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记忆

蓝水晶

<h1> 年关将至,城市的街道,冷冷清清。偶尔看见一两个卖春联的小摊位,选购者也是寥寥无几。行人一如既往的匆忙,让人感觉不到,新春来临应有的气息。似乎,时代的发展变迁,遗忘了,几千年来的古老传承。<br></h1><h1><br></h1><h1> 社区的宣传车,每天都在用喇叭喊着,千篇一律的几句话。各位市民同志你们好,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幸福安定的美好家园,人人有责。春节期间禁放烟花爆竹,敬请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如有发现,罚款200元。</h1><h1><br></h1><h1> 春节,缺了烟花爆竹,无形间就少了喜庆的气息。</h1><h3></h3> <h1>  毕竟是春节将至,人们多多少少也会有些准备。这不!各家院中挂着的,各种腌制品,也彰显了一点点年的氛围。</h1><h3><br></h3><h1> 看着这冷清画面,感慨万千,思绪不由得飞越时空,回到了我的童年 ……</h1><h3></h3> <h1>  从前过年,还有一两个月,大人就开始忙乎了。各家咸鱼、咸肉、咸鸡、咸猪头,晒点子腌制。小年夜一过,大街小巷里,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制年货。蚕豆、葵花、糖果必不可少,馒头、粉团、年糕也是多多益善,有条件的还要蒸些肉包子、菜包子。可以说,举国上下一片欢腾。</h1><h3><br></h3><h1> 除夕夜的大餐过后,就是看春晚。一家人挤在一起守岁,彼此之间有说有笑,甭提多开心了!当然了,其中给压岁钱的环节,是必不可少滴!</h1><h1><br></h1><h1> 大年初一,最高兴的是孩子。早早起来,穿上新衣、新鞋,就忙着出去拜年了。我们最喜欢去后门阿姑家拜年,因为不论谁家孩子去拜年,都会有压岁钱拿。虽然只有一角,在那个年代,也是一份不小的零花。</h1><h3><br></h3><h1> 从前的孩子出去拜年,是挨家挨户的跑。一帮子小孩一起到一家,给这家长辈们拜年,然后就会有长辈来给我们发吃的,偶尔也会有给压岁钱的。去拜年,各家基本给的都是葵花、蚕豆,花生比较少。小的时候,花生是我最爱吃的零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有,我把拜年得来的花生收藏好,等开学了和要好的同学,慢慢分享。</h1><h1><br></h1><h1> 记得,我们小时候出来拜年,家里人怕弄脏衣服,都会给我们准备一个小口袋,来收集拜年得来的战利品。我们还会时不时的拿出来比一比,看谁的多,谁的好吃。</h1><h1><br></h1><h1> 拜完年就是我们自娱自乐的时间,男孩砸钱堆,玩鞭炮,打弹弓,女孩赛衣服,比头花,跳皮筋。如果年前有下雪的话,就会打雪仗,堆雪人。反正怎么开心怎么玩。</h1> <h1>  等孩子拜过年,男人们也会陆续走出家门,几个人聚在一起,打打小牌,吹吹牛皮啥的。女人们基本在家,招待来访的亲朋好友。</h1><h3><br></h3><h1> 我们小时候过年,有送麒麟的习俗。大年初一、初二会有送麒麟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挨家挨户送祝福,讨喜钱。那些家里有刚刚结婚的,就会来讨吉兆,拔根麒麟胡子,或者扯片麒麟鳞片,然后压香炉底下敬着,期待早日添子添孙。</h1><h3><br></h3><h1> 过年最热闹的要数舞龙了,一条龙要十几个人才能舞起来,敲锣打鼓的,说唱讨喜钱的,以及跟着凑热闹的,少说也得几十人,每到一家就像唱大戏,热闹非凡。</h1><h3><br></h3><h1> 烟花爆竹仿佛不要钱似的,噼里啪啦响个不停。从小年夜开始,一直到初五接财神,期间的几乎没停过。到了晚上,各家晒点子燃放烟花爆竹,空气里满是硫磺的味道,家家地下都是厚厚一层,烟花爆竹燃放后的纸屑、空壳,有村庄的地方,整个夜空都是亮的。</h1><h1><br></h1><h1> 年气一直延续到正月半,才会落幕。</h1><h3></h3> <h1>  我们父母辈的那代人,家的观念很强,出门在外,无论多远,过年都会忙着赶回家,对子女尽一份为人父母的责任,对父母尽一份为人子女的孝道。亲朋好友之间,也借着过年休息的机会,加深一下感情,互相请客吃年饭,一个正月,天天其乐融融。</h1><h3></h3> <h1>  我们的记忆里,有着太多年少温馨的,传统习俗画面,如今有些习俗都被禁用了,现在的小孩是无法体会得到,我们曾经的那种热闹年味。</h1><h1><br></h1><h1> 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里,好多传统习俗,都已经成为历史,被慢慢遗忘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