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跃华:妈妈,我要长大(之三)——谨以此文献给母校: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原城关小学)

邓友华

<h3><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九.梦回母校 &nbsp; 我离开了母校之后,生活的新起点是拜木工师傅学艺,这年虚岁才十六岁,由于快到夏季,从乡下回家拿夏季的换洗服装。母亲说,教育局来了一封信,叫我回学校读书。母亲没给我看这封信,而这种消息让我在以后的岁月里,多次在梦中回到母校读书。可是我的梦很怪,会问老师,我已经工作了,怎么可能回到母校读书?算是梦醒时分。大约二年以后,我在路上遇见赖启明老师,他说调到教育局工作了。于是在我多年的记忆里,一直以为是赖启明老师到了教育局工作,才写了那份信,告诉我可以再上学校读书。二十几年以后,当我在写自传的时候,才发现时间不对。当初重返母校是春季招生,什么时候又转换成秋季招生呢?一旦转换就要多读半年才能升级。当地方言:教育局和教务处的发音很相似,难道母亲是说教务处?按照逻辑推理,当时安孝堂主任、李清奇老师、赖启明老师和张久仲老师都在立新小学,那封信应该出自立新小学的教务处才对。 风风雨雨十几年过去了,迎来了八十年代,我也成了“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我们这一代人被称为“荒废的一代”,一是为了“改变自己”,二是为了圆一圆在梦中回学校读书的那些梦,我又背着书包到职工夜校读书,随后再读写作班,也成为了“三明市职工业余文学学会的会员”,与学员们一起创办油印刊物《映山红》。当初在这个刊物发表作品的学员中,到现在为止已经出现了两个作家,其中之一是康慧玲,现居三明市,时常在《三明文艺》发表作品。 无巧不成书,我是建筑工人,恰巧为学校盖另一栋新教学楼,白天在工地干活,夜晚在教室上课。我原本以为新时代生活条件好了,城市里不再出现失学的孩子,让那些事情留在历史里。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听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新时代的女孩已经失学了!父亲风吹雨打太阳晒,为学校盖教学楼,好让更多的孩子能在好的教室里读书,然而自己的女儿却被学校拒之门外,当然这是有原因的。建筑工人在社会上实际被称为“老民工”,条件差地位低,城市里有几个姑娘愿意嫁给“老民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找农村姑娘结婚,生下的孩子没有城市户口,想进学校读书就得交“高额学费”。我写这段文字已经是三十几年以后,不用详细叙述,如今谁不知道什么叫“高额学费”? 我被这样真实的故事震撼了,不用出外收集素材,我家就是失学孩子的窝,写小女孩失学就是写我自己失学。截至到三十岁之前,盖了多少房子数也数不清,而住得条件很差。大热天的房间里是烫的,呆不到半个小时大汗淋漓,打着光背一字一字的写。晚上想安静的写作吗?对不起做不到,上游方向是人民电影院,平时晚上放电影,就像在听录音剪辑。后面的高楼是舞厅,夜夜歌舞升平,热热闹闹。隔壁时不时开着音响,对面也是如此。小说基本写好的时候,找不到结尾在哪里?怎么办呢? 建筑工人与众不同,两个星期休息一天,方称小礼拜大礼拜。这天下雨,电影院放映电影、舞厅开张、隔壁打开音响,吵得我脑袋都发胀。没法写作也没法看书,不想浪费时间,万般无奈想起一个地方,此时应该很安静。拿本书装进军用包,撑着雨伞走在路上,雨哗哗哗的下,古榕看到了我;走过城邸路,凤岗堡看到了我;进了母校,教学楼也看到了我。上了乒乓球室旁边的楼梯,到了二层,坐在台阶上静静的看书,估计没人会来这个角落。 时间悄悄的过去了,我的肚子饿了,看看手表,该回家吃午饭。当我走到乒乓球室的门口,突然来了灵感,知道小说怎么写结尾,把自己曾经在梦中回母校读书的梦境用文字写出来。即便想象丰富的剧作家也未必想像得到,我这天拿着的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就连自己当初也想象不到,三十几年以后,会在意大利写下这部自传的这个场景。 1991年我出国以后,当时创作的一些作品,因为手稿丢失了,无法证实。好在写失学女孩的手稿被我哥哥找到了,虽然已经尘封了三十多年,如今再看这部作品,依然还有现实意义。 &nbsp;</b><br></h3> <h3><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十.韵连母校 &nbsp; 我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与故乡遥不可及,但有很多好友、发小与父老乡亲,邓统文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之一,原先他家就在母校门外的附近。2018年他将收集的《三元方言民歌》,于母校和三元区非遗协会联合编印,其中有我创作的一些民歌,也将我这样的海外游子与母校有了一丝文化牵连。说起创作当地民歌也有来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三明市第一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很多单位都有举办文艺活动。我那一天傍晚下班回家,路上正好遇见邓允焘乡长,他说,我们乡也要举办文艺活动,叫我晚上到乡政府大楼去写写什么。我们都是凤岗堡人,又是同宗,他是我的长辈,都开口了,我不好拒绝。回到家,我弄不明白,邓允焘乡长应该叫我哥哥去写才对,就对母亲说起此事。母亲说,这还看不出来,邓允焘乡长喜欢我这样的年轻人,当然叫我去写。那时候有很多好电影,我正好为红旗电影院和人民电影院装修和建新的住宅楼,我有写影评,例如:《黄土地》,摄影是张艺谋;郑义作品改编的《老井》;林海音作品改编的《城南旧事》;以及《逆光》和《少林寺》等,我写的影评年度还会被评为一等奖。家门口就是电影院,影评贴在宣传栏里,估计是邓允焘乡长看到了才会来叫我。母校隔壁就是乡政府大楼,我到了才知道,活动有好几个项目,我跟邓统文先生开始合作。随后的一段日子里,我有空就会去写歌词,快板词,邓统文先生谱曲。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母校有派一个老师在夜晚到乡政府教大家唱新创作的当地民歌,这就是《三元方言民歌》母校与当地百姓合作的文化源头。 我当年在母校,很幸运遇上安孝堂主任、李清奇老师、赖启明老师和张久仲老师,他们在我学生时代的心田里播洒的文化种子,至今无以回报,但可以接过接力棒,为晚辈播洒一些文化种子。从当地民歌而言,属《龙船歌》为龙头老大,无可非议,可是至今还在用方言演唱,怎么唱都唱不出这块地域,怎么唱都不可能再唱三百年!我并不反对用方言演唱当地民歌,我也创作了不少的方言民歌,因为文化是多元的。我们这代人创作的民歌,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谁折腾历史就将谁淘汰,但是《龙船歌》是祖先创造的财富。只要懂得文化换位思考是什么概念,就会懂得这样的道理,《龙船歌》无论在哪一代人断代,都是对不起祖先,唯有发展,别无选择。再思索一个问题,三元方言还能传几代人?现在主流语言是什么?新三元文化是什么概念?我只是草根文化人,我学我思我写,我做我该做的,为晚辈播洒文化种子。 母校属于什么文化?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龙船歌》的传播属于什么文化?也是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两者就有了共同点。我把这些写在下面,可以让孩子们选择,因为孩子是希望传承人! 我创作了108首《新编三明龙船歌》,三首合成一首便是36首正常的歌曲,有用方言演唱的歌词和用普通话演唱的歌词,抒发大三明文化情感。上网就能查看歌词,这里只留一首,因为这是冲出三明地域的突破口,抒发民族文化情感,无地域之分。 &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端阳花开》普通话演唱&nbsp;&nbsp; 1 一桨哟一桨,水乡的浪打浪,祖先是请得鲁班哟来做的船。 嗬,龙的哟传人,水上哟划龙船。打鼓要领唱,唢呐哟声声的响。 纪念屈原划龙哟船,人人都唱龙船歌就响,浪打浪! 2 一张哟一张,老乡的黄脸庞,条条的龙船,承载哟粽果的香。 嗬,忧国哟忧民,民间哟代代传,齐齐的划船,浪花哟都在伴唱。 纪念屈原划龙哟船,人人都唱龙船歌就响,浪打浪! 3 一船哟一船,家乡的男子汉,就像那岸上,山山哟连成群山, 嗬,龙船哟相连,山川哟万里长,文化要发展,歌声哟响彻四方。 纪念屈原划龙哟船,人人都唱龙船歌就响,浪打浪! &nbsp;<br></b></h3><h3><b>三明市是内陆新侨乡,也有不少三元人生活在意大利,上万的同乡云集在这块“文艺复兴运动”发源地,是什么概念?再过十几二十年以后,会有不少意大利人成为三明女婿,也会有人成为三明媳妇,有亲戚、朋友与同学涌到三明,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我是草根,为草根创作就是为我创作,用文化将沙溪河与阿诺河链接在一起,把马可波罗从历史拉到现实,带回故乡,在三明扎根。换句话说,已经有三明人来意大利留学,那么将来母校教出来的莘莘学子,也到意大利留学,我所做的文化铺垫,自然也会链接到母校。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用意大利语写三明龙船歌! &nbsp; Canzone&nbsp; sanming&nbsp; delle&nbsp; barche &nbsp;drago&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uomo) Uno&nbsp; per&nbsp; uno&nbsp; si&nbsp; amico&nbsp; e&nbsp; compagno, Da Giovane &nbsp;a&nbsp; vecchio, che cosa ha bisogno? Oh!&nbsp; Il braccio forte&nbsp; è&nbsp; molto bello. Onde&nbsp; e&nbsp; onde&nbsp; come&nbsp; al&nbsp; passo. Ha&nbsp; ha&nbsp; oh&nbsp; ehi&nbsp; oh&nbsp; hello&nbsp; hello, Adesso&nbsp; noi&nbsp; cantiamo,&nbsp; oh&nbsp; ia&nbsp; oh! (donna) Una&nbsp; per&nbsp; una&nbsp; si amica&nbsp; e&nbsp; compagna, Faccia&nbsp; a&nbsp; faccia&nbsp; come&nbsp; buona&nbsp; fortuna, Oh!&nbsp; Una&nbsp; città&nbsp; d'acqua&nbsp; è&nbsp; molto bella, Gioia&nbsp; e&nbsp; gioia&nbsp; come&nbsp; buona&nbsp; festa. Ha&nbsp; ha&nbsp; oh&nbsp; ehi&nbsp; oh&nbsp; hello&nbsp; hello , Adesso&nbsp; noi&nbsp; cantiamo,&nbsp; oh&nbsp; ia&nbsp; oh! (uomo e donna) Oggi&nbsp; per&nbsp; oggi&nbsp; ci sono .&nbsp; ehi&nbsp; ia&nbsp; ehi ! Laghi&nbsp; e&nbsp; mari&nbsp; anche Tanti&nbsp; fiumi . Oh!&nbsp; Molti&nbsp; giochi&nbsp; ci sono.&nbsp; ehi&nbsp; ia&nbsp; ehi ! delle barche&nbsp; Si prego tu conti . Ha&nbsp; ha&nbsp; oh&nbsp; ehi&nbsp; oh&nbsp; hello&nbsp; hello, Adesso&nbsp; noi&nbsp; cantiamo,&nbsp; oh&nbsp; ia&nbsp; oh! &nbsp; 注解:因为意大利语的词性有分阴性、阳性、单数和复数,故此男、女、合唱的歌词不同,唯有“hello”是英语。歌词大意如下: (男人唱) 一个接一个是男朋友和男老乡,从年轻到老,你需要什么? 哦!强壮的手臂有力,很健美。波浪和波浪恰似一如既往。 哈哈哦嘿哦,你好,你好,现在我们一起唱歌,哦呀哦! (女人唱) 一个接一个是女朋友和女同伴,面对面,仿佛祝你交好运。 哦!水乡非常美丽,洋溢着喜悦和欢乐的聚会,很美好。 哈哈哦嘿哦,你好,你好,现在我们一起唱歌,哦呀哦! (男人和女人) 一天加一天有太多的次数,有湖泊有海洋也有很多河流。 哦!请吧,你算一算,会有难以计数的赛场和龙舟。 哈哈哦嘿哦 你好 你好,现在我们一起唱歌,哦呀哦! &nbsp; &nbsp;&nbsp;&nbsp; 我曾经写过一篇长文《在威尼斯想念三明龙船歌》,2016年6月9日发表在《三明侨报》,向父老乡亲首次提出一个新概念:将三明龙船歌提升到中国龙船歌。为什么敢这样说?因为我写下的文化随笔很多没拿出来发表,但并不等于没有努力。我把创作的文字写在这里,读者可以自己判断,也可以留给孩子们选择。 &nbsp; 用三明市区方言演唱《中国龙船歌》的歌词: 东家、客家、官历,看了,过节龙船下水了。 家大家小通通是家,果粽家家都应该包。 龙船下水吹吹唢呐,龙船歌哟,唱起来哟。 &nbsp;“纪念屈原划龙哟船,人人都唱龙船歌就响,划呀划!” 过节花开满天下! &nbsp; 公爹、亲家、叔伯,来了,过节龙船下水了。 大桥上头开开汽车,溪边大楼高上天了, 龙船比赛是划得快,龙船歌哟,唱起来哟。 “纪念屈原划龙哟船,人人都唱龙船歌就响,划呀划!” 过节花开满天下! &nbsp; 用普通话演唱《中国龙船歌》的歌词: 湖泊辽阔,江多河多,处处水乡荡碧波。 东南西北打鼓敲锣,划划龙船浪花很多。 父老乡亲热爱唱歌,千年歌谣,代代传哟: “纪念屈原划龙哟船,人人都唱龙船歌就响,哦呀哦!” 千年歌谣,代代传哟! &nbsp; 大国小国,人多船多,江河湖海沸腾哟。 两岸城乡民俗繁多,同庆端午风风火火。 男女老少热爱唱歌,千年歌谣,代代唱哟: “纪念屈原划龙哟船,人人都唱龙船歌就响,哦呀哦!” 千年歌谣,代代唱哟! &nbsp;<br></b></h3><h3><b>用意大利语演唱《中国龙船歌》的歌名《Canzone cinese delle barche drago》,以下是歌词:&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el fiume o nel&nbsp; lago, lei senta, io canto. Sono&nbsp; feste&nbsp; delle&nbsp; barche&nbsp; drago. Il cielo&nbsp; molto alto, Il terreno&nbsp; molto ampio, Al festa&nbsp; noi facciamo, Si millennio di cantico. “Ha ha oh ehi oh&nbsp; hello&nbsp; hello, Adesso&nbsp; noi&nbsp; cantiamo. oh&nbsp; ia&nbsp; oh!” Adesso&nbsp; noi &nbsp;cantiamo! &nbsp; Nel&nbsp; rurale o nel urbano, lei guarda, io dico. Sono&nbsp; feste&nbsp; delle&nbsp; barche&nbsp; drago. Il viso&nbsp; molto bello, Il giorno&nbsp; molto vivo Al festa noi facciamo, Si festevole&nbsp; benvenuto. “Ha&nbsp; ha&nbsp; oh&nbsp; ehi&nbsp; oh&nbsp; hello&nbsp; hello. Adesso&nbsp; noi&nbsp; cantiamo,&nbsp; oh&nbsp; ia&nbsp; oh!” Adesso&nbsp; noi&nbsp; cantiamo! &nbsp; 意大利语歌词大意:歌名《中国龙舟歌》。 在河流里或湖泊里, 龙舟节中有很多龙舟队。 他(您)听,我唱。天空很高,大地很宽, 喜庆的节日,我们相聚,要唱响千年歌谣: “哈哈哦嘿哦,你好,你好,现在我们一起唱歌。哦呀哦!” 现在我们一起唱歌! &nbsp; 在乡村或城市,龙舟节中有很多龙舟队, 她(您)看,我说,漂亮的脸是笑容。 为了节日,我们一起做事情, 这一天非常活跃,用喜乐欢迎你的到来! “哈哈哦嘿哦,你好,你好。现在我们一起唱歌,哦呀哦!”现在我们一起唱歌! &nbsp; 注明:引号中的文字是用《三明龙船歌》的旋律。 &nbsp; 我是草根,写不写是我的事;别人唱不唱是别人的事;母校要不要收集是母校的事;故乡要不要扎根是故乡的事。如果有谁来意大利留学,而且学的是文哲,还想有所成就的话,就得寻找突破口。找着找着就会发现,那个突破口已经在迎接新人的到来。我老了,力不从心,把这些留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吧! &nbsp;</b><br></h3> <h3><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十一.文化妈妈 &nbsp; 母校是什么?是天上人间的浇灌开出人文花朵之景观;是百姓人家的子孙送出薪火传递之希望;是一方水土的甘露注入莘莘学子之血液;是知识夯实的基础支撑千秋万代的柱梁。母校是什么?是故乡的乳汁喂养的精华;是文化河流涤荡的浪花;滚滚而流万川归海的源泉呀,是培养无数儿女成才的文化妈妈! 时代在前进,自从工业革命以后,所谓单纯的民族文化荡然无存,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与融合,即便母校也是按照现代文化教育模式而办学开课。每个人的成才必将吸收文化养分,母校只是打好文化基础,还有天时地利人和。换大一些说,故乡文化也是文化妈妈;民族文化也是文化妈妈;世界文化也是文化妈妈。 &nbsp;我是草根,喜欢写,喜欢唱,每一篇文字排列成队,起点都在文化妈妈之家;每一首歌的音律都在牵动情感中的文化妈妈。 例如《望乡,啥弯弯》:“望乡月弯弯,女人还在生新的侨乡。相思早已站成红豆杉,水天一线岸就是伤。望乡路弯弯,乡愁还在添加着重量,嫦娥端来一碗当归汤,东南西北满天飘香!”《没有翅膀的风筝》:“我是没有翅膀的风筝,风刮都失去了平衡,每段路都要翻滚,还要滚向高高的云层。我是没有翅膀的风筝,滚着追寻一生的梦,滚过了群山,滚过了大海,还要滚向高高的云层。”《妈妈抚摸着我的伤疤》:“我梦中的花,何处才能找到她?啊妈妈,我是一根苦藤长出的瓜,瓜里瓜外全都是伤疤。我现实的瓜,我要献给我的妈妈。 啊妈妈,妈妈抚摸着我的伤疤。” 《五十岁》:“就算一生的努力,没有取得什么成绩,我也要问心无愧。如果生命真的有轮回,路要怎样再走一回?我也会像今生一样走上百回千回。因为我可以对自己说一句:我今生无悔!”         我是现实生活中的流浪诗人,吟游歌手,漂海过海、浪迹天涯,几十年写下的诗句,唱出的歌儿,自娱自乐,成了我生活中的伴侣。我的每一首歌都有歌名,但有一首歌共同的名字:“三明新原生态民歌”。中国人常说:子不嫌母丑,这只是单层面,其实还有下一句:母也不嫌儿礼轻。我的作品是我的孩子,这样的说法普遍认可,那么排资论辈就是文化妈妈的孙辈。有人曾经问过我,一生到底写了多少歌?唱了多少歌?只能这样说,总有一天,当我归来的时候,举办一次个人作品演唱会:“裸唱原生态”,我用一生的执着,足够换你一夜陶醉!同样有人问我,一生写了多少书?也只能这样告诉你,总有一天,我所创作的著作会摆在读者面前,让你看个够!无论有多少,起点都在文化妈妈之家。 最后这些文字还是回到文化妈妈的主题,妈妈,我要长大!这是孩子的心声,那么岁月匆匆,时光消失,孩子真的长大了,那又该做什么呢?每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依然用歌来回答。其实十几年前,我回故乡时在家里举办过一次家庭演唱会,那时母亲还健在,其中有首歌是献给母亲的,依然是我把文化妈妈拟人化,歌名叫《妈妈,我记住您说的话》: &nbsp; 我没有忘记妈妈说的话:“孩子,孩子,你已经长大, 你应该出门闯天下。风吹雨打,不要害怕, 跌倒了站起来,身上最多是多块疤。” 啊妈妈,我记住您说的话,风风雨雨闯天下, 一路高歌走天涯。啊妈妈,啊妈妈, 思念是跟着游子的脚步一起出发, 无论是阴晴圆缺,无论是春秋冬夏, 思念在发芽,我牵挂着妈妈。 &nbsp; 我没有忘记妈妈说的话:“孩子,孩子,你已经长大, 你应该记住你的家。东南西北,世界很大, 闯累了就回来,这里还有你的家。” 啊妈妈,我记住您说的话,无论世界有多大, 我会记住我的家。啊妈妈,啊妈妈, 思念是拌着日月的穿梭一起开拔, 无论在东南西北,无论在海角天涯, 思念在飞翔,把牵挂带回家。 &nbsp; 啊妈妈,我今天回到家,献给妈妈的不是鲜花, 而是浑身上下有伤疤的苦瓜。啊妈妈,又来对我说话: “孩子,孩子,你已经长大, 走遍了世界,更应该热爱我们的国与家。” “孩子,孩子,你已经长大,走遍了世界, 更应该热爱我们的国与家。” 更应该热爱我们的国与家,我们的国与家! &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完) &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修改于意大利 2019年1月30日</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