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前阵子,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的海报和金马奖海报的一张对比图被顶上了热搜。</h3></br><h3> </h3></br><h3> </h3></br><h3>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h3></br><h3>再来看看颁奖现场背景板对比图,伤害也许更大。</h3></br><h3> </h3></br><h3> </h3></br><h3>你确定上面那个,不是乡镇企业家表彰大会的现场吗?</h3></br><h3>据悉2018年金马奖海报由设计师方序中操刀,以面对电影,每个人都是配角的角度出发,这四个侧脸分别来自李安、侯孝贤、巩俐、小野,组成了光影叠嶂的山峰。</h3></br><h3> </h3></br><h3>第53届金马奖主视觉海报由著名海报设计师黄海创作。</h3></br><h3>选取了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创意,海报中央是当年14岁的男主角张震拿手电筒照向暗处的身影。</h3></br><h3> </h3></br><h3>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h3></br><h3>两盆一模一样的猫粮,猫都只吃那个好看的碗里装的。<br></br></h3></br><h3><strong>01</strong></h3></br><h3><strong>实用主义,正在毁掉中国人的审美</strong></h3></br><h3>前段时间,一篇《看完父母新装修的房子,想离家出走》的文章在朋友圈里火了。</h3></br><h3>网友们纷纷吐槽父母装修房子的审美,只能用四个词来形容“不忍直视”。</h3></br><h3> </h3></br><h3> </h3></br><h3>我们的父辈,曾经在物质文明不那么发达的时期里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的讲究的是实用主义。</h3></br><h3>他们觉得菜就是用来吃的,盘子的目的是装菜、实用,不漏不撒就行。超市里的几块钱盘子最划算。</h3></br><h3>房子能住就行,最好搞个大红木的沙发,夏天不热,冬天放个垫子能坐就行。</h3></br><h3> </h3></br><h3>过度追求实用化的人都是这样,直奔目标而去,一切过程中的修饰和审美对他们都没有什么意义。</h3></br><h3>美学家蒋勋曾经说过:“美学基本规则——无用的,才是美。”</h3></br><h3>早在一万年前,石器时代结束的时候,人们就将石斧做成了玉斧,人们用更美好的质地,更精细的手工来纪念过去的文明。“艺术”与“实用”分开了,“美”产生了。</h3></br><h3> </h3></br><h3>在现代一个物质空前丰盛、什么都不缺的年代,占有物质很难再刺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获得长久的满足。</h3></br><h3>而审美力已经逐渐发展为新时代需要的能力。我们更需要住美的居所,穿美的衣服,吃美的食物,将美渗透至生活的细节。</h3></br><h3><strong>02</strong></h3></br><h3><strong>审美力,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strong></h3></br><h3>微博上有一组图片热搜,源于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讲解员许鑫。</h3></br><h3>图片的主要内容,是四川省安岳县的石窟佛像修补前和修补后的对比。</h3></br><h3>修补前的佛像,神态悲悯安详,整体造型兼具唐代之浑厚和宋代之精美。佛像中的端庄肃穆,仿若从石中生长出的人体和五官超自然美感。</h3></br><h3> </h3></br><h3>被修补后的佛像,颜色超奇怪,失去了刻线的流动,巨石的材质的厚重与坚硬的质感,超自然美感荡然无存。</h3></br><h3> </h3></br><h3>还有南宋时候的一尊艺术价值极高的拈花微笑造像,也未能幸免:</h3></br><h3> </h3></br><h3>修补后的样子变得文物价值尽失。宗教艺术中的慈悲,谦逊从佛像中透出的美感被毁于一旦。</h3></br><h3> </h3></br><h3>主管部门说是信众们在1994年和2015年,自发筹钱做的佛像修补。相信这些修补佛像的人,初心也是想要维护文物,绝非是有意破坏文物。</h3></br><h3>他们有钱、有心意、有修护文物的热情,但是,却唯独缺少了对艺术的审美。</h3></br><h3>太多国人的审美,还停留在“红红绿绿的多喜气”、“金灿灿的就是好”。</h3></br><h3>吴冠中先生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h3></br><h3>季羡林先生曾在他的随笔中一针见血地指出:</h3></br><h3>“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h3></br><h3>因为注重实际,小学的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最经常“被代课”;</h3></br><h3>因为注重实际,太多家长认为:爱打扮的女孩肯定成绩差,爱画画就是不务正业;</h3></br><h3>因为注重实际,花钱带孩子去博物馆、艺术展,还不如多给孩子买两斤肉吃。</h3></br><h3>因为注重实用,缺乏审美教育,正在悄悄地将我们的下一代,变成彻头彻尾的“美盲”。</h3></br><h3>吉林大学教授也曾在2018年毕业典礼上发表过这样的演讲:</h3></br><h3>“看看我们的校园里,许多男同学穿着一条大短裤,露着带毛的双腿,穿一双拖鞋,身披庄严的毕业礼服满校园逛。你们觉得美吗?</h3></br><h3>今天,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中国人的标准,基本上就是服饰与行为。</h3></br><h3>相对于其他亚洲人,中国人的服装搭配比如衣裤、鞋帽、鞋袜等的搭配基本是不合体的,远远一看便知道是中国人。”</h3></br><h3>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根基,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中国的美学在宋朝时期到达了顶峰,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h3></br><h3>张彦远在著名的《历代名画记》里所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彩。云雪飘扬,不待粉铅而白“。</h3></br><h3>”是故运墨而五色具”,使用单一的墨色中创造绘画的色彩艺术已经早于欧洲一千年了。</h3></br><h3>宋瓷更接近哲学上的审美气质</h3></br><h3>被称为瓷器艺术的顶峰</h3></br><h3>全世界至今还在仿宋瓷</h3></br><h3> </h3></br><h3>范宽被称为千年第一人</h3></br><h3>《雪景寒林图》是壮美的</h3></br><h3>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h3></br><h3>由隐而显,由虚而实</h3></br><h3>意境深远</h3></br><h3> </h3></br><h3>可是现在,对美的麻木、对实用性的追求、美学教育的缺失,使我们渐渐失去了审美能力。</h3></br><h3>现在很多人穷,往往穷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h3></br><h3>没有审美力,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就是越来越平庸,越来越枯萎。</h3></br><h3>审美是一种历史积淀,前提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对个人而言,审美是一种品质和修养。</h3></br><h3>美学家蒋勋说过一句话:</h3></br><h3>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h3></br><h3>审美力,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h3></br><h3><strong>0</strong><strong>3</strong></h3></br><h3><strong>美能够唤醒我们对生活的尊重</strong></h3></br><h3>相信大家都听过乞丐和玫瑰花的故事:</h3></br><h3>一个卖花的小女孩送给了乞丐一只玫瑰花,乞丐回到家之后,他在家里找出一个瓶子装上水,把玫瑰花插进去养起来。</h3></br><h3>他突然间觉得,这么漂亮的花怎么能随意插在这么脏的瓶子上,所以他决定把瓶子洗干净,这样才配得上这么美丽的玫瑰!</h3></br><h3>做完这些工作后,他又坐在边上静静的欣赏着美丽的玫瑰,突然间他感觉这么漂亮的玫瑰怎么能放在这么杂乱的房间里呢?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把整个房间打扫一遍,把所有的物品摆放整齐,把所有的垃圾清理出房间.......</h3></br><h3>突然间整个房间因为有了这朵玫瑰花的映射而变的温馨起来。这时他仿佛忘记了自己所在何处,正在陶醉时,突然发现镜子中反射出一个蓬头垢面、不修边幅,衣裳褴褛的年轻人,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是这个样子,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呆在这样的房间里与玫瑰相伴呢?</h3></br><h3>于是他立刻去洗了几年来唯一洗过的,也是第一次澡,洗完之后找出几件虽然显得有点旧,但稍微干净的衣服,刮完胡子之后,把自己从头到下整理了一番,然后再照照镜子,突然间发现一个从未有过的年轻帅气的脸出现在镜子中!</h3></br><h3>这时候,他突然间觉得自己也很不错,为什么要去当乞丐呢?这是他当乞丐以来第一次这样问自己,他的灵魂在瞬间觉醒了,其实我也很不错,再看看房间中的一切,再看看这朵美丽的玫瑰,他当下立刻做出了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去找工作,自此之后,他努力勤奋的工作,成为了企业家。</h3></br><h3>简单的一个故事却折射了一个简单的哲理:</h3></br><h3>美能够涤荡人的心灵,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它能唤醒我们对内心的尊重,因而去尊重生活。</h3></br><h3>因为,美让我品尝到生命中最甜的那部分的滋味。</h3></br><h3>美学从18世纪德国从哲学系统里面发展出来,这个字Ast ,在拉丁文的原意是感觉学,是说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有非常细腻的感受性。</h3></br><h3>所以生命的丰厚,记忆的深度,都来自于美学的感受。</h3></br><h3>尤其在欧洲,文艺复兴不仅仅给这些国家带来了艺术和文化的飞速进步。美学更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h3></br><h3>吃饭,让人怀疑吃的是艺术品,就餐环境讲究到了极致。</h3></br><h3> </h3></br><h3>家居的园艺,层次以及色彩,一不小心以为到了童话世界。</h3></br><h3> </h3></br><h3>随便走到哪个礼品店,买什么东西,都给你拿漂亮的纸包的好好看看。</h3></br><h3>再带上美美的手提袋,纸品基本都长这样。</h3></br><h3> </h3></br><h3>体面癌的国家,真是把讲究这件事做到了极致。</h3></br><h3> </h3></br><h3>这一切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h3></br><h3>你可以把早餐变成这样。</h3></br><h3> </h3></br><h3>阳台变成这样。</h3></br><h3> </h3></br><h3>软装变这样。</h3></br><h3> <br><h3>经过爱,见过美,人就越发能够看清生活的本质,用美对抗世俗的粗糙。</h3><br><h3>美食与美衣,美的环境全都能让人焕发对生活的热情,一个人专注于审美的过程,就是纳悦自己,滋养身心的过程。</h3><br><h3>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h3><br><h3>所谓审美境界,就是要审美地生活,就是要活得美。</h3><br><h3>让我们活在当下,重拾生活的审美。</h3><br><h3>穿得讲究,吃得精致,常听音乐。</h3><br><h3>每周一,给办公桌空瓶换上一束鲜花;</h3><br><h3>每周末,在暖阳下享受美美的下午茶;</h3><br><h3>……</h3><br><h3>也许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总是充满压力和苦痛。</h3><br><h3>然而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看见美,创造美,用小确幸滋养平凡的时光,享受人生,活出美好和诗意。</h3><br><h3><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br></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