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新教育倡导者朱永新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阅读的高度,就是精神的高度。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教师则会在共读共写中拥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产生共同愿景。</h3><h3> 走进新教育,共读一本书,让我们以阅读为翼,在读书中丰盈生命。</h3> <h3>书不是胭脂,却会使人心颜常驻。</h3><h3>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铿锵有力。</h3><h3>书不是羽毛,却会使人飞翔。</h3><h3>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人千变万化。</h3><h3> —— 毕淑敏</h3> <h3>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认为,看一位老师是不是好老师,只看一点就可以,就是看他怎样走近学生。如果一位老师走近学生的时候,尤其是走近所谓“差生”时,他的表情是温和的,语调是热烈的,心情是阳光的,就可以大体判定他是一位好老师。教师的修炼之路——明理、明智。在学习中不断沉淀,在遇见中积累美好,向“意料之外”打开自己,以满足成长的渴求,邂逅惊喜。(付亚奇)</h3> <h3> 守望初心,看似并不遥远,然而“非淡泊无以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有定力,让自己静下心来;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自觉过滤干扰信息;要有恒心,能面对各种挫折的冲击;要沉下心去,远离浮躁,给自己的发展营造成长空间。特别是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面对很多选择的时候,仔细思量,我为什么出发?我最初的目标是什么?时不时的停下脚步,回望初心,守住初心。(张丽诗)</h3> <h3> 每个人,在每个时期,都应该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寻找自己一个看得见的偶像,以偶像为榜样,茁壮的成长。成长若是一场修行,每一个偶像都是最好的遇见。寻找心中的偶像,和他们相遇的过程就是寻找最好的自己的过程,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寻找理想,看到自己未来的样子。(刘茹霞)</h3> <h3> 读《名师的起跑线》其中写,为人师,唯有经历过感动,才能懂得如何把触动,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总会在不经意间触动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成长。 深有感触,对学生心灵的触动能让他们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从而自觉的描绘美好的愿景,前行时也会更有动力。</h3><h3>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触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让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去发现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的心灵有更多的触动,从而是孩子们内心的被激发出来,使他们在自愿接受的环境中高效的学习,快乐的学习。只有从内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才会使他们更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学习当中。(周培培)</h3><h3> </h3> <h3> 教师一定要明白谨言慎行的重要性,因为一句话就可能伤害孩子的心灵,如若小心呵护,用话语温暖孩子,用心灵靠近孩子,让彼此成为有"温度"的人,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今天所谓的差,将来有可能是优秀的因子。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绝不是转变了几个孩子就等于看懂了教育的玄机,我们要以清醒的头脑,了解教育的内涵。成为一个真正明白的人。(畅晓朋)</h3> <h3> 李镇西老师说过,一个教师要做到四个“不停”: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写作。真正优秀的教师,能把读书变成生活常态,使之成为职业成长的一部分,带领出一批爱读书的学生,营造充满诗意的班级;能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让书籍充实精神世界,成为真正的读书人。成为真正的读书人,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境界。 (白海茹)</h3><h3> 教育生活,轰轰烈烈也好,平平淡淡也罢,无论如何,都是师生不断遇见美好的过程,都会将这种美好镌刻在师生内心的最深处。对于师生来说,成长若是一个春天,遇见就是最美的花开。有时候触动学生心灵的往往是一件小事。每个学生的需求不尽相同,可能是一句话,可能是一件事,可能是一次关注,也可能是一次表扬,这些偶然的美好,就有可能让温暖长驻他们的心间。(吴丹丹)</h3> <h3> 我觉得要学会鼓励,《人性的弱点》中曾说:没有人不喜欢听恭维的话的,学生也是如此。在课上,我尽量精讲多练,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机会。例如:在上剪纸艺术这一课时,我让每组学生都动手,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参与,当然,好学生自然没问题,但有一部分同学根本就不自信,不敢走上讲台来,为了达到我的要求,他们就同桌两个人商量,一个做难度大的,一个做难度小的. 虽然这样,但是我还是给了他们鼓励和表扬,因为他们参与了课堂活动,融入了这个课堂。步伐虽然小,但毕竟是迈出去了。 总之,只要老师真心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学生是会喜欢你的,也会喜欢这门课。真可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教”海无涯苦作舟。(董浩)</h3><h3> </h3> <h3>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我觉醒,就是道中的“一”。无论是学科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思想的提升,还是教育教学能力的增强,一切都建立在自我觉醒的基础上。没有自我觉醒,没有主动发展,所有的成长都是空谈。唯有自我觉醒者,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感受成长的美好,体验生命的美妙。自我觉醒,可能是经历重要事件后的顿悟,可能是经过高人点拨后的领悟,也有可能是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突破,更有可能是失败后的醒悟。自我觉醒,无论是偶然得知,还是必然结果,都是一种获得,都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是镶嵌在生命深处的异常耀眼的诗意光辉。(李洁)</h3> <h3> “自我觉醒也是这样,要搭筑起自己的精神殿堂,需经得起磨砺,经得起困难,经得起失败,要有长久的规划,要有行动,才有可能铸就辉煌,成就经典。自我觉醒不能是一时的,需要有恒久的动力,保持觉醒的状态成长的过程漫长、坎坷,不会一蹴而就。成长的过程犹如登山,道路曲折,布满荆棘,随时都面临着磨难和考验。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不断积聚能量,只有这样,オ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眼界,才能饱览山顶美丽的风光。(陈聪聪)</h3><h3>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是的,没有自觉意识的成长,就不能激发内在的成长需求。无论是科学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思想的提升,还是教育教学能力的增强,都在建立自我觉醒的基础上。在教育的漫长道路中,教师首先要自省,保持教育的初心,触动教育的心灵,坚守教育的美好。在教育的成长道路上不断的探索前行,守住初心,砥砺前行。(李培)</h3> <h3> 真正优秀的教师,能把读书变成生活常态,使之成为职业成长的一部分,带领出一批爱读书的学生,营造充满诗意的班级;能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须,让书籍充实精神世界,成为真正的读书人。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读学科专著,更要放宽眼界,海量阅读,成为博览群书的杂家。读经典之书,如同品一道好茶,闻茶之香,品茶之味,悟茶之道;读休闲之书,如同尝一味小吃,偶然一得知,忽闻意外香。做一名心中有书的真正的读书人,不仅阅读别人的书,而且在不经意间也许就成就了自己,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书。(赵聪丽)</h3> <h3> 真正的读书人,要善于选择不同领域的书籍,丰富人文素养,拓展阅读视野。作为学科教师,我们不仅要读学科专著,更要放宽眼界,海量阅读,成为博览群书的杂家。手不释卷是真正的读书人一生的追求。真正的读书人的角色,不仅能帮助教师拥有更丰富的支持,更能使教师与自己的专业接轨,在和学生共同的精神成长中,用阅读点亮精神生活,完成生命的自我修复和完善。 (孙凌莉) </h3><h3> 主动成长,决定着教师发展的高度,是对教师专业成长意识的唤醒。主动成长之路,是教育生命觉醒的过程,一次次的觉醒带来了一次次的改变,带来了成长的无限动力,有助于教师走出自发状态。这样的成长,从被动到主动,从自然到自觉,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没有自觉意识的成长,就不能激发内在的成长需求,更不容易成为最好的自我。让主动发展成为成长的常态,当每个人都有自觉的潜能,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时,就具备了自我超越的无限成长能量。 (曹园园)</h3> <h3>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仔细思量,教师成长也一样,走的太快了,成为了名师,可能就忘记最初的目标,需要停下脚步,回望初心。</h3><h3> 远离课堂,远离学生,可能是一部分名师的选择,成为民事之前很多教师都有一段奋斗的经历,他们的课堂教学肯定在某些地方有一定的影响力,可谓实至名归。成为民师之后,对一部分教师来说,名师就成了荣誉和称号,就不再在课堂的主阵地上投入精力。(张小红)</h3><h3> </h3> <h3> 真正的成长对于教师来说,不是被动的,而是自觉、自发、主动地成长。要成长,就要先觉醒,要发现自己、提升自己,让主动发展成为成长的常态。教师的自我觉醒要从专业发展开始,在自己的专业方面,需要不断的学习,对自己的专业要求精。对于教师来说,成长不在于学校提供了什么样的平台,不在于自己身处怎样的环境,而在于自己是否愿意成长,是否有专业发展的欲望。成长无关起点,只要愿意,随时可以出发,并一直行走在路上。(黄璐)</h3><h3>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勤奋的态度对待学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还要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多观察多叩问,凡事精思熟虑,深切地分析事理、辨别其是非真伪,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教学的道路上读懂学生,善待学生,审视学生,关注学生。(孙利娜)</h3> <h3> “明师”与“名师”之间虽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却相差甚远。我认为“明”即为认清自我,因为成长的觉醒关键在于自我。</h3><h3> 就如初入教师队伍的我懵懂、迷糊,在课堂上拿着教材只顾对孩子们照本宣科,不知道去主动求教,在一次学校公共课堂上闹了笑话后幡然醒悟,开始主动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学习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觉醒也会随着阶段的变化而变化,我们不仅要适应变化,还要追求变化,才能在一次次变化中觉醒,在觉醒中体验成长。(刘轶楠)</h3><h3> </h3> <h3> 和学生相遇,需要建立在理解学生、懂学生、爱学生的基础上,要有方法、有策略、有能力,以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目标,呵护着他们的健康成长。遇见美好,成为美好的推动者,顺便珍藏每一次美好的遇见,将其变成刻骨铭心的记忆,把美好镌刻于心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感动永驻心间。(唐雪珍)</h3> <h3> 教师要拥有教育的眼光,就是把对学生的关注变成无限的力量,让大写的“我”伴随学生的整个世界,让每一个学生自信地成长,成为立于世界的大写的“人”教育的眼光,是教师的法宝。拥有教育的眼光,关注自身和学生的成长,是对成长最大的负责。拥有教育的眼光,就是对问题看得准、想得透、说得清、讲得明、解决得好,深知发展的核心要义,懂得成长的关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