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进入三九,北方的冬天就开始冷了,大部分时间要到零下十几度,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尽管现在的冬天不像以前那么寒冷,但流经辽宁盘锦的辽河每年这个时候冰也冻到足有一尺厚,冬季来临,河面上在能经得住小型农用车上冰时,就有一群靠打冰来创收的人开始了他们每年一次的打冰劳作。 在盘锦辽河左岸城郊结合部的常家村,原住民石信岩就是做这打冰活计的领头人,一做就是二十多年。</h3> <h3> 石信岩,今年55岁,盘锦常家原住民,早年在丹东东港市做水产品的生意,农村长大的他还是不适应长时间的异地生活和水产品的经营,看到进入春季水产品交易市场需要大量的冰块,老石想,从小就在辽河边长大,为啥不做自己再熟悉不过的生意呢?于是放弃水产品的买卖,回到家乡做起这种打冰的行当。每年进入三九,北方的农村早就进入猫冬季节,他便带领本村及周边乡村的30多人,开始每年一度的打冰劳作。作业基本上从农历的三九后开始,分工为打冰,运送和码垛三个部分。同时还要有人负责做饭送饭,持续二十多天,天天早出晚归,忙的不亦乐乎,也十分辛苦,同时也有一定风险。 打冰是个在高寒地方作业的活计,由于天寒地冻,劳作的人们穿戴厚重的防寒衣物和手套,行动不会像平时那么自如,切割和传输机器都容易伤到手脚,加上切割锯溅起的雪花会使冰面更加光滑,便会有落水的事情发生。工人每天要趁天气最冷的凌晨四点开始作业,砌冰的人需头戴头灯,穿防水的棉靴并要戴上防滑鞋链,切割锯溅起的冰雪会厚厚的覆盖在防寒的棉袄上,切割师傅在头一天选好的冰面上砌出水道,再按经纬线分工把冰裁成700x400x300大小的冰块,每块七八十斤,十几个人每天差不多打出5000块左右。一个打冰季下来,老石他们得打出约十万块冰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h3> <h3> 连续二十多天的劳作,特别是每天凌晨三点半就要起床,四点开工,累了困了人们便会在运冰车未到的间隙靠树干,坐在冰块上打起盹来或者依在背风处听听车上的音乐小息片刻。</h3> <h3>老石的儿子石野今年也三十有五了,十七八岁就开始跟父亲跑冰,现在冰面上的作业基本上都是由他组织管理。</h3> <h3> 午饭就在天寒地冻的户外冰面上解决,由于寒冷,饭菜时常不等吃完就凉了,有的师傅也会喝上几口高度酒驱驱寒,饭后的菜盘也会冻在冰块上。</h3> <h3>每天开槽的位置也不是随便定的,要经过几位有经验的师傅对作业附近的冰面进行观察,勘测后才决定第二天出冰的位置,为确保冰的质量和人员安全要避开有大的冰裂的地方作业。</h3> <h3> 今天是腊月二十五,也是今年打冰结束的日子,经过二十多天的辛苦,老石他们打够了十万余块冰,明天就是封垛的日子了,老石说,如果还是大风天,这垛一时还封不上,要等没有风的天气才能把保温的棉被,防雨的帆布等盖上,封垛大概要用两三天时间,到了腊月二十八封完垛,老石他们就可以收拾收拾准备过年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