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腊八一过,年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那么年味是什么呢?年味是收收洗洗的忙碌,年味是挂满瓦房里的串串腊肉,年味是家乡满城的烟花,年味是走亲串友的拜年,年味是亲朋好友围炉煮酒的谈笑风生……。</h3><h3> 这一生,走过很多地方的路,也过过很多地方的年,但感觉年味最浓的还是儿时家乡的年。</h3><h3> 那是挨近湘西的一个被雪峰山包围的地方,那儿民风淳朴,民俗独特。每年腊八一过,家家户户就开始扫尘,记忆中爸爸妈妈总是拿着长竹竿上绑着的扫帚扫瓦房顶上的蛛网灰尘。房前的小溪也开始热闹起来,大家漂的漂洗的洗,房前屋后甚至树枝上都晒满了床单被套衣服,花里胡哨地迎风招展。屠夫们也开始忙碌起来,今天被这家请了去杀年猪明天被那家请了去杀年猪,每天天不亮都会被猪的惨叫声惊醒。我家也是每年从年头就开始养年猪,我也就从年头开始了拔猪草的命运,但每到过年总能养出一头白白胖胖重达三百多斤的肥猪,所以我家杀年猪时总能引来左邻右舍的围观。年猪杀好后,妈妈会把一串一串的猪肉用粗盐腌上几天,然后挂在灶台上的房梁下烟熏火燎成烟熏腊肉够全家吃一年。 </h3><h3> 在大人的忙碌中,我们小孩子总是充满期盼地辧着手指数着离过年还有几天,嘴里还嚷嚷着过年顺口溜: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烤烧酒,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舂糍粑,二十九做甜酒,三十晚上是除夕"。按照老家的风俗,二十五这一天,家家开始做豆腐,并用做好的豆腐拌上五花肉、猪血、盐揉碎抓细然后掼成一个个团团的如馒头般大小的当地叫圆子的东西,放在垫有松针的筛箕上在柴火灶上熏到半干留到过年吃或送人。二十六这一天家家开始烤米酒,用作过年招待客人。烤米酒会剩下好多开水,然后我们玩耍中的小孩子会被大人抓去脱掉棉衣棉裤按在盆中洗澡,湖南的冬天很冷,个个被冻得鬼哭狼嚎。二十七家家杀年鸡,最好玩的应该是二十八舂糍粑这一天,由于舂糍粑的兑(一种大的石臼)有限,只好家家户户集中在一起舂糍粑,各家在自家将糯米蒸熟后抬着蒸桶趁热将糯米饭倒入石臼中,由两个壮汗挥舞着两个粗木制长槌一下一下地舂、锤、碾,直到将饭碾压成又粘又细腻的粑,然后抛到洒满米粉的干净桌面上,左邻右舍大家齐动手将其揉圆压扁做成一个一个的小糍粑留着过年备用,我们小孩子却是一窝蜂地去抢抠石臼和大木槌上残留的糯米粑吃,反正就是抢着吃的才香,年味也就是在这种热气腾腾的舂糍粑中渐浓。二十九这一天家家又开始蒸糯米做甜酒,记得爸爸妈妈总是将蒸好的糯米饭拌上甜酒曲后装在一个大大的酒缸中然后包在棉絮中或放在大蒸筒中捂着,二十四小时后就可吃到甜蜜蜜的甜白酒了。这一天,所有过年的准备工作做完,只等着过年了。</h3><h3> 老家过年严格来说从二十九这一天晚上就开始了。这一天晚上,我们会将一整个腊猪头洗好与萝卜一起用一个大锅炖熟,然后在碪板上将肉与骨头分离,边切成块边用手抓着吃,俗称“吃碪板肉",那种大人小孩用手抓着吃腊肉的感觉,让馋了一年的我们认为是最幸福的事,猪头肉肥而不腻,好吃极了,我总是抓着一大坨瘦肉坐在灶边烤着火,将瘦肉撕成一丝一丝的放在嘴里细嚼慢咽,任腊肉的香味在嘴里蔓延,满嘴留香,吃完后还不忘将粘满油的手指舔干净,一个腊猪头够我们一大家子吃个够吃个饱吃个过瘾。</h3><h3> 吃完碪板肉后,我们就开始炒瓜子和花生,要边炒边说炒死什么害虫,俗称“炒虫”,希望炒死所有害虫来年五谷丰登。这时我们总是绞尽脑汁地想各种害虫,有一年我说“炒死老鼠”,被三姐一个爆栗,才明白老鼠不是虫。我们姐妹几个经常会为是否是害虫而争论不休,场面煞是热闹。</h3><h3> 除夕这一天早饭吃得特别早,父母从半夜就开始忙碌,有的甚至一夜未睡的在忙,快黎明时就家家开始放炮竹吃早饭,我经常是睡梦中被父母喊醒的。这一天的早餐特别丰盛,鸡和鱼是必须有的,象征过去的一年有积有余,另外还有烟熏的圆子、腊肉、新鲜的蛋卷、肉丸子,红薯粉条煮瘦肉、海带炖肘子等等,那时没有饮料,我们喝的是红糖水煮甜白酒,好喝又健康。由于我家从祖上就信基督教,在用餐之前,全家都要双手相扣放在胸前闭目做一个餐前感恩祷告,在爸爸或妈妈的祷告声中感恩主赐予我们的吃穿用度和幸福生活。所以我家的年味又与别人家不同,有点中西合璧。</h3><h3> 吃完早饭后,天才朦朦亮,所有的大人小孩都去附近的山上爬山,要边爬山边大声喊叫,当地叫“打猎",而且这个习俗也不知是从何时沿袭下来的,为此,我一直怀疑当地的祖辈都是猎户出身,一个上午,附近的田间山上到处都是各种怪喊,还带有回声。喊完山后逛街的逛街,打牌的打牌,我们小孩子没事就围拢坐在“圆盆"(就是一种边沿如板凳可围坐的木制的四方框中间置一炭火盆,炭火盆上用木栅栏和竹栅栏隔开搁脚,上面再盖一小四方被的烤火器)中轮流讲故事猜谜语唱歌等,儿时好多的歌和故事都是在圆盆中学会的,非常有趣。大人们忙着准备晚餐,由于只吃两餐,饿了时就将糍粑放在圆盆里的炭火盆中烤熟了大家分吃。晚餐没有早餐隆重,也没有年夜饭之说,只是到零点钟声响起时,外面会鞭炮声大作。</h3><h3> 大年初一早上也和除夕早上一样,天不亮就吃早饭,也和除夕早上的一样丰盛,鸡和鱼也是必须有,象征新的一年有积有鱼。餐前祷告也是必须有。</h3><h3> 吃完早饭就开始拜年,拜年也是有顺口溜为序的,就是:初一崽(崽指儿子)、初二郎(郎泛指女儿女婿)、初三初四外甥郎(外甥郎泛指侄儿外甥等),初四以后就是一些关系疏一些的亲朋好友之间的互相拜年了。记忆中初一这一天儿子给父母拜年这一天比较冷清,因为都是些生活在一起天天见到的人,没有那么多礼数。</h3><h3> 从初二开始,拜年开始热闹起来,因为是嫁出去的女儿女婿从远方回来拜年,父母们都充满了期盼,家里桌子上早早地摆满了糖果、瓜子、花生、碟子菜(一种可以用手抓着吃的熟制腊猪肝腊瘦肉腊鱼等的腊菜拼盘),红糖水煮甜白酒也煮好了放在灶上温着,只要听到外面一路的炮仗声由远而近,大家就都跑出去看是不是自已家的亲戚来拜年了,若是就欢天喜地地跑上前去迎接,若不是就退回家中继续等。因为在老家去谁家拜年,在离要去拜年的亲戚家还有100米的样子时,就边走边放那种单独一个特响的当地叫“雷炮"的拜年炮仗,一直放到亲戚家,到亲戚家门口时才放一串串的鞭炮,看起来蛮热闹。初二这一天,爸爸妈妈都是要带着我们去外公家拜年的,那时物质匮乏,礼物都是自己家产的,如带上腊肉、腊圆子、糍粑,再抓上自家养的鸡或鸭就出发了,外公总是在家早早地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等着我们去拜年,爸爸妈妈姨妈姨父们围着外公坐在桌边烤着炭火盆吃着糖果瓜子蝶子菜喝着煮甜白酒拉着家常,我们许久未见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们则在家中到处乱串,时不时去抓个糖吃。吃完晚饭后,外公总会抱着我们一个一个地问读书的学费是多少,然后将学费一个一个的给我们,记得我那时还小刚读幼儿园,外公不知道就没问我,我很失落就主动跑上去告诉外公我的学费5毛,外公哈哈大笑塞给我5毛还抱着我亲一口,我才心满意足地无视妈妈嗔怪的眼神跑开。晚上,外公家只睡得下远方归来的姨妈们,我们挨得近都是要回家的,有时外公家睡不下时表哥表姐们还会来我家睡,所以一到过年,我家煞是热闹,由于我家姐妹多,姨妈家的表哥表姐、姑姑家的表哥表姐还有堂哥堂姐们都爱来我家,大家围坐在圆盆中交换许多的新故事新谜语新歌曲。大伯经常逗姑姑家的表哥们说我家姐妹多负担重生活差,天天除了老肥肉就是萝卜,当时大表哥说了一句“他们家就是天天吃老肥肉和萝卜我也爱来他们家玩",让我们家确实感动了一回。</h3><h3> 慢慢地左邻右舍来拜年的也多了起来,多了许多陌生的面孔,大家其乐融融欢聚一堂互相寒喧,外地来的小孩子们也是很快与我们混熟,跟着我们去戏台看花鼓戏或去电影院趁看门收票的不注意溜进去看电影,那时一到过年,省剧团县剧团的花鼓戏班四处巡回演出,到处搭着戏台唱花鼓戏免费看,什么《刘海砍樵》、《打铜锣补锅》、《五女拜寿》等等各种题材花鼓戏一天要演几场,戏台上唱得欢,戏台下卖得欢,各种希奇古怪的小吃和玩艺摆得琳琅满目,只可惜那时穷没零花钱买只得艳羡地望望。过年的电影院和花鼓戏也成了情侣们感情发酵的场所,他们总是一对对地约着去看电影或花鼓戏,男孩子们总是买各种零食去哄女孩子开心,换得女孩子们可以拉手的特许甚至是一个香吻,我们小孩子不懂事,经常跟在人家屁股后羞人家,往往被男孩子回头怒瞪双目吓跑。</h3><h3> 随着元宵节的临近,过年也接近尾声,来走亲串友的亲戚们都陆续回家了,开学在即,我们又开始赶因过年拉下的寒假作业,等过完元宵节,年就算过完了,一切步入正轨,生活也恢复了平静。</h3><h3> 其实,过年过的就是一种期盼,一种亲情,一种大家庭热闹团聚的氛围,一种国泰民安的景象,所以,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无论我们混得咋样,无论有钱没钱,我们都会不远千里万里回家过年。</h3> <h3>过年时挂在灶台上瓦房下的串串腊肉和熏圆子</h3> <h3>烟熏鸭子</h3> <h3>烟熏圆子</h3> <h3>三姨妈做的腊肠</h3> <h3>在云南自制的湘味</h3> <h3>用石磨磨豆子做豆腐,推石磨是个力气活</h3> <h3>舂糍粑</h3> <h3>做好的糍粑</h3> <h3>碪板肉</h3> <h3>煮熟的碪板肉,吃的就是手抓的感觉</h3> <h3>边看电视边吃碪板肉</h3> <h3>现在的圆盆------文中提到的一种烤火神器</h3> <h3>圆盆的木格栅下有炭火盆,人坐在上面盖上小被子非常暖和</h3> <h3>炭火盆</h3> <h3>儿时的圆盆,我们就像坐在圆盆中的小孩子一样暖和地在看书</h3> <h3>我们拎着上学的火箱</h3> <h3>记忆中老家给婴儿坐的火桶</h3> <h3>腊肠</h3> <h3>炒好的圆子和蒸好的腊肠</h3> <h3>炒熏圆子</h3> <h3>湘味,蒜苗炒圆子腊肉</h3> <h3>新鲜的蛋卷、肉丸子</h3> <h3>老家寄来的腊菜</h3> <h3>腊肉</h3> <h3>腊肉</h3> <h3>腊鱼</h3> <h3>熏圆子</h3> <h3>大团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