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顾剪报》,一位95岁老人的感人故事

于立

<h1><font color="#ed2308">  前天下午,在妹妹于音家里,偶尔看到了一份《老顾剪报》,在这份2019年1月1日剪贴的数页A4纸复印的剪报上,有着一位95岁老人微笑着的照片,下面的题词是“2018.1.26摄,明天我就95岁了,我属猪”。 在这已经是第59期的剪报首页,大写着老人的亲手笔迹:“2019年祝你快乐,猪年”。</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在首页的左面,老人剪贴了二帧可爱的猪猪的雕塑照片,备注:艺术欣赏,猪年吉祥。</font></h1> <h1>  我一下子被这剪报吸引住了,妹妹拿出老人寄剪报给她的信封,并告诉我老人每个月都会寄亲自制作的剪报给她,数年来从不间断。</h1> <h1>  我认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也是缘分。 妹妹曾经居住的康桥老街,也是这位老人的寓所,可能也是因为有缘,这位老人与我妹妹妹夫成了最好的朋友和牌友。 后来在闲谈中得知,原来这位名叫顾永康的老人竟是我黄山茶林场五七连队蔬菜班队友李宪的公公,真是喜出望外。</h1><h1> 于是,2012年夏天我们夫妇与李宪和顾老先生有了第一次欢聚。</h1><h3></h3> <h1>  顾老先生的儿子,李宪的先生顾卫平还与我们在2016年3月一起去了西藏林芝。</h1><h3></h3> <h1>  不久前,在上海康桥老街的家里,李宪和其他亲友刚为顾永康老人过了96岁生日。家中摆满鲜花,春意盎然,孩子们簇拥在老人周围,老人眉开眼笑,非常温馨温暖的场面。</h1> <h1>  顾老先生是1948年入党的老党员,1947年参加地下工作。解放后历任中共榆林区委机关党委书记,红专干部学院校长。1960年代初任上海市委办公厅处长行政处长,市委书记王一平政治秘书。文化革命被打成走资派特务和反革命,隔离审查加五七干校达六年没有自由,与家里断联系六年。有一年多关在4平米无窗暗室里,一天放风15分钟,没有洗澡,连续批斗,后战高温到工厂苦力。</h1><h1> 他的案件由胡耀邦批示才得以平反。</h1><h1> 但是,他始终乐观豁达,乐于助人,用他自己开玩笑的话说:我的粉丝一大堆。</h1><h3></h3> <h1>  浏览顾老寄给我妹妹的剪报,每期有不同的主题,反映出老人的兴趣爱好广泛。但有一个主题始终不变,那就是歌颂祖国,弘扬正能量,还有对生活对艺术的无限热爱。</h1><h3></h3><h1> 老人酷爱京剧,认为这是中国的国粹,说起著名京剧表演家,无论是梅、张、尚、苟,还是谭、马、奚、袁,均是头头是道。</h1><h1> 他在剪报中有周恩来总理与俞振飞的合影,有自己在俞振飞墓前的照片,有梅兰芳的剧照,有自己在梅兰芳蜡像前的照片,有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80多岁还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登台演出《山乡风云》的剧照。</h1> <h1>  2002年,当著名京剧艺术家袁世海先生87岁去世时,顾老先生特别发了剪报专辑。 顾老在专辑中写道: 袁世海先生是位德艺双佳的优秀艺术家,我曾经看过他的三次戏,其中以借东风中之曹操令人难忘。唱做到家,可以与周信芳的徐策相媲美。在电视中凡是见其镜头,必从头至尾看完。</h1><h1> 京戏我懂一点,也会哼几句,对“黄钟大吕”更为欣赏,因甚豪放,使人心胸开阔。</h1><h1> 他的家人说:“怎么也没想到先生走得这么快”,从发病送医院抢救一天都不到,原因不详。 但对高龄者是个信号,社会活动过了,过分劳累,自己称强……</h1> <h1>  在2011年第22期剪报中,</h1><h1> 老人在介绍京剧名家尚长荣和著名医生吴孟超的时候,亲笔在抬头上写上 座右铭: </h1><h1> 老有所学,老要修养,老要保养</h1><h3><br></h3><h1> 同时又亲笔写上自己的做人心得: 德艺、德医双馨: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h1><h1> 在吴孟超的事迹介绍中,老人大笔写上:95岁仍在为病人开刀!</h1><h1> 在尚长荣的二帧剧照下方,老人剪贴了记者采访尚长荣的手记,标题是:教戏,也教理念。</h1><h1> 剪报右下方则贴了尚长荣的座右铭: </h1><h1> 1. 做平常的人,演不平常的戏 </h1><h1> 2. 戏曲就象一面镜子,让人看到是非曲直,看到人心冷暖 </h1><h1> 3. 戏曲就是要在舞台上潜移默化地去渗透一种正义 </h1><h1> 4. 无病休嫌瘦,奉公莫怨贫,知足无烦恼 </h1><h1><br></h1><h1> 我左看右看,这不正是顾永康老人自己的人生哲学吗?</h1><h3></h3> <h1>  顾老尽管在文革期间饱受迫害,即使平反后也没能回到自己原来应有的岗位上去。但他始终以赤诚之心关心国家大事,热爱人民,在自己的剪报中充满爱国之心,向周围亲友传递正能量。</h1><h1> 在猪年第一期的剪报中,他以整整二个版面剪贴了很多信息。 赫然在目的标题《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把握中国发展机遇,深化经贸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中国成世界经济引擎的三原因》《展望今年,这些利好令人期待》等。</h1><h3></h3> <h1>  浏览顾老先生的各期剪报,处处可见以烟花怒放歌唱我们的祖国,以江南水乡渔舟唱晚表达对家乡的摯爱,以京剧脸谱抒写对中华文化国粹的崇拜,以洁白荷花寓意自己对人生的操守。</h1><h3></h3> <h1>  我看到的《老顾剪报》中最长的文字当属老先生的自述〖我这个老人的话〗。 在这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文章中,顾老掏心掏肺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文章分好几个篇章,在第一篇章中,标题是“我今年94岁,还想多活几年,想看两件事”:</h1><h1> ①国家进一步繁荣富强,人民生活真正“全民”提高。</h1><h1> ②想看到第四代成才,德才兼备而且德字在先,我才放心。</h1><h1> </h1><h1> 文章的第二篇章,老人坦荡地直面“身后事”,谈到自己经过几年努力,完成对后事的安排。 </h1><h1> 一是立了遗嘱,并作公证。 </h1><h1> 二是坦诚自己的“小积蓄”不作为遗产,由自己支配以作医药治病备用金和适当改善自己生活。</h1><h1> 三是身后事的安排:该治就治,病重无可挽回即不必治疗,百年后不举行任何仪式。 老人说了一句令我动容的话:</h1><h1><b><i> (我)现在形象还可以,死了的“死相”就不那套了,不必给人留下“死相”,记住的是“活相”。</i></b></h1><h3><b><i><br></i></b></h3> <h1>  文章中除了一笔带过自己在文革期间所遭遇长达6年的残酷迫害,他感恩的是胡耀邦总书记亲自为他平反。并以向前看的老共产党员坦荡包容胸怀,重点谈了自己一生中最高兴的三段历程: 一是1942年至1957年与夫人相亲相爱,互助奋进的15年。在这段时间内,“对社会、对国家,十分热情,忘我工作”,甚至有点“革命狂热”。</h1><h1> 二是1950年至1960年在上海榆林区委(后来与杨浦区合并)工作的10年,当时被委以重任并身兼四职。</h1><h1> 三是退休后的25年(1990年至2015年),在社会上担任六个顾问,主要从事中旅老年工作,从无到有,没有模式,自树一格,受到市直机关的表扬和奖励。</h1><h1><br></h1><h1> 在这篇《我这个老人的话》的结尾部分,老人总结了一段十分精彩的话:</h1><h3></h3><h3><br></h3><h1><b><i><font color="#ed2308"> “ 忘记八、九,记住一、二” 使自己放下包袱,轻装养老,不亦乐乎! 每天都快乐,快乐每一天。 </font></i></b></h1><h1><b><i><font color="#ed2308"> “老爷子,人生能有几个80岁!”</font></i></b></h1><h3></h3> <h1>  顾老先生的儿子顾卫民亲笔写了一封信给父亲,题目是《尽力地将正能量带给大家》。</h1><h1> 信中写道:</h1><h1> 亲爱的爸爸:</h1><h1> 我们每次收到您寄来的《剪报》,都十分感动。我们敬佩您活到老学习到老的精神。你关心国家大事,热爱人民,独立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乐于助人,以及尽力地将正能量带给周围的人群,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楷模。</h1> <h1> 在2018年春天,顾老的儿子为他出版了一册《众评老顾剪报》,老先生自己作序,18位读者写了读后感。</h1><h1> 顾老自己说的主题是“我为什么天天快乐”,</h1><h1> 而亲朋好友们的共同心声是:“长寿需要追求和进取”。 </h1><h1><br></h1><h1> 大家说得好:</h1><h1><br></h1><h1><b><i><font color="#ed2308">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font></i></b></h1><h1><b><i><font color="#ed2308">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font></i></b></h1><h1><b><i><font color="#ed2308"><br></font></i></b></h1><h1><b><i><font color="#ed2308"> 这就是《老顾剪报》和顾永康老人给我的感动。</font></i></b></h1> <h1>  全文完,</h1><h1> 但《老顾剪报》和老顾的故事还在继续…… </h1><h1><br></h1><h1><b><i><font color="#ed2308"> 在猪年新春佳节之际,衷心敬祝顾永康老先生健康长寿,快乐每一天!</font></i></b></h1>