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儿时记忆中的忙年</p><p class="ql-block">冬日里的夜晚,一轮大大的圆月,悬挂在夜空,夜深人静了,喧闹的城市,也随着更深,静谧了起来。清冷的空气里弥漫寒气,月光透过窗户的窗纱,朦朦胧胧的照在屋里的地板上,像洒下了一层薄薄的的白霜,如同置身于一片平静的水面上,我在这迷漓的夜,思绪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的腊月里,快要过春节的日子日日夜夜。</p><p class="ql-block">我的脑袋里如同在演一部,过去腊月里忙年的老影片,一幕幕浮现在眼前的画面,显得那么的清晰,剧中的人物与角色,背景,以及嘈杂声音都显得那么清透。</p><p class="ql-block">那是个使人想起来,就觉的兴奋与激动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都还处在,朦懂的时候,俗话说;少年不知愁滋味,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留下的记忆是永生难忘的,那个时候一到过年那个兴奋劲,持续好长时间,不管干什么,都劲头十足,特别是一进腊月门,这个离除夕不远的日子,好多事情都要提前准备的时节,好像约定俗成似的,家家户户,都开使准备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难忘时刻。</p><p class="ql-block">那个年月,物质匮乏,一切用的吃的东西都是按票证来供应,按人口供应的标准,在指定的时间里,指定的供应商店,来购买领取,有些品种过期就作废了。</p><p class="ql-block">为了在春节把供应的物质全部买回来,只要是一听到,粮店,商店来货了,大家都蜂涌而至,不约而同的到粮店,商店,提前站队,等粮店,商店开板。</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记得,只有过春节才能供应的物质,有花生,瓜籽,白酒,糖果,这些个东西必须在春节前卖完。所以大家都显得在忙年。</p><p class="ql-block">为了在春节,过个温暖的家庭聚会团圆,煤场都会供应,取暖的块煤,因那个年代百姓家都是供应的是,无烟煤的面煤,所以春节才能有无烟的块煤。每到这个时候,煤场特别繁忙,有些人挑着担子往家买煤,有推着小车的,煤场充斥着人生鼎沸的声音,一排忙忙碌碌的景象。</p><p class="ql-block">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是城乡结合部地区,那是一个农民与城市居民混杂的地方,那个年月这个地区人口没有那么秘集,大片大片的菜地在居民区附近,我家就在一个山坡上,那是个居家宅院集中的地方,居民的房屋顺山而建,高低有序,一排排的像一层一层的梯田,为了春节期间不再劳动,提前在年前,在山上,就把和煤用的黄泥,从山上挖出来挑回家,有些人家把黄泥与面煤和成煤饼,凉晒成煤干,便于燃烧。</p><p class="ql-block">家家户户,都把春节要用的柴火,提前劈好,整齐的摆放在院子里,所有的一切都在在忙忙碌碌中进行着,百货商店也在人流不断的涌动着为春节购物的人群,很多人都在挑选自己喜欢的各色商品,有买布为家人做新衣的,也有买节日用的红纸粉纸的,年画在百货商场也有卖的,人们都在为春节的欢乐气氛进行各方面的准备。</p><p class="ql-block">那时一到要过春节的日子,付食商店提前公布出来春节期间,供应的食品的供应时间和各个数量,我记的过年供应的东西,有猪头,鸡和鸭,鸡蛋,一般按人头,供应大小,猪肉有肉票,平时也供应,春节期间供应的数量多一些,付食商店一到春节期间忙的不可开交,一车一车的猪肉都是冻猪伴子,买猪肉的人们,也要排长队,一般都想买点肥的肉,因平时油水不多,平时粮店只凭粮证供应三粮豆油,或者菜籽油,花生油,一般人们都习惯豆油,过春节时多供给二两,这样就会有半斤,所以买猪肉也是买肥的,大家都习惯要猪当腰肉,那时候商店都用,农村轧草的那种大轧刀,一到轧肉的时候,人们都在等要肥的,站着队等买。</p><p class="ql-block">在家里面,家家户户都在打扫卫生,因那个年月,家家户户的居住环境,都比现在差多了,烧煤取暖做饭,灰尘也大,打扫卫生就成了一种风俗,扫完卫生,就开始糊墙糊棚了,那个年代,由于人们所居住的房屋,都十分的简陋,大部分都是三合土的墙面,纸棚据多,所以一年一从新糊墙和棚,而且过春节有个新气像,一般的人家都用旧报纸,和杂志来糊墙,条件好的人家,从商店买来花纸糊棚和墙,糊完墙以后,在新华书店和百货商场买来的年画,装饰墙壁,我记的过去的年画种类很多,有带故事情节的八联的,四联的,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从那些年画里学到了很多故事里的知识。这样一打扮,过年的气氛就很浓了!</p><p class="ql-block">再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在临近除夕的时候,一定是去公供澡堂洗澡,我记的那个年月,冬天洗澡都在那个大池子里泡澡,为了洗头水,就的一开门就去,晚一点,一到这个日子,人特别多,大澡堂子里的水就有些浑了,而且不那么干净了。过年洗澡一定成了一个必须过年前完成的任务。</p><p class="ql-block">我还记得,那个年代的公供大澡堂子里,在过春节时大家一起,在拥挤的澡堂子里那些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有趣的事情,每到腊月的时候,在丹东的公安街的澡堂子,新华澡堂子,五道桥澡堂子,丹东的各澡堂子,繁忙的景象,是那时候的春节一景!澡堂子里,洗澡泡澡的人,在大澡堂子里的水像一锅冒着热气一种有着特殊味道,浑浆浆水里面,泡的均均有味,一幅享受的样子,十分有趣,泡完澡堂子,跳出大堂子,用热水一冲,在澡堂子外面的木质的硬板床上,一躺那种感觉真好!</p><p class="ql-block">洗完操另一个任务,就是在除夕之前,必须理发,那个年代,丹东出名的,有青春理发,群山烫理发,公安理发,还是一些国营的理发店,临近春节前,理发店,都在加班加点的工作,人们排着队等着理发。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春节忙年的习俗!</p><p class="ql-block">所有的这些事都忙完了,大家就开始逛街买灯笼和蜡烛了,红色带着金字和龙图案,大高蜡烛,儿童小灯笼用的小红蜡烛,还有各种鞭炮了,一般的过年贴在门上的对联都是自己买红纸,自己写的,在市场婀,也是有人现场写的,那个年代我们在市场上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买,小蜡烛,过年家家户户的 小伙伴都会在除夕夜点亮小灯笼。</p><p class="ql-block">二,过除夕守岁夜</p><p class="ql-block">我记的我的父亲母亲,一到快过三十的时候,就在家忙碌起来,我们家那时住的地方,条件很差,一个三十多平米左右的房子,住了九口人,做饭的地方,就在一进家的过道上,一口大锅,一个烧煤的炉子,每到冬季做饭的时候,屋里热气弥漫,年三十的白天,我的父亲母亲,就在大锅旁不停的,烧火蒸馒头,豆包,炉子上,油锅里炸萝卜丝丸子,和那时比较流行的,叫套扣的面食,一到这个时候,是我最高兴的时候,大人们都在忙,炸好的,食品,我们就拿起来现吃了,那个香啊,知今想起来,都催涎欲 滴。大年三十晚上,天刚开始放昏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初夕傍晚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接年的活动,人们有的拿着鞭炮,香烛以及烧纸跑到祖坟上,祭拜祖先,点上灯笼回到家中,摆上供桌,点亮供桌上的两根大红蜡烛,这些活动完成了,年就接到家了!</p><p class="ql-block">天一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高高树起的灯笼杆子,上面绑有松枝,大红灯笼高高挂在灯笼杆上,三十晚上,远远望去,非常红火,看到这个场景,不仅使人想起,我国著名作家丁玲的作品,小菊灯里面的描写,在风中摇曳的小菊灯的光,那在风中的感觉,在我们居住的山坡上,一杆杆的红色灯笼,在夜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迷人,天黑的时候,在那高低起伏中的小路上,一群群的小伙伴们打着小灯笼,在一起在小路上玩的开心快乐,像一群隐隐在黑夜中的莹火虫一样,而且不时的传来零星的鞭炮的声音。</p><p class="ql-block">家家户户的院门大开,不时有炸过年吃的食物的味道,传人人们的鼻孔之中,热气腾腾的准备年夜饭的热闹场面和过年吃的那些,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十分诱人。</p><p class="ql-block">我家邻居家的大门,大开一根大杠子横在开着的大的口上,人要进门就的越过大杠子,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就去问邻居家的大爷,他告诉我这是留下来的习俗,用于拦不是这家的鬼魂的,不让这家的供桌上的供品被外面的鬼魂偷吃了,供桌上的供品只能自己的祖先享用。</p><p class="ql-block">在午夜之前小孩子们,处在兴奋中提着小灯笼,挨家挨户的串,那个年代的人,每家都有好几个孩子,所以没有人烦小孩子的吵闹声的,相反的是,谁家在年三十晚上,孩子聚的多,来年谁家就人丁兴旺,如果年三十晚上,过的静悄悄的,说明这家是一个不招四邻待见的人。</p><p class="ql-block">我记的有一年,年三十晚上,大雪纷飞,在夜色中,山坡上的人家的红灯在雪花飘飞中,显得格外的美丽,孩子们在雪中提着小灯笼,在白雪的映衬下,一闪一闪亮晶晶的,红色的灯白色的雪,一幅除在夕夜的特别的日子里,像美丽的图画一样。在雪中便玩打雪仗边放小鞭炮,欢闹的笑声在雪夜里传的很远很远。在二十三点前后,都跑回各自的家,好吃年夜饭了。</p><p class="ql-block">那个岁月,年夜饭是非常重要的,全家都在动手包饺子,边包饺子,饺子一般都是白菜馅的,据说,寓意是来年发大财,边听广播电台年三十晚上的晚会,我们家那个年代,有一部新风牌的无线电,放置在屋里的墙上,大概是怕小孩子,弄坏了,那个时候,无线电是很金贵的。在那个年代,丹东还没有电视台,百姓家也没有电视机。夜里二十三点半左右,屋外响起来密集的鞭炮声,按照习俗,家家户户约定俗成似得,在这个钟点,一齐在屋外烧点纸放鞭炮俗称叫(发纸)。这个时候屋里大锅热水翻滚,饺子下锅,一会儿的功夫,就端上了桌,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一番,边吃年夜饭,边听着广播电台里的春节晚会的节目。</p><p class="ql-block">吃完饭,一大盆冬梨带着冰茬端上来,那个时候难得吃一顿冰爽可口的冬梨,平时也没有钱买水果,而且吃饱不饿就不错了,所以过年又有鱼和肉,放开肚皮大吃一顿,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记忆。</p><p class="ql-block">午夜过后,小伙伴们,又开始在屋外,拿着小灯笼,捡那些鞭炮没有响的,再放一遍,因为那时候,我们放的鞭炮没有现如今那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那个年月工资低,小伙伴们平时很少见到零化钱,过年的鞭炮都不是成盘的放,而是一个一个的放,尽管这样大家玩的还是很开心。</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外面玩一阵子,就会到隔壁邻居家里,那时过年谁家也没有嫌弃小孩子的,因为家家户户都会有好几个孩子,你到我家,我到你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隔壁邻居家,那时有一个我们都管他叫三哥的人,午夜过后,他就在我们一大帮小孩子子的要求下,开始讲评书,尽管讲的不是很生动,但也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我记的那个时候,他总是爱讲大八义,小八义,等武侠小说。等到下半夜二点多钟我们才恋恋不舍的各自回家,在家待到清晨五点多钟,又开始挨家逐户进行拜年了。到此年三十晚上守夜的活动才算圆满完成。</p><p class="ql-block">初一是走亲访友的日子,早晨天不亮,就起来吃饺子,然后挨家挨户的拜年,这一天大人小孩子,都会在拜年的路上,走进平常不见面的亲友家,那个年代,拜年的压岁钱是很少的,像征义意大一 些。这一习俗随着岁月的变迁,已成为美好的回忆了。</p><p class="ql-block">初二晚间开始送年了,一顿鞭炮响过,年的忙碌告一段落!到了初三,正月里的活动又开始忙碌起来,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解束了过年的忙碌告一段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