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农场工作片段</h3><h3>张逸峰</h3> <h3> 一九七三年我年滿十九岁,在东海之滨的上海星火农场"战天斗地"已经二个年头了。当时我已是四排生产排长,兼顾管理连队民兵工作。当年我们连队番号为29连,后来改为果园二连,那时连队共有400多名职工,六个行政排及后勤单位每排约有50人左右,大都是知青组成的精干小伙子和姑娘们及一部分当地老职工。(我们称他们为老农,四排的老农好像不多王新根、阿小其他的我也记不清了。)</h3><h3> 我记得那年秋忙过后的一段时间,大约是12月上旬时段,一天下午连队召开连排干部会议传达、布置场部下达的围海造田文件指令(简称围垦)。那时因为年轻对文件重要性认识不足,开会思想不集中,对围垦的意义没有注意听,只记得是市里的一项大工程,为的是向海要田。当听到具体任务分配时精神一振,特别是听到在大海中要筑起新的堤坝,拦住大海觉得很新鲜。因为我们已经干了二个冬季的开河工作了,对开河程序比较熟悉,但是围海造田还是第一次听到。那时我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遇上了就接招,实际上围垦是一件新生事物、面临的是一次重大的考验,但也是一次经风雨见世面,接受锻练的极好机会。晚饭后经我们排干部商量,即召开了全排职工会议,传达连队会议精神,布置了第二天的现场勘察工作。</h3> <h3></h3><h3> 第二天早饭后,我带领10多个男生准时到达连队集合点,(当时学校毕业男职工称男生,女职工称女生,若干年回城后都称场友或农友)。在指导员、连长的带领下,艰难地徒步到围垦现场,划分了每个排的临时筑堤地段。(围海造田要开条小沟,筑起临时小堤,作用是挡住海水,防止涨潮时海水漫入到施工现场)任务布置后我们立即挥锹,开沟排水,开始筑临时小堤,这样干了好像3天筑起了一条阻拦潮水的小堤。这阶段同时在围垦指挥部的指挥下,各路大军都在干围垦的准备工作。筑路、排下水道、拉电线竿,包括在老堤坝后搭起一排排数公里长的简易草棚,作为围垦的临时驻地。接下来连队召开了围垦的动员大会,布置了围垦的具体工作。在农场围垦指挥部定下的统一时间里浩浩荡荡向围垦现场挺进,我们也住进了临时驻地。
迁进海边临时驻地,经过一番安顿后,女生做了一天的后勤工作,用砖头、稻草在草棚里搭设简易的通铺,建临时厕所,拉临时晾衣绳等。男生就辛苦了,送料到现场,我们排20来个男生这一天的任务是送水泥管子到指定位置,每根水泥管子直径约一米,长二至三米,需5—6人一组拖运,这一天送了三次,大伙拉的拉,推的推,撬的撬,还时不时的要摆正水泥管子的方向,大家奋战在泥泞的土地上。尽管天寒地冻但是每个人都干的大汗淋漓,回来浑身都是泥水。晚上躺在通铺上动也不想动。好在都年轻,睡一觉就都恢复了体力。
准备工作后,围垦施工正式开始。那一天早饭后,只见成千上万的人在老堤坝上开始出发、浩浩荡荡向施工现场前行。从老堤坝到围垦工地现场约有二里多路程,在正常的情况下大约走20来分钟就可以了,但当时路面上泥泞又结冰,脚踩下去会陷进几公分,甚至十来公分很难行走,而且因为要围垦,地面上刚刚割去了芦苇,布满了芦根,行走又得分外小心,这样走下来一般需要半个多小时。当时的场面就有几分滑稽,在行走的路途上,围垦的人群像打了败仗窜逃的样子,热闹且又狼狈。男生大多数到现场干过前期准备工作的活,有些感受经验,不少人身穿老棉袄,腰扎一根绳子,一边插瓶二两的小白干酒,另一边挂着一根毛巾,后部挂着一双胶鞋,卷起裤管赤脚开拔,大有不怕冷、不怕扎的精神。女生就没有经验了,尽管从头到脚全身武装,头包围巾,脚上的胶鞋用绳子托底扎牢。但是在路上还是洋相百出,有的鞋掉了,脚深陷泥中一时没有拔出来摔倒了,有的围巾被风吹走了,有的背在肩上摆泥的箩筐掉了,有的用扁担当拐杖,有的干脆在突出的干泥巴上休息耍赖,有的因为踩在芦根上痛的发出一声声尖叫,时不时听到哭爹喊娘的呼痛声。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拍照条件,否则把这些原始的尴尬、狼狈场面留下来是很有意思和珍贵的,这也是一个历史的缩印。大家想象一下,现在的我看到当时自己的狼狈相,那真的是好可爱、可笑呵!</h3><h3></h3> <h3></h3><h3> 这天,因为是围垦开工的第一天,我急着要赶到施工现场组织生产,急冲冲走了20多分钟就到了,等了好一会儿排里的50多号人来了没一半,我急了马上安排先到的女生原地等候,察看现场做开工准备,男生往回赶紧找人,帮助他们赶到现场。人齐了一看已经过了45分钟,再看其他排的情况都大同小异。这样心里感到一些安慰。一声令下,开工。围垦现场顿时热闹起来,挖的挖,挑的挑,平地的平地,大家各司其职,围垦战役打响了。
这样的情况维持了没几天,情况就有所好转,随着施工的进行,开河的扩深,排水效果显示出来了,一条条临时道路经过风吹日晒也干燥了,再经过专人不断的修补,这样路好走多了,也不用在冰水,芦根上赤脚赶路了,免去了受冻挨扎的痛苦。
开河筑堤其中有一道程序工作,就是拷水、抽水。因为随着河面往下深入,新坝逐渐增高,水往低处流,且原来又是海面积水很多。当时一个连队分到一台抽水泵,白天各排把积水依顺序拷到抽水泵处排水。到了夜里也要安排这个工作,否则积水不处理,第二天要影响大部队施工的。夜深了,风急且冷,很是辛苦。那时我经常凌晨四点多要起来叫醒排水的人,(我好像记得我们四排 这种差事费庆道机会较多)给他们揣上两个冷馒头上路,送他们走后再睡下。但是睡觉中会担心他们路上的安全,(当时因条件有限没有配备手电筒)抽水泵是否有故障等,迷迷糊糊的睡不好觉。这样的情况一直坚持了一个多月,到围垦结束。
那个年代,人的思想比较朴素,尽管平时会经常发生一些捣蛋的事和不愉快的摩擦矛盾,甚至吵架、斗殴,干活偷懒等陋习,但是在关键时刻都还是比较安分的。特别是在围垦这样的大工程上,我们排应该是没有做逃兵的,上了工地也没有一个人找什么理由请假,干起活来都有一股充沛的干劲。印象最深刻的记得有这样一件事:一次排里有一个男生,(名字好像叫路维富)他在去工地的路上,为了赶时间上路,不甘心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走,就从路边超越,但是一不小心脚踩在芦根上,脚一歪,人一晃,手本能的松掉了,扛在肩上的河撬掉下来了,刀口正砸在他的小腿上,顿时鲜血直流,他急忙用身上的毛巾包扎止血,同伴们把他送到临时卫生所进行医疗处理,伤口还缝了两针。没有想到,过了一会儿他自己一瘸一拐的赶到了工地。我看到急了,这不是添乱吗?自己不能干活,还要再派人护送他回去,工地上人手本身就紧张,我朝他吼叫了一番,可能带出一些粗话。而他却振振有词的对我说:“你不能剥夺我劳动的权利,轻伤不下火线,我这是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大伙都在苦干我不能在家享清福。”(在阶级斗争的年代里,受左倾路线的影响,不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很多)我给他缠得没办法只好安排他在一个适当处坐下,干些修补箩筐的事,兼顾照看同伴们的衣物。
事后,不知是谁要表现自己,多嘴打小报告,被指导员知道了,他找我谈了话,批评我不要打击职工的积极性,当时我胸闷啊!还有点委屈,这个老兄真会找事。指导员并在有关的会议上表扬了这个男生,还在工地简报、广播中宣传了他的事情。那时人们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到今天还让我记忆深刻。
</h3><h3><br></h3><h3></h3> <h3> 还有一些感人的情形,每天晚上收工时,连长吹响了收工的哨子。但是总是会有不少人自觉的留下来,也有些是被动留下来的,看到别人留下来自己也不好意思走。他们留下来做些工地的善后工作,比如把开河到最深处的地方清理淤泥。理出一条排水的小沟,使积水能有效的畅通。在河的两边斜坡上修整坡度及踏步,清理掉地上的碎泥,在堆积的大堤上修整路面和踏步。这些劳动尽管时间不长大约半个小时,但就是这小小的付出使第二天挑担的人在爬坡、行走时好处多了,大家的劳动自觉性真的很高。那时工资都是定性的上下差不了几元钱,极大部分人24元、极少数差的人21元、还有一些运气好的,也是极少数人27元,没有任何奖金。(可能是那个年代,人的思想比较朴素、实在、政治觉悟高、年轻、好表现,也可能是听从排长的安排,考虑到今后的上调回城等等因素)。<br></h3> <h3></h3><h3> 那时整个围垦工地上,排与排之间,连与连之间都在观察对方的施工进度,无形中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可能是年轻人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冲动,好面子,不愿、不甘落后于别人。这样极大的推动了大伙的劳动积极性,也提高了工程的进度。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其中有一种情况 很有趣,在排与排、连与连之间经常会形成一面土墙,好像是边界。大家都不肯发扬风格,泾渭分明,到后来分界线的标志越来越高,越来越厚,清除这种分界标志,解决这个问题,往往是由各排、连干部在几天里就有一次协调工作,甚至下达行政指令。由各排、连干部组成小分队、突击队把这种边界泥墙消灭掉。
在围垦的日子里,女生是一支不可低估的主力军,她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挑泥,(男生主要是挖泥,也有部分挑担和干些杂事)极少数女生,一般是比较弱小的或正直身体不适的暂时不能干重体力活的,被照顾平地,就是由挑担的人把泥土捯在适当的地方后由她们平整。相对说是轻松一些,但也是辛苦的,要根据堤坝的施工质量要求,不断的吆喝挑担的人听从她们的招呼并把泥土平整好。
挑担是一项很累、很苦的活,随着河体逐渐挖深,堤坝逐渐增高,她们行走的距离越来越远,爬坡的高度越来越长,开始几天每组由五人组成,一人挖泥,四人挑担。往后逐步增加到每组七人,有六人挑担。这主要考虑到挖泥,挑担能不断的持续进行下去及挑担者的体力不能过于消耗。那时挑担的女生最好挖泥的男生少放些泥在自己框里,这样重量轻些,走路轻松些。而挖泥的男生最好是多放些,这样开河进度可以快些,至少我的地段不能落后于别人。有个别挑担者看到自己框里的泥放多了,心里不舒服但又不好意思说,挑着担子没走几步有意把担子翻掉,这是心里有气,负气拿翻担出气。还有的男、女生为了搞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及好感,开开后门的事也频频发生,我们知道了也装糊涂,任其作为,顺其自然。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对工作的开展也有好处的。挑担最关键、最难的是爬坡,挑着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担子在斜坡中一步一步往上爬,不但要经受体力的考验,还要经受走步技巧的考验。开河挖上来的泥土是湿的,尤其是开始几天,一边行走一边滴水,没多少时候斜坡上打滑,更难行走了。跳着担子在打滑的越来越陡的斜坡中往上爬确实是很不容易的。(当然排里是安排2个男生清理掉下来的淤泥、修整踏步,但挑担的人多,往往来不及清理)那时翻担、人摔倒的情况时有发生。好在大伙互相提醒,傍边的人看到异常情况马上拉一把托一把,没有发生人体伤害的事。我想应该有相当多的女生通过实践都有体会和经验,爬坡时脚尖用力,上身部朝前倾斜,让重量靠前一点,这样人就不会朝后倾倒等等。大家就是在这样的艰难中每天坚持下来,尤其是女生非常辛苦,不说到了极限,但真的是吃苦耐劳,经受了重大的考验,也锻炼了意志。在艰苦的环境中即使有个别偶然的思想波动,打退堂鼓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
</h3><h3><br></h3><h3></h3> <h3> 再回忆一下在围垦的那段日子里的生活情况也是很有意思。人的生活不管在哪个年代、哪种环境下都离不开吃、喝、拉、撒、睡觉、娱乐。当时我们住的是草棚,睡的是地上的通铺,一间草棚里住着几十个人,两边睡人中间是一条走人的通道。每人的位置只有一米宽左右,睡觉的头部上方挂着脸盆、杯、牙刷、牙膏等生活用品。(那时还没有塑料马夹袋)有的人用网兜装,有的人用绳子套吊,各显神通。换洗的衣服都放在枕头边上。连队的伙食还不错,伙房人员看到大家很辛苦,加上场部发下的围垦津贴,变着法子给大伙改善伙食。早上有稀饭、各种点心,中午送到工地上的饭菜有荤有素还有汤,应该说是比较丰富的。下午送一顿点心,每天豆浆、粥、糕饼、油条、馒头等变换,晚上的伙食还要好一些,因为要顾及到大家喝一些小老酒御寒驱累。并且在这段围垦时期里,食堂好像是不收大伙饭菜票的,我也记不清楚了,可能是用围垦补贴吧。<br></h3> <h3></h3><h3> 那时,伙房人员也很辛苦,每天要采购食物,洗、拣、烧、送。特别是送工地很艰苦的。尤其是围垦的开始几天,道路上坑坑洼洼的,都是淤泥,根本不能推车,四百多号人的吃喝全靠他们一脚高一脚低,肩挑手提送来的,单行一次就要走个把小时。每天送二次,中午饭和下午的点心。(早餐、晚餐是在驻地吃的)他们为了保持饭菜的温度,让大伙吃上热饭热菜就用自己的被子、棉袄捂得严严实实的,后来地面干了,可以用黄鱼车、拖拉机送,条件才好多了。凡是大的工程,后勤供应、后勤保障很重要,当时我记得每天的伙食都是副指导员丁瑛亲自负责管理的、连长老陆也特重视经常下厨房指导工作。
最艰难的还是用水和用厕。连队只有伙房一个水龙头(围垦临时驻地)有水供应,但那是伙房专用的,连队施工人员喝水、用水是有时间限制的。在规定时间里大伙只能用碗、杯去取水喝,起床后只供应半杯热水刷牙用的,洗脸对不起冷水,睡觉前洗脸、洗脚、擦身每人只有一脸盆烫水,洗衣服就更没门了。男生还可以对付,马马虎虎算了,可怜的是女生,她们爱干净要洗头,一盆热水怎么够。有的男生发扬风格支援一些,有的变着法子搞来烫水讨好女生。衣服男生只洗内裤,外套基本上是不洗的,风吹干了把泥巴拍掉,抖一抖再穿。女生只好到附近的水沟中洗。用厕也是很尴尬、艰难的事,临时厕所,条件很差,芦苇草席围一围,开个孔用塑料布遮挡一下作为门洞,地上挖些深沟就算厕所了。用不了二天就粪满为患了,人都走不进,男生会找个角落方便掉,女生只能包着围巾或带好口罩硬着头皮进去,还好是冬天,长不出蛆。只好一次次的转移,用满了在附近重盖一间。把老厕所清理一下,用土盖一层完事。说句笑话“以后这个地方种什么植物都很肥沃的啊”。<br></h3><h3></h3> <h3></h3><h3> 在围垦的日子中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只有在放假的前一天晚上,可能有露天电影看,有时场部文艺小分队下连队表演,这种机会是很少的。大多时间是空闲的,晚上有的人聚集在一起喝酒、吸烟、聊天、打牌,有的人在老堤上逗逗溜溜、哼哼小调、唱唱歌消磨辰光,个别早熟的男女生会悄悄的找地方去谈情说爱,吸引着一些好事者去勘察、偷看然后当笑料传播,有的人到邻近连队串门看望同学、朋友,极少数有知识、好学的人看看书,写写工地日记。(如这些工地日记到现在还保留着,那是原创版的很有纪念价值、是写回忆录的好材料。)
当时我们还有一个维持治安的责任。每天晚上要组织民兵,特别是武装民兵巡逻值班,观察连队驻地的四周情况。尤其是男生住的草棚,要防止烟头烧着,当时条件有限没有配备消防设施,只在男生住地准备几桶水,预防万一,一个晚上要检查几次。还要注意外来人员的情况,办理登记手续,农场指挥部的治安队在警察的带领下,轮流对每个连队的治安动态进行检查,并了解值班情况,通过我们的努力和付出体现出良好的效果,这段时期里我们连队没有发生过较大的异常情况和治安事故,难能可贵的是也没有发生过较大的偷窃和打架事情。<br></h3><h3></h3> <h3></h3><h3> 尽管那时工作很紧张、辛苦且生活条件较差,但是政治学习还是不间断进行的。连队干部晚上时常要碰头、商量工作。召开排长会议讲评工作、生活情况,布置和要求下一步的工作,转达上级指示精神等等。指导员还要布置阶段学习任务,我们排的干部经商量,一般晚上是不开会的,让大伙多一点时间休息、娱乐。有学习任务利用白天午饭时间一边吃饭一边开会。政治排长组织简单的学习,读一些工地简报、传达连队工作精神,提醒一些个人行为的要求。生活排长讲些生活的琐事及注意卫生之类的事。我主要讲生产上的内容,作些简单的讲评,布置和要求施工的进度、质量、人员的安排等。当时好像很少讲安全的,安全意识很淡薄。平时在午饭休息的一个小时里大家都很愉快开心的,大伙吵吵闹闹,开开玩笑,聊天吹牛,在艰苦的环境中苦中取乐、自得其乐,尤其是男女生在一起,异心相吸产生力量。日子过得很充实,施工效率也很高。
就这样我们风风雨雨的苦干了四十天左右,大约在1974年1月底时形成了一条新河。我记得好像有20来米宽,垂直5——6米深,因为是跨县同时施工的,具体长度就不知道了,以后好像被命名为“向阳河”。建起了一座宏伟的大堤坝,大约有6——7米高,10多米宽,长度同样不祥。筑起了一条沿海新马路,把大海拦住了。当时围垦施工项目有统一标准的,当检验人员宣布我们连队施工通过验收后,大家一片欢呼,胜利了,高兴啊!我们的围海造田工作终于结束了。
接下来的后期工作、完善事宜由专业单位进行。新堤坝二边铺石板,堤坝与大河之间的马路铺石沙、水泥、两边种绿花等等。过了一年多,在围垦的区域内,就我们农场增加了好多连队,建起了工厂,学校,住宅,养殖场,鱼塘等。一片片农田紧邻着一片片的工作、生活区。通过这次围垦工程,在这一身中经历了一次磨难,也锻炼了意志。这对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成长是很有帮助的,这是后话。事后对围垦的意义、作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扩大土地,发展经济建设,解决就业问题,有效的发挥了各项资源,创造了发展空间。并知道这也是大自然的生长趋势(海洋自然的走向)。<br></h3><h3></h3> <h3></h3><h3> 围垦结束后,经过短时间休整。连队根据围垦指挥部的指导精神进行了工程的总结和表彰,评选了一批围垦有功人员,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遗憾的是在农场获得的历次奖状,后来都遗失了,可能是在回城时太激动弄丢了或遗忘在连队了。每个参加围垦的人员都领到了工程津贴,我记得我们连队最高额度是人民币五元,一般是四元。当时就这个条件和水平,但大家都很开心,毕竟完成了一项市级的特大工程。事后正值春节要到了,农场有序的组织各连队人员回城过年。
这就是我们经历的围垦日子,永记心头,一生不会忘记,围垦也是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拥有的辉煌经历,光荣使命,很是值得骄傲、值得回忆。全国十几亿人口有多少人经历过围垦施工,经历过这种人生,而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经历啦”!现代的青年人包括我们的子女有多少能受得住这种艰苦和理解这种行为。场友们你们说围垦的经历是不是一种资本,精神资本千金难买啊!参加过围垦的每个人好好想想回忆一下,当时你是怎么干的,你是怎么过来的,你的体会是怎样,你应该留下一些什么。老了以后你是不是可以向你的子孙炫耀一番,老子或老娘当年参加过围垦,围垦是怎么怎么的,任你吹。主要是不枉农场几年,不枉人生一场。如果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那我说参加围垦施工是我们的机遇,这辈子也只能遇上一次,正因为我们去了农场这几年碰到了,所以说这是难得的机遇和缘分,而这种机遇和缘分造就了我们是好汉。我写出来作为去农场至今40周年的回忆和纪念,与当时的场友们共鉴勉励。
张逸峰 草笔
2013年6月 <br></h3><h3></h3> <h3></h3><h3></h3><h3>后语:2015年5月我们当时的一干场友十几人一早驱车重游了星火农场,来到了连队,当年的人与物已经面目全非了,人;只有老农王新根夫妇还在,其他都不认识了。物;当年的还有一幢老房子,已经破旧不勘了,墙面上写着一个个“折”字,可以想象折掉已经为期不远了。一座破厕所,是当年我们第二个建造的厕所。水塔也已经名符不实了,因为不能使用了。打谷场还算好些,还在使用。就这四样还在,其它都已经不存在或改朝换代了。我们在老王家做客聊天后去了原场部饭店就餐。下午驱车来到了围垦的旧地,那里早就是开发区了,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座座别墅群,在绿荫笼罩下显得那样的优雅和文静,眺望在蓝蓝的海面上一艏艏船舶漂泊着,海鸥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心胸豁然开阔。身在其中一种舒服感冉冉升起,如真的是里面的物主那就是自豪、幸福感了,别墅漂亮真的很漂亮。海堤旁静静的港湾停留着一条条渔船,一些女人坐在渔船边一边聊天一边在修补渔网,有些刚靠岸的渔船,渔民们正在打捞着活蹦乱跳的鱼儿,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在海边建立了一座大型豪华多功能娱乐场所,里面各种玩耍的项目应有尽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方便游客吃喝玩乐。街面上一间间商铺生意欣荣,一个个小贩吆喝声煞是热闹。看着这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人流涌动一派兴旺的景象,好感慨啊!变化真大啊!这和我们当年围垦的荒凉时代简直是两重天。 也是,四十多年过去了,也应该有这种变化了,与时俱进和时代并立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到这种变化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我们围垦出来的地方啊!是我们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为这繁荣景象打下的基础啊!我们是这个地方的祖宗啊!你们的祖宗来啦,欢迎啊!别墅拿一幢来吧!权当一回阿Q吧!当然这一次故地重游我们也忘不了拍下了一些场景,权当着络印留下了。
张逸峰
2016年6月 <br></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