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唐代诗人贾岛的诗,风格清丽,非常注重锻字炼句。“推敲” 一词,出自贾岛《题李凝幽居》诗中的一个典故。后来被人们广泛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典故出自《诗话总龟》(成书于南宋光宗时代,与《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并称为宋代三大诗话。)</h3><h3> 《诗话总龟》多述小诗家。说贾岛初次去参加科举考试,在京城时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这首诗的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想用“推” 字来替换“敲” 字,反复思考没能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遇上韩愈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闯入到韩愈的仪仗队中,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着的诗句,因而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br></h3><h3> 韩愈知道事情的原因后,不但没有责备贾岛,反而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为好,” 于是两人成为了朋友。“推敲” 从此就成了反复琢磨,反复斟酌的代用词。</h3> <h3> 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也曾斟酌过一个字。“春风又到江南岸” 的“到” 字,平平淡淡,看不出春风吹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他想了一会,就把“到”字改为“过”字。又细想了一下,又觉得“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掠过的动态,但未能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心情,仍嫌不尽意。于是又将“过”字改为“入”、“满”字等。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思考多时有些头疼,便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筋松驰一下。</h3><h3>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着江南,这时春风拂过,青草摇动,麦浪起伏,更显得一派生机。眼前的风景如画,顿时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岸边春草碧绿, 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诗人连忙奔进船舱,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h3> <h3> 宋词《天仙子》中“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句,词少意丰,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构成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人格化了,赋予了它们情感和生命,使宁静的画面有了动感。这样的诗情意境,何尝不是诗人反复斟酌的结果。</h3> <h3> 在古汉语中,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以作动词。宋代周邦彦《满庭芳》词中,“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这一句作得鲜活生动。幼莺在春日的和风里长大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而结得硕大。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诗人经过时日漫漫的观察,才得了一个“老”字,把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到丰了羽毛展翅离巢,写得如此生动。又一个雨“肥”梅子,从梅子轻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润。如果没有诗人的长期观察和积累,没有推敲的过程,又怎能将文字运用得如此鲜活。</h3> <h3> 《诗人玉屑》记载:“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谷曰:‘数枝,未早也。不若一枝。’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h3><h3> 《早梅》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孤梅独放。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己出去,被眼前一片雪白吸引住了,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腊梅花引来了报春鸟的歌唱,齐己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h3><h3> 郑谷把诗中的“数”改为“一”,正是为了突出一个“早”字,从而归结到诗的本题。</h3> <h3>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苏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说是“下品”。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之后,不禁托掌称妙。妙在“扶”字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柔美之感。下句添一个“失”字,勾画了月色与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h3> <h3> 古诗人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推敲,千锤百炼,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对我们的启示不言而明。炼字,在今天看来,不妨把它看作是文章的修改。我们写作时不注意改,“一气呵成”,然后万事大吉。这不是好的习惯。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一点,我们真的应该向古人学习了。</h3> <h3> 推敲是一种思维活动,不仅在艺术作品的分辨识别,文章的选词炼句时用得着,在分析,权衡事物的利弊,决定取舍时也用得上。用推敲这种思维方式,进入到更广泛的思考和分析范围,凡是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一番思考的,总能发现事物并非如其外貌所呈。</h3><h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战役前夕,德军一位参谋天天拿着望远镜观察法军阵地的情况。他连续四天都看到,在法军阵地后方的一块坟地上,每天早晨八、九点钟,总有一只猫在那里晒太阳。</h3><h3> 是家猫,还是野猫?德军指挥官们作了分析和鉴别:野猫的行踪是不定的,而这只猫的行动很有规律。根据这一特征,他们断定这是一只家猫。据此,他们做了分析:附近没有人家,也没有其它房屋,猫的主人肯定居住在地下,由此推知地下一定有法军的掩蔽部。士兵和一般军官是不能把猫带到阵地前沿的,由此推知,这一定是个高级指挥所,驻有高级军官。</h3> <h3> 于是,德军集中了六个炮兵营的火力对坟地进行了猛烈的轰击。最后得知,一个法军旅指挥所被摧毁,掩蔽部内的法军官兵全部丧命,其中最高指挥官是一名旅长。</h3><h3> 一个小小的鉴别思考,获得了一次重大胜利。一个小小的疏忽,暴露了座标,葬送了自己。</h3> <h3> 通过推敲可以去伪存真,识破骗局。骗局以虚假的言行掩盖事实真相,并故意施诈使人上当。虚假的事物既不符常理,也不合逻辑,因此它经不起推敲。</h3><h3> 古兵书《百战奇略.饵战》中曰:“饵兵勿食”。“凡所谓饵者,……乃饵兵也。或散牛羊于野,或弃辎重于途,诱敌争取,而反兵击之。”即用小的利益引诱对方,使对方被眼前的小利益迷惑而失掉大的利益。这是骗局的最终目的。“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骗子屡屡得手,正是利用诱人的“香饵”,使贪图小利的人上当。</h3><h3> 美国杰出的思想家洛威尔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我们在处理生活中的事务时,往往不假思索,照着旧有的程序去做,这是最不妥的。我们应当在权衡事物利弊,决定取舍之际,三思而后行。在错综复杂的事物现象面前,更应当思索再思索,推敲再推敲。</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