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穿越南太行、穿越着梦想</h3><h3>今天,我又来到了这片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阔别几个月,别来无恙?南太行,我们来啦!</h3><h3>几年前,我有幸与几位户外驴友,游走了南太行,探访神秘的太行山深处。至今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h3><h3>2018年与2019年尾首临近,2018年12月28号再次应约最后一次从郑州火车站接团带队出行经典刺激之行驴尾巴梯</h3> <p>2018年12月28日,南太行人生感悟一行15人出行传说中的精典线路——陵川双底村驴尾巴梯。户外是人类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一种原始觉醒,是人类探索自然、超越自我的精神需求;户外提升绿色环保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引领时尚文化潮流。“户外”成了时髦的词汇,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还有很多不同方式的户外探险休闲游等待着户外爱好者去慢慢体验,包括旅游行业内人士、都在寻找机会去体验户外所带来的乐趣,新年里你准备好了吗?</p><p>驴尾巴梯,似乎故意要勾起我们对它的无限神往,这一次算第四次计划穿越它了,前三次计划都因天气或其他原因而搁浅,这一次天公也不作美,进入陵川才发现周三下的雪在山中大部分竟然还没化开,而且今天气温竟低至零下10度,难道驴尾巴梯得到了天公的眷顾想让我们再次无功而返?是望而却步?还是迎难而上?每个人心中都萌生出一点忐忑之意,然而这一次大家真是憋足了劲想要征服它,只为了却心中那份执念!</p> <h3>位于河南辉县与山西省陵川交界处,处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地质断裂带上,由60余个山峰组成,最高海拔1665米,驻足山顶,太行山雄姿尽收眼底</h3> <h3>再见到老朋友,出行南太行的心情格外的舒畅,接下来的两天时光我会陪你们大家一同度过。欣喜之余,我们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大家开始下车整装上山</h3> <h3> 红豆杉大峡谷地处太行山南部山西晋城市陵川县东南的马圪当乡双底村境内,峡谷谷深水旺,景点优美,有黑猫沟、白径古道、东双脑水电站旧址、七十二拐石阶、珍稀植物红豆杉树群等。双底村原来没有农家食宿,现在利用旅游资源开办了近二百家农家乐旅店,接待来自各地的旅客。</h3><h3> 峡谷谷长约32公里,谷体深幽奇险,在20公里的谷段内拐了25道弯。走进这条大峡谷,就感到了一股不同的气势,它绝不同于普通的峡谷,自然风光秀丽,原始气息浓郁,湖光山色倒映,河道两侧绝壁如削、怪石峥嵘、造型奇特;河床底部三步一泉,五步一溪,十步一潭,清泉流淌,喷珠溅玉,时而急湍而下,时而微流细浪,时而平静如湖。驴友至此犹如坠入世外桃源,给人以“长恨严冬无觅处,不觉转入此间来”的诗情画意。峡谷气候暖温湿润,两侧生长着数万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树,红豆杉树的枝、叶、根、茎、果均可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每公斤紫杉醇价值500多万美元。</h3><h3> 这里谈得上一片净土,原生态自然风光,不加一点修饰,十年前来此,重装出行,徒步五十多里的峡谷,不见人烟,晚上支帐峡谷内,寂、静、幽、奇,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满天的星光闪烁,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太行的巍峨,雄壮而威严,潺潺流水,从峡谷中穿过,川流不息!</h3><h3> 现在,虽然多了很多游客,在炎热酷暑的季节,这里是避暑圣地,有凉爽的风,天然氧吧!二百家农家乐,接待着来自外地不同的游客,感受到夏季的凉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这里还是一片净土!</h3> <h3>时光飞逝</h3><h3>岁月的脚步不停地变换</h3><h3>沿着旧年的小径回望</h3><h3>清风吹过处</h3><h3>那些被思念</h3><h3>轻扣轩窗的章节</h3><h3>无论是初心的凌乱</h3><h3>还是相知的沉醉</h3><h3>都散发着淡雅的香</h3><h3>如一缕暖阳,唯美了时光</h3> <h3>陵川驴尾巴梯——南太行精典攀爬线路</h3><h3>驴友简述:驴尾巴梯,又称驴屁股梯。 位于红豆杉大峡谷初段废弃村落秦家磨村南、虹鳟鱼池东偏南方向、沿大峡谷东侧百米高悬崖之内的山体之中。 事实上,驴尾巴梯是一个极其隐蔽的、人迹罕至、生态极其原始、内有多处呈上升趋势的攀爬难点和险点的一个不长山谷。 当地人之所以称之为梯,大概是因为其犹如天梯攀爬起来不仅艰难,而且极其危险!至于当地人为何称之为“驴尾巴梯或者驴屁股梯”,大概是因为此山谷下入口形象极似驴屁眼儿——开口极小且光滑,之后犹如进入驴之胸腔内大肠部分(狭窄),"驴屁股″之称呼有失大雅,所以改称“驴尾巴”略显文雅。</h3> <h3>沿水泥路上山</h3> <h3>前往红豆杉大峡谷方向</h3><h3>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雪花在飘荡,飘荡着一种解脱与释然,飘荡着冬日的期盼与希望。那风中的淡泊与宁静,伊人的致远与眷恋,在这燃情岁月里,有许许多多擦肩而过的风景。而久违的雪花,在我脑海里不再模糊,她是圣洁雪白的仙子,有一种婉约般灿烂的生命!</h3> <h3>马上到红豆杉大峡谷</h3> <h3>陵川驴尾巴梯——南太行精典攀爬线路</h3><h3>9点20分开始由双底村向红豆衫大峡谷出发!</h3><h3>来到红豆衫大峡谷,红豆杉大峡谷位于中国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马圪当乡双底村,景区景色优美,内有黑猫沟、白径古道、七十二拐石阶、珍稀植物红豆杉树群等景点。</h3><h3>大峡谷深幽奇险,长约32公里。峡谷内自然风光秀丽,两侧绝壁如削,谷内暖温湿润。</h3><h3>此处有"小壶口瀑布″之称,倘若夏季来此游玩,定是另一番景色。</h3><h3>车其实是可以开进来的,白白要多走四公里路,哎!</h3> <h3>户外是人类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一种原始觉醒,是人类探索自然、超越自我的精神需求;户外提升绿色环保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引领时尚文化潮流。“户外”成了时髦的词汇,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还有很多不同方式的户外探险休闲游等待着户外爱好者去慢慢体验,包括旅游行业内人士、都在寻找机会去体验户外所带来的乐趣,2019年你准备好了吗?</h3> <h3>我们在最好的时代虚度光阴,他们在最苦的时代洗尽铅华。那个时代从不需要想起,也从来不会忘记。就让我的照片,留住她们芬芳的年华吧!</h3> <h3>小时候读过的文言文《愚公移山》,到今天大概只记得开篇的“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这是太行山留给的最初记忆。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那时候太行山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只有走进太行山,才能真正感悟南太行户外线路震撼,才会领悟南太行之行,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此对太行山一见钟情,徒步太行山深处成了心中的一个梦想。</h3><h3>徒步是最亲近自然的旅行方式,不以徒步的方式走进太行山,不足于释怀我对太行山的念想。翻出搁置已久的背包,打包好行囊,一时间竟有了几分壮士远行的豪气。</h3> <h3>红豆杉大峡谷小壶口美景</h3> <h3>沿此路向前1公里左右到上山处</h3> <h3>陵川驴尾巴梯——南太行精典攀爬线路</h3><h3>这块大石很熟悉,在驴友发的帖子中见到多次,今天终见其原貌。</h3><h3>绕过山体再往里走就来到了攀爬驴尾巴梯的起点——虹鳟鱼池。</h3><h3>右侧东北方向开始爬山!积雪,给我们增加了不少难度,原本简单的爬坡如今也让大家举步维艰。</h3> <h3>虹𧒆鱼池前右上山</h3> <h3>南太行徒步穿越游记</h3><h3>南太行人生感悟13673067593</h3><h3>以下关于是南太行驴尾巴梯穿越路书简介</h3><h3>2018年3月26日春天的故事(1天线路)。 困难之处: 从虹鳟鱼池~驴尾巴梯(三面环抱内弧形的山涧,有二三十米之高)一路顺沟攀爬直上,总路程2公里左右却用时4小时,可以想像此路段艰难程度!!!路况:原始深沟~潮湿光滑松软的泥土~大于70度以上的坡度~山石面上潮湿光滑的绿苔藓或剩出的空山水~踩到上面或手抓难以把控~多处接近90度的垂直攀岩(有松动石块)需慎之再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本人不建议走此段路程,可以走秦家磨穿越到马武寨)。</h3><h3> 各种因素选择: A:春季+近期此处未下雨雪;B:人员(相互了解各自的体质、攀岩阅历、心理素质+小队人员;切记不能随意带人攀岩!!);C:专业户外登山保险;D:2~3条30米以上的登山绳;E:好的登山鞋和安全头盔、头灯或手灯、防滑手套;F:以及其它常备的登山用品! 穿越线路: 双底~红豆杉大峡谷→秦家磨虹鳟鱼池→第一上行冲沟→第二上行冲沟→驴屁股梯(沟)(驴屁眼、驴大肠、内弧形绝壁)→至双山小路→马关公路→马武寨→七星潭→抱犊→老龙口→董家寨→一线天→八里沟景区 特别注明: 此次实际行程接近40公里,因本人的轨迹记录从薄壁开始到双底下车(这段是汽车行程),从双底下车沿沟而上~只到抱犊后GPS手机电量用完停止(实际行程抱犊~老龙口~董家寨~一线天~八里沟景区),所以轨迹上显示到景区门口为直线距离(此段轨迹和路程不准确!)</h3><h3>以下是转载:新乡市南太行骑驴小分队领队兼“战地记者”——秋江的帖子介绍。 驴尾巴梯综述: 1)简介 驴尾巴梯,又称驴屁股梯。 位于红豆杉大峡谷初段废弃村落秦家磨村南、虹鳟鱼池东偏南方向、沿大峡谷东侧百米高悬崖之内的山体之中。 事实上,驴尾巴梯是一个极其隐蔽的、人迹罕至难至、生态极其原始、内有多处呈上升趋势的攀爬难点和险点的一个不长山谷。 当地人之所以称之为梯,大概是因为其犹如天梯攀爬起来不仅艰难,而且极其危险!至于当地人为何称之为“驴尾巴梯或者驴屁股梯”,大概是因为此山谷下入口形象极似驴屁眼——开口极小且光滑,之后犹如进入驴之胸腔内大肠部分(狭窄)。驴屁股之称呼有失大雅,所以改称“驴尾巴”略显文雅。此属本人走过之后,参照朋友年代之叙述,有所判断和臆想。有待进一步考证。 2)线路描述 自虹鳟鱼池右(东)上一拔高斜坡冲沟(第一冲沟),登顶后,左切绕行一不长外弧形崖体进入第二上升冲沟,抵达冲沟上顶一横向山脊(大观景台。另一面为大峡谷百米悬崖)前,右上一不明显小路(入口不明显),至一不大平面岩石(小观景台)。之后,沿左边崖下小路,下行左切到驴屁股梯(沟)微小入口——驴屁眼(第二高度水平面)。 事实上,此沟下微小入口之下为一下行流水沟。此流水沟下行至大峡谷内。估计若自流水沟下端上行极其艰难危险,所以,当地走此沟的个别山民才开发了由第一冲沟、第二冲沟曲折绕行至驴屁股下入口之线路。有待进一步考证。 补充:二零一三年九月二十一日上午,驴过双底村红豆杉大峡谷小壶口瀑布,本人独自急行军前往驴屁股梯入口下方流水沟底端下方大峡谷处认真观察了此流水沟状况:有一陡坡而上进入驴屁眼下方的小沟内。后经双底村老张(曾多次穿走驴屁股梯)证实:可沿此陡坡直接上到驴屁眼处,只是甚是困难、危险! 进入不断迅速拔高驴屁股沟内之后,有几处高低不等、攀爬难度和危险度不一的微倾斜山体。 沟端一小内弧形二、三十米悬崖使驴屁股沟戛然而止。徒手攀登内弧形崖壁极无可能。只有右侧山体极不规则,有手脚着力之处(凸凹岩石,但部分不牢固)。曲折上行,沿途又有结实树体可借力。有两处极难极险,徒手攀爬起来身体悬空,稍有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攀爬至内弧形崖壁之上之后,上升到第三高度水平面。又一略大内弧形约十几米高崖壁挡立,似乎拦断去路。但有两缺口可以上行至第三高度水平面:一为一小缺口,上去之后直通至双山村小路;另一出口为一不宽不长上行冲沟。但若自此而上也可以抵达第三高度水平面。</h3><h3><br></h3><h3>南太行人生感悟13673067593微信</h3><h3>南太行人生感悟15083285096微信</h3> <h3>此线是经典攀爬三道绳很少有驴友踏足,荒废的小路已被树枝,树叶,杂草淹盖,已分不清上山的路</h3> <h3>沿红布条行走</h3> <h3>陵川驴尾巴梯——南太行精典攀爬线路</h3><h3>路大多已模糊不清,真感谢驴友们留下的红布条,像旗帜一样指引着我们前行!</h3><h3>冥冥中似有天意!顺着偶而挂着的红布条前行,前方两峰缝隙处看到了"驴尾巴梯"的人口,虽然与手中的轨迹有了不小偏差,但也没做多想。</h3><h3><br></h3> <h3>沿左侧山体前行注意安全第一哦</h3> <h3>陵川驴尾巴梯——南太行精典攀爬线路</h3><h3>细看入口处,雨季时,水流应该是从谷中流出飞奔而下,把下方山体冲击的光滑圆润,宛如两口大缸。听人说,顺水沟也可攀至"驴尾巴"囗处,但难度极大。</h3><h3>入口进来眼前一亮,攀爬拉开序幕!</h3><h3>身临其境,感觉此线路称为"驴屁股″更为贴切,好像从"驴屁眼儿″在"驴腹"中穿行!谷内两侧及地面冲涮痕迹明显,谷壁,路面光滑,加上不断的小攀岩,确实难行。</h3><h3>沿左壁可攀爬而上!</h3><h3>两位老哥体力充沛,老当益壮!</h3><h3>上端有段直壁有点难度,下了道绳。</h3> <h3>继续向上攀爬的石壁非常滑,也比较陡峭一定注意安全第一</h3> <h3>此处石壁类似十八缸中的两个大缸</h3> <h3>陡峭山坡非陡</h3> <h3>真正体验挑战什么叫手脚并用</h3> <h3>危险处</h3> <h3>陵川驴尾巴梯——南太行精典攀爬线路</h3><h3>入口进来眼前一亮,攀爬拉开序幕!</h3><h3>身临其境,感觉此线路称为"驴屁股″更为贴切,好像从"驴屁眼儿″在"驴腹"中穿行!谷内两侧及地面冲涮痕迹明显,谷壁,路面光滑,加上不断的小攀岩,确实难行。</h3><h3>沿左壁可攀爬而上!</h3><h3>两位老哥体力充沛,老当益壮!</h3><h3>上端有段直壁有点难度,下了道绳。</h3><h3>上来才看到有一条不长的老绳,应该是以往的村民或驴友留下的,已不能使用。</h3><h3>谷内基本全程攀岩!有易有难,与想象中一样,不枉此行呀!</h3><h3>走不远处,又一直壁,下有一长木可借其攀上去,有难度!下第二道绳。</h3><h3>小观景台!</h3><h3>此处像是"驴的胸排"。</h3><h3>再往前走,到达"驴屁股″最深处,算是"驴胸腔″吧,三侧大直壁,左和前根本无法攀爬,右侧可斜攀而上,是"驴屁股梯″中最难最险之处了。中上部位有一石壁狭缝太过湿滑,无处借力,戴半指手套和没戴的可吃大亏了,手指一碰就粘,又凉又疼呀!搞的大家在此一个个不停地搓手。</h3> <h3>陵川驴尾巴梯——南太行精典攀爬线路</h3><h3> 位于红豆杉大峡谷初段废弃村落秦家磨村南、虹鳟鱼池东偏南方向、沿大峡谷东侧百米高悬崖之内的山体之中。 事实上,驴尾巴梯是一个极其隐蔽的、人迹罕至、生态极其原始、内有多处呈上升趋势的攀爬难点和险点的一个不长山谷。 当地人之所以称之为梯,大概是因为其犹如天梯攀爬起来不仅艰难,而且极其危险!至于当地人为何称之为“驴尾巴梯或者驴屁股梯”,大概是因为此山谷下入口形象极似驴屁眼儿——开口极小且光滑,之后犹如进入驴之胸腔内大肠部分(狭窄),"驴屁股″之称呼有失大雅,所以改称“驴尾巴”略显文雅。</h3> <h3>危险处</h3> <h3>经过一个缸体形装的攀爬时千万注意安全第一</h3> <h3>陵川驴尾巴梯——南太行精典攀爬线路</h3><h3>上来驴屁股梯后往左前方前行!</h3><h3>1点半左右,历时四小时到达山顶,左右都有路,按轨迹大概方向应往右走可达北扒绝,找一地儿生火做饭,饭后已2点30分,开始下山。</h3><h3>下山之路不太明显,往北扒绝方向稍远,路况未知,就放弃了。绕了半圈终于找到一大路,也正好处于轨迹之上,至此才明白,开始上山时用的轨迹是驴友中所谓的"假驴尾巴梯″之轨迹,我们相当于从"真驴尾巴梯"上来,绕一圈再从"假驴尾巴梯″下去。</h3><h3>下山之路充满坎坷与挑战!远超我们当初的设想,"假驴尾巴梯"其实是沿山脊而下,坡陡路滑,只有左右绕行,时尔还有小直壁,两侧均是悬崖峭壁,下起来相当费劲,只能不断下绳,三道绳感觉都不太够用!本来不难的地方在积雪的影响下也变得危险万千!</h3> <h3>石壁非常陡峭徒手很难上只有再打绳才可以</h3> <h3>攀爬的小观景台</h3> <h3>已到驴尾巴屁股攀爬线路了</h3> <h3>继续上</h3> <h3>以打保护绳向上攀爬,确保安全第一</h3> <h3>寻梦路上 风雨无常</h3><h3>多少坎坷 多少彷徨</h3><h3>疲惫的心儿无怨无悔</h3><h3>依然追寻心中的梦想……</h3> <h3>陵川驴尾巴梯——南太行精典攀爬线路</h3><h3>上来驴屁股梯后往左前方前行!</h3><h3>1点半左右,历时四小时到达山顶,左右都有路,按轨迹大概方向应往右走可达北扒绝,找一地儿生火做饭,饭后已2点30分,开始下山。</h3> <h3>陵川驴尾巴梯——南太行精典攀爬线路</h3><h3>下山之路不太明显,往北扒绝方向稍远,路况未知,就放弃了。绕了半圈终于找到一大路,也正好处于轨迹之上,至此才明白,开始上山时用的轨迹是驴友中所谓的"假驴尾巴梯″之轨迹,我们相当于从"真驴尾巴梯"上来,绕一圈再从"假驴尾巴梯″下去。</h3> <h3>绕山中找下山的路口</h3> <h3>下山之路充满坎坷与挑战!远超我们当初的设想,"假驴尾巴梯"其实是沿山脊而下,坡陡路滑,只有左右绕行,时尔还有小直壁,两侧均是悬崖峭壁,下起来相当费劲,只能不断下绳,三道绳感觉都不太够用!本来不难的地方在积雪的影响下也变得危险万千!</h3> <h3>5点30分天已黑了,接近虹鳟鱼池的那段斜坡只能靠手灯引路了,我的手机电力耗尽关机了!真不敢想像,如果在半山腰中天黑怎么办?大家连累也顾不上了,在乱石中紧张地坐在地上用两臂撑住两边碎石树木似小船般"滑行″,18点10分终于到达登山点——虹鳟鱼池。又沿原路返回到双底村,时间已19点。</h3> <h3>从9点20到19时,历时9小时40分终于完成此次驴尾巴梯之行,历尽千难万险终遂心愿,既使累成了狗,却依旧挡不住心里的那份喜悦和满足!</h3> <h3>小结:如图所示,远观驴尾巴梯,其实是两条完全不同的线路,1线路是从山谷中一路攀岩直上,路线较难,走的是"暗道",确实像在"驴屁股"中穿行,准确来讲应叫"驴屁股梯″,(也叫"假驴尾巴梯″),3线路其实就是我下载轨迹所指线路,是从山脊由低到高攀爬而上(我们走的反穿),走的是"明道",如封面图(借鉴网上驴友在山脊上所拍),高山峡谷尽收眼底,线路稍易,远观此山脊酷似一"驴尾巴"摆在眼前,称其为"驴尾巴梯"更加合适,这就是"真驴尾巴梯"。2线路应该是绕双山一环线,从双山村如往东北方向是到西仓村,八里沟线路,往东南方而则可达北扒绝。<br></h3> <h3>驴尾巴梯实际上是"驴尾巴梯″和"驴屁股梯"的总称,人们为了文雅,从而把"驴屁股梯″称为"假驴尾巴梯″,我们此行和部分驴友们一样,把"驴屁股梯"误认为是"真驴尾巴梯″,把"真驴尾巴梯"误认为是"假驴尾巴梯″。两梯难度都不小,但"驴屁股梯″因为直壁较多,显得更难些,对上肢力量强的驴友来说,两梯应该都不在话下!<br></h3> <h3>陵川驴尾巴梯——南太行精典攀爬线路</h3><h3><br></h3><h3>下山之路不太明显,往北扒绝方向稍远,路况未知,就放弃了。绕了半圈终于找到一大路,也正好处于轨迹之上,至此才明白,开始上山时用的轨迹是驴友中所谓的"假驴尾巴梯″之轨迹,我们相当于从"真驴尾巴梯"上来,绕一圈再从"假驴尾巴梯″下去。</h3><h3>从9点20到19时,历时9小时40分终于完成此次驴尾巴梯之行,历尽千难万险终遂心愿,既使累成了狗,却依旧挡不住心里的那份喜悦和满足!</h3><h3>小结:如图所示,远观驴尾巴梯,其实是两条完全不同的线路,1线路是从山谷中一路攀岩直上,路线较难,走的是"暗道",确实像在"驴屁股"中穿行,准确来讲应叫"驴屁股梯″,(也叫"假驴尾巴梯″),3线路其实就是我下载轨迹所指线路,是从山脊由低到高攀爬而上(我们走的反穿),走的是"明道",如封面图(借鉴网上驴友在山脊上所拍),高山峡谷尽收眼底,线路稍易,远观此山脊酷似一"驴尾巴"摆在眼前,称其为"驴尾巴梯"更加合适,这就是"真驴尾巴梯"。2线路应该是绕双山一环线,从双山村如往东北方向是到西仓村,八里沟线路,往东南方而则可达北扒绝。</h3><h3>驴尾巴梯实际上是"驴尾巴梯″和"驴屁股梯"的总称,人们为了文雅,从而把"驴屁股梯″称为"假驴尾巴梯″,我们此行和部分驴友们一样,把"驴屁股梯"误认为是"真驴尾巴梯″,把"真驴尾巴梯"误认为是"假驴尾巴梯″。两梯难度都不小,但"驴屁股梯″因为直壁较多,显得更难些,对上肢力量强的驴友来说,两梯应该都不在话下。</h3> <h3>时光如箭,风轻花落定。轻轻挥手间,日历就只剩下了最后一张。时钟滴答,踏着轻盈的足迹,卷起岁月的美丽悠然长去。这一年与过去的某一年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差别。时光,一样的悄悄流逝;思绪,一样的跌宕起伏;满身的尘埃,以及那些或安静或浮躁的心事,一样的远远退去。只有一颗淡泊的心,与时光静静地对视……</h3><h3> 时间似一只藏在黑暗中温柔的手,一个季节的到来、一年的消殒,皆在一场华丽的叶事中进行;在人们一出神恍惚之间,物转星移。秋去冬来,便是烟柳落地成尘的无奈,谁又能左右风情的枯荣?在这难以割舍的季节,不过是心中的执念。曾经的凌云壮志,随山水清欢褪尽浮华,当我们再次回首咀嚼时,一切都已平静似水,波澜不惊。</h3><h3> 这一年,我们都是疲于奔命的人,为了心中的一个远方,或许是因为,它远远的闪着光芒,引诱我们的脚步,敲击着心扉,以至于有时候忘记了自己是谁;也忘记了停下脚步,去看一场落花,听一帘疏雨,抒一阕心事;然而,春花秋月,存在或经过,长路或轮回,都是生命镌刻之印记,赐予我们不曾遗失的美好。</h3><h3> 顾城说:“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擦去一切不幸。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是啊,如果人生能在无常中醒来,让心中无事,让清水长流。不争不抢,不吵不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为自己的生活歌唱;那么,所有的负担都将变成礼物,所受的苦都能崭亮未来迷茫的路;纵然时光总是悠悠,亦无需去追忆。</h3><h3> 窗外,飘起了蒙蒙细雨,2018年最后的日子注定要堙没在阴雨中,随着风飘去,悄无声息退出时光的舞台。追寻着记忆的缝隙,依然能看见昔日的痕迹;一川烟草,一带秋水,隔江望那已然消逝的美丽。泛黄的岁月烟云,写满了雾的飘逸,笔下翻动的四季写下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她的温柔多情、缠绵温馨,留下的只是甘苦不同、酸甜截然;像荷叶上的露珠,滑落到水里的瞬间,那么快捷那么干脆。</h3><h3> 值此年末岁尾,能够留在记忆、铭刻心底的,大概只有思考和这难舍的情结。光阴里的纯美,已雕成一朵心花,无痕的笔墨,温润着生命的色泽;灵魂缱绻,在一滴水的世界里,滋润出花间的情愫,于匆忙的时光中,演绎着相聚与分离。</h3><h3> 回首走过的一年,有风雨有阳光,有泪水有欢笑;曾经的伤心泪流已成笑谈,太多的惊喜收获已成过去。虽然,这微笑的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的伤痛;倘若努力在阳光中绽放,笑容定然会特别灿烂。</h3><h3> 静守时光,兰香泼墨,点滴温婉,情深意长;狂吻岁月,似火流年,画意诗歌,一路飞扬。掬一捧光阴,握一份懂得,走过红尘喧嚣。我想,时光深处,依然会有岁月的静美;收获着四季沉甸甸的喜悦,留下满满的感激!</h3><h3> 阅盈丰淡雅人生,</h3><h3> 观潇天若水晴空,</h3><h3> 品诗意素锦年华,</h3><h3> 随雨曦晨露清恬。</h3><h3> 来一个深情告别吧,2018,再见!我将抖落身上的冬雪,踏着春天的旋律,憧憬着玫瑰色的希望,满怀欢喜、淡定从容地跨入新的一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