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欧洲的房东们

Sandra Shi

<h3>旅游就算是时间有限走马观花,我也希望除了游山玩水之外,还能尽量地接触和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所以上次去欧洲时跟自己有个约定:要住在当地人的家里,并像当地的普通老百姓一样使用公共交通。感谢网络和airbnb(国内叫做“爱彼迎”),一路下来我有了各色各样的房东,现在写来如数家珍。</h3><div><h3><br></h3></div><h3></h3> <h3>第一站是德国柏林(Berlin Germany)。</h3><h3><br></h3><h3>在日新月异的祖国转悠了两个月后,猛然被空降到陈旧的柏林机场,感觉就像到了第三世界,最让我惊讶的是女洗手间,陈旧不说,居然只有几个马桶,排队不说,居然还没有了手纸,机场外三三两两的瘾君子们喷云吐雾的,又恶性刺激了我的嗅觉,反正第一印象真是不敢恭维(除了柏林机场外,欧洲别的机场都很好,我个人尤其喜欢阿姆斯特丹机场)。出租车倒是奔驰,但是我宁愿它的机场好一些。</h3><h3><br></h3><h3>我在airbnb上预定的民居在柏林的Mitte(米特区),这是柏林的市中心和历史核心区,大部分的旅游景点都在这一带,在我学会用公共交通前,我都是步行去参观所有景点的。上面的第一张照片是公寓楼的正面(我没有拍照我住的单元的里面,总觉得应该保护房东的隐私)。</h3><h3><br></h3><h3>我的房东是一位中年女士,英文不是很好,稍微复杂一点儿的交流就得通过网上的翻译软件,后来才知道她是从南美的哥伦比亚移民到德国的,她好像是在家里工作,由于语言障碍,我不知道她具体是做什么的?她是airbnb的super host,直译就是“超级房东”。这样的房东客户很多,经验丰富,认真负责,口碑极佳。我基本上都是选择超级房东,不仅可以放心住,而且可以通过众多房客的评语确认公寓的细节。柏林的公寓楼极其干净,楼梯的每一个台阶和每一个角落都像是用水洗过一样的,房东的家更是一尘不染,装修得也非常现代化,不愧是对超级房东,对客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这让我对柏林的印象立马有了180度的大转弯。</h3><h3><br></h3><h3>在那里住的期间,我每天晚上几乎都是9点后才回到家,去柏林爱乐音乐厅看音乐会时,晚上10点后才回到家,但是走夜路很安全。</h3><h3><br></h3><h3>上面的照片除了公寓楼的外面,就是柏林的一些著名景点,有波茨坦广场(Potadamer Platz),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柏林爱乐音乐厅(Berlin Phiharmonic),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The 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等等。</h3> <h3>第二站是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Stockholm Sweden)。</h3><h3><br></h3><h3>房东是一位年轻的中东移民,名字叫穆罕默德,他心细如发,在我到达之前就给了我最最详尽的路线,包括如何从机场乘火车、如何转乘公交车、在哪一站下车、怎样找到他的公寓楼、公寓楼的密码和他家的钥匙挂在哪里等等,图文并茂,让最最路盲的人想迷路都不行。因为他的导航,我从斯德哥尔摩机场开始使用公共交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再也不需要乘出租车了。</h3><h3><br></h3><h3>他有建筑专业的硕士学位(难怪这么细心),在斯德哥尔摩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因此能够将父母及弟弟也移民到瑞典。他人好,英文也好,我们那天晚上聊了很久。他告诉我,在瑞典如果要帮家人移民,当事人在三年前就要按规定多缴税,然后才有资格为家人申请,家人到了瑞典后,政府会提供住房、医疗及其他福利。</h3><h3><br></h3><h3>但是那里的冬天太长太冷,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的日照时间,所以得抑郁症的人很多,政府在老百姓的精神健康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雇主们也尽量把工作环境搞得轻松愉快,不给员工施加太多的精神压力。</h3><h3><br></h3><h3>第二天我下午才离开斯德哥尔摩,他很爽快地让我把箱子留在他家,离开时再去拿行李,这就等于我已经退房了,但还拿着他家的钥匙,这份信任和关照让我好感动。</h3><h3><br></h3><h3>他们公寓楼的电梯是老式的,我好像还从来没有乘过这种电梯,很新鲜。公寓楼里也很干净,但是有烟味,我这人没办法,嗅觉过于灵敏,可能跟狗有得一拼。</h3><h3><br></h3><h3>(上面的照片是公寓楼周围的街道和里面的老式电梯)</h3> <h3>第三位房东在挪威的首都奥斯陆(Oslo Norway),是一个年轻的土木工程师,五年前从西班牙移民到挪威,他说挪威在大兴土木,所以他的行业很吃香,在奥斯陆工作才五年就买下了现在的公寓,去年又彻底装修过。我感到他很像我们华人,喜欢置业,不像很多美国人,一辈子都在付房租帮别人供房子,现在他用自己的公寓做airbnb又增加了额外收入。他的口头禅是:我没怨言(I have no complaint),我很喜欢这种知足感恩的生活态度。他的家不愧是一个土木工程师的杰作,从装修到摆设都非常地时尚新潮,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卫生间,浴室的玻璃门是向里推的,不洗澡时推进去,旁边的洗衣机和对面的马桶就都有了游刃的空间,不知在美国有没有这样的东西?</h3><h3><br></h3><h3>我在他家里洗了衣服,这也是住民居的另一个好处。后来参加旅游团时住酒店,团里的几个人每到一处就要找周围的公共洗衣房,费时费力,对懒得去洗衣房的人,就只好在房间里用手洗后再晾干。欧洲人的家里有洗衣机,但没有烘干机,所以家家里都有晾衣架,只是没人把衣物像万国旗那样挂在窗外。我在他家还给自己做了营养早餐,这也是住民居的另一个好处,有厨房和冰箱。</h3><h3><br></h3><h3>(上面的照片是公寓楼周围的街道)</h3> <h3>第四位房东是在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 Denmark),她跟我的年纪差不多大,是丹麦本地人。去之前我就决心要住在一个地地道道的丹麦人家里,她家也是我住的唯一一个独门独院的房子,但这一来我就不能住在市中心了,有得必有失。不过那时我已经游历过北欧的几个国家,把公共交通摸熟了,跟美国相比,欧洲的公共汽车、火车和轮渡等等太方便了,不会用就亏大发了。</h3><h3><br></h3><h3>房东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除了工作外(她应该是照顾老人或残疾人的),家里还有两个国际交流生,一个来自法国,另一个来自伦敦,还有一个长期房客,外加我这样的airbnb客人,楼上的四个房间的利用率是100%,有一个洗手间是专门给airbnb的客人用的,她自己则住在楼下,算下来她每月的收入还真不少呢!</h3><h3><br></h3><h3>我到的时候是傍晚,她还没下班,家里住的女孩子给我开门,男孩子帮我把行李搬上楼,一点儿没误她的事。房东给我们做地道的丹麦式早餐(是收费的),她家也是我唯一照了内景的地方。</h3><h3><br></h3><h3>她与丈夫离婚,两个女儿现在都长大离开了,家里住的年轻人和来来往往的过客把她的生活填得满满的,根本没有时间感到寂寞。那天晚上我们四个人围着餐桌天南海北地聊天,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家庭氛围。</h3><h3><br></h3><h3>房东说在丹麦有一个传统,父母会给子女买房子(这点也很像中国人)。她的两个女儿,一个跟爸爸关系好,一个跟她亲。她给这个女儿买的房子就在哥本哈根,母女俩也常常会一起旅游,他们去过很多国家,包括中国。</h3><h3><br></h3><h3>第二天很早我要乘飞机去伦敦,她主动开车送我去火车站,不知为什么那天去机场的火车临时改成了公交车,司机又没有看见奔过来的我们,就没有停下来,她冲过去用力地拍打着缓慢移动的公交车,同时大声地诅咒着,生怕我乘不上这班车而误了飞机,亏了她的帮助我才坐上了车,好悬哪!</h3><h3><br></h3><h3>(上面的照片是早餐和房东家典型的丹麦老式风格)</h3> <h3>第五位房东在伦敦(London, England),是一位七、八十岁的英国老太太,她住的公寓楼的地址是:查令十字街26号。通过airbnb预定民居时,为保护房东的隐私权,在没有付款前房客是不知道准确地址的,所以我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才住在了这条扬名世界的繁华大街上,它位于伦敦的传统中心,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维斯敏斯特大教堂(俗称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还有伦敦中国城等等都在步行距离之内。查令十字街是世界著名的二手书店街,有一本小说,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叫做“查令十字街84号”(84,Charing Cross),回来后找到这部电影,连着看了两遍。说得是通过购买绝版的二手书,住在纽约的女作家海莲和在查令十字街84号二手书店供职的书商弗兰克,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书缘情缘后,结下了不同寻常的友情。</h3><h3><br></h3><h3>她住的单元在四楼,是我住过的唯一一个没有电梯的公寓楼,但她家的地理位置实在太方便了,所以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反正行李只需要上楼下楼各拎一次而已,我用两个胳膊提着总蹭得上去吧?学习奥斯陆的房东,不要抱怨,知足常乐。可是我想房东老太太年纪这么大,应该不方便经常上下楼吧?架不住如今科技这么发达,她照样可以当airbnb的房东,足不出户就能招徕四方游客,不用周游列国就可以拥抱全世界。</h3><h3><br></h3><h3>这位老太太人也是超好,我是清早到达的,而入住时间是下午,她事先就说好,让我把行李留在她家,以方便我轻装上阵出去玩。老太太还慷慨地对我说,冰箱里的东西顺便吃,果盘里的水果也尽管拿。可是我那天晚上在外面已经吃饱了,第二天早上又惦着去对面的中国城吃面,所以在她家只吃了一根香蕉。</h3><h3><br></h3><h3>因为在伦敦的时间短,那里要看的地方又多,我晚上回家很晚,和老太太聊天的时间也就是进出门穿脱鞋的那点空档,如果那时我就知道这么多,哪怕不睡觉我也要问问老人家这条街的岁月变迁,可惜我没有这样做,所以也没能向她学到多少东西。但是人家素养好,懂你没商量,老人家在airbnb上给我写了最感人的评语,写进了我的心里,也激励着我继续前行,她绝对配得上世界书迷圣地的美誉。</h3><h3><br></h3><h3>(上面的照片是公寓楼的里外,伦敦中国城和我心心念念的烧鸭面)</h3> <h3>上面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著名诗人叶之的一首短诗,在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里,当思念从未谋面的纽约女作家海莲时,远在伦敦的书商弗兰克的目光就落在了这首诗上,画外音里英伦腔的配乐朗读琅琅上口,让我强烈地感受到这首英文诗韵律和韵脚的无比优美,在网上找到它后反复诵读,欲罢不能,直到现在还常常想起它的寓意。</h3><h3><br></h3><h3>回到美国的我,在开始回忆和书写万里之外的欧洲房东们时,万万没有想到会结束在这首诗上。这是否就是“诗和远方”的神秘和魅力?</h3> <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