人。</h3><h3> 奇山、奇石:奇山、奇石主要有“不行者”,石柱,和卧佛山等,而洛绒牛场峰林,为冈达概组大理石,遭受抬升风蚀作用而成,该处有峰林怪石,高低错落,重峦叠嶂,鬼斧神工,奇七天成。为极牙黄山神韵的“丹霞”地貌景观,洛绒牛场周围是冰川堆积而成的地貌。</h3><h3> 夏诺多吉传说:相传猎人冲绕多吉在此猎鹿,山崖上的岩洞里有个高僧在修行,每当冲绕多吉在此猎鹿,总要将其中一个猎物腿供养给那位高僧,日复日,年复年,一天猎人猎到猎物后回来,经过高僧的修行洞,看见了一堆森森的白骨,猛然间他想到了他所猎取的鹿子,他悔恨不已,为了忏悔自己深深的罪孽,于是他就背着猎枪,腋下夹着猎狗,从山岩上跳下来,半空中两只猎狗各长出一只翅膀,载扶着他飞向了远方,高僧见后,认为猎人杀了如此多的生灵,也能羽化升天,自认为自己禅悟道多年,早可以成佛,于是从山崖跳下,结果摔的粉身碎骨。</h3><h3> 说到香格里拉,人们会想到洛克。1922年——1949年,他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农业部、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的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的身份先后在云南、四川一带生活了27年。1928年6月,洛克在木里王安排下,和跟随他多年的纳西族随从由木里县至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通过亲身经历,写下《中国黄教喇嘛木里王国》,以生动经历和图文并茂来介绍了富庶神秘的木里王国。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连续刊载了洛克关于稻城-亚丁“念青贡嘎日松贡布”神山地区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文章中说他在稻城亚丁看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三座雪峰。他把此次旅行称为“最具神秘色彩和探险价值”的旅程,引起巨大轰动。</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玉虚峰5980米</font></b></h3> <h3></h3><h3>  玉虚峰是玉珠峰的姊妹峰,位于青海格尔木市区160多公里的昆仑山中段,昆仑山口的西侧,海拔5980米,经93.41, 纬35.45。</h3><h3> 山峰简介:玉虚峰是玉珠峰的姊妹峰,位于青海格尔木市区160多公里的昆仑山中段,昆仑山口的西侧,海拔5980米,经93.41, 纬35.45。玉虚峰相传为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虚神女居住的地方,因此而得名。玉虚峰以群山为座,矗立云表。它是道教朝觐中心之一,道教昆仑派的主道场,被誉为"道教的洞天福地"、"神山之最"。相传每年农历三月初六、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王母在此举行蟠桃大会邀请诸仙云集于此。玉虚峰是青海昆仑玉的产地,2008年北京奥运会3000多枚"金镶玉"奖牌全部使用的是青海昆仑玉。这里也是登山爱好者的一大去处。攀登季节为4月,10月。</h3><h3> 气候状况:格尔木辖区属大陆高原气候,少雨、多风、干旱,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降雨量年平均仅41.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日照时间长,年平均高达3358小时,光热资源充足。唐古拉山镇辖区,属典型高山地貌,气候寒冷,仅有冬夏两季,年平均气温-4.2℃,极端高温35℃,极端低温-33.6℃。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降水量284.4毫米,年蒸发量1667毫米。</h3><h3> 进山线路:从格尔木坐车到达大本营(距离约200公里,行程6小时左右);住大本营帐篷。可以建立C1和C2,尝试攀登顶峰。</h3><h3> 攀登历史:2011年4月上海探险家园户外俱乐部登顶成功。</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雅拉雪山5884米</font></b></h3><h3><br></h3><h3> 雅拉雪山,藏语全称为“夏学雅拉嘎波”(意为东方白牦牛山),被誉为天帝的王冠,系中国藏区四大神山之一。位于四川甘孜州康定、道孚和丹巴三县的交界处,海拔5884米,与它西北方向的墨尔多神山遥遥相对。山顶终年积雪,是康巴地区一座著名的神山,雅拉河即发源于此。在雅拉神山4000多米的山腰处,有两个相距不到300米的两个海子,他们的出水方向分别朝南北方向流入山脊的两面。形成了一道靓丽的自然景观。</h3><h3> 简介概述:雅拉雪山,藏语全称为“夏学雅拉嘎波”(意为东方白牦牛山),系我国藏区四大神山之一。该山地跨道孚、康定、丹巴三县,其西北面与塔公草原相连,形成雪山与草原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观。雅拉雪山主峰海拔5820米,终年积雪覆盖,盛夏时日,在如花似锦的塔公草原上观瞻雅拉雪峰,有如临仙界之感。雅拉雪山已被甘孜州列为全州18个生态旅游区之一,名为“雅拉雪山天然生态旅游区”。该区风景优美,观光旅游资源类型众多,而且组合紧凑绝妙。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在金字塔形的雅拉雪峰下,有一个碧蓝的高山湖泊--友措,湖水与冰川之间为冰瀑布连接,湖周山坡为红杉和杜鹃灌丛,构成一幅精妙绝伦的天然画卷。 </h3><h3> 雅拉雪山天然生态旅游区:雅拉雪山已被甘孜州列为全州18个生态旅游区之一,名为“雅拉雪山天然生态旅游区”。该区风景优美,观光旅游资源类型众多,而且组合紧凑绝妙。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在金字塔形的雅拉雪峰下,有一个碧蓝的高山湖泊--友措,湖水与冰川之间为冰瀑布连接,湖周山坡为红杉和杜鹃灌丛,构成一幅精妙绝伦的天然画卷。雪山顶呈“品”字形,冰川之下,数条瀑布炒年糕悬崖上如九天之水飞泻而下,与瀑布相接的是清澈的高山冰斗湖——友措神海(也叫玉石海)湖泊,红杉、碧草和各色的鲜花相得益彰。</h3><h3> 雅拉雪山雪线下是浩瀚稀有的红杉木原始森林,山腰是各有特色的海子。金字塔形的雪峰下,碧蓝的高山湖泊——雅拉友措,是景区内最引人的,她又叫玉石海,俗称小海子,湖水与冰川之间为冰瀑连接,湖周围山坡上是红杉和杜鹃灌丛,构成一幅精妙绝伦的天然画卷。垭拉措和镇朗措,又名姐妹湖,俗称大海子,湖面开阔壮观,水深莫测,云雾缭绕,早上湖面宁静,平滑如镜,神山倒影,十分迷人;午后起风,湖面涟漪四起,阳光照射,满湖银碎。</h3><h3> 此外,景区内还有无数天然温泉,其间有古驿道穿行其中,两旁为天然牧场,雪山、冰川、瀑布、海子、森林、草场、河流、温泉,构成了雅拉秀美的自然景观。站在不同的地方看雅拉雪山,山形各不相同:从八美方向看是皇冠状;从新都桥方向看则呈莲花形;在塔公看雪山与金塔争辉;在台站沟口看则松海与冰川相印。雅拉雪山目前依然是处女峰,未有攀登者成功登顶。</h3><h3> 当地人把雅拉雪山叫做“大炮山”。站在不同的地方看雅拉雪山,看到的山的形状各不相同:从八美看是一个皇冠的形状;从新都桥方向看去则是莲花的形状。站在山下望去,如果天气好,你能看到依山势有几条淡绿色的冰川,在断崖上还有一条很大的瀑布。瀑布之下就是“玉石海”(神海拥措)。湖的周围还有古冰川遗留下来的石滩、红杉林和杜鹃林。距玉石海不远处还有“姐妹海”。在雅拉雪山南边山脚下还有温泉群。</h3><h3> 神山:雅拉雪山是惠远寺和周边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山。藏传古籍《神山志易入解脱之道》中对该山的记载,称其为“第二香巴拉”。 从西面看雅拉如同燃烧的大火,在北方看如同贤淑的八美女子。</h3><h3> 气候:雅拉雪山气候也十分恶劣,每年5月至9月,西南季风送来暖湿的气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区的雨季。9月中旬以后至翌年4月中旬,强劲的西风凛冽而至,带来严酷的寒冬。峰顶的最低气温可达—50℃,最大风速可达25米/秒以上,是登山的气候禁区。在5月一9月间,由于升温融雪和降水,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涨,进山困难,因此,登山活动的最佳时机应安排在5月一6月初进山,其时河水虽涨,但不太严重;7月一9月,山顶气温稍高,好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是登顶的好时间。</h3><h3> 登山历史:雅拉的攀登难度较大。1999年8月,来自日本的山岸和男探险队曾尝试攀登,但没有成功,雅拉神山为处女峰。在其旁边为处女峰大炮南山。2002年两英国登山者攀登未登顶,2003年11月韩国大学生登山队攀登也未登顶。</h3><h3> 攀登纪事:第二天到成都一下火车,匆匆赶往茶店子做中午十二点到小金的班车。车过巴朗山口时天空中飘着雪花,两边的山口都是积雪,一下又回到了冬天。车到长坪沟口,阿悠在路边接我,又见到了一起在雪山上有过生死经历的朋友,格外亲切。一到宾馆,阿悠就拿出部分韩国人去年登雅拉的照片,从手头的资料知道,雅拉雪山四条主要的冰川带,主峰下的冰川由于太陡几乎是不可攀登的,而北峰下面有三条冰川,第一条较宽但是较陡雪崩容易发生,第二条比较破碎但一侧有大片陡峭的岩石山脊可以攀登,第三条冰川是比较缓呈一大C字型通向北峰顶,韩国人就是选择的第二条岩石路线上到第二条冰川顶部建立C2后在登北峰顶,也有英国人选择登第三条冰川路线登北峰顶但比较漫长,我和阿悠考虑到韩国人的路线到C2是岩石路线,能很快获得高度,而且据说C1以上全部打了路绳,路绳又是去年十一月才修的,比较结实,只需要少须的维护通过应该没有问题,手头又有韩国人的登山照片,就决定走韩国人的路线。</h3><h3> 路线:仔细研究韩国人的路线发现他们的路线有几个难点,首先是到C2的陡峭岩石路线,几乎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峭冰雪岩石作业,和五一我们攀登的田海子差不多,但比田海子的岩石路线长的多,这对我们的技术和体力都是个考验,虽然有韩国人的路绳在上面但我们要能找到他们的路绳才能上,在一大片冰雪岩石中找一根绳子也不是那么容易。再就是C2到C3的要经过冰暴区会有大面积的冰裂缝要经过。最后的难点就是北峰顶到主峰顶的冰雪刃脊横切,高差虽然只有一百米,但有将近一公里长,而且异常的危险,一旦滑坠,绝对是死无葬身。英国人和韩国人都是在刃脊横切面前选择放弃的。考虑到这次登山我们只有两人,时间有限,选择的是阿尔卑斯式攀登,自身实力有限,我们的目标就是北峰顶,能看到危险的刃脊就是成功。定好计划,一切就在准备之中了。清理了一下两人带的装备,尽可能的作到精简,这次携带了冰锥八根,岩钉五颗,八毫米的三十米接组绳一根,五十米一根,快挂十副,小冰镐两对,个人的全套安全技术装备。</h3><h3> 晚上到了冰岩酒吧座了会,得知四姑娘山地区最近天气极差,山上连降大雪,有两个登二峰的山友,因帐篷被雪压垮不得不下来,而阿悠说他们前几天登雪隆包没有成功,也是因为天气也是极差,到C1的路上都是一米多厚的积雪。人几乎是在雪里游泳,体力消耗太大才选择放弃的。对于雅拉的天气我们也不由的有些担心。</h3> <h3>  第二天,六点半起床,清理好装备,租车迅速赶往小金,我们想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在山上,这样才有可能上的更高,在小金买了部分方便食品,继续租车赶往丹巴。在丹巴我们找到事先联系好的司机,又添置了部分食品,及新鲜蔬菜,我们包车前往台站沟自然保护区。</h3><h3>  出丹巴在到八美的路上前行约两小时,走下一条岔路,就到了台站沟自然保护区的大门口。这时已是下午两点,天气依然不好,阴沉沉的飘着小雨,在大门口碰到了搭便车的保护区管理员多吉大爷,多吉大爷说这雨已经下了三天了,这消息让人很是郁闷,多吉大爷还告诉我们,中午十二点,也有九个和我们一样背大包的人做拖拉机进沟了,说也是登山的,还有些是藏族的。我们猜想这只队伍应该是三奥协作队的。沟里的路很烂,坑坑洼洼的,我们做的微型小货车底盘不时可听到擦刮的声音。车轮还经常在被陷在烂泥里,在我们的推拉中艰难的前行。虽是阴天但沟里的景色还是不错的,路边的一边是一条清澈而湍急的小河,另一侧是绿油油的草甸,草甸上开满了各色的小花,两边的山上是大片的松树林。约前行两小时后,司机实在是心疼他的车子,在一片烂泥前停了下来,死活不望前开了,问了多吉大爷公路的尽头还要两小时,公路的尽头再到我们去的海子还要两小时,我们将所有的东西背上和司机说好来接的时间,换上高山靴就继续徒步负重前进了。</h3><h3> 沿公路走了两小时,到了尽头,我们看到了三奥协作登山队的队旗,果然是他们,由于他们是做拖拉机进来的,不怕烂泥路,可以一直开进来,他们就在公路尽头的一片草地上扎营了,看他们的装备还比较多,简单交谈后,我们就继续向海子的方向前进,时间已是下午五点半,已能看到雅拉雪山,但只能看到山下的一半,上面的一半被笼罩在云雾中,到海子的路要进过一条湍急的小河,然后一直是上山的小路,穿高山靴走山路很是磨脚,脚底象着了火似的疼,包也越来越重。</h3><h3> 两小时后,傍晚七点半我们终于见到了我们的大本营“雅拉友措“这是一个方圆约一平方公里的海子,位于雅拉雪山的脚下,山上冰川的溶水汇成溪流穿过乱石,草甸,杜鹃林,松树,形成60多米高的瀑布从山上的悬崖上飞流入海子中,十分壮观。湖的周围是大片的松树,湖水随着深浅显,由湖边至湖心呈浅黄、浅绿、湖绿、蓝、深蓝色。手捧起来又是极为的清亮,湖的周围有很多五颜六色的经帆,倒影在湖水中,把海子装点的非常漂亮,海子边上是绿油油的草甸,草甸上开满了黄色的小花。</h3><h3> 相关资料:日本一登山队非法攀登四川雅拉雪山被查处</h3><h3> 从四川省登山协会获悉,接当地群众举报,一个日本五人登山队在非法攀登四川甘孜州境内雅拉雪山时被发现。甘孜州体育局已责令这支登山队立即停止登山活动,考虑到其是初犯,对其实施5000元人民币行政处罚。接到甘孜州体育局登山协会的报告后,四川省登山协会副秘书长高敏立即赶赴康定,与当地登山协会一起到达现场调查取证。据高敏介绍,这支日本登山队由4男1女组成,8月初进入甘孜州境内。6日接到当地群众举报后,甘孜州登山协会工作人员7日在例行巡山时,在雅拉雪山大本营发现了这个非法登山队。此时,该队已到达海拔4300米的位置,并建立了第一营地。</h3><h3> 这个日本登山队在攀登雅拉雪山前,没有到有关部门进行登山申请注册。按照相关规定,攀登海拔3500米以上山峰的登山活动,必须到省级体育主管部门申请。该队是找到四川一家小旅社帮忙联系登山活动,这家小旅社对其谎称,不用申请就可以登山。高敏表示,这支日本登山队对非法登山的事实供认不讳,表示愿意接受中方的行政处罚,并对非法登山的事实进行反省和道歉,保证以后来中国不再从事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活动。目前,甘孜州体育局已终止这支日本队的登山活动。按照《外国人来华登山管理办法》和《四川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甘孜州体育局有权对这支日本登山队实施5000元至50000元的行政处罚。因该队是初犯,甘孜州体育局对其实施了5000元的行政处罚。如果这个队要求继续攀登,必须返回成都,在省级体育主管部门进行申请登记,获得许可后,方可继续登山。</h3><h3> 雅拉雪山位于四川甘孜州康定、道孚和丹巴三县交界处,海拔5820米,山顶终年积雪,是康巴地区的一座神山,至今还未有人登顶。1999年,日本一探险队曾尝试攀登未果。</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雅拉神山5820米</font></b></h3><h3><br></h3><h3> 雅拉神山属于四川省泰宁、玉科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位于道孚、康定、丹巴三县交界处,藏族古籍称其为“第二香巴拉”。雅拉雪山主峰海拔5820米,又称海子山、亚拉神山,是大雪山的主峰之一,为《格萨尔王传》记载的四座神山之一,有“东方白牦牛”之称,该山地跨道孚、康定、丹巴三县,其西北面与塔公草原相连,形成雪山与草原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观。雅拉雪山主峰海终年积雪覆盖,盛夏时日,在如花似锦的塔公草原上观瞻雅拉雪峰,有如临仙界之感。神山在当地有极高威望。。</h3><h3> 雅拉神山风景介绍:雅拉雪山已被甘孜州列为全州18个生态旅游区之一,名为“雅拉雪山天然生态旅游区”。该区风景优美,观光旅游资源类型众多,而且组合紧凑绝妙。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在金字塔形的雅拉雪峰下,有一个碧蓝的高山湖泊--友措,湖水与冰川之间为冰瀑布连接,湖周山坡为红杉和杜鹃灌丛,构成一幅精妙绝伦的天然画卷。</h3><h3> 雪山顶呈“品”字形,冰川之下,数条瀑布炒年糕悬崖上如九天之水飞泻而下,与瀑布相接的是清澈的高山冰斗湖——友措神海(也叫玉石海)湖泊,红杉、碧草和各色的鲜花相得益彰。 </h3><h3> 在塔公寺后面,依次排列着三座丘草山,山上由嘛尼经幡组成三角形或四方形众多旗阵,在风中招展,更增加了三座山的神秘色彩,其场面亦十分引人注目,十分壮观。这便是被称为藏传佛教密宗事部三怙主的三座神山。</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亚拉雪山</font></b></h3><h3><br></h3><h3> 亚拉雪山位于道孚县东南,地处大渡河支流干尔隆巴河发源地,风景区面积158平方公里。最高点亚拉雪山海拔5820米,最低点3400米。它西南面与塔公草原相连,东南面与木格措相接,东北面与玉科大草原毗邻,东连丹巴,北接道孚,南邻康定。“亚拉”在藏语里的意思是“舍得”,理解为亚拉雪山是一座代表牺牲和奉献的神山,是八美地区的保护神,不容亵渎。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阿尼玛卿山神应众神之请而舍得让自己的大儿子来到了亚拉雪山。</h3><h3> 在亚拉神山的周围,分布着大小数条沟壑,风光秀丽,山里有很多的温泉,绝大多数是“贝鲁扎那”,意为“伏藏的温泉”。传说如果能在泉水中洗浴,可以迅速消除身上深重的业障,因此,亚拉神山也成为了喇嘛修行的圣地,千百年来,无数高僧大德曾在山里闭关,留下了数百个闭关洞。</h3><h3> 亚拉雪山海拔5820米,地处干尔隆巴河流域,系大雪山山脉的第二高峰,与蜀山之王贡嘎山遥遥相望,与塔公寺熠熠生辉,其山顶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是康巴地区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山。藏传古籍《神山志易解脱之道》中对该山有记载,称亚拉雪山为“第二香巴拉”。 </h3><h3> 从塔公草原观望,亚拉雪山呈莲花宝座形状;从八美镇观望,亚拉雪山呈皇冠形状;从农戈山上观望,亚拉雪山呈坐佛形象,十分逼真,每逢良辰吉日,雪山端坐于蓝天之下,升起一朵蘑菇状白云,犹如祭祀的轻烟;黄昏时分,亚拉雪山彩云飞渡,仙乐飘飘,游人仿佛踏入天堂之门。</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岗则吾结(团结峰)5827米</font></b></h3><h3><br></h3><h3> 团结峰为祁连山脉最高峰,亦为甘、青两省边界上最高峰。海拔5827米(或5808米)。又名疏勒南山、疏勒蒙克或岗则吾结。位于疏勒南山东南段,北纬38°31′与东经97°46′处,为疏勒河上游谷地与哈拉湖盆地两内流水系分水岭的的最高点。地表为冰雪广泛覆盖,雪线位置高达4400米以上,有较大面积的现代冰川。终年白雪皑皑、冰川分布很广。</h3><h3> 岗则吾结地理状况:该山峰地处青藏高原,祁连山腹地。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北500公里,格尔木市东北300余公里。四周多雪山、冰川,冰川面积89平方公里,冰川储量约50亿立方米,年冰川融水0.65亿立方米,年降水量200余毫米。整个祁连山高山区除在谷地少量有水草的地方,可供夏季游牧短暂利用外,其余地域目前尚不能为人类所利用。</h3><h3> 岗则吾结生态资源:山峰南侧是青海第二大湖泊哈拉湖。也是深藏在祁连山腹地,鲜为人知的高原咸水湖。湖泊面积59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077米。哈拉湖是青藏高原上内陆流域一个大型咸水湖。该湖由发源于高峰达5,600米的周围山区的许多小河流供水,各河多发源于高山冰川,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主要河流有16条,其中最大河流为奥古土尔乌兰郭勒河。哈拉湖主要植被为芨芨草、猪毛蒿、阿尔太针茅、冰草、木本猪毛菜、里海盐爪爪和牛漆姑草的高原草甸植被,是湿地鸟类雁鸭类、鹬类和鸥类的重要繁殖地,湖中有大种群的湟鱼生存。大型动物有羚羊、野驴、棕熊等。</h3><h3> 岗则吾结攀登数据:海拔5937米的团结峰(目前有海拔5826的民间数据,真正的海拔有待实测!)虽然是甘青两省边界的祁连山脉最高峰,但因进山路线长,后勤补给困难,攀登技术难度大。</h3><h3> 山体构造:团结峰由多座海拔5400米以上的雪山组成,冰川构造山体。近年来冰川消退加快,山体开裂、崩塌严重。团结峰方圆百公里为无人区,交通极其困难。地形包括裂缝、雪坡、刃脊 ,刃脊可能会较长。从西宁进山约3-4天,需越野车和有经验的司机。高差不大,难度中等,即使刃脊难度较大用围攻的方式拿下应该不是问题。天气适于七八月攀登。</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疏勒南山5808米</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010101"> 疏勒南山位于疏勒河之南,党河、哈拉湖之北。在青海省东起大通河源,向西延至党河支流尧勒特沟附近出青海。在青海省绵延350公里,宽30-5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500-5500米。疏勒南山西段在甘肃省境内叫野马南山,中段和东段在青海境内。中段的最高地段也是祁连山脉隆起的最高地段,50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广阔,55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三座,最高峰岗则吾结,曾名团结峰,海拔5808米。东段叫沙果林那穆吉木岭。中段和东段现代冰川十分发育,较大的雪山有八座。</font></h3> <h3></h3><h3> 疏勒南山概述:勒南山为祁连山西段,位于疏勒河以南,地跨甘肃、青海两省。最高峰为岗则吾结,海拔5808米。疏勒南山的西段处于甘肃省境内,称作野马南山,其余部分位于青海省境内。<br></h3><h3> 祁连山系最高山。在哈拉湖北,甘肃、青海两省争议地区内。西起崩坤沟,东至苏里漫滩,北界疏勒河谷地,南邻哈拉湖。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30公里。因居疏勒河上游谷地之南,故名。又名苏日泰,蒙语意为地势险峻,多瘴气之高山。属中祁连山前寒武系结晶片岩带,由震旦系硅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砂岩、板岩组成。为一条向南突出的近东西向弧形山。一般海拔5000~5 300米,主峰宰吾结勒 (团结峰)海拔5 808米,是第四纪以来整个祁连山系的隆起中心。其他高峰有崩坤达坂山(4996米)、嘎巴莫乍当日更(4 886米)、曼滩日更(5020米)等,为疏勒河、党河、布哈河和哈拉湖北岸水系分水岭。与疏勒河谷地高差l 800米,与哈拉湖岸高差l600米。属高原半干旱气候区。有现代冰川494条,冰川面积 557.5平方公里,冰川储量32.9立方公里。北坡粒雪线海拔4862米,冰塔林立,冰舌下伸高度4 800~5 000米,古冰碛物分布在哈拉湖北岸。多冰水湖。海拔 5000米以上多冰川地貌,有冰川槽谷和冰斗、角峰、刃脊等;以下多岩堡、雪蚀洼地、冻胀草丘和永冻土等冰缘地貌。谷地为高山草甸草原,系夏季牧场。有野牛、野马、盘羊、青羊、狗熊等野生动物。</h3><h3> 疏勒南山主峰:团结峰海拔5937米,位于青海省海西自治州天峻县哈拉湖北侧。该山峰地处青藏高原,疏勒南山东南段,是祁连山脉的最高峰,也是疏勒南山的最高峰。当地人称宰吾结勒或岗则吾结。该山峰位于疏勒南山东南段,北纬38°30′与东经97°43′处,为疏勒河上游谷地与哈拉湖盆地两内流水系分水岭的最高点。地表为冰雪广泛覆盖,雪线位置高达4400米以上,有较大面积的现代冰川。</h3><h3> 团结峰地处青藏高原,祁连山腹地。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北500公里,格尔木市东北300余公里。主峰四周多雪山、冰川,冰川面积89平方公里,冰川储量约50亿立方米,年冰川融水0.65亿立方米,年降水量200余毫米。整个祁连山高山区除在谷地少量有水草的地方,可供夏季游牧短暂利用外,其余地域目前尚不能为人类所利用。</h3><h3> 主峰南侧是青海第二大湖泊哈拉湖。也是深藏在祁连山腹地,鲜为人知的高原咸水湖。湖泊面积59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077米。 哈拉湖是青藏高原上内陆流域一个大型咸水湖。该湖由发源于高峰达5,600米的周围山区的许多小河流供水,各河多发源于高山冰川,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主要河流有16条,其中最大河流为奥古土尔乌兰郭勒河。哈拉湖主要植被为芨芨草、猪毛蒿、阿尔太针茅、冰草、木本猪毛菜、里海盐爪爪和牛漆姑草的高原草甸植被,是湿地鸟类雁鸭类、鹬类和鸥类的重要繁殖地,湖中有大种群的湟鱼生存。大型动物有羚羊、野驴、棕熊等。</h3><h3> 攀登历史:海拔5937米的团结峰(目前有海拔5826的民间数据,真正的海拔有待实测!)虽然是甘青两省边界的祁连山脉最高峰,但因进山路线长,后勤补给困难,攀登技术难度大。</h3><h3> 美景冰峰:过了号称野生动物乐园,盛产中药的“曼塘”(药原之意),便看到那一座座各有奇姿,各具妙色的山峰,嶙峋叠嶂;有的插入云端,有的迤逦绵延。岗格尔雪合力皑白、尕巴玛尔当日岗丹红、硫磺山淡黄、曼塘日根靛青、 岗侧吾佶山碧绿,它们各显异色,五彩缤纷。由于风雨和阳光的作用,有的像少女藏装,腰束红黄绿紫彩带,分外窈窕,有的像盘山公路,同一色砾石铺成,神奇莫测。以疏勒南山极地为主的四纪冰川438条,总面积496.42平方公里,总储量近30立方公里。是巨大的固体水库。它自西北向东南覆盖在各个山峰及峡谷之中,角峰峥嵘,刀脊 广布,登高远眺,白茫茫冰天雪地,向前近观,亮晶晶奇形异状,前沿的冰舌,随季节的赛热时伸时缩;下延的冰碛,随气温的冷暖时隐时显;山极冰帽,随山势的起伏犬牙交错,银光耀眼;大片冰林,随冰川的移动高矮不等,形状各异,围椅状凹地冰斗,东西较有差异,U字形冰川槽谷,南北均有分布。降雪时皑皑白,天地难分,起风时,声隆隆,响彻云霄,天睛日,幽雅寂静。真是变化多端,神秘莫测。</h3><h3> 秋高气爽时,一观那蜿蜒雄壮的冰川奇景,便见那水气云霭凝成的冰晶,所构成的冰雾,在晨曦下,给冰川蒙上一层薄纱,分外妖娆;飘浮的微小细物,成针状冰晶体,组成奇异的天气现象,在阳光照射下闪烁发光;由单细胞藻类菌类生成的冰川植物,呈现出红黄绿褐等色彩,交织成五光十色的奇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h3><h3> 水系:疏勒河流域的农业灌溉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汉唐时代,新中国建立后,加快了该流域的开发建设,先后建成昌马引水枢纽、双塔水库、赤金峡水库等水利设施,有力的促进了该流域的经济发展。</h3><h3> 疏勒河(Shule He) 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2大河,是中国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之一古名籍端水。源于祁连山脉西段托来南山与疏勒南山之间的疏勒脑,西北流经肃北县的高山草地,穿大雪山—托来南山间峡谷,过昌马盆地。出昌马峡以前为上游(昌马堡至玉门镇段,当地称昌马大河),水丰流急,昌马堡站平水年年均流量24.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7.81亿立方米。出昌马峡至走廊平地为中游,向北分流于大坝冲积扇面,有十道沟河之名。干流流域面积4.13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31亿立方米,海拔1100-2010米,年降水量37.63毫米,年蒸发量3000毫米以上,年日照时间3033-3246小时,属大陆荒漠干旱型气候。谷地宽15~20千米,海拔3800米左右,河道分散、曲折。河流向北流经托来南山,将山地切割成数百米深的疏勒峡谷,两岸山峰高峻,谷地长65千米,平均宽7千米。经昌马、玉门镇、饮马场后,折向西流,接纳踏实河、党河后,入敦煌市西北的哈拉湖,尾闾为间歇性河道、消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边境的盐沼之中 。至扇缘接纳诸泉水河后分为东、西两支流,东支汇部分泉水河又分南、北两支,名南石河和北石河,向东流入花海盆地的终端湖。西支为主流,又称布隆吉河。至安西双塔堡水库以下为下游,由于灌溉、蒸发、下渗而水量骤减。疏勒古河道穿哈拉诺尔至新疆罗布泊。由发源地至近期终端湖哈拉诺尔,长不过600公里,实则安西以下早无地面径流,仅存干河道遗迹。昌马冲积扇以西主要支流有榆林河及党河,以东主要支流有石油河及白杨河,均源出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水系雨水补给减少,冰雪融水显著加大,出山口多年平均流量58.1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8.30亿立方米,6~9月占50~70%。上游祁连山区降水较丰,冰川面积达850平方公里,多高山草地,为良好牧场。中、下游地势低平,玉门镇、安西、敦煌和赤金—花海诸绿洲的灌溉农业发展迅速。全流域已建成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5座,其中以双塔堡、党河及赤金峡水库较大。</h3><h3> 从高山到湖泊 青海疏勒南山无人区穿越记——《环球人文地理》</h3><h3> 疏勒南山位于青海省北部,由西北向东南绵延35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500~5500米,最高峰为团结峰,海拔5826米。在疏勒南山南麓,镶嵌着一个明镜般的湖泊--哈拉湖,它又名黑海,是青海的第二大湖。这个鲜为人知的高原咸水湖面积593平方公里,水源以冰川融水为主。在这片广袤的高山地区,大部分地方是人迹罕至的荒野,有野牛、野马、盘羊、青羊、黑熊等野生动物出没,仅是在谷地中零星有水草生长的地方,才偶有牧民在夏季来短暂游牧。</h3><h3> 正是这片神秘土地的荒野之美,吸引了我们前往探索的脚步。我们此行的路线为:苏里乡→拉布才→团结峰→垭口→峡谷→哈拉湖北岸→岗那楼冰川→哈拉湖西岸→伊克拉,最后到达德令哈,我们计划自西向东,横穿疏勒南山中段最为险峻的高山地区,到达哈拉湖。</h3><h3> 冰河逞威,磨难开始</h3><h3> 我们从徒步的起点苏里乡刚刚出发不久,在海拔接近4000米的地方刚刚趟过一条大河,队友永恒就开始出现高山反应,于是,大家决定第二天先进行休整。然后把营地建在了一个羊圈里,后来我才知道,这其实是整个徒步过程中最舒服的营地。</h3><h3> 第二天,除了休整,我们还轻装探路。第三天一出发,我们就开始接二连三地过河。河水是冰川融水,冰冷、湍急,刚一下水,腿就被冻得麻木了,疼得抽筋,让人浑身发抖。天空乌云聚集,紧接着,突降的飘雪把所有人都冻透了。第七条河很宽,水流湍急,队友浪迹腰上绑着绳子先过河,我和永恒在中间,队友随风殿后。这样最保险:若是一人不慎被冲倒,至少有3人可以拽绳救助。</h3><h3> 在午后强烈的阳光下,对面的雪山发生了小规模的雪崩,上游的冰川还在汩汩地融化,汇入到河水里。下午3点,一条声势浩大的河流横亘在眼前:河水特别浑浊、湍急,还夹杂着石头翻滚的声音,让人心悸。河水不停地猛涨,水势越来越凶猛,像一条桀骜不驯的龙在翻滚着,咆哮着,向我们示威。我们几次探路未果,完全无法趟过,于是只得决定在乱石坡上扎营,等第二天早上水势减弱时再过河。</h3><h3> 峡谷惊魂:一天之内两次救援</h3><h3> 第四天早上,我们刚跨过这条巨大的河流“拦路虎”,又爬上了斜度极大的风化坡。在高处远望,满目都是风化的碎石,雪山仿佛近在咫尺,峡谷里的河流,红得像大地的血管,毫无生命的迹象。峡谷接二连三地出现,峡谷下面都是落差很大的急流。在陡坡上行走必须万分小心,一步都不敢走错,否则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h3> <h3>  在一个很陡的峡谷仰望,两侧如同刀山耸立,尖利的石片瞬间就能把冲锋裤割开。在一个坡度大约70度的地方,永恒走到一半,几次试着用登山杖支撑,都找不到受力点。山风很大,她进退不得,眼见脚下的石块簌簌地往下掉,再犹豫一会,石块就会掉得更多,她将无处立足而掉下峭壁。这时,浪迹赶忙回去,准备接过永恒的背包,让她轻装下来。大家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看着他俩慢慢错开身子,交接背包,然后永恒用登山杖支撑着坐下来,慢慢挪下峭壁。当两人平安下到沟底时,大家都欢呼起来。</h3><h3>  气还没喘匀,前面又没路了。浪迹直接攀上了一个很陡的岩石坡,我们觉得太陡,便采用Z字形慢慢迂回上升。上到安全地带,却见浪迹许久都没有上来,便觉得有些不对劲,四处寻找,才发现他以别扭的姿势卡在立岩处,半悬着身子,动弹不得。我们立马把绳子扔给他,让他系在腰间,然后我和随风在上面使劲拉。但是,在风化坡上,我们的脚根本找不到受力点,碎石哗哗地往下掉,那声势有点骇人--我们怕碎石会砸到浪迹,最后只得用双臂收住绳子往上拉,可是拉不动--脱力的浪迹,再加上大背包,太沉了。</h3><h3> 后来,浪迹休息了一会,在保护绳的牵引下下撤到安全地带。其实此时最危险:人背着重负,无法转身,找不到落脚点,稍有不慎就会滑坠,而且掉下去的不是他一个人--一根绳上拴着三个“蚂蚱”呢!浪迹喝了点水,休息了片刻,才有了点力气,面对陡峭的碎石坡,他还是坚持自己走了上来。</h3><h3> 风雪之后,垭口突现蓝天</h3><h3> 第五天早晨起床后,天空呈现出水洗般的蓝和淡淡的浮云,我们已经深入到了高山冰川区,冰蚀地貌非常险峻,不停地上坡下坡,其实根本不是在穿越,而是在登山。</h3><h3> 爬上一座土砂山,到尽头一看--断头崖!刀削似地笔直!这时,料峭的小风吹着,豆大的雪花飘着,我们只得转向另一边,小心翼翼地沿着刀锋似的山脊爬行。翻过去之后,一个葫芦形的冰碛湖就出现在眼前,那半封冻的湖面蜿蜒曲折。雪雾中,透过巨大的冰块,看到队友走在湖的另一边,感觉很飘渺。</h3><h3> 风雪中极目远望,远处一片白茫茫。遥望要翻越的垭口,高耸如云,看得人心里发凉。我们计划:在下午4点半之前,无论如何也要翻过垭口,因为这场雪再继续下去,第二天翻垭口会非常困难。在碎石和泥泞中,我们坚持前行,海拔也一路上升,雪粒迎面打来,湿冷和疲劳交加,最后那一公里上坡,几乎是走几步就要歇一歇。</h3><h3> 经历了不知多少艰难,终于看到垭口了。就在离垭口大约百米之处,天空神奇地放晴了!蓝天、阳光、远山一一浮现,变得美丽起来。海拔4860米的垭口后面,是连绵不绝的大山,我们就是要穿过这些大山,走到哈拉湖,去看那黑海!垭口上,我们挂经幡、撒龙达、垒玛尼堆,感谢老天的眷顾。</h3><h3> 落石峡谷:路遇野牦牛,大青玉</h3><h3> 第六天出发后,飘起了一场中雪,冰冷的雪粒砸在脸上很疼。从高高的山梁下来,开始穿越峡谷,峡谷两侧是乱石坡,碎石仿佛随时都可能会滚落下来。</h3><h3> 我们贴着崖壁前进,一边提防着头上的落石,一边在湿滑的乱石和汹涌的河水之间闪转腾挪。突然,走在前面的浪迹摔倒在河里,还没来得及赶过去扶他,他竟然自己迅速站了起来!过乱石堆时,一块篮球大的石头滚落下来,擦着永恒的小腿滚过,差点把她也砸到河里去。这几公里的峡谷非常险恶,让人很紧张,不敢停留,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快速穿过这个死亡地带。</h3><h3> 河对岸,伫立着一头放哨的野牦牛,我们刚一转过弯,一大群野牦牛就出现在眼前。由于牛群中有小牛,成年野牦牛的攻击性就比平时要强,不过,我们保持着安全距离通过。</h3><h3> 河谷中有很多漂亮的大青玉,大得可以当床。两侧的山下有丰富的矿藏--成形的优质煤山,在极冷的时候,我很想把煤点燃来取暖,但又怕引发山火,只得作罢。</h3><h3> 爬上一个大坡,下面水声滔滔。此时永恒已经脱力了,害怕走临水的斜坡。这斜坡很难走,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危险。我担心永恒无法顺利通过,就大声喊她不要动,先缓一下力气。当我快速通过这200多米的陡坡后,再空身返回来接她,却发现她已经摇摇晃晃走上了斜坡,她也不敢退回去--在这种地方转身很危险,很容易失衡。于是我只能胆战心惊地看着她一点一点挪过来,不敢离开她太远,怕她万一滑到。</h3><h3> 最后,我们找到一块平地扎营,趁着短暂的太阳晒物品。晚上,夜空中神奇地出现了漫天星星。大家决定,如果明天放晴,就休息半天,先把物品晾晒了再走。</h3><h3> 翻越拦路的风化巨石</h3><h3> 第七天早上醒来,冷得不行,大家围着救生毯,套着睡袋,在营地晾晒物品,折腾到12点才出发。出发不久,便到达两河交汇处,一清一浊,泾渭分明。我们溯清流而上,很快就遇到了一个峡谷,只见两拨岩羊从峡谷跑上来。我们顺着岩羊的蹄印下到谷底,几步一歇地爬到对面的坡上。就这样,我们不停地连续上下峡谷。</h3><h3> 在谷底行走,一是要提防头顶落石,二是要小心脚下,不要碰落、踢落石头--哪怕是一块小石头滚落,都可能会引发周围大面积的滚石。我们在行进时保持着一定间距,快速通过,在这种地方,速度是最大的安全保障。在很多陡峭的地方,我们只能坐下来,臀部着地,双脚支撑着,一点一点往下挪。</h3><h3> 天晚了,峡谷中的光线暗了下来,我们只能拼命走,如果不走出去,就没地方扎营。峡谷越来越深,岩壁下还有消融的坚冰和冷得刺骨的河水。</h3><h3> 一块巨石拦在我面前,那是无法借力的风化岩,下面还有深深的激流。没有攀爬点,我只能用双脚蹬着岩石的两壁撑上去,风化的岩石一触碰就簌簌地掉。好不容易爬上去,趴在岩石顶看着打着漩涡奔腾的河水,我简直眼晕了,小腿也开始颤抖。下去时,我几乎是坐着,挪动双腿和臀部寻找支点,一点一点蹭下去。最后两段陡的地方,都是直接滑下去的。</h3><h3> 晚上8点多,我们终于走出了峡谷。</h3><h3> 高山台地:一望无际的花海</h3><h3> 第八天清晨,队友的叫声惊醒了我,连忙起身,原来山坡上出现了两只相互追逐嬉戏的狼,不远处,还有4头闲逛的野驴。</h3><h3> 绵延的山谷一坡又一坡,都很平缓。山坡上,有3头野驴好奇地看着我们,一点也不害怕,一直站在那里,似乎在目送我们上山。爬到山上,发现是一片台地,一望无际的花海!红、紫、黄、蓝色的野花汇集成了花的海洋。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5年才一开花的天山雪莲,在这里满地皆是,摇曳生姿。还有蒲公英,那小小的黄花在冰雹中挺立。高原植物有着自己坚韧的生存繁殖之道,在这短暂的生长季里,尽情绽放。穿越台地后,开始翻山坡、跨小河,没有难度,只有一定的强度,冰雹和狂风不时袭来,压在头上的乌云也时时催促我们快些赶路。傍晚,我们在小河边扎营。</h3><h3> 第九天早上起来,一拉帐篷,几大块厚雪就砸在睡袋上--帐篷都被雪埋住了,天地一片银白,积雪至少有6厘米厚。灵动的雪山和浮云,海市蜃楼一般飘渺。小兔鼠在雪地里留下一串串足印。我们听雪在脚下发出悦耳的声音,看浮云变幻,看天幕蔚蓝,看雪山氤氲,沉浸在这宁静的天地理,感受着灵动的美。</h3><h3> 随着云雾散开,天际突然跳出一抹蓝:哈拉湖!我们兴奋得大叫起来!爬上湖北岸山坡上的观景点,只见一面是雪山、冰川,一面是蓝得令人窒息的哈拉湖。雪山、白云、蔚蓝,如同画卷一般徐徐展开。不过在傍晚时分,乌云突然压顶,我们只得赶紧择地扎营。</h3><h3> 在岗那楼冰川遭遇黑熊</h3><h3> 第十天,休整,自由活动。我和永恒去探望岗那楼冰川,那里离营地单边直线距离约10公里。到了冰川下,已经下午4点,不敢久留,一番拍摄后就回撤。</h3><h3> 然而,就在我拍花时偶然一抬头,看到一公里外有个黑影在石头后面徘徊,样子似乎很兴奋,一会站,一会卧,一会掉头。我用相机镜头拉近一看:天哪,原来是头黑熊!早就听说过这一带发现过黑熊的踪迹,这一下让我立即紧张,也警惕起来。</h3><h3> 我催促永恒赶快离开,可能说得有点严肃,让她觉察到不对劲,我只好骗她说有头棕熊,没敢说是黑熊--棕熊性格较为温驯,但黑熊脾气暴躁,会伤人。此时,那头黑熊似乎很烦躁,不时站立起来朝我们这边张望,说明它已经发现我们了。</h3><h3> 我们走进山谷,离开了黑熊的视线后,我才让永恒快走--但在黑熊看到我们时,一定要慢慢移动。这一下永恒的潜力全部迸发出来了,腿也不瘸了,高山反应也没了,飞也似地奔跑,斜坡竟然如履平地。过来时,这一段路程我们用了一个半小时,在现在逃命的状态下,竟然只用了25分钟!</h3><h3> 我们一边走,还一边往熊的方向张望,生怕它追上来,好在没看到熊的踪影。在爬最后一个大坡时,我的眼角余光看到湖边的山脚下有一个黑点也在上山!因此快到坡顶时,我不让永恒去高处,因为在那里,熊就看得见人。所幸的是,到了山坡上,那头黑熊并没有跟上来。要知道,黑熊奔跑时速可达48公里,在高原上,若真的追我们,我们根本就无处可逃。</h3><h3> 哈拉湖畔:牧民与羊群</h3><h3> 第十一天。满天是阴沉的云。我们在湖北岸,要经过西岸绕到南岸的指定地点,与接应车会合。一路迈过沼泽、河流,我们的鞋、裤都湿透了,寒冷得不行,只得快速前进来御寒。</h3><h3> 上午10点多,发现远处有羊群和牧民,队友停下来和牧民聊天。他们是德令哈的牧民,每年夏季到哈拉湖边放牧一个月。此时,天空开始放蓝,哈拉湖,这个被称为黑海的海子,开始呈现出美丽的一面:湖水瞬间灵动起来,微波涟漪呼应着天,回应着云,那么纯净,那么美!</h3><h3> 下午4点多,风大了起来,我们一路走来的方向已经雨幕低垂,云被风扯成一片片,瞬息万变。阳光只照射了一会儿,就再也不肯出现,大家躬着身子顶风前进。在湖西岸一条小河边,我们扎营。晚上开始下雨,一直下到第二天早上,雨中的哈拉湖灰蒙蒙一片。我们还没有看够哈拉湖,就要离开了,心里万般不舍。湖的西岸,有明显的车辙了--据说这附近发现了可燃冰,现在正在修路。再往前走,渐渐看到了砂石便路。中午12点,我们登上接应车,此次徒步穿越就此结束。</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党河南山扎子沟29号冰川5665m</font></b></h3><h3><br></h3><h3> 党河南山扎子沟29号冰川,面积7.1km,长度6.5km,是党河南山最大的一条冰川。从形态上看,该冰川为一山谷冰川,它有两个粒雪盆,东侧的较小,顶部为海拔5487m的山峰;西侧的较大,顶部为党河南山主峰,海拔5665m。末端海拔据1959年航空测量为4330m,航空照片判读无冰碛覆盖,但目前裸露冰高度约为海拔4350m,前端约30m高度范围为被冰碳覆盖的冰。估计有2种可能,一是航测资料不够准确,因为冰碳覆盖冰前缘海拔4320m较航测结果低一些;二是近30多年来因消融增强使冰债大量聚集形成了冰债覆盖区,为冰体减薄并出现后退的迹象。冰舌下部比较陡峻,难以攀登;冰舌上部裂隙纵横,特别是在海拔约4700m和4800m处裂隙尤为发育。粒雪盆后壁陡峭且多雪檐。因此,在该冰川表面行走和观测有相当大的困难。</h3><h3> 扎子沟29号冰川原先据航测图判定粒雪线高度为海拔4880m,据1994年8月20日不同高度雪/冰坑观测,平衡线高度约为海拔4930m。</h3><h3> 党河南山:党河南山蒙古语叫乌兰达坂,意为“红色的岭”。位于党河与大哈尔腾河之间,西以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分界,,东到哈拉湖西南。长250公里,宽一般20-30公里。西段是甘青两省的界山,东段全部在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山岭东段较高一山峰海拔一般5 000米左右,最高峰位于古尔班保,海拔5 620米,4 800米以上的山峰一般发育有现代冰川。野牛脊山、古尔班保为其东段的次一级山岭。</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白茫雪山5640米</font></b></h3><h3><br></h3><h3> 白茫雪山,又称为“白马雪山”,位于云南省德钦县境内,面积190144公顷,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寒带原始林区,也是云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针叶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和滇金丝猴等。</h3><h3> 地理位置: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德钦县城东南部,滇藏公路穿越其境。保护区海拔最高处的扎拉雀尼蜂高至5640米,与最低处的霞若乡高差达3380米,形成立体感极强的气候特征和植被类型。依海拔的高低,垂直分布着高山流石唯植被、高山灌木丛草甸植被、亚高山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云南松林、高栎。在云杉林和冷杉林组成的亚高山暗针叶林带,栖息着’99世博会的吉祥物、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它们活跃于保护区内面积51080公顷的核心区,结群活动,采食云冷杉和桦木树的嫩芽;幼叶、长松萝和花楸等,其跳腾游窜、嬉戏鸣唤,给雪山林海带来特有的灵气。</h3><h3> 简介:在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的中段,有一个黄型的峡谷区。雪峰连绵,林海莽莽,还有金沙江及其支流珠巴洛河从雪山丫口流出,流过分布在雪原林海之中的藏族村落。这里,就是1988年5月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茫茫然雪山自然保护区。白茫雪山位于云岭山脉北段东坡,是金沙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景区分布在中甸至德钦214国道的两侧,是云南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峰顶终年积雪不化,这里有保存较为完好的高针叶林为主的寒带原始森林。一般从金沙江峡谷的奔子栏开始登山,至4500米处风雪口开始下山。1988年5月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3><h3> 景观: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有令人醉神迷的景观。在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游览之人可尽情领略雪域风情。夏季的白茫雪山,冰雪消融,到处高山流水,杜鹃花灿烂绚丽,林中则百鸟轻鸣,群猴嬉戏。到了秋季,白茫雪山的自然景观则更别有情致。阒在滇藏公路上,就置身在丰富多彩、如醉如痴的景物里。特别使人沉醉的是从远到近所呈现的那种是就物色调上的强烈的立体感。远处是雪山,在清明的秋空里,极高、极白、极远。在这种高远雄奇的峰峦之下,林海尽为秋色所染,红、黄、绿层次井然,特别是那如火如霞的红色秋叶,像雪山的灵魂,尽情地展现着多情的姿态,让人深悟深林高山的豪爽热烈。长满灌木林的草甸草坡上雪茶点布;若陷若现的流水在海中穿行,仿佛雪山之魂。置身于其中,让人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在白茫雪山丫口处,耸立着一个巨大的玛尼堆,青灰、森黑的石块,记录着来往行人拜谒白茫雪山的那份虔诚。经幡在寒风中翻卷,风雪交加,经幡早已褪色,经文难以辨认,却诊然义无反顾地诵念着六字真经……没有人文气息的自然景观是乏味的。一无人迹的雪山丫口,因为有了玛尼堆,有了飘动的经幡,而富有了灵性。按照藏传佛教的规矩,一个地地道道的藏人在翻越白茫雪山丫口时,都要随手捡拾一块石头,放在玛尼堆上,然后解开头上辫子,任其随风吹散。他会大声念诵经书,大声呼唤神录,并把手里的青棵撒向天空,表达对神灵的敬意。那是大与自然的对话,也是人与神的交流。往远处望去,地上雪茶细白如丝,事实上那是一种黄白色的高山苔鲜类植物,在丽江与中甸,那种满街的铺面都在出售的天然饮料,看来采集得并不容易;再无处,密密麻麻地生着一丛丛低矮的丛林,那是高山杜鹃。</h3><h3> 环境: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寒带原始林区,也是云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德钦县城东南部,滇藏公路穿越其境。保护区海拔最高处的扎拉雀尼蜂高至5640米,与最低处的霞若乡高差达3380米,形成立体感极强的气候特征和植被类型。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有令人心醉神迷的景观。在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游览之人可尽情领略雪域风情。夏季的白茫雪山,冰雪消融,到处高山流水,杜鹃花灿烂绚丽,林中则百鸟轻鸣,群猴嬉戏。到了秋季,白茫雪山的自然景观则更别有情致。</h3><h3> 资源:依海拔的高低,垂直分布着高山流石唯植被、高山灌木丛草甸植被、亚高山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云南松林、高栎。在云杉林和冷杉林组成的亚高山暗针叶林带,栖息着’99世博会的吉祥物、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它们活跃于保护区内面积51080公顷的核心区,结群活动,采食云冷杉和桦木树的嫩芽;幼叶、长松萝和花楸等,其跳腾游窜、嬉戏鸣唤,给雪山林海带来特有的灵气。在白茫雪山自然保 护区高远广阔的胸怀里,许多珍禽异兽和谐、自由地繁衍生存着,呈现一种大自然祥和广博的氛围。这里有国家重点保护一类动物云豹、雪豹、黑鹿、拟兀鹫、金雕等,有数量和品种较多的猕猴、短尾猴、小熊猫、金猫、林麝、金钱豹、马鹿、水鹿、毛冠鹿、石貂、岩羊、高山雪鸡、白马鸡、铜鸡、白鹇、角雉、虹雉等,还有不计其数的豹猫、大灵猫、黑熊、棕熊、斑羚、獾、狐、兔和各种鸟类,不愧为动物的乐园。那莽莽的林海中,特有树木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澜沧黄杉、大果红杉、油麦吊杉、云南铁杉、红豆杉、帧楠、黄杜鹃等,尤以黄杜鹃种类丰富,构成林海花海奇妙景观。在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怀抱里还可寻觅虫草、贝母、知母、天麻、胡黄连、黄芪、茯苓、木香、大黄等珍稀名贵药物。</h3><h3> 评价:没有人文气息的自然景观是乏味的。一无人迹的雪山丫口,因为有了玛尼堆,有了飘动的经幡,而富有了灵性。按照藏传佛教的规矩,一个地地道道的藏人在翻越白茫雪山丫口时,都要随手捡拾一块石头,放在玛尼堆上,然后解开头上辫子,任其随风吹散。他会大声念诵经书,大声呼唤神录,并把手里的青棵撒向天空,表达对神灵的敬意。那是大与自然的对话,也是人与神的交流。往远处望去,地上雪茶细白如丝,事实上那是一种黄白色的高山苔鲜类植物,在丽江与中甸,那种满街的铺面都在出售的天然饮料,看来采集得并不容易;再无处,密密麻麻地生着一丛丛低矮的丛林,那是高山杜鹃。站在滇藏公路上,就置身在丰富多彩,如醉如痴的景物里。特别使人沉醉的是从远到近所呈现的那种景物色调上的强烈的立体感。远处是雪山,在清明秋空里,极高、极白、极远。在这种高远雄奇的峰峦之下,林海尽为秋色所染,红、黄、绿层次井然,特别是那如火如霞的红色秋叶,像雪山的灵魂,尽情地展现着多情的姿态,让人深悟深林高山的豪爽热烈。长满灌木林的草甸草坡雪茶点布;若隐若现的流水在林海中穿行,仿佛雪山之魂。置身于其中,让人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h3><h3> 出游指南:中甸汽车站每天早上发4班大客车至德钦:7:20,8:20,9:20,12:00发车,行程5、6个小时,票价33 元。中途可在奔子栏用午餐。一路上景致极美,可以看到纳帕海、金沙江大峡谷、奔子栏、东竹林寺、白芒雪山。从德钦回香格里拉最晚一班车是下午3:00。丹东竹林沿滇藏公路上行,进入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腹地。</h3><h3> 高山杜鹃:在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游览之人可尽情领略雪域风情。夏季的白茫雪山,冰雪消融,到处高山流水,杜鹃花灿烂绚丽,林中则百鸟轻鸣,群猴嬉戏。到了秋季,白茫雪山的自然景观则更别有情致。阒在滇藏公路上,就置身在丰富多彩、如醉如痴的景物里。特别使人沉醉的是从远到近所呈现的那种是就物色调上的强烈的立体感。远处是雪山,在清明的秋空里,极高、极白、极远。在这种高远雄奇的峰峦之下,林海尽为秋色所染,红、黄、绿层次井然,特别是那如火如霞的红色秋叶,像雪山的灵魂,尽情地展现着多情的姿态,让人深悟深林高山的豪爽热烈。长满灌木林的草甸草坡上雪茶点布;若陷若现的流水在海中穿行,仿佛雪山之魂。置身于其中,让人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在白茫雪山丫口处,耸立着一个巨大的玛尼堆,青灰、森黑的石块,记录着来往行人拜谒白茫雪山的那份虔诚。经幡在寒风中翻卷,风雪交加,经幡早已褪色,经文难以辨认,却诊然义无反顾地诵念着六字真经,没有人文气息的自然景观是乏味的。一无人迹的雪山丫口,因为有了玛尼堆,有了飘动的经幡,而富有了灵性。按照藏传佛教的规矩,一个地地道道的藏人在翻越白茫雪山丫口时,都要随手捡拾一块石头,放在玛尼堆上,然后解开头上辫子,任其随风吹散。他会大声念诵经书,大声呼唤神录,并把手里的青棵撒向天空,表达对神灵的敬意。那是大与自然的对话,也是人与神的交流。往远处望去,地上雪茶细白如丝,事实上那是一种黄白色的高山苔鲜类植物,在丽江与中甸,那种满街的铺面都在出售的天然饮料,看来采集得并不容易;再无处,密密麻麻地生着一丛丛低矮高山杜鹃。</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雪宝顶5588米</font></b></h3><h3><br></h3><h3> 雪宝顶又称为雪宝鼎,古人称雪栏山,藏语称“夏尔冬日”,意为东方海螺山。为岷江山脉的最高峰,海拔5588米。位于松潘县城东25公里,南北延伸的岷山山脉南段,大寨乡与黄龙乡交界处。雪宝顶主峰为众多高峰簇拥,约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10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雪宝顶有大、小之分,大雪宝顶即通称的主峰雪宝顶。</h3><h3> 雪宝顶,岷山主峰,位于成都以北345公里处,属松潘县。东经103.8°,北纬32.7°。坐落在南北延伸的岷山南段,也是岷山的最高峰。地处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岷山主峰雪宝顶又为藏区苯波教七大神山之一,藏语为“夏旭冬日”,即东方的海螺山,主峰西南有卫峰玉簪峰,海拔5119雪宝顶主峰为众多高峰簇;主峰东南矗立着海拔5359米的四根香峰和5440米的小雪宝顶峰。四峰神态各异。雪宝顶海拔5000米以下地带主要是岩石。往上,与四根香峰之间为一鞍部,坡 度约30度。鞍部以上到顶峰坡度约20度的冰雪坡。雪宝顶的西南山脊,海拔 5000米以下皆为20度至25度的冰雪坡。西侧由于冰川的切割,形成了毕露的岩石刃脊,山体西北多为裸露岩石和陡崖。</h3><h3> 登山历史:1986年8月,四川登山协会同日本喜马拉雅登山协会组成联合登山队,首次登上了雪宝顶。</h3><h3> 2013年8月成都岩羊户外组织的商业活动全体队员成功登顶,队员和协作总计22人登顶。</h3><h3> 2017年9月,新疆孤山探险商业登山队3名队员登顶。</h3><h3> 进山路线:首先从成都乘车沿岷江北上,经都江堰、汶川、茂县到达松潘县城,全程345公里。从松潘县城经上泥巴垭口入霍唐、三岔口、上纳木,到达扒莫寺大本营,行程约60公里。在这里,可直接从西南侧登山。</h3><h3> 山峰特色:宝顶主峰为众多高峰簇拥,主峰西南有卫峰玉簪峰,海拔5119米;主峰东南矗立着海拔5359米的四根香峰和5440米的小雪宝顶峰。四峰神态各异。雪宝顶海拔5000米以下地带主要是岩石。往上,与四根香峰之间为一鞍部,坡度约30度。鞍部以上到顶峰坡度约20度的冰雪坡。雪宝顶的西南山脊,海拔5000米以下皆为20度至25度的冰雪坡。西侧由于冰川的切割,形成了毕露的岩石刃脊,山体西北多为裸露岩石和陡崖。雪宝顶雪线高度约4700米,山峰主体由石炭纪的石灰岩构成。4500米左右为高山草甸地带,4000米以下则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灌木林。山区盛产雪莲、贝母等名贵药材,森林中还是大熊猫、金丝猴的活动场所。这里高山湖泊众多,且各具情趣。山峰北侧就是黄龙游览区,纵长7.5公里,宽1.5公里,自然景观尤具特色,被誉为“人间瑶池”。</h3><h3> 气候状况:雪宝顶峰地区的气候潮湿多雨,每年10月到翌年4月为旱季,5月至9月为雨季,其中7、8月雨水较少,是登山的理想季节。冬季雪线海拔4600米,夏季雪线海拔5100米。雪宝顶雪线4700米,冰雪量大,是一座冰晶山,难度较前四座有明显提升,属于提升级山峰,需垂直升降装备和较多的冰雪操作。1986年8月,四川登山协会同日本喜马拉雅登山协会组成联合登山队,首次登上了雪宝顶。1999年北大女生 周慧霞在攀登雪宝顶时坠崖身亡。冬季新雪下后三天内雪崩频繁,不过近几年每年有多达十几支的业余登山队登顶成功。每年10月到翌年4月为旱季,5月至9月 为雨季,7、8月雨水较少,是登山的理想季节。</h3><h3> 地貌状况:雪宝顶海拔5000米以下地带主要是岩石。山峰主体由石炭纪的石灰岩构成。主峰西南坡海拔5000米以下悬有冰川,坡度为20度至25度,长达2公里,冰雪宽度为500米。西侧由于冰川的切割,形成了毕露的岩石刃脊,山体西北坡多为裸露岩石和陡崖。在纵横沟壑的石林中,还伴生有水晶矿产。山峰北侧就是黄龙游览区。东峰为平武县泗洱乡管辖。</h3><h3> 交通信息:从松潘县城经上泥巴垭口入霍唐、三岔口、上纳木,到达扒莫寺大本营,行程约60公里。从这里,可直接从西南侧登山;从川主寺去黄龙沟的路上可经过,或从松潘专程骑马过来游玩。</h3><h3> 登山朝拜:观赏雪宝顶的最佳位置为松(潘)平(武)公路的雪山梁子岭上,它的景观范围约30平方公里。登雪宝顶没有固定的道路,山峰的西、北、南三面皆险峻难攀。东面坡度较缓,登亦不易。1986年此山对外开放,同年8月6日由中日联合组成的登山队,首次征服这一处女峰。雪宝顶又是藏民崇敬的神山,每逢6月15日和6月25日为朝山期,有无数藏、羌、汉民前往朝拜。</h3><h3> 文化历史:雪宝顶藏话称“夏旭冬日”,意为东方海螺山。(民国)《松潘县志》有诗赞它:雪宝顶山势陡峭,奇峰迭出,终年积雪封顶,如巨塔凌空,峰嵘兀突,蔚为壮观。四周群山拱卫,各展雄奇,有名者如洞日志米山(海拔 5319米)、冬日切居山(海拔 5026米)、门洞山(海拔 5020米)。所跨面积 160平方公里。雪宝顶的4500米以上终年积雪,以下为流石滩,雪莲丛生,再下为深切沟壑,多峭壁陡崖,有现代冰川纹条。主峰西南坡悬冰川,长达2公里,冰雪宽度为500米。在它的纵横沟壑中有貌似龙、凤、狮、虎的石林,伴生着水晶石矿藏。山脚地带林木秀茂,栖息着青羊、山鹿等珍稀动物。山上泉水下溢,汇成千多个湖沼,旧有 108海之称。湖水湛蓝,随云影天光幻化莫测。 故有“旭日之海”、“玉翠晚照”、“观音洒水”、“水帘洞”、“幻洞日生”……等妙景。绕主峰有四海:东南为圆海,西南为方海,西北是半圆海,东北有三角海。圆海如明镜,方海如城池,半圆海如残月一钩,三角海如金塔倒映。</h3><h3> 攀登路线:雪宝顶攀登路线明显,以碎石坡、风化严重的岩石路线和高山冰及雪坡组成。其间建设BC(大本营),C1营地。冰雪山脊 由5100米直达顶峰,不陡,坡度约25度。通过时注意远离山脊北侧雪檐(最好保持5米以上距离),还须防止向南侧滑坠(特别是下山时)。从黑色走廊(位于到达C1营地之前的一段碎石坡,坡面较陡,30~35 °。两则均为积雪带,通过时须格外小心滚石。)凌晨冲顶,出发处的碎石坡能见度较差,可以提前在碎石坡处做好标记避免凌晨冲顶的时候绕到更远更难的路上。 初学者建议聘请专业向导从C1以上全程路绳。 有基础的攀登者在骆驼背之后也需要当心,冰壁较长,下方是冰川悬崖。 冬季从大本营往上全程有积雪,部分路段冰雪岩混合,较危险。 冬季攀登,C1之后最好全程穿冰爪。大本营起需要戴雪套(冬季大本营积雪)。雪宝顶山体整体风化比较厉害,滑坠的危险系数比较高,骆驼背那段路尤其要小心。</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玉龙雪山5596米</font></b></h3><h3><br></h3><h3> 玉龙雪山为云南省丽江市境内雪山群,地处东经100°4′2″-100°16′30″、北纬27°3′2″~27°18′57″之间,在丽江北面约15千米处,全长75千米,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终年积雪的山脉,隔江西与中甸雪山、东与绵绵山相并列,北自三江口,向南延伸到北纬27°,如扇面向古城展开。全山的13座山峰由南向北纵向排列,主峰扇子陡最高处海拔5596米,终年积雪,发育有亚欧大陆距离赤道最近的温带海洋性冰川。</h3><h3> 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天山"。其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又因其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所以又称为"黑白雪山"。是纳西人的神山,传说纳西族保护神"三多"的化身。</h3><h3> 1984年,云南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2001年,玉龙雪山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2007年5月成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h3><h3> 位置境域: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境内,东界丽(江)鸣(音)公路,西临虎跳峡涧、南起玉湖,北至大具下虎跳峡口,地处东经100°4'2"-100°16'30、北纬27°3'2"-27°18'57之间,雪线高度介于4800~5000米之间。 </h3><h3> 地质构造:玉龙雪山处于青藏、云贵2个高原的衔接部位及滇西北横断山区和滇东高原区2个地貌形态组合区域的交界地带,为横断山系云岭山脉的主峰,属年轻的石灰岩断块褶皱山。由于地壳不均衡的上升,形成高山、深谷、山间盆地相间的地貌形态,属横断山系切割山地峡谷区,横断山北段高山峡谷亚区。地史上属滇西大地槽的一部分,古生代至中生代曾几次遭受海侵海退的影响,第三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延继到第四纪,玉龙山最后形成于此时。</h3><h3> 玉龙雪山地层属滇藏地层区。主要是中泥盆纪至中石炭纪的碳酸盐岩,其次是二迭纪的玄武岩夹灰岩,三迭纪灰岩夹砂页岩。山体南段有石炭系、二迭系玄武岩与灰岩互层及其它变质岩。白沙村以南主要为三迭系岩层。二迭系玄武岩及玄武岩变质的绿色片岩和绿岩见于西坡虎跳峡谷及金沙江河谷地区。东坡及山麓可以见到第四系不同冰期的冰积和冰水沉积物。</h3><h3> 玉龙雪山是亚欧大陆最南端的现代季风海洋型冰川分布区,据1994年出版的《冰川编目》显示,玉龙雪山分布有19条现代冰川,东坡15条,西坡4条,总面积11.6平方千米,白水1号冰川为其中规模最大的冰川,长2.7千米,面积1.5平方千米,平衡线海拔约4800米,冰川末端海拔约4200米。 </h3><h3> 土壤分布:玉龙雪山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明显,有燥红土、红壤、黄棕壤、漂灰土类、 高山草甸土、高寒荒漠土类、黑色石灰土和沼泽土等5个土纲12个土类17个亚类,由低海拔至高海拔呈规律性分布。</h3><h3> 玉龙雪山从低海拔至高海拔,土壤类型依次为红壤(2700~3200米),山地生草灰化土(3100~3300米),腐殖质碳酸盐土(3300~3800米)和高山草甸土(3800~4200米)。玉龙雪山土壤质地以壤土和壤粘土为主,海拔由低至高,土壤质地由粘土、壤质粘土逐步过渡到砂粘土、砂壤、壤土。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形成了明显的腐殖质层。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将玉龙雪山土壤垂直带谱结构划分为:常湿雏形土(海拔3400~4200米)、湿润铁铝土(海拔 2700~3400米)、湿润雏形土(海拔2500~2700米、湿润铁铝土(海拔2500米以下)。</h3><h3> 植被分布:玉龙雪山是滇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分布区域,同时也是联系滇西北地区与滇中地区植被分布的重要过渡地区之一。</h3><h3> 玉龙雪山区内植物随海拔从低到高分布有暖温性河谷灌丛、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山地硬叶栎类林、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灌丛、高山流石滩疏生草甸等植被类型。玉龙雪山植被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于滇中西北部高中山高原云南松林、丽江云杉、长苞冷杉林。森林由下而上主要为云南松林 、丽江云杉林、大果红杉林和冷杉林。玉龙雪山森林植被可以分为4个群落类型,即:云南松林群落 、丽江云杉林群落、大果红杉林群落和冷杉林群落。植物物种丰富度(含木本、灌木和草本)随着海拔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上升呈明显下降格局。玉龙雪山海拔2000~2900米为云南松林及山坡耕作带;海拔2900~3100米为高山松、栎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3100~38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带,由冷杉、红杉、云杉林组成(纯林或混交林);海拔3800~4500米为高山灌丛草甸带,其中海拔4100米以下为高山灌丛草甸,主要由多种垫状或匍訇状杜鹃组成;海拔4100~4350米间仅见零散分布的高山流石滩植物。根据《云南植被》分类系统和单位,可将玉龙雪山的主要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型,13个植被亚型,33个群系。</h3><h3> 气候特征:玉龙雪山属南温带型高原季风气候区,具有独特的山体季风特色,由于河谷至山顶高差大,气候垂直差异,从河谷到山顶依次出现暖性、温暖性、温凉性北亚热带和寒温性等山地垂直气候带。玉龙雪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处在西风环流、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交替控制带,该区气候干、湿季分异明显. 每年11月─翌年4月为干季,主要受西风环流南支和青藏高原冬季风的控制,干燥少雨;5─10月为湿季,主要受西南和东南季风控制,降水占到年降水量的90%以上。1月至次年3月主要受高空西风环流南支急流控制,降水稀少,冰川很少受到补给;4月南支急流减弱,湿热的西南季风北上进入该区,湿季开始。据丽江气象站(距玉龙雪山17千米处)资料,该区域年降水量935毫米,6~10月为雨季,这5个月的降水量为年降雨量的90%以上,11月至翌年5月为干季,降雨量较少。年平均温度12.79℃,最热月7月,月均温17.9℃,最冷月是1月,月均温5.9℃。总体上,气温变化不剧,四季温和无夏 。玉龙雪山受西南季风影响,以丽江盆地(海拔2415.9米) 为代表的山体基准面属南温带型气候,气候除干湿季分明外,夏温不足,高温期短,冬、春季节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530h,辐射量大。由于河谷至山顶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很大,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递0.86℃,从河谷至山顶依次出现暖性、暖湿性、温凉性、北亚热带和寒温性等山地垂直气候带。</h3><h3> 自然资源——植物资源:玉龙雪山为滇西北横断山脉中高山植物区系最集中的地点。山地低海拔的森林植被和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相似; 亚高山以上的植被以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为主; 地处现代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杜鹃、报春、龙胆等高山植物的形成中心和分化中心,并富有特有属种。</h3><h3> 根据《丽江高山植物园种子植物名录》和《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综合考察报告》显示,玉龙雪山地区共有超过2815种的种子植物,分属于149科781属。有珍稀濒危保护物种96种,隶属于20科50属。其中8种属于国家Ⅰ级保护植物,87种属于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中国特有种38种(分属18科29属),其中,伞形科最多,有13种,菊科有4种。油脂植物46科、89属、115种,其中蔷薇科、菊科、十字花科 、唇形科等种类较多。有木材植物33科,56属,76种,绿化植物47科,86属,103种,其中蔷薇科11属17种,松科5属9种,蝶形花科6属7种,菊科5属5种,木兰科2属5种,百合科4属4种。食用植物48科,91属,108种,以蔷薇科、十字花科、蝶形花科、壳斗科、禾本科和虎耳草科居多。药用植物63科,197属,309种。其中菊科有27属49种,毛茛科有11 属34种,蝶形花科有15属23种,伞形科有14属18种。饲料植物24科,53属,64种,其中禾本科有18属23种,蝶形花科有6属10种,蔷薇科有2属4种。纤维植物24科,41属,48种,其中禾本科有5属5种,松科有4属5种,荨麻科有4属4种。</h3> <h3>  玉龙雪山有藻类植物约31科72属196种;地衣植物约17科14属20多种;苔藓植物中有苔类45种、藓类130种,蕨类植物220多种;种子植物有171科804属2646种。</h3><h3>  根据2005-2007年对玉龙雪山地区常见的经济植物进行调查,调查路线从海拔1800米的南麓虎跳峡,至海拔近4000米的高山流石滩,高差近3000米,常见的野生经济植物有81科177属387种。依据植物资源的类型划分及其经济用途,将区内野生经济植物分为8类,其中药用植物172种、花卉126种、芳香植物21种、油料植物19种、鞣料植物19种、纤维植物10种、淀粉和胶质淀粉植物10种、野果植物10种。</h3><h3> 玉龙雪山常见药用植物资源共31科90属172种,其中金铁锁、云南重楼是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当归、岩白菜等名贵、珍稀药材种类比较丰富。</h3><h3> 玉龙雪山海拔高差悬殊,具有寒、温、热3带若干气候类型,且湿度较大、日照多、紫外线充足,因而植物花大色艳,是云南高山花卉的主要产地,素有"天然花园"的美称。常见的观赏植物资源共有8科32属126种,尤以杜鹃属45种、报春花属44种和龙胆属36种植物居多。区内芳香植物资源涉及樟科、芸香科等7科13属21种。区内常见纤维植物有8科8属10余种。</h3><h3> 玉龙雪山常见的鞣料植物资源4科7属19种。如松脂含量高的有云南松、华山松、高山松;可生产生漆的漆属植物有5种,栲胶资源有板栗和青冈等,单宁含量在7%以上的树种有水冬瓜和野核桃等,区内常见淀粉植物有5科5属10种,如各种栎类的果实。常见的野果植物资源有4科6属10种。</h3><h3> 森林资源:玉龙雪山总面积为2.6万公顷,天然林面积7663公顷,占总面积的29.5%;疏林地面积1235公顷,占总面积的4.8%;灌木林地2288公顷,占总面积的8.8%;无林地面积1269公顷,占总面积4.9%;非林地面积10545公顷,占总面积52%。主要有云南松林、铁杉林、华山松林、高山松林、丽江云杉林、长苞冷杉林、大果红杉林、小果垂枝柏林、栎类林等森林类型,积量1857796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为55% 。</h3><h3> 动物资源:玉龙雪山已记录到的主要野生经济动物有59种,属于兽类的有8目21科 42属57种 ,多分布在高海拔和人迹少至的地方,有种类多、数量少的特点。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25种,其中国家级一类保护动物有:滇金丝猴、金钱豹、云豹、绿尾虹雉4种; 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黑熊、小熊猫、石貂、大灵猫、小灵猫、鬣羚(野驴、苏门羚)、斑羚(岩羊)、岩羊 (青羊)、原麝、林麝、马麝、藏马鸡、白鹇、红腹角雉、金猫、穿山甲、水獭 、毛冠鹿、白腹锦鸡、鹦鹉21种。</h3><h3> 环境问题——物种减少: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当地和周边有4个乡12个村,有纳西、汉、藏、彝、傈僳、白、普米等7个民族10000余人。早期的森林采伐、过度放牧、环境污染等人为活动的影响造成了保护区动植物栖息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和破碎化,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自然保护区成立,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一些优良用材和观赏树木如云南榧树、长苞冷杉、澜沧黄杉、丽江铁杉、棕背杜鹃等因过量采伐,林地生境恶化,植株数量极其有限,且多散生分布,天然更新困难,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受市场高额利润的驱使,一些珍贵药材和花卉如虫草、松茸、短柄乌头、云南黄连、金荞麦、喜马拉雅红豆杉、红景天、黄牡丹、龙胆花、兰花、绿绒蒿等因长期滥采乱挖,资源破坏严重,分布范围日益减少,已濒临灭绝。</h3><h3> 因传统习惯或利益驱动,周边社区村民非法进入保护区偷捕盗猎野生动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保护区偷捕盗猎的野生动物种类主要有野猪、岩羊、林麝、穿山甲、水獭等兽类和红腹角雉、白腹锦鸡、鹦鹉、画眉、山斑鸠、竹鸡等鸟类。</h3><h3> 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少有的植物模式标本的集中产地,有800多种种子植物模式标本采集于此。国内外科研单位频繁涌入,年进入玉龙雪山进行科学考察的人员达2000多人次。</h3><h3> 过度开发:玉龙雪山上有3条索道,活动范围从海拔2400m的丽江古城扩大到了保护区核心的海拔4506m雪山冰川,每年接待的旅游客流量超出了玉龙雪山的接待能力。同时玉龙雪山旅游服务,活动范围深入到了海拔3800~ 4000m的雪线附近。高山植被和野生花卉被游客践踏、破坏; 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滇金丝猴、野驴、黑熊等珍稀动物已难觅踪迹。</h3><h3> 冰川减少:1982年到2002年,玉龙雪山最大的白水1号冰川冰舌大约后退了250米,厚度和积雪面积也在减小。冰川末端海拔高度由2004年的4255米上升至2009年的4320米;海拔4680米处的冰川宽度由2004年的336米缩减为2009年的318米。全球气候变暖是玉龙雪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h3><h3> 1957-1999年,玉龙雪山冰川消失了4条,总面积减少了3.11平方千米,冰川表面形态破碎严重,冰面破碎化趋势已从消融区发展到积累区,2008年和 2009年在冰川积累区已形成冰面河和冰面湖等。</h3><h3> 2001和2009年,玉龙雪山地区由1957年的19冰川缩减为13条,总面积由11.6平方千米分别减小为5.30平方千米和4.42平方千米,1957~2009年冰川年面积变化率为-1.19%,远大于中国其他典型冰川区冰川面积年变化率。</h3><h3> 2011年,白水1号冰川表面已陆续发育为一系列规模较大的冰裂隙,冰体冻结能力降低,冰缘带岩体稳定性下降,诱发了2004和2009年玉龙雪山漾弓江5号冰川的崩塌。</h3><h3> 环境治理:1984年,云南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总面积为26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山地混合森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种、冰川及其遗迹。保护区处于中国三大特有物种分化中心之一,为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保护区管理机构为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局下设玉湖、龙蟠、三道湾三个保护所。</h3><h3> 旅游开发: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经过初建和1996年范围调整,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包括玉龙雪山、泸沽湖、老君山-黎明3个景区以及金沙江虎跳峡游览线。2007年5月,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玉龙雪山已开发的旅游景区(点)主要有:冰川公园、甘海子、蓝月谷、云杉坪、牦牛坪等。</h3><h3> 甘海子:甘海子位于玉龙雪山东麓,原为高山冰蚀湖泊,后因雪线上升,积水减少以至干涸,人称"干海子",是一个三面环山的高原草甸,整个大草甸长约4公里,宽约1.5公里。 </h3><h3> 蓝月谷:玉龙雪山冰雪融化成河水从雪山东麓的一条山谷而过,因月亮在蓝天的映衬下倒影在蓝色的湖水中,又因英国作家希尔顿笔下的《消失的地平线》中的蓝月亮山谷近似于此。故名"蓝月谷"。蓝月谷中的河水在流淌过程中因受山体阻挡,形成了4个较大的水面,人称玉液湖、镜潭湖、蓝月湖和听涛湖。湖岸四周植被繁茂,远处雪峰背衬。 </h3><h3> 滑雪场:滑雪场位于扇子陡东坡下,海拔在4500-4700米之间,四季积雪,东西向长1000米,南北向宽600米,且雪质好,适合四季滑雪。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滑雪场,中国一年中滑雪时间最长的滑雪场。 </h3><h3> 白水河:从干海子到云杉坪之间,有一条山谷,谷内林木森森,清溪长流,谷底清泉长流的河,叫白水河。因河床、台地都由白色大理石、石炭石碎块组成,呈一片灰白色;清泉从石上流过,亦呈白色,因色得名"白水河"。白水河之水来源于四五千米高处的冰川雪原融水。</h3><h3> 云杉坪:云杉坪海拔3240米,是玉龙雪山东面的一块林间草地,约0.5平方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纳西语称为"吾鲁游翠阁",意为殉情之地,在纳西东巴经典《鲁般鲁饶》中,曾把云杉坪描绘成白鹿当耕牛、赤虎当坐骑、雉鸟来报晓、白雪酿美酒、树上结金果、洁净无苍蝇的理想乐园,即纳西族传说中的"玉龙第三国"。 </h3><h3> 牦牛坪:牦牛坪纳西语称为"阁展古"(阁是高山草甸,展为有如星朵罗列,古为一方或一隅),意思是一方有如星朵罗列的高山草甸。海拔为3700米,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扇子陡峰5596米</font></b></h3><h3><br></h3><h3> 扇子陡峰,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北方15公里处,海拔5596米。所属玉龙雪山山脉。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它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西北,呈南北走向,东西宽约13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与哈巴雪山对峙,汹涌澎湃的金沙江奔腾其间。</h3><h3> 基本信息:扇子陡峰,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北方15公里处,海拔5596米。所属玉龙雪山山脉。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它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西北,呈南北走向,东西宽约13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与哈巴雪山对峙,汹涌澎湃的金沙江奔腾其间。属于处女峰,有冰川,1991年昆明登山探险协会登至海拔4500米,2002年云南山友"金飞彪"等人登至海拔5100米。</h3><h3> 特色:山峰终年积雪不化,随着时令和明暗的交替,景观也变幻无常。时而云蒸雾涌,时而碧天如水,万里无云。附近常年悬挂着现代冰川,宛如一条"玉龙",横卧云表,有一跃而入金沙江之势。扇子陡峰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山峰直插蓝天乍隐乍现,像玉液刷洗,晶莹的银光,耀目晃眼;有时一条云带束腰,上面雪峰皎皎,下面岗峦碧翠。东方欲晓,峰顶早染晨曦,多彩的朝霞映上雪峰,白雪呈绯红状与霞光掩映闪烁;傍晚余辉把雪峰染抹得象披上红纱,云朵带着晚霞奇彩,飞归峰间谷壑,一弹之顷,变化无穷。是一个集观光、登山、探险、科考、度假、郊游为一体的具有多功能的旅游胜地。</h3><h3> 绚丽多彩:扇子陡峰不仅巍峨壮丽,而且随四时的更换,阴晴的变化,显示奇丽多姿,时而云雾缠裹,雪山乍隐乍现,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神态;时而山顶云封,似乎深奥莫测;时而上下俱开,白云横腰一围,另具一番风姿;时而碧空万里,群峰如洗,闪烁着晶莹的银光。即使在一天之中,扇子陡峰也是变化无穷。由丽江平原中看扇子陡,像是一座竖立起来的银铧;登上雪山看它,像一把白绫折扇展开在那里,所以有扇子陡和雪斗峰之称。由锦乡谷的草坪中仰望上去,又像一片白玉壳,三面作放射状指向天空,在碧天白云中闪闪发光。它是玉龙雪山的标志和游览中心。 </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素珠链雪山5547米</font></b></h3> <h3></h3><h3>  素珠链雪山,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东经104.11, 北纬36.11。山峰高度为5547米,素珠链峰又名祁连峰。素珠链峰有较大面积现代冰川,因其覆盖冰川呈念珠状,故又名素珠链峰,属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一般海拔4700—4900米,主峰海拔5547米,为走廊南山主峰。属高原半干旱气候区,北坡海拔1500--1800米为灌木荒漠和山地荒漠草原带,1800-2500米为灌丛草原和山地草原带,2500--3800为高山灌丛草甸带,3800--4500米为冰源高山寒漠带,4500以上为雪冰带。</h3><h3> 素珠链,这座屹立在河西走廊西端的祁连山最高峰,充沛的雪水滋润养育着生活在沙漠戈壁的人们,同时也创造了丝绸之路的灿烂文明。那连绵上千公里的山脉无不使人迷恋,浮想联翩。当然,也吸引很多户外人。素珠链雪峰,这座至今攀登记录了了无几的山峰,非常令人向往。</h3><h3> 形成原因:祁连山是由于强烈的地壳褶皱、断裂隆起和走廊地带的大幅度沉降而形成的。祁连峰是祁连山的主峰。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是中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h3><h3> 地理位置:素珠链峰又名祁连峰,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走廊南山中段。西起洪水坝河;东至丰乐河,北邻沂河西走廊南界分水梁。东西宽38公里,南北长50公里。</h3><h3> 地形地貌:素珠链峰有较大面积现代冰川,因其覆盖冰川呈念珠状,故又名素珠链峰,属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一般海拔4700~4900米,主峰海拔5547米,为走廊南山主峰。属受北西西向深大断裂控制的断块山。山体嶙峋,岩堡突兀,角峰,刃脊,冰斗,槽谷,冰槛,羊背石,冰水阶地,冰水肩,冰川湖等冰川地形广泛发育。为洪水坝河,羊路河,丰乐河补给源地。</h3><h3> 气候状况:最佳攀登季节为夏秋季节。珠琏地区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北坡海拔1500--1800米为灌木荒漠和山地荒漠草原带,1800-2500米为灌丛草原和山地草原带,2500--3800为高山灌丛草甸带,3800--4500米为冰源高山寒漠带,4500以上为雪冰带。年平均气温约5℃~9℃。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祁连山地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蒸发量较大,多在2000--4000毫米之间。日照长,昼夜温差显著,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旱多风。年平均降雨量84毫米,最大降雨量158毫米,集中在6--10月,年平均降雨日数62天。,风向:全年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其次是东风。最大风速26米/秒,平均风速2.3米/秒。冰冻:最冷时冻土深度为1.32米,冰冻期一般在11月至次年4月。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56.4小时,日照百分率平均69%,10月份多达78%。</h3><h3> 攀登线路:从兰州坐火车抵达酒泉市,包车从酒泉到素珠链山脚下。抵达当天适应休息一天市区休整采购装备食物,山区一直有水,一路水源充足。第二日:市区出发中午抵达矿点,此时考虑装备的运送,休息饭后出发行进3小时到达4100的冰舌地带,约6点到达4500米BC营地(U形雪坳地带)对面就是准备开始攀登的400多米的大雪梁,需要先锋铺设路绳;第三日早8点出发,翻越雪坡到达海拔5200米的山脊侧面,重装时间约5-6小时,露营休息,第四日早5点轻装出发,9点到达顶峰下的山脊,需要翻越迎面的雪坡中午1点登顶5562米,随后下撤至5200米的C1营地,此时,队员体力可以的话继续下撤到4500的BC,或者在5200的C1休整,第四日早晨8点出发下撤翻越雪梁至4500的BC需要3-4小时,赶下午6点返回到矿点在回到市区,建议随协作或向导按计划和路线行进。(另因属冷门山峰,风险性较其他山峰更高一些,需提前做好功课)</h3><h3> 攀登历史:1985年日本山岳会中国登山队10人成功登顶。</h3><h3> 2009年甘肃宁夏山友联合登山队6人南坡登顶。</h3><h3> 2009年雪豹登山队登顶,登顶路线,人数不明确。</h3><h3> 2011年北大山鹰社际华登山队18人全员北坡登顶。</h3><h3> 文艺作品:祁连峰脚下,冰塔如林,错落无序;天然雕琢,鬼斧神工;冰河静固,积素凝花;瀑流敛寒,冰清玉洁。正如明代诗人郭登在《祁连山》一诗中描述的那样:“祁连高耸势岧峣,积素凝雪尚未消。色映晶盐迷晓骑,光生玉树晃琼瑶。寻梅腊外春寒敛,仗策吟边逸兴飘。几度豪来诗句险,恍疑策蹇灞陵桥。” 素珠链峰由于地寒势高,气候变幻莫测,有一日数季之感。不经意间浓云蔽日,骤聚翻卷,雨雹倾盆,飞雪飘絮。刹那间,又飞云如烟,越峰飘逸,艳阳灿烂,万里晴空,寒气顿消,春光和暖。使人才披轻纱又裹绵,无所适从。</h3><h3> 素珠链峰诡异神秘。山间獐鹿奔走,狼豹匿身,百鸟争鸣;山峰周围,树灌丛生,野藤悬垂,野花簇放;明珠般的小湖泊散落其间,水光潋滟,粼粼泛波。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周边地区到素珠链峰寻春踏青游览山色,领略自然之奇美的人越来越多,成为一大景观。特别由于素珠链峰的奇峻险陡,吸引了中外探险者和登山者,每年都有几批来自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登山探险队攀登素珠链峰。也有不少外地客商到素珠链峰脚下开发矿泉水、开采矿产资源。</h3><h3> 素珠链峰脚下,芳草如茵,水流潺潺,是一片得天独厚的丰美草地。北朝民歌云:“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难怪西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击退匈奴至大漠,收复祁连山后,匈奴人悲怆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兮;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使横刀跃马射天狼,气吞万里如虎的霍大将军,也将自己的陵墓依祁连山的形状修造。这一切,足以说明人们对包括素珠链峰在内的祁连山雄浑壮观的敬仰和崇拜。素珠链峰傲立河西走廊,俯视着古丝绸之路的风云变幻,沧桑变迁。历史在它的视野里一页页地翻过,春秋岁月如白驹过隙,也在素珠链峰上刻下了永久的年轮。我们衷心地祝祈素珠链峰,祝祷祁连山这一河西人民心中永远的圣山:为万古造福扎西德勒! (南拉卓正•东纳•磉禅释迦)</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骆驼西峰5484米</font></b></h3> <h3></h3><h3>  骆驼峰位于四姑娘山地区长坪沟内,属于邛莱山脉支系,海拔5484米,位于四姑娘山长坪沟底,幺妹峰及羊满台峰西面,有东、西两个峰尖,犹如骆驼的两个驼峰。山体主要由坚硬的花岗岩构成,由于风化作用岩石较破碎,骆驼峰有一东一西两个峰顶并行成一个大山坳,山坳中孕育出一片冰川,其几条冰川舌下延至4800米,冰川稳定起伏较大,攀登路线上 南坡 有几段40度以上的冰雪坡,有流雪及小型雪崩的危险。从南面攀登骆驼峰需要穿过四姑娘山长坪沟,在沟底拐弯处再上升到海拔4600的大本营。</h3><h3> 对比四姑娘山的大峰、二峰,骆驼峰是真正意义上的雪山,海拔5484米,终年积雪不化,而且有永久性冰川。攀登过程中地形较为复杂,滚石、陡坡、刃脊、冰川、雪坡等样样皆备。该峰是国外人士在四姑娘地区高山滑雪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早年即有登顶记录。国内首登为2004年7月23日成都足迹登山队罗剑、陈照宇、邓涛等从南坡登顶,其后不长时间又有多支队伍登顶。</h3><h3> 登山资料:骆驼峰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山友的关注。骆驼峰基本为东西走向,有东西两个峰尖,其间的鞍部较为平缓。西峰为主峰,海拔标高5484米,路线相对平缓;东峰稍稍低于西峰,但颇为陡峻。该峰第一个营地位置接近长坪沟尾部,海拔约3790米,位于卡子沟和羊满台沟汇合处的草甸上;传统bc位于临时营地东北方向直线距离约1.4公里,海拔约4620米,设于接近羊满台沟末端西北山坡上冰川漂砾区相对平缓的部位; c1海拔5285米,设于东西峰之间的鞍部,约在bc的北东方向,直线距离1.5公里。该峰是国外人士在四姑娘山地区高山滑雪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早年即有登顶记录。</h3><h3> 国内攀登历史:03年成都足迹户外运动俱乐部 陈照宇等4人首登;04年成都户外探索俱乐部 老胡等3人登顶;05年温州攀登爱好者晕晕狼等人登顶;06年成都刃脊探险公司 马一桦 李红学及4名德国登山队队员登顶;其他登顶西峰主峰者无详细考证。</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甘肃大雪山5483米</font></b></h3><h3><br></h3><h3>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大雪山,是祁连山的中断块而成的一个完整的小山地。其北为昌马盆地,东界疏勒河峡谷,南临野马河谷地,西至公岔达阪山口。长88公里,宽20-30公里,山地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大雪山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峰5483米,是祁连山北端最高的山体,由于大雪山地处西北气流直下的要冲,高山降水丰富。</h3><h3> 简介:甘肃境内直延伸到青海长达2000多公里的祁连山脉,是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缘。在古匈奴语中,祁连意为"天",祁连山因此而得名"天山",又因位于河西走廊以南也称南山。山脉西接阿尔金山山脉,东至兰州兴隆山,南界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祁连山脉走向西北至东南,由数条近似平行的山脉组成。祁连山的冰川与丝绸之路有着颇深的渊源,在属于典型的大陆干旱荒漠气候的河西走廊,祁连山脉冰川灌溉绿洲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命脉。</h3><h3> 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大雪山是祁连山的中断块而成的一个完整的小山地。其北为昌马盆地,东界疏勒河峡谷,南临野马河谷地,西至公岔达阪山口。长88公里,宽20-30公里,山地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大雪山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峰5483米,是祁连山北端最高的山体,由于大雪山地处西北气流直下的要冲,高山降水丰富。</h3><h3> 进山路线:从甘肃肃北县石包城乡包车到主峰西北方向的老虎沟冰川,行车距离大约38公里,其中最后的20公里为河滩路线,要求进山的车子有较好的越野功能。在老虎沟的尽头有废弃的冰川观测站,观测站附近是比较理想的大本营BC位置,海拔高度在4000米左右。BC到主峰的直线距离大约为10公里,攀登过程中需要设立C1营地。从BC沿河谷可以很快到达12号冰川的冰舌位置,沿平缓的冰川主体向东南方向前进,在5000米左右的鞍部平台可能找到较好的C1营地位置;C1以上的坡度相对较陡,主峰基本在C1的正南方。</h3><h3> 景观:大雪山共有冰川203条,面积159.4平方公里。大雪山的老虎沟地区共有冰川44条,面积54.3平方公里。老虎沟内的12号冰川,又名"透明梦柯"冰川,于1959年被中国科学院高山冰川研究站的专家们发现。"透明梦柯"是蒙古语,意为高大宽广的大雪山。该冰川长10.1公里,面积21.9平方公里,是祁连山区最大的山谷冰川,属于极大陆型的双支山谷冰川,有宽大的粒雪积累区。冰川末端海拔4260米,最高峰海拔5483米。该冰川坡度较平缓,粒雪区最大坡度数26度,没有雪崩危害。承受力大、安全性高是其显著的特征。具有稳定性冰川的特征。</h3><h3> 历史:12号冰川,又名"透明梦柯"冰川,于1959年被中国科学院高山冰川研究站的专家们发现。"透明梦柯"是蒙古语,意为高大宽广的大雪山。祁连山区大雪山北坡老虎沟内的透明梦柯冰川,属于极大陆型的双支山谷冰川,有宽大的粒雪积累区。冰川末端海拔4260米,最高峰海拔5483米。这里雪峰终年皑皑,直插云霄;百年空净幽幽,无人惊扰。该冰川坡度较平缓,粒雪区最大坡度数26度,没有雪崩危害。承受力大、安全性高是其显著的特征。具有稳定性冰川的特征。</h3><h3> 透明梦柯冰川规模较大,冰面景象丰富、变幻奇特,突兀的雪峰险峻嶙峋、纵横交错的冰谷曲折迂回、冰洞神幻奇妙、冰壁高耸陡峭、冰瀑好似银河倒挂,冰谷、冰蘑菇、冰斗、冰瀑布、冰裂缝等特有冰川地貌在这里随处可见。各种景观惟妙惟肖。冰川两侧巍巍雪山,皑皑帷幔。向上行进,雄浑、壮阔的冰川尽在脚下、辽阔的雪原一览无垠。雄浑、壮阔、旷达是大雪山老虎沟透明梦柯冰川的特色。透明梦柯冰川在规模上占有天机,它是目前中国西北地区即将开发的最大的极大陆型山谷冰川。而国内已开发的甘肃嘉峡关"七一"冰川(面积2。78平方公里)、新疆乌鲁木齐"一号"冰川(面积1。84平方公里)、云南玉龙雪山"一号"冰川(面积1。52平方公里),面积都只是透明梦柯冰川的十分之一。如此旷达的雪野,透明洁净平缓的冰面,也是上述冰川所不及的。第二、透明梦柯冰川地势平缓,冰面坡降为3度到6度,人员容易进入、攀登。第三、透明梦柯冰川属于极大陆型的山谷冰川,有宽大的粒雪积累区,冰川温度低至零下8度,表现出稳定性冰川的特点。经专家科学测量后发现,透明梦柯冰川每年后退不到1米。即使假定冰川退缩一直持续下去,按冰川退缩速度计算,再过200年仍无损于它的生命力和宏伟形象及旅游价值。</h3><h3> 民族居住地:肃北南部,是蒙古人主要生活的区域。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东北段,祁连山脉之西北缘。连绵的巍巍祁连山脉在这里还延伸出了众多群山。这里既有高大的山岭,也有幽深的谷地和山间盆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该区域主要包括三条由西北至东南走向平行而高峻的山岭,即自北向南为野马山--大雪山、托来南山;野马南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大雪山的最高峰海拔高达5483米,而疏勒南山的最高峰团结峰海拔为5826米,是甘肃境内的最高峰。这里降水相对充足,水草丰盛。疏勒河、党河、榆林河、石油河、野马河均发源于此,由此人们把这里叫做五河之源。</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扎拉雀尼峰5482米</font></b></h3> <h3></h3><h3>  扎拉雀尼峰,位于云南德钦县白茫雪山垭口西南方,海拔 5482米。经度纬度: 经98.58, 纬28.19。攀登季节: 最佳季节是十一月到十二月期间,晴天次数较多,积雪较少,是登山的黄金季节。</h3><h3> 山峰简介:造山之初,横断山系主体在云南滇西把怒江、碧罗雪山、澜沧江、云岭、金沙江这些巨大的山脉和河流挤压成南北并列走向,历经岁月的亿万年洗礼,最终形成了三江并流的瑰丽奇观!而位于三江并流东侧的云岭山脉以其长达400公里的绵长雄姿和数百座高山亿万年来昂首在横断山的天际下,向登山者们展示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施展绝活的舞台。</h3><h3> 云岭山脉汇聚了云南最高的几组雪山群落,从北至南依次是察里雪山,海拔5534米、压塞雪山,海拔5404米、润子雪山,海拔5384米、白茫雪山(白马雪山),海拔5476米。这些雪山在西部梅里雪山的强大光辉下显得黯然失色,很少引起过登山者的注意,白马雪山(也称白茫雪山)位于德钦县的云岭乡境内,山脉南北走向,长宽均为20公里左右,平均海拔在4800米,白马雪山与东侧金沙江河谷高差达3500米,属深切割极高山地貌,峰壁风化严重,有大片高山流石滩地形,在群峰之间山谷中发育有数条小型现代山谷冰川、悬冰川,还有一些U型谷、冰斗、羊背石、刃脊、角峰等古冰川遗迹,白马雪山也是云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完整寒带原始林区。</h3><h3> 白马雪山扎拉雀尼峰5000米以上全为风化破碎的岩石构成,峰顶呈不规则的锯齿尖塔状。扎拉雀尼峰为北峰,海拔5460米,南峰海拔5455米,主峰周围还分布有十余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共同筑起雄伟的白马屋脊。白马雪山垂直分布着高山流石滩植被、高山矮灌草甸植被、大果红杉、冷杉林、云杉林、川滇高山栎、云南松林,这里有国家重点保护一类动物云豹、雪豹、滇金丝猴、兀鹫、金雕等,有猕猴、林麝、金钱豹、马鹿、岩羊、高山雪鸡、藏马鸡、白鹇、角雉等,还有豹猫、黑熊、棕熊、斑羚、獾、狐、狼、兔和各种鸟类,不愧为动物的天堂。有虫草、贝母、知母、天麻、胡黄连、黄芪、茯苓、大黄等珍稀名贵药物,还有众多高山花卉,尤以高山杜鹃出名。</h3><h3> 气候状况:一般来说,白马雪山在一月到五月这一时期积雪较多,有雪崩可能性,这一时期山间温度较低,可至零下二十多度,其中一月到三月遇到强风的机会较多,不适宜攀登。六至九月是雨季,经常浓雾弥漫,无法看清路线情况。</h3><h3> 攀登历史:2004年10月,昆明山友王志明一行五人试攀。</h3><h3> 2005年5月,昆明安宁登山队登至海拔5200米。</h3><h3> 2006年2月, KAILAS登山队,康华,金飞彪,黄鹤,王大,王二等人侦察式攀登。</h3><h3> 2008年12月,昆明山友赵恒李昂攀登至5200米,同年有一德国人独攀,具体攀登到哪未知,但没有登顶。</h3><h3> 2010年1月,昆明山友K2和搭档攀登至5300米左右。</h3><h3> 2013年1月27日默竽(李渊),海晴(小辉),晕晕狼(郑朝辉)成功首登扎拉雀尼峰(5482米)。</h3><h3> 攀登线路:第一天由马雪山垭口公路(海拔4200米)开始徒步上山,晚上抵达海拔4300米大本营。第二天顺山谷一直往上,晚上抵达北坡海拔4800米突击营地。第三天修路、侦察登顶路线。第四天突击顶峰,晚上下撤回大本营。第五天下撤回白马雪山垭口公路。一些地段需要岩石攀爬经验,准备快挂、路线绳、上升器、下降器、安全带、头盔、冰镐、冰爪等器材,甚至雪锥、冰锥等器材。还有海拔仪、GPS。</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尕朵觉沃5470米</font></b></h3> <h3></h3><h3><font color="#010101">  尕朵觉沃是遥远的传说,圣洁的神山,尕朵觉悟藏语又称“觉悟夏尕”,意为“白圣客”,传说中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其周围28座山峰分别是他的7位战将,7位神医,7位铸剑师,7位裁缝师,还有他的奶奶、子女等山峰。位于青海玉树州称多县杂朵镇(另译:杂多,扎多),是玉树人自视为其守护神的千古名山。整个尕朵觉沃是由一系列千姿百态的山峰组成的群山体, 由主峰及几十座环绕的山峰组成,主峰海拔5470米(又说是5395米,),平均海拔4900米。其主峰山势雄伟、险峻,其他山峰则十分象形,奇特的山形似鬼斧神工,造就了无数美丽的传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尕朵觉沃意为“上康区主神”,它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供奉的藏区神山之一,是长江流域众多神山之王,是造福玉树地区的非凡神山,也是传说中的英雄格萨尔王祭妃的神灵。传说,“尕朵觉沃”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军,他统率着将士们捍卫美丽富饶的“多堆”,使人们安居乐业,人畜两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尕朵觉悟虽然只有海拔5470米,在高峰云集的青藏高原本来并不出众,但其尖峭挺拔的山形却使任何一个接近他的人望而却步,心生畏念。从玉树州结古镇到神山脚下的赛康寺有近200公里的路程。从结古镇往东沿214国道走到清水河乡,然后从岔路口往北向曲麻莱县方向行进50公里左右,就能远远地望见一个有如凌空出世般的山尖,那就是神山的主峰了。公路只通到赛康寺,要睹神山的雄姿只能从赛康寺租马前往。在这个教规很严的寺院,女人是不能留宿的,以寺院前的小河为界,对面才允许女人居住,而且一过下午5:00,寺院周围还禁止女人靠近。</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而在尕朵觉悟周围,还分布着诸如唐蕃古道、格萨尔王登基台等遗迹,再加上玉树本身就是格萨尔王的故乡,更加增添了尕朵觉悟神山的神圣和伟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尕朵觉悟转山分大中小三种,一般选择中转。常规有三个转游途径:“内转径“即主峰的转游,以陡而著称,路途最近,到觉悟山前之后仅用半天可转完,只有高僧大德和出家人才可走这条道,尤其禁止女人走此道。“中转径”和“外转径“分别需要2天和9天时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中线转山路线:从杂朵镇开始,12公里平路,之后缓坡大约6公里,是到可以通车的终点,有当地住户,共需要4至5小时;之后大约5公里至垭口(海拔5000米左右),坡度较大,大约需要2至3小时;从垭口下山大约8公里是乱石路,不适合扎营,也没有牧民可以借宿,需要2小时;三岔路口藏族同胞家可以借宿,非常热情好客;从三岔路口至谷口大约6公里,需要2小时,谷口有牧民,拐弯之后不再有牧民;从谷口至垭口(海拔约4700米)约8公里,需要3小时;第一个垭口至第二个垭口有1公里多(平路,但较危险),从第二个垭口到赛康寺下山路大约10公里,接近赛康寺附近有牧民村落,需要3小时;从赛康寺到回杂朵镇的三岔路口大约3公里。徒步全程大约55公里左右。正常徒步计划为3天,如两天走完的话第一天会比较辛苦,大约要走30多公里。</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寻找尕朵觉沃(上)</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为了去扎朵镇遥望尕朵觉沃神山,我们特意赶到清水河镇投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七月十四日,我们按照预定线路向扎朵镇出发,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一个扎朵镇。但根据攻略和司机的指引,遥望神山方向,除了乌云密布,又是什么也看不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阿尼玛卿山我们没能看到,尕朵觉沃山又看不到,难道真是与两座神山无缘?</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不死心,司机下车问路并打听情况。可走到藏区深处,会听汉语的人已经非常少了。幸亏派出所的警察能够听懂,建议我们往巴干乡走,可能有机会看到神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当我们进入通天河大峡谷,走不多远就看见一座大桥。不知从哪里开始,原本清澈的黄河到这里已经是滚滚泥流了。站在桥上,这里的阳光分外明媚,远处蓝天下洁白的雪山很清晰很漂亮,让我们对看到神山的有了信心。</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顺着通天河沿继续前行,紧靠着山岩的路越来越窄,迎面而来的通天河水流湍急。路遇两个藏民停住摩托车聊天,我们只得停下来等。这俩人半天也聊不完,也不顾他们堵了我们的路。虽然不确定他们是否会听说普通话,后来我有点后悔没下车向他们问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进入峡谷深处,上午的阳光洒满大地,野花盛开,可没有了人烟。我们在路边的溪流旁休息了一会,司机就凭感觉走。在一个岔路口,我们误入一个山沟,再走竟然没有了路,大块的岩石地面连越野车都已经不能通行。在花海和溪流的陪伴下,我们决定徒步进山,寻找尕朵觉沃。</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跟司机约好了回来的时间,我们便轻装进入山谷,开始了徒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一个预料之外的节目,虽然我带了水和干粮,但早上吃的比较马虎,走了不远我开始脚下打飘,腿脚无力。</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知道是肚子饿了。看着驴友们远去的背影,我不担心掉队,因为他们走的再远也要回来,于是我坐下来吃东西。可谁知经过前面的小坡度上行,上气不接下气之后,除了硬塞下去几小块牛肉,压缩饼干根本吞不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体力不支,真掉队了,连走的稍慢的游魂和考拉的背影也渐渐看不到了。但我在没有遇到回头的队友前,还是想尽力往前走,就走到哪儿算哪儿吧,只要距离尕朵觉沃神山近些再近些。于是,我就一个人一边欣赏无数色彩各异的野花,一边在山溪变急流的水边寻找落脚点,奋力地往上走。</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寻找尕朵觉沃(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山谷越往上,更难有落脚点行走,而我还被溪流挡住,不能到河道中间宽阔的地带,于是很急迫地要跨过溪流。直到看到了几间民居,几只狗对着我狂吠,有一男一女俩孩子走到水边,他们看到我寻寻觅觅的样子,知道我想过去。小男孩搬了块大石头,投进水里,让我垫脚。小女孩向我伸出手,想帮助我过去。</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一脚踩到石头上,石头晃动,整个人跌落溪水里。两个孩子手忙脚乱拉我起身,满脸的遗憾。我说谢谢,我猜测他们不会听汉语,就真诚地拥抱了他们,表达我的谢意。这时候,没有语言可以表达,甚至也不需要语言,但孩子们都懂我无言的感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双手合十,做着“礼拜”的动作,嘴里说着“尕朵觉沃”,想问两个孩子怎么可以找到神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女孩稍长点,能听说一点汉语,她明白了我是来拜访神山的。她先指向山沟的尽头,说着我不是太明白的话。我猜测她意思是要继续往上走,才能见到神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但,看着一路的上坡,没有尽头的山谷,脚下越来越难走的碎石,我不知道还需要走多久才能看见神山。驴友蓝爸爸、老瞧和雨齐的身影早已经消失在山沟的转弯处,而考拉和游魂就已经转回头了。</font>女孩指指身边的山坡,连说带比划,我明白这个山上可以看见尕朵觉沃。</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决定爬上这个山。女孩好心地拉着我的手,向山上爬去。他的弟弟像个小猴子,手脚并用,嗖嗖嗖地向上,很快就把我们抛在身后,自己爬到半山去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实在走不动,大口大口地喘气,向对面山看看,还是没有神山的踪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三个和女孩一起,爬爬停停,在仰角不止50度的山坡上费劲地上行。我也学着小男孩的样子,手脚并用了,果然省力气一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直到女孩告诉我们看见了神山了,而我前面有块大石,我就赶紧上去转身,半靠半坐在石头上,面对神山,闭上双眼,双手合十,遥遥叩拜。</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一刻,我等了很久,也苦苦寻找了大半天。一种巨大的幸福和满足涌上心头,我赶紧双手捂住脸庞,想掩饰自己的情绪,但感动的泪水却冲出了手指缝。</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的感动,在那一刻,也明显地击中了身边的考拉和藏族女孩。</font>仰望我的尕朵觉沃,它只是露出了一个尖顶。是它,真的是它,虽然这个角度我判断不出它是哪个峰。它就在对面那座山的后面,桀骜地指向蓝天,旁边乱云飞渡。我竭力抑制着自己内心的波动,环顾四周,山坡上开满了野花,两个可爱的孩子的家就在眼前的山脚下。我给两个孩子拍照,也拍着同来的驴友,这一刻我们快乐地忘记了疲劳和饥饿。</h3><h3><font color="#010101"> 下山到了他们家门口,孩子的妈妈在家,于是我厚脸皮地讨酥油茶。女主人一句汉语也不会讲,但她竟然听明白我要酥油茶,大方地转身进屋,提来一个大烧水壶,给我把保温杯灌得满满的,两个驴友的水壶水杯也装满了。她还进屋取了风干牦牛肉,捡大块的给我们。</font><font color="#010101">我捡了最小块的,撕了一点放进嘴里,咀嚼了半天也嚼不烂吞不下。</font>我们在他们家门口正享受着酥油茶和风干牛肉,蓝爸爸等三个驴友也回来了。他们听说了也上山去看神山的那一角,然后下来喝酥油茶。男主人回来了,一个留着一头乌黑发亮长发的帅哥,很年轻。他说身边的男孩是他的“羔娃”。而不太能看出年龄的女主人就忙着带着女儿去挤牛奶了。</h3><h3><font color="#010101"> 在这里,我们收获了他们真诚的帮助和热心的接待,这份纯真的善良、友好让我们今天的徒步更加完美。</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也把身上带的饼干、卤水牛肉、糖果什么的分发给了这些可爱的孩子,大家争着和藏族帅哥合影留念。他满足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合影要求。</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一天喝到的酥油茶,是我这一辈子喝过的最醇香的酥油茶。浓香的鲜奶和茶叶混合的味道,原汁原味,浓香满口,也让大家赞不绝口。我相信,我们是发自内心地称赞在这里所喝到的酥油茶。</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告别这家人时,我突然有个怪念头,说不定什么时候,我还会再站在他们家门口讨酥油茶喝。</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回到车上,我们要原路返回G214,可我太累了,就在车上迷迷糊糊有一些睡意。司机的手台响起,蓝爸爸他们喊停车,因为看到了尕朵觉沃。</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一回头,南边远处连绵的山峰全部呈现在天边。我跳下车,不管不顾地往回走,一个人走到路的拐弯处,避开了停车处小房子和路边摩托车的遮挡,好好地遥望尕朵觉沃,把它收进镜头,放进心底。那一刻,我觉得今年此行已经很圆满。</font></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博格达峰5445米</font></b></h3> <h3></h3><h3>  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位于东经88.3度,北纬43.8度,坐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境内,是天山山脉东段的著名高峰。1998年8月4日,中国人第一次踏上了天山山脉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而完成这一壮举的是一支来自乌鲁木齐市的业余登山队。</h3><h3> 山峰简介:博格达峰顶冰川积雪,终年不化,银光闪烁,与山谷中的天池绿水相映成趣,构成了此地高山平湖的优美景色。博格达峰上狂风怒号,气候恶劣,温度常在冰点以下,似乎很难相信那里会有生物。那里纵有少量的水也都冻成了冰。可是,在冰雪覆盖的沙石上,雪莲以及其他无名花卉却养成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居然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可以说是奇迹。博格达峰下起伏的群山,资源丰富。雪线以上生长着雪豹和雪鸡。松林里出没着狍子,遍地长着蘑菇,还有党参、黄芪和贝母等药材。群山之下埋茂着铜、铁和云母等多种矿物。古代许多骚人韵士曾经赋诗赞美博格达峰。此峰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所以被视为本州的锡徵。</h3><h3> 博格达峰海拔高度虽然并不惊人,但登山难度绝非寻常。在主峰的东西方向,分别排列着7座5000米以上的高峰。博格达峰山体陡峭,西坡与南坡坡度达70-80°,只有东北坡坡度稍缓,因此,该峰虽然在1980年以前就有英国和前苏联登山队前来攀登,但直到1981年6月8日,才由日本京都队11人开创登顶纪录。博格达峰是由3个峰尖紧依并立而成,终年冰雪皑皑,世称"雪海"。山峰顶部基岩裸露,中部则为冰雪覆盖,峰顶以下则为冰川陡谷。它主要有4条山脊:东北山脊、西南山脊、北山脊、东南山脊。山脚下是著名风景游览胜地"天池",所以倍受登山爱好者和旅游者的青睐。东西横贯新疆腹地的天山脉延伸到这里,当年在山下游牧的蒙古人给它起了个雅听的名字:博格达。</h3><h3> 博格达山千峰竟秀,万壑流芳,景色迷人。这里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和风光如画的山甸草原。雪线附近有雪豹出没,雪鸡栖居。密林深处不时传来马鹿的呦呜,隐现着狍鹿、棕熊、猞猁和岩羊的身影。草地上山花烂漫,五彩缤纷,其间野生的中草药材如贝母、当参、紫草、黄芪和柴胡等等,一丛一簇,药气袭人。博格达山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菱铁和云母等数十种矿物。群山之巅发育着现代冰川,每到盛夏季节,冰雪融水滔滔而下,汇成30多条较大的河流,浇灌山麓的绿洲沃野。</h3><h3> 资源:博格达山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菱铁和云母等数十种矿物。群山之巅发育着现代冰川,每到盛夏季节,冰雪融水滔滔而下,汇成30多条较大的河流,浇灌山麓的绿洲沃野。山峰顶部基岩裸露,岩石壁立;中部则为冰雪覆盖,常年不化;峰顶以下则为冰川陡谷,地势险要。它主要有4条山脊:东北山脊、西南山脊、北山脊、东南山脊。由于数座山峰间距离较短,山体集中,登山周期不长,非常适宜小型登山队伍连续攀登。山脚下是著名风景游览胜地"天池",湖水清沏,绿如碧玉,倒映着参天云杉相银色的雪峰,可将登山旅游融为一体,所以受登山爱好者和旅游者的青睐。</h3><h3> 地理:博格达峰北邻准噶尔盆地,南隔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这里的气候,主要受西北高空气的影响。由于地处亚洲大陆腹地,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山麓炎热;中、高山区湿润寒冷。四季也不甚分明,一月最为寒冷,月平均气温为-16℃~-19℃;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10-12℃。年降水量不超过200毫米,北坡多于南坡,大量降水集中于夏季的7月和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9月下旬至次年5月底为积雪期,积雪厚度可达65厘米,不宜进山。峰区大风甚少,年平均风速为2.7-2.9米/秒,在一天之内,一般午后风速和云量增大,天气变坏。总之,每年6、7、8月,是登山活动时期,根据多年攀登的经验登山最佳时期在7月中旬到8月10日之间。</h3><h3> 主峰:在天山的诸多主峰之中,博格达并非最高,其海拔高度也仅能排名第三,然而它的名气却远在诸峰之上。长期以来,在西部各民族的心目中,博格达是最富有神性的山峰,它一直被人们视为神灵之宅、紫气之源而加以膜拜。博格达一词就是出自蒙语,即"神灵"的意思。早地古代西域的一些游牧民族中就有崇拜名山的习俗,因博格达山高大险峻,所以被这些民族誉为"神山"、"祖峰",骑者见之下马,行者见之叩首,就连官员路过此地也要停车下拜。有一则叫《沙勒哈沙曼》的民间故事就有这方面的描述。故事说牧民们把博格达山称为"圣人",而把博格达山上的石块视为圣人使用的石头,用这里的石头作武器去打击敌人无往而不胜。由此可见博格山在古代西域民族心中的地位。</h3><h3> 顶峰:雪线到博格达顶峰还有很远一段路程,那里的风光更有一番特色,然而登上峰顶非一般登山者所能为的,只有专业运动员才能为之。自1980年起,博格达就被国家列为10座对外开放的高峰,已有许多中外登山者领略它的风采。博格达已成为世界名山。</h3><h3> 元代以后,博格达又渐渐被涂上道教的神话色彩,这大概与道教宗师邱处机西行有关。公元1219年,邱机应元太祖成吉思汗诏命,率弟子18人西行,由山东登州出发,至燕京,出居庸关,北上至克鲁伦河,折向西,越阿勒泰山,再经准噶尔盆地至赛里木湖,又西行至中亚撒马尔罕,前后历时三年,行程一万多公里,邱处机同弟子一路讲道,修建道观,为道教在西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传说天池的铁瓦寺就是当年邱处机过阜康时率弟子所建,他那首赞美博格达的诗《宿轮台东南望阴山》就写在此时(这也是邱处机在此活动过的见证)。在道教的一些典籍中,博格达山一直被视为西王母的居所,所以博格达自然也就成了道教的神山。及至清代,这里便成了道教的圣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派驻乌鲁木齐大臣上博格达山祭拜,并颁布《博格达鄂拉祭文》,从此,每年官府都要组织民众举办大规模的祭拜活动。这就更增加了博格达的神秘色彩。</h3><h3> 博格达山和它的母体天山一样,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它在三亿年前的造山运时于海水中初露头角,及至六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才脱颖而出。博格达山主峰在天池南侧,其上三峰并立,成"山"字形,中峰略高,海拔5445米,东峰海拔5287米。远望三峰,屹立在一片茫茫雪海之上,就像三个擎天捧日的巨人,英武神勇,让人感慨万千。所以这被世人称作雪海三峰的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赞颂,写了大量的赞美诗篇。长春真人邱处机在那首《宿轮台东南望阴山》一诗中赞道:"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横陈绕涧盘。"清代学者宋伯鲁赞曰"三峰绝倚傍,终古插苍冥"。《新疆图志》的编修人王树楠则更加形象地写出了三峰的高大雄伟,诗曰"南山伸臂云天处,西域昂头到日边"。从这里我们多少可以领略到三峰的奇妙之处。</h3> <h3>  博格达以奇为著,以险为绝,三峰昂天挺立,银装素裹,神峻异常。三峰之下更是千峰竞秀,万壑流芳,景色迷人。目力所及,遍是原始森林和山甸草原,葱笼青翠,风光如画。登博格达山,最让你赏心悦目的是,能在一日之内可见到四季之景。适逢七八月间,谷底正值盛夏,遍地山花怒放,香气盈野,但多少有点暑气燎人之感;待你登至半山,暑气顿消,便觉春意盎然,遍地绿草如茵,如锦似毯,一切生命都迸发着勃勃微生机;再往上登,就渐感凉意袭人,草地也不似先前翠绿,而开始变得枯黄,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及至到了雪线,便觉寒气逼人,举目望去一片银白,雪光刺得你目不忍睁。这雪线附近,按说应是生命的禁区,可是在这里却生长着许多奇异的雪山花卉,如雪莲、野罂粟、翠雀、金莲、金娇、百里香、梅花草等十几种,它们的种子可在零度发芽,幼苗可经受零下30℃的严寒。虽然它们每年仅有两个月的生长期。但它们依然用一生的热情催放出艳丽的花朵,来装点寂寞的雪域。这真可谓生命的奇迹。</h3><h3>  气候:这里的气候,主要受西北高空气流的影响。由于地处亚洲大陆腹地,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山麓平地上干燥炎热;中、高山区湿润寒冷。四季也不甚分明,-月最为寒冷月平均气温为-l6°C--19°C: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10℃-12℃,年降水量不超过200毫米,北坡多于南坡,大量降水集中于夏季的7月和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9月下旬至次年5月底为积雪期积雪厚度可达65厘米,不宜进山。峰区大风甚少,年平均风速为7.7一7.9米/秒,在一天之内,一般午后风速和云量增大,天气变坏。总之,每年6、7、8月,是登山活动的最佳时期。</h3><h3> 从博格达山北坡的峡谷攀援而上,既能看到山清水秀的牧场,也可以探寻雪厚冰坚的世界。博格达峰的冰川积雪,终年闪耀着白白的亮亮的光芒,与山谷中的天池绿水交相辉映,造就出风光独特的避暑胜地。</h3><h3> 交通信息:前往博格达可先到达天池景区,从天池租马骑行前往,也可以徒步从天池出发;另一种方式是从天池下的白杨沟出发,去博格达登山大本营。</h3><h3> 旅游路线:从乌鲁木齐出发,沿公路到阜康市城东,再折南爬坡,穿过山势陡峭、谷地狭窄的盘山公路,便到达海拔1900米高的"天池",全程102公里。之后把登山物资用汽艇运到天池南岸,再借畜力或人力向前跋涉。这里有两条路均可进山:一是沿大东沟向东折南翻过"三个岔达坂",这条路较为平缓;一是向南折东沿将军沟翻过"以肯起达坂",这条路则较为陡峭。两条路的全程分别为25和30公里,山谷中均有沼泽洼地,事前应作好相应准备。登山大本营设在博格尔达峰的北麓,海拔3540米。传统BC:3500米,在白水小姐墓旁。C1:4200米,雪坡上鱼脊骨状岩石的末端。C2:4620米,鞍部靠近大雪坡的岩石后。C3:5080米,台阶上。顶峰:5445米</h3><h3> 攀登攻略—前期准备:对攀登博格达峰的人来说,首先是体能训练,每天要进行5000米长跑,博格达峰虽然不高,如果没有充沛的体力,即使有技术也难以发挥。再就是冰雪技术的训练,包括冰坡行走,冰壁攀登,雪坡及冰坡横切,冰岩混合地带的攀登等。对队方来说,首先要制定详细的登山计划,根据计划准备登山物资,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队伍攀登的大本营,大本营选址一般考虑交通方便,地势平坦、避风,避滚石,取水方便等因素。</h3><h3> 博格达峰登山大本营通常选在三个岔达坂附近的盆地中,海拔3540米,当年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将大本营设在此处,京都队遇难的白水小姐石碑和98年香港三名失踪人员纪念碑就竖立在此,这个营地就是由来登山的传统大本营。从这个大本营登山必须跨越5公里左右的博峰北坡的大冰川,白水小姐就是在跨越冰川时掉入冰裂缝牺牲。在这个营地,队员出发后大本营无法跟踪队员的登山全过程,不利于指挥,另外由于冰川和山峰的屏蔽作用造成几处通讯死角,手持对讲机器有时不能和4700米的二号营地联通,但这个营地进出山的交通较为方便。另一个大本营设在四工河源头的冰川附近,距白水营地3公里处,这个营地视野宽阔,可清楚地看到整个登山过程,并且没有通讯的死角,有利于大本营的指挥。从大本营出发沿冰川东侧边缘行军三个时左右可以到达4300米的二号营地。1998年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首攀博格达峰时就将大本营地设在这里。</h3><h3> 路线熟悉——博格达峰主要有四条山脊:东北山脊、西南山脊、北山脊、东南山脊。除东北山脊坡度稍缓(平均坡度为60度),其余的几条山脊坡度达70-80°,且北山脊是雪崩的多发区,1998年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首攀登时目睹了一次特大雪崩,威力之大,令人惊骇。从大本营到4300米的一号营地,如果从98年中国队大本营出发,沿博峰北坡扇形冰川的东侧边缘行进,2小时间可达扇形冰川上端,海拔接近4000米,再往上是40-50度的冰坡,坡上盖了厚厚的一层积雪,坡长有300米左右,行进很吃力,再用1小时可到达4300米的一号营地。这段路程不需要跨越冰川,相对比较安全。如果从传统大本营地出发,要跨越4公里的扇形冰川,在6-7月份川上覆盖了20-30公分厚的积雪,冰川上裂缝虽然不多,但所通过之处还要插了标志旗,当年日本队的白水小姐就是在这个冰川上坠入冰缝的。另外冰川上有3条冰河,沟深水急,要选择冰河狭窄处过河或从河的源头绕过去,在向上攀登到一号营地,整个路段负重行军大约需要4-5小时。4300米以上是一个"V"型谷,谷的东侧边是通向4800米的山脊,脊上布满了刀刃般的岩石,谷的右侧是通往主峰的山体,山体顶部基岩裸露,中部则为冰雪覆盖,常年不化,谷底则是冰川陡谷,地势险要,巨大的冰瀑区向上沿伸到4700米的鞍部,冰瀑上大小裂缝深不可测,很少人涉足此处。从4300米到4700米的鞍部距离不足1000米,一般保守的路线是沿着"V"型谷东侧的山坡向上斜切过去,斜切的坡度在50°左右。在7月底,冰上的积雪融化,坡面冰光闪闪,十分难走,稍不留心,就会滑进谷底,掉进冰缝,这段路距离太长,修路需要大量的绳索和冰锥岩锥。对于登山技术不太娴熟的队员最好不要结组,也不要采用交替保护的方式通过,最好在铺设路线绳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斜切通过通常需要五五小时。如果登山技术和经验都比较过硬,也可以从"V"型谷的谷底快速通过,但要注意两侧的流雪和滚石头以及冰瀑区犬牙交错的裂缝。谷底攀登只需三个小时就可到达4700米的二号营地。4700米以上的路线平均坡度达60度。4900米以下的路段是一个雪质松软个大雪坡,踩下去就到了大腿根。由于坡度太陡,走在前面的人往上攀登,带下大量的流雪,雪的冲击力之大给随后攀登者带来很大的危险,站得不稳就有被雪裹胁下去的危险。在接近4900米处有一段宽30余米的冰槽,坡度达70°,攀登者必须向南横切过去,难度很大,稍不留心就会滑坠到4700米以下,或坠入南坡的万丈深渊,这地段必须要用8毫米以上的绳索修路。从4900米到5080米是岩石和冰雪混合地带,有些部位局部坡度达到80-90度,攀登极为困难,滑坠的可能性极大,整个路段必须用8毫米的绳索铺设线路。5080米是个小台阶,在山下都能很明显地看到。它是一个不足30平方米的雪檐,此处风很大,是4700米到顶峰唯一可以设营的地方,从4700米到5080米,垂直高度不足400米,却要攀登9-10小时,可见它的攀登难度。从5080到顶峰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沿雪坡上行,然后顺东北山脊的岩石部上攀,这条路对王铁男和张东就从这里登上了顶峰。非常危险,通往顶峰的山脊,岩石壁立,平均坡度在60-70°,局部达80-90°。在攀登到山脊顶部方可发现山脊顶部与主峰有三个断崖,每个相距1.5米左右,而且断崖的顶部只有板凳面大小,攀登者需有足够的勇气和胆略连续跳跃这三个断崖,方能抵达通向主峰的雪山。1998年8月4日,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的王铁男和张东沿这条道路用9个半小时登上主峰,打破了无中国人登顶的纪录,同时用他们的勇敢和忠诚开辟一条前人未走过的路线。这条线路极易迷惑人,看起来是通往顶峰的最佳线路,但实际是一条最危险的线路。香港攀石会三名队员极有可能从这个这里向主峰攀登时滑坠坠入博格达峰南壁的万丈深渊。另一条线路是沿雪坡上攀到岩石部,再向右折几十米,有一条通向主峰的雪槽,最陡处坡度达70°左右,顺雪槽而上可登达主峰前面的大雪包,翻过雪包,再向南继续攀登150米可登达主峰,这个雪槽是这条路最危险地段,如发生滑坠是致命的,因下滑50米就会坠入1000米下的"V"型谷的谷底。</h3><h3> 攀登历史——中国首登:1998年8月4日,中国人第一次踏上了天山山脉东段最高峰、海拔5445米的博格达峰。而完成这一壮举的是一支来自乌鲁木齐市的业余登山队。</h3><h3> 博格达峰以雄伟壮丽的姿态和险峻的地势而著称于世,过去曾有数支外国登山队登上顶峰,但中国的登山队尚无一支登顶。这支由12人组成的登山队来自社会各界,包括国家干部、教师、企业家、新闻记者、医生等。8月3日,登山队分为4个节组,每节组3人,开始从北坡海拔4700米的3号营地向顶峰冲击。队长王铁南带领第一节组到达海拔5080米的突击营地攀顶时,遭遇风雪、浓雾,能见度不足两米,只好原地休息准备,其中一人因体力不支而下撤。8月4日晨8时40分,王率另一队员张东向顶峰突击,经8小时艰难攀爬,终于登顶,随后,登山队第二三四节组中的6名队员也攀上了顶峰。据了解,为此次攀登,这支登山队于1997年就进行了专项准备工作。国家登山协会副主席李致新说,博峰属典型的技术型山峰,业余登山队能登顶,在中国登山史上是一个奇迹。</h3><h3> 1998年8月,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登山队8人登顶。</h3><h3> 1998年8月,香港攀石会登山队攀登博格达峰时三人失踪。</h3><h3> 1999年7月,华藏山社搜寻香三名港失踪队员未果,三人登顶。</h3><h3> 2000年7月,北京一支业余登山队登达海拔4700米的高度。</h3><h3> 2001年8月,日本老年登山队登顶海拔4300米的博格达峰卫峰。</h3><h3> 2002年8月,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西域旅游登山队3人登顶。</h3><h3> 2003年8月,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登山对9人登顶。</h3><h3> 2004年8月,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登山队登达海拔5080米的高度。</h3><h3> 2005年7月,北京一只业余登山队登达海拔5080米。</h3><h3> 2005年8月,香港登山队登达海拔4700米。</h3><h3> 2005年8月,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13人登顶。</h3><h3> 2006年8月,北大山鹰社17名队员登顶。</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白马雪山5430米</font></b></h3><h3><br></h3><h3> 白马雪山位于云南省德钦县境内,面积190144公顷,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针叶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和滇金丝猴。</h3><h3> 地理位置:本区地处横断山脉中段,巍峨的云岭自北向南纵贯全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座,主峰白马雪山海拔5430米,相对高差超过3000米。区内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在水平距离不足40公里内,有7-16个植物分布带谱,相当于我国从南到北几千公里的植物分布带,蔚为奇观。本区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星叶草、澜沧黄杉等十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滇金丝猴、云豹、小熊猫等30多种,有“寒温带高山动植物王国”之称,具很高的科学价值。</h3><h3> 巍峨的云岭属横断山脉,群峰连绵,白雪皑皑,远眺终年积雪的主峰,犹如一匹奔驰的白马,因而得名“白马雪山”。为了保护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典型的山地垂直带自然景观和保持金沙江上游的水土,1983年在云南省德钦县境内白马雪山和人支雪山的金沙江坡面,划出19万公顷建立自然保护区,现已扩到27万公顷。整个保护区海拔超过5000米的主峰有20座;最高峰白马雪山达5430米。 </h3><h3> 自然资源:保护区气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形成河谷干热和山地严寒的特点,自然景观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在海拔2300米以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为疏林灌丛草坡带,生境干旱,植被稀疏;海拔3000-3200米的云雾山带上,分布着针阔叶混交林,树种组成丰富;海拔3200-4000米,地势高峻而冷凉,分布着亚高山时暗针叶林带,主要由长苞冷杉、苍山冷杉等多种冷杉组成,林相整齐,为滇金丝猴常年栖息之地,是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主要部分和精华所在;海拔400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带、流石滩稀疏植被带;海拔5000米以上为极高山冰雪逞,每一个带都各有特色。</h3><h3> 这里环境幽静,人迹罕至,生物种类也较多,常见的兽类有47种,鸟类45种,是我国特有的滇金丝猴栖息繁衍的理想之地。此外,区内还有仅产于横断山脉地区的小熊猫、绿尾虹雉,在海拔更高的地方,则有云豹、白马鸡和马麝等珍稀野生动物。 </h3><h3> 植被类型: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季风气候的影响,造就了白马雪山极高度的生物多样性。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呈明显垂直分布,形成了壮观的垂直带谱,有7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和37个群系。高山亚高山的特殊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面积有131306公顷,森林植被覆盖率为62.8%,林地林木蓄积为4157.8万立方米。 </h3><h3> 森林类型: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类型有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阔叶林、温凉性针叶林、温凉性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和暖性阔叶林。其中寒温性针叶林是主休,是经过长期自然演变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森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原始森林面积大、寒温性树木种类多、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森林生物量大的特点。</h3><h3> 保护野生植物: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属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的有4种:即玉龙蕨、独叶草、云南红豆杉、光叶珙桐;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的有9种:虫草、松口蘑(松茸)、金铁锁、澜沧黄杉、油麦吊杉、云南榧树、秃杉(台湾杉)、胡黄连、山莨菪。</h3><h3> 珍惜濒危植物: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拥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18种:属Ⅰ级珍稀濒危植物的有1种:即秃杉(台湾杉); 属Ⅱ级珍稀濒危植物4种:玉龙蕨、光叶珙桐、金铁锁、澜沧黄杉。 属Ⅲ级珍稀濒危植物13种:云南榧树、胡黄莲、长苞冷杉、短柄乌头、华榛、领春木、棕背杜鹃、似血杜鹃、硫磺杜鹃、黄牡丹、桃儿七、延龄草、天麻。</h3><h3> 动物种类:白马雪山茂密的山地森林环境给野生动物栖息提供了最佳场所。尤其是兽类和鸟类的野生种类,更是它们生息和繁衍的天堂。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类动物已知有9目24种,69属,98种。由于保护区内峡谷相对高差一般均在3000米以上,因此,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形成了非常明显的自然植被的景观垂直带,随之野生动物因生境的变化,也形成了明显的垂直分布。</h3><h3> 白马雪山哺乳动物及鸟类动物的垂直分布的概况:海拔2000~2800米的暖河谷稀疏灌丛草坡生境记录的哺乳动物约有21种,鸟类动物88种。如北树鼩、大灵猫、小灵猫、雉鸡、大山雀等;海拔2800—3200米的中山云南松与落叶阔叶林生境记录的哺乳动物约有70种,鸟类动物147种,如金猫、云豹、水鹿、猪獾、白腹锦鸡、山斑鸠等;海拔3200—4000米的亚高山暗针叶林带生境记录的动物约有哺乳动物85种,鸟类动物100种,如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滇金丝猴等,是保护区动物种类的精华所在,其它有藏马鸡、红暖角雉等; </h3><h3>4000—4500米的高山灌丛、流石滩生境记录的鸟类动物68种,哺乳动物仅14种,因寒冷多风,霜冻严重,常年积雪,生存的多为喜玛拉雅特有种和古北界泛布种,如旱獭、雪豹、岩羊、榛鸡、雪鹑等。</h3><h3>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兽类7种——滇金丝猴、雪豹、金钱豹、云豹、熊猴、林麝、高山麝。鸟类8种——黑鹳、金雕、胡兀鹫、绿孔雀、黑颈长尾雉、黑颈鹤、斑尾榛鸡、雉鹑。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兽类16种——猕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小熊猫、石貂、水獭、斑灵狸、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猞猁、鬣羚、斑羚、岩羊等。鸟类20种——松雀鹰、雀鹰、高山鹰雕、普通鹫、高山兀鹫、毛脚鹫、红隼、淡腹雪鸡、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勺鸡、白腹锦鸡、灰鹤、楔尾绿鸠、大紫胸鹦鹉、雕鸮、灰林鸮、白腹黑啄木鸟、鸢。 </h3><h3> 高山杜鹃:在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游览之人可尽情领略雪域风情。夏季的白茫雪山,冰雪消融,到处高山流水,杜鹃花灿烂绚丽,林中则百鸟轻鸣,群猴嬉戏。到了秋季,白茫雪山的自然景观则更别有情致。阒在滇藏公路上,就置身在丰富多彩、如醉如痴的景物里。特别使人沉醉的是从远到近所呈现的那种是就物色调上的强烈的立体感。远处是雪山,在清明的秋空里,极高、极白、极远。在这种高远雄奇的峰峦之下,林海尽为秋色所染,红、黄、绿层次井然,特别是那如火如霞的红色秋叶,像雪山的灵魂,尽情地展现着多情的姿态,让人深悟深林高山的豪爽热烈。长满灌木林的草甸草坡上雪茶点布;若陷若现的流水在海中穿行,仿佛雪山之魂。置身于其中,让人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在白茫雪山丫口处,耸立着一个巨大的玛尼堆,青灰、森黑的石块,记录着来往行人拜谒白茫雪山的那份虔诚。经幡在寒风中翻卷,风雪交加,经幡早已褪色,经文难以辨认,却诊然义无反顾地诵念着六字真经,没有人文气息的自然景观是乏味的。一无人迹的雪山丫口,因为有了玛尼堆,有了飘动的经幡,而富有了灵性。按照藏传佛教的规矩,一个地地道道的藏人在翻越白茫雪山丫口时,都要随手捡拾一块石头,放在玛尼堆上,然后解开头上辫子,任其随风吹散。他会大声念诵经书,大声呼唤神录,并把手里的青棵撒向天空,表达对神灵的敬意。那是大与自然的对话,也是人与神的交流。往远处望去,地上雪茶细白如丝,事实上那是一种黄白色的高山苔鲜类植物,在丽江与中甸,那种满街的铺面都在出售的天然饮料,看来采集得并不容易;再无处,密密麻麻地生着一丛丛低矮高山杜鹃。</h3><h3> 旅游信息: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最佳旅游时节:夏秋两季最佳。溪水潺潺,杜鹃如炽。</h3><h3> 小贴士:白马雪山海拔较高,如果有高原反应,要提前备好氧气瓶、红景天等药物。另外,带足御寒衣物。最佳旅游时间夏秋两季是游览白马雪山的最佳时节,此时公路沿线冰雪消融,到处溪水潺潺,杜鹃如炽,林中百鸟轻鸣,群猴嬉戏,令人目迷神驰。从12月至次年6月雪山一般不能通行汽车。</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哈巴雪山5396米</font></b></h3> <h3></h3><h3>  哈巴雪山位于香格里拉市东南部,与玉龙雪山隔虎跳峡相望,是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及其以后第四纪族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下急剧抬高的高山。最高峰海拔5396米,而最低江面海拔仅为1550米。山势上部较为平缓,下部则陡峭壁立,望之险峻雄伟而又美丽神秘。“哈巴”为纳西语,意思是金子之花朵。攀登季节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受季风影响,1、2月风力较大,经常达8级以上。11月与12月风力较小,是攀登的最佳季节。</h3><h3> 地理环境:哈巴雪山位于香格里拉县东南部,是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及其以后第四纪族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下急剧抬高的高山。最高峰海拔5396米,而最低江面海拔仅为1550米。山势上部较为平缓,下部则陡峭壁立,望之险峻雄伟而又美丽神秘。“哈巴”为纳西语,意思是金子之花朵。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位于云南省中甸县东南部。与玉龙山隔虎跳峡相望,攀登季节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受季风影响,1、2月风力较大,经常达8级以上。11月与12月风力较小,是攀登的最佳季节。</h3><h3>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香格里拉旅游东南部,距香格里拉旅游县城120公里,总面积21908公顷。主峰海拔5396米,海拔最低点为江边行政村,仅1550米,海拔高差3896米。整个保护区4000米以上是悬崖陡峭的雪峰,乱石嶙峋的流石滩和冰川。海拔4000米以下地势较缓,地貌呈阶梯状分布依次分布着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寒带等气候带,山脚与山顶的温差达22.8℃。</h3><h3>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内呈立体状分布着高山寒冻植被带、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丛、冷杉、云杉、针杉、山地常绿阔叶林带等,植物种类繁多,保护区内有虫草、贝母、珠子参、天麻、雪莲等名贵药材;而兰花、百合、报春、龙胆、野牡丹等名花随处可见;在浓密的原始森林中,栖息着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野驴;二类保护动物雪豹、猕猴、小熊猫、金钱豹、原麝、马麝等;还有黑熊、棕熊、野猪、花面狐、鹦鹉和多种画眉鸟。</h3><h3> 哈巴雪山,山顶终年冰封雪冻,主峰挺拔孤傲,四座小峰环立周围,随着时令、阴晴的变化交请,雪峰变幻莫测,时而云蒸雾罩,宝鼎时隐时现;时而云雾缥缈,丝丝缕缕荡漾在雪峰间。保护区内分布着众多的高山冰湖群,大部分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其中,以黑海、圆海、黄海、双海风景最佳。</h3><h3> 哈巴雪山因巨大的海拔高低差异,形成了明显的高山垂直性气候,这种气候又孕育了垂直带状分布的生态系列。立体分布着高山寒冻植被带、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丛、冷杉、云杉、针杉、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干热河谷灌草丛带等,植物种类繁多。在浓密的原始森林中,栖息着许多珍贵动物。哈巴雪山主峰高5396米,山顶终年冰封雪冻。主峰挺拔孤傲,四座小峰环立周围,远远望去,恰似一顶闪着银光的皇冠宝鼎。随着时令、阴晴的变化交替,雪峰变幻莫测,时而云蒸雾罩,宝鼎时隐时现;时而云雾飘渺,丝丝缕缕荡漾在雪峰间,“白云无心若有意,时与白雪相吐吞”。白雪衬着蓝天,雄奇中透出无限的灵秀。</h3><h3> 在海拔约4700米左右的地方,悬岩披挂着冰瀑,仿佛雪山高洁优美的乐章。这一道道的悬冰川,属我国纬度最南的海洋性温冰川。据说那些千奇百态的角峰、刀脊、U形谷和羊背石,就是古冰川留下的痕迹。古远的冰斗还融化积聚成众多的冰碛湖,这些冰碛湖就分布在海拔4100米左右地带上,以黑海尤为著名。</h3><h3> 黑海因水色如墨而得名。湖水幽深神秘,且四时景观各不同。最奇特的是,人们只要站在湖畔长啸数声,湖畔四周便会细雨纷纷,有时甚至会暴雨倾盆,将人淋个浑身透湿。这种呼风唤雨的奇特景观,更增添了黑海的神秘性。黑海中有数量极多的雪鱼,俗称“娃娃鱼”,在气温合适的时候,雪鱼汇成一环状,黑压压环绕在湖边浅水中,情形十分奇特。除雪山、湖泊、杜鹃外,哈巴雪山景区内还有许多悬泉飞瀑。或清秀、丝丝缕缕,或气势汹涌、声喧如雷。如:尖山瀑布,高约40米,水流充沛,气势恢宏,水从崖顶跌落,化为蒙蒙细雨,有时在阳光的折射下,水雾幻化成七色彩虹,景致十分奇妙;大吊水瀑布,高近200余米。其源头在雪线之上,属季节性瀑布,每年4-9月,冰雪融化,雪水沿陡峭的断崖奔泻而下,形成涓秀奇丽的哈巴大吊水瀑布。皑皑雪峰,云雾飘渺,飞流破云而出,如天河入尘,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势。</h3><h3> 解读哈巴雪山:哈巴雪山亿万年来静静地伫立着,时间似乎在这里凝滞,所有世间的沧桑变幻在她眼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那些千奇百态的角峰、刃脊、U形谷和羊背石,据说就是古冰川在她身上留下的遗迹,清晰得如同刚刚发生。</h3><h3> 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高高地隐在云雾中,山麓下是深深的哈巴大峡谷。一高一下,鬼斧神工,若不是上天的奇迹怎会有这等人间胜景?</h3><h3> 四周的云彩还会不断地向雪山聚集,偶有雷电闪过,照亮半壁青灰色的绝壁,暗示着她的威严和神秘。有时会在浓雾中忽地亮开一个豁口,被严实的山壁和云雾囚禁已久的风,贴着冰大坂向上狂吹,直吹上苍苍高天,吹得乌黑的云流无序地飞旋,一堵堵撞向雪崖。此时此刻,她就像在预示着什么、暗示着什么,天地在此交接,云飞光摇中,哪里分得出孰上孰下,是物是我。</h3><h3> 覆盖在哈巴身上的冰川被当地人称为“雪海”,位于哈巴顶峰西北坡海拔4000米左右的地方,为长年冰雪崩塌下滑堆积而成,冰层达几十米厚,终年不化。高山冰碛湖(黑海、黄海、湾海)则是大理冰期时的古冰斗积水而形成的冰川遗迹,是“三江并流”地区内唯一的“大理冰期”冰川遗迹分布区。置于如此高的海拔,水至清而极冷,更无藻类鱼类的杂音,不似人间。人迹罕至的雪山之上,每一块石头、每一挂冰川、每一棵花草都吸取了自然的精华而显得那么的灵气十足。本来是不适合娇嫩植物生长的,但让人吃惊的是,娇嫩的杜鹃花在这里却开得正好。山丫口带冰雪味的朔风,把她们的枝叶吹得翻了过去,裸露出苍白的身躯。在寒风中她们肩臂相连,织成一个与死亡抗争的白色的网,把花一坡一坡撒开,罩住高山冻荒漠地带。这悲壮的寂寞常让都市中人看得痴痴的。</h3><h3> 山上的草也长得不一般,不是一棵棵、一片片地生,而是一团团地长,长成一个个圆圆的半球,本地人把它们叫做高原雪灵芝。这些平凡而又超凡的小生灵,平静地生活在处境恶劣的冻荒漠地带。不仅需要有顽强的生命力,还需要有一种超然的智慧。它们在凶险之地,开启了天堂之门,何须界限。然而不知怎的,登山的人却大都不愿在湖边的草地上扎营,他们说,尽管草地柔软,富有弹性,但担心它会在我们熟睡时自己走开。</h3><h3> “白云无心若有意,时与白雪相吐吞”的雪生云、云弄雪的景致虽不仅哈巴雪山独有,但确是哈巴雪山的最为精妙生动。挺拔孤傲的主峰旁,云蒸朦胧,山峰时隐时现,若云欲飞。太阳忽地在山那边沉没,忽地在山这边出现。刚刚还流得满背的热汗,不一会儿便冷冰冰地粘在衣上贴在身上了。从山下的虎跳镇至哈巴雪山峰顶,需经过亚热带、寒温带、寒带、高寒带,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垂直的立体气候使她形成了变幻无穷的自然景观。</h3> <h3>  大吊水落差很大,形成100多米高的瀑布,瀑面不宽。黑海水面宽阔,湖水碧蓝清透,湖水下的石头也是一种碧蓝的颜色,水面上还漂浮着冰块。远方有一道道悬岩冰瀑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刺眼的亮光。</h3><h3>  云南号称植物王国,而这王国中的13000多种植物,有一半就分布在哈巴自然保护区内;滇金丝猴、喜马拉雅旱獭、小熊猫等数十种珍稀动物也流连其中。生物学家称誉哈巴雪山为“世界花园之母”、“天然动物园”。</h3><h3> 只有置身于雪山脚下仰望上苍,才会感到造物主的伟大,只有站在峰顶遍览众山小,才能体味人生的真谛。金沙江劈开玉龙、哈巴两雪山而形成的世界最深大峡谷——虎跳峡,同样以险峻著称。两岸雪峰高出江面3000多米,其势惊险奇绝,慑人心魄;许多礁石横卧江中,激流撞击,浪柱凌空,涛声震天。</h3><h3> 相关资料:三江并流是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后的遗产,也是人间最后一块圣洁之地,矗立其中的哈巴雪山则是圣地的最高峰。在这里,哈巴已不再仅仅是一座雪山,她更是人间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20世纪80年代,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在一张卫星遥感地图上惊异地发现在地球位于东经98°-100°30’,北纬25°30’-29°的地区并行着三条永不干涸奔腾的大江,这就是位于青藏高原南延至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之中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h3><h3> 金沙江由北东去,汇集雅砻江、大渡河、嘉陵江,于是中国便有了长江。澜沧江由北南下缓缓而流,穿越国界便成了邻国湄公河的上游。怒江由北南下奔腾急湍闯进缅甸便成了萨尔温江的上游。</h3><h3> 三江同发源于青藏高原,三江携手并肩在云南崇山峻岭中奔流。金沙江经石鼓镇天造奇观(长江第一湾)急蓦回头大江东去最终流入太平洋。澜沧江、怒江穿流缅甸、越南、老挝、泰国最终流入印度洋。这是世界上仅存的一片净土,沉静着一种永恒的梦境,这是地球上最后的神秘面纱。</h3><h3> 三江并流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欧亚大陆最集中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人文资源、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使该地区成为唯一的、独特的世界奇观。三江并流地区4万平方公里的自然,是世界第一大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半球生物景观的缩影。三江并流地区名列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17个“关键地区”的第一位。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级物种基因库,是中国三大生态物种中心之一。 这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从大地演化的蛇绿岩、枕状熔岩、占生化至第四世纪的地质岩层纪录到陆内造山带变质变形的冰川雪峰,溶洞河流、喀斯特地貌都在这里共存。</h3><h3> 这里集中了北半球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温带、寒带的多种气候和生物群落,是地球最直观的体温表和中国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h3><h3> 这里有高等植物210余种,1200余属,6000种以上,仅占中国0.4%的土地面积却容纳了中国20%的高等植物。这里生存着哺乳动物173种,鸟类417种,爬行类59种,两栖类36种,淡水鱼76种,凤蝶类昆虫31种,而这些动物总数均达到中国总数的25%以上。这在中国乃至北半球和全世界都是唯一的。</h3><h3> 雪山峡谷、急涧险滩、湖泊森林、草甸冰川、丹霞泉华,大地的景色汇集在三江并流地区。近百个自然景观气象万千,各有千秋。这是地球上最后的一片净土,这是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后的遗产。 人类理解了生命的含义,懂得了“自然”这个博大而脆弱的词汇,才会珍爱生命、热爱自然;惜爱大自然、呵护大自然正是三江并流跻身世界遗产名录的最大缘由。</h3><h3> 在这里,多种宗教共存,各种信仰和平共处。16个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和睦相处、生息与共。这里是中国著名的国际古商道--茶马古道的发祥地。历史的蹄声至今仍在古道上清晰地回响。这里有二战历史上著名的“驼峰航线”,阳光下静卧在雪山峡谷中的数百架飞机残骸闪亮着悲壮的银光,这里有让冒险家敬畏的探险胜地——虎跳峡。一个爱恨交织的地方,无数中外探险家、漂流者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里有一座人类唯一没有能够征服的雪山--梅里雪山。这座神圣的雪峰将中日登山队16名勇士永远安魂在千年的冰川中,她将永远散发着诱人的光芒。</h3><h3> 三江并流是千百年苍茫岁月中留给后人的诉说,属于东方最神秘、最壮丽的地方。</h3><h3> 古老的传说中,哈巴和玉龙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曾并肩对抗霸占了金沙江的魔王,哈巴英勇战死,化作了今天的哈巴雪山。美丽的神话传说让善良、勇敢的哈巴成为了一个世间的传奇。</h3><h3> “哈巴”为纳西语,意寓为金子之花朵。哈巴雪山因第四纪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构造运动而生,亿万年的岁月却依然保持着远古的纯洁。哈巴雪山位列“三江并流”世界遗产8个片区中哈巴雪山片区,是皇冠中闪耀的那颗钻石。哈巴雪山是“世界遗产名录”中最典型的高山针叶林保护区域,丰富复杂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为她披上了绚丽的外衣,哈巴雪山主峰海拔5396米,为云南著名的极高山之一,汇集了所有世间的奇迹。哈巴雪山山顶覆盖着现代冰川,它和玉龙雪山的冰川一样,同是我国纬度最南的海洋性温冰川,这是造物主赐予我们的礼物。哈巴雪山拥有高山冰碛湖(黑海、黄海、湾海),山水共存,造就的是不可思议的和谐和惊艳。 三江并流是人间最后的一块圣洁之地,哈巴雪山则是圣地的最高峰;在三江并流可以找到心灵的家园,而在哈巴雪山可以找到让心灵最终栖息的属地。哈巴并不只是一座雪山,她更是人间最接近天堂的地方。</h3><h3> 哈巴雪山位于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境内,雄踞于世界著名峡谷——虎跳峡西岸,主峰海拔5396米,既是云南著名的极高山之一,又是香格里拉文化及自然品牌的精品雪山,跑迪庆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120公里。哈巴雪山主峰挺拔孤傲,终年积雪,周围有四座小山峰拱卫,远望有如一座雄踞蓝天白云间的银铸宝鼎。哈巴雪山上海拔4700米以上终年积雪,山顶上保存着发育完好的现代冰川。雪山上气候变幻莫测,时而云蒸霞蔚,气势磅礴,时而风清丽日,银妆素裹;山势如柱如锥,如莲花似楼台,风情万端。在海拔3500米以上地段,冰蚀湖星罗棋布,其中以黑海、汪海、黄海、双海风景最为秀丽。黑海水色如墨,人在湖边呐喊竟会有呼风唤雨之奇效;圆海由大树杜鹃所簇拥,花开季节,美不胜收;黄海水清见地,水色金黄。哈巴雪山不仅山雄水美,而且又是世界高山植物最丰富区域,植物区系南北混杂,东西交错,垂直分布,是云南省高山植物资源的宝库。仅以杜鹃花而言,这里就汇集了几乎整个滇西北的杜鹃种属,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近200多个品种的杜鹃,占云南杜鹃种属的70%。登此雪山,不仅是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也是一次领略大自然风光,感受人间仙境的绝好良机。曾成功登上珠姆朗玛峰的我国著名民间登山家王石先生在攀登哈巴雪山后说,登珠穆朗玛峰除了白茫茫一片外什么也看不到,而攀登哈巴雪山一步一风景,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h3><h3> 气候: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位于香格里拉县东南部,山势上部较为平缓,下部则陡峭壁立,攀登季节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受季风影响,1、2月风力较 大,经常达8级以上。11月与12月风力较小,是攀登的最佳季节。哈巴雪山几乎是登山爱好者的必登之地,是一座适合初级登山爱好者攀登的山峰,但这不意味 着可以轻视它的难度,更需要时刻注意安全。冰雪较多,有一定雪崩危险,没有特别的攀登难度。需要注意的是有一段大雪坡,如果滑坠下来会要命。</h3><h3> 登山历史:远古-公元1995年2月前,哈巴雪山为人迹未至的地方。1995年4月,由云南省香格里拉迪庆地区哈巴村村民,李顺友(外号 好四)个人首登。</h3><h3> 1995年10月,云南探险旅行社金飞彪率队首次组队攀登,4人登顶,首攀路线为西北坡传统路线。</h3><h3> 1996-1998年,云南探险旅行社组织了8次商业攀登,21人次登顶。</h3><h3> 1999年10月,云南梅里户外登山队8人登顶。首次直攀北坡西北脊路线。</h3><h3> 2001年2月,昆明丛林鸟俱乐部组队攀登,6人次登顶。</h3><h3> 2002年10月,昆明登山探险协会组队攀登,4人登顶。同月,贵州青年登山队8人登顶。 2003年2月,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率队,7人登顶。</h3><h3> 2003年5月,昆明山野旅行社组队登顶。</h3><h3> 2014年5月1日,寻佳户外运动带队攀登,25人登顶哈巴雪山;</h3><h3> 1995年至今,已共有200余人次登顶成功。</h3><h3> 2016年5月25日,雄鹰协作队带队攀登,12人登顶,协作队大马第一个到达顶峰。</h3><h3> 2016年6月,寻佳户外运动组织“新起点、新体验”首届-哈巴雪山登山徒步大会,40人登顶;</h3><h3> 2016年10月,寻佳户外运动组织哈巴雪山攀登,26人登顶;</h3><h3> 2016年10月,李劲斌等跟随雄鹰协作队登顶成功。</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年保玉则5369米</font></b></h3> <h3><h3><font color="#010101">  果洛山又名年保玉则、年宝叶什则,是"三果洛"的发祥地,位于青海省久治县索呼日麻乡、白玉乡境内。年保主峰终年织雪,有面积约8平方公里的高原冰川,主峰海拔为5369米,壮观的冰体与鬼斧神工般陡峭的山岩和180个湖泊使年保披上了神密的面纱。年保玉则是三果洛的发祥地,带你走进格萨尔王的故乡,领略神话般的魅力。年保的山间有湍急的溪流和清丽的流水,涓涓小溪从山岩中穿过,从乱石中翻滚而过,吐出无数道白沫。来自天边的一道道瀑布似白帘般垂落,似银河般洒落人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年保玉则位于班玛县东部,属巴颜喀拉山,是青海果洛草原的一座神山。长40公里,宽25公里,由无数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主峰5369米,相传是果洛诸部落的发祥地,因而备受尊崇。果洛山是大渡河的发源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当地群众说,很久以前,这里有个猎人,他救了化为小白蛇的年保玉则山神的独生儿子,后来,年保山神化为白牦牛与恶魔激战,猎人应邀射死了恶魔。年保玉则为了感谢猎人,将他的小女儿许配给猎人,两人婚后生下三个儿子,分别叫昂欠本、阿什羌本、班玛本,上、中、下三果洛部落就是他们的后裔。因此,年保玉则神山成为果洛藏族的祖先。</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莽莽昆仑山,在青藏高原分为西段和东段。东昆仑山的南支,叫巴颜喀拉山。年 保玉则是巴颜喀拉山的最高峰,它坐落在巴颜喀拉山脉东段,青海省久治县境内。 年保玉则,海拔5369米。位于东经101.1°,北纬33.3°。它的顶部由3个常年积雪的 山头组成,山体则由好几条山脊和相应的峡谷组成,俯瞰而视,形似花瓣。峡谷中以山谷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冰雪融化后,在雪峰周围的山谷中汇成大大小小160 多个湖泊,形成雪山镜湖辉映,自然景观万千的景象。当地牧民把它视为"神山", 其主要原因恐怕在于它的静穆秀美。当然,主峰周围的群峰。怪石峥嵘,也增添 了这个海拔高度并不十分惹眼的山峰的吸引力。</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个地区处在亚热带季风高原高峰气候区域的边缘,山麓中生长着千百年的云杉、 松柏,成林蔽野,古木参天。山坡上有虫草、贝母、大黄等名贵药材。山脚下,野 驴、野牦牛、藏羚羊、岩羊、白唇鹿、黑熊等珍贵动物,成群出没于森林草原之中。 湖内,有高原上特有的鱼类20多种。可以说,人们一到这里就会感到真正回到了大自然之中。</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旅游资源:果洛山的秀,在于它的千般姿态,万般造型。晴天里,青黛的山峦隽秀潜咏,像一只只捧起蓝天白云的手臂,坚强而有力;像石候蹲伏在悬崖峭壁上,望天嬉戏;像白色神牛(拉耶尕吾),静卧于苍穹中;像红色神虎(加什达玛吾),呼啸欲出;像盼夫凯旋的妻子,遥望着远方,深情而羞涩;更像格萨尔王身披战袍征战于疆场,勇猛骁悍……"谁教倚天剑,削出绝崖峰?"任凭你展开想像的翅膀,你会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一方神奇的山水。阴天里,年保玉则云飘雾绕,像大画家挥舞的神手笔,或浓或淡,泼洒出一幅幅写意的水墨,诗意盎然,音韵飘荡;忽儿云海翻卷,飘来朵朵雪花,山峦石峰几经雪花标点,便幻化成朵朵白莲,圣洁的令人遐想联翩;忽而云开雾散,月明星灿,花朵含笑摇曳,鱼儿嬉戏于碧波绿水之间,山鹰在高空吟唱,岩羊在山间欢舞,微风习习,空气清新,使人流连忘返。走近年保玉则,只见众多卵石搭成了山谷溪水间的石桥,每一块卵石的顶部都凝结着滴滴露珠,晶莹剔透,美不胜收。"住在深阁人未知",年保玉则是大自然造就的一块未被现代文明濡染的净土,这里的一切仍就保持着千万年前的洪荒与古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落英湖瀑布,层层叠叠,宛如交织在危崖绝壁中的纱裙;涓涓细流,汇集成弹奏着缠绵悱恻、美妙动人乐章的水帘,一泻而下,虽没有"尼亚加拉大瀑布"雷霆万均的气势,却也有着"黄果树瀑布"般的雄浑壮美。这里的湖光,倒映着峰峦叠翠、万种花朵,分不清是山有了水而青翠,还是水有了山才美丽,山上有泽,泽中有山,湖湖相通,河河相连,使人油然而生胜似"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的雪线以上分布着除南北极和喜玛拉雅山之外少有的现代冰川及地夷平面下发育的冰斗悬冰川,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山下绿草如茵,山顶雪岭泛银,相映成趣。极目望去,象从天宫深处流淌出的银河,悬挂于山涧天际,它皱折的冰凌,仿佛是一部记录着千万年以来地质变化的史书,教人去细细研读。</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有品味极高--富含硅、硒、锌等20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泉水,纯净甘甜,沁人心脾;有出露于美丽隽秀,银装素裹的雪峰下云腾雾绕的温泉,水温60度左右,含有多种矿物质,对风湿病、皮肤病疗效显著,加上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便也成了最理想的药浴温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是珍禽异兽的乐园,国家级一、二类保护动物多达二十几种。麝、马鹿、白唇鹿、棕熊、水獭、旱獭、雪豹、猞猁、岩羊、黄羊、雪鸡、黑颈鹤、丹顶鹤……等常出没于林海雪地中,野鸭、斑头鸥、秃鹫常戏嬉于蓝天碧水间,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人兽共存的优美画卷;这里又是植物的王国,野生植物多达450种,冬虫夏草、川贝、佛手参、雪莲、红景天等因其药用价值高,地道纯正而驰名中外;圆柏、高原密枝柳、高山杜鹃……傲霜斗雪,展示着风雪世界里与严酷自然抗争的生命与顽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格桑花、密枝杜鹃花竞相开放的五月里,大山四周的牧人们,携家带口,来到神山脚下,煨桑祈福。这一天,你能看到世界上最为独特的骑牦牛比赛和抱沙袋比赛区以及绵延数里的帐房城,你能体味到成百上千盛装青年男女跳"锅庄舞"所迸发出的和谐、优雅、雄壮与豪迈;你能聆听到缠绵婉转、姑娘小伙谈情说爱的"拉伊"(意即情歌),你能闻到牛粪火烧沸的奶茶及牛羊肉手抓特殊的馨香,你能感触雪山脚下藏民族被山风吹拂的古铜色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热情、朴实与爽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年保玉则是诗人永远的素材,是大自然赐与人类静谧幽美的永恒画卷,是背水姑娘一路的歌喉,是藏民族心中祈福赐祥、永远转动的经幡……</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故事传说:果洛山的神奇,就在于她蕴含了太多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金沙江藏古科龙哇一位勇敢善良、英俊壮美、武艺超群的年青猎人,舍家弃业,只身来到年保玉则山脚下,看到湖畔景色迷人,牧草丰美,就定居下来,以打猎为生。一天,他看到从空中飞来的一只老雕,嘴里噙着一条小白蛇正是年保玉则山神的三女儿,老雕是恶魔的化身,经常出来危害生灵。后来,年保玉则山神幻化成白牦牛与前来强占神山的恶魔的化身--黑牦牛激战七天七夜。年青猎人看到白牦牛身疲力竭,渐有不敌之态,就勇敢地加入激战行列,协同白牦牛打败并杀死了恶魔。年保玉则山神为了报答年青猎人对他们一家的救命之恩,就把最小、也是最美丽的三女儿许配给了年轻猎人为妻,后来生了儿子,儿子又有了三个孙子,分别叫昂欠本、阿什姜本和班玛本,他们各个勤劳勇敢,聪慧善良,为了生存和发展,开疆拓土,各奔东西,繁衍生息,创下了人们今天常说的上、中、下三果洛。至今,传说住在年保湖周围的牧民仍可看到湖中的白牦牛潜出碧波,徜徉戏嬉于湖岸上久久不肯离去。年保玉则主峰下耸立着一座酷似美女的小山峰,传说就是年保玉则山神三女儿的化身。果洛山山高水多,是出了名的,相传有山峰三千六百座,湖泊三百六十个。相传,那一个个美丽的湖泊是年保玉则山神大战恶魔负伤后血滴溅落下来变成的。也有说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扳倒瑶池,池水落入年保玉则而形成的,其中位于年保玉则西北山脚下的两个十分美丽的湖泊,最为著名。其形像一双清澈美丽的大眼睛,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两湖之间以河为纽带,相互沟通。最大的湖叫"西姆措"(意即仙女湖),据说,牧羊姑娘经常用湖水洗耳恭听浴梳妆,变得一个个美丽异常,像天女下凡,由此得名"西姆措"。而恶魔被杀死后,就变成了"妖女湖",据说恶魔死后,魂灵不散,就幻化成美丽少女,经常上岸迷惑年青的小伙子,故而得其名。</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大山四周,布满了传说中的圣景遗迹,有莲花生佛的脚印,那脚印足有簸箕大,五个脚下指头清晰可辨,入石三分,可见神力之无边了;有格萨尔王点兵训军的石座,峻立在雪峰平台上,仿佛依然能聆听到当年那震天憾地的嘶杀声,能看到威武雄壮的千军万马;格萨尔王妃珠姆的浴血奋战池依然喷涌,香气四溢;格萨尔王的将领加扎挥刀砍石,在两三丈深的岩壁上,刀痕依然;将领先巴切肉的石墩仍旧静卧;拉隆化德山神的修仙洞深邃而神秘。年保玉则主峰的东南西北和正面左右两侧耳共有六座山峰,便是传说中的六位守山的"门神":正门左门神叫拉耶尕吾,右侧门神叫加什达玛吾,东面山关门神叫拉翁托格,南面山关门神叫克采囊谦,西面山关门神叫扎衣赛查,北面山关门神叫帕翁折合玉,均是以其山势的形态而得名,或威武,或挺拔,或高昂,或神勇,姿态各异。还有一尊石山,从远处看,酷似猪八戒蹲伏在石峰上,神态栩栩如生,憨态可掬。据说当年唐僧师徒从西天取经回来路过年保山,猪八戒因贪恋这里的山光水色奇异,就幻化成了石像再也不肯回长安做神仙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石峰的云台上,盛开着一种叫"然都拉瓦尕柔"的野花,花开九瓣,两尺来高,枝繁叶茂,姿态华贵,妖艳妩媚,但它的毒性也叫人不寒而栗,飞鸟走兽从两三公尺外经过,也会中毒而亡,据说这种花是上天派来专门守护神山神湖的士兵……。</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又是有名的乱石头岗,也许是千万年前的某次火山爆发,使乱石呈辐射状散布在大山北侧?也许这里是亿万年前的大海,由于地壳上升,海水退走了,留下了这些奇形怪状象石蛋的滚石?也许是天外飞来石,来点辍这空旷的草原绿水?有待人们去揭秘。</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年保三千六百峰,造就了三千六百多个故事;年保三百六十湖,每一个都荡漾着无穷无尽的诗情画意与传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旅游须知——惊险情况:果洛山的险不亚于陕西的华山,安徽的黄山。据考查,年保玉则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二三十座之多,这些山峰大都成环形围绕于主峰旁,素有三十二天罡之称。它们不仅有高耸入云的摩天气势和刀劈斧凿般的鳞次栉比及悬崖突兀,更有着布满于山涧深不可测的洞穴和沟壑,流水在峒崆中发出雷鸣般的声响,然后销声匿迹,而又在另一山角边喷涌而出,形成一汪汪清澈见底的美丽湖泊。</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里的气候变化是最无常的,一天中人们会经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体验骤雪来骤雨去的高山气候特征。在盛夏七、八月间的黄金季节里,忽而朗朗晴空,天高云淡;忽而阴云密布,像山坳中隐伏着无数条巨龙,从石缝和山泽中喷涌出无数条冲天云柱,霎那间,整个群山就被云盖雾遮,混混沌沌,风从山口吹来,发出凄厉的啸声夹杂着野狼的嘶嚎,使人毛骨悚然,置身于此你会觉得又回到了混沌未开的史前世纪。因天气突变迷失于大山两三天而不得出是常有的事。就是在晴天里,那些犬牙交错的山峦和像迷宫一样的密布河网及峰回路转,深邃而幽远,没有熟知山性的牧民向导的引领,是绝对走不出大山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晨曦的霞光里,你会看到和峨嵋山金顶相媲美的佛光,见到佛光,你会有飘飘欲仙的感觉,你的灵魂顿觉得到了升华。据说,曾有人亲眼看见白龙腾空飞向天际的壮观景象。难怪,住在大山四周的朴实牧人把年保当做保佑他们风调雨顺的神山了。年保的神奇、险峻和它那隐藏着无数神秘和自然景观永远令探险家们心驰神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交通:取道青海,最好乘飞机,比起铁路要安全得多。铁路是途经兰州入青海的,旅途十分漫长,但也可踏着丝绸之路的线索,浏览沿途风光。 铁路可乘从上海到西宁的直快375、377,全程约41个小时。北京到西宁的特快75次,运行约33个小时北京、成都、广州、上海、乌鲁木齐、武汉、西安均有航班抵港;格尔木也通航。</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旅游时间:年平均气温除少数河谷低地外,大都在0℃以下,年降水量297.4~764.1毫米,藏族占90%。这里五月的气候依然寒冷,晚上会降温至-15度,在外宿营应配备抗风保暖的高山帐篷和800克以上的羽绒睡袋,还须带上一件羽绒服备用,否则会发生危险。</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节日:由藏传佛教藏历6月15日"送夏迎秋"和8月15日的"送秋"两节日演化而来,该节庆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分历史剧、神话剧、社会剧等。</font></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