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三小●传统教育】春节系列知识(二)

李姝婷

<h3>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这一天,各家各户就要打扫屋子,贴窗花。</h3> <h3>  传说,农历腊月二十三这是神明归天的日子,人间只有一些值日神及地主等小神看顾秩序。中国民间又认为神明上天之后,要等到第二年的初四晚上,才会回到人间。于是便有传说,利用这一天搬移物件或沙尘乱飞也不怕冲犯家中神明。所以古人就定下这一天是可以大扫除的日子。“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此而来。</h3> <h3>  《吕氏春秋》中记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前扫尘的习俗。“尘”与“陈”谐音,所以“扫尘”也叫“扫陈”。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这一风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期盼。<br></h3> <h3>  美好的生活需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我们都希望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所以亲爱的家长和宝贝们, 让我们一起拿起工具,扫尘布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去感受劳动的快乐吧!</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right; ">撰稿:李姝婷</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010101">审核:赵 凯</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